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超人AI计划

2016年7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以及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的创办者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又创办了一家新的高科技企业——神经联结公司(Neuralink),开发可植入的脑机接口,不过这一消息直到2017年3月才为公众所知。

随后两年中,Neuralink几乎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直到2019年中,这家“神秘”的公司才召开了关于脑机接口研究的发布会,并在预印本杂志bioRxiv发表了一篇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1],引起广泛关注。

当时,公司已经募集了约1.58亿美元的资金(其中1亿美元来自马斯克本人),并拥有90名包括神经科学家、神经外科医生、芯片设计师、生物相容性材料学家、脑机接口专家、微制造工程师等各领域专家在内的员工。本文将介绍Neuralink创立的来龙去脉,并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创立缘起

马斯克在企业家中堪称奇人。他创立的公司都有一个科幻式的、非常宏大的终极目标,力图解决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某个重大问题;同时又有一个可以着手的近期目标,能够解决眼前问题,进行商业运作,为终极目标做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例如,SpaceX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类移民火星或其他星球,而近期目标则是开发可回收火箭技术,重复使用火箭,从事航天商业活动。

Neuralink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Neuralink的创立缘于马斯克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忧虑。自2014年以来,马斯克在多种场合反复警告过人工智能的危险性,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太快,未来可能远超人类。

2014年8月:“我们对人工智能需要加倍小心。它有可能比核弹更危险。”

两个月后:“如果要我推测对我们最大的生存威胁是什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2017年7月:“我一直在敲响警钟,但在看到机器人上街杀人之前,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因为这听起来太缥缈了。”

2018年4月:“A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将以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4年8月:“我们对人工智能需要加倍小心。它有可能比核弹更危险。”

两个月后:“如果要我推测对我们最大的生存威胁是什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2017年7月:“我一直在敲响警钟,但在看到机器人上街杀人之前,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因为这听起来太缥缈了。”

2018年4月:“A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将以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马斯克还认为,美国政府正在输掉控制人工智能的战争。他说:“监管到位的方式是缓慢而线性的,而我们正面临着指数级的威胁。如果你对指数级威胁只有一种线性的反应,那么指数级威胁非常可能赢。这就是问题之所在。”[3]

在马斯克看来,人因为高智能等才成为星球的主宰。一旦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超过人类,那么它们就会像今日我们对待宠物那样对待我们。但是,要想完全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做不到的,因此他开出的药方是开发可植入脑的脑机接口,在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之前,让二者融合为一体。

终极目标

Neuralink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出 “全脑接口”(whole-brain interface),使脑中几乎所有的神经元都能够与外界顺畅沟通。这种设备将完全融入脑,以至于在感觉上,全脑接口就是 “身体的一部分” 。这种接口能让脑无线连接到云,从而能和计算机、甚至和其他拥有同样接口的脑连接。这样,脑和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就会变得轻而易举,感觉就像是在自己头脑中所进行的思考一样。

创建全脑接口的目的是使人得以 “与人工智能共生”,成为超人。马斯克认为,到了那个时候,“当人死亡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电脑扩展和在线扩展,就像一个在线幽灵”,“你更多存在于‘云’里面,而不是在你的身体里面”——这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数字永生

困难所在

真要对每个脑神经元都建立起“微观层面的电极-神经元接口”,不仅要考虑到脑中庞大的神经元数量(800亿以上),还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极限——仅能在脑内安置几百个电极,每个电极一次最多同时测量大约五百个神经元。这样算下来,要想同时测量800亿个神经元是不可能的。所以,能同时记录的神经元数(马斯克称之为“带宽”)就成了全脑接口的瓶颈。

Neuralink计划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如何把电极植入脑内。目前所有无创记录脑活动的技术,要么空间分辨率方面很差,远远达不到记录单个神经元活动的层次,要么时间分辨率极差,不能实时记录变化迅速的脑活动(图2)。

不用说单神经元记录,即使是少量神经元记录,目前的技术都需要带有创伤性的开颅手术,而这只有当病人面临生命危险时才可能接受。但是Neuralink的长远目标是人机融合,这就要求健康人也接受开颅手术。

如此一来,安全问题就成了一大障碍。另外,颅内植入手术价格昂贵,而且只有技术高超的神经外科专家才能做,故而难于普及。按照马斯克的设想,这种技术应该和激光矫正近视眼一样方便才行。

脑活动记录主要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丨来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The-various-neural-recording-and-imaging-techniques-comparing-their-temporal-and-spatial_fig2_322549090 by Faheem Ershad

即使克服了上述两大瓶颈,Neuralink也还面临着其他严重阻碍:脑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无线的;植入物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排异反应,而且能在脑内环境长期使用;如何在有限的颅内空间安置大量电极;如何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并由此获取有用信息。[4]

近期目标

按照马斯克创办公司的一贯策略,Neuralink的近期目标定位于开发医用可植入的脑机接口,既可以在当前取得实际应用,又能为长期目标做技术准备和筹措资金。

这类装置可以应用在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前给出预警,提醒病人及时服药。或者帮助四肢瘫痪的病人利用脑信号控制机器手或计算机屏幕光标。Neuralink计划在2023年左右将这样的设备推向市场。

马斯克的时间表

2020年底前:把脑机接口植入人脑,首先用在四肢瘫痪的病人身上。

8-10年内:有可能把脑机接口设备植入正常人脑中,虽然这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时间,以及我们的设备在残疾人身上的工作情况”。

10年内:希望能在健康人之间实现“传心”(telepathy),即都植有脑机接口的两个人可以用脑信号直接沟通。

25年内:有望开发出全脑接口,即一个人所有的神经元都将能和人工智能的载体联结在一起,并把人工智能当做自己脑力活动的扩展。另外,拥有全脑接口的健康人的脑构成了彼此可以直接交流的巨脑,这样的巨脑会产生出怎样的新现象,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

2020年底前:把脑机接口植入人脑,首先用在四肢瘫痪的病人身上。

8-10年内:有可能把脑机接口设备植入正常人脑中,虽然这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时间,以及我们的设备在残疾人身上的工作情况”。

10年内:希望能在健康人之间实现“传心”(telepathy),即都植有脑机接口的两个人可以用脑信号直接沟通。

25年内:有望开发出全脑接口,即一个人所有的神经元都将能和人工智能的载体联结在一起,并把人工智能当做自己脑力活动的扩展。另外,拥有全脑接口的健康人的脑构成了彼此可以直接交流的巨脑,这样的巨脑会产生出怎样的新现象,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

已有成就

马斯克和Neuralink在2019年8月初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他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三大主要成就:

柔性的多”丝”电极阵列

这种丝非常细而柔软,宽度大概只有4-6μm,内含金电极覆以多聚体绝缘层, 每个电极都在丝外伸出一小片以接收信号,这些小片沿丝排列成一串。与目前脑机接口通常所用的电极相比,这种电极非常柔软,能随脑的微小活动而活动,因此对脑造成的损伤较小。同时,与目前一般所用的多电极阵列中的电极数相比,多”丝”电极阵列的电极数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每个阵列的96股丝中多达3072个电极。

