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社交为什么失败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奉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世界里,然而,真正的文化权力并不总是与财富成正比。富有不仅能带来某种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也可能导致另一种文化权力的缺失。本文深入探讨了商人阶级和文化品味引领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金钱和地位之间转换的困难。尽管理论上有多种途径可以将金融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但实际操作中却充满挑战。我们在此探讨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并借助 Web2 和 Web3 的案例,阐述了财务激励与社会激励之间的区别及其对社区建设的影响。

一旦你看到了,就再也无法忽视它。那个住在下东区鼠患严重的工作室里,靠普拉达礼品袋生活的网红;那个街头音乐人,在成为过度包装的超级明星后,他的节奏再也无法打动人心;那个穿着缩水皱巴巴的衬衫,站在自己打扮得如高定模特般的妻子旁边的富有丈夫。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我指的是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反向关联——在当代社会中,商人阶级(金融家)和宗教阶级(文化品味的引领者)之间的关系。在一个资本主义教会其信徒和反对者都相信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世界里,这似乎是一个禁忌话题。

然而,我们发现,富有不仅意味着获得某种在政治影响力上的文化权力,还意味着在特权盲目中失去另一种文化权力。控制社会的代价是,在其规范内成为某种社交上的失败者。

如果你是那些被数十亿美元储蓄困扰的穷人之一,我知道你听到这些话可能会感到担忧。请不要担心,理论上,你仍然有三种经典的方法可以将金融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

你可以与某个酷炫的人建立关系(结婚),你可以投资某个酷炫的东西(购买艺术品),或者你可以同时做这两件事(成为消费风险资本家)。

理论上,这本古老的剧本对你今天仍然和 19 世纪末一样有用。你需要做的——你这个扣子快撑开的金融家——就是找一个在亚麻布和珠宝方面有品味的 cool guy,帮助你在墙上挂上乔治·康多或维克·穆尼斯的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投资每个美国孩子在接下来的 7 到 12 天都会使用的最新一次性音频应用,然后,你肯定会变得很酷,对吗?

对吗?

唯一的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

当以金钱著称的投资者与以地位著称的品味引领者勾结时,保持完好声誉的是品味引领者。品味引领者可能会得到投资者的钱,但投资者永远无法获得品味引领者的地位。

我试图触及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是过去两年构建社交金融产品的经历一次次教会我的。用社会资本换取金融资本很容易,但无论你多么喜欢披上蓝筹设计师的外衣来取悦你的金融同行,用金融资本换取社会资本是极其困难的。

你在每一个你认识的过气名人身上都见过这种现象:当最酷的人变得富有时,即使是他们也无法保持酷劲。

我想说的是,Web2 早已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激励总是胜过财务激励。大多数人愿意让公司将他们的数据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家,只要这能给他们带来哪怕一丁点在网上看起来很有抱负的机会。

隐私和公民权倡导者可以抱怨,但大多数人乐意为了社会连接而承担巨大的财务机会成本,因为这些社会连接可以显示他们的地位。

我们这些在加密领域工作的人经常忘记这一事实,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宁愿得到一个倾听他们的人,也不愿得到一百万美元。

而且——请原谅我的黑暗想法——他们知道,在注意力经济中,积累社会资本是为数不多的积累财务资本的可行路径之一。Web2 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的 Web3 社交应用都失败了,答案就在这里:因为 Web3 灾难性地认为 Web2 是错误的,认为财务激励足够建立用户粘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地位来获得身份。

当然,Web3 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财务激励是启动一个狂热用户群所需的一切。毕竟,最初的区块链社区——矿工和验证者——完全是由财务激励驱动的,DeFi 社区也是如此。

我的意思是,财务激励是区块链无许可金融轨道的最初解锁!在投机的牛市周期中,当买家疯狂涌入飙升的价格以助推其进一步飙升时,财务激励似乎运作得非常好。

但随着加密应用、DAO 和 NFT 的出现,开始变得清楚的是,财务激励对于建立有意义的社会社区往往是致命的。相信区块链仅仅是金融工具,财务激励足以启动社会社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首先,认为财务激励可以建立用户粘性是错误的。事实上,财务激励之所以在用户获取方面表现出色,正是因为它在用户粘性方面表现糟糕的原因——因为一个为了利润而使用应用程序的雇佣兵会在有更好机会时立即离开。那些因为价格上涨而来的人会因为价格下跌而离开。除非你能继续支付他们,否则他们的忠诚毫无意义。

