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体系的弊端与比特币的理想主义

为什么物理世界没有像数字世界一样进步?

文 | Rob Hamilton. WHY HAS THE PHYSICAL WORLD NOT PROGRESSED LIKE THE DIGITAL?. 2021/8/18.

在我祖父出生的那一年,超音速喷气发动机、合成橡胶和现代显微镜都被发明出来了。我父亲出生的那一年,激光和卤素灯都被发明了,第一颗 GPS 卫星被发射到太空。在我出生的那一年,现代互联网是通过蒂姆·伯纳斯·李的提议——“万维网:超文本项目的提案”以及第一个网站而被发明的。上周末清晨我去遛狗,手机上收到了推送通知:Eric Weinstein 在 Clubhouse 上谈话。会议室的标题是“为什么科学家、媒体和政客对我们撒谎?”对于那些不了解 Weinstein 的人来说,他是一位异端思想家、Thiel Capital 的董事总经理,也是“智识暗网”一词的创造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与整个比特币社区有过接触,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多年来,我一直在听 Weinstein 的演讲,因为他能够提出心智模型,帮助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或者他称它们为“传送门”——他用这种现象给他的播客命名:“传送门”(The Portal)。Weinstein 将学术界、媒体和政治家的跨界衰落归因于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想法:“内在增长义务(EGO)”。我之前在他 2019 年的首期播客节目中听说过这个词,Peter Thiel 给这贴了个标签:“一个停滞不前和普遍的建制化失败(Institutional Failure)的时代”。* * *

我回去听了那一集——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的讨论是本文的灵感来源。我希望列出他们两人讨论过的一些基本想法,以及比特币如何解决这个让 Eric 懊恼的问题。让我们设定一些条件。机构(建制)是讨论的关键部分,因此准确的定义将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构(Institution)是一群为共同目标自我组织的人。天主教会、纽约时报和你当地的运动队都是机构的例子。机构在健康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使个人按照商定的条件作为群体运作。如果你是当地家长教师协会的董事会成员,那么所有与教育孩子无关的问题都不是谈话的一部分。机构充当意义建构(sense-making)的器官,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人可以通过对话推动比他们自己更伟大的事业向前发展。前提是,当机构健康的时候。内在增长义务(EGO)是一个机构必须以多快的速度增长才能保有其正当地位。方便起见,它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特定机构的自我(ego)。举一个容易识别的简单例子:大学。一位教授教一群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希望自己成为教授。当这些学生毕业时,许多人可能希望继续成为教授来教他们自己的研究生。任何熟悉庞氏骗局的人都可以看到,这在几个周期后很快就无法持续,因为每个新教授都需要许多新的研究生。

Weinstein 和 Thiel 假设,当增长停止时,我们的机构就会变成寄生虫和反社会。机构开始忘掉初心,埋头向内,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增长。此外,他们带着一群顶级专家与世隔绝,这些专家声称对真实情况拥有唯一的权威,甚至构建了我们衡量现实的手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货膨胀。我们值得信赖的经济学家告诉你,通货膨胀不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而是一系列精心计算和加权,以断言通货膨胀率仅为 5.4%。如果你查看 M2 货币供应量——这是一个不能耍花招的指标—— 30% 的货币是自 2020 年 1 月以来创造的。此外,75% 的货币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创造的,但如果你使用政府提供的计算器,则 2008 年 1 月的 1 美元“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相当于 2021 年 1 月的 1.24 美元。如果机构是我们的集体意义建构器官的一部分,且它们在混淆而不是寻求真相中发挥作用,那么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建制化背叛(Institutional betrayal)是 Jennifer Freyd 提出的一个概念。概括地说,当一个承担看管职责的机构欺骗和违背其职责时,个人创伤会超出犯错的个体代理人,进而影响到更大的社会结构。 

在政府的补贴下,大学生正在背负上越来越多的债务。经济数据很清楚:我们正在为低质量的服务支付更多费用。学生贷款不再为大学生服务,而是为从事“教育”的机构服务。机构通过与政府协调制定政策,使免除(或再融资)学生债务成为非法的,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权力,但所有其他形式的债务都可以通过法院再融资或免除。教育制度困住个人,为维护“教育”制度服务。机构已从一种手段转变为主要最终目标。没有机构可以摆脱 EGO 的驱使。以 IBM 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为例。自 1995 年以来,IBM 已在股票回购上花费了 2010 亿美元。IBM 今天的市值为 1270 亿美元,明显显示出 12 位数范围内的不当投资。

囚徒困境在 IBM 这样的机构中形成。大型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会的主要薪酬是股票。如果增加股票价值是你获得薪酬的途径,那么你会看到两条途径:员工是否通过进行资本分配来引导他们的公司进行创新以获得超额的资本回报?或者他们是否会利用现有的现金流购买自己的股票,不改变基础业务单元经济情况而提高股价?很明显,IBM 管理层几十年来的选择是什么。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切都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想象一下,告诉你的老板——从 CEO 起越过7个层级——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资本应该投资于新企业而不是回购。这将积极攻击高管薪水的内在增长义务(EGO)。对于这些领导者而言,他们参与了这个共同的谎言——每个希望在这些机构爬格子的人都必须配合。之前提到的一个群体不受内在增长义务的影响:个人。不依赖机构为家人提供食物的个人有说真话的自由。这个属性使比特币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战争中成为盟友。在了解比特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有另一个“传送门”需要探索。

Thiel 和 Weinstein 讨论说,在 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技术发展出现了分歧。随后的时期,一直持续到今天,他们称之为“大停滞”。在工程前沿的原子世界中,物理世界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在比特世界中,我们看到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硅谷以外的科技初创公司呈指数级增长。摩尔定律是微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的历史趋势,它一直是增长的重要来源。

为了将此作为比特币人可能理解的例子,请看一下挖矿设备。比特大陆的 S9 是一款比特币矿机,于 2017 年底发布,使用 90 瓦的功率产生 1 TH/s(terahash/s)(的算力)。2021 年 8 月发布的 S19j 使用 30 瓦产生 1 TH/s。相隔 3.5 年的硬件获得了 66% 的效率提升。这个增长率甚至会让最雄心勃勃的机构羡慕不已。Thiel 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一点,这使这一点回到了现实。硅谷一直在积极推动星际迷航计算机的可能界限到这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可能认为它有些过时——考虑到今天人们对于口袋里装着一台超级计算机已经非常熟悉。你可以想象皮卡德船长说“嘿,Siri”——并且知道我们已经生活在那个未来的世界里。

另一方面,伴随的技术都没有被开发或看到有意义的进展。没有曲速引擎,没有全息甲板,没有复制器。在 3D 打印等类似领域可以看到的进步更多的是比特领域的技术创新,而不是突破性的物理技术。许多停滞不前的增长(1970 年后)都在和这样一个事实缠斗,即我们已经实现了星际迷航计算机的飞跃,却没有实现在星际迷航世界中的其他任何东西。我们于 1969 年 7 月登上月球,所用的计算能力比 TI-84 计算器还小[6]。在 2021 年,媒体大肆宣传,因为 50 多年后亿万富翁突破了大气屏障——使用计算能力提高了 500 万倍的微芯片[7]。而自 1972 年以来,我们还没有登陆过月球;我们的野心去哪儿了?

如果你走进一个房间并去掉所有的屏幕,那么除了风格和品味之外,那个房间从 1970 年代以来发生了哪些真正的变化?作为千禧一代,可能没有亲身体验过 1970 年代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浏览一些家庭相册就知道,Weinstein 是对的:什么都没有改变。然而,比特世界也不能幸免于停滞。第一代 iPhone 和最新款除了一些外观变化之外在功能上是相同的。由于摩尔定律,运行时间更快,相机质量更好,但在这些创新中没有了像从前智能手机时代到后智能手机时代那样的大步跨越。比特币挖矿世界中的任何人都会告诉你,我们开始在未来一代矿工身上获得额外的效率。如果推动过去 50 年经济发展的比特世界的抛物线增长即将耗尽燃料怎么办?我们如何继续前进,对那些在我们出生之前就被承诺过的人的义务而言会发生什么?到目前为止,这是对那次谈话的两个最大收获的总结。内在增长义务和原子世界的大停滞。然而,在这三个小时的对话中,没有提到比特币——甚至是金钱——都没有提到。它们是如此接近!