(a)

(b)

图2 电极“丝”。每个丝中包括32根电极。(a)电极丝外观,电极伸出丝外的小片排成一列,小片中心距离为50 μm。(b)放大后的电极丝。[1]

植入电极的手术机器人

电极丝既细又柔软,而且数量众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植入脑内,要靠手工植入显然是不可能的。马斯克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像是把显微镜和缝纫机结合在一起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自动植入模式,每分钟最多可以植入6根丝(192个电极)。每股丝都能以微米级的精度单独植入脑中,并得以避开表面血管,瞄准特定的脑区。

虽然整个植入过程可以自动进行,但外科医生依然保留了完全的控制权,如果需要,可以在每次植入皮层之前对电极丝的位置进行手动微调。利用该系统,团队在19次手术中取得了87.1±12.6%(平均值±s.d.)的植入成功率。

图3 Neuralink开发的手术机器人。[1]

图4 脑内植入电极丝后的照片。[1]

可植入脑机接口的芯片

Neuralink的第三项成就是开发出一种可植入脑机接口的芯片。电极阵列被封装在一个小型的可植入设备中,其中有一块低功耗的定制芯片,可对3072个电极上记录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数字化。整个3072个通道封装后只占用不到(23×18.5×2)mm3的体积。一根USB-C电缆就能传送所有通道同时记录到的数据。

(a)

(b)

图5 Neuralink可植入脑机接口的芯片。(a)芯片外观和大小;(b)芯片结构。A.单个神经处理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ASIC),它由以下部分组成:256个独立可编程放大器、片上模数转换器(ADC)以及用于串行化数字化输出的外围控制电路,能够处理256个通道的数据。这种特殊封装的器件包含12个这样的芯片,总共有3,072个通道。B.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基底上的聚合体电极丝。C. 钛合金外壳(盖子已拆)。D. 用于供电和数据传输的数字USB-C连接器。[1]

马斯克团队已把这套系统安装到大鼠脑中,读取3072个电极的信息,这比目前在人脑中埋置的脑机接口至少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后来他们又将类似系统应用到猴子上,实现了猴脑控制计算机。

图6 长期植入大鼠体内的脑机接口装置。[1]

下一个目标

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原型机传输脑信号时,只能使用安置在动物头上的USB接口,相当不便。因此,下一步目标就是实现无线传输。

Neuralink把拟议中的无线传感器称为“N1传感器”。他们打算植入4个N1传感器,其中3个在运动区,1个在体感区,这样不仅能用脑信号控制外设备,而且还能接受感觉反馈,实现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传感器将与安装在耳后的外部设备实现无线连接,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公司认为这样能够较快地帮助人类解决一系列医疗问题,并希望在2020年底之前在5名瘫痪患者身上进行测试,观察该技术能否帮助患者用大脑移动鼠标光标并打字。新冠疫情当前,公司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申请的许可能否获批尚不得而知。

目前在安置这套系统时,外科医生必须在头骨上钻洞才能植入线头,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公司希望将来能使用激光束在头骨上打出一系列微小的孔洞,并能像目前的激光治疗近视手术那样自动、无痛和便捷。

图7 拟议中植入人体的无线脑机接口示意图。[2]

科学界的质疑

尽管Neuralink的已有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许多科学家对其提出的终极目标深表怀疑。

2019年7月,播客《裁决》(Verdict)上发表的一篇文章[5]对马斯克的宏愿提出质疑。文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名誉教授夏基(Noel Sharkey)认为,马斯克为了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而对脑横加干涉是可笑的,没有任何研究或证据能支持马斯克所谓的“人工智能将崛起并杀死我们”的观点,AI只是一种工具,决定如何使用它的是人。

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和数据教授托比·沃尔什(Toby Walsh)认为,人类需要与人工智能融合来获得拯救的观点值得怀疑,我们无法跟计算机比速度和记忆力,但我们拥有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就是人类能够一直领先于机器的地方。他还表示,马斯克以不能按时实现承诺而闻名,针对健康人的神经联结或许要等到几十年以后。

2020年5月13日,Facebook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家佩森蒂(Jerome Pesenti)发布推文,批评马斯克在人工智能方面不知所云,并认为现在还根本不存在人工通用智能这样的事物,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人类的智能还差得很远。

显然,对马斯克人机融合的思想,人们的看法还存在很大的分歧。究竟孰是孰非,还有待检验。

笔者点评

在笔者看来,Neuralink的近期目标也有望为残疾人带来福音,尽管在时间表上未必能如马斯克所设想的那样乐观。但其远期目标从原则上和实际可行性上来说都颇成问题,非常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SpaceX和Tesla的远期目标虽然宏大,但基本上是纯粹工程技术性的,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相比之下,Neuralink的远期目标是“建立全脑接口和脑机融合”——而我们对人脑的认识还非常肤浅,至今都还没有任何有关脑功能机制的理论框架,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发现。因此,Neuralink的远期目标并非是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也牵涉到科学问题。而科学上的关键问题往往难以完全凭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能按计划实现,有时也要靠机遇和运气,靠天才的灵光一闪。

Neuralink远期目标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首先,脑中有860亿个神经元,要想同时测量如此巨量神经元的活动,目前看来还没有实现的可能。

退而求其次,Neuralink 团队把长远目标定为同时记录一百万个神经元(笔者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就其抽样比例来说,相当于称如果对8万个人作调查,就掌握了全世界人的情况,这个预设令人怀疑。)虽然“史蒂文森定律”表明,迄今为止我们能够同时记录的神经元数量似乎每过7.4年就会翻一倍。[4]但这是一条经验定律,是否能永远灵验大成问题,即使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也要到本世纪末才能达到一百万的数目,到 2225 年才能记录大脑中每一个神经元。不过,任何按指数规律增长的过程,到了某个时候必然因其他因素的制约而显著放缓,甚至变平坦。

此外,由于颅内容积有限,即使是用比电极丝更细的电极,要在颅内植入860亿根电极也是不可能的。当然全脑接口的支持者也可以争辩说,将来也可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新型电极,例如利用2011年左右发展起来的神经尘(neural dust)技术,神经尘是一种一百微米大小的硅传感器,可以撒进大脑皮层,利用附近软脑膜上方一个三毫米大小的设备通过超声波与神经尘进行沟通。但是神经尘本身已经和大的神经元体积相当,所以要在脑中撒进等量的神经尘依旧不大可能。也有人提出可以采用光遗传学或者使用碳纳米管之类的新方法,但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一些设想。

即使实现了同时记录所有神经元的电活动,如何处理这样超海量的数据也是个大问题,并且光记录神经元的电信号也未必能反映脑的全貌。因为脑本质上是一种电-化学机器,除了电活动之外,像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之类的化学物质在脑活动中也极其重要,而全脑接口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另一个被忽略的因素是,脑中比神经元数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关于这些问题以及所谓的“心智上传”和“数字永生”都只是一种迷思,笔者在和卡尔·施拉根霍夫博士的讨论中对此已有详细的分析[6],此处不再赘述。

全脑接口的支持者争辩说:“未来总会有一些过去的人难以相信的普适技术出现……人总是低估人类的群体力量。”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能把可能性绝对化成必然性。尽管人的群体智慧无与伦比,技术的发展也常常出乎一般人的预料,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无论什么样的设想一定都能实现,特别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

笔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关于揭开脑的奥秘方面,神经科学家往往非常谨慎,而技术专家则往往心雄万夫、气冲斗牛。这可能是技术专家对脑不够了解的缘故,“无知者无畏”。其实,马斯克本人也说过:“没有对技术的充分理解,我认为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4]他也承认自己是团队中对神经科学了解最少的人,那么由他来对整个项目作出决策是否正确呢?

