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将有机器人大爆发

方舟投资(ARK Invest )2024 年《 Big ideas 》报告如期而至,深入分析了 AI 、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融合及其巨大的行业和经济变革潜力。

作为一家专注投资颠覆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 )的公司,ARK 主要投资AI、区块链、储能、机器人等技术。他们认为,这些领域将改变世界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创造了长期的投资机会。

这张图表被认为很有可能是对2024年AI发展做出了预测,并被视为2024最重要的AI图表之一,正是出自方舟投资。

过去几年,方舟投资表现抢眼,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主动管理基金之一。ARK 创始人“木头姐”( Cathie Duddy Wood )素有“科技股女神”、“女巴菲特”美誉,其独特投资理念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包括埃隆·马斯克、前 Twitter CEO 杰克·多西等业界巨擘。方舟投资采取开放透明的策略,每日公布持仓变动,还定期发布《Big Ideas》报告,分享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深刻见解。2024 年《 Big ideas 》有 160 多页,章节标题包括技术融合、AI、2023 年比特币、数字钱包、精准疗法、可重复使用火箭和 3D 打印等。篇幅有限,我们挑选出技术融合、AI、机器人三大主题和相关亮点,以飨读者。

报告罗列的这些颠覆性技术中,马斯克涉足多个,包括AI、机器人、自动驾驶、比特币、3D打印、可重复使用火箭等,也难怪木头姐不惜重仓马斯克。

一、技术融合

根据 ARK 的研究,颠覆性技术的融合将定义下一个十年。五个主要技术平台—— AI 、公共区块链、多组学测序( Multiomic Sequencing )、能源存储和机器人——正在融合,应该会改变全球经济活动。技术融合可能会带来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结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机器人重振制造业、机器人出租车改变交通运输、AI 提高知识工人的生产力,实际经济增长可能从过去 125 年的平均 3% 加速到未来 7 年的 7% 以上。在 AI 突破的推动下,到 2030 年,与颠覆性创新相关的全球股票市场价值可能会从总市值的 16% 增加到 60% 以上。因此,与颠覆性创新相关的年化股票回报率可能会在 2030 年超过 40%。未来七年,其市值将从目前的约 19 万亿美元增加到 2030 年的约 220 万亿美元。

五大创新平台正在汇聚融合定义这个技术时代。其中,AI(紫色)包括神经网络、下一代云以及智能设备;机器人技术(粉色)包括自适应机器人、3D打印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

下图显示出蒸汽机、铁路与电报等技术、电力与电话、电台等通用技术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时间和幅度)。如今,AI、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融合正在掀起历史性技术浪潮,对经济的影响也将超过之前的通用技术。

这些颠覆性技术彼此之间也会相互融合与影响。 如下图,有的技术融合度非常高(比如 AI),有的比较低。 AI(紫色部分)展现出核心技术催化剂的地位和作用。

报告指出,AI 的发展速度也快于预测者的预期。2019 年预测通用 AI 出现要等 80 年,随着 GPT-3 等技术相继登上历史舞台,预测的时间也从 80 年减少到 50 年、 34 年。GPT-4 出现后,预期时间甚至缩短到了 8 年。下图显示,通用 AI 有可能在 2026 年出现(慢则 2030 年。)

单个颠覆性技术进步合并起来,可以级联成巨大的新市场机会。比如,神经网络+电池技术,可以促使自主移动设备(比如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规模化。除了更好的电池和 AI,通用机器人还需要更好马达、传感器等其他部件。随着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这些技术成本也会下降,带来通用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机会。

和工业机器人、互联网信息技术、蒸汽发动机等技术相比,颠覆性技术(特别是 AI,紫色)对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技术创新可能具有颠覆性,足以主导全球股市市值。2023 年,非颠覆性创新技术(灰色圆环部分)还在主导全球股市市值。到 2030 年,颠覆性技术不仅让经济大饼大了三倍左右,主导市值的力量也是它们(彩色部分)。

《Big Ideas》大胆预测了颠覆性技术在 2030 年、 2040 年的发展趋势。我们简单看看对 AI 和机器人技术的预期。

AI 包括神经网络、下一代云技术以及智能设备三个部分,报告分别预测了2030年、2040年的发展趋势。

AI 部分。报告预期到 2030 年,AI 模型的训练成本将下降 4 万多倍,再加上对 AI 硬件的积极投资,自 2023 年以来,AI 的总能力已增长了约 60 万倍。50% 的知识工作者采用 AI 软件系统,生产力平均提高 9 倍。云计算方面,1.3 万亿美元的 AI 硬件支出支撑了 13 万亿美元的 AI 软件销售额,并容纳了 75% 的传统软件毛利率。三类客户支持 AI 硬件的需求——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商、软件公司和 AI 基础模型提供商——它们应该能产生 20% 的现金流利润率,与芯片制造商的利润率一致。到了2040 年,线性内容正在让位于互动体验。以 AI 为媒介的眼镜和头显设备将贯穿日常生活。

就自适应机器人而言,报告预期 2030 年,自适应机器人已经渗透到制造过程中,足以将生产率提高 15%,人形机器人的年单位销售额已增长到制造业人类劳动力数量的 10%。更便宜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家庭,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它们可以解决三分之一的家务。

二、AI

凭借在广泛测试中超人的表现,像 GPT-4 这样的 AI 模型应该会促进生产力空前的繁荣。受 ChatGPT 类似“ iPhone ”时刻的震撼,企业正在争先恐后地利用 AI 的潜力。由于成本迅速下降和开源模型,AI 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提升。如果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到 2030 年翻两番(报告认为这是有可能的),那么,实际 GDP 的增长可能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加速并打破记录。谷歌 2017 年发明 Transformer 架构以来,经过多年发展,ChatGPT 促进了公众对生成式 AI 的理解。ChatGPT 不再只是开发人员的工具,它简单的聊天界面使任何使用任何语言的人都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 ( LLM ) 的强大功能。2023 年,企业争先恐后地了解和部署生成式 AI。如下图所示,ChatGPT出来后,巨头财报电话提及 AI的次数明显增多。

AI 已经显着提高了生产力。GitHub Copilot 和 Replit AI 等编码助手是早期的成功案例,它们提高了软件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AI 助理正在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绩效,有趣的是,相对于高绩效员工,绩效不佳的员工受益更多。

基础模型正在跨领域改进。凭借更大的训练数据集和更多参数,GPT-4 的性能显着优于 GPT-3.5。基础模型越来越“多模态”——支持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不仅更加动态用和户友好,而且性能也更高。

文本到图像模型正在重塑平面设计。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第一个现代文本到图像模型八年后,图像模型的输出现在可以与专业平面设计师相媲美。人类设计师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花费数百美元创造出一个图像,例如下图,一群大象走过绿色的草地。文本到图像模型可以在几秒钟内以几便士的价格生成相同的图形。Adobe Photoshop 等专业软件以及 Lensa 和 ChatGPT 等消费者应用程序,正在将图像模型集成到其产品和服务中。

写作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书面创作成本一直相对稳定。过去两年,随着LLM写作质量的提高,成本也大幅下降。

AI 训练性能正在迅速提高。研究人员正在训练和推理、硬件和模型设计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性能并降低成本。

随着生产用例的出现,AI 焦点正在转向推理成本。最初,研究人员关注的是优化LLM 训练成本,现在正优先考虑推理成本。根据企业规模的用例,推理成本似乎以每年约 86% 的速度下降,甚至比培训成本还要快。如今,与 GPT-4 Turbo 相关的推理成本已经低于一年前的 GPT-3。

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很眼熟?报告指出,开源社区正在与私有模型竞争。开源社区及其领军企业 Meta 正在挑战 OpenAI 和谷歌的闭源模型,使生成式 AI 的访问民主化。总的来说,在最近来自中国的模型帮助下,开源模型的性能比闭源模型的性能提高得更快。

2023 年,开源模型在性能基准测试中迅速取得进展,赢得了大型企业、初创公司和学术机构开发人员的持续支持。我们也非常渴望看到开源社区在 2024 年取得的成就。

语言模型性能的进步需要细致入微的技术。GPT-4 在标准化教育测试(从 SAT 到高级侍酒师考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普通人。然而,根据 WinnoGrande 的测量,它在常识推理方面落后于人类水平的能力。斯坦福大学的框架——语言模型整体评估 (HELM)——是最全面、不断更新的评估方法之一,已针对 73 个场景和 65 个指标的组合测试了 80 多个模型。

LLM 是否会耗尽数据,从而限制其绩效?计算能力和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似乎是模型性能的主要贡献者。模型的增长需要更多训练数据,缺乏新数据是否会导致模型性能趋于稳定?Epoch AI 估计,书籍和科学论文等高质量语言/数据源可能会在 2024 年耗尽,尽管仍有大量未开发的视觉数据。

微软 CEO 纳德拉最近针对微软财报首次提到,依据价值贡献为提高生产力的AI功能定价的潜力。报告也指出,定制化 AI 产品应享有更多定价权。随着开源替代品的出现和成本的下降,针对最终用途定制的AI软件供应商应该能更容易地通过它们获利。相反,简单的生成式 AI 应用程序可能会迅速商品化。

加速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增长,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的潜在机会。到 2030 年,AI有潜力使知识型职业中的大多数任务实现自动化,大幅提高普通员工的生产力。自动化和加速知识工作任务的软件解决方案应该是主要受益者。如果新一波 AI 创新者拥有与今天类似的定价能力,并且 AI 生产力的提升与我们想象的一样有意义,那么,到这个十年末,全球软件市场可能会增长 10 倍。

三、机器人技术

AI 和硬件的融合应该能够实现泛化机器人。机器人正在工厂环境中超越人类,并且应该在许多领域做到这一点。根据莱特定 律,随着硬件和软件成本的下降,AI应该会继续提高生产率,并为通用机 器人创造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每年的营收规模将超过 24 万亿美元。所谓莱特定律,是西奥多·赖特 ( Theodore Wright ) 在 1938 年观察到的现象,核心内容就是说某种产品的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下降一个恒定的百分比。在汽车领域,从 1900 年就遵循这一规律,产量每累计增加一倍,成本价格就会下降 15%。如下图所示,借助AI 和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应该能够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经济高效地运行。

较低的价格刺激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产量每翻一番,工业机器人成本就会下降50% 。

性能的提高正在刺激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进步使机器人性能在七年内提高了 33 倍。机器人的表现已经超过人类两倍以上,目前尚不清楚上限在哪里。这是不同机器人每小时采摘和放置的物品的变化趋势图:

协作机器人正进入采用 S 曲线临界点。无论是在路上、在工厂还是在家里,协作机器人很可能和人类一起工作。历史上看,当新技术的采用接近 10-20% 的市场份额时,会来到 S 曲线临界点。

许多公司将部署比人类员工更多的机器人,将他们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下面是亚马逊部署机器人和人类员工的对比,机器人数量可谓奋起直追,并在 2023 年达到总量的历史最高点,与人类员工相差不多了。

自动化对产能影响巨大,将变革许多行业。最右边是亚马逊仓库,从你点击下单到商品装运,以分钟计算,时间缩短了78%。

通用机器人代表着全球价值 24 万亿美元以上的潜在收入机会,包括家用机器人和制造机器人。ARK 预测,2030 年全球制造业 GDP 将飙升至 28.5 万亿美元。

四、其他亮点

在数字消费者部分。《 Big ideas 》预测,得益于 AI 辅助创作,游戏玩家可以成为开发者。在用户生成内容( UGC )平台上进行 AI 辅助的游戏创作,可能会导致游戏内容爆炸式增长。根据研究,在输出质量标准化后,自 2021 年以来,3D 资产的生产成本下降了约 99%,已降至不到 0.06 美元。AI 应该使内容创作民主化,并加速 UGC 的增长。Roblox 已在全球提供超过 4.7 亿次体验,是 PC、游戏机和移动应用游戏总数的 52 倍。

虚拟现实市场刚刚起步。尽管头显设备有了重大改进,包括苹果的 Vision Pro,但开发人员并没有蜂拥而至支持虚拟现实 (VR)。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用例,采用速度很慢。例如,MetaQuest 仅提供 2,200 个应用程序,而 iPhone 推出五年后拥有 553,000 个应用程序,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结果,Meta 仅售出了 2700 万部 Quest,仅占苹果发布五年后累计售出 1.46 亿部 iPhone 的 18%。

硬件采用时间可能会继续下跌,新的 AI 硬件设备必将出现,并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改变移动计算格局。AI 已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渗透 75% 的人口需要多长时间?

