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为什么会有风险

人们对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倒闭后的那个混乱周末仍然记忆犹新,一些细节也逐渐被爆出。

知情人士向 Fortune 透露,在 USDC 稳定币与美元脱钩后,Coinbase 计划拯救 Circle,此前有消息称 Circle 的 33 亿美元存款被困在SVB。消息人士称,Circle 在事发前的周五就递交了转移资金的请求,但在电汇完成之前SVB就倒闭了。尽管 33 亿美元占比不到 Circle 总储备存款的 10%,但这一消息导致惊慌失措的投资者抛售 USDC,该稳定币短暂暴跌至 0.88 美元附近。

Circle 希望尽一切办法安抚市场,此时 Coinbase 表示愿意向其提供 30 亿美元以稳定 USDC,保证 USDC 储备的全部流动性,确保USDC可以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周一早上兑换成美元。但在Circle 即将宣布信贷额度的同一天,银行业监管机构与 FDIC 及时出手救市挽回了市场信心。

Circle 拒绝对这些事件发表评论,但也没有否认。

假如 USDC 当时没有恢复锚定汇率,作为同一条利益链上的 Coinbase 也将面临很大风险。USDC 由 Circle 创立的名为 Centre 的财团管理,成员包括 Coinbase 和比特币矿业公司 Bitmain,后者是也 Circle 的投资方。过去,Coinbase 曾多次为Circle撑腰,包括但不限于:

  • Coinbase 于 2018 年与 Circle 合作,将稳定币推向市场;
  • 2021 年,Coinbase 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正面交锋,当时SEC威胁要就其 USDC 借贷产品提起诉讼。后来迫于压力,Coinbase很快取消了该项目。

无法确定 Coinbase 的支持计划是否会产生与 FDIC 救助相同的效果——帮助 USDC 在数小时内恢复锚定——但这种情况凸显了加密行业成熟的头部参与者如何应对传统银行危机。

稳定币发行方转向短期美债抵御流动性风险

当市场被恐慌情绪传染时,稳定币发行商需要有足够的钱来买回人们想要出售的稳定币。发行人通常通过出售他们储备的一些资产来做到这一点,例如政府债券或现金。

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 Research)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份,美国国债的日均交易量约为6150 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Quantitative Brokers 的数据显示,10 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还不到硅谷银行倒闭前水平的一半。

尽管在整个传统银行业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有所下降,但稳定币发行方表示他们已做好抗风险准备。

加密行业围绕稳定币储备的共识已经改变,从一篮子风险较高的资产转向那些被认为更稳定的资产。大多数头部稳定币的法定货币或其他类似流动资产(例如美国国债)的数量与发行的稳定币相等。这些通常由第三方合作伙伴维护,这些公司目前仅将一小部分储备用于长期政府债券。

市场数据提供商 Kaiko 研究分析师 Conor Ryder 表示,由于稳定币发行方将更多的储备分配给投资于短期国债(例如国库券) ,因此它们更能免受国债流动性下降的影响。

国库券的期限可以只有几天或最多 52 周,但常见的期限为 4、8、13、26 和 52 周。平均而言,到期日越长,国库券支付给投资者的利率就越高。通常来说,期限较长的比短期产品支付更高的回报,因为这些工具的定价风险更高,这意味着利率上升的可能性更大。

Ryder 指出,德勤 1 月份发布的 Circle 会计报告显示,其 324 亿美元的债券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投资于到期日不到三个月的美债。

Ryder 表示:“Circle 特别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将大部分储备金保留在短期债券中,这些证券可以以最小的损失出售。”

比推此前报道,市值第一大稳定币发行方 Tether 去年决定从其稳定币储备中取消商业票据,完全用美国国库券取代,以提高透明度和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Tether 的一位发言人也表示,该公司持有“强大、保守且流动性强的投资组合”,其中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期限非常短的美国国债。发言人还表示:“我们还开发了一套风险指标和风险衡量流程,使 Tether 投资和财务团队能够在任何时间点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

最近,管理DAI稳定币的MakerDAO也将美国国债投资上限从5亿美元提高至12.5亿美元,这些债券也是超短期债券,每两周到期一次,因此利率波动不会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灵活度和稳定性都相对较高。

澳大利亚交易公司 Zerocap 财务主管 William Fong 表示,固定收益市场价值大约 120 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二级流动性足以满足稳定币变现的要求,即使是在短时间内。

CoinGecko 研究主管 Zhong Yang Chan 也对此表示赞同,因为国库券是流动性很强的工具,发行方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出售这些国库券。

教训是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稳定币的生存能力并不完全与储备有关,还必须考虑交易对手风险。

Calgary 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Ryan Clements 在其推文中表示,法币支持的稳定币有许多相互交织的风险因素,包括发行人资不抵债和储备托管人资不抵债,此外还必须考虑投资者的看法——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如果连锁反应足够大,此类事故会引起投资者群体和监管机构的更多审查。展望未来,对于稳定币投资者来说,不断了解在哪些银行持有多少准备金比例非常重要。

USDC 已经拥有多元化的银行合作伙伴,只有 8% 的资产存在 SVB,这时可能需要全面的消费者保护来为用户托底。

前 CFTC 主席Timothy George Massad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提到了改革稳定币和银行业的必要性,他说:“我们需要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以及改善中型银行的监管——这可能需要更强的监管、更好的监督,或两者兼而有之。”

作者:比推

Web3人才的未来在哪里

从“悄悄裁员”到“狂野生长”,Web3打工人正在经历重大转变。

加密和科技劳动力市场现在处于一个奇怪的境地,但各自有所不同。

如果你了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你会认为劳动力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本月早些时候,他在华盛顿特区经济俱乐部接受采访时称“劳动力市场异常强劲。”

乍一看,美国联邦数据似乎支持这一点。劳工部表示,1月份总就业人数(不包括农业工人)增加了517,000人。总体而言,失业率稳定在3.4%,继续自2022年10月以来的缓慢下降。酒店业、政府就业、医疗保健和建筑业是就业增长的行业。

但来自加密和科技行业的数字和头条新闻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根据CoinGecko的数据,仅在一月份,加密裁员就已经影响了2,806名员工。考虑到2022年全年有6,820名加密工作者失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换句话说,仅一个月时间,2023年的加密裁员就达到了2022年裁员总数的41%。

Huobi、Crypto.com、Coinbase、Gemini、Genesis和Wyre等加密公司在上个月进行了大幅裁员,Magic Eden、Polygon、Chainalysis和Bittrex在2月裁员。

01

“静悄悄”的裁员趋势

但Web3初创公司MPCH Labs的人事负责人Denise Carlin在接受采访时告诉Decrypt,目前也有一些悄悄裁员发生。

“人们正试图悄悄裁员,” Carlin谈到加密公司时说,并解释说她知道有两家公司在没有太多新闻报道的情况下解雇了大量员工,其中一家公司裁掉了超过20%的员工。

Web3招聘公司Up Top Talent的创始人兼人才合伙人丹·埃斯科表示,他也了解到不少加密公司在悄悄裁员。

02

裁员触发事件

过去一年中,许多加密裁员直接发生在独特的、震撼行业的事件之后,例如2022年5月的Terra LUNA崩盘和2022年11月的FTX破产申请。

但1月份的裁员并没有明确的、单一的因果事件,那么是否存在其他的原因?