在Neuralink创办之初,知名科技博客Wait But Why的博主厄本(Tim Urban)受马斯克的邀请,到该公司做过长时间的访问,并与其创始团队的大部分人进行了深入交谈。据此经历,厄本撰写了一篇长文。[4]

他在博文中说道:“AI 会自行运行,因为与人的对话太慢了。通信的速度越快,你与 AI 的结合度就越高——通信的速度越慢,结合度就越低。我们与 AI 的结合越差——AI 越独立——它背叛我们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 AI 完全独立,并且拥有远远高于我们的智能,你如何保证它们的最优化功能不会与人类的利益相背?……如果我们实现了与 AI 紧密共生,AI 就不会独立出来——它会成为你,并且与你大脑皮层的关系会类似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关系。”“为了最小化来自 AI 的生存威胁,他(马斯克)的策略本质上是让 AI 力量变得‘民有、民治、民享’。”

And since Elon sees AI as the ultimate power, he sees AI development as the ultimate “play it safe” situation. Which is why his strategy for minimizing existential AI risk seems to essentially be that AI power needs to be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since Elon sees AI as the ultimate power, he sees AI development as the ultimate “play it safe” situation. Which is why his strategy for minimizing existential AI risk seems to essentially be that AI power needs to be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以上也许总结了马斯克创办Neuralink的核心思想,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话本身并不成立。首先,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主体,它并没有主观性或自我观,既没有意识,更没有意志。而这些到目前为止,这些特质都还只是脑所独有。然而,脑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质,科学家现在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让人造物具备这些特质。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只能是一种工具,其为善或为恶都只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笔者同意一些人工智能专家的观点,根本不应该发展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何况根本还谈不上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退一万步讲,即使人工智能有了自我和意志,马斯克开的药方也解决不了问题。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人和人工智能融合起来,人工智能再强大也是人的一部分,受到人的控制。

实际上,如果两者联合,一强一弱,极有可能是强者占主导地位。马斯克既然担心人工智能超过人类,那么两者融合的结果未必不能是人工智能成为联合体的灵魂,人则成了傀儡,成了人工智能的工具。其他没有和人工智能融合的人,则沦为这种联合体的奴隶或宠物,这种命运与成为人的奴隶并没有多大区别。

至于马斯克说到,只要让所有人都和人工智能融合就可以就可以避免这种危险,也纯粹是痴人说梦。同一时间实现所有人的人工智能融合是不可能的。考虑到一开始时植入全脑接口必定价格昂贵,必定是少数像马斯克这样的富人才能负担,这样催生出的优势集团将有能力统治芸芸众生,这种前景和马斯克所恐惧的人工智能专制同样可怕。

笔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并不存在马斯克所描述的危险,他开的药方对一般人也不解决任何问题。至于在这个问题上,马斯克究竟是拯救人类的先知,还是又一个危言耸听的炼金术士,请读者自己判断吧!

参考文献:

[1] Elon Musk & Neuralink (2019) An integrated brain-machine interface platform with thousands of channels. bioRxiv 2019年8月2日

doi: https://doi.org/10.1101/703801

[2] Matthew Griffin (2019) Elon Musk unveils Neuralink’s brain implants that will help humans merge with AI. Fanatical Futurist(25/07/2019)

https://www.fanaticalfuturist.com/2019/07/elon-musk-unveils-neuralinks-brain-implants-that-will-help-humans-merge-with-ai/

[3] Jonathan Chadwick (2020) The terrifying ‘Neuralink’ machine that Elon Musk will use to turn humans into cyborgs by putting a chip in their BRAIN gets an ‘awesome’ upgrade, the tech billionaire claims. Daily Mail 07/02/2020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7977943/Elon-Musk-promises-awesome-update-Neuralink-brain-implant.html

[4] Tim Urban (2017) 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 Wait But Why 2017年4月20日

(本文有中译文发表在公众号《神经现实》的2017-06-02号上)

[5] Robert Scamme(2019)Neuralink: Do we really need to merge our brains with AI? Verdict 19/07/19

[6] 顾凡及、卡尔·施拉根霍夫著,顾凡及译(2019)脑与人工智能:一位德国工程师与一位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一书系包括下列三本书:

(1) 顾凡及,施拉根霍夫(Karl Schlagenhauf)著,顾凡及译 (2019)《脑研究的新大陆:一位德国工程师和一位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顾凡及,施拉根霍夫(Karl Schlagenhauf)著,顾凡及译 (2019)《意识之谜与心智上传的迷思:一位德国工程师和一位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

(3) 顾凡及,施拉根霍夫(Karl Schlagenhauf)著,顾凡及译 (2019)《人工智能的第三个春天:一位德国工程师和一位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

By 顾凡及

日本交易所Liquid被盗损失9700万美元

繼8月10日Poly Network被盜6.1億美金後,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Liquid周四表示,該交易所遭到了網絡攻擊。據悉黑客偷走了價值9700萬美元數字貨幣

Liquid表示,該公司的一些數字貨幣錢包已被“入侵”,黑客正在將資產轉移到四個不同的錢包。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調查,並將定期提供最新情況。”Liquid在推特上寫道,“與此同時,存取將暫停。”

目前,公司正在與其他交易所合作,跟蹤加密貨幣的流向,凍結被盜資金並將其返還給客戶。

該公司表示,它仍在評估這個攻擊是如何發生的,並表示將會不斷公布最新信息。公司將繼續盡其所能減輕此次事件的影響,並盡快恢複全面服務。

Liqui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運營和技術團隊“檢測到一些在Liquid管理的加密錢包被未經授權的訪問”,隨後發現“約9135萬美元的加密資產被未經授權的一方從Liquid錢包中移出”,由於加密社區和其他交易所的幫助,價值1613萬美元的ERC-20資產已被凍結。

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表示,其分析顯示,黑客獲得了約97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Elliptic表示,在總價值中,4500萬美元的代幣通過去中心化交易所(基於區塊鏈的平台,不需要中介),如Uniswap和SushiSwap,轉換為以太坊。