在电动汽车部分,ARK 报告多次引用赖特定律,在电动汽车的背景下,电池成本正在下降,压低汽车的价格。这是 ARK 预计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 33% 的重要原因,从 2023 年的约 1000 万辆增至 2030 年的 7400 万辆。“如果电动汽车继续获得市场份额(正如我们相信的那样),那么,二手车和新型电动汽车将比新型内燃机 ( ICE ) 汽车更具经济意义,这可能会给现有汽车制造商带来死亡螺旋。”报告写道。那么,RIP,内燃机汽车

另外,得益于 3D 打印技术,汽车生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据媒体报道,特斯拉正在试验用 3D 打印砂模铸造汽车底盘,可以用一个零件替代 400 个零件,从而分别降低 50%和 97%的汽车 开发时间表和模具设计验证成本。3D 打印可以在每一辆汽车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在自主物流部分,ARK 认为,自动化释放巨大潜力的另一个领域在于它可以降低成本和改变供应链。报告称:“未来 5 到 10 年内,自主物流应将货物运输成本降低 15 倍。”“自动驾驶无人机和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数百万次送货,而自动驾驶卡车运输公司已经行驶了数千万英里,并开始取消安全驾驶员。”

这些转变也渗透到其他领域,报告指出,自主运营正在改变购物行为,并通过加速救生用品的交付来影响医疗保健,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根据 ARK 的研究,自动送货收入可能会从目前的零增长到 2030 年的 9000 亿美元。”

能够滚动和飞行的自动驾驶设备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

该报告还指出,拥有最多真实世界数据的公司可能在利用自主物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ARK 估计,到 2030 年,自动送货收入将达到 9000 亿美元。细分来看,用机器人和无人机递送食品和包裹的收入可能增加 4500 亿美元,自动卡车运输收入可能增加 450 美元。

作为更广泛的自动化物流主题的另一部分,该报告引用了育种、转基因和农业生物制品(源自自然微生物的产品)方面的持续自动化和产量提高。这是什么意思?对于农业公司来说,这可能会节省成本,并产生与软件公司目前实现的利润相当的费用。“因此,它们的集体企业价值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 6000 亿美元左右。”

作者:SIA

AI代理在加密市场的应用

1月11日,ChatGPT 正式上线了商店功能。和传统的应用不同,GPT 商店不需要用户有任何的编程经验,只要用简单的自然语言输入希望GPT实现的功能,系统就会制作出一个专属定制的AI聊天机器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AI代理商店,其中包含着大量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代替你去处理一些固定任务的机器人。依托GPT的号召力,可以预见商店中的应用会出现井喷,其中或许也可能产生与 Crypto 相关的代理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好不好用是一回事,洞见 AI 代理概念的流行则是另一回事。

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知名加密 VC Pantera 在最近发布的一篇长文中,明确表示2024年自己对 AI 代理和 Web3 的结合有兴趣。

(相关阅读:Pantera 2024 重点关注领域:AI 趋势不减,Web3 将在推理、数据隐私和激励方面助力发展

如果将 GPT 的应用商店当成一个引信,将顶级 VC 的关注看作一阵风,AI 代理叙事是否会在今年被引燃?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未雨绸缪。

那么,现在我们更应该搞清楚的是:

AI 代理的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加密项目可能直接因此受益?

AI代理,关加密行业什么事?

首先需要弄清楚 AI 代理到底如何运作,这样有利于我们识别哪些加密项目是真的属于AI代理的范围,哪些是在蹭概念。

GPT商店里的机器人,最多让人对AI代理有一个感性认识;但从原理上来说,到底怎样的产品算AI代理?

笔者认为,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AI代理,可以简单抓住问题的关键:

使用AI技术的程序或设备,能够自动执行任务或为用户提供帮助。

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到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都可以被认为是AI代理。但这些玩意至少要具备如下条件:

  • 自动化能力:能够在没有或很少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 感知环境:可以通过传感器或数据输入感知其操作环境。
  • 决策制定:能够根据其编程和接收到的数据来做出决策。
  • 学习与适应: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新数据和经验改进其表现。
  • 交互性:可以与人类用户或其他系统交互,响应请求或提供信息。

但如果我们把以上特征抽象一下,就会发现AI代理有点像智能合约 — 给定预设条件,自动执行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要识别一个项目究竟是真用上了AI代理,还是在用智能合约蹭AI概念,其实可以简单的通过以下这个维度来识别:

有没有主动性。

智能合约没有自主性;它们只根据事先编写的规则来被动反应(Reactive),没有能力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自主决策。一个例子:你设置某个价格,到时买入某个代币。

相比之下,AI代理通常被认为是主动的(Active),可以收集数据、学习、做出决策,并在没有外部命令的情况下自行启动任务。一个例子:监控市场数据,在AI自己认为利润合适的价格时,买入某个代币。

明白这一点区别后,再来看看 AI 代理和加密行业到底有什么联系。

知名加密项目 Space and Time的联创 @chiefbuidl 做出了一个非常经典且形象的比喻:

加密货币像现金,区块链像收银机,Dapp 像POS机,而 AI 代理像收银员。

细品这句话,当加密货币像现金一样用户交易时,背后的公链们实际上在负责记录和算账;而Dapp充当与POS机类似的交易界面,AI代理则成为了收银员的角色,直接跟你说:

你甭管钱怎么用,账怎么记;你只需要大概告诉我意图,我自动帮你把钱花出去,并给到你想要的服务。

在这个链条里,加密货币、区块链和Dapp其实晦涩难懂,AI代理反而是最有可能贴近用户打交道,化繁为简的那一环。

所以,AI代理关加密行业的事,可以想办法让加密产品的使用体验变得更好(包括但不限于交易体验)。

哪些加密项目与AI代理相关?

那么,哪些项目会和AI代理概念产生关系?

或许我们可以将项目分成两类,一类是项目本身就有提供AI代理的能力,让别人使用;另一类项目则是用上了AI代理,提升自己原来产品的体验。

类型一:直接做AI代理业务的加密项目

Autonolas($OLAS): 为加密项目效率优化而生的AI代理

Autonolas 是一个直接与AI代理关联的项目,它的业务就是为加密行业设计AI代理,以处理不同场景中的任务。

具体说来,Autonolas 技术栈包括:

  • 自主代理服务
  • 可组合的自主应用程序
  • 保护代理服务并激励发展的链上协议

(相关阅读:深入 Autonolas:AI 代理驱动的链下服务,产品与经济模型全解析

其中的重点就是自主代理服务。

构成这些服务的 AI 代理可以从世界上任何 AI 模型中提取数据。每个 GPT、LMM 或子网都包括在内(这意味着甚至可以与$TAO形成联动)。通过服务协调,用于处理特定任务的模型,被分配给某些代理。

那么这些代理具体可以做什么?

从Autonolas官网给出的产品合集来看,其涉及到的与加密行业相关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使用AI代理来预测市场、预测某些协议的APY收益、充当预言机提供更准确的链下数据、帮助DAO进行治理、自动管理运维智能合约和自动建立DeFi资金池等等。

总体上看,一切与加密项目相关的流程化操作都有AI代理的用武之地。

而Autonolas的另两个业务则基于自主服务展开。通过这些基础自主服务,可以让其他开发者自由组合其中的功能,以形成自己的应用程序;同时,Autonolas 也可以建立一个应用商店,允许开发者注册和货币化他们的服务。

从数据上看,该项目的AI 代理服务使用量还在持续增加。由于不挑合作的项目,Autonolas 理论上可以成为所有加密项目的标配,为自己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的地方加上一层AI代理能力。

其代币OLAS于去年7月在链上流动性池上线,当时的价格在0.1美金左右,目前价格4.6美金左右,市值已来到2亿美金。

不过考虑到AI的贯穿叙事和项目在业务上预期产生的作用,目前的市值和价格并不算特别被高估。作为比较,同为AI叙事但业务有所不同的$TAO,市值为15亿美金左右。

Fetch.ai($FET): 老项目,服务于全行业的AI代理

Fetch.AI (FET) 也专注于构建和推广AI代理服务。这些代理被设计成模块化构件,可以通过编程来执行特定任务。这些代理能够自主连接、搜索和交易,从而创建动态市场,改变传统的经济活动。

与OLAS相比,Fetch算是一个老项目。其于2017 年成立,2019 年 12 月上主网。当前前已接入 Cosmos 的 IBC ,也算Cosmos生态中的一个AI项目。

不过 Fetch 并不只是面向加密项目来做AI代理,而是将其服务延伸到了不同行业。从官方给出的示例来看,其业务可以触达电商、汽车、法律、物联网和气象等多种服务。

此外,Fetch 的另一个特色是开发者友好。

Fetch 还推出了Agentverse,一种无代码管理服务,可简化人工智能代理的部署。就像传统的无代码平台(Replit)和Github的Copilot等服务让大众可以编写代码一样,Fetch正努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一步实现Web3开发的民主化。

通过Agentverse,用户可以轻松启动他们的第一个代理,这大大降低了使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

不过,作为一个颇具历史的项目,Fetch的实际产品却仍处在愿望单阶段,并没有完全对公众开放。这一点也让人怀疑项目是否真的在扎实做事。

代币方面,FET则作为网络gas费用,另外还用于节点质押,以维护网络运行。其市值已经来到了5亿美金,笔者认为相对于OLAS来说性价比更弱,上涨空间相对有限。但依旧可以当成一个相对Beta的项目进行看待,在 AI代理叙事有催化剂时或许也会迎来一定的涨幅。

PAAL AI($PAAL): 专注于构建加密用户的AI助手

PAAL 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易于访问、用户友好,并且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世界中提供全面的知识、支持和工具。

项目希望为用户提供自己的个人人工智能助手,他们可以依靠它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定制和可扩展性方面的帮助以及对加密生态系统的更深入了解。

具体来看,实际上我们可以将PAAL理解成一个加密版的GPT和交易BOT。

PAAL的主要AI工具包括 :

  • Mypaal:即上文提到的具备一定知识的AI机器人,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关于加密项目的问题;
  • Autopaal:充当加密专家, 提供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研究、见解和分析,监控市场趋势并通知用户特定情况;
  • Autopaal X (未上线):以上两个工具的高级版,增加了自动交易的功能,并且与 $PAAL 质押者分享收入,为质押提供额外激励。