来源/Coingecko

加密领域劳动力市场持续紧缩是对行业现状担忧的结果,包括Genesis破产、Gemini在与DCG的矛盾中关闭其Earn计划、Kraken结束其质押服务以及美国加密监管压力增加。

虽然谷歌的Web3团队明显没有受到CEO 皮查伊1月份裁员12,000人决定的影响,但整个软件工程团队和谷歌在Area 120的创业孵化器团队都被这家科技巨头解雇了。

根据Airtable软件工程师Steven Zhang和前Airtable工程师Chris Talley编制的一份裁员跟踪报告,谷歌软件工程师的大部分裁员都影响了中层员工。有趣的是,这正是加密领域经常聘用的经验水平。

“在加密领域,我们肯定倾向于向中层倾斜,” Carlin说,并解释道这通常是因为初级人才需要太长时间来培养,而高级人才很少出现在市场上。

来源/warntracker.com

03

加密领域VS互联网巨头

随着加密和传统科技行业应对持续不断的裁员浪潮,Web2人才是否试图跳槽到Web3?

“我们看到很多来自FAANG裁员的工程师对加密工作感兴趣,” 埃斯科说,但现实是现在不是从Web2转向Web3的好时机,加密原生开发者会被优先考虑。”

由于加密技术需要专业技能和编码语言,而传统技术角色无法实践,因此埃斯科认为已经拥有加密行业经验的开发人员将获得优先考虑,尤其是如果他们在Web3领域也有相关经验的话。

埃斯科说:“将加密招聘与传统技术的招聘进行比较并不是苹果对苹果的关系,加密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小的社区,一个人的网络可能拥有巨大影响力。”他推测,一些下岗的传统技术工人希望探索加密技术的部分原因是许多加密公司规模较小。

“我认为在经历了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员之后,他们对加入另一家大公司感到担忧,所以寻求加密初创公司来改变环境,”埃斯科告诉Decrypt,他最近已经收到了来自渴望进入加密领域的前谷歌员工的联系。

但Carlin认为现在是从Web2转向Web3的好时机。她认为尽管竞争激烈,但人才仍有机会被聘用,因为Web3人才库相对“非常初级”。

“Web3劳动力市场与更大的技术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才库非常初级。每年都有更多的人进入Web3领域,但很难挖到最有经验的人才”Carlin说。

这就是猎头公司介入的原因。在繁荣时期,Web3的招聘一直依赖于猎头的做法。

“与传统的大型科技公司相比,Web3招聘对猎头的依赖要大得多,因为大公司裁员都会使有经验的申请人大量涌现,而如何进行人才筛选便是猎头的专业领域了” Carlin说。

04

人工智能的影响

但现在加密市场已经降温,渴望在科技领域寻找下一个大事件的风险资本可能会把目光投向别处,比如人工智能 (AI)。

加密招聘公司FinBlock Staffing的创始人克拉伦斯·托马斯告诉Decrypt,他看到求职者失去了工作机会,因为最初承诺提供给加密公司的风险投资转而流向了人工智能公司。

“我们最近有一个合作的客户,他们承诺为一个加密钱包提供大约500万美元的资金。但最后他们没有得到承诺的资金,这笔资金实际上流向了人工智能领域。”

“我们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已经从加密领域和区块链中拿走了投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在的招聘,”托马斯称。

05

谁在招聘

埃斯科已经看到DeFi领域对Web3人才的持续需求。像托马斯这样的其他招聘专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加密招聘,因为他看到熊市中的需求减少了。为了实现多元化,FinBlock已扩展到5G通信行业的招聘领域。

但托马斯表示,在整个经济低迷时期,对加密领域好奇的对冲基金仍在招聘。

“我们最近看到他们招聘销售职位的人数大幅增加,”托马斯说。“尤其是新年以来,一月份和现在的二月份,这是我们看到需求最大的地方。”

06加密劳动力的未来

到2023年,加密劳动力市场仍然不确定。

“对于新人才来说,加密领域仍然被视为非常不稳定和高风险的,”卡林告诉Decrypt。她认为加密公司的员工人数已经恢复到两三年前的水平,但现在该行业还必须应对巨大的公众信任问题。

繁荣已经结束,过度扩张的公司将继续裁员。

乔治敦大学副教授Jim Angel看到了两个加密劳动力市场的故事。一个由传统的科技和金融公司组成,比如谷歌和万事达卡,它们在涉足加密领域的同时寻求始终遵守监管机构的规定。另一个则是Angel所说的“灰色公司”,它们不太关心监管,而是不计成本地推动加密技术和创新。

“与贸易公司和科技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加密公司鉴于行业现状,往往更加宽松和流动性更强,”Angel说。“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类似于初创公司,在这些初创公司中,人们愿意以低薪工作,希望随着公司的繁荣而取得成功。如果公司遇到困难,他们就会跳到下一个有前途的企业。”

一些科技行业的裁员可能是由于“模仿行为”。

“科技行业裁员基本上是社会传染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会模仿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寻找公司裁员的原因,原因是其他人都在这样做,”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Pfeffer在去年12月的GSB新闻中提到有些公司可能过度招聘,但认为这不是裁员的真正原因,因为像Meta这样的大公司仍在创造收入。

但Pfeffer在谈到加密领域时有不同的看法。

Pfeffe通过电子邮件告诉Decrypt:“加密领域有一个不同的问题,它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故事、希望的行业,因此很难知道它是否真的能活下来。”

相比之下,Angel对前景更为乐观。

“目前加密劳动力市场总体上遵循加密货币的涨跌,”Angel告诉Decrypt。“但往后看,那些不增加任何价值的浮躁的东西将随着对技术、人力资源、会计、营销、客户服务和合规技能精通的加密员工的稳定而逐渐消失,生产性的一面将发展和成熟。”

作者:章鱼哥

详解香港开放Crypto交易细节

香港证监会公布的300余页,20多万字的相关咨询文件,主要向香港业界咨询10个问题。交易所上线代币需符合有关准则,散户可交易大市值虚拟资产。

上周市场传言香港将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放面向散户的牌照,业内人士向PANews证实证监会将在本周发放咨询文件。2月20日(周一),香港证监会如期就有关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议展开咨询,咨询将于3月31日结束,以配合在6月1日可以正式生效新的发牌制度。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布的300余页,20多万字的相关咨询文件,主要向香港业界咨询10个问题:

  1. 是否赞同持牌平台营运者应获准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
  2. 对于有关一般代币纳入准则及特定代币纳入准则的建议,你是否有任何意见?
  3. 如证监会有意允许零售投资者使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那么从投资者保障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应要实施什么其他规定?
  4. 对于允许结合使用第三者保险及持牌平台营运者或与其属同一公司集团旗下法团拨出的资金的建议,你是否有任何意见?你是否有任何其他建议?
  5. 对于持牌平台营运者应如何划拨该等资金,你是否有任何提议(例如,拨入持牌平台营运者的公司帐户,或设定代管安排) ?请详细说明你所建议的安排,及有关安排所提供的保障如何能提供与第三者保险相同的保障水平。
  6. 对于哪些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纾减与保管客户虚拟资产(尤其是以线上储存方式持有虚拟资产)有关的风险,你是否有任何提议?
  7. 如持牌平台营运者可提供虚拟资产衍生工具交易服务,你会建议采纳哪一种业务模式?你建议推出哪类虚拟资产衍生工具供投资者买卖?目标将会是哪类投资者?
  8. 对于如何在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条款及条件》中的其他规定纳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内的同时对其加以改良,你是否有任何意见?
  9. 对于《适用于持牌法团及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的打击洗钱指引》第12章当中有关虚拟资产转帐的规定或任何其他规定,你是否有任何意见?请说明你的看法。
  10. 你对《证监会纪律处分罚款指引》是否有任何意见?请说明你的看法。