Elliptic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這使黑客能夠避免這些資產被凍結,就像許多以太坊代幣一樣。”

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Liquid在全球每日交易量排名前20,在過去24小時內處理了超過1.33億美元的交易。

這是一周多來發生的第二起重大加密盜竊案。8月10日,黑客從去中心化金融公司Poly Network竊取了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數字代幣。

不同尋常的是,黑客與他們攻擊的組織展開了對話,並歸還了幾乎所有的資金。然而,仍有超過2億美元被鎖定在一個需要黑客提供密碼的賬戶中。

By Becky

Coinbase将与三菱日联共同开设交易所

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已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簡稱:MUFG)達成協議,在日本開設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允許這家日本最大銀行的賬戶持有人交易加密貨幣。

(圖源:FINANCIAL TIMES)

Coinbase認定,這家日本金融機構龐大的客戶群,將幫助其在全球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站穩腳跟。目前,Coinbase在日本的服務僅面向MUFG客戶提供,不過如果運作成功,Coinbase可能會將安排擴展到其他金融機構的客戶。

該公司最初允許交易五種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比特幣現金和恒星幣。根據交易條款,MUFG的3400萬國內客戶將通過他們現有的銀行賬戶獨家使用Coinbase的服務。加密貨幣投資業務有可能吸引該集團一部分不願多耗費精力在投資領域的老年人客戶群體。

Coinbase日本公司負責人北澤(Nao Kitazawa)在周四(8月19日)的簡報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降低服務門檻來吸引廣泛的客戶群體。雖然Coinbase最初針對日本的個人客戶,鑒於越來越多的資產管理公司、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會,都將一部分資金配比給加密貨幣市場的全球投資趨勢,我對機構業務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盡管Coinbase在其網站上宣布了合作夥伴關系,但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並未正式披露這筆交易,也沒有就此事發表官方聲明。MUFG一位知情人士將日本的加密貨幣問題描述為“敏感”。Coinbase的日本子公司於6月獲得了日本金融服務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

By FX日本

波卡生态的Kusama币是什么

Kusama是波卡的测试网,所以又称作波卡先行网。

这个先行网拥有和波卡一样的功能,和波卡一样的特性。但是相比于波卡,它的出块速度更快,性能更加高效。Kusama不会像波卡一样那么重视安全性,而是更多的关注在现实世界中的技术试验和验证技术人员的假设。它是一个大型的试验平台,一切疯狂的想法都可以在上面实施。

举个例子,莱特币就是比特币的山寨版本。比特币面临巨大程序改动时,都要先在莱特币上实验一下。比如,17年莱特币的“隔离验证”技术,本身是为了解决比特币的扩容难题,只是需要在莱特币上试验一下,这才导致莱特币一飞冲天,成为牛市龙头。

Ksama的作用与莱特币类似,就是波卡的一个试验平台。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人员在Polkadot上测试和部署平行链,或者在实际经济条件下尝试治理和staking功能。

Kusama未来将会建立一条转接桥,类似于连接比特币、以太坊一样,Kusama也会成为波卡的一条平行链。换句话说,Kusama的平行链也能和波卡的平行链进行业务上的往来,实现数据跨链、资产跨链和互操作性。

Kusama的创始人

Kusama创始人是Gavin Wood,也是后来的波卡创始人。你可能不知道,Gavin Wood是真正的以太坊的创造者,是以太坊第一任CTO,是以太坊黄皮书的作者,是以太坊一直到现在打的技术架构的设计者,几乎一个人写完最早以太坊客户端cpp-ethereum,发明了智能合约开发设计高级语言Solidity。Gavin以以太坊为蓝本再往上走了一个大台阶,经过三年时间在创建了Polkadot。

KSM代币的作用

Kusama的原生代币是KSM,持币者可以用来抵押,成为验证者或提名一个验证者,以及对其治理机制进行投票等。

(1)成为Kusama的验证者

要想成为验证者,用户必须先抵押KSM。一旦用户已经具有成为验证者候选人所需的最少代币数量,他们便可以根据Phragmen算法被选为Kusama验证者。

目前,Kusama有超过130个验证者。

(2)波卡平行链竞拍

波卡平行链竞拍可能是2020年接下来的财富密码之一。

上面说过,Kusama是波卡的试验网络,因此在Polkadot平行链竞拍中,为了确保一切的安全性,会首先用质押KSM的方式来为平行链竞拍投票,方式就是投资者通过质押KSM为他所支持的项目投票,并获得这些项目的代币。

(3)治理

在每次协议更新或修订之前,代币持有者和Kusama理事会对它们进行投票。通过链上投票系统和抵押加权决策等创新,Kusama实现了社区驱动的治理模型。

By 陀螺财经

Status Network币值得买吗?

Status Network 承载着不断发展的去中心化社交应用程序。加密社交平台在过去两年中呈指数级增长,Status 应用程序提供了结合安全 Web3 浏览、点对点支付和私人消息服务的无缝体验。此外,原生多效用 Status Network token (SNT) 使用具有广泛和不断发展的加密经济研究的模型来保护Status Network(SNT币) 加密生态系统。SNT 代币旨在激励所有参与者和网络上的诚实行为。此外,SNT TOKEN在 Status 加密生态系统中的 Status 应用程序之外具有实用程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 Status Network。我们将研究 Status 加密生态系统,探索各种可用服务。此外,我们将探索多用途状态网络token (SNT币) 的各种用例。

什么是Status Network(SNT币) ?

Status Network是一个移动操作系统,它将彻底改变世界与以太坊网络的交互方式。Status设计为分散式浏览器和私人信使,让您可以在手掌中连接到整个以太坊网络。

作为以太坊上的轻客户端节点,Status让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访问所有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它通过瞄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计算机领域——智能手机用户,打开了大规模采用以太坊 DApp 的大门。

智能手机用户将很快意识到使用以太坊及其 DApp 从未如此简单和方便。

Status Network(SNT币) 旨在促进安全通信和信息自由流动,以实现私人对话和个人主权。此外,Status 应用程序可以免费安装和使用,并且基于开源 (libre) 软件。此外,创建 Status 应用程序帐户不需要银行详细信息、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Status 应用程序的关键价值主张之一是它可以抵抗第三方的审查。

Status 团队由四十多名全职成员和十名经验丰富的顾问组成。大部分员工是工程师,专注于平台的核心开发以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创建。团队的其他成员负责社区管理、法律合规和营销等业务运营。

Status 团队由四十多名全职成员和十名经验丰富的顾问组成。大部分员工是工程师,专注于平台的核心开发以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创建。团队的其他成员负责社区管理、法律合规和营销等业务运营。

加密社交:Web2 与 Web3

Status Network 是一种基于 Web3 的协议,解决了 Web2 社区平台的缺点。Web2 提供集中式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通常优先考虑利润而不是隐私。此外,Web2 公司以出售用户个人数据以获取利润以换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广告以鼓励用户消费而闻名。

