类GPT+游戏NPC
首先是网易《逆水寒》手游宣布将实装首个游戏版ChatGPT,并放出了一段展示PV。
可以看到,在游戏中NPC会根据与玩家的对话内容给出有逻辑的反馈行为,或是愤怒,或是悲戚;NPC还会记住与玩家之间的互动,玩家游历一阵再次碰到它,还会得知当时事件的后续发展。
官方表示,在“逆水寒GPT”加持下,智能NPC能够形成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玩家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在这个关系网络中引发蝴蝶效应。
同样地,近日中手游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将使用AIGC提升《仙剑世界》体验。
与《逆水寒》手游的表述大同小异,在文心一言加持下,《仙剑世界》也将在游戏实现智能NPC的交互功能:它们获得独立的人物故事背景与性格,与玩家自由对话并作出反应,继而影响到游戏的后续剧情……
如果这种美好设想能够真正落地,想必会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开放世界变得更加真实与动态,每一位玩家的游戏体验也将各不相同,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赛博人生经历”。
但,真有那么容易吗?
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看,要想在游戏内实现NPC之间“巨大的社会关系网”——并且还是动态的,会随着玩家的参与而改变的,这恐怕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玩家与单个NPC之间的自由对话,或是在同一场景下与多个NPC进行互动,这是完全可行的。国外一名为Bloc的油管UP就在其频道展示了将游戏《骑马与砍杀2》的NPC对话机制替换成ChatGPT的mod,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打字与NPC进行实时互动。
视频中所有的NPC都被训练成具备游戏背景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其所处的环境、职业、生平以及地区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认知。Bloc操控主角进入村子后与一名铁匠的聊天也相当顺畅和自然,NPC们能够编造出符合基本设定的故事与经历: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寡妇、被游牧民族掠夺了生产资料的农民,等等。
只是,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会话。
玩家与铁匠的聊天内容没有影响到玩家与寡妇的交互,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对话的内容有所改变。当然,这只是民间大神制作的一个MOD,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但是由此引发了陀螺君对未来游戏内智能NPC实现的一些疑问:
玩家与A产生交流后,发生改变的事件走向以及人际关系将如何影响到B、C、D?A与B、C、D之间会讨论玩家的举动吗?B、C、D获取玩家与A之间的谈话内容的渠道是怎样的?它们又分别该知道多少?
如果是传统的游戏,确定的对话选项、玩家被有意引导的路线与NPC被规划好的“人生”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当游戏给了玩家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又完全无法预测玩家的语言行为时,这些内容又该如何实现?
假设我们已经解决了上述所有,另一个问题又随之浮现。
当智能NPC引入诸如《逆水寒》之类的网游中,NPC们又该如何响应1号玩家与2号玩家输入的不同文本?不同玩家在游戏中做出的迥异抉择,将如何影响这个动态的虚拟社会?
就以《逆水寒》手游的展示PV为例,视频中玩家通过对话,拆散了一对NPC情侣,那么,当玩家2号来到这里时,被恶搞了的NPC会怎样向玩家2号描述发生了什么?
玩家2号面临的场景,已经不是“吵架的NPC情侣”而是“被拆散了的两个NPC”,获得的俨然是与玩家1号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
还有玩家3号呢?4号呢?……如何保证最后来到这里的玩家,看到的不是一片混乱?
或许这些问题有点幼稚可笑、过于较真,但是陀螺君认为,如果要在游戏中打造一张“巨大的社交关系网”,让玩家的举动成为可以引发效应的那只蝴蝶,想清楚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关乎游戏内的逻辑,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感”与“沉浸感”。
当然,我们尚未玩到一款真正实装了“xxGPT”的游戏,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陀螺君也将带着对更自由、更生动游戏世界的愿望与疑虑,期待着行业内先锋者、开拓者们为我们带来更震撼的体验。
2.AI绘画+游戏美术
AI艺术作品与游戏的交织已经算得上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游戏公司想要降本增效,AI绘画无疑是个诱人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话题中,我们目前感受到的是充满火药味与猜忌的氛围:画师联合抵制AI,玩家对AI作品商用的抵触情绪高涨。
前些天画师“卜尔Q”引起的风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张有着明显错误的、疑似AI作画的图瞬间把这位画师与游戏《白夜极光》推上了风口浪尖,无数玩家前来围猎。虽然游戏官方与画师都下场声明、澄清,但是AI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然加剧。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AI绘画应用在游戏产品中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版权纠纷、市场情绪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解决。
事实上,陀螺君今天还想借此来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潜在的危机。
AI引发的失业焦虑在很多行业都有,美术行业尤其严重。美术人一直在卷,多年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与玩家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也让这个领域沉淀了深厚的艺术底蕴——这也是AI绘画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我们都知道,目前的AI绘画应用都被投喂了海量优质的美术资源。
现在AI出图的质量愈发惊艳,已经超越了很大一部分画师的水平。中层、底层美术从业人员面临着饭碗被砸的严峻环境。
私以为,我们不能以隔岸观火的心态看待这个现象,更不能粗暴地以“优胜劣汰”论来宣告他人的命运。
人是发展的动物,有些画师现在还身处行业底层,但不会一辈子都在底层,美术领域的新生代力量或许就在他们之中。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个体的成长速度注定无法超越AI绘画技术的提升速度,可如果就因此剥夺了他们生存喘息的空间,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大量从业者的流失对于美术行业的生态也是毁灭性打击。
目前的AI艺术,它们是过去的,是现在的,但不会是未来的。AI暂时还没有与人匹敌的灵性,也无法开创一个新的艺术领域。
当下AI绘画的力量源泉还是基于人的艺术创作,如果泉眼干涸了,那么这个空中楼台也会在顷刻间倒塌。
或许有“迷信科技力量”的读者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总有一天AI会不再依赖现有的人的创作,美术行业的生死又与我何干。但是这一天距离我们有多远?游戏公司能等到那一天吗?