上述10个问题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是否允许交易平台面向散户投资者,以及散户可以参与哪些资产的交易,并且可以交易哪些衍生品。其他的问题涉及运营的细节、安全保护和反洗钱,如第三方保险、资产保管的技术方案等。

证监会将发放虚拟资产牌照,有意允许面向散户

文件指出,虚拟资产市场波动不定及FTX倒闭,不但显露了因虚拟资产的生态系统内及虚拟资产市场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而带来的风险,还凸显了对虚拟资产业施行有效监管及监察的重要性。

而此前香港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现行制度,只有向客户提供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才属于证监会的监管范围,也意味着证监会此前并无权利向仅提供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或进行监管。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20年11月发表了一份咨询文件,征询公众对于建议在《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下建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的意见。政府建议,在香港提供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即中心化交易所)应获证监会发牌并受其监管。

但因为虚拟资产的发牌框架属于新概念,证监会当时认为,即使该制度已设有保障投资者的妥善防护措施,但为求更加审慎,应至少在初步阶段限制《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仅可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所以此前,香港一直对牌照发放的十分谨慎,仅OSL在2020年以及Hahskey在2022年年获得了交易所的牌照,且仅限于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

在去年10月31日,香港发布《有关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释放对虚拟资产的开放和友好态度,也释放了面向散户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风声,并称证监会正在允许零售投资者(散户)买卖虚拟资产展开公众咨询。

从文件中可以发现,尽管是公开咨询,但证监会实际上有意面向散户提供服务。文件中提到,不少人认为,拒绝零售投资者使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可能会变相对投资者造成损害,因为这或会驱使他们转用可轻易在网上接触而不受监管的海外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来进行交易;而任何这些不受监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一旦倒闭,零售投资者将难以追讨任何损失。这从FTX的倒闭事件就可见一斑。

证监会还补充到,在2022年1月,证监会首度容许零售投资者接触在传统交易所买卖的少数受规管虚拟资产相关衍生产品。随后在2022年10月就虚拟资产期货交易所买卖基金(虚拟资产期货ETF )设立了认可制度,而至今为止,证监会已根据该制度认可了三只虚拟资产期货ETF,三星比特币期货主动型ETF今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南方东英于去年12月份在香港上市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ETF。

因此,零售投资者在香港已能通过合规产品以间接方式接触虚拟资产。所以无论从实际情况和监管趋势,面向散户已经证监会不得不允许的变化,这样才能让监管化被动为主动。

用户需进行风险评估后才可交易

虽然香港证监会建议允许各类投资者(包括零售投资者)使用由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提供的交易服务, 但前提是在一系列妥善投资者保障措施之下。

持牌平台营运者在向投资者提供任何服务前,须对投资者进行知识评估。若客户未能通过该评估,营运者只可在向该客户提供培训后,才向其提供服务。营运者应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水平及风险状况,并据此为客户厘定风险状况,以及评估客户是否适合参与虚拟资产的交易。营运者亦应为每名客户设定上限,以在参照客户的财政状况及个人情况的前提下,确保客户就虚拟资产所承担的风险根据平台营运者的判断是合理的。该上限应予定期检视,以确保其仍属适当。

这意味着未来香港居民在注册后还需要做一次风险评估测试,才能正式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非正式咨询中,有提议为零售投资者在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虚拟资产风险承担最高金额,设定统一的硬性上限。但考虑到每个人的财务状况不一,因此证监会建议让平台根据合适的制度,评估其客户的风险承受水平及风险状况。

上线代币需符合有关准则,散户可交易大市值虚拟资产

证监会建议,持牌平台营运者应设立一个代币纳入及检讨委员会,以负责订立、实施及执行有关将虚拟资产纳入以供买卖的准则,就任何建议的硬分叉( hard fork ) 或空投( airdrop )、发行人业务的任何重大改变或任何针对发行人的监管行动而通知持牌平台营运者的责任。

代币纳入及检讨委员会至少应由主要负责管理主要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及资讯科技的高级管理层成员组成。代币纳入及检讨委员会应至少每月向董事会汇报,而汇报内容应至少包含可供零售客户买卖的虚拟资产的详情及其他注意到的问题。

证监会希望强调,虚拟资产本身并不受证监会的监管,从未审核亦未曾审阅虚拟资产的要约及推广文件。鉴于此,证监会拟采取更审慎的方针,即引入持牌平台营运者在厘定可否向零售客户提供某特定虚拟资产时须遵从的一系列客观准则。

持牌平台营运者对于在纳入虚拟资产以供买卖之前就虚拟资产进行合理的尽职审查,及确保它们符合代币纳入准则方面,负有最终责任。持牌平台营运者亦应持续地监察获纳入的虚拟资产,并确保它们持续地符合有关准则。应考虑的因素包括:a)虚拟资产的管理层或开发团队的背景;b )虚拟资产在平台营运者提供交易服务的各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状况,及其监管状况会否亦影响平台营运者的监管责任;c )虚拟资产的供求、市场成熟程度及流通性,包括其市值,平均每日成交量,往绩纪录(例如已发行至少12个月,不包括证券型代币),其他平台营运者是否亦就该虚拟资产提供交易,有没有相关交易组合(例如法定货币兑虚拟资产) ,及该虚拟资产在哪些司法管辖区可供买卖;d )虚拟资产的技术层面;e )发行人所发出的虚拟资产推广材料,其内容应为准确及不具误导性;f ) 虚拟资产的开发情况;g)虚拟资产的市场风险,包括虚拟资产持仓高度集中或由少数个人或实体所控制、价格操纵和欺诈,及较广泛或较狭窄采纳该虚拟资产对市场风险的影响;h)与虚拟资产相关的法律风险,i ) 虚拟资产所提供的效用,所促成的崭新用例,或所展示的技术、结构或加密经济创新是否看来具有欺诈或极为不当的成分。

除一般的代币纳入准则外,持牌平台营运者如有意向零售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亦应确保所挑选的虚拟资产属于合资格的大型虚拟资产,除了遵守上述一般的纳入准则,还需要符合下列特定代币纳入准则。

“合资格的大型虚拟资产”指获纳入由至少两个独立指数提供者(且至少一个是传统非虚拟资产金融市场的指数方面具有经验的指数提供者)所推出的至少两个 “获接纳的指数”中的虚拟资产。“获接纳的指数”指具有清楚界定的目标的指数,以衡量在市场上最大型的虚拟资产的表现,并且符合以下准则:a )该指数应是可供投资的,意味着有关的成分虚拟资产应具备充足的流通性。b )该指数应以客观方式计算,并以规则为本。c )指数提供者应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资源,以便建构、维持和检讨指数的编制方法及规则。d )指数的编制方法及规则应以文件妥为记录,而且贯彻一致及具备透明度。

按照这个准则,BTC和ETH明确符合要求,可以面向散户投资者,其他的加密资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需维持不少于500万港元的缴足股本,设立保险制度

根据文件要求平台营运者须时刻维持不少于500万港元的缴足股本(即“缴足股本最低数额" ) 。台营运者应时刻在香港实益拥有具有充分流通性的资产,例如现金、存款、国库券及存款证(但非虚拟资产),其金额应相等于平台营运者按持续基准计算至少12个月的实际营运开支。

此外还提到,平台营运者应在私人密钥管理方面设立并实施严格的内部监控措施及管治程序,借以确保安全地产生、储存及备份所有加密种子及私人密钥。种子及私人密钥均在香港储存。