集中式Web2 平台容易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因此容易受到用户数据操纵的影响。此外,威权政府可以通过用户言论的审查权来控制数据。然而,作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协议,以上都不是 Status Network 的问题。Status 由分布式节点的全球网络支持,消除了这些风险。

在 Web3 开发中,隐私是一项核心功能。此外,安全性和透明度是区块链的同义词,使该技术成为 Status Network 应用程序和Status Network(SNT币) 的完美基础。Status 将隐私定义为“有选择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此外,Status 开发了该应用程序,因此,如果选择共享,他们仍然可以共享个人数据,但选择权在于用户,而不是社区应用程序提供商。

Status Network(SNT币)

Status 网络代币 (SNT) 是 Status 加密生态系统核心的实用代币。Status 应用程序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 SNT 代币,它是 Status Network 开源、去中心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Status Network(SNT币) 是 Status Network 提供的不同服务的必要交换媒介。这包括 Sticker Market 和 Tribute to Talk 协议。Tribute to Talk 是 Status 提供的“基于经济学的反垃圾邮件过滤器”。用户在接收来自网络外未知发件人的冷消息之前,为其他用户设置了最低数量的 SNT 令牌。

SNT 代币的另一个用例是治理。SNT令牌持有者谁的股份及其与平台上的标记更新建议网络接收的投票权。每个 SNT 代币都被“克隆到一个单独的决策代币中”,每次投票相当于一票的权重。用户拥有的 SNT 代币越多,他们对更新提案的决定获得的投票权就越大。此外,参与项目治理不会让利益相关者付出任何代价。

该tokenomics周围SNT的标记是一个持续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该项目欢迎全球社区贡献者网络展示最适合 Status Network 的加密经济模型的研究。鼓励任何人审查、批评和探索 SNT 代币开发以及网络激励的不同途径。

Status 加密生态系统包括与Status Network(SNT币) 集成或合作的各种其他社区网络和加密项目,提供本机 SNT 令牌的进一步用例,其中包括:

柜员网
作为基于点对点社区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Teller Network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促进本地法币到加密交易的机会。通过 Teller Network,用户可以将法定货币现金兑换为安全的数字和加密货币资产。为了让用户成为卖家,他们必须持有 Status Network 的 Status Network(SNT币) 作为要求。

ENS 用户名
ENS 代表“以太坊名称服务”,提供带有以“.eth”结尾的人性化易读地址行的加密钱包地址。例如,有人可以使用钱包地址“myname.eth”向其发送加密货币。此外,可以在 Status 应用程序中搜索 ENS 用户名,用于钱包、Status 聊天或浏览器。

此外,Status Network 为他们的应用程序用户提供了保留他们自己的“stateofus.eth”名称的机会。例如,用户可以只为 10 个 SNT 代币保留“myname.stateofus.eth”。此外,SNT 代币在注册合约中锁定 12 个月,允许用户在 12 个月期限结束后选择更新其用户名或将用户名与质押的 SNT 代币一起释放。

贴纸市场
Status 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贴纸市场,作为用户通过网络相互交互的一种有趣方式。此外,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和销售自己的贴纸设计,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艺术家。

此外,这可能是使用加密货币赚取被动收入的绝佳替代方式!Status Network(SNT币) 使这个过程尽可能简单:艺术家设计并张贴待售贴纸包,艺术家设定贴纸包的价格。然后用户可以购买这些贴纸包以供使用,用户可以在聊天中放置贴纸。

状态应用
移动下载 Status 应用程序包含私有的端到端加密消息传递、Web3 浏览器、加密钱包等等。此外,Status 应用程序的用户可以创建公共频道、群组和私人聊天。

私人信使
Status 加密消息服务使用点对点网络代替中央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比其他消息应用程序更大的隐私。此外,只有发件人和预期收件人可以查看通过状态发送的消息。

博客状态网络私人消息
此外,Status 私人信使使用双棘轮密钥管理算法的改编版本。这意味着所有消息都受到保护,即使私钥被泄露。

状态钱包
Status Wallet 使用户能够从世界任何地方通过聊天直接发送和接收全球付款。非托管加密钱包让用户可以控制他们的资金。这意味着资金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抵抗审查,即使是来自 Status!

此外,Status Network(SNT币) 加密钱包允许用户存储、发送和接收基于以太坊的资产,包括不可替代的代币(NFT)。此外,用户可以创建多个帐户以与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 交互、存储资金和发送付款。

钥匙卡
Status Network 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冷存储硬件设备Keycard。作为传统信用卡或借记卡的大小和形状,Keycard 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方式来离线存储 SNT 代币和其他数字资产。

此外,为了提高您的投资的安全性和保护,Keycard 还可以在访问您的 Status Network 帐户时提供 PIN 输入要求作为两因素身份验证。Keycard 使用开源 API 无缝促进与其他加密钱包或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 的集成。

Web3 浏览器
集成的 Web3 浏览器使与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 的交互变得简单而顺畅。使用 Status 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一个方便的地方访问大量 dApp、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游戏和市场。此外,下载 Status 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用户可以轻松地随时随地访问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s) 和资金。

状态节点
对于有兴趣支持 Status Network 日常运行的用户、交易者或投资者,可以免费运行Status 节点(在撰写本文时,这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鼓励参与,Status 奖励了前 100 名注册运行 Status 节点的用户,其中包含 100 美元的 SNT。对于那些错过注册优惠的人,Status 暗示了早期 Status Node 参与者的潜在未来奖励。此外,为了鼓励广大观众参与,Status 已确保设置 Status 节点的过程尽可能顺利。此外,该项目还为任何有问题的人提供教程和支持会话以及 24/7 全天候运行的支持聊天。

此外,状态节点的实际运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采矿设备或设备。状态节点需要低资源密集型活动,适合跨移动设备和低端笔记本电脑维护需求。这大大降低了参与加密货币网络的门槛。

状态节点软件提供多种功能。首先,Status 节点将私密且安全地中继 Status 应用程序用户的消息。另外,状态节点为对等点提供定期的离线历史消息。此外,与对等方的通信是以分散的方式进行的。

这是实现去中心化节点解决方案的第一步,该解决方案不需要可以自动奖励整个网络的注册应用程序。大多数节点网络激励依赖于 dApp 内的经济活动来预留一定比例的奖励。然而,由于 Status Network 提供免费服务,这带来了挑战。该团队鼓励任何人评估和展示节点激励模型以供未来应用。与此同时,Status Network 将继续实施仅限应用程序的计划,能够奖励所有网络参与者。

用户可以下载与 iOS、Android、GooglePlay 和 F-Droid 兼容的 Status 应用程序。Status Network 提供 Web3 替代集中式Web2 社区平台。此外,Status 应用程序是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分散式网络浏览器、加密钱包以及加密的点对点消息传递服务等功能。