Thiel 指出大停滞发生在 1968 年至 1973 年之间,Weinstein 将其定位为 1971 年至 1973 年。197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提醒一下那些未曾注意的读者,尼克松在 1971 年正式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至此,整个世界都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运作。该体系决定性的特征是主权国家仍然能够用美元兑换黄金。当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元完全转变为法定货币。来自 wtfhappenedin1971.com 的一帮人做了很棒的工作,指出社会经济数据在 1971 年之后开始变得有点奇怪。货币(问题)是连接 EGO 根源和大停滞的谜团的关键部分。让我们来看看这是如何与比特币的世界统一起来的。1970年,美国的GDP为1.073万亿美元。2020年,它的GDP为20.93万亿美元。折合 50 年 6% 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这是超过半个多世纪后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率!不过,这种增长发生的来源存在争议。绝不是所有的增长都是欺骗性的,我们可以感谢摩尔定律带来了很多有机增长,但并非所有增长都是平等的。我们必须透过营收数字去看才能了解更多信息。债务市场是增长指标的把戏所发生的地方。当一个人、公司或政府借钱时,消费和增长发生在当下,消耗了倒欠未来的资源。如果从未来拿走太多来支付现在(即,如果债券发行人的需求超过供应),利率就会上升,以表明这债务是否真的值得背负。如果没有利率可以适用的上下文,债务就没有什么意义,而这就是第二层操纵所介入的地方。* * *利率是在现在和未来之间进行协商的表现形式。随着利率的提高,当前的经济误判会受到更大的惩罚,而延迟满足至未来则有更大的回报。但是,当一个机构具有了寄生性,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美联储会发生什么事情?由于增长是通过借贷来实现的,而美联储是金融市场的后盾,他们是该国的首席增长官。从机制上理解这是如何完成的对于展示比特币如何修复这个寄生周期很重要。

今天,当政府需要花掉它没有的钱时,就会举行国债拍卖。这些债券的期限从几个月到 30 年不等。市场参与者将购买未偿债券,可变“价格”被确定为利率。利率越高,债券持有人因将资金锁定在债券中而获得的补偿就越多。相反,这也意味着随着利率上升,政府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钱来发行债券。美联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确保当前的增长优先于为未来牺牲。美联储以每月 800 亿美元的速度进入国债市场。随着债券“需求”的增加,财政部能够人为地压低利率。

Lyn Alden 恰当地将其描述为一家餐厅,其中最大的顾客是主厨。这毫无经济意义。*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参加了仪式,向内在增长的祭坛弯腰。更高的利率会影响当前的增长,因为从未来索取并拿到现在的成本更高。利率不得不屈从于我们 EGO 的意愿也就不足为奇了。所有这一切都超出了国债,房地产市场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美联储继续每月投入 400 亿美元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8]。较低的利率不仅会损害你为未来储蓄的能力,而且你在生活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养家糊口的东西,比如房子,正在随着不断上涨的房价而货币化,变得超出你的购买能力。

美国 30 年期债券于 1977 年首次拍卖[9]。1974 年至 1977 年间,发行了 25 年期债券。在 1974 年之前,10 年期债券是美国可追溯到 1929 年的主要债务工具。长期债务可以在社会中扮演一个诚实的角色。例如,一家保险公司有着长期面向未来支付保单的负债,因此随之采用长期债务工具是一种负责任的对冲方式。暗藏杀机的地方在于,将长期债务与之前讨论过的利率操纵结合起来。


30 年期债券的利率有一个隐性的协议。在那些正在掌舵的人中,他们愿意给后代留下多少?我们经常根据世代划分来评估我们的领导者,从婴儿潮一代到Z世代(译注:指出生于1990-2000年代的互联网一代),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现实比这更复杂。那些掌权的人用 EGO 的枪指着他们的头,这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动物精神,并且总是会按下印钞机的按钮。美联储和我们的民选官员继续通过赤字法案,他们是他们帮助建立的系统的奴隶。随着 30 年期利率进一步下降,为今天的 EGO 服务的未来正在日益枯竭。直到主要国家已经出现负增长的地步,再没有增长可以留给未来。更坦率地说,我们的统治阶级,绝大多数来自沉默的一代和婴儿潮一代,正在将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未来在财务上献祭给他们唯一的真神 —— EGO 。那么作为比特币人,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基于一个创始原则形成自己的建制:永远只有 2100 万枚比特币。比特币的货币政策中没有 EGO。作为比特币人,我们的目标是增加我们的主权,支持个人的价值,而不是向寄生性的机构低头。Greg Foss 将比特币描述为中央银行和印钞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CDS)是一种金融工具,可以对给定信用市场的风险进行定价。正如《大空头》中所描述的,这就是 Michael Burry 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方式。Foss 是对的,但它甚至走得更远。比特币是一种基于 EGO 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概念。* * *比特币能够驾驭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资产通胀泡沫。或者正如比特币人所描述的那样,NgU(数字上涨)技术。我们都同意比特币永远只有 2100 万个,并将去中心化和易于验证作为基本原则。比特币作为一个社区,蔑视那些告诉我们我们错了的专家,而 NgU 是我们的收据。

在固定货币供应的情况下,增长只能靠赚取而不是被操弄。这一创始原则鼓励延迟满足和创造性的资本分配,而不是消费主义和债务。这对原子世界有何影响?由于摩尔定律,比特世界中的边际努力具有更大的财务和政治优势。EGO 以唾手可得的果实对征服比特世界进行奖励。此外,美联储进入债务市场并人为地压低利率以维持增长,使得在原子世界中风险较高的长期投资的吸引力降低。随着比特世界的抛物线式增长,试图征服原子世界的动机就会减少。很难量化许多事情的机会成本,比如本应成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伟大思想家,最终却成为一家 FAANG 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只是为了努力将广告参与度提高 0.1%。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景黯淡无光。

我们的机构正在让我们失望,因为它们正处于马尔萨斯式的困境之中。如果自然增长遇到瓶颈,所有剩余资产都是零和征服。你只有通过从别人那里攫取才能得到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机构变得短视,专注于当时的政治而不是他们的初心。然而比特币人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创新的时代。去看看挖矿的世界就知道了。在播客中,Weinstein 正确地指出,增长需要增加能源消耗,而增长会消除暴力。比特币通过其工作量证明挖矿,为将比特币无限稀缺的数字世界嫁接到物理世界提供了机会。这推动了能源网络的扩张,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繁荣。要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能量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最近两次深入了解能源网络详细机制的采访是对 Harry Suddok 关于“比特币做了什么”的采访和 Nic Carter 在 B Word 会议上的演讲。简而言之,能源网络有几个属性是比特币可以利用的。首先,一旦产生能量,就必须立即消耗掉。其次,能量在较大的距离上传输时衰减很大。第三,有一些能量提取方法存在浪费,这些相关的能量在今天就被浪费了。

比特币挖矿的承诺是它总是会购买任何产生的剩余能源,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将受困能源货币化,以及更有效地回收提取原本会被排放或燃烧的能源,都可以帮着资助以前不可持续的能源项目。这一切都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互动来完成的。无需全面立法或机构间协调。临别之际,Thiel 在《传送门》那一集中提到了一句话:“其中一个挑战——我们不应低估在 21 世纪重启科学和技术有多么重要——就是我们如何讲述一个故事,能够对牺牲、难以置信的辛勤工作和延迟满足进行激励,以面向内在非暴力的未来?”比特币是回答这个问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远远超出了个人的金钱收益。对于比特币人来说,有一个光明的、温暖的未来,我们不会专注于季度收益,而是专注于发展代际财富。我们成功还不够,我们可能永远不会遇到的曾曾孙必须茁壮成长。比特币人将成为明天的资本分配者,其项目可能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回报。比特币人将有一个席位来检查寄生式的 EGO,并确保比特币作为数字和物理真相,将停止谎言并为我们的后代生活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1 Cox, Jeff, “Inflation Climbs Higher Than Expected in June as Price Index Rises 5.4%,” CNBC, July 13, 2021, https://www.cnbc.com/2021/07/13/consumer-price-index-increases-5point4percent-in-june-vs-5percent-estimate.html.

2 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M2 Money Supply,” FRED, August 17, 2021, 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M2.

3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CPI Inflation Calculator,” https://www.bls.gov/data/inflation_calculator.htm.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titutional_betrayal

5 MBI Concepts Corporation, “IBM’s Stock Buybacks Have Not Produced Societal Wealth,” April 10, 2021,. http://www.mbiconcepts.com/ibms-stock-buybacks.html.

6 Kendall, Graham, “The First Moon Landing Was Achieved With Less Computing Power Than a Cell Phone or a Calculator,” July 11, 2019, https://psmag.com/social-justice/ground-control-to-major-tim-cook.

7 “Moore’s Law Graph,”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ore%27s_law#/media/File:Moore’s_Law_Transistor_Count_1970-2020.png.8 Bloomberg, “Fed Seen Speeding Taper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n Early 2022,” Pensions and Investments Online, https://www.pionline.com/economy/fed-seen-speeding-taper-mortgage-backed-securities-early-2022.9 “History of U.S. Treasury Bonds,” TreasuryDirect, https://www.treasurydirect.gov/indiv/research/history/histmkt/histmkt_bonds.htm.