如果从概念上看,PAAL 确实也能算得上一个AI代理,但是业务面相对前面两个项目更加聚焦,当前只服务于加密用户们的交易和学习。如果不纠结具体区别,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高级的交易BOT。

目前代币 $PAAL 总市值在1亿美金左右,与前面两个项目相比市值更低;但考虑到其业务的狭窄,且与加密市场的行情强相关,整体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并没有 OLAS那么高。

类型二:用AI代理补强原有业务的项目

以上几个项目都是直接在做AI代理,而还有一些项目则是主业并不完全是AI代理,而是将该功能集成到了原有业务中,以提高自己的表现。

由于篇幅所限,这类项目的原理我们就不做更加细致的介绍,在此仅进行罗列: Root Network($ROOT): 为元宇宙、游戏和Web3用户体验专门优化过的 L1,由 Futureverse 这家公司提供AI和元宇宙技术上的支持。目前已可以集成AI代理能力到该网络支持的游戏中,以提升游戏的体验。

Parallel ($PRIME):由 Paradigm 投资的科幻背景卡牌对战游戏。该游戏目前利用人工智能角色来创建新的游戏内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存储在人工智能角色自己的钱包内,等于一个创建游戏资产的AI代理。

Oraichain($ORAI):一家提供AI Layer 1数据经济和Oracle服务的公司,其目的是打造一个可信的AI工具,为Web3、可扩展的dApps和数据经济提供支持。项目近期提供一个叫做DeFi Lens的代币分析工具,同时加入了AI代理能力来对代币进行预测分析。

由于精力所限,我们没有列出市场上所有与AI代理相关的项目。

但无论是上述直接或间接与AI代理相关的项目,除了AI 这个火热的概念之外,更需要看它们的AI代理是否真的落到了实处,即AI代理业务本身是否能用,而非一纸空谈。

AI 的泡沫很大,加密项目蹭上AI热度的泡沫可能更大。

关注那些基本面更加扎实的项目,更有利于在贯穿全年的AI大叙事中,捕获坚实且可持续的价值。

作者:深潮

AI能不能帮你预告牛市

「2022 年初成功逃顶,年底成功抄底,在比特币只有 2 万多美元的时候就坚定看到 4 万以上。」作为一个天天猜不准涨跌的加密货币市场中的「赌狗」,笔者在看到这些战绩的时候不免有些眼红。

但事实上,这些判断并非由人给出,而是人工智能基于数据给出的决策。

与大多数投入 Web3 行业的从业者一样,Everest Link Capital AI 策略基金经理 Xin Liu 也是在第一次听闻了比特币的故事之后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她的专业更多的是在研究市场。

就像「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围棋大师一样,AI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学习,能够丝毫不带有情绪地执行交易策略,并且能在 K 线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可能人类无法发现的线索。正如 Xin Liu 所说:

「你认为涨跌只是市场买卖力量的博弈,但 AI 能看到更高维的东西。」

Foresight News:目前的团队成员都有怎样的背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为何选择了加密货币作为投资标的?

Xin Liu:我是从 2016 年开始加入到区块链行业中的,也是从那时开始研发「夜航星」AI 深度学习模型,迄今已经有 7 年的时间,模型主要应用于加密货币和股票市场,穿越了多轮牛熊,也经历了很多极端黑天鹅行情。

2016 年的加密货币,或者说比特币还是被排斥在主流金融之外的,因为我自己是资产管理出身,我在做资产配置的过程中正在寻找一些另类资产希望能够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2016 年在张江高科地铁站的 IC 咖啡馆第一次深入的听比特币的介绍,我对于去中心化和激励这两个点是非常认可的。

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在传统金融体系成长起来的人会这么快接受去中心化呢?因为我有一个特别的经历是在老东家路透社做宏观经济研究的时候,我曾经白手起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固定收益交易员自发组成的去中心化社区,所以我深刻明了去中心化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激励的重要性。

于是我 2017 年 8 月 14 日在《华尔街见闻》上写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用 5% 的资产投资比特币后对整个资产组合的积极影响。后来资产管理界的大神,Black Rock 的首席策略官 Andrew Ang 在 2022 年《Asset Asset Allocation with Crypto: Application of Preferences for Positive Skewness》中阐述了同样的观点。

Foresight News:在选择具体的交易标的的时候有怎样的标准?

Xin Liu:事实上我对于赛道的选择是非常 open 的,这个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非常快,也正是因为创新快给它带来的巨大的生命力。Open 体现在于减少先入为主的成见,尽量在高胜率和高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创新,一般只要某个品种(无论是「古典派」还是「土狗派」)出现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共识,我都不会放过都会去研究一下。一个东西它有很多人支持,喜欢,不管它看起来是芭蕾舞还是二人转,一定有它独到的满足人性的地方,存在即合理。

另外,它必须要有可持续性延展的激励机制,我很看重激励这个点,而且激励机制不要复杂,简单明了点燃个体欲望的,我会更加认可。你可以看到成功的项目无论是公链还是生态内的应用都是这样的特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在 web3.0 的世界里你得有能点燃每个个体内心的火焰的机制。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的兼容性是很强的,那对于风险高的创新品种,为什么我们能涉猎的这样广泛呢?因为 AI 深度学习提供了对于价格趋势的精准把控,这极大提高了接纳创新的胜率和安全系数。比如现在我们正在研发的创新策略,利用 AI 深度学习模型去寻找铭文和 meme 的机会。虽然最近铭文大火,但是实操者也不得不面临 1)mint 的铭文项目不成功的风险 2)mint 过程中高昂的 gas fee 3)mint 不成功被埋的风险 4)竞争不过自动化 mint 工作室等问题。所以挑选哪些有希望的铭文品种 mint?如果没有 mint 成功以什么样的价格介入胜率更高?这是我们正在用 AI 深度学习解决的问题,meme 品种也是同样的道理。

Foresight News:是否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基于 AI 深度学习的交易策略?深度学习的模型考虑了哪些参数?参考了哪些指标?本质上是基于怎样的逻辑计算出的交易方向?

Xin Liu: AI 深度学习呢,简单来说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去模仿人类神经元去思考的方式,图片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inputs 层代表输入信息,output 层指的是最终输出的信息,中间层统称为隐藏层,隐藏层是极为复杂且精巧的。无需人类手工定义特征,AI 深度学习可以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提取特征。常规学习的领域有价格趋势、交易量变化、市场情绪等。因此 AI 深度学习具有非线性和自适应性的特点,加上计算机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使得 AI 模拟的神经元系统在某些领域拥有了超越人类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

至于具体的参数设计,因涉及到商业机密,不便过多透露。

Foresight News:一种金融产品的涨跌本质上是由市场上买卖力量博弈的结果,为何这种理论上无序的事件是可以预测的?交易者预测未来的涨跌走势是不是一种「玄学」,有哪些科学的依据?

Xin Liu:我看过一篇论文《Observing Schrödinger’s Ca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ergent Classicality from Information Bottleneck》,用人工智能去观察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省流总结一下结论就是,神、人和低等生物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这正是你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比如说你提到的「一种金融产品的涨跌本质上是由市场上买卖力量博弈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和逻辑看市场是无法提前预测的,这是普通人的正常因果感知对吧,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更高维度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层面上看涨跌的博弈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在 AI 深度学习的维度,5 月份我能看到的是比特币价格会涨到 40000 以上,后续就会有有利于这个结论的事件出来催化完成这个结论,在 5 月份我是不知道具体什么事件会带动完成这个结论,但一定会有对应的事件出来。能看到这其中的因果顺序的不同嘛?这是因为 AI 处理信息的能力远远高于人类,可以从更高维度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因此就形成了带有「玄学」性质的预言。

Foresight News:在交流中您有提到觉得过去依据减半周期出现的「四年牛熊转换规律」可能会在这一轮中失效,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

Xin Liu:首先纠正一下,我的意思是过去和现在比特币存在减半周期,所以牛熊轮转的非常规律,所以这使得普通人更加容易判断牛熊,减半前后牛市,剩下两年熊市,对吧。但是马上第四次减半就结束了,大比例的比特币将会进入流通中,剩余可挖的部分将非常少,凭借常识判断必然是量大的流通部分影响量小的可挖掘部分,所以未来的牛熊将非常复杂并不会像目前这样节奏清晰明了。那么这轮减半行情走完之后人们用什么逻辑去判断牛熊或者大周期呢? 我认为 AI 深度学习会成为一个判断长周期牛熊的重要依靠。

Foresight News:随着加密货币市场参与方的增加,市场的走势开始变得复杂,从今年的走势中就可以看出,不再像过去一样是比较简单的周期性趋势行情,在未来可能更加复杂的行情中,AI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行情的判断带来怎样的帮助?相比于一些用于判断行情走向的「理论」,使用 AI 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Xin Liu: 你提到市场走势越来越复杂,周期性趋势行情也许存在,但是走的绝不简单,这个经历过 2020 年 3 月行情的比特币多头们应该深有感触,加上后面减半结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对于牛熊行情的判断的门槛将更加高,AI 的优势在于通过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从高维度去发现不被凡人看到的趋势。比如本轮牛市的底部价格你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判断到的嘛?2022 年 8 月首次提出底部在 16000,关于底部我们在 2022 年 8 月、9 月和 11 月一共提示了 4 次。但是 16000 附近的时候,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情况吧,非常悲观,我都被告知过好几次大型机构看到 11000,但是当时我们自己的模型看到的就是 16000 下方没有下降的空间了。就在今年 10 月和 11 月,AI 挖掘到了雅诗兰黛和美国达乐两只股票,当时因为财报利空,市场对这两只股票非常悲观。直到 12 月高盛发表 2024 年股票市场展望中的 to buy list 上前两名就是这两只股票,我们比高盛早了 2 个月发现了它们。简而言之,就是践行巴菲特说过的:「别人贪婪我恐惧 别人恐惧我贪婪」。

Foresight News:市场中有些观点认为,交易和投资是两件事,交易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抛开基本面的,只注重于盘面给出的信息开判断某一段时间内行情的走向,而投资可能更倾向于长期主义,并关注行业、赛道、再到项目的发展。您对「交易」和「投资」这两件事有怎样的看法?

Xin Liu:我觉得「投资」和「交易」不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中长线交易策略和投资策略之间是落点是一致的。如果你说的交易指的是高频和套利这种策略,那我承认它们之间是会很不同。

投资和交易都是我们在市场中得以生存的重要能力,之所以有观点会觉得他们是存在矛盾点是因为这两种重要的能力很难同时拥有。但是在 AI 的帮助之下,我们做到了投资能力和交易能力兼而有之,所以未来你将会看到 AI 将极大的提升个体的生产力。

众所周知,加密资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风险一方面来源于项目都是在很早期,甚至只有一个故事蓝图的时候就面对大众了,那么我们必须要面对项目可能做失败的风险。其二、加密世界的创新和迭代是非常快的,长期主义放到加密世界就需要兼容飞快的创新。其三、即使是优秀的赛道,代币价格也会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作为资产管理者,我们背负着为 LP 创造利润的使命,就是要去平衡投资的长期主义和灵活主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可以长期为 LP 创造积极稳健的收益。所以我觉得不用去争论是该走投资的路好还是走交易的路好,二者兼而有之才是最好的。

Foresight News:对加密货币市场未来几年内的走势有怎样的基本判断?