持牌平台营运者应设有经证监会核准的补偿安排,就与保管客户虚拟资产有关的风险 (例如平台遭黑客攻击的事件,或持牌平台营运者或其有联系实体违约) 提供适当程度的保障。关于投资者保护保险规定,证监会建议:

a)持牌平台营运者就与保管客户虚拟资产有关的风险应设有经证监会核准的补偿安排。

b)持牌平台营运者应每日监察其所保管的客户虚拟资产的总值,确保遵守有关的补偿规定。

c)持牌平台营运者如为遵从有关规定而拨出自身的资金或与其属同一公司集团的法团的资金,便应确保该等资金乃以信托方式持有并指定作有关用途。该等资金亦应从持牌平台营运者、其有联系实体或与持牌平台营运者属同一公司集团的法团的资产分隔出来。

将在牌照生效后公布交易所名单

2023 年 6 月 1 日起,任何在香港经营其业务或是向香港投资者积极推广其服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并无有效牌照,即属违反《打击洗钱条例》下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制度中的发牌规定,除非符合参与过渡安排的资格。

证监会建议订立为期 12 个月的过渡期,以便《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持牌平台营运者遵守与其现有客户或其现时销售的虚拟资产有关的规定。待《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 《适用于持牌法团及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的打击洗钱指引》及其他指引的规定作最后定稿后,会提供过渡安排细节。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是原有平台,且在 2023 年 6 月 1 日前已于香港营运并设具意义且实质的业务,方合资格参与过渡安排。在符合《打击洗钱条例》条件后才可于 2023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5 月 31 日内继续在香港营运。具体考虑因素包括是否于香港成立发团、是否在香港有实体办公室、香港员工是否有中央管理或控制权、关键人员是否驻于香港、运作是否已投入服务并于香港拥有大量的客户及交易活动。

原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要符合资格参与当作为获发牌的安排,必须在 2023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2 月 29 日期间(即由 2023 年 6 月 1 日起计九个月内)内,根据《打击洗钱条例》下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制度在网上提交牌照申请。

在紧接 2023 年 6 月 1 日前并非于香港营运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仅可在根据《打击洗钱条例》下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制度获正式发牌后,方可于香港经营其业务或积极地 向香港投资者推广其服务。进行任何无牌活动乃属刑事罪行。

过渡期内,公众可能难以分辨某一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是否合法营运。为了消除有关疑虑,证监会拟在其网站上发布数份名单,以告知公众有关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不同监管状况。证监会希望透过公布这些名单,阻吓未获发牌或被要求结业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向公众提供服务。

点击下载:有關適用於獲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的建議監管規定的諮詢文件

By PANews

新加坡加密货币立法何去何从

“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 ,虽然这句话已经在加密货币社区中广为流传,但它几乎没有与立法者、监管者相联系。

这就是监管加密行业的最大挑战之一——立法者是在“纸”上制定法律,而区块链是建立在代码之上的。

虽然立法者、监管机构可以制定大量立法,但很少可以编写一行代码。

即使法律想要努力跟上 Web3、加密货币技术进步的步伐,但立法者仓促地以零碎的方式进行监管,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正确的代码不是法律

以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PSA)为例,该法案不仅涵盖加密货币,还涵盖支付。

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首次提出 PSA 时,它被加密货币社区誉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立法,将有助于巩固新加坡作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

虽然 PSA 可能被大肆宣传为新加坡的首次加密监管尝试,但一些立法历史表明,其在范围、规模和雄心方面都非常有限。

在首次代币发行 (ICO) 泡沫破灭之后,新加坡的立法者没有使用现有立法案例和执法行动来让加密行业屈服,而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从头开始。

在 PSA 于 2020 年 1 月生效之前,支付服务提供商受《支付系统监督法》(“PSOA”)监管,而货币兑换商和汇款公司受《货币兑换和汇款业务法》(“MCRBA”)监管。

PSOA 和 MCRBA 之间存在重叠,当时人们认为,由于加密货币的使用量在增加,因此需要以更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管,尤其是加密货币也不完全符合现有的法律框架。

因此,新加坡没有试图修改现有立法,而是重新开始,将一切都纳入 PSA 这项新立法中。

解读《支付服务法》

PSA 的核心目的是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简化现有的两项立法,即 PSOA 和 MCRBA;另一个是创建一个“基于行为”的法律,以更好地应对加密支付的一切方面。

乍一看,新加坡监管加密货币的方法看起来很有希望。

一方面,MAS 将根据 PSA 的制度扩大权力,以确保加密支付的创新不会破坏金融稳定。而另一方面,MAS 将实施支付服务许可证制度,不仅涵盖现有的支付服务提供商,也接受富有抱负的加密货币支付服务提供商。

根据 PSA,有七种关键支付服务需要获得许可证:

  1. 开户服务;
  2. 国内汇款服务;
  3. 跨境汇款服务;
  4. 商户收购服务;
  5. 电子货币支付服务;
  6. 数字支付代币服务;
  7. 货币兑换服务。

与加密行业相关的是第 5 条和第 6 条。

支付服务许可证包括两种:

  1. 货币兑换许可证
  2. 标准支付机构许可证(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处理金额和基本资本不同)

随着 PSA 以及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新加坡国内外的加密货币公司争先恐后地申请许可证,急于在行业中证明自己的资质和合规形象。

到底是谁的许可证?

不幸的是,对于打算申请许可证的加密货币公司来说,申请要求非常多,而且它们大多缺乏金融服务经验。

例如,PSA 支付服务中的“电子货币支付服务”允许用户使用电子货币向商家付款或将电子货币转移给另一个人,但这却涵盖了从稳定币到预付费数字钱包的一切内容。而“数字支付代币服务”仅涉及买卖数字支付代币(“DPT”),或提供允许人们交换 DPT 的平台,在这里 DPT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加密货币。

当然,主要问题是加密货币公司在费尽周折申请到支付服务许可证之后,却无法运营“电子货币支付服务”和“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的所有附属活动。

在新加坡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需要根据 PSA 申请许可证,但几乎没有提供有关如何运营交易平台的指南,除了以下维持许可证的持续要求:

  1. 反洗钱/打击资助恐怖主义要求
  2. 定期上报信息——例如转账量
  3. 网络安全
  4. 商业行为——包括保护客户资金、交易记录、收据签发等。
  5. 披露和沟通——向客户准确说明其许可证和经营范围
  6. 年审

例如,如果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想要在新加坡提供加密货币借贷服务,具体将如何监管?

根据 PSA,“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的定义是指:

(a) 任何数字支付代币交易服务;

(b) 促进数字支付代币交换的任何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推测,加密货币借贷属于“交易”,属于“数字支付代币服务”。

然而,PSA 及其附属法规均未规定此类“交易”应如何进行。

你能借多少,能贷多少?

你应该借给谁,你可以向谁借?

你可以向谁借出多少“客户资产”?