以太坊有希望转牛吗?

今年 9 月實施備受期待的合併升級(The Merge)之後,預計以太坊開發人員將專注於提高網絡的擴展性。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近日表示,未來隨著網絡效率的增長、Rollup 技術的改進,以太坊 Layer 2 的交易成本有望降至 0.02 美元,而加密貨幣支付也將再次成為主流。

Vitalik Buterin 今(8)日在「韓國區塊鏈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加密貨幣支付的熱潮在 2018 年之後就有點退燒了,很顯然,交易費用是原因之一。」

在他看來,目前要降低交易費用的最後一道障礙是區塊鏈數據壓縮。

Vitalik Buterin 指出,目前與 Rollup 相關的紮實工作都持續在進行,例如以太坊的第二層解決方案 Optimism 就通過引入零字節壓縮算法來降低區塊鏈交易中的數據大小和成本。他續稱,

當前 Rollup 的交易費用通常在 0.25 美元之間,有時是 0.10 美元,而在未來,隨著 Rollup 的效率持續改進,它有可能會降到  0.05 美元,甚至低至 0.02 美元。更便宜,更實惠,這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

多年以來,Vitalik Buterin 的長期目標是盡可能降低交易費用,他今年稍早就表示,以太坊 Layer 2 的交易費用需控制在 5 美分以下,才能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在更早之前的 2017 年,他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Vitalik Buterin 當時指出,「網路貨幣每筆交易的花費不應該超過 5 美分」。

The Merge 会导致以太坊上涨吗?

隨著合併升級(The Merge)預期將於今年 9 月到來,以太坊也即將過渡到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對此,以太坊研究員 Vivek Raman 堅信,這將使得以太幣更加稀缺,因而有望取代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之王」的地位。

Vivek Raman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光從經濟角度來看,由於供給衝擊的影響,以太坊確實有機會取代比特幣。」

以太坊目前仍依賴「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進行挖礦,一旦合併升級完成,以太坊將過渡到 PoS 共識機制。

此外,合併升級將改變以太坊的貨幣政策、淘汰挖礦機制,使網絡更具環境永續性,並將以太幣的總供應量減少 90%,屆時,用戶將根據自身貢獻或質押的代幣量來驗證交易,以此獲取獎勵。 Vivek Raman 指出,

合併之後,以太幣的通膨率將低於比特幣。特別是在費用消耗的情況下,以太幣將走入通貨緊縮的狀態,而儘管比特幣每次減半,通膨率都會被壓下來,但它始終都會處於通膨狀態。 

 Vivek Raman 表示,雖然比特幣將保留其作為「數位黃金」的功能,但作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經濟的基礎層,以太坊仍將擁有「更大的採用空間」。

然而,合併升級並不會降低以太坊的高額 Gas 費用,這仍然是阻礙以太坊擴展的主要問題。不過,根據 Vivek Raman 的說法,這不是問題,因為以太坊將依靠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來支持大多數用戶的活動。 他說,

用戶需要了解到,他們的所有活動都應該在 Layer 2 上進行,然後 Layer 2 最終將使用以太坊作為 Layer 1 基礎層,用於結算、確保安全和去中心化。

比特幣大多頭 Michael Saylor 最近似乎對以太坊頗有意見,前兩週先是直言「以太幣很顯然是一種證券」,近日又開始質疑以太坊在技術發展以及倫理上的穩健性,並表示,在以太坊完成開發之前,他不會投資以太幣。

商業智能軟體公司 MicroStrategy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週三透過視訊參加 Blockchain Economy 高峰會,他在發表演講時,詳細闡述了個人對以太坊的看法。

Michael Saylor 認為,以太坊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目前仍缺乏判斷的依據,這導致人們對以太坊的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感到擔憂。

他解釋稱,若要評估以太坊在「技術上的可靠性」,就意味著人們必須在 5 到 10 年後看到協議的實際功能,但 Michael Saylor 認為,這一點仍無從考證,因為以太坊仍在不斷進行硬分叉,以及對協議進行更動,但在他看來,每當以太坊進行大規模的升級,就等同是在引入新的攻擊面,而對投資人來說,這種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風險。

此外,Michael Saylor 還對以太坊的「倫理健全性」表示懷疑。他說:

所謂的「合乎倫理」是指,我需要知道「沒有人可以改變以太坊」,其中包括 Vitalik Buterin。我需要知道,以太坊基金會的任何人都不能改變協議,否則,以太坊就是一種證券,如此一來,以太幣就不可能會成為全球貨幣。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上週表示,以太坊的開發進程基本上已完成了 40%,並且制定了 3 到 4 年的路線圖,不過 Michael Saylor 就認為,這意味著「以太坊在未來的 36 個月內,似乎都不會完成開發或是穩定下來」。他續稱,

作為一名投資人,我想知道它會在何時完成開發,我想看到技術上的進步…. 在開發團隊停止(對以太坊協議)進行更動之前,我想我不會投資以太幣。

By 區塊妹 Mel

社区团购和会员店能取代传统零售吗

零售行业每次发生代际交替,都是一场革命,充满了创新和混乱。而眼下,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零售革命。

第一波浪潮是连锁超市和家电零售(2000~2010年);第二波是电商(2010~2020年);第三波则是新零售(前置仓、社区团购、会员店)。

消费者的钱包是有限的,每一次革命中新巨头的崛起都是对老巨头的血洗。这点在第三次革命中,呈现的尤为极致。

第一代的永辉,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21.78亿元,增加207%。同期苏宁亏损75.68亿元,增加1483.29%。第二代的阿里,2021年7-9月收入2007亿元,同比只增长29%。预计全年总收入增速只有20-23%,创下自2014年上市以来新低。

而这第三次战争,新势力也同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21年第三季度,美团的新业务收入为137亿元,增加66.7%,经营亏损109亿元,增加437.5%。同季度,叮咚和每日优鲜合计亏损41亿元。

零售乱战之中谁能胜出,是每个从业者、老板和投资者的终极问题。

通过分析这三次零售革命的内在逻辑变化,我们找到了一条主线。依据这条主线,我们发现社区团购和会员店将是第三次革命的赢家,但超市和电商并不会消亡,而会自我革新,最终新老零售巨头将共存。

最令我们惊讶的发现是,美团和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现在的亏损其实并无太大意义。

01 概述

在具体解释我们的发现之前,我们先得回溯下前两次革命,理清一下其中脉络。

打个比方,第一、二代的零售巨头模式类似于渔民,都是通过织网捞鱼的模式来盈利。

连锁超市和电商都是坐拥线下或线上流量,然后依靠丰富的商品,将人流/流量转化成销售额。

超市是一张小网,只覆盖附近3km的消费者,其网眼也稀释,每个人走过的路径都是一样,触发购买概率低。电商则是一张巨大的网,覆盖全国消费者,网眼也更加密,每个人看到的商品都不一样,触发购买的概率更高。

织网捞鱼模式的关注点是:流量、转化和交付。在通过算法、快递/骑手将转化和交付的门槛降至极低后,只要有了流量,谁都可以做电商。虽有阿里和京东矗立于前,后继者还是前仆后继的涌入,社交的拼多多、短视频的抖音快手、外卖的美团,阿里和京东挡也挡不住。

第一、二代零售的重点都是场和货,而第三代零售关注的则是人——即针对特定的消费者,零售商作为产品经理为其开发质优、价好且消费者无法抗拒的商品。

第一二代零售是商品多、客单低,第三代则是商品很少、客单极高。根据我们估算,消费者一年在永辉的消费金额为3800元,淘宝为9200元,中国山姆会员店为3万+。

如果放到全世界看,前十大零售商里,三代都有代表性玩家。

  • 超市-数万SKU:Walmart、Kroger、家乐福
  • 电商-数亿SKU:亚马逊、京东
  • 会员店-3千SKU:Costco、Lidl(Schwarz)、Aldi、山姆会员店(Walmart)

注:Lidl和Aldi并不收取会员费,但都是一样经营思路,为了描述方便将其归纳到会员店类型。

接下来我们先回顾下前两次革命,借此才能明白为什么永辉、阿里能成功,而其成功又为什么会在第三次革命时变成了致命的障碍。(能明白上述零售逻辑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下面超市和电商部分)

02 第一次零售革命:超市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居民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上海市政府在曲阳地区建设了大面积的曲阳新村。1991年9月,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联华超市在曲阳开业,拉开了中国连锁超市大发展的序幕。到了2010年,连锁超市开始全国化。以永辉为例,2010年收入12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31亿,门店从135家增长到1017家。10年涨了6.5x。