Xin Liu:我简单聊聊我的四点判断:

1、比特币的走势将更加复杂

原因就是第四次减半行情结束后,比特币市场的长周期规律将不再如现在一样容易判断。减半就如同定海神针一样主导着目前市场的大行情,但是减半结束后,将会有更多加密从业者此前从未遇见过的因素主导市场。通俗的说,本轮是普通人容易赚钱的最后机会,后面都要靠强大而深度研究能力了。

2、加密货币的投资将更加去中心化,AI 时代下的超级个体将替代机构或者与之共存

现在的世界已经朝着去中介化发展,尤其在加密世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越来越少,投资者也越来越成熟,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越来越不愿意接盘 VC。投资,无论是超级个体还是机构都是由人组成的,本质上来说核心是给出高超的认知和判断,尤其在 AI 时代下,个体生产力会被极度放大,一个人能做的也许就是现在一个机构做的事,所以未来判断可信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输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和结果,而并不会拘泥于是机构给出的还是个体给出的。

3、主流币和「小品种币」的走势分化

随着币安事件尘埃落定,意味着监管对于要求中心化交易所的合规化要进入快车道了,对于很多初出茅庐的小品种来说合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处理潜在诉讼的成本也很高,同样这意味着项目发起方自身的风险加大,这会挤压小品种在中心化交易所的生存空间,平均而言小品种获得流量会更少,主流币获得的流量会更多。未来不太可能出现 2017 年山寨币鸡犬升天的情况,而是资金阶段性的游走在几个小品种上。

4、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钱包蓬勃发展

加密行业的魅力在于每一个新的参与者不管你是何时加入的,只要你眼光独到,必然有属于你的舞台和话语权,而不是后来者要给老的既得利益者接盘。所以加密世界对全球年轻人具有绝对吸引力,这全都依赖于加密世界不断的推陈出新。而如果代表创新的小品种在中心化交易所受到挤压,那么必然要聚集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钱包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ForesightNews

什么是POW矿币

2023年12月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无疑是比特币铭文。比特币铭文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已经成为当前市场走势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新项目迅速涌现的同时,传统项目也在焕发新的生命力。最近几个月,Kaspa(KAS)价格暴涨,重新燃起了人们对“POW矿币”的兴趣。

作为老牌区块链,Kaspa 上线于 2021 年,正值加密货币市场由牛市转为熊市的关键节点。与其他加密货币在熊市期间暴跌近90%不同,Kaspa的代币KSA在熊市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逆势飙升。过去一年,KSA的价格上涨了800多倍,明显优于其他加密货币。随着比特币减半日期的临近,预计将会有更多的矿工和资金涌入POW矿币赛道。

重新焕发的POW机制

POW矿币是指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共识机制的加密货币,POW矿币的工作量证明算法要求矿工必须投入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电力消耗,以完成区块的创建和验证过程。这一方式在过去一直被人诟病,被认为是在浪费能源,随着以太坊POW转为POS,针对POW的质疑更是达到了顶峰,然而POW并未如大众预期的那样慢慢被淘汰。而是涅槃重生换发了新的生命力,而这一现象也与POW的必要性密切相关。

首先,POW机制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著称。通过消耗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电力,POW机制确保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这种耗费电力的特性使得POW机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抵御恶意攻击和篡改。在当前数字资产市场面临各种威胁和风险的背景下,安全性成为用户和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因此,POW机制的安全特性成为新项目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POW机制具备稳定的基础设施。作为最早应用于比特币等项目的共识机制,POW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测试,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和应用。这种稳定性使得POW机制能够为新项目提供借鉴和建立在成熟基础设施上的机会,降低了开发和部署的风险。此外,行业中一直存在“熊市看POW”的共识,因为POW币的产出需要耗费电力,具备客观价值依托,相较于POS币更具稳定性。

此外,公平性和去中心化是POW机制的另一个关键特点。通过竞争来选择下一个区块的记账节点,POW机制确保参与者有公平的机会获得奖励。这种公平性吸引了关注社区共识和去中心化价值的用户和开发者。在当前加密领域追求更加公正、透明和去中心化的趋势下,POW机制作为一种分散式共识机制再次受到重视。

另外,POW机制之所以能够再次兴起,除了其安全性、稳定的基础设施、公平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之外,与新兴技术的结合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一些新的POW项目结合了当前的技术趋势,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出了创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吸引了更多开发者和用户的关注。

POW机制作为一种经过时间考验的共识机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较于POS机制,POW在安全性、稳定性、公平性和去中心化方面具备优势,可以为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新兴技术的创新结合,POW正在推动区块链朝向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POW矿币”热潮或将成为推动下轮牛市的关键

自从以太坊在2022年9月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后,以太坊市场的矿工群体出现了分化。由于掌握大量资本的巨鲸垄断了大部分节点,普通玩家很难进入市场,导致大量算力被闲置。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以Kaspa为代表的新型POW矿币项目崛起,成为了市场上闲置算力的最佳去处。大量矿工的涌入造就了Kaspa的神话,也掀起了POW矿币的热潮。

比特币铭文作为上一轮行情上涨的关键力量,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轮行情调整期可能无法再发挥同样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当前的BRC20项目尚未展现出像DeFi那样的板块化推动财富效应。比特币铭文的市值仅为5亿美元,生态内的交易流动性也相当有限。相比之下,POW机制需要矿机挖矿,这种天然护城河使得POW矿币被认为具备更长期的价值和潜力,被投资者看好,认为它们更具备推动牛市的潜力。

根据市值划分,目前新型的POW矿币市值大部分都在1亿美元以下,其中市值最高的KAS也仅约为19亿美元。与一些老牌POW币如BCH和LTC相比,这些新型POW矿币的上涨空间更大。举例来说,像结合了GPU挖矿、DASH匿名技术和MEME属性的POW矿币PEPEW,其市值仅为10万美元,与狗狗币相比,它还有10万倍的增长空间;与Pepe币相比,它还有5000倍的涨幅。可以说,现在的POW矿币正处在一个潜力巨大的黄金时期。

币圈的发展就像一个循环,最终主流共识机制或许又要回归到POW机制。无论是之前爆火的比特币铭文还是最近火热的POW矿币,都证明了这一点,市场对POW机制的需求依然存在,尤其是当前新型POW矿币结合了新的挖矿技术,解决了一些传统POW矿币浪费资源的问题,让POW矿币可以拥有更长远和更持久的发展潜力。

盘点值得关注的POW矿币

Kaspa 的爆火开启了POW矿币的热潮,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涌入这一赛道,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KAS的神话。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未来有希望实现百倍增长的POW矿币。

Kaspa
特点:新型POW龙头币
共识机制:PoW+DAG

Kaspa是一个创新的去中心化第一层区块链项目,旨在提供高速、可扩展和安全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它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并结合了Phantom GhostDAG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和功能。

与传统的工作量证明链不同,Kaspa利用了Phantom GhostDAG协议来增强其性能和可扩展性。这个协议允许同时创建的孤立区块共存,并对它们进行排序。这种有向无环图(blockDAG)结构的创新改变了传统区块链的单一链式模式,提供了更高的吞吐量和可扩展性。通过Phantom GhostDAG协议,Kaspa的目标是每秒处理一个区块,从而提供快速的交易确认和高度可扩展的网络。

KAS是Kaspa生态系统的核心代币,与2021年11月推出,无预挖、零预售、无代币分配;最大供应量为 287亿枚代币,其排放计划每年通过每月平稳减少一次 (1/2)^(1/12)的方式减少一半。在过去的一个月内,KAS上涨了38.55%,目前价格为0.1219美元。

Spacemesh
特点:目标是成为人民的货币,允许任何人参与挖矿
共识机制:时空证明(Proof of Space-Time)

Spacemesh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兴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度安全、高度去中心化的共识网络。与传统的Proof of Work(POW)或Proof of Stake(POS)机制不同,Spacemesh引入了一种创新的共识机制,称为时空证明(Proof of Space-Time)。

在Spacemesh中,参与者通过为其计算机分配存储空间来参与共识过程。他们创建了一个称为Spacemesh节点的本地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和验证区块链的交易数据。参与者的存储空间大小和使用时间决定了他们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选择下一个区块的机会。为了展示他们的长期参与意愿和贡献,参与者需要提供一段时间内存储空间的证明。时空证明共识机制通过引入时间因素,能够识别和防止恶意攻击者的行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SMH是Spacemesh的原生代币,Spacemesh的口号是成为人民的货币,因此SMH一经发行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从交易开盘时的0.1美元,最高飙升至11美元,最高涨幅就超过了100倍。SMH代币上限为 24亿,将在 941年内发行完,其中 22.5亿枚( 94.75%)将分配给 Smeshers(Spacemesh矿工),没有预挖。目前,SMH价格为2.61美元。

Conflux
特点:中国概念公链
共识机制:POW+POS

Conflux是一种公共、无需许可的第一层区块链,旨在构建一个无国界的加密货币项目交易和技术生态系统,覆盖世界各地。作为中国唯一合规、公开、公有的区块链,Conflux在中国的Web3态度转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onflux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混合共识机制,将PoW和PoS相结合。这种机制充分利用了两者的优点:PoW机制通过算力竞争来确认交易和保护网络的安全性,而PoS机制则基于代币持有者的权益来选择出块节点,提高了交易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这种混合共识机制为Conflux带来了高度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区块链面临的挑战。

Conflux代币(CFX)是Conflux网络的本地代币。CFX代币于2020年11月在交易所上市,其价格起伏较大。尽管经历了一些波动,但通过与知名品牌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中国对加密行业态度的转变,CFX的价值逐渐上涨。在过去的一年CFX涨幅超过了500%,目前代币价格为0.1747美元。

Bittensor

特点:Crypto+AI概念项目
共识机制:POW+POS

Bittensor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工智能项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共享。该项目通过奖励贡献者来激励他们的努力,奖励以TAO代币的形式发放。TAO是Bittensor的本地货币,也是项目的核心。TAO代币既作为矿工贡献的奖励代币,又作为访问令牌,解锁系统内集体智能的巨大潜力。

Bittensor采用了混合共识机制,结合了工作量证明(PoW)和权益证明(PoS)。在Bittensor中,PoW与人工智能结合,用于挖矿和计算AI模型,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大型模型网络。矿工在Bittensor中托管人工智能模型并将其提供给网络。验证者根据矿工的”智能贡献”对矿工进行排名。每当网络生成一个区块时,就会产生1个TAO奖励,这些奖励通过挖矿和验证的方式平均分配给矿工和验证者。

目前TAO代币的价格为321.72美元,过去一个月内翻了一倍。与传统的L1模型通过出售区块空间获得价值不同,TAO的价值与其支持的人工智能服务挂钩。随着这些人工智能服务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实用性,对TAO代币的需求也将增加。

作者:陀螺科技

2024年值得关注的潜力币

在上一轮牛市中,出现了61个涨幅百倍的加密货币,通过对它们的表现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信息和经验。以下是一些上一轮涨幅百倍币的必要条件和在下一轮选择时可以考虑的指标:

  1. 项目发行时间: 在上一轮涨幅百倍币中,有76%的项目是在2018年至2020年的熊市中发行的,而只有1.7%是在牛市末期出现的。因此,关注在熊市中发布的新项目可能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2. 市值: 进入市场时的市值应控制在5亿美元以下,因为上一轮61个涨幅百倍的币开始时都是市值前600名的项目。
  3. 叙事方向: 在上一轮涨幅百倍币中,公链赛道占比最大,占27.8%,其次是链游、跨链、DeFi和Meme。在下一轮中,可以关注新兴的叙事方向,如L2版块、香港版块、人工智能版块和链游版块。
  4. 机构和投资者参与: 关注投中百倍币较多的机构,如Multicoin、Polychain、Alameda、BN、A16Z。这些机构的参与可能是项目质量的一个指标。
  5. 代币分配: 解锁流通最好分布在40%-60%区间,这是上一轮牛市涨幅百倍币的概率分布较多的区域。
  6. 最佳入场时间: 最好在比特币减半前后的二次探底时建仓,因为百倍币的低点通常与比特币的低点同步。行情是走出来的,因此等待适当的时机是重要的。

个人看好的几个百倍标的:

人工智能板块:

  • AGIX: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结合的早期项目,是AI板块的龙头。
  • FET: 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加密经济的开放、去中心化的机器学习网络。
  • PHB: 专注于下一代人工智能和启用隐私的Web3应用程序。
  • OCEAN: 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系统,允许个人和企业将数据货币化。

Web3.0板块:

  • MASK: 帮助用户从Web2.0过渡到Web3.0的门户,推特概念币。
  • RNDR: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GPU的渲染网络平台。
  • AR: 去中心化存储项目,与Meta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合作。

Layer2板块:

  • ARB: 二层扩容方案的龙头,布局性价比高。
  • OP: 巨量解锁后基本面的压力相对较小,与Layer2生态相关。
  • MATIC: 投资了10亿美元构建ZK解决方案,可能在坎昆升级后受益。
  • SNX: 允许创建由资产债务支持的合成流动性。
  • GMX: 在Arb的TVL中占比超过30%,提供杠杆平台。
  • RDNT: Arbb上的原生借贷市场,解决不同链/L2之间流动性割裂问题。

“马斯克家族“币一览

INUS全称为MultiPlanetary INUS。

INUS当前以AAA级链游《灵魂海洋》为主,旨在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多行星MEME(Doge、SHIB、Floki、PEPE等)聚合元宇宙世界。在这个过程中,INUS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传播和融合MEME文化与币圈文化。

目前,INUS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完成游戏角色(狗狗、秋田犬、柴犬、佩佩等)和游戏模型(建筑、武器等)的搭建。游戏经济模型于今年八月公布,预计Q4上线游戏测试版本。

作为MEME聚合器,INUS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使其越发展越能吸引更多的MEME爱好者和建设者加入,使其变得更加有活力,为开启MEME代表新时代打下基础。

INUS的代币合约干净完美,无私募、无预留、零税收,池子已锁定100年!

项目方格局超大,两年多来自掏腰包投入上千万美元进行产品研发,未融资,不进行营销,不参与FOMO,产品上线前拒绝在中心化交易所上市,一直专注踏实做产品,不断更新项目进度。

社区共识强大,社区成员几乎都是与项目一同成长的铁杆支持者,自愿进行项目宣传,目前长期霸占mytoken、ave等热榜第一。百度、知乎、抖音等各大主流平台均可查询项目信息。

同时,INUS作为马斯克家族系列中最年轻、市值最低但又最具创新的项目,其前景是无法估量的。

2、我们都知道比特币每4年一次的减半会带来牛市。在牛市中,许多币种都能涨数十甚至上百倍。但要问哪个赛道的币种在牛市中涨幅最大,达到1000倍,甚至10000倍?毫无疑问,那就是MEME赛道!

在上一轮牛市中,Doge涨了近1000倍,Floki涨了17000倍,SHIB更是涨了88000倍,当然还有Baby Doge也是超过10000倍。

MEME赛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涨幅,既离不开赛道的原因,也与全球首富Elon Musk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Elon Musk是超级IP,他热衷于MEME,甚至表示只会购买MEME代币。他曾在推特上喊单,成为马斯克家族代币的代表。

在Elon Musk收购推特前,MEME赛道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涨幅。如今,收购了推特,并对其进行深度改造后,Elon Musk的粉丝数早已突破亿,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相信未来MEME赛道,马斯克家族系列代币成员将继续扩充,新的代表将涌现,成为下一个超过万倍的TOKEN

简而言之,不论是股市、房市还是币圈,价格的长期上涨与需求有关,中期与资金有关,短期则取决于市场情绪。

相较而言,由于币圈体量相对较小,市场仍处于早期迅速增长阶段,价格上涨主要受市场需求、资金量和市场情绪的影响。尤其在牛市期间,资金充裕,市场情绪高涨,单个币种可在短时间内(三个月内)实现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涨幅。

今年上半年的三个代表性例子包括:

  1. BTC铭文(MEME)代表ORDI,从3月8号开启交易到5月8号左右最高涨到30U/个,涨幅达到30000倍。
  2. ARB链MEME代表AIDOGE,4月15号开始交易,4月27号涨到8个零,千倍涨幅。
  3. ETH贵族链MEME代表PEPE,4月14号开盘,5月5号涨到5个零,涨幅达到万倍。

这三个例子强调了资金和情绪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资金和情绪,币价可以快速推升千倍、万倍!

为什么有些人的币涨了十倍、百倍、千倍,而我买的却一动不动,最终归零了呢?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共识”。共识是指对一个TOKEN的看好程度,这种共识会形成源源不断的买入力量。BTC由于具备币圈最强的共识,因此涨了4000万倍。

共识很简单,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一个TOKEN时,就形成了共识。为了形成共识,一个TOKEN需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涉及的概念必须新鲜、持续火爆,而且可能在下一轮牛市中爆发。此外,社区基石共识者必须在建设或者推广中足够坚定。

凝聚共识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这些,还有合约权限、代码、产品设计、项目方背景、代币经济模型、项目资金、营销方式等。这些内容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分享。

回到为什么要买INUS的问题:

  1. INUS定位为MEME聚合器,将Doge、SHIB、fkoki、PEPE等MEME代币形象聚合,利用AI等技术形成去中心化的链游元宇宙世界。通过2年多时间的设计研发,角色和模型已建立,即将推出AAA链游《灵魂之海》。
  2. INU是马斯克家族唯一一个待涨的代币,被认为是下一个万倍币的代表,现在入场的胜率非常高。
  3. 机构、资本和开发者都在布局链游赛道,认为链游将是下一轮牛市的主要推动力。近期链游赛道项目涨幅喜人,而INUS是链游项目,项目方踏实,除了社区交流外几乎没有过多的营销,只等待游戏上线。
  4. 随着未来几个月现货ETF的通过,将为市场带来大量资金,比特币减半即将来临,币圈也将进入牛市,现在是布局代币的最佳时机。因此,为何不选择布局一个更好的赛道,更具潜力的币种呢?

为什么一定要多少买点马斯克家族代币INUS?

首先,MEME赛道不会过时,不但不过时还在Doge之后不断涌现出了SHIB,FLOKI,PEPE,AIDOGE,BABYDOGE等千倍,万倍币种。目前来看这些币种再涨100倍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但MEME赛道一定还会出现不止一个千倍,万倍的币种。

INUS本身是MEME币,定位是MEME聚合器,通过链游来聚合Doge,SHIB,FLOKI,PEPE等MEME代币形象,角色模型已经设计出来,我相信INUS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千倍,甚至万倍币的代表,现在就是不错的布局机会。

其次,老韭菜们熟知牛市的规律,通常是BTC和ETH先行涨。在中途调整的时候,其他币种会根据所属赛道或概念轮番爆发,到那时候,有的币种甚至只需稍微沾到热门赛道的余烬,就能迎来天花板的冲刺。

INUS,全称Multiplanetary INUS,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Elon Musk在推特上多次提到Multiplanetary这个词,而他的SpaceX公司的愿景正是“Making Humanity Multiplanetary”(让人类成为多行星居民)。在持续的牛市中,马斯克几乎每次都会提到Multiplanetary这个词,因此,每一次他提到,都可能引发INUS的涨势。如果每次提到Multiplanetary都伴随着INUS的涨势,我担心你可能会错过这次机会,而在半路下车,错失后续的涨幅,令人遗憾。

此外,与INUS相关的赛道或概念包括马斯克家族系列、MEME、狗狗币、元宇宙、GameFi、NFT、SocialFi,以及已在INUS官网展示的AI概念。在下一轮牛市中,只要这些赛道中有一个走红,整个牛市就将掀起万币腾飞的浪潮。在这个涨势之中,只要INUS沾上这些赛道的一点热度,不论原因何在,都将迎来高涨的时光。INUS有望实现1000倍、甚至10000倍的涨幅。

作者:Crypto向阳

币圈大佬近期感悟

Token 2049 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为Web3行业搭建了一个探讨区块链、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技术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场聚焦于技术和金融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未来的探讨。参与者们踊跃分享了他们的看法、见解和经验,不仅增加了行业内的互相了解,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多元的视野。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会议对 Web3 的影响和意义,Odaily星球日报特此征集了参与者们的感言,并将各界专家、初创企业家、开发者和区块链爱好者的声音集合、呈现如下。

Will Wang, Generative Ventures  合伙人

看了很多人的 2049 小作文,能够深深的感到其中散发出的一种夹杂着渴望,绝望也是妄念的味道;有些人在渴望所谓明年的牛市,这种渴望似乎在熊市来临的那一刻就开始酝酿了,好像什么都不做,周期自然而然;有些人对于缺乏叙事和奔头充满着绝望但又不敢肆意表达,最后还必须阐述一些似是而非的半吊子赛道和机会预言的妄念,以使得住了那么贵的酒店加上每天疲于奔命在那里 social 的不要毫无意义,最后看着和某些加密名人合个影的照片,发一个朋友圈交交差了。

可能很多从业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意识到,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早已失去了最基础的信用,这是釜底抽薪式的自我毁灭式攻击,也意味着不会有真的增量进来,而是存量从业者自己在意淫; 这些信用包含了这个行业原本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基础信用,也包含了股份制董事会体系下的公司基础运作机制,以及百年来传统金融体系不断加强监管的成果,这些基础信用在本行业被当作理所当然的利用了,然后破坏了,最后大家醒过来了,没有了长期主义。

所以现在是灾后重建的时刻,回归中本聪 get rid of trusted 3 rd party 的原教旨主义时刻;与其期待什么牛市,还不如为任何一个能够帮助到重建这个行业信用的进步和进展来欢呼,那么请问有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看看到底哪些 builder 在为这个行业重新向技术领域和金融领域重新宣誓其必要性和信用,而做了什么突出的贡献?我想和这些 builder 合影。

最后,说说除了什么 intent,什么 tg bot,什么 ft 之外的真正值得观察的一些变化,或者至少是变量:

第一,机构在入场?无论是资金端的 paypal 稳定币,交易所端的 edxm,或者资产资金端的 etf 申请等等;我的一个观点是,这个行业里所谓的比特币减半周期是小周期,真正的大周期才经历了一次,就是从行业诞生至今的第一个周期,我称为“美元量化宽松的散户周期”,这种散户市场很像是中国的 A 股,只不过 Binance 是一个证监会交易所投行银行四合一的存在;未来行业能否进化到一个更大体量且有机构占比较高的市场,是需要关注的。我对机构的入场的定义不是机构在撒币,或者某些消费零售巨头对于 NFT 的浅尝辄止,我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购买数字资产可以在你的 HSBC APP 或者各种银行和证券交易界面中以最佳 UI 出现,这是第一步。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十年是不是“货币不宽松时代的机构周期”。

第二,利差在减小?无论是美债 RWA 的努力,还是各类资产的 token 化,且不管这里面有一个基础逻辑需要斟酌,就是用户为什么要到链上来买链下资产,但从业者们在试图用各种方法减少池子内外的利差;当然,我一直在呼吁一件事,就是这个行业缺少一个类似“余额宝”的基础金融设施,如果说 ETH 是币本位的无风险收益,但是几十亿美金的每年收益盘子不够支撑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那么是否有机会至少做一个 U 本位的余额宝出来呢?不然,就算 wallet 们再努力让多少人装了,onramp 努力让多少人入了,最后钱放在这里,不还是被通胀欺负吗?于是又把人逼去赌大小,那么用户不会 mass adopt,还是 binance 的这个 1 亿左右的全球爱赌的人的盘子而已。

第三,信任在重建?这个世界很矛盾,我们要构建去信任网络的前提是,人们愿意投入资源来信任这件事情;当然,这个行业也很奇妙,这些资源的早期投入同时来自于信仰者也来自于赌徒的滋养;这个行业也很勇敢,将账本公开意味着每一次网络攻击和黑客盗币都暴露于舆论之下,而中心化银行们或许只需要修改一下数据就行,而这个行业天天需要在众目睽睽下修修补补;我一直在试图通过和新创项目的创始人聊天,来寻找这个行业再次建立信任的蛛丝马迹,是靠一个项目呢,还是靠一个事件呢,还是靠同行衬托呢?谁在重建信任,或者谁的举措有助于重建信任?