最重要的是,认为人们能够将财务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错误的,认为就像许多 2010 年代的精英联合办公空间所承诺的那样,人们可以通过购买来变得更酷。这当然不是说那些少数妄想通过购买来变酷的人不会存在。但他们很快会自我摧毁投资,因为没有哪一个真正酷的人会想成为一个可以用钱买到会员资格的俱乐部的一员。这些俱乐部不仅排除了那些千百年来构建文化的真正建设者和被边缘化的声音;它们还包括(对不起)任何曾经决定出卖自己的人。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加密社交应用不断失败,原因就在这里:你无法购买地位。事实上,试图这么做只会达到相反的效果,它会让你显得有点可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财务激励在解锁链上社交应用方面不发挥关键作用。正如流行的观点认为金融化社交活动足以产生一个杀手级应用一样,同样流行的观点是反对所谓雇佣兵和 degen 文化的堕落。

后一种观点是对前者的合理回应,但它带有对可能实际上想赚钱养家糊口的全球底层阶级的傲慢态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区块链有金融属性,它们为社交应用提供的最激进的价值主张也是最无聊的:允许你每次点击进行微小交易,让你消除信用卡和应用商店费用的中介,并且它们为任何人提供开放的链上元数据 API 以便进行开发。

理念上,这一切远不如 2021 年启发和耗尽我们的集体所有权、艺术家版税和去中心化工作的革命愿景令人兴奋。从财务上讲,这一切听起来也比纯粹简单的投机要平淡得多。可能,这一切听起来只是技术细节。

但请考虑这意味着什么,区块链改变了社交应用的构建方式和可以构建的社交应用类型,其原因非常简单:它们允许用户直接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利。回顾 Web2 社交应用的整个历史,除了游戏之外,你不会找到一个符合这一点的主要应用。

仅仅是用户的财务可持续性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事实上,这从未真正实现过。

因为 Web2 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成功地通过社交行为获利,但它的用户没有。

朋友、假朋友、老板、同事、爱人——或许最重要的是,潜在朋友、假朋友、老板、同事、爱人的网络如此强大,以至于不仅是用户将他们的数据拱手让人,连公司本身也放弃了通过在其网站上托管通讯、论坛和工作机会而获得的护城河。

这是社交网络的力量:社交激励胜出,并且是在财务和声誉激励的代价下胜出。

你不会从你有价值的内容中赚钱;社交网络会。你无法在某个平台上成为明星创作者的同时,程序化地拥有、访问或分享你所建立的声誉;只有社交网络才能利用它来吸引新用户和广告。

我认为,另一种表述方式是,Web2 是一个应用时代,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封闭数据的时代。个人的数据存在于特定应用的孤岛中,这种模式使得应用可以通过将这些数据卖给广告商来获利。简而言之:在封闭数据的时代,广告和应用会胜出,每个人都需要聚集在他们的平台上,以便能够相互分享数据。

然后加密货币出现了,我们进入了链上时代。

加密货币标志着协议时代的开始,或者说是开放数据的时代。现在,个人的数据可以在应用之间自由传输,在开源链上网络中没有专有数据可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模式:代币化。

从本质上讲,代币为任何人都可以向系统输入任何数据的无许可技术带来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点笨拙的解决方案。

代币本质上是合法性技术,允许大量用户提供经济担保,证明一笔交易是合法的,另一笔则不是。你不再通过将数据卖给广告商赚钱,而是通过提供经济担保来证明数据的真实性从而赚钱。

换句话说,参与加密货币的原因是财务激励。

这种祝福在 Web2 中从未实现过,同时也是一种诅咒。到目前为止,你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在每一个牛市中(包括这一轮),快速获利会吸引大量雇佣兵来进行垃圾交易、farm 协议、购买代币、推广代币并推出新代币、链和平台。但在熊市中,推动个体的财务狂热会转变为财务冷淡。正如获利的前景可以迅速吸引人们,损失的前景也会迅速将他们推开。

尽管讨论较少,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财务激励本身往往是零和博弈,一个人的收益是另一个人的损失,在纯粹的投机领域,你在牛市中赚得越多,在熊市中也可能损失得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预测市场——可能是过去 7 年来加密应用程序最被吹捧的用例——在其最受欢迎的时期(选举周期)总用户数也只有大约 1 万人,而其中许多可能是机器人。

预期回报为零,所以用户必须非常自信地认为他们比其他同样自信的人更了解未来。当你还在与同样具有深刻见解的其他人竞争时,拥有深刻的见解并不一定能帮助你。

那么,预测市场如何吸引用户呢?通过吸引不是理性的赌注,而是具有部落性质的非理性赌注:即选举和体育比赛。人们会赌自己队伍的胜利,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要使金融产品真正赚钱,它们必须利用社会激励。

当然,我们知道这一点。Web2 具有非凡的社会激励,但财务和声誉激励糟糕。Web3 具有非凡的财务和声誉激励,但社会激励糟糕。财务激励适合快速赚钱,但社会激励是建立持久业务所必需的。加密货币只有在能够实现两者时才能获胜。