PSA 没有要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加密货币公司将客户的加密货币与他们自己的加密货币分开,或维持资本储备以防部分贷款出现问题,有的只是它们有义务“保护”客户资金。

PSA 也没有要求它们保持足够的储备金以满足《证券和期货法》和《银行法》的风险管理措施。

因此,PSA 无法涵盖所有的加密货币应用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从来没有被设计过,也不清楚它的初衷是什么。

给我一个许可证,我能让它变成两个

由于 PSA 提供许可证制度,因此拥有许可证的加密货币公司几乎可以立即从加密友好国家的监管机构获得类似的批准。

新加坡加密托管公司 Hodlnaut根据 PSA 获得了许可证,该公司提供令人瞠目结舌的加密货币存款收益率。

2022 年 8 月 8 日,即新加坡国庆日的前一天,Hodlnaut 宣布以“近期市场状况”为由冻结所有客户提款,令客户震惊。

实际上,Hodlnaut 于 2022 年 3 月获得了“原则上”的 PSA 许可证,并于同年 4 月开始运营,接触了最终会崩盘的算法稳定币 UST。

在获得 PSA 许可证后,渴望收益的储户们蜂拥而至。

Hodlnaut 提供了 14% 的 180 天定期存款年化回报率,它实际上是将 UST 部署到 Terra 的 Anchor 协议上,该协议承诺近 20% 的存款收益率,Hodlnaut 从中赚取约 6%。

当 UST 最终失去与美元的挂钩并且其姊妹代币 LUNA 变得几乎一文不值时,成千上万被 14% 的年化回报率所吸引的 Hodlnaut 客户,很快发现他们无法再从该平台取款,因为他们的资产已经随着 Terra 的消亡而消失。

像 Hodlnaut 这样的公司实际上并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因为它们有负债。

当你将钱存入银行时,这不是银行的资产,它代表你向银行提供的无抵押贷款和银行的负债。银行需要维持资本充足率——银行本身的资产相对于其风险加权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

虽然像 Hodlnaut 这样的公司以他们管理的资产而吹嘘,但这些“资产”实际上是公司欠客户的无抵押贷款。

但由于这些“资产”是加密货币,它们不在《证券和期货法》和《银行法》的支持下,而是在 PSA 的支持下,PSA 没有要求受许可的加密货币公司保持足够的储备金。

因此,许可证特别不适合涵盖类似于Hodlnaut 的案例。

如果它像银行一样运作,就像银行一样监管它

“如果它看起来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叫声也像鸭子,那么它很可能就是鸭子。”

尽管像 Hodlnaut 这样的公司不是银行,但它们的行为就好像是银行,而且应该受到像银行一样受到监管——结合使用 PSA、《证券和期货法》和《银行法》。

相反,PSA 为像 Hodlnaut 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合法性和监管批准的外衣,就好像它们在按照与《证券和期货法》和《银行法》监管的公司相同的标准运营,但却没有让它们对风险负责。

那么,新加坡如此匆忙地拼凑 PSA 是错误的吗?

“是”,也“不是”。

PSA 代表了一项来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的进步立法,并由立志建设未来的立法者缝合在一起。

虽然新加坡经常与纽约、伦敦、苏黎世和中国香港相提并论,但缺乏与这些城市相同的地理优势,所以新加坡只能尽力保持其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

这解释了为什么在 2018 年,新加坡开始着手监管许多其他国家监管机构认为“不可监管”的加密货币。

因为新加坡没有像纽约那样的广阔腹地,也没有香港和伦敦的战略位置,所以它必须利用速度和敏捷性。

不幸的是,任何新技术的立法,尤其是加密货币,都需要一种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的方法。

也许立法者可以依靠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指导——primumnon nocere——首先,不要伤害。

虽然从表面上看,仓促监管并没有害处,但可以说,在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这种监管框架的情况下创建许可证制度确实有害。

首先不要伤害

与其尝试将加密货币嵌套入 PSA,不如从一开始就不颁发许可证。

新加坡本可以利用监管机构掌握的所有现有工具来监管加密行业——结合 PSA、《证券和期货法》和《银行法》,同时满足与 Hodlnaut 类似的情况和现有法律不适用的情况。

根据与新加坡相关的加密货币公司的高调破产的数量,外部人士可能会很快判断新加坡监管加密货币的早期试验已经失败。

但他们观察还不够全面。

加密货币(目前)还不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也不清楚它们是否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创造加密货币立法和保护鲁莽的投资者免受不必要的风险敞口,可以说,新加坡立法者至少承诺了“不伤害”。

虽然去年许多备受瞩目的加密货币公司破产都与新加坡有关,但我们无法直言该国立法者是它们失败的直接原因。

声名狼藉的加密对冲基金三箭资本(“3AC”)可能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但其基金和批准投资的投资经理在英属维尔京群岛。

Terra-Luna 的 Terraform Labs 可能在新加坡设有办事处并注册成立,但它不受 MAS 监管,其创始人和主要员工也不来自新加坡。

即使新加坡的投资者哀叹这个城市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对 FTX 的投资如何给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带来了“可投资”和“可靠性”的光环,但该交易平台及其管理人员都不受 MAS 监管,而且该公司也不是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

相反,无论管辖范围如何,加密货币投资者和交易者都需要认识到,确保资产安全的责任最终应该落实到个人身上。

监管、许可和官方背书几乎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要向前发展,单靠法律和监管只是“纸上谈兵”,应该与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不再是纸老虎

使新加坡加密监管再次生效的一种可能方法是要求加密货币公司为客户切实实施保障措施。

例如,PSA 下的被许可公司,无论是原则上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向监管机构申报由自己管理的所有公共钱包地址。

即使被许可公司不愿意公开其公共钱包地址(如果不愿意,你将如何存款?),颁发许可证的机构当然应该有权强制监督。

然后,监管机构可以雇佣第三方公司或审计员负责验证这些钱包中的资产是否足以满足客户提款的需要,这种监控可以实时进行,而不是定期进行,也不是在出了问题之后。区块链固有的透明度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监督工具”。

鉴于金融机构在一个更加结构化的环境中运作,想要适当监管加密货币,监管机构也需要使用加密行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来进行充分的监管。

这包括实时加密货币监控、非保密检查和钱包识别——目前,这样的能力已经存在,只是,积极的监管和举报留给了社区。

这不可能是加密行业和 Web3 前进的方向。

去年 11 月,英国《金融时报》表示,鉴于新加坡最近遭遇挫折,并本能地对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事情做出下意识的反应,香港有能力从新加坡手中夺取“加密货币中心”的桂冠——但这种观点有点为时过早。

虽然新加坡经常被誉为“成功创业国家”的典范,但尝试的过程并非没有遇到过错误,PSA 可能也不例外。

虽然是权宜之计,但 PSA 及其实施需要发展,但可能比新加坡监管机构和立法者已经习惯的速度更快。

新加坡推出 PSA 的速度是一个不小的壮举,但该国的立法者并没有因满足荣誉而止步不前。我想,他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使 PSA 更加完整,超过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加密监管进度。

如果发放许可证的理由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框架,那么可以说,PSA 进展得太快了,步子迈的大容易闪到腰。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许可证制度,包括使用技术工具来监督被许可公司,那么 PSA 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营销工具,为被许可加密货币公司披上一层可信的外衣,即使它们只是暗地里“加密”。

作者:白泽研究院

稳定币为什么也是证券

今日早间,据知情人士透露,稳定币发行商 Paxos 因 BUSD 相关问题将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诉讼。美 SEC 执法人员已向 Paxos 发布“韦尔斯通知”(Wells notice),告知可能的执法行动。SEC 表示 Paxos 发行和上市的 BUSD 是一种未注册的证券,计划起诉 Paxos 违反投资者保护法,并可能采取强制行动。

“韦尔斯通知”是美国 SEC 对在美上市公司进行民事诉讼前发出的非正式提醒,接到通知的上市公司可以在收到正式诉讼前跟 SEC 进行沟通和协商。美国 SEC 互联网执法办公室前主任 John Reed Stark 发推称,“在我在 SEC 执法部门的 18 年中,我不记得有任何一次我发出韦尔斯通知而没有采取执法行动。SEC 的加密行动持续进行。”

Paxos 发言人拒绝置评,SEC 没有回复置评请求。币安在声明中称,“BUSD 由 Paxos 发行和拥有,它只授权其品牌。我们将继续监测相关情况。”

据此前报道,纽约州金融服务部(NYDFS)正在调查 Pax Dollar(USDP)和 Binance USD(BUSD)稳定币发行商 Paxos,具体调查范围尚不清楚。NYDFS 发言人表示,该机构无法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发表评论。

与持续数年之久的 SEC 诉瑞波一案有所不同,本次被传将认定为证券的代币与 XRP 不同,其价格并不会产生大量波动,而是锚定美元的 BUSD。

这也让市场产生了疑惑,为何稳定币也可被认定为证券?