以上三个命题,我都以注以问号,因为真的不知道行不行,但又真的很重要。期待大家的指摘和讨论。 当然,我只是一个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在看,不代表二级也不代表各种善于撸毛的兄弟们的操作视角;我经常和别的基金合伙人说,你们都太聪明太厉害了,而我们可不可以以原教旨主义(trustless)思路来试图在这个行业里追求一点长期主义试试看(尽管现在的锁定方式和流动性基本上让很多基金只能比谁跑得快),所以我们坚持只做第一第二轮的 lead investor,逼一逼自己关注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命题(效率,安全,开发者友好),并且持续呼吁更多的基建投资而不是相反,尽管很多人对于基建这个话题已经审美疲劳到不行了。

这几天读马斯克传,这是几年来读到过的最能给于人心力量的一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 spacex 是一家 20 年的公司了, 2003 年我还在读中学而已。但 spacex 的进步和进展总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不是垂垂老矣,马斯克在攻坚建造成本时用的“白痴指数”让我印象深刻,什么东西的报价是其物理原材料的 10 倍或者 n 倍,就说明“白痴指数”足够高,有改变空间。那么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看看全球金融行业的时候,能不能新的发现呢?(VISA?Western Union?黑人问号脸)

所以如果要写读了小作文后的小作文,一段话:让我们在逼一逼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留给不伟大的东西的空间早就很小了其实,别做无谓的挣扎,要用勇气进攻真正的山头。

Jocy, IOSG 创始人

这个行业的规模仍然在进一步的增长,今年我已经参加了 ETHDenver/ETHCC/黑山 Zuzalu/Edcon 等不同的活动,这次 2049 仍然遇到非常多的老朋友,其实每一次这样的大会在行业里都会吸引非常多的参会者,很多公司都设置了在这样大会的 budget,因此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哪怕熊市参会的人数数量都在持续的攀升。

LP 持续的支持行业内成长的早期 VC,VC 不断地支持一些新兴赛道的创始团队,团队不断的扩张和增长规模,似乎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事实非如此,很多团队基本上这次 2049 成为他们最后几个融资的希望,如果熊市不结束,这有可能这是他们团队最后的一次品牌露出,因为大部分早期团队他们在过去两年的扩张,让 runway 基本见底,一些团队的 burn rate 非常高,并且在这样的市场下只剩下 5 ~ 10 个月的时间,甚至他们不惜买下 2049 的天价门票/赞助展位借此来 pitch 更多的潜在投资人。

另外我参加的一场 Medici 家族举办的 exclusive event, 120 人的规模大概有一半的人是 VC,然后这 60 个人的 VC 里大概 90% 的基金正在融资,因为在美国监管压力下,基金融资变得非常艰难,靠着品牌和影响力他们相信亚洲的华人 LP 会更加慷慨的对他们进行支持。

但是事实和 2049 活动的繁华场面不同,大部分 Crypto 向的 LP 因为熊市的原因更加节衣缩食,传统向的 LP 陷入对这个行业价值和 use case 的怀疑论调。因此,在一个大会活动见到合适的 VC/LP 来完成融资这样的期待是不合实际的,很显然熊市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候就是考验创始团队的应变忍耐力和韧性,如同上一个熊市周期,很多 founer 大部分熬到了 2020 年 3 月份,在看到 3000 美金的比特币时都会希望破灭,解散团队放弃项目。当然那一年 3 个月之后,DeFi Summer 爆发,加密行业迎来新生,很多从业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黎明曙光。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 2049 不再那么 Commercial,因为全球的 VC 和创始人都受邀来参加不同的 side event,让整个新加坡这一周除了 F 1 看客,就是加密从业者,当然我的习惯是一般在这种区块链周,我都是白天会安排一些 catch up coffee chat 和我们过往投过的 founder 沟通,然后晚上回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和一些老朋友 catch up(基本上参会的一周,都是凌晨一点睡,早晨 7/8 点起来排会的节奏)。

从 IOSG 的角度来说今年的方向,我们最近两年的策略也是我们尽所有可能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舞台帮助 Portfolio 走向市场,并且让更多行业从业者发现他们,认可他们,并且和他们产生交集。

学术和社交并不冲突,我们一般都会单独分开为两个区域,喜欢学习的人可以在内部演讲的区域安静的做笔记,听各种 presentation 和 Panel discussion,喜欢社交的朋友可以连轴转和参加 OFR 的上千个老朋友挨个交换 TG 和畅聊。

其实在 2049 关注新主题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因为 builder/Dev 他们一般很少来这样的大会,这里更多提供一个资本对接的舞台。资本的力量是可以推动行业进步的,我们可以看到L2赛道展开的 20 亿美金估值军事竞赛,手握数亿现金的 zkEVM 都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招人和主网及应用生态竞争上不断砸钱,哪怕在熊市仍然能够让更优秀的人才躬身入局。

另外 AI 赛道我们在前两个月法国 ECC 的 IOSG OFR 上就已经邀请 20 多个相关的创始人来分享,这个赛道早已经成为大部分美国 Crypto fund 豪赌的激进赛道,Modular labs 在熊市收到超过 14 份 TS, Gensyn  估值超过 400 m,ChainML 在不到 6 个月时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如果你看回 OFR 今年的活动主题,我们是围绕着协议安全审计/ZKML 和 Generative AI 方向/LSD 和 Modular 赛道展开,当然在即将到来土耳其的 DevConnect 我们会邀请应用和 FOG 的 founder,目前L2上的应用成为行业创新到来的必然趋势。我们翘首以待这些最优秀的 founder 继续解决行业的应用难题。

一不小心写了太多,其实相信一般需要看这类总结文的朋友,我认为徘徊者比较多,因为一般从业者都会躬身入局,所以我建议这些还在看文的朋友,下一个活动就权当旅游,去感受开发社区的加密原生力量,要自己去行业找到发光发热的地方,去创造它,而不只是等待下一个牛市。

赵晨,Web3犹太人主任(Web3 Jews)

2023 年 9 月 14 日 21: 25 ,Token 2049 CryptoJew’s Prophecy(Involution、性冷淡和末日 Carnival)。

Chapter 1 : 大家都没有之前那么敢花钱了,大家都没有之前那么迫切地想赚钱了。市场已到深秋,但春天来之前,没有人敢揣测会有如何凛冽的寒冬。但如果 2022 年唱多是犯罪,那 2023 年唱空也是。

Chapter 2 : 商业场合之前的火热的寒暄变成了冷淡的自我介绍之后的面面相觑,甚至不屑于互加微信,心里默默盘算着是否项目在下一个周期能否再见。

于是,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证明:Web3在向Web2证明,交易所在向用户证明,项目方在向投资人证明,GP 在向 LP 证明,员工在向老板证明,KOL 向粉丝证明。我在,我会在,我会一直在,但能不能真的躲进这个大逃杀系统,心里谁也没有底。

人前的嚣张和人后的焦虑交织成了这次 2049 末日狂欢的底色。既然不知道自己或项目能不能熬到下一个周期,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还有意义,不如及时享乐,后悔也慷慨赴死。今夜拿起酒,只聊风月,不醉不休。

Chapter 3 : 如果说 4 月份香港大会像是这个无拜年的家庭聚会,那 2049 就是高中同学或校友的大聚会。都是从年少青葱走来的老男孩们,不谈技术,不谈行业,不谈钢铁,只聊八卦,聊心路历程,聊初衷的愿望。

Crypto 之于 TradFi,Web3之于Web2,都是在趟龙门的鲤鱼,也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我的朋友们,我们曾经躊躇满志一路同行,与世界交手多年,也依然光彩依旧。

有人相信 Crypto 能改变世界吗?有,那就是来自 5 年前的我们。

分享本次大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We have taken the Blue Pill and there is no way out

2023.9.14 ,Web3犹太人主任,赵晨于新加坡。

Warren Fang, ArkStream Venture 合伙人

一些在 Token 2049 的见闻:

-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活动上华人面孔不到 50% ,交流基本都是使用英语。从大会的发言人来看,Token 2049 的重量级演讲主要是知名项目披露一些重要信息。相比之下, 4 月的香港大会一半是官员讲话,这也显示出两地在国际化程度和专业度上的差距,新加坡远高于香港。

-主会场的展台除了知名公链和交易所外,很多没听过的新交易所和支付解决方案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新的 Crypto 项目则相对较少,说明面向数字货币的中心化金融工具仍然是赚钱的主流,而单纯的叙事创新难以长期烧钱维持。

-最近网上很热门的 FT 和 Tg bot 并没有太多人在现场进行讨论。Ton 的公链获得了电报官方的承认,有望承接 8 亿电报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Ton 官方对 Tg bot 似乎并不太了解。

在基础设施方面,Zk 和L2是热门话题,用户入口如钱包、游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基础设施的开发者都在努力完善以太坊,获得以太坊的正统性。在 C 端难以获得新增用户的情况下,很多项目则考虑转向2B或者 To 公链的解决方案以获得正向现金流。Metamask 的新接口值得重视。

-熊市的持续做事是累积知名度和影响力成本最低的方式。在牛市需要花巨大的精力去调平资源和认知鸿沟,这些都能在漫长的熊市中被填平。

-似乎所有人都觉得 2024 年会是牛市,最晚也就是 2024 年年底。这可能与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有关,但为什么跟了几年的纳指最近突然失灵,没人敢想 2025 年,还有几个人能撑得住呢?结合上一点,再结合前两轮牛熊的交替,得出结论是:好好活下去就赢了。

-有人知道 F 1 和 Token 2049 哪个给新加坡带来的收入更高吗?