你可能不相信我——我知道这个领域里有太多的人认为我错了。

那么让我们谈谈一个具体的案例研究:Uniswap。

Uniswap 的协议显然已经赢了:不仅 Uniswap 在使用它,Cowswap、1inch 等也在使用,而这正是问题所在。因为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协议,可以被竞争对手所利用。Uniswap 呈现了一个独特的加密原生问题,这是我们在科技领域从未真正见过的:你可以输给自己的产品。

问题在于,链上应用无法通过其协议收取费用,部分原因是法律问题,但一个有费用的协议也会激励竞争对手去分叉它,从而分散所有参与者的流动性。

Uniswap,像其他所有链上应用一样,通过前端赚钱,前端是它需要赢得胜利的地方。只有前端,而不是协议,是加密公司独有的。如果项目最终无法吸引用户到他们的网站,他们就无法有效地变现。

那么是什么驱动用户到前端?品牌、功能、UI/UX 当然都很重要,但 Web2 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最重要的前端驱动因素是用户网络。你去一个网站是因为那里有其他用户,其它用户也可以找到你。就像金融流动性对于启动一个协议很重要一样,用户流动性对于启动一个前端也很重要。

今天,你可以看到 Uniswap 在做的每一个决定中体现了这一点。钱包、域名、收购《Crypto: The Game》,这些都是让用户对其前端保持忠诚的方法,这些都是让 Uniswap 逐渐变得社交化的方法。

我不知道 Uniswap 有什么计划,但我想我们会在未来一两年看到许多类似的功能——想发行自己的代币?Uniswap 可以成为任何 LP 聚集的地方,加入聊天,为其他人发起活动。

我想说的是:要在前端取胜,你需要在社交方面取胜。要在加密领域建立一个财务可持续的模式,你需要在社交方面取胜。

我之前提到,这是一年来我个人一直在学习的教训。

在 Jokerace 上,我们允许任何人创建链上比赛,供人们提交和投票。广义上说,比赛的参与者可能通过三种方式获胜:赢得金钱、赢得地位、赢得朋友。金钱是财务激励;地位是声誉激励;朋友是社交激励。这些确实是所有的激励措施。

举个例子,假设有人举办了一种链上的《创智赢家》比赛。最高获胜者可以赢得奖金(财务激励),所有参赛者可以通过每一票赢得地位(声誉激励),投票者可以围绕参赛者组建团队,从一开始就创建一个有机的社区支持他们——创造部落并结交朋友(社交激励)。

当我这样描述时,应该已经很清楚,财务激励是最不吸引人的激励,只有获胜者能赚到钱,而且这远非有保障。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赢得哪怕一票来获得地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建团队来结交朋友。

此外,建立声誉和社交档案的行为可以带来各种财务利益,如工作机会、社区和空投,但财务奖励只能提供金钱。

你可以明白,为什么认为金钱动机会显得肤浅:因为它确实是。你的声誉和朋友代表了你作为某个事业的使命者的基本价值,但你的金钱通常代表你作为雇佣兵为最高出价者出卖这些价值的能力。

如果这听起来有点惊人,加密货币一次次证明了这一点。Web2 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社交激励像婚姻一样运作:慢慢燃烧,持久,经年累月地深化,每天激活关系一两个小时。

而 Web3 的教训则是,财务激励更像一场风流韵事:全神贯注,短暂燃烧,在自身激情的灰烬中燃尽,直到找到新的机会追逐,撸毛党会随最高收益的风向漂浮。

当然,在一个我们都必须支付食物和住所费用的世界里,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是雇佣兵,我们的注意力向最高出价者开放。所以我并不是要贬低财务激励,我只是想说,激情是一个强大的获取工具——但只有当它能导致婚姻般的忠诚时,才会有效。

认识到这一点意味着认识到区块链不仅仅是全球互操作金融的工具,也是全球互操作协调和全球互操作声誉工具。事实上,它们是自身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解决这个领域中围绕护城河和变现的顶级问题所需的真正社交工具——忠诚度。

作者:律动Blockbeats

什么是影响加密货币进程的FIT21法案

本文主要解读在 FIT21 提出的监管框架中如何定义数字资产,以及划分商品和证券的边界。2024.05.22(🍕),FIT21 法案以 279 票对 136 票在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建立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并可能成为目前对 Crypto 影响最深远的法案之一。

FIT21,全名为 – 21 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该法案的关键之处在于恰逢 ETH 现货 ETF 申请(19b-4 表格)批准之际,规范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为未来更多加密资产申请现货 ETF,以及合规化道路做出了指引,几乎可以宣布 Crypto 诞生以来长达十多年的灰色时代已经结束,正式进入新世界。 1/9 · 注册和监管责任