SEC 尚未对 Paxos 做出正式行动,也并未披露任何文件,Odaily星球日报仅结合现有信息,对此做出信息整合与合理猜测。

监管眼中的加密货币 VS. 证券

提到“证券(Securities)”,自然要从概念开始明晰。《 1933 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 )是美国第一个规范了证券发行和销售的联邦法律。它最初由联邦贸易委员会执行,而后 SEC 成立,这一法案也成为 SEC 对主要执法依据。法案规定,除部分被豁免的情况外,任何证券必须向 SEC 注册。

而在这一法律中,也明确了证券的概念,证券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

“证券”一词系指任何票据、股票、库存股票、债券、公司信用债券、债务凭证、盈利分享协议下的权益证书或参与证书、以证券作抵押的信用证书,组建前证书或认购书、可转让股票、投资合同、股权信托证,证券存款单、石油、煤气或其它矿产小额利息滚存权、或一般来说,被普遍认为是“证券”的任何权益和票据,或上述任一种证券的权益或参与证书、暂时或临时证书、收据、担保证书、或认股证书或订购权或购买权。

很明显,使用了新兴加密技术的加密货币难以被明确的归入上述多种产品的其中之一。

但诸多的 SEC 诉加密企业司法纠纷依然出现。

因为,在证券的内涵中包括“投资合同(investment contract)”这一较为灵活的类型,很多并未明确指出的金融产品均可与这一概念产生关联。而具体是否可通过这一条款被定义为证券,则可以著名的“豪威测试(Howey test)”作为准则,在已经存在的诸多司法实践中,SEC 均采用了豪威测试作为鉴定证券法中投资合同的标准。

豪威测试:SEC 拳打加密的主要武器

在上世纪的佛罗里达,William Howey 成立了 W. J. Howey 公司和 Howey-in-the-Hills Service 公司,并通过这两家公司开发一款新颖的产品。W. J. Howey 公司在佛罗里达购买了一片柑桔园,并将柑桔园的土地分割成小块,以此出售给投资者。他承诺,投资者可以将土地出租给 Howey-in-the-Hills Service,并由这一公司运营、照料柑桔园,投资者无需从事任何农业生产即可获取柑桔园的收益。

SEC 认为这一投资合同属于证券,而 Howey 并未将这款特殊的土地产品向 SEC 提交任何注册声明,已违反证券法。

1946 年,SEC 起诉W. J. Howey 公司。最终,在漫长的司法流程下,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土地销售和服务合同的符合证券法规定的“投资合同”,即这些合同可被认定为证券。这是确定联邦证券法普遍适用性的一个重要案例。

而该案导致了也衍生出了豪威测试这一概念,以此来确定某些投资产品是否应被认定为证券。SEC 认为,“投资合同”是指将资金投资于一家普通企业,并合理预期从他人的努力中获得利润。

具体而言,豪伊测试包含四项要素:

1、投入资金;

2、在一个共同的事业;

3、对利润的合理预期;

4、来自于他人的努力。

且豪威测试适用于任何合同、计划或交易,无论它是否具有证券的典型特征。

正是基于这一点,大量加密货币均涉及证券中“投资合同”这一类别,且和 SEC 发生了漫长的司法纠纷。在漫长的 SEC 诉瑞波一案中,SEC 依据这一原则而将 XRP 定义为证券。

2022 年 7 月,SEC 将 AMP、RLY、DDX、XYO、RGT、LCX、POWR、DFX、KROM 认定为证券。(注:PANews 2022 年 7 月据 The Block 报道,美 SEC 将“Coinbase 内幕交易”事件中、即上述 9 种加密货币列为证券。)

2022 年 11 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联邦法院作出判卷,依据豪威测试将 LBRY 认定为证券,在 SEC 诉 LBRY 一案中作出了有利于 SEC 的裁定(Odaily星球日报注:LBRY,一家加密初创公司,曾出售“LBRY Credits”筹集 1100 万美元,未进行过 ICO,于 2021 年 3 月被 SEC 指控其行为是未经注册的经纪交易商行为。)

稳定币如何成为证券?

然而,与 XRP 等此前被 SEC 盯上的加密货币有所不同,BUSD 为价格锚定美元的稳定币,投资者购买这一“产品”时并没有收益预期。该产品几乎无法通过豪威测试的任何一条,它又是如何被定义为证券的?

目前,SEC 尚未对 Paxos 做出正式行动,也并未披露任何文件,Odaily星球日报的猜测为:

需要明确的是,豪威测试仅是判断证券法中“投资合同”这一种类别的标准,而除此之外,诸如债券、票据、抵押信托证明等我们更为熟悉的金融证券均被包含在其中。

回到 BUSD,Paxos 2023 年 1 月披露的储备报告显示,BUSD 储备包括两种产品类别:美国国债、美国国债逆回购协议(隔夜到期和超额抵押)

这一持仓结构让其更像货币市场基金,也就是说,BUSD 的用户在间接持有债券(即证券的其中一种类别)。我们可做出推测,这或许是 SEC 将 BUSD 认定为证券的原因。

只不过,持有 BUSD 的用户,虽然买入了类货币市场基金的产品(BUSD),却并未从中获利。

SEC 制裁大棒蓄势待发,但其影响尚未反馈在市场上(BUSD 未脱锚、BNB 在今日整体下行的市场中表现坚固)。

Nansen 数据显示,目前 BUSD 总市值 160 亿美元,排名稳定币第三。大约 90% (144 亿美元)的 BUSD 由币安地址持有。其中过去 7 天内币安净流出超 8140 万枚 BUSD。此外,Jump Trading 某地址在过去 7 天内从交易所净提取 5780 万枚 BUSD,该地址仍持有 1880 万枚 BUSD。

作者:Loopy

唱反调第一人——查理芒格支持全面封禁加密货币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连续做客CNBC“Squawk BOX”财经论谈栏目。

节目主持人是经常访谈芒格、巴菲特的贝基·奎克,她通过Zoom与98岁的芒格讨论了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在FTX交易所崩溃后的情况。

芒格对加密货币的批评之词没有丝毫保留,即便是针对与他有过密切合作的人如山姆·班克曼-弗里德和FTX的投资者。

此外,芒格还对中美领导人会面、中央银行、埃隆·马斯克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就CNBC已公布的节选内容,聪明投资者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精译,并还原以对话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一、芒格谈区块链

贝基·奎克:你用了很多词来描述加密货币,称之为“恶心、愚蠢、邪恶、老鼠药”。甚至把它比作性病。

芒格:让我感到痛苦的是,我看到我自己的国家,我看到那些曾经声誉很高的人帮助这些东西存在、扶持它们等等。

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这个国家不需要一种对绑匪有利的货币。(注:意为芒格认为比特币的意义在于作为非法活动的交易货币)

贝基·奎克: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因为有很多名人和大企业参与其中。

芒格:这就是让我沮丧的地方。有些人认为他们必须参与每一笔交易,他们不在乎是幼女卖淫还是比特币。我认为这完全疯了。

在金融世界中,声誉是非常紧要的。

促进“人渣与人渣之间的互相联系”会破坏你的声誉,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贝基·奎克:你认为这些(投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公司做过尽职调查吗?