开一家超市的第一步,找一个人口密度高的位置,签下15~20年的低价租约。第二步将货架租给供应商,第三步,做活动吸引周边3~5公里的消费者。等到消费者建立认知后,这家店就稳了。接着,这个超市在一个区域内,不断重复这个开店过程,以此,连锁超市通过门店和商品所织的一张网,覆盖住本地的消费者。

这种商业模式极度依赖线下的选址,在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密度后,对手很难进入。这塑造了中国分散的超市零售格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零售小霸王。

但也因为这种区域化选址的特征,即使强如永辉也只是借助生鲜的优势实现了4个区域的连锁,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全国性连锁超市。

2020年永辉收入近1000亿。相比之下,Walmart在美国小镇附近找空地就可以开店,没有选址障碍,其收入5500亿美元,是永辉的30多倍。

我们再看下称霸山东的家家悦的门店布局,其在山东很多地市都未渗透进去,就更能理解选址在中国零售业的重要性。

03 电商:从阿里到抖音

2012年的双十一,天猫创造了191亿的销售额,所有快递公司的仓库都出现了爆仓。自此,中国电商行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阿里的GMV从2012年的0.67万亿到2020年的7万亿,8年增长了6.5x。

电商的优势在于三点:1)无限的货架提供了无限的选择(供给),2)全国的消费者(流量),3)数据+算法提高两者的匹配度(AI)。

前两者都很好理解,淘宝有一段时间的口号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而淘系拥有8.9亿用户,占到全国人口的61.8%,几乎是城镇人口的全部。两者都有了,关键是如何让消费者能看到对眼的商品成交。由于两者量级都是数亿,不可能依靠人工推荐,必须依靠数据+算法。对不同的消费者展示不同的商品,以此来提高其购买概率。

阿里的难题是没有足够数据。淘系卖的是长尾商品,消费者购买十分随机。通过买双袜子、买件裙子、买只口红的购买记录,阿里根本猜不出这个消费者还想买啥?只能再推荐一支口红或裙子。

有限的数据养出的算法,必然会产生信息茧房。

为了获得更多数据,阿里在2013年忽然all in移动社交。在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情况下,推出挑战微信的社交软件——来往;另一方面,还入股收购微博和友盟。来往不出意外的挂了,但入股微博、友盟还是带给阿里丰厚的数据。微博代表的是社交数据,友盟代表长尾APP用户的行为数据,其意义在于:

拿到多维度的消费者的数据后,阿里开始利用AI对消费者进行尽可能精准的画像,最终在2015年第一次推出基于算法和大数据,为用户做大规模的、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即“千人千面”。

以前消费者画像不清晰,只有几十个竞价的卖家,消费者浏览一次几厘钱至几分钱。现在消费者画像清晰,竞价的卖家多达几百个,一次CPC可高达2毛。价格翻了几倍。换成人话的意思是,阿里终于可以以更高的价格把消费者拍卖给卖家了!

既有巨大的流量,又有了变现利器,阿里财报的表现就如同开挂了一样。自2015年后阿里的货币化率就不断提高,2015年为2.4%。2020年货币化率高达7.4%(from一财),这5年里增长了200%!同期阿里收入从2016财年的101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172亿。净利润从721亿增长到1505亿。

然而,撇去京东、拼多多这些跟阿里类似的竞争对手不谈,在2016年短视频兴起后,阿里的市场份额又被进一步蚕食了。作为与阿里从形态、模式上有明显差异化的短视频电商平台,我们也在此重点讨论一下。

短视频在阿里三大壁垒(供给、流量和AI)上都更有优势。抖音电商2020年全年GMV(商品成交总额)超过5000亿元,是2019年三倍。

在供给上,短视频兼容淘系、拼多多和京东的卖家。在流量上,短视频现在用户使用时长最多的APP,占到29.8%,甚至超过微信。在AI上,短视频的优势不但在于用户画像更精准,而且还在于短视频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俗称种草。

短视频积累数据多:短视频平均人均使用时间是1.5小时,一个视频只有几十秒到数分钟。这意味着用户一天可以累积下大量的浏览、观看、点赞、转发和评论等数据。当这些数据与手机通讯录打通后,对比朋友间的数据,用户的数据量会几何级别的增加。相应算法可以获得对用户非常完整的画像。

短视频能更好影响决策:这些画像精准到第三方可以借助针对性的视频内容来缓慢的、无感知的对用户洗脑,最终改变人们的想法。最为极端的例子就是剑桥分析通过针对不同人群投放不同内容,最终帮助川普从不被看好的小丑变成美国总统。最为常见的例子则是品牌商通过各路网红给用户种草,灌注消费的欲望。如小红书。

总之,用户数据值钱、精准的用户数据更值钱、能被种草的用户最值钱。

从短视频的电商购买流程也可以看出,平台希望消费者最大化冲动消费,而不要有一丝冷静。

短视频的购买流程非常简单。点击商品进入一个购买页面,消费者直接点击购买,不用比价、不用付款、不用购物车,货到付款,也称为COD(Cash on Delivery)。

这种冲动消费导致短视频电商的退货比例远高于阿里。但抖音对卖家采用OCPM的收费方式,即按照成交金额收取广告费。退货高低不关平台事,平台的佣金和广告费照收不误。这意味着商家需要把更多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同样的商品、同样的卖家,短视频卖的会更贵。

要知道COD最早起源于东南亚、印度等支付和快递不发达的电商市场,只能依靠线下收货时付现金的方式。但在2020年的中国,短视频居然沿用这种方式,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导致短视频卖的畅销品都带有收智商税的味道,如管道疏通剂、手掌一般的大虾等。

短视频正在试图扭转其急功近利的一面,抖音已经开始增加先付款的GMV比例,但这并不会对第三次革命浪潮产生实质的影响,因为电商已经是一个没有多少增量的内卷市场。

05 新零售,内卷下的创新

在线上流量日益枯竭(表现为越来越贵),电商日趋内卷(二选一)的背景下,创业公司和巨头都将目光重新投到线下生鲜零售,这个唯一没被电商染指的领域。外卖市场证明了消费者在本地庞大的餐饮消费可以被线上化,而将超市线上化、半小时送到家的新零售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新零售看似革新,抓到了新市场,但无形中让零售的内卷又加剧了。

2016年从京东出来的侯毅加入阿里,回到上海并开设第一家店盒马门店。盒马模式在当时十分新鲜:消费者线上下单,半小时送货到家。新零售们的创新,一是解决消费者“懒”的痛点,二是花了大力气在商品上讨好消费者。

盒马搞了巨大的水池养着龙虾等海鲜,每日优鲜上新各种网红商品,叮咚提供活鱼代杀。商品是会挑选消费者的,新零售希望通过提供的这些新的商品来吸引80-90后这批消费者。

这批诞生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好年代的消费者,被认为会如美国、日本二战后一代一样,有着庞大、狂热的消费能力。但消费主义并未在中国这代消费者身上出现,至少没有在买菜上体现。

没有小孩的年轻人被996、狼性文化给绑架,压根没有时间做饭,吃外卖是他们最多的选择。有小孩的家庭背着看病贵、房子贵、上学难三座大山,在吃的上这批消费者也如长辈一代一样精打细算。

新零售的雄心是同时改进商品和服务,但这个过程的背后包含了太多的试错成本,最终高企的商品价格让吃的好一点变成了一种奢侈。为此新零售的玩家不得不通过补贴来吸引消费者,这带来大规模的亏损。2021年Q3每日优鲜 GMV同比增长47%,亏损增长88%。

新零售的两个支撑脚是“半小时送达+新商品”,到2018年之后,其中一条脚没有了,被美团抢去。

拥有外卖骑手和流量优势的美团将半小时送上门变成家常便饭,并扶植起一批新零售玩家。各种基于前置仓的暗店在美团上遍地开花,有便利店、超市、药店、宠物用品店等等。2021上半年美团闪购业务GTV(总交易额)增长估计超过100%,王兴说未来订单量会达到1000万单/日,超过现在所有新零售玩家的总和。

美团打瘸的不只是新零售的玩家的腿,也打折了超市的。如前所述,连锁超市的核心壁垒是选址。优质位置对任何线下零售商而言都是稀缺资源,但美团让线下哪里都可以开店,比如不临街的仓库,人烟稀少的门脸(前置仓)。买药不用去药店,买菜不用去超市,都是美团骑手从前置仓送来。

以往消费者在线下的流量转到了线上,直接导致线上的流量价值超过了线下的商铺价值。最直观的影响是,过去养三代的商铺现在没人要,相应美团的股价却一路上涨,直到碰到反垄断。