数字资产有两种定义方向,分别是数字商品和证券。法案规定,根据定义方向不同,数字资产的监管由两个主要机构共同负责: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监管 数字商品 交易和相关的市场参与者。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那些被视为 证券 的数字资产及其交易平台。 2/9 · 数字资产的定义

法案中定义「数字资产」为一种可交换的数字表征形式,可以在不依赖中介的情况下由个人到个人转移,并且在密码学保护的公共分布式账本上进行记录。这种定义包含了广泛的数字形态,从加密货币到代币化的实体资产。 3/9 · 商品或证券(数字资产的分类)

法案提出了几个关键要素用于区分数字资产是否属于证券或商品:

投资合同(The Howey Test):如果一个数字资产的购买被视为投资,且投资者期待通过企业家或第三方努力获得利润,该资产通常被视为证券。这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 SEC v. W.J. Howey Co.案中制定的标准,通常称为 Howey 测试。

使用与消费:如果数字资产主要被用作消费品或服务的媒介,如代币可用于购买特定服务或产品,它可能不会被归类为证券,而是作为一种商品或其他非证券资产。

去中心化程度:法案特别强调了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如果某个数字资产背后的网络高度去中心化,没有中心权威控制网络或资产的功能,这种资产可能更倾向于被视为商品。

功能与技术特性:数字资产的技术构建和功能实现方式也是分类的依据。

市场活动:资产如何在市场上推广和销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资产主要通过投资的预期回报进行市场营销,它可能会被视为证券。

这里的内容极其重要,因为它的意义在于规范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并且会影响到下一个可能通过现货 ETF 的数字资产是什么。 4/9 · 标准 1:使用与消费,而非作为投资来期待资本增值

从目前这个角度来说,公链、PoW 代币、功能性代币更加符合标准。(注意这仅是从使用与消费角度去举例,定义证券 / 商品需要从多维度考虑,并不代表这类资产完全符合标准)

这些数字资产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主要被用作交易媒介或支付方法,而不是作为投资来期待资本增值。虽然在实际市场中,这些资产也可能被投机性购买和持有,但从设计和主要用途的角度来看,它们更倾向于被视为商品。 5/9 · 标准 2:去中心化程度的界定

控制权和影响力: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个人或实体具有单方面的权力,直接或通过合约、安排或其他方式,来控制或实质性改变区块链系统的功能或运作。

所有权分布: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与数字资产发行者相关的个人或实体,在合计中拥有超过 20% 的数字资产发行总量。

投票权和治理: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与数字资产发行者相关的个人或实体能够单方面指导或影响超过 20% 的数字资产或相关去中心化治理系统的投票权。

代码贡献和修改:在过去 3 个月内,数字资产发行者或相关人员没有对区块链系统的源代码进行过实质性的、单方面的修改,除非这些修改是为了解决安全漏洞、维护常规、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或其他技术改进。

市场营销和推广:在过去 3 个月内,数字资产发行者及其关联人没有将数字资产作为一种投资来向公众市场营销。

在这些界定标准中,比较硬性的标准是,所有权分布和治理权,20% 的边界线对于数字资产定义为证券或商品意义重大,同时因为受益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个界定标准的量化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和公平。 6/9 · 标准 3:功能与技术特性

法案中对数字资产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它们与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连接起来,是决定这些资产如何被监管的基础。数字资产的定义我们在上面已经阐述过,这里具体说一下,在符合数字资产定义的范畴内,它们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联系是如何决定监管方向的,这种联系通常包括资产如何被创建、发行、交易和管理:

资产发行:许多数字资产是通过区块链的程序化机制发行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创建和分配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规则,而不是人工干预。

交易验证:数字资产的交易需要通过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机制来验证和记录,确保每一笔交易的正确性和不可篡改性。

去中心化治理:部分数字资产项目实现了去中心化治理,持有特定代币的用户可以参与到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比如对项目未来发展方向的投票。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资产如何被监管。具体来说:

如果数字资产主要是通过区块链的自动化程序提供经济回报或允许投票参与治理,它们可能被视为证券,因为这表明投资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获得利益。

如果数字资产的功能主要是作为交换媒介或直接用于商品或服务的获取,则可能更倾向于被分类为商品。 7/9 · 重点问题 1:资产的程序化发行特性倾向于定义为商品

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界定某些通过区块链技术,特别是通过智能合约或去中心化应用(DApp)发行的数字资产是否构成证券的重要指导。

在传统意义上,证券通常涉及投资者投资资金,期望通过企业或第三方的努力获取利益。然而,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世界中,很多资产是通过自动化的程序或算法发行和管理的,这些资产的特性和目的可能与传统的证券不同。

根据法案的说明,即使一个数字资产是按照某种投资合同的条款被出售或转让,如果这些资产是通过程序化的区块链系统自动发行的,它们本身并不因此自动成为证券。这是因为:

程序化操作:区块链技术允许资产的发行和管理通过代码自动执行,而不依赖于传统的企业结构或外部管理者的干预。这种自动化降低了个人或团体对资产运作的直接控制。

去中心化特性:很多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发行利用了去中心化的特性,如智能合约和 DApp。这些工具确保资产的操作和管理遵循预设的规则,而非单个管理实体的决策。

编程透明性:通过智能合约等方式发行的资产,其规则和逻辑通常是公开和透明的,投资者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规则,并基于这些程序化的逻辑作出投资决策。 8/9 · 重点问题 2:如何处理具有治理和投票功能的数字资产

法案中提到,如果数字资产或与之相关的去中心化治理系统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可能表明资产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但是在数字资产与区块链系统的关系中,又有提到如果数字资产主要是通过区块链的自动化程序提供经济回报或允许投票参与治理,它们可能被视为证券,因为这表明投资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获得利益。

这里出现了矛盾点,如果一项数字资产具有投票权,且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项资产更加可能被定义为商品还是证券?

它触及了数字资产监管中的一个复杂领域,即如何处理具有治理和投票功能的资产。理解这一点需要分清楚两个关键概念:资产的去中心化程度和资产提供给投资者的控制或经济利益期望。

(1) 去中心化与投票权

法案提到,如果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表明该数字资产具有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这通常意味着没有单个实体或小集团可以控制资产的运作或决策。从这个角度看,高度的去中心化是推动资产被视为商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降低了单个实体对资产价值和运作的控制,符合商品的特征,即主要用作交换或使用,而非为了投资回报。

(2) 投票权与证券属性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资产允许持有者通过投票权参与治理,尤其是对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治理,这可能使得资产被视为证券。这是因为投票权和治理参与通常意味着持有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包括其他持有者的努力)来获得利益,这符合证券的基本定义。

(3) 理解矛盾

这里的潜在矛盾在于,一方面资产的高度去中心化通常与商品属性相符,另一方面资产的治理和投票权功能又可能使其被视为证券。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评估:

投票权的实质影响:投票是否对资产的价值和运作有实质性的直接影响?如果投票主要影响的是技术设置或非核心经济决策,资产可能仍趋向于商品。

经济回报期望:持有者持有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例如,通过资产增值或分红),还是为了使用资产在平台或网络上进行交易和其他活动?

在 ETH 现货 ETF 申请(19b-4 表格)被批准的背景下,对于 ETH 的定义则是更加倾向于功能性的使用,其存在的质押和治理性质更多是维护网络运行而非经济回报,所以未来与 ETH 情况类似的数字资产,在满足去中心化程度等前置条件的情况下,理论上都可以依靠本次的批准为范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 DAO 治理的 DeFi 协议,在治理方向上如果更趋近于获取经济回报或分红,则其定位更有可能被定义为证券,如果治理方向上趋于功能性、技术升级等方面,则被定义为商品的概率更大。 9/9 · 技术和创新支持

法案提议固化和扩展 SEC 的创新和金融科技战略中心(FinHub)以及 CFTC 的实验室(LabCFTC)。其任务是促进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政策制定,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关于新兴技术的指导和资源。

建立一个 CFTC 与 SEC 的联合咨询委员会,专门聚焦于数字资产的问题。这个委员会的目标是促进两大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研究去中心化金融(DeFi):要求 SEC 和 CFTC 研究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评估其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潜在的监管策略。

非同质化代币(NFTs)的研究:探索 NFTs 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监管需求。

在这部分内容中,基本奠定了将 Crypto 合规化的态度,比较明确的方向就是 DeFi 和 NFTs 的研究,意味着 DeFi 和 NFTs 在未来也可能迎来逐步明确的监管策略。

作者:区块新视野

Web3从业老韭菜还看好这个行业吗

我最先听说和参与区块链差不多是在 2017 年末、2018 年初。那会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得益于互联网大厂在业务上率先尝试新技术的先天优势以及相对浓郁的程序员氛围,因此让我有机会比较早接触区块链。当时,我常和一帮程序员朋友混在一起,听他们说的最多话题就是:「比特币」、「挖矿」、「ICO」、「空气币」等。

我并不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当时他们说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但因为我是做内容出身,我的直觉告诉我区块链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技术。

所以,我开始去看比特币白皮书和以太坊白皮书。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晚上我看了 10 遍比特币英文版白皮书愣是没看懂,我就只记住了一个标题:《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个标题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三个字:太牛了!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或者套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用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是从比特币开始了解区块链,但我却是听信朋友的建议从玩空气币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逃脱韭菜的命运。