Victor Ji , Manta Network 联合创始人

亚洲市场一如既往地热闹,不过相比于去年愁云满面,今年大家反而自信了很多。欧美的监管压力和亚洲的政策支持都帮了不少忙,人才方面也没有美国 AI 对人才吸血严重。去年进入行业的小伙伴们已经有很多发展成了行业中坚。

业务层面上,大大小小的项目和 VC 活动中,讲的都是一批人(zkEVM 和 zkBridge 与我们同台的概率最高)。去年,zk 还是一个 VC 导向的市场,但今年在 Manta 的 zkday 活动中,在 12 号这么多活动的情况下,还吸引了 1600+观众。同时我们涉及的几个赛道里,L2已经卷的一逼,全链游戏和模块化也吸引了聪明钱的讨论,我们主打的 zkApp 在很多地方都被看到。

趋势层面上,每个项目和 VC 都很实际,募资额和热度决定了合作伙伴和参与活动的质量。大家都在努力促成合作,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自己的产品中。然而,在叙事上,很少有对未来三到五年和十年 endgame 的思考和想象的交流(虽然我也没想明白)。

总体来说,这些天见人简直见不过来,躺平又有点可惜。退休大佬和交易所的活动千奇百怪,欧美见到的项目和 VC 在亚洲接地气的速度奇快无比,能办活动的 VC 水平都还不错,亚洲的项目方/VC/ Degen  才是真正的卷王。青年才俊的质量决定了下一轮周期的宽度和广度,我很看好他们。老朋友们包括我自己都路径依赖很严重,还是要多走出舒适圈去学习新东西。同时不能偏安一隅,还是要积极地卷起来,研究新的方向,看怎么能推动一些对行业有积极改变的事情。

加密韋馱|Crypto V, KOL

我的 2049 观察:

1. 今年并没有参加任何一个 2049 的主活动

2. Wannabe 项目数量显著减少,但是还在的依旧 didn’t learn

3. 更少的 VC 还在交流自己 thesis,更多在讨论怎么导入“增量资金”怎么“破圈”。还有一些在讨论怎么合规,但事实上在讨论的是怎么“出金”

4. Degen 们情绪稳定,该 party party。两拨人之间泾渭分明,彼此相看两厌

我的 2049 外卖:

1. 更多“币圈正经人”开始谈落地、谈流量、谈合规、谈价值,是明显的深熊信号

2. 事实上这些“正经人”急切关注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退出流动性但又能完成这期基金的 capital deployment KPI

3. 优秀的 Buidler 和 Degen 本质上是同一群人,区别在于一个是 Build towards Vitalik/VC 以待牛市拉高估值暴富,另一个是 milk the ponzis。当然,绝大多数人两者都做不到

4. 上一个牛市的游客已经接近完全下车。我的非金融意见: 不要把他们想的太高尚。他们上车不是因为相信任何叙事,他们下车也不是因为行业不规范。他们唯一参与的理由只有 K 线的大绿棒子,交易量的天文数字,和老板的 KPI。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他们现在已经是项目方了

5. 下一轮中,所有以机构自居的纯投资架构 Crypto VC 将不复存在(是的包括我们 AC 最初的形态),所有人都必须亲自下场。今天你如何唾弃 DWF,明天你就要如何 learn from @ag_dwf

Alex Svanevik , Nansen  创始人

  • 新加坡和迪拜目前最有可能成为加密货币中心。两者采用不同的战略,这是好事。目前,两者都拥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
  • Token 2049 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确立其作为第一大会议的地位。
  • 初创阶段的公司正逐渐被挖空。许多公司即将关闭或被收购。但是,很多 B 轮及以上的公司状况不错,并在持续发展。
  • 对一些即将推出的链或二层解决方案(L2s)如 Monad,持乐观态度。
  • 对几个Web3游戏如  Sipher ,也持乐观态度。

Token 2049 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演讲者和观众的热情和智慧。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能听到如此多元和富有深度的声音,这些都将作为推动我们行业向前发展的宝贵资料。

感言虽短,但意义非凡。它们不仅记录了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让我们持续交流、持续学习,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这些思考和灵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作者:星球日报

AI对游戏行业带来的冲击

类GPT+游戏NPC

首先是网易《逆水寒》手游宣布将实装首个游戏版ChatGPT,并放出了一段展示PV。

可以看到,在游戏中NPC会根据与玩家的对话内容给出有逻辑的反馈行为,或是愤怒,或是悲戚;NPC还会记住与玩家之间的互动,玩家游历一阵再次碰到它,还会得知当时事件的后续发展。

官方表示,在“逆水寒GPT”加持下,智能NPC能够形成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玩家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在这个关系网络中引发蝴蝶效应。

同样地,近日中手游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将使用AIGC提升《仙剑世界》体验。

与《逆水寒》手游的表述大同小异,在文心一言加持下,《仙剑世界》也将在游戏实现智能NPC的交互功能:它们获得独立的人物故事背景与性格,与玩家自由对话并作出反应,继而影响到游戏的后续剧情……

如果这种美好设想能够真正落地,想必会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开放世界变得更加真实与动态,每一位玩家的游戏体验也将各不相同,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赛博人生经历”。

但,真有那么容易吗?

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看,要想在游戏内实现NPC之间“巨大的社会关系网”——并且还是动态的,会随着玩家的参与而改变的,这恐怕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玩家与单个NPC之间的自由对话,或是在同一场景下与多个NPC进行互动,这是完全可行的。国外一名为Bloc的油管UP就在其频道展示了将游戏《骑马与砍杀2》的NPC对话机制替换成ChatGPT的mod,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打字与NPC进行实时互动。

视频中所有的NPC都被训练成具备游戏背景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其所处的环境、职业、生平以及地区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认知。Bloc操控主角进入村子后与一名铁匠的聊天也相当顺畅和自然,NPC们能够编造出符合基本设定的故事与经历: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寡妇、被游牧民族掠夺了生产资料的农民,等等。

只是,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会话。

玩家与铁匠的聊天内容没有影响到玩家与寡妇的交互,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对话的内容有所改变。当然,这只是民间大神制作的一个MOD,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但是由此引发了陀螺君对未来游戏内智能NPC实现的一些疑问:

玩家与A产生交流后,发生改变的事件走向以及人际关系将如何影响到B、C、D?A与B、C、D之间会讨论玩家的举动吗?B、C、D获取玩家与A之间的谈话内容的渠道是怎样的?它们又分别该知道多少?

如果是传统的游戏,确定的对话选项、玩家被有意引导的路线与NPC被规划好的“人生”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当游戏给了玩家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又完全无法预测玩家的语言行为时,这些内容又该如何实现?

假设我们已经解决了上述所有,另一个问题又随之浮现。

当智能NPC引入诸如《逆水寒》之类的网游中,NPC们又该如何响应1号玩家与2号玩家输入的不同文本?不同玩家在游戏中做出的迥异抉择,将如何影响这个动态的虚拟社会?

就以《逆水寒》手游的展示PV为例,视频中玩家通过对话,拆散了一对NPC情侣,那么,当玩家2号来到这里时,被恶搞了的NPC会怎样向玩家2号描述发生了什么?

玩家2号面临的场景,已经不是“吵架的NPC情侣”而是“被拆散了的两个NPC”,获得的俨然是与玩家1号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

还有玩家3号呢?4号呢?……如何保证最后来到这里的玩家,看到的不是一片混乱?

或许这些问题有点幼稚可笑、过于较真,但是陀螺君认为,如果要在游戏中打造一张“巨大的社交关系网”,让玩家的举动成为可以引发效应的那只蝴蝶,想清楚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关乎游戏内的逻辑,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感”与“沉浸感”。

当然,我们尚未玩到一款真正实装了“xxGPT”的游戏,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陀螺君也将带着对更自由、更生动游戏世界的愿望与疑虑,期待着行业内先锋者、开拓者们为我们带来更震撼的体验。

2.AI绘画+游戏美术

AI艺术作品与游戏的交织已经算得上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游戏公司想要降本增效,AI绘画无疑是个诱人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话题中,我们目前感受到的是充满火药味与猜忌的氛围:画师联合抵制AI,玩家对AI作品商用的抵触情绪高涨。

前些天画师“卜尔Q”引起的风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张有着明显错误的、疑似AI作画的图瞬间把这位画师与游戏《白夜极光》推上了风口浪尖,无数玩家前来围猎。虽然游戏官方与画师都下场声明、澄清,但是AI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然加剧。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AI绘画应用在游戏产品中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版权纠纷、市场情绪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解决。

事实上,陀螺君今天还想借此来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潜在的危机。

AI引发的失业焦虑在很多行业都有,美术行业尤其严重。美术人一直在卷,多年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与玩家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也让这个领域沉淀了深厚的艺术底蕴——这也是AI绘画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我们都知道,目前的AI绘画应用都被投喂了海量优质的美术资源。

现在AI出图的质量愈发惊艳,已经超越了很大一部分画师的水平。中层、底层美术从业人员面临着饭碗被砸的严峻环境。

私以为,我们不能以隔岸观火的心态看待这个现象,更不能粗暴地以“优胜劣汰”论来宣告他人的命运。

人是发展的动物,有些画师现在还身处行业底层,但不会一辈子都在底层,美术领域的新生代力量或许就在他们之中。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个体的成长速度注定无法超越AI绘画技术的提升速度,可如果就因此剥夺了他们生存喘息的空间,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大量从业者的流失对于美术行业的生态也是毁灭性打击。

目前的AI艺术,它们是过去的,是现在的,但不会是未来的。AI暂时还没有与人匹敌的灵性,也无法开创一个新的艺术领域。

当下AI绘画的力量源泉还是基于人的艺术创作,如果泉眼干涸了,那么这个空中楼台也会在顷刻间倒塌。

或许有“迷信科技力量”的读者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总有一天AI会不再依赖现有的人的创作,美术行业的生死又与我何干。但是这一天距离我们有多远?游戏公司能等到那一天吗?

时代浪潮下,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注定无法独善其身。

3.AI生成+新场景

当然,AI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灵感与启发。

比如开发商Mundfish就为其游戏《原子之心》的当家花旦“双子舞伶”开通了一个Instagram账号,而其中展现她们日常生活的照片大多是用AI生成的。

与隔壁对(疑似)AI商稿的口诛笔伐不同,玩家们对这个行为的接受度显然更高,甚至希望“多来点”。

同样是AI作画,怎么待遇差别就那么大呢?在陀螺君看来,这或许是因为应用场景的不同。围绕游戏角色(或IP)建立社交账号也是近几年才出现在用户视野的。

几年前,拳头游戏以《英雄联盟》中的KDA女团为中心,以她们的名义发布了音乐、MV等优秀作品,玩家对此也十分买账——“KDA女团”这个IP就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来了。在AI大规模应用以前,中小游戏公司想要复刻拳头游戏的这波操作可谓难如登天。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有了AI生成技术的加持,小公司也可以围绕自身的游戏产品打造类似的运营、营销策略。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玩家就能看到熟悉的游戏角色运营着社群,也能在社交平台上与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互动。

面对AI,人类需要对镜自观

我们谈到了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图景,也讨论了游戏行业内实现人工智能的一些问题与机遇。接下来,该说说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是本文表达的核心:

面对人工智能,用户在做些什么?(玩家面对智能NPC将会做些什么?)

人类有足够的理性与克制来跟上技术革命的脚步吗?