王兴以为闪购是新零售的终局,但他错了。

美团带给连锁超市的很多是30元左右的低价订单,当外卖骑手的成本从7元上涨到10元,并还会持续上涨时。美团主力的低价订单会相应减少,这是美团不能容忍的。

因此美团希望连锁超市如餐厅一样,通过提高售价隐形的向消费者转嫁日益高涨的外卖费,而不是直接在订单最后向消费者收取额外的外卖费。但连锁超市的商品同质化程度很高,一瓶可乐多少钱,消费者心里门清。这种撸羊毛的行为一旦被消费者察觉,连锁超市将永久损失客户。

虽然这是杯毒酒,很多连锁超市还是喝下去了,并且美团的补贴让其负面效果没有那么快显现。但未来美团一旦停止补贴,超市用户大量流失,闪购的GMV和订单都将会出现下跌。

不论美团如何,新零售和连锁超市寄望于线上订单翻牌的希望是不切实际的。对于连锁超市而言,消费者的口袋就只有那么大,美团并没有帮助他们扩大市场规模。

幸或者不幸,新零售整个的试错成本由资本来买单,而不是消费者。

06 被巨头扭曲的社区团购

当流量增量见顶,用户数据受到保护,算法效率难以提升时,连锁超市、电商两大零售业态开始不断内卷时,行业必然要经历剧变。

选择一是进入新市场,选择二是走向深耕,将市场进行细分。

前者包括下沉市场和海外,后者则意味着替消费者筛选出针对的、优质、价美的商品,让消费者认可零售商是在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把自己卖给广告商。

在新零售玩家还在存量市场为会员打磨商品时,针对增量的下沉市场,提供少量物美价廉商品的模式,却被一个开小卖部的湖南老板给跑通了,其名字叫“兴盛优选”。

兴盛优选所代表的社区团购模式兼具了选择一和选择二的特点,立刻被巨头瞧上了,成了他们必争的战场。

社区团购与连锁超市和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SKU少。社区团购只有1000个商品,远少于一般商超的1.5~3w个。

如果按连锁超市和电商的流量+变现的模型,只有1000个商品的社区团购变现难度极大。如果将商品看成网,流量看成鱼,社区团购这张网要比超市稀疏很多,更无法与电商相提并论。

兴盛优选的成功是基于经过数年打磨,摸清楚了本地消费者的口味,选择好了商品组合,打磨好了与供应商、物流商的合作等所有环节,精准的抓住了消费者的每分钱,才终于在湖南实现了盈利。

如果说兴盛的成功是来自精准的消费者+精准的商品组合,那么这种模式与电商巨头流量+变现的模型完全不同。这种慢慢积累的成功无法满足电商巨头为了快速建立第二增长曲线,对大规模、高增长的GMV的需求。于是社区团购变成了一个扭曲的游戏。

在这个扭曲之中,GMV是第一位,消费者要的必需品做不好不关键,消费者需要怎样的百货和零售也不重要。

比如肉类:上游的工厂缺乏小包装加工能力,压根找不到供应商,社区团购只能自己做。但管理一帮在零度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人队伍明显不是零售商擅长的,更别提做在办公室的电商。

为了GMV规模的疯狂增长,巨头不得不背负高达20%的亏损率。2021上半年的单个巨头每月的亏损高达20亿。相比之下,打车、共享单车大战都是小儿科了。

社区团购各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降低亏损,但出乎意料的是,真正符合上述商业逻辑的反而是没有一点电商基因的橙心优选。在烧了一年钱后,橙心优选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 以小店为核心客户,向其批发商品(即大件货),链接品牌商和小店,借此搭建不亏钱履约体系。
  • 砍掉多个省份,砍掉一二三线城市,砍SKU,只专注下沉市场2C的团购,集中精力和资源为该消费群体选购商品。

虽然美团和拼多多的规模虽然日均达到了4100万件和3500万件,单件价格从3元提升到8元。但美团和拼多多在社区团购上没有实现0到1的突破。

不客气点说,巨头目前在进行社区团购业务时动作剧烈走形,这是因为电商将消费者作为商品卖给商家,而社区团购需要把消费者当做上帝。

07 会员店会是零售业的救赎吗?

我们曾怀疑过,独立思考的王兴、天才的黄铮难道真没有看透社区团购的本质?老大们的认知难道已经如此固化?是不是大概率是我们看错了?

直到我们深入看清了会员店的投资机会,这种疑虑才被打消。

我们发现社区团购的本质与会员店无异。SKU都很少,兼做批发和零售。只不过一个针对下沉市场,一个针对中产阶级。而会员店已经诞生了Costco、Lidl和山姆会员店等多个世界零售10强企业。

中国社区团购其实是美国会员店在中国的电商版本。

在2019年开出中国上海开出第一家店的Costco是全球仓储式会员店的老大,2020年收入1632亿美元。Costco前身是美国会员店的鼻祖Price Club,而Price Club则是在抄袭德国的Cash&Carry(超市批发购物模式,类似麦德龙),改进的更偏零售。

在Costco开始时,其目标客户是餐厅、加油站等小店的老板,并满足其在生意上和生活上的需求,如做生意的消耗品纸巾。个人消费的电视。在后续的发展中,Costco针对这群消费者,逐渐扩展了个人消费的商品。

当时Costco开始时,西雅图是连锁超市Safeway的天下,其拥有60%的垄断性市场份额。超市内主要卖的非食品。而当时欧洲超市买食品非常好,非食品不行。但美国消费升级对食品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Costco整合了两者的优势推出会员店。

在服务会员至上的思路指导下,会员店形成对其他零售业务的差异化竞争。

会员店的核心逻辑可以分解为几步:

第一步是收会员费,不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筛出精准的客户。

第二步是关注会员续卡率,而非收入和利润,以此保证自己的选品和定价切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步是集合消费者的需求,向上建立最大的采购能力,获得最好品质、最好价格。

第四步是只收取极低的加价率,将利益最大程度反馈给消费者。

这就是Costco不断成长的飞轮逻辑。这套逻辑不但在国外适用,在国内也同样是。2021年9月,Walmart在上海开出全球最大的山姆会员店。这是近两年的时间内,山姆开出了第11家会员店。

逻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为艰难。电商巨头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阿里有淘工厂、拼多多有拼工厂、创业公司有必要等都曾做过尝试。但这种投入巨大,见效慢的情况下,投入产出比不高,最终都被巨头给放弃了。上市后,华尔街每个月要看利润,收广告费和坑位费才是王道,见效慢的事情哪里顾得上。

在规模不大时,要做到集采是非常艰难和漫长,Costco也是经历了供应商不愿意定制,到接受贴牌,最终到量大到可以让生产商按其设计进行代工。在中国如何突破生鲜的地域限制,找到可以畅销全国的商品,山姆会员店也是经历了数年的低潮,终于在2019年靠烘焙和预制菜翻盘。

在国内零售行业内,阿里盒马花了数年时间来搭建这种能力。阿里整合的淘菜菜也号称在致力于此。但从结果看,似乎盒马在形式上做到了,但底子却差点远。这体现在:

一是过高的加价率。

以正大的虾肉馄饨为例,盒马为29.9元/144g,山姆会员店为105元/750g,正大优鲜(美团闪购店)为39.5元/255g——每100g的价格分别为20.7元、14元和15.4元。盒马分别贵了48%和34%。盒马的商品价格普遍要比连锁超市和会员店贵,这背后也许是盒马的供应链比较弱,也许是基因的问题。

Costco的创始人说了一个关于基因的例子,曾经Costco搞到一批Lee的牛仔裤,加了$1卖$29.99/条。很快卖完后,没想到又以更低的$21.99搞到一批。如果还卖$29.99可以多赚$8。前者毛利为3%,后者为27%。但Costco还是只加了$1卖了,因为赚这$8就像吸毒一样,干过一次就会上瘾。

二是团队建设薄弱。

Costco企业内部有产品经理级别的采购团队。完全围绕目标会员群体日常消费需求开发定制产品,全面降低SKU数量并在部分品类通过PB商品去品牌化,显著提升产品品质及性价比。

这种人才即使拿着高薪,培养也需要时间。而Costco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30年,6%的流失率。Costco不但有医保和退休金,薪水比walmart高60%。公司曾答应给员工提供90%的医疗报销,但只做到了88%,创始人兼CEO发现后自掏腰包补上了2%。

全商业犯罪调查科级的廉政团队。全链条下无限接近于0的内部贪腐程度,从根本保证会员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产品本身。

对比看盒马,除了店长,员工签的外包公司劳务用工合同。加班是常态,都不止996。具体大家自己去搜吧。

会员至上的理念,以及所有内功,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指标上。从财务上看,Costco全面碾压连锁超市,更不用说新零售了。

更有趣的财务细节是,Costco常年的毛利率只有11~12%,而Walmart是25%、永辉是19%、大润发是26%。这来自于Costco创始人订了一个奇葩的规律:所有商品的加价率不能超过15%。

这意味Costco所有商品的收益都返还给会员。这条规定不但约束了公司对提高毛利率的渴望,也约束管理层给自己发高工资和期权,或给股东大额分红。

事实上,Costco的创始人的工资+期权只有美国CEO平均的1/3,其股权身家只有几十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的创始人从来没有进入过福布斯的排行榜。

08 第三次零售乱战何时能尘埃落地?