未来前景

原生Status Network(SNT币) 在整个 Status Network 生态系统中拥有各种用例。这包括成为 Tellor Network 卖家的资格、通过 Sticker Market 进行应用内购买以及治理权。持有其资金的 SNT 持有者可以免费获得更新提案的投票权。

Status Network(SNT币) 是一个移动客户端,可将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力量置于您的手中。该项目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因为Status Network(SNT币) 用户可以访问在以太坊上运行的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作为一个以开源和社区为中心的项目,Status鼓励任何人为其操作系统以及去中心化网络的未来做出贡献。重新构想社交网络,Status 独特地赋予其用户决定其平台将如何管理和进一步发展的权力。

此外,根据 Status Network 的去中心化精神,今年该项目引入了 Status Node 软件。这允许任何拥有移动设备或笔记本电脑的人申请成为支持网络并接收Status Network(SNT币) 作为回报的状态节点。通过其对各种在线社区服务的简化方法,Status Network 为集中式 Web2社交平台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By 特玩

比特币交易的原理

比特币的交易是一种无需信任中介参与的P2P(Peer-to-peer)交易。

传统的电子交易,交易双方必须通过银行这样的信任机构作为中介,这样可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因为银行记录了交易双方的账户资金,能保证在一笔交易中,要么保证成功,要么交易无效,不存在一方到账而另一方没有付款的情况

但是在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的P2P网络中,并没有一个类似银行这样的信任机构存在,要想在两个节点之间达成交易,就必须实现一种在零信任的情况下安全交易的机制。

创建交易有两种方法:我们假设小明和小红希望达成一笔交易,一种创建交易的方法是小红声称小明给了他1万块钱,显然这是不可信的

还有一种创建交易的方法是:小明声称他给了小红一万块钱,只要能验证这个声明确实是小明作出的,并且小明真的有1万块钱,那么这笔交易就被认为是有效的

数字签名

如何验证这个声明确实是小明作出的呢?数字签名就可以验证这个声明是否是小明做的,并且,一旦验证通过,小明是无法抵赖的。

在比特币交易中,付款方就是通过数字签名来证明自己拥有某一笔比特币,并且,要把这笔比特币转移给指定的收款方。

使用签名是为了验证某个声明确实是由某个人做出的。例如,在付款合同中签名,可以通过验证笔迹的方式核对身份:

而在计算机中,用密码学理论设计的数字签名算法比验证笔迹更加可信。使用数字签名时,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生成一个秘钥对,这个秘钥对包含一个私钥和一个公钥:私钥被称为Secret Key或者Private Key,私钥必须严格保密,不能泄漏给其他人;公钥被称为Public Key,可以公开给任何人:

当私钥持有人,例如,小明希望对某个消息签名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的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然后,把消息、签名和自己的公钥发送出去:

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小明的公钥对这个签名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可以肯定,该消息是小明发出的。

数字签名算法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这些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签名不可伪造,因为私钥只有签名人自己知道,所以其他人无法伪造签名。

其次,消息不可篡改,如果原始消息被人篡改了,那么对签名进行验证将失败。

最后,签名不可抵赖。如果对签名进行验证通过了,那么,该消息肯定是由签名人自己发出的,他不能抵赖自己曾经发过这一条消息。 数字签名的三个作用:防伪造,防篡改,防抵赖。

数字签名算法

常用的数字签名算法有:RSA算法,DSA算法和ECDSA算法。比特币采用的签名算法是椭圆曲线签名算法:ECDSA,使用的椭圆曲线是一个已经定义好的标准曲线secp256k1:

比特币采用的ECDSA签名算法需要一个私钥和公钥组成的秘钥对:私钥本质上就是一个1~2256的随机数,公钥是由私钥根据ECDSA算法推算出来的,通过私钥可以很容易推算出公钥,所以不必保存公钥,但是,通过公钥无法反推私钥,只能暴力破解。

比特币的私钥是一个随机的非常大的256位整数。它的上限,确切地说,比2256要稍微小一点:

0x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F FFFE BAAE DCE6 AF48 A03B BFD2 5E8C D036 4140

而比特币的公钥是根据私钥推算出的两个256位整数

如果用银行卡作比较的话,比特币的公钥相当于银行卡卡号,它是两个256位整数:

比特币的私钥相当于银行卡密码,它是一个256位整数:

18E14A7B6A307F426A94F8114701E7C8E774E7F9A47E2C2035DB29A206321725

银行卡的卡号由银行指定,银行卡的密码可以由用户随时修改。而比特币“卡”和银行卡的不同点在于:密码(实际上是私钥)由用户先确定下来,然后计算出“卡号”(实际上是公钥),即卡号是由密码通过ECDSA算法推导出来的,不能更换密码,因为更换密码实际上相当于创建了一张新卡片。

由于比特币账本是全网公开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公钥查询余额,但是,不知道持卡人是谁。这就是比特币的匿名特性。 如果丢失了私钥,就永远无法花费对应公钥的比特币!

丢失了私钥和忘记银行卡密码不一样,忘记银行卡密码可以拿身份证到银行重新设置一个密码,因为密码是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中的,而比特币的P2P网络不存在中央节点,私钥只有持有人自己知道,因此,丢失了私钥,对应的比特币就永远无法花费。如果私钥被盗,黑客就可以花费对应公钥的比特币,并且这是无法追回的。

比特币私钥的安全性在于如何生成一个安全的256位的随机数。不要试图自己想一个随机数,而是应当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安全随机数算法,但绝对不能使用伪随机数。 绝不能自己想一个私钥或者使用伪随机数创建私钥!

那有没有可能猜到别人的私钥呢?这是不可能的。2256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银河系的原子总数。绝大多数人对数字大小的直觉是线性增长的,所以256这个数看起来不大,但是指数增长的2256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文数字。

比特币钱包

比特币钱包实际上就是帮助用户管理私钥的软件。因为比特币的钱包是给普通用户使用的,它有几种分类:

  • 本地钱包:是把私钥保存在本地计算机硬盘上的钱包软件,如Electrum
  • 手机钱包:和本地钱包类似,但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运行,如Bitpay
  • 在线钱包:是把私钥委托给第三方在线服务商保存;
  • 纸钱包:是指把私钥打印出来保存在纸上;
  • 脑钱包:是指把私钥记在自己脑袋里。

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想要记住私钥非常困难,所以强烈不建议使用脑钱包

和银行账户不同,比特币网络没有账户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从区块链查询到任意公钥对应的比特币余额,但是,并不知道这些公钥是由谁持有的,也就无法根据用户查询比特币余额。

作为用户,可以生成任意数量的私钥-公钥对,公钥是接收别人转账的地址,而私钥是花费比特币的唯一手段,钱包程序可以帮助用户管理私钥-公钥对。

交易

我们再来看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每个区块都记录了至少一笔交易,一笔交易就是把一定金额的比特币从一个输入转移到一个输出:

例如,小明把两个比特币转移给小红,这笔交易的输入是小明,输出就是小红。实际记录的是双方的公钥地址。

如果小明有50个比特币,他要转给小红两个比特币,那么剩下的48个比特币应该记录在哪?比特币协议规定一个输出必须一次性花完。所以,小明给小红的两个比特币的交易必须表示成:

小明给小红2个比特币,同时小明又给自己48个比特币,这48个比特币就是找零。所以,一个交易中,一个输入可以对应多个输出。

当小红有两笔收入时,一笔2.0,一笔1.5,她想给小白转3.5比特币时,就不能单用一笔输出,她必须把两笔钱合起来再花掉,这种情况就是一个交易对应多个输入和1个输出

如果存在找零,这笔交易就既包含多个输入也包含多个输出

在实际的交易中,输入比输出要稍微大一点点,这个差额就是隐含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会算入当前区块的矿工收入中作为矿工奖励的一部分:

计算出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 = 输入 - 输出 = (2.0 + 1.5) - (2.99 + 0.49) = 3.5 - 3.48 = 0.02

比特币实际的交易记录是由一系列交易构成,每一个交易都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入,以及一个或多个输出。未花费的输出被称为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ptut)。

当我们要简单验证某个交易的时候,例如,对于交易f36abd,它记录的输入是3f96ab,索引号是1(索引号从0开始,0表示第一个输出,1表示第二个输出,以此类推),我们就根据3f96ab找到前面已发生的交易,再根据索引号找到对应的输出是0.5个比特币,所以,这笔交易的输入总计是0.5个比特币,输出分别是0.4个比特币和0.09个比特币,隐含的交易费用是0.01个比特币:

小结

比特币使用数字签名保证零信任的可靠P2P交易:

  • 私钥是花费比特币的唯一手段;
  • 钱包软件是用来帮助用户管理私钥;
  • 所有交易被记录在区块链中,可以通过公钥查询所有交易信息。

By 廖雪峰

中本聪真的是位英年早逝的程序员吗

比特币是全球数字货币的中流砥柱,也是价值最高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中本聪,但这个名字公认为是个代号,谁是中本聪的本尊成了币圈最大的谜团之一。

从2008年比特币创立以来,全球寻找中本聪的活动就没停过,13年来有很多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人物被认为是中本聪,还有人跳出来自认为中本聪,可惜没有一个是能得到公认的。

彭博首席分析师Eric Balchunas在研究之后公布了他的发现,认为中本聪的真身可能是Hal Finney,他是一名程序员。

根据Balchunas的研究,Hal Finney早在1993年就在网上发表了一份文档,谈到了创建一种加密货币交易卡的想法,原理类似于现在的NFT代币。

在加密货币社区中,Hal Finney也是最早期的比特币支持者之一,他在2009年就跟中本聪进行了第一笔交易——如果他就是中本聪本人,那这就能解释得通了。

遗憾的是,Hal Finney自己是不可能出来证实或者否认自己是不是中本聪了,他在2014年就去世了,享年58年。

如果这个推断是真的话,Hal Finney的英年早逝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几年来大家找不到中本聪本尊了,因为7年前就去世了。

大家热衷于寻找中本聪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作为比特币创始人,给自己留下了上百万比特币,现在价值超过600多亿美元,币圈首富。

By 宪瑞

狗狗币能买二手特斯拉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科技公司Bots Inc(BTZI)于周一(8月16日)宣布,其平台将允许商家接受狗狗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来购买二手特斯拉车型,此前,Bots Inc是首批采用狗狗币支付的上市公司之一。

汽车研究网站iSeeCars对超过47万辆新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全球芯片短缺,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削减新车产量,从而导致二手车价格飙升,一些热门车型的二手价格甚至超过新车价格,例如,二手特斯拉Model 3现在比全新的Model 3价值高出约 3%。

因为二手车市场的火爆,Bots Inc的管理层决定首先向特斯拉汽车提供加密货币的服务,但最终将“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供加密货币支付服务”。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于5月初在推特询问网友,是否希望特斯拉接受狗狗币支付,结果获得接近80%的支持率,虽然特斯拉没有针对这项投票发布任何官方声明,但如今消费者真的可以用狗狗币购买特斯拉。

狗狗币在今年5月达到历史高点0.73美元,但随后一路崩盘,并且接连数月未有明显的涨势,然而近一个月来,狗狗币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其价格自7月中旬的低点0.16美元开始一路上涨至截稿前的0.333美元,价格已经翻倍。

许多分析师和交易员对狗狗币的前景提出乐观预测,原因包括链上活动的增加、主要交易所的交易量增加以及社群影响者的关注度增加。

吸引新的拥有者是加密货币项目能长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Chainalysis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Gradwell在推特上表示,狗狗币的采用率目前处于2017年牛市以来的最高水平,新投资者的持有份额从2020年7月的9%增加到2021年8月的25%。同时,包括Coinbase在内的一些大型交易所内,狗狗币的交易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当然,狗狗币的成名与涨势都离不开名人的力挺,NBA达拉斯独行侠队的老板马克库班(Mark Cuban)便认为,比特币只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难以成为一种货币,而狗狗币才是一种可用于购买服务、产品的交易媒介。

随着交易量的提升、企业的采用、以及名人持续对狗狗币的大力推广,或许狗狗币第二次的牛市即将到来。

By Anna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狗狗币

比特币能救阿富汗人民吗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三(8月18日)在塔利班接管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阿富汗人惊慌失措,跑到银行抢领现金,却发现他们的钱被锁住。比特币极端主义者也注意到了这个新闻,他们认为加密货币可以解决阿富汗的问题,或者可以从一开始就阻止战争爆发。

比特币的一些最坚定的支持者认为,如果比特币成为货币,这一切,从美国军事干预到阿富汗人无法从银行领钱,都不会发生。

有用户在推特上写道:“阿富汗局势的一个可悲的现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试图从银行取钱,但都失败了。”“让我们通过p2p电子现金结束这种不人道的情况。”

Josh Cotton博士是比特币的倡导者,他在一条推文中说,“大量现金落入了塔利班手中,因为现金无法真正得到保障”,但“比特币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Jimmy Song是最热衷倡导比特币的人之一,他表示,如果比特币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它可以阻止阿富汗战争。

他说:“没有任何一个理智的政府会在一场持续这么长时间的战争上花费这么多钱。”“美国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它利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通过通货膨胀对整个世界征税。”

将通货膨胀作为隐形税收的想法及其与战争融资的联系,是比特币极端主义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自由主义倾向。Jimmy Song说:“比特币不允许政府进行这种疯狂的赤字支出,因为他们必须在市场上获得贷款。”

Erik Voorhees是比特币最早的公众倡导者之一,也是加密平台ShapeShift的首席执行官,他认为,虽然阿富汗的情况很复杂,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军事帝国过度扩张的问题”。他说:“我们不应该假装比特币会解决那里的苦难,但它绝对可以通过限制国家印刷货币以资助战争的能力来解决某些问题。”