芒格:不过,我认为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你看到了很多幻想。这部分是欺诈、部分是逃避。这是一个糟糕的组合。我既不喜欢欺诈也不喜欢幻想,幻想可能比欺诈更极端。

贝基·奎克:为什么说是幻想?

芒格:嗯,一种新的货币让每个12岁的孩子都想成为亿万富翁,我们就叫它芒格币吧,然后开始交易。

没有人会热衷于这样的事物,这是疯狂的、失去理智的。

贝基·奎克:你当然不会快速接受区块链这样的新技术的价值,因为它有潜在的投机风险,甚至像你所说的,像加密货币这样的疯狂风险。

芒格:听着,你有个好主意,但这个好主意很容易就被卑鄙的内心推过界,这就是为什么好主意最终会变成了坏主意。

当然,一旦你有了这个概念,永远都有好主意。没人会跟我说我有一些好主意——我想卖给你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个像童话一样出现的新事物。

贝基·奎克:查理,你说的确实很准确。

二、芒格谈美国监管机构的角色

贝基·奎克:美国监管机构在这场灾难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FTX的危机将对他们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芒格:嗯,我认为美国当局被整件该死的事情搞糊涂了。一群长期以固定方式做事的老年人现在却在制定一个严格的像捕蚊器一般的标准。

他们知道怎么捕捉蚊子,但他们却对付不了长得很像蚊子的害虫。

贝基·奎克:他们从网里溜走了?

芒格:监管机构的行为在我看来太疯狂了。这些东西都不应该被允许。

贝基·奎克: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当我看到它时,它看起来像是一场大的地盘之争,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之间的地盘之争。

芒格:因为它是新生的,当然很难,监管机构很难处理一种新的活动。整个互联网都是新的,所以整个行业都是新的。但危险的警报显然正在敲响。

这个人(加密货币交易的规则制定者)说,我把很多一文不值的东西卖给你,而你所有的一文不值的东西会有很多,你怎么能听到这个不觉得这是个大笑话呢?!

人们认为这是真正的资产,但这不是真正的资产。

三、芒格谈中央银行和埃隆·马斯克

贝基·奎克:你不是个拐弯抹角的人。长期以来,你一直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不看好比特币这样的“老鼠药”,而是青睐美元和其他世界货币,即使在世界各国央行在创纪录的高通胀和不断上升的利率之间努力取得平衡的情况下。

芒格:从本质上说,我非常认可美联储的努力。因为在契约货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明智的央行。

如果你去看今天的日本,你会发现与日本央行相比,我们的央行好像是一只几乎什么都不做的(小心谨慎的)小老鼠。

我们体会到了央行的重要性。如果遇上了麻烦,你可以让央行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总的来说,我喜欢央行官员,不喜欢比特币的推广者。

贝基·奎克:你说我们和日本央行比起来就像一只老鼠,这是好事吗?基于日本目前的状况。

芒格:我们还没试过。但如果我们遇到日本所遇到的那些麻烦,我们肯定会做同样的事情。

贝基·奎克:有个推特账户发布了一条貌似来自于埃隆·马斯克的言论。

马斯克说:“2009年,我和芒格共进午餐,他告诉我所有特斯拉可能失败的方式,这让我很难过。但我还是告诉他(芒格),我同意所有这些理由并且确实我们可能会失败,但这(特斯拉)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

现在埃隆·马斯克自己也回应说:“没错,确实有这回事儿。”

我问过你,但你已经不记得那顿午餐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2009年的这次午餐给埃隆·马斯克留下的印象可能比你更深刻。你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看法,但仍然对埃隆·马斯克说了一些好话。

芒格:毫无疑问,我对特斯拉的成就感到惊讶,特斯拉做得很好,我不会把特斯拉等同于比特币。

贝基·奎克:很好。

芒格:特斯拉对这个文明做出了一些重要贡献。埃隆·马斯克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一些非常棒的事。

贝基·奎克:事实上,对于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成就,你非常赞赏。

芒格:我们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看到一家新的成功的车企了,但特斯拉在汽车行业所取得的成就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四、芒格谈投机性资产和中国

贝基·奎克:你说现在相信一些创新。疫情期间,还经常使用Zoom,并不反对新技术,但你反对加密货币世界中非常猖獗的高风险投机活动,称之为危险。

芒格:我喜欢的投机性资产,来源于那些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像Zoom或者Stripe这样的新公司。所以我喜欢他们创建的新公司,我很高兴我们有了新发明。

我并不反对一切新事物,只是觉得走在新事物的前面有点神奇,容易产生错觉。就像是一部连载小说,错觉一直伴随着它。

当然我不喜欢这样,因为这些东西在起落变化时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大的衰退和萧条。

贝基·奎克:你认为现实情况是这样吗?这(FTX破产)是一个更大的瓦解的开始吗?

芒格:这是另一个话题。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有很多事物会毁灭一个伟大的文明,这些事物会用很长时间去毁灭它。

罗马从鼎盛到衰落历经了很久,之后的文明也是如此。这些人(加密货币的推崇者)在推动文明的衰落。

贝基·奎克:你长期以来一直很倡导美国和中国之间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

芒格:中美两国元首会面非常有趣,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个场景了。这是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一次会面,对中美来说都是件好事儿。

积极面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能帮助世界达到一种非常先进的文明状态,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停下来?

贝基·奎克:我想人们会反驳的唯一理由是,中国会自己做主掌控。

芒格: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嫉妒那些做得很好的人。为什么我们要被嫉妒牵着鼻子走呢?