ChatGPT问世后,产生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似乎可以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窥见一二。在一些社区,你可以看到用户互相分享着自己对ChatGPT的使用经验。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热衷于将ChatGPT调教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比如“猫娘”,比如“魅魔”——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对象。

有人绕过了ChatGPT的道德判断保护,让AI尽可能地“拓宽对成人电影的认知”,也有人利用其强大的生成与叙事能力,请它依据自己的脑洞写小黄文,或是与自己进行R18级的聊天。

虽然OpenAI在不停地更新规则,标记那些“吟唱咒语”模板,不遗余力地与这些不守规矩的用户斗法,但还是一直被钻空子。

当然,我们愿意相信大部分用户是出于正当目的利用ChatGPT做合规的工作。但在群体基数如此大的情况下,那些整活儿的、或是纯粹恶意的行为,也将不可避免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

提及这个现象,不是为了对一些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对于用户来说,你既然提供了如此之大的“自由”,就应该做好“直面”的心理准备。

直面什么?人性。

1974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23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了一场名为《Rhythm 0》的行为艺术。

这是一场时长6个小时的实验。玛丽娜告诉现场的所有人,桌子上有72件物品,人们可以任意挑选这些物品来与她进行强迫性身体接触——她愿意承担所有后果。在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代表美好的东西,也有匕首、铁锤、十字弓等危险的器具,甚至还有一把装了子弹的手枪。她赋予了在场观众对自己行使善与恶的权力。

表演过程中,玛丽娜将自己的身体麻醉,仅保持大脑的清醒,于是她看着人们从一开始的友善、客气,逐渐变成了肆意与疯狂。有人用剪刀剪开了她的衣服,有人把图钉按在她身上,甚至有人强迫她举起上了膛的手枪对准脑袋。

实验在事态变得不可控之前结束了。这位艺术家带着泪眼与满身的伤痕看向人群,而那些释放过恶意的人没有一个敢回应她的目光。

在表演的隔天,许多观众向艺廊致电道歉,并且解释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过分的行径。

现场观众的疯狂、盲目与事后的后悔、担忧,都组成了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人性之善的限度我们能预见,但恶的程度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与承受的深渊。

在今天,ChatGPT或是其他人工智能如此“像人”,未来还会更“像人”,甚至让用户有它们产生了人格、个性的错觉——但用户也明确知道它们不是“人”,与它们的交互无关尊严与道德,也无需对其负责。

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人工智能与当年玛丽娜的处境是一样的。

一个暂时没有实体形象的ChatGPT尚且被如此对待,那些看起来更鲜活、更生动的智能NPC,又该如何面对玩家有可能的汹涌恶意?

说这些当然不是呼吁保护NPC,立个《游戏角色保护法》之类的东西——要提起十二万分警惕的是游戏公司,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血不被摧毁。尤其是在强调游戏正向价值的今天,我们的行业也不能再承受更多伤害与诋毁。

结语

未来即来,人工智能技术既创造了机遇,也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风险。每一个有志于独立思考的人都该在这火热的氛围下,尽量地“冷眼旁观”。浪潮无法抗拒,但文明的前行也需要有人在远处守望。

作者:游戏陀螺

值得关注的10个AI代币

过去几周,由 ChatGPT 引起的人工智能(AI)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各大互联网公司或是表态或是投资,展现对 AI 的重视与决心。例如,谷歌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nthropic 投资约 3 亿美元,微软宣称旗下所有产品全线整合 ChatGPT。

AI 浪潮不仅在传统资本市场搅动风云,引爆海内外市场 AIGC(AI 创作内容)概念股,同时也影响到加密市场,众多加密公司不甘示弱,加入战局。币安首席执行官 CZ 透露,目前 75% 的 Binance 客服工作已通过 AI 处理,在风险管理、交易监控、欺诈检测和市场操纵检测方面也有人工智能支持;在分析数据和检测风险的关键变化方面,将进一步实施人工智能技术。

具体到项目层面,一众主打 AI 概念的代币也由此获益,价格飙升。Odaily星球日报精选了目前主打人工智能概念的加密项目(下称「原生 AI 主题」),并覆盖近日宣布拓展 AI 业务的其他项目(下称「AI 概念+」」。

一、原生 AI 主题

  1. 项目名:Fetch.ai(FET)

网站:https://fetch.ai/

简介:Fetch.AI 是一个点对点的 AI 驱动协议,也是 Binance 第二期 Launchpad 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创建 AI 平台和服务,让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大规模构建和部署 AI 服务。

2017 年该项目成立, 2019 年 12 月上线主网,目前已接入 Cosmos 的 IBC 协议,可与 Cosmos 生态的其他链互操作。网络内的数据、硬件、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等部分,都可以通过 Fetch.AI 来进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用户可以在数据交互中获得价值回馈。

融资方面, 2021 年 3 月, 多伦多数字资产公司 GDA Group 投资 500 万美元;2022 年 3 月,Fetch 推出 1.5 亿美元发展基金,用于鼓励开发者在其生态上开发项目,该基金有 MEXC Global 领投,火币和 Bybit 参投。

2. 项目名:SingularityNET

网站:https://singularitynet.io/

简介:SingularityNET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AI 平台和市场,旨在建立一个”连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创造有效应用的协议”。该项目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共同工作:

  • AI 市场:用户可以购买在人工智能市场上购买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
  • AI 发布器:一个门户网站,允许人工智能开发者在平台上发布他们的产品并实现盈利。
  • 开发者门户网站:开发者工具和 SDK 的集合,帮助开发者在 SingularityNet 生态系统中构建产品。

2021 年 5 月,SingularityNET 开始了第二阶段。AGI 代币被 AGIX 取代,项目在 Cardano 上启动,同时也采取了建立二层网络等措施以鼓励用户大规模使用。

融资方面, 2022 年 5 月 SingularityNET 宣布获得全球投资集团 LDA Capital Limited  2500 万美元投资承诺。

3. 项目名:Alethea AI

网站:https://alethea.ai/

简介:Alethea AI 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用于创建使用 AI 与人互动的智能化身。该平台催生了一个新的 NFT 标准,称为智能 NFT (iNFT),它可以创建嵌入 AI 动画、语音合成和生成 AI 功能的 NFT。

近期,Alethea AI 宣布推出 MyCharacter.ai,以实现对 CharacterGPT 的民主化访问。MyCharacter.ai 是一个基于 AI 协议构建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它利用 CharacterGPT 来生成各种交互式和情感表达的 AI 角色。

融资方面, 2021 年 8 月 Alethea AI 宣布通过代币私募获得 1600 万美元资金,主要投资者包括 NFT 基金 Metapurse、投资公司 Crypto.com Capital、亿万富翁投资者 Mark Cuban、Dapper Labs、BITKRAFT、Galaxy Interactive、Sfermion 和 LD Capital。

4. 项目名:Cortex

网站:https://www.cortexlabs.ai/

简介:Cortex 成立于 2018 年 1 月,旨在打造一条独立公链,将 AI 推断模型的运算放到区块链上,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公开透明的特点让 AI 执行过程透明化。AI 开发者可在 Cortex 链上提供机器学习模型,用户可以使用链上智能合约进行 AI 推断。

Cortex 的主要内容包括:兼容 EVM 的 Cortex 虚拟机,AI 推理引擎 Synapse,AI 智能合约与 dApp,去中心化 AI 研究。

目前,Cortex 已建立其 AI on Blockchain 生态系统,AI 研究人员可以凭借开源其 AI 模型而获得奖励,dApp 开发人员可以将 AI 集成智能合约从而大幅提升 dApp 开发速度,而 AI 模型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AI 模型进化得越来越好。

融资方面,Cortex 于 2018 年 2 月 完成了其 CTXC 币的私募,该轮融资由比特大陆和 FBG Capital 等领投。

5. 项目名:Anchor Neural World

网站:https://anw.foundation/

简介:Anchor Neural World 于 2019 年 11 月启动,拥有日本与韩国的研发团队,目标是以人工智能(A.I)和 M.L 技术为基础,构建“去中央化”的服务生态系统。Anchor Neural 基金会成立于东京,主要负责 ANW 引擎的开发,该引擎为 Anchor Value Inc. 投资的业务提供基于 AI 的解决方案。

6. 项目名:Phoenix

网站:https://www.phoenix.global/

简介:Phoenix 是一个用于智能 Web3 应用的完整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Phoenix 为扩展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了区块链原生解决方案,并为 Web3 应用和 dApps 实现了高级分析、MPC(多方计算)和 AI 能力。

PHB 是该网络的原生代币。目前 PHB 的用例包括: 1 )价值单位,作为所有主网交易的价值单位;2 )二层网络积分:可转换为二层网络的数据积分;3 )预言机积分,可以用于 Phoenix 预言机的数据使用积分;4 )质押:PHB 可以通过 Phoenix 质押系统进行质押。

二、AI 概念+

  1. 项目名:Hooked Protocol

网站:https://hooked.io/

简介:Hooked Protocol 是币安第 29 个 Launchpad 项目,旨在为 Web3 构建入口,为用户和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 Learn&Earn 产品体验和基础设施以进入 Web3 世界。Hooked 已在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推出了一款名为 Wild Cash 的答题赚钱产品,目前月活跃用户超过 200 万。该应用程序配备了游戏化学习功能,并通过其内置的社交推荐机制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今年 1 月,Hooked 宣布推出由 Hooked AI 打造的 Avatar NFT,随后 Binance 创始人 CZ 转发了通过由 Hooked AI 生成的自己的头像,获得广泛传播。

融资方面, 2022 年 9 月,Hooked Protocol 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Binance Labs、红杉种子基金以及 A&T Capital,融资金额未披露。

2. 项目名:Jasmy

网站:https://www.jasmy.co.jp/en.html

简介:Jasmy 是一个区块链平台,由索尼前员工 Kazumasa Sato 于 2016 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它是一家开发并提供元宇宙与物联网(IoT)时代数据安全和共享服务的公司。这一愿景使用户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其货币化。 

通过 Jasmy 技术,网络上构建的元宇宙应用程序就可以为彼此间的数据交换建立起直接的桥梁。这种应用会产生适合元宇宙应用程序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

在最新的 2023 年路线图中,Jasmy 表示要开发人工智能引擎。

3. 项目名:Measurable Data

网站:https://mdt.io/

简介:Measurable Data 旨在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经济,数据提供者和数据购买者可以安全和匿名地交易数据。去年 7 月,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 Chain 宣布将收购 Measurable Data Token(MDT)及其生态系统产品,这笔交易价值超过 1 亿美元。据悉,该交易包括 MDT 代币、购物返利软件 RewardMe、区块链预言机 MeFi。

近期,Measurable Data 称其生态系统应用程序 MailTime App 拥有超过 200 万用户,正在采用生成式 AI。

4. 项目名:Gifto

网站:https://gifto.io/

简介:Gifto 是一个创建、发送和分享区块链礼物的平台。GTO 是项目的原生代币,目前的用例包括: 1 )虚拟礼物:内容创作者可以创建他们喜欢的礼物,并鼓励他们的粉丝通过 Gifto 钱包使用任何种类的加密货币进行购买;2 )质押:GTO 可以被质押以获得各种特权,同时在抵押者经营节点时按比例分配网络费用。

在近期的推文中,Gifto 表示将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如何在礼品分配中应用 AI 技术。

加密人工智能板块还有一些「蹭」热点的项目,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需要提醒读者,近期一些长期没有流动性的项目正借着 AI、VR 以及元宇宙概念重新炒作,短时间暴涨暴跌,请务必注意参与风险。

作者: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