在第一、二次革命兴起时,玩家们面对的都是一个新市场,采用的是一种平地起高楼的打法。通过针对消费者一个痛点、搭建粗暴高效的团队、烧足够的钱、摆平几个对手可以短短数年获得成功。

但第三次革命时玩家面对的是一个老市场,是要采用对旧房升级改造的打法。这需要解决消费者从品质到价格的全部痛点,搭建精耕细作又了解现状的团队,并要不被烧钱的数据给扭曲的、联合行业内现有的大部分人,才能获得成功。

在完全不同的打法下,巨头过去的成功反而成为现在最大障碍。

那具备新的能力的企业,会在什么细分行业里最先跑出来?他们的业态具体是啥样子?

这其中关键在于这个细分市场目标消费人群是否够多了,能支撑起一个足够体量的业务。如果不够,则业态还不成熟。

以连锁便利店为例。日系连锁便利店爆发是1980年后,当时日本人均GDP为9138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7万人民币。而202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5万人民币的城市只有10个,要达到1980年日本的水平仍需要数年的经济增长。消费人群的差异导致体现在连锁便利店的单店收入上。2020年全家在内地的单店流水只有8673元/天,而台湾地区为1.35万/天。

最后,我们根据不同业态的目标消费者是否够多,分析了第三次革命下的各个细分市场,有如下发现:

  • 第一个跑出来:针对下沉市场的社区团购。根据《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十一”期间,53%的电器卖向县域市场,48%的购买者来自小镇用户。没有三座大山的县域经济,已成为中国消费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 第二个跑出来:针对城市中产的会员店,如山姆会员店。这块市场的增长十分明确。根据汇丰预测中国中产阶层的数量将增长逾45%,从2021的约3.4亿人增至未来的5亿人以上。当然玩家也众多,山姆会员店计划未来2年新开26家电,国内也有物美麦德龙、永辉、Fudi等。
  • 需要5年以上跑出来的:针对城市年轻单身的连锁便利店,如全家。全家自2004年进入中国,花了16年时间做到2967家。2020年实现收入92.9亿,预计仍是亏损。同样711等日系便利店、国内的便利蜂也都是实现盈利的长路漫漫。
  • 还看不清的:针对城市白领的咖啡和新茶饮。类似瑞幸的案例在国外是有成功案例的,如台湾定位平价而精致的路易莎。但这类零售需要较强的文化来卖出附加值,这个是国内玩家都还缺少的。
  • 暂无人做的:针对城市普通消费者的低价连锁超市,如Lidl。Lidl只有1300个SKU,90%以上自有品牌。国内暂时还未有对标,大概率是现有连锁超市的企业会有转型做的。

By 彭程柚子

苏富比拍卖行推出NFT平台 ,将接受btc与eth支付

拥有277年悠久历史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巨头苏富比(Sotheby’s)在NFT领域踏出重要的一步,宣布推出名为“苏富比元宇宙”(Sotheby’s Metaverse)的NFT新平台,并将于10月18日至26日举行首次拍卖,参观者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拍卖中的数字艺术品,并了解NFT背后的收藏家和艺术家。

元宇宙是由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互联网服务融合产生的空间,通过提供集体虚拟体验,它为创作者、游戏玩家和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机会。

买家将能在苏富比元宇宙平台上使用法币、以太币、比特币、美元稳定币USDC购买NFT,该平台将支持在以太坊上铸造的NFT。

苏富比的新平台由Mojito提供支持,Mojito是个用于创建NFT市场的套件,提供法币、加密货币支付和铸币功能,由新创公司Serotonin开发。

苏富比数字艺术品销售主管迈克尔·布哈纳(Michael Bouhanna)表示:“通过苏富比元宇宙,我们将打造新的行业生态系,成为最复杂的数字艺术品销售和拍卖目的地,使苏富比在一些最重要的NFT行业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

苏富比元宇宙将于10月18日至26日举行首次拍卖,拍卖主题为Natively Digital 1.2: The Collectors,共有来自19位NFT收藏家的53件NFT作品。

此前,苏富比已多次涉足NFT领域,今年4月,苏富比首度举办NFT拍卖会,在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上拍卖现代匿名艺术家Pak创作的系列作品《The Fungible》,总计拍卖额达到1680万美元。

随后,苏富比多次举行NFT类型艺术品、与接受加密货币支付相关的在线或实体拍卖,包括在7月将全球信息网(WWW)发明者Timothy John Berners-Lee的NFT以543万美元的高价售出,9月展开Bored Ape Yacht Club(BAYC)系列NFT拍卖等。

最近一次则是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秋季拍卖,王家卫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一剎那》的NFT成功以港币340万成交,张国荣在《春光乍泄》中所穿的经典黄皮衣则以港币60万成交。

By Anna

DeFi项目的内幕交易

10 月 8 日,加密风投机构 Divergence Ventures 被指在它投资的 DeFi 项目 Ribbon Finance 的空投活动中不当得利,该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漏洞从空投的 RBN 代币中获利 702ETH,时值 250 万美元。Divergence Ventures 被「抓包」后退回 702 ETH。

紧接着的 10 月 9 日,有 DeFi 用户发现,另一个 DeFi 项目 Ampleforth 也存在可疑的「撸空投」钱包,一个匿名地址在该项目今年 4 月宣布空投治理代币 FORTH 之前,就创建了超过 5000 个交互地址,在 FORTH 进入二级市场后获利 2800 万美元。网友直指「存在内幕交易」。

当越来越多的 DeFi 项目选择以空投的方式分发项目代币时,用户仍然跑不赢那些提前知道消息的人,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很有可能成为接盘侠。尽管 DeFi 宣称是以「去中心化」的链上运作方式变革金融,在代币的分发上以「空投给用户」取代了过往「ICO 发币」层层套现的方式,但只要项目有提前融资,对于用户来说就很难不陷入内幕交易的丑闻。

DeFi 项目接连出现可疑空投「巨鲸」

「这个赌 FORTH 空投的地址也需要公众关注。」10 月 9 日,投资机构 GBV 的分析师 Sungjae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披露,有匿名人士通过提前与 DeFi 协议 Ampleforth 交互产生了超过 5000 个空投地址,在 Ampleforth 正式宣布开启治理代币 FORTH 空投后,获利了 2800 万美元。

据公开消息显示,今年 4 月 22 日,DeFi 领域曾风靡一时的算法稳定币项目 Ampleforth (以下简称『AMPL 应用』)宣布,将推出治理代币 FORTH,总量 1500 万枚的 FORTH 中,将有 67% 给到 AMPL 社区,凡是在 2022 年 3 月 30 日之前与 AMPL 应用有过交互的用户,访问空投申请页面、链接 ETH 钱包,将有资格获得免费的 FORTH 代币。

空投「巨鲸」频现,DeFi 项目接连陷内幕交易丑闻研究员曝光可疑 FORTH 空投地址

根据 Sungjae 的披露,至少从 257 天以前即今年的 1-2 月份时,该匿名人士经由以太坊上的隐私协议 Tornado Cash 上接收了 200 ETH,然后给超过 5000 个地址发送了少量的 AMPL 代币(调控 AMPL 算法稳定币协议运行的记账代币)和 ETH 用以呈现交互,在 AMPL 协议宣布空投治理代币 FORTH 的 100 天后该匿名人士获利,仅在空投当时它就获利 2800 万美元。

有网友提示,4 月 22 日,FORTH 空投当天没几个小时,加密资产交易所 Coinbase 就上线了该代币。此后两天,包括 Binance 在内的多家交易所也上线了该代币。也就是说,FORTH 在推出后没多久,就已经出现了二级市场,上线时一度高达 59 美元。要知道,今年 1、2 月份时,ETH 的价格还在 1200-1300 美元之间,200 ETH 差不多价值 24 万-26 万美元之间。该匿名人士投入 200 ETH 获得的这批空投,回报率超过百倍以上。

「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因为没人可能会猜测到有空投,但内部人士对空投的资格却很有把握,会是谁呢?某个富商?还是实习生?」Sungjae 在曝光这个地址后抛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多数网友认为这是「内幕交易」,有跟帖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项目内部人士,也有人认为这是项目方的投资机构干的。