所以那个时候,我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割韭菜的骗局 — — 事实上,放在那个时候来看,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至少比特币的理念是非常新的,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往后的 2019 年 -2020 年,我并没有太多参与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在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觉得「学习者」和「观察者」是最适合自己的标签。

2021 年:沉浸仰望 Web3 的美好

如果说 2017–2018 年是对区块链「蜻蜓点水」般的体验的话,那么 2021 年可以说是「深度亲历」的一年。

那一年,我在一家美元基金工作,得益于 VC 工作的平台优势,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前沿科技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巧合的是,也是这一年,伴随着加密市场迎来一轮牛市,「Web3」取代区块链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叙事。

如果回忆起那一轮牛市,我的脑海里能马上想到什么呢?有几个事情是我印象深刻的: 2021 年初,比特币首次达到 1 万亿美元的市值。 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公司对外披露持有比特币。 艺术家 Beeple 一幅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69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篮球巨星 Stephen Curry 花费了 18 万美元买了一个 BAYC 的 NFT。是的,你没看错,是 18 万美元。 萨尔瓦多通过一项法案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 DAO — — 一种 Web3 的新型社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2021 年,我所亲历的 Web3 行业整个情绪是非常高涨的。这种高涨体现在:

一、投资和创业火热

因为我身处在 VC 行业,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投资人及创业者朋友交流,在整个过程中,Web3 始终是不会缺席的一个话题。那个时候,我看到很多的投资人开始离开传统投资领域转型进入 Web3。

不只是投资人,创业者也是一样。在传统 VC 投资里,大厂的高阶人才往往是投资的首选对象。但在那一年,我也看到从大厂出来的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涌向 Web3 领域创业。

当我问起那些投身进 Web3 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朋友关于选择 Web3 的原因。一个普遍的回答是:Web3 行业就像是 90 年代的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越早占据生态位就越能获得行业红利。

二、炒的火热

在 Web3 里,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词。尤其是在牛市,更加少不了炒的动作。 炒币,尤其是炒合约。如果单纯从 K 线上看,2021 年整个加密市场的涨幅是非常犀利的。所以那个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能看到不少人晒自己巨额收益的成绩单,以及分享如何在加密市场里轻松赚钱的经验。这样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看多了会给人一种幻觉 — — 即这个行业赚钱特别容易,无论你是什么专业背景、学历,牛市加杠杆,胆子要够大,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赚到钱。 炒 NFT。2021 年,最有话题点的毫无疑问就是 NFT。尤其是 BAYC 的出圈转化了一大波 Web2 的用户。那个时候,NFT 最大的价值除了炒作之外,就是当做头像。如果你的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无聊猿或者是 CryptoPunk,那恭喜你,很多人会把你当做 OG 或者说是特别厉害的人物,因为通常拥有这种 NFT 的人要么身价不菲,要么很有牌面。可以说,NFT 非常针对性满足了人性中炫耀的满足感。所以那会我身边很多人都在炒 NFT,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朋友。由于很多的 NFT 铸造并非是以东八区时间为准,如果你想要铸造一个自己喜欢且价格炒作高的 NFT 的话,就不得不熬夜守候。那个时候,行业内把 NFT 戏称为小图片,至于炒 NFT 的行为,用一句行业黑话就是:今天你肝了没有。

三、DAO 践行火热。

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觉得,2021 年 DAO 这个词的出现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 DAO 这个词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意思,相比炒币、炒 NFT 这些炒资产的行为,DAO 的代币化炒作相对少一些,更多则是在探索一种相比传统组织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形态,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①去中心化,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下属之分;②基于共识和民主议事规则协同做事;③可以远程办公,任务通过线上协作完成。

当然,和很多事物兴起的路径一样,DAO 也是最先从国外火起来,那会耳熟能详的 DAO 有:Bankless DAO(旨在推进真正的去银行化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会共识)、Pleasr DAO(由数字艺术家和收藏家组成旨在收购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ConstitutionDAO(募资竞拍美国宪法的副本)等。后来 DAO 组织也随之在国内生根发芽并涌现了一些试验性的 DAO 组织项目。

跟炒作 NFT 一样,年轻人是参与 DAO 组织的主力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同时当时很多年轻人自称「数字游民」,像 DAO 这样的组织方式也更适合他们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

放在 2021 年看,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受到了 Web3 牛市热潮的影响。我在 2021 年对 Web3 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 — 沉浸式仰望。这种沉浸式仰望来自于这个行业所代表的技术的高大上 — — Web3 融合了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来自于这个行业看上去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的方式,更来自于像 DAO 这样的新组织形态的出现,探索人类未来社会新组织形式、新协作形式的可能。

如果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在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