时代浪潮下,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注定无法独善其身。
3.AI生成+新场景
当然,AI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灵感与启发。
比如开发商Mundfish就为其游戏《原子之心》的当家花旦“双子舞伶”开通了一个Instagram账号,而其中展现她们日常生活的照片大多是用AI生成的。
与隔壁对(疑似)AI商稿的口诛笔伐不同,玩家们对这个行为的接受度显然更高,甚至希望“多来点”。
同样是AI作画,怎么待遇差别就那么大呢?在陀螺君看来,这或许是因为应用场景的不同。围绕游戏角色(或IP)建立社交账号也是近几年才出现在用户视野的。
几年前,拳头游戏以《英雄联盟》中的KDA女团为中心,以她们的名义发布了音乐、MV等优秀作品,玩家对此也十分买账——“KDA女团”这个IP就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来了。在AI大规模应用以前,中小游戏公司想要复刻拳头游戏的这波操作可谓难如登天。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有了AI生成技术的加持,小公司也可以围绕自身的游戏产品打造类似的运营、营销策略。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玩家就能看到熟悉的游戏角色运营着社群,也能在社交平台上与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互动。
面对AI,人类需要对镜自观
我们谈到了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图景,也讨论了游戏行业内实现人工智能的一些问题与机遇。接下来,该说说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是本文表达的核心:
面对人工智能,用户在做些什么?(玩家面对智能NPC将会做些什么?)
人类有足够的理性与克制来跟上技术革命的脚步吗?
ChatGPT问世后,产生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似乎可以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窥见一二。在一些社区,你可以看到用户互相分享着自己对ChatGPT的使用经验。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热衷于将ChatGPT调教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比如“猫娘”,比如“魅魔”——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对象。
有人绕过了ChatGPT的道德判断保护,让AI尽可能地“拓宽对成人电影的认知”,也有人利用其强大的生成与叙事能力,请它依据自己的脑洞写小黄文,或是与自己进行R18级的聊天。
虽然OpenAI在不停地更新规则,标记那些“吟唱咒语”模板,不遗余力地与这些不守规矩的用户斗法,但还是一直被钻空子。
当然,我们愿意相信大部分用户是出于正当目的利用ChatGPT做合规的工作。但在群体基数如此大的情况下,那些整活儿的、或是纯粹恶意的行为,也将不可避免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
提及这个现象,不是为了对一些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对于用户来说,你既然提供了如此之大的“自由”,就应该做好“直面”的心理准备。
直面什么?人性。
1974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23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了一场名为《Rhythm 0》的行为艺术。
这是一场时长6个小时的实验。玛丽娜告诉现场的所有人,桌子上有72件物品,人们可以任意挑选这些物品来与她进行强迫性身体接触——她愿意承担所有后果。在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代表美好的东西,也有匕首、铁锤、十字弓等危险的器具,甚至还有一把装了子弹的手枪。她赋予了在场观众对自己行使善与恶的权力。
表演过程中,玛丽娜将自己的身体麻醉,仅保持大脑的清醒,于是她看着人们从一开始的友善、客气,逐渐变成了肆意与疯狂。有人用剪刀剪开了她的衣服,有人把图钉按在她身上,甚至有人强迫她举起上了膛的手枪对准脑袋。
实验在事态变得不可控之前结束了。这位艺术家带着泪眼与满身的伤痕看向人群,而那些释放过恶意的人没有一个敢回应她的目光。
在表演的隔天,许多观众向艺廊致电道歉,并且解释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过分的行径。
现场观众的疯狂、盲目与事后的后悔、担忧,都组成了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人性之善的限度我们能预见,但恶的程度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与承受的深渊。
在今天,ChatGPT或是其他人工智能如此“像人”,未来还会更“像人”,甚至让用户有它们产生了人格、个性的错觉——但用户也明确知道它们不是“人”,与它们的交互无关尊严与道德,也无需对其负责。
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人工智能与当年玛丽娜的处境是一样的。
一个暂时没有实体形象的ChatGPT尚且被如此对待,那些看起来更鲜活、更生动的智能NPC,又该如何面对玩家有可能的汹涌恶意?
说这些当然不是呼吁保护NPC,立个《游戏角色保护法》之类的东西——要提起十二万分警惕的是游戏公司,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血不被摧毁。尤其是在强调游戏正向价值的今天,我们的行业也不能再承受更多伤害与诋毁。
结语
未来即来,人工智能技术既创造了机遇,也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风险。每一个有志于独立思考的人都该在这火热的氛围下,尽量地“冷眼旁观”。浪潮无法抗拒,但文明的前行也需要有人在远处守望。
作者:游戏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