截至目前,Ampleforth 项目方未对此进行回应。

由于该匿名人士的 ETH 地址经隐私协议处理过,外界很难摸清如此操作的人到底所属何方,而网友之所以将此指向内幕交易,多因此前已经出现过投资机构悄然「撸空投」获利的案例。

10 月 8 日,DeFi 项目 Ribbon Finance 的投资方 Divergence Ventures 公司被指利用漏洞从空投中获利 702 ETH,时值 250 万美元。相比 Ampleforth 事件,Ribbon Finance 的案例被媒体广泛关注,闹得行业里人尽皆知。

链上数据显示,与 Divergence Ventures 公司分析师 Bridget Harris 相关的以太坊钱包从其他钱包中收到了 702 ETH,这些与 Harris 钱包关联的钱包地址曾参与了 Ribbon Finance 治理代币 RBN 的空投活动,每个钱包都将 RBN 换成了 ETH,最后资金汇总在了 Harris 的钱包中。

加密圈的爱好者推测,Divergence Ventures 是 Ribbon 的投资方,其研究人员很有可能利用内部信息成功地操作了 RBN 的发行。但 Ribbon 的社区负责人否认了这些指控。

公众之所以能定位到 Harris,是因为她在上个月公开发布了她的以太坊服务域名,这就让外界识别她的钱包变得更加容易。

事件被曝光后,Divergence Ventures 在官方社交渠道上称,仅向 Ribbon 投资了 2.5 万美元。该机构承认使用了女巫攻击(模仿多种身份刷量的攻击方式),并为「越界」而道歉,决定将 702 ETH 返还给 Ribbon 的 DAO 组织。

DeFi 内幕交易只能沦为「道德风险」

加密资产的爱好者对投资机构、内部人士「撸空投」的愤怒,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比普通用户更具备消息的获取能力。

DeFi 风靡市场以来,将项目的治理代币「免费分发」给与应用交互过的用户地址被称为「空投」,这种方式一向被市场视作比 ICO 公募来得更为公道。

过去,ICO 的商业模型是用概念项目向不特定的投资者融资,需要普通投资者拿加密资产市场的「硬通货」如 BTC、ETH、USDT 去兑换项目代币,待项目代币上线二级市场后套现,这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性较高,因为概念项目能否落地存疑,投资回报纯靠在二级市场炒作,能否上线交易所成为赌 ICO 回报率的筹码之一。

在币圈,2017 年风靡、2018 年死掉的 ICO 项目数不胜数,中国监管最终将 ICO 定性为非法融资,美国、韩国等海外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也在打击虚假的 ICO 骗局。

当加密资产行业进入 DeFi 时代后,项目空投取代了 ICO 这种代币分发方式,在区块链链上使用过 DeFi 应用的用户似乎更有资格获得项目的治理代币,形成社区氛围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治理代币的二级市场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

从去年 6 月开始,去中心化借贷协议 Compound、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等王牌 DeFi 项目,在流动性挖矿的狂潮下先后带头营造了两轮治理代币的价格狂欢,此后,DeFi 用户开始关注那些还未发行治理代币的 DeFi 应用,纷纷投入资金在这些应用中留下交互痕迹,以期在项目发币后得到空投奖励。

从今年开始,创建与应用交互的地址、用资金留痕、撸项目空投的方式甚至成为了一些 DeFi 玩家的流水化作业,有技术能力的玩家在用脚本刷交互地址,缺乏技术手段的玩家也在手动操作。DeFi 项目以空投奖励凝聚社区的初衷在市场的狂热中变了味。

而 Ribbon Finance、Ampleforth 事件的发生让空投不再单纯是用户间的抢跑游戏。因为无论是技术流还是手动党,都不如内部人士的内幕消息「来钱快」。有网友调侃,有信息获取优势的内部人士还差技术手段和脚本吗?「你提前 5 天刷 1000 个地址,人家可能在 3 个月前就已经刷好了 1 万个。」

而如果这些人是项目方自己,或者是项目的机构投资者,那么「免费分发给社区」就成了愚弄用户的「羊头」,本质上卖的还是 ICO 的「狗肉」,受伤最深的要数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这些代币的投资者。

更甚的问题是 DeFi 的链上部署属性可能让这种内幕交易变得更加隐蔽。Divergence Ventures 是研究员自曝了信息被人「抓包」,更狡猾的、在 Ampleforth 上提前刷量的匿名人士则很难被定位到个人信息。

ICO 已经被不少主权国家的监管机构定义为非法、违法甚至诈骗,但尚未被监管 DeFi 一旦出现内幕交易,仅能被视作「道德风险」。

这种「道德风险」仅仅会伤害投资者吗?现实告诉你,并不是。

上周,去中心化借贷应用 Compound 因代码中的一个错误导致错分了近 1.5 亿美元的代币,这些代币原本是作为社区流动性挖矿的奖励。该应用的创始人罗伯特·莱什纳 (Robert Leshner) 将意外分发称为「道德困境」,并呼吁用户归还资金。到目前为止,用户已经退回了超过 163000 枚 COMP 代币,价值 5300 万美元,仅是投入资金的 1/3。

发生这样的问题时,信奉「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 DeFi 项目方恐怕没有「报官」的立场,能做的只有呼吁。反之去看「有消息、撸空投」的人或机构,道理同样如此,没人能将他们的行为诉诸于真正的法律。

By 茉莉

美国14岁兄妹自学挖矿月入21万元

目前居住于达拉斯Frisco的兄妹俩,14岁哥哥Ishaan和9岁妹妹Aanya Thakur都是Spears Elementary学生。他们为准备未来大学学费,每年夏天都会经营柠檬水摊位。但直到2月份,他们决定改变赚钱模式,萌生以太坊挖矿的念头,购买设备并自学展开运营后,帮助他们月入32000美元,约合21万元人民币。他们受访时也强调,比起用电脑玩游戏,他们更喜欢通过设备建造财富。

兄妹俩的父亲是前华尔街投资银行家Manish Raj,他曾向孩子们提起关于比特币价格飙涨至5万美元以上的睡前故事,促使兄妹俩萌生加密货币挖矿的赚钱模式。哥哥Ishaan当时就曾表明,尽管他们很想要投资加密货币,但并没有赚钱购买比特币,相反来看,不如实际观察设备挖矿。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比特币挖矿已经是过度饱和的市场,因此才选择以太坊。鉴于加密货币矿机带来的芯片短缺,于是兄妹俩开始订阅贩卖硬体设备的店家,包括Best Buy、Micro Center的硬体供应量更新资讯。每当他们收到傍晚的供应更新信件时,他们就会在隔日一早冲至店面排队购买。

在未有更新的状态底下,兄妹俩也会通过eBay上购买硬件,而他们的父亲则持续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具有成本购买设备。

Ishaan表示:“每次前往店面排队的时候,通常都会有数百个人在排队等候,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期待能再用更高的价格,通过网络上进行二次贩售。”

报道指,其实早在3月开始,兄妹俩就已经通过一台旧游戏笔记型电脑开始挖矿,在第一个月内就已经赚取1000美元。截至目前,在过去一个月内,挖矿收益已经为他们带 来32000美元的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兄妹俩的野心不仅仅于此,他们也使用自己的收入在4月30日创建Flifer Technologies公司,借此购买更多挖矿硬体设备。Ishaan提到:“当时我以为我做不到,因为条件与水平太高,但后来观看Youtube视频,还有父亲与妹妹的协助。”

他也补充,加密货币挖矿就像是开采黄金或钻石,只是你不需要用铲子来挖,而是通过电脑来挖矿,你不是在矿井里寻找金子或钻石,而是寻找加密货币。

经过通过Youtube示范视频,但他估计每个矿机仍须花费大约10小时来安装,但只要安装完成,就能成为被动收入来源之一。

报道中提到,Ishaan兄妹俩总共拥有14台矿机挖以太币,以及5台拿来挖乌鸦币Ravencoin,目前他们也与中国下订单,购买4台内建处理器的矿机。

Ishaan说道:“鉴于矿机的热能与噪音过大,已经不适合摆放在车库里,因此我们将主要的矿机业务架设到位在达拉斯市中心的数据中心。”

至于市场所好奇的电力方面问题,一般家庭在夏天的电费为500美元,但随着家里挖矿的额外电力,价格已经增加至850美元,再加上数据中心的1650美元电费,上个月单单电费成本总共花费2500美元。但与他们的产出相比,成本其实微不足道。

兄妹俩都有医生梦,而哥哥Ishaan希望前往宾州大学念书,而妹妹Aanya则期待到纽约就学。他们的父母希望通过挖矿所获得的利润,帮助他们支付大学费用。Ishaan最后也说道:“大多数人喜欢用电脑玩游戏,但我想,我更喜欢去创造。”