2022 年:从仰望到冷静,变化总是迅雷不及

如果说,在 2021 年的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话。那么,2022 年对加密市场来说便是美好破灭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可以铭记在加密行业上的历史性事件: 2022 年 5 月,公链 Terra 暴雷,Luna 代币一夜之间归零。 2022 年 7 月,加密行业头部投资基金三箭资本申请破产保护。 2022 年 11 月,头部交易所 FTX 被爆存在挪用用户资金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宣布破产,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尽管在这一年,还是有一些正向的事件能够给人以欣慰,比如以太坊共识机制完成了从 PoW 到 PoS 的转变。但上述这些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加密行业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直接给 2022 年的 Web3 行业定下了「萧条」的基调。

我不在听到那些鼓舞人心和情绪高涨的消息,反而听到的是更多失望、糟糕透顶的声音:XXX 炒币损失惨重、XXX 退圈了、XXX 项目因为没融到资停止运营了、XXX 加密基金不投了。没有人在讨论哪个币值得炒,没有人在讨论 NFT 还涨不涨(相反大家都是在抛,但因为 NFT 流动性太差,很多 NFT 基本都是归零在了手里),没有人在讨论 DAO 接下去要怎么做,也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行业怎么 Mass Adoption。整个行业安静下来了,或者说用我上面说的那个词,整个行业萧条下来了。

和很多人一样,在见证和亲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行业事件后,我也开始从 2021 年对 Web3 怀有仰望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慢慢变得冷静:

一方面,加密市场行情的巨大波动让我看到,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不只有一夜暴富的狂喜,也有一夜巨额亏损的悔恨。尤其是对加高杠杆把合约当现货炒的人来说,他们把 Web3 视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命运场。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所暴露出来的资金使用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着实打击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尽管对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物而言,这样的问题越早出现越是好事,但也确实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上浇了一盆冷水,让大家开始客观冷静看待 Web3。

最后,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更有社会价值的尝试,比如 DAO 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讨论,比如通过代币化促进慈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这一年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而跟随加密市场行业的走向一并陷入沉寂。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 2021 年会有那么多新人入圈呢?我觉得像 NFT 这样的媒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拓展了 Web3 的应用场景(即便只是作为头像),让更多 Web2 的人能直观感受到 NFT 和 Web3。问题是,当大家接触了 NFT 之后,其实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投资 / 投机品。所以整体来说,Web3 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是弱的,核心还是在资产属性或金融属性上 — — 创造了更多代币化的金融衍生品吸引和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产生了更多投资和投机的可能。所以那个时候,我认为,如果 Web3 要真的成为一个行业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兼顾好金融投机和应用场景的平衡。

2023 年:市场在复苏,但无法回到过去

在经历了 2022 年的熊市之后,2023 年可以说是加密圈自我疗愈的一年。这一年,比特币价格从 2022 年底的 16000 美元 / 枚开始慢慢爬坡上升,包括币安等在内的主流交易所开始加大投入推进合规运营。但当我和一些投一级项目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则是选择了配置二级或继续观望的态度。正如当时一个朋友和我说的那样,「现在二级市场主流币的价格都这么低,为什么要去投不确定性高的一级项目?」

同时, 我原先以为随着市场的慢慢复苏,社交媒体上对 Web3 的讨论度会重新热络起来。我记得在 2021 年牛市的时候,在一个小众的社交平台即刻上汇聚了大量对 Web3 感兴趣的人。在 Web3 研究所的圈子里,如果你发一个动态,会收获不少点赞。但 2023 年当我再次打开这个社交软件的时候,我发现原先经常活跃的一些人或项目方已经不再发布动态,一些新的帖子点赞和评论也几乎为零。一切好像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在这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和很多人交流,包括圈外的人、刚入圈不久的人以及玩 DEFI 和 MEME 很有心得的玩家,当我问他们对 Web3 的看法时,得到一个不约而同的答案:Web3 就是割韭菜的赌场,关键就看谁是韭菜。

基于和他们交流得到的反馈,我开始萌生了一个出书的想法,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客观介绍 Web3 当时的发展状况,让我自己以及想要了解和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平视 Web3,而不是给这个领域套上一层主观的好的或坏的偏见。于是,我和圈内十几位朋友 — —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积累,联合出版了一本 Web3 科普书籍《从技术到应用:普通人的 Web3 学习手册》,在 2023 年底正式出版,也收到很多人的好评。现在回过头去看,虽然才过了半年时间,但书里的章节体系和框架已经远远不足以覆盖当前 Web3 发展的现状。我承认我看待这个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这个行业依旧按照它自己特有的节奏快速发展。

2024 年:牛市回来,Mass Adoption 还远么?