Jimmy Song还表示,即使在饱受战争蹂躏、贫困的国家,比特币仍然可以提供帮助,因为他相信,至少人们可以不必担心无法从银行领钱。

然而,比特币可能是阿富汗许多人现在最不会想到的事情,而且利用历史性危机来推广加密货币肯定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但在专制政体、有害的经济政策、新殖民主义等依然存在的今天,比特币这个不用经过任何人许可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或许正是少数的解决方案之一,并将能为全球带来持续性的改变。

By Anna

为何我对美国房市判断失误

这几天买的房子终于交房了。正在关注美国房市的朋友们估计都明白,2021年以来只有两个字能形容近况:疯狂。于是写写这篇小文记录一下近期的想法。

其实我本来2020年就有买房的打算了,结果谁能料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就这么在全世界爆发了,改变了一切。疫情席卷之际,不确定性太强,于是我就暂缓了买房计划改为暗中观察。在2020年7月的时候,我在这个博客写了一篇《美国房市 Time The Market: 是不是应该2021年再买房?》,现在事后来看这次 time the market 的尝试彻底的失败了,因此错过了房价暴涨之前的最佳买入时机。

为什么2020年7月时的判断彻底错误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当时的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失业率已处于历史最高点。哪有失业率上天了房价不降的道理呢?现在想来,当时的判断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预测到美国的经济居然来了个K型恢复:受疫情影响大的人都是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失业了,但是他们本来也不是我买房的竞争对手;而我买房的竞争对手们,基本全都在家惬意的远程工作,不仅没有失业反而还有大批的人因为自家公司股票疯涨而净值飙升了。一场疫情下来,美国的穷人更穷了,有钱人更有钱了。
  • 当时的判断,另一个主要依据是,forbearance 的房子最后很可能拖得越久越还不起,那他们最终要卖或者被 foreclosure,卖的人多了房价就会降。但是现在事后看,这些 forbearance 的房子很可能跟自己想买的房子完全无关,还是上面的K型恢复的问题,我想买的那些价位的房子,其潜在卖家也都是疫情受益者,几乎没有人因此而产生经济紧张而不得不卖房。顺便说一下,forbearance 的截止日期一次次的被延期,这些房子里面有一部分是本来要被卖的,结果因为 forbearance 的原因就继续免费住在里面了,导致供需关系有点导向供给不足,于是也成了推高低端房子价格的一部分原因。
  • 从2020年3月开始,美股SP500指数几乎涨成了一条直线,天天史高。科技公司就更不用说了。有无数人因为股票上涨而受益,手里的钱超级多。这些人都是我的买房竞争者。当然,这一点没有人能提前预测到,不然加10倍杠杆买股票就行了。
  • 房贷利率。整个2020年,房贷利率一降再降,一直到2021年2月才开始触底。低利率意味着同样房价的月供变少,那相应的同样的收入就可以买房时候价位预算更高一点。

所以我在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开始赶紧看房下手了。大概从1月开始吧,那时候因为是冬天淡季,几乎就没有什么房子在卖。一直看房尝试下offer,被惨烈的bidding war给搞的很郁闷,最后3月终于买到了一个比较老、需要做不少remodel工作、但是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下来的房子。

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纠结2021年房这波房价快速上涨是不是不理性的、是不是再等等会降。我个人的想法是,房价接下来怎么变,要看这几个因素怎么变:

  • 房贷利率。当下(2021年4月)的房贷利率依然比2020年前半年以及更早的时候低了很多,如果做一下房贷利率和房价的关系的历史研究,就会发现房贷利率可以解释相当一部分房价的上涨。2021年初的房价跳涨中的一部分就纯粹是利率降低带来的理性上涨。当然,未来利率怎么变没人能准确预测,有可能上涨,那到时候房价相应的也会变化。
  • 通胀。如果通胀很高或者至少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不管对不对)很高,那房价也会跟着涨。在通胀高的时期,买房是个好的选择,因为房价跟着通胀涨、而房贷数目固定不涨。
  • 股市。如果美股继续天天史高,房价不可能降。
  • 美联储放水程度。看看美国的M2什么时候能停止快速上涨。
  • 人们对 Single Family Home (SFH) 的偏好。有人会觉得疫情以来这波 work from home 带来的 SFH 价格疯狂上涨,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反噬,到时候大家搬回城里,SFH 就会有很大的抛压。我倒是觉得除非是特别远郊的地方,否则 SFH 的价格很难下跌。美国毕竟 condo 有很高的HOA、因为不拥有土地而房价涨的慢,这些大缺陷永远都是存在的,很难想象体验过 SFH 的人会在个人财务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去降级回去住 condo。
  • 房源的数量。2021年至今为止存量房源的数量处于完全的历史低位,基本上没什么房子在卖,新挂出来的好一点的房子都是瞬间被抢光的。如果供给一直跟不上,那供需依然不平衡,价格还会继续上移。至于为什么供给这么少?这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了。供给太少的长期核心就在于 SFH 占的土地大,离城市中心近的 SFH 本就是稀缺资源,不可能无限供应。短期原因应该是(1)有些人因为疫情不愿意让人来看房所以暂时不卖,不过现在老年人都打上疫苗了,如果这几个月供给还没有扩大,那可能就不太会短期内扩大了吧;(2)forbearance 政策导致一部分本来要卖的房子没必要卖了,直接免费继续住就完了,这些房子得等 forbearance 政策结束才有可能上市。

有人可能会觉得2021年的房价跳涨有点泡沫感,会不会重蹈2008年房价崩盘的覆辙?我认为不会,原因如下:

  • 房价并不像股市那样几乎每10年就来一次大跌。纵观美国100年的房价历史,其实只有2008年这一次是崩盘式下跌的,其他时间都一直在涨(这里指的是 nominal price,不是扣掉通胀后的 real price),一部分城市在一些时期会有下跌,但幅度都很小。2008不是常态,而是极其少见的异常状态。
  • 2008年那次之所以会房价崩盘,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那之前金融体系玩的那些花样太花哨,风险没有被真正正确地计算,于是银行放贷标准太低。于是有很多本来不该买得起房子的人被银行放贷了、以及有太多人加杠杆加的太高。今年银行放贷方面依然卡的很严,参与加价疯抢的买家们都是相当qualify的有钱人。今年甚至有无数 all cash offer,连贷款都不需要。

其实这波不仅仅是美国房价暴涨了,纵观全世界,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所有人都在吐槽房价暴涨,看数据这些国家涨的比美国更凶。其他非英语国家也许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我不懂那些语言所以没搜到罢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命运。

也许下半年开始房价就大跌了、而我赶上了房价的历史大顶。谁知道呢,也许我又一次 time the market 完全错误 Let’s see…

不过不论后面房价怎么变,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了,终于不再做空房地产了!(某种意义上来说,租房相当于是在做空房地产,有了自住房之后才算是 market neutral。)

By physix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