By 秉斯克

比特币要不要落袋为安

摘要:

  • BTC可以说是最有争议的资产类别,同时也让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感到困惑。
  • 与一些知名投资者的强烈看跌趋势相反,事实上,BTC的长期上升趋势显然是看涨的。
  • 我们将密切关注BTC的价格走势,来呈现更多关于BTC的信息。
  • 在目前的价格水平,我们会解释为什么等下一次回调可能会更好。

一、投资观点

BTC-USD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包括散户和机构,因为这些市场参与者,将继续把他们的看涨和看跌情绪放在这个加密资产市场的领导者身上。例如,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最近就断言加密资产市场正处于泡沫之中,因为他认为 “加密资产是有限供应的”。与此同时,方舟投资公司(ARKK)的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官Cathie Wood坚持了她对$500K BTC理论价格的乐观看法,并呼吁企业考虑将BTC加入其资产负债表。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因为投资界在散户投资者是否应该将BTC-USD加入他们的投资组合的问题上显然存在分歧。

我们当然不会随便发布无价值的信息来向大家强推我们的观点:关于BTC从基本面来看是否有价值。相反,我们要借用著名的深度价值投资者,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的一些智慧,他在今年早些时候修改了他对BTC的立场,正如他所阐述的:

“正如我之前所说,价值投资者的自然状态是持怀疑态度……正是这种怀疑态度降低了价值投资者的亏损概率。然而,在一个创新如此迅速的世界里,这种心态应该与好奇心、对新思想的开放性以及在形成观点前学习的意愿相匹配。在加密资产的情况下,我对金融创新和投机市场行为的模式识别以及我的自然保守主义,来表明我的怀疑立场。这让橡树资本和我多次摆脱了麻烦,但它们可能无法帮助我思考创新。因此,我得出结论(在安德鲁的帮助下),我还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形成对加密资产的坚定看法。本着思想开放的精神,我正在努力学习。”

因此,现在暂时还不能肯定的说,我们比霍华德-马克斯更了解BTC有限的供应和不断增长的需求背后的基本理论。

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你如何通过BTC-USD的头寸投资机会赚钱,并利用BTC为精明的市场参与者提供巨大波动性。当我们戴上投资帽子时,我们并不关心BTC-USD背后的基本理论,我们对BTC持中立态度。相反,我们寻找正确的进入机会,并计划好进入/退出/止损,我们不会让这个简单的过程变得复杂。

二、BTC全年表现

市场

BTC-USD YTD表现(截至21年9月1日)。来源:Koyfin

尽管BTC在2021年4月达到了ATH(历史最高价格),取得了116%的YTD(年收益)惊艳回报,在5月份遭遇了大幅抛售,但自7月触底以来,BTC已经收回了大部分损失,截至2021年9月1日,现在已经上涨了62%的YTD。 

因此,最近在底部做空的投资者一定很失望,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的大部分头寸现在应该已经被拿出来了(除非他们愿意坚持这些损失,并希望得到最好的结果)。然而,从价格走势的角度来看,当BTC价格在6月/7月试图形成底部时,在这个基础水平上做空,是非常疯狂的。因此,决定在这些水平上做空的投资者明显表现出缺乏判断价格走势的专业知识,这也是BTC精明的投资者经常关注的。

三、BTC现价的整体情况

市场

BTC期货隐含波动率指标  来源:思考者之家(Thinkorswim)

其实我们想强调这张图,因为想要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从BTC期货看到BTC隐含波动率(IVx)。首先,投资者必须明白,BTC-USD是一个高度波动的工具。它目前的IVx读数为93,在过去52周内,IVx的范围很广,从36到172。因此,在我们看来,那些想尝试在较短的时间框架内(如每日或日内)进行日内投资或波段投资的投资者只会自找麻烦,即使你有一个高度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

市场 BTC价格走势(月线图)

因此,我们会更鼓励读者在投资BTC时采取仓位投资的方式(使用较长的时间框架),因为与较短的时间框架相比,这将会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应对该资产的IVx,因为它消除了由于BTC的高波动性而产生的大部分 “图表噪音”。仓位投资者通常会通过使用月度时间框架从月度角度扫描市场,以更好地了解投资资产的长期趋势偏向。

因此,对于熟练阅读价格图表的投资者来说,你应该注意到,我们在2018年底和2020年初看到的那些回调(与股票的COVID-19熊市相吻合)不过是上升趋势中的一个重大跌落,很多买家沿着BTC 的K线支撑点大量买入。这给知情的投资者或BTC多头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当那些疯狂在顶点买入的投资者,但后期急于退出市场时,他们认为最终的崩溃肯定会到来。

然而,聪明的BTC投资者当然明白,该资产有一个明确的长期上升趋势,从未受到威胁,这也是支撑点强有力的作用。

尽管如此,最近BTC的快速垂直上升的价格走势,肯定包含潜在的看跌价格走势,这是我们经常在后期的见顶信号中看到的情况。精明的市场参与者将其作为重要的牛市陷阱,关闭陷阱门促使我们在4月份看到了大规模的抛售,因为这些聪明的投资者在毫无戒心的BTC投资群体中利用他们对于BTC的看涨情绪锁定了大量利润。特别是那些关注较短线投资的人,因为他们成为了这些仓位投资者的“诱饵”和“午餐”。

四、BTC的头寸投资可操作等级

虽然我们看到BTC在今年早些时候大幅攀升,让许多看空加密资产市场的投资者措手不及,但我们相信熟练掌握价格趋势分析的投资者肯定不会如此。请注意,我们不鼓励投资者在图表上叠加无数的技术信号或指标或趋势线或想象的模式。我们发现这往往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最重要的东西:价格趋势。

虽然我们不会在这里分享我们如何阅读价格图表的 “商业秘密”,但我们也希望在阅读和解释BTC的图表时,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前言,以了解哪里是关键的可操作水平,可以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来采取行动。

市场BTC价格走势(周图)

放大BTC的周线图,投资者应该能够清楚地收集到BTC的关键阻力位。BTC 4月的顶部之所以如此清晰,是因为它是在我们观察到的双顶价格趋势中出现的,并且也得到了我们之前强调的月线图中清晰的冲高价格趋势的支持。我们上一次大量加仓BTC是在4-5月,在那之后,随着加密资产龙头的垂直上升,显然没有更多的低风险进入点。

尽管BTC在4月的顶部之后修正了50%以上,并在$30K价位附近找到了关键支撑,但我们并不太相信BTC-USD的回调已经结束,因为去年的上涨显然有太多的泡沫没有被清除掉。从$30K水平的反弹显然是超卖条件下的技术性反弹来看,我们认为下一次回调将告诉我们BTC的强支撑点位。我们无法预测目前这种上升势头是否会在下一次回调之前将BTC-USD带到一个新高。

不过,在考虑增加BTC的新风险之前,我们更倾向于先观察双底熊市陷阱的出现。鉴于目前的势头,如果BTC在下一次回调时出现双底,那么我们认为这将是强烈的看涨,尽管这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形成。然而,由于BTC的高波动性,它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我们鼓励热衷于增加BTC的投资者继续仔细和耐心地监测价格走势。

因此,为了预测在下一次回调中可能形成双底的地方,我们将观察这些水平(请注意,我们无法判断价格是否会回调到这些水平,这些是潜在的可操作区间,我们认为我们将看到买家和卖家的强烈反应)。

我们肯定会密切关注$25K和$20K的水平,并认为在这些区间的潜在双底将是非常有利的价格水平,那些错过了BTC大幅攀升的投资者可以冒险一下。

五、所以,BTC现在该买还是该卖?

市场BTC1年走势图

市场Crypto恐惧和贪婪指数(1年). 来源: Alternative.me

读者很容易就得出结论,BTC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市场。第二张图表可以帮助衡量在任何特定时间点,加密资产市场的乐观和悲观程度。这张图考虑了无数因素,我们认为,它对那些希望了解当前驱动BTC情绪的投资者或者机构,是非常有用的。至少在过去的1年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唯一一次看到真正的恐惧笼罩着BTC是在5月至7月,当时的价格走势也表明BTC正在形成一个支撑位,随机指标显示超卖市场显然已经脱离了这些悲观的水平,现在肯定没有任何低风险的进入点。

我们觉得你应该耐心等待机会再来(BTC的反复是有的,你永远不会错过“上车机会”,特别是对于BTC而言),当投资者都再次看跌BTC时(只要阅读新闻就会知道),然后仔细观察价格趋势和我们强调的可操作区间。我们预计,BTC可能会再回落一次,做一个双底,以剔除那些弱小的多头,然后再继续维持新高。如果双底发生,一定要大量买入。

By 达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