目前来看,2024 年牛市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这一年里,有两个大事件成为了加密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催化剂:一是美国 SEC 批准了比特币现货 ETF 的发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华尔街的资金会大量流入比特币,直接推高比特币甚至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二是比特币会在经历一次减半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比特币每一次减半都会推动一轮牛市,今年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也把这一轮牛市和 2021 年那轮牛市做了对比,看看有哪些是不变的,有哪些是变化了的。

不变的是: 牛市放大着投机的力量。2021 年 NFT 是一种投机品,2024 年 MEME 币则成为了特有的投机品。在我看来,但凡是跟资产相关的投机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传统的股票市场也有做空和做多。只不过加密市场波动太大又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在牛市里,当把每个参与者的投机博弈汇总成为一根根 K 线时就会被无限放大。 代币依旧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和钱生钱的能力。2021 年的牛市除了 NFT 之外,GameFi 和 SocialFi 也是受人瞩目的赛道。Web3 所特有的代币化属性需要依托具体的赛道或业务才能更好实现代币的流动从而创造更多的资产。2024 年也是一样。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开始被不断炒作,从铭文到符文再到比特币 Layer2、比特币再质押协议等,几乎以太坊经历过的历程比特币都在经历一遍;另一方面,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项目成为火热话题,自 2022 年以太坊从 POW 转型到 POS 从而产生质押之后,今天大家想要的已经远远不是质押的收益,而是如何能在质押基础上继续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变化的是: Mass Adoption 的路径变得多元。2021 年,大家把 Web3 的 Mass Adoption 使命寄托在了游戏、社交等项目上,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24 年,Web3 和 AI 日益结合,同样也开始和线下物理基础设施结合从而塑造了另一个叙事 DePin,希望「曲线救国」能达到 Mass Adoption 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Web3 更需要 AI 或物联网,而不是 AI 和物联网更需要 Web3。另外,在我看来,比特币现货 ETF 的通过、美国总统大选接受加密资产捐款等,已经说明加密资产成为主流,但这是一种人人都能拥有的 Mass Adoption,而不是一种人人都必需的 Mass Adoption。 MEME 文化在 Web3 里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在 Web3 这个主张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相信和维护你所相信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内核,而 MEME 就是 Web3 原生精神内核的直接表达。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这轮牛市里,MEME 币的涨幅会优于其他山寨币的原因。

在经历了 2021 年 -2024 年的两轮牛市之后,正如我前面所言,我对 Web3 已经从刚开始的仰视转变为现在的平视。在我看来,Web3 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贩卖」一个观念或愿景并向大众筹资,认同且参与的人获得了代币激励,为了让代币有效用或流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群人的共识披上了金融外衣,然后不断寻找代币赋能的效用场景。

结尾:如何更好的在 Web3 立足

以上就是我对 Web3 的认知。正如一开始所言,我将自己视为这个领域的学习者和观察者,所以在这两年深度参与和亲历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机会和圈内朋友、从业者交流,我发现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选择 Web3 作为以后发展的领域时,如何在这个领域里更好的立足?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不能称自己为 Crypto native 因为我更多的从业经历是在 Web2,而且我也没有在知名 Web3 项目或投资机构长期从业的经历,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尽管个人投资收益率还可以),但好在这两年因为认识了行业里不少的从业者,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朋友们的经验,分享一下综合的看法: 不要抱着炒币的心态进入这个圈子。这个行业看着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其实没那么多。以前听说过一种说法,这个领域赚钱是有金字塔模式的,第一是攒局做项目或做盘子;第二是做 VC 投资;第三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第四就是经过投研做投资;第五是囤币。我自己的体会是,那些经常炒币的参与者未必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反而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 以及傻傻囤主流币的投资者会有一个稳定的收益率。前者是因为有专业的能力,后者则是相信比特币这样的主流币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长期价值。所以,在 Web3 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益率要远远优于经常性炒币去搏一个高风险高收益。 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Web3 是一个相对鱼龙混杂的领域,由于每个人进场的目的不尽相同,也由于很多的交流和协作是基于虚拟线上的方式,所以对人或项目的信任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长期可以一起共事的团队,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还没找到,那没关系,在和不同人交流和尝试的过程中,尽管会遭遇一些失望,但在这样的经历中会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点事。越是在流动性大、信任成本高的领域,越是应该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 Do Your Own Research。这是 Web3 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因为这个领域有各式各样的人、言论、观点以及信息,当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的时候,也越需要在眼花缭乱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的投资方法论。请记住,不要被情绪绑架,不要被别人的 CX 绑架,一切都需要 DYOR。

我写这篇文章,某种程度上是在总结自己一段时间对 Web3 认知的转变。因为这个领域给我提供了相比其他传统投资品种更加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有真正的行业 builder,有很厉害的 trader,也有一些想短期搞一把的投机主义者,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亲历这个领域,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生态位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一些原则。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不具有普适性。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每个人都会对 Web3 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受,祝愿大家都能赚钱的同时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作者:Crypto好奇心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