总有人比你更快变得富有,尤其是那些刚开始不富裕的人。

所以像我们这样伟大的文明为什么会担心一个新的文明的崛起?我们应该认识新文明,结交新朋友,努力实现共赢。

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聪明投资者SeanTan又名阿卉

FTX的134家破产关联公司详细列表

1. Alameda Aus Pty Ltd 

2. Alameda Global Services Ltd.

3. Alameda Research (Bahamas) Ltd

4. Alameda Research Holdings Inc.

5. Alameda Research KK

6. Alameda Research LLC

7. Alameda Research Ltd

8. Alameda Research Pte Ltd

9. Alameda Research Yankari Ltd

10. Alameda TR Ltd

11. Alameda TR Systems S. de R. L.

12. Allston Way Ltd

13. Altalix Ltd

14. Analisya Pte Ltd

15. Atlantis Technology Ltd.

16. B for Transfer Egypt

17. B Payment Services Nigeria

18. B Transfer Services Ltd

19. B Transfer Services Ltd. UAE

20. B Transfer Services Uganda

21. Bancroft Way Ltd

22. BitPesa Kenya Ltd.

23. BitPesa RDC SARL

24. BitPesa Senegal Ltd.

25. BitPesa South Africa

27. BitPesa Uganda Ltd.

28. Bitvo, Inc.

29. Blockfolio Holdings, Inc.

30. Blockfolio, Inc.

31. Blue Ridge Ltd

32. BT Payment Services Ghana

33. BT Payment Services South Africa

34. BT Payments Uganda

35. BT Pesa Nigeria Ltd.

36. BTC Africa S.A.

37. BTLS Limited Tanzania

38. Cardinal Ventures Ltd

39. Cedar Bay Ltd

40. Cedar Grove Technology Services, Ltd

41. Clifton Bay Investments LLC

42. Clifton Bay Investments Ltd

43. CM-Equity AG

44. Corner Stone Staffing

45. Cottonwood Grove Ltd

46. Cottonwood Technologies Ltd.

47. Crypto Bahamas LLC

48. DAAG Trading, DMCC

49. Deck Technologies Holdings LLC

50. Deck Technologies Inc.

51. Deep Creek Ltd

52. Digital Custody Inc.

53. Euclid Way Ltd

54. Exchange 4 Free Seychellen

55. Exchange 4Free Australia Br.

56. Exchange 4Free Ltd.

58. Exchange 4Free Swiss Branch

59. Finfax Company

60. FTX (Gibraltar) Ltd

61. FTX Canada Inc

62. FTX Certificates GmbH

63. FTX Crypto Services Ltd.

64. FTX Digital Assets LLC

65. FTX Digital Holdings (Singapore) Pte Ltd

66. FTX EMEA Ltd.

67. FTX Equity Record Holdings Ltd

68. FTX Europe AG

69. FTX Exchange FZE

70. FTX Hong Kong Ltd

71. FTX Japan Holdings K.K.

72. FTX Japan K.K.

73. FTX Japan Services KK

74. FTX Lend Inc.

75. FTX Marketplace, Inc.

76. FTX Products (Singapore) Pte Ltd

77. FTX Property Holdings Ltd

78. FTX Services Solutions Ltd.

79. FTX Structured Products AG

80. FTX Switzerland GmbH

81. FTX Trading GmbH

82. FTX Trading Ltd

83. FTX TURKEY TEKNOLOJİ VE TİCARET ANONİM ŞİRKET

84. FTX US Derivatives LLC

85. FTX US Services, Inc.

86. FTX US Trading, Inc

87. FTX Vault Trust Company

89. FTX Ventures Partnership

90. FTX Zuma Ltd

91. GG Trading Terminal Ltd

92. Global Compass Dynamics Ltd.

93. Good Luck Games, LLC

94. Goodman Investments Ltd.

95. Hannam Group Inc

96. Hawaii Digital Assets Inc.

97. Hilltop Technology Services LLC

98. Hive Empire Trading Pty Ltd

99. Innovatia Ltd

100. Island Bay Ventures Inc

101. K-DNA Financial Services Ltd

102. Killarney Lake Investments Ltd

103. Ledger Holdings Inc.

104. LedgerPrime Bitcoin Yield Enhancement Fund, LLC

105. LedgerPrime Bitcoin Yield Enhancement Master Fund LP

106. LedgerPrime Digital Asset Opportunities Fund, LLC

107. LedgerPrime Digital Asset Opportunities Master Fund LP

108. Ledger Prime LLC

109. LedgerPrime Ventures, LP

110. Liquid Financial USA Inc.

111. LiquidEX LLC

112. Liquid Securities Singapore Pte Ltd

113. LT Baskets Ltd.

114. Maclaurin Investments Ltd.

115. Mangrove Cay Ltd

116. North Dimension Inc

117. North Dimension Ltd

118. North Wireless Dimension Inc

120. Pioneer Street Inc.

121. Quoine India Pte Ltd

122. Quoine Pte Ltd

123. Quoine Vietnam Co. Ltd

124. SNG INVESTMENTS YATIRIM VE DANIŞMANLIK ANONİM ŞİRKETİ

125. Strategy Ark Collective Ltd.

126. Technology Services Bahamas Limited

127. Tigetwit Ltd

128. TransferZero

129. Verdant Canyon Capital LLC

130. West Innovative Barista Ltd.

131. West Realm Shires Financial Services Inc.

132. West Realm Shires Services Inc.

133. Western Concord Enterprises Ltd.

134. Zubr Exchange Ltd 

被排除在破产程序外的子公司

以下子公司不包括在破产保护程序中:LedgerX LLC、FTX Digital Markets Ltd.、FTX Australia Pty Ltd.和 FTX Express Pay Ltd.。

FTX 在推特上发表了声明,称已在美国执行破产程序,同时曾经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前 FTX 首席执行官 Sam Bankman-Fried 宣布辞职。以下为该声明全文:

FTX 集团各公司在美国启动自愿破产保护程序,开始有序地审查和货币化资产,以保护全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John J. Ray III 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 辞职。

FTX Trading Ltd.(FTX.com)今日宣布,West Realm Shires Services Inc.(FTX.US)、Alameda Research Ltd.和另外约 130 家关联公司(合称 「FTX 集团」)已根据美国银行破产保护法启动自愿破产程序。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FTX 在特拉华州地区启动了自愿破产程序,并有序推进审查和资产货币化的程序以保护全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John J. Ray III 被任命为 FTX 集团的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 已辞去了他的首席执行官职务,但将继续协助进行有序的过渡。在破产保护程序期间,FTX 集团在各国的员工预计将继续与 FTX 集团合作,并协助 John J. Ray III 和独立的专业人士处理相关事宜。

John J. Ray III 表示,「立即实施破产保护是适当的,可以为 FTX 集团提供评估其状况,制定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的机会并制定一个程序,为利益相关方最大程度地收回资金。FTX 集团拥有只有通过共同合作且有组织的流程才能高效处理的高价值资产。我想向每一位员工、客户、债权人、合同方、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保证,我们将以勤奋、认真和透明的态度和方式开展这项工作。股东需要理解的是,事件发展迅速,新的团队最近才开始工作。」

「利益相关方应该可以在未来几天内查看破产程序目录中的材料,以了解更多信息。」

CEO

FTX 前 CEO SBF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今天我在美国根据《破产法》第 11 章自愿申请了 FTX、FTX US 和 Alameda 的破产诉讼程序,希望事情可以找到恢复的方法。计划撰写一篇关于 FTX 的文章,并致力于明确事情的现状,也将致力于用户赔偿方面的清晰度。我相信 FTX 新任首席执行官 John J. Ray III 和其他人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破产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的终结,也不一定意味着为客户提供价值和资金的能力的终结。

据The Block Research收集的数据,FTX Ventures和Alameda Research已经投资了超过250家加密货币行业的初创公司。与FTX有关的100多个企业实体,包括Alameda Research和FTX US,在周五申请了破产保护。

CEO

作者:火星财经

加密货币与银行真的要脱钩了吗

2023年2 月 9 日,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称,传闻 SEC 有意取消面向美国散户的加密货币质押服务。

他表示,“我们听到传闻称,美国 SEC 希望在该国取消面向散户的加密货币质押服务。我希望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我认为如果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对美国来说将会走向一条可怕的道路。”

“加密货币质押是加密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它允许用户直接参与运行开放的加密网络。质押为该领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改进,包括可扩展性、更高的安全性并减少碳足迹。质押并不是证券。我们需要确保鼓励新技术在美国发展,而不是因为缺乏明确的规则而被扼杀。当谈到金融服务和Web3时,在美国建立这些服务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

Armstrong 还指出,通过强制执行来监管是行不通的。它会鼓励企业在海外运营,FTX 就是如此。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为行业制定明确的规则,并提出明智的解决方案,保护消费者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创新和国家安全利益。

此消息一出,LSD(流动性质押衍生品)赛道应声上涨,赛道龙头 LIDO 短时涨约 20% (2.5 USDT 至 3 USDT)、 SSV 涨近 18% (28 USDT 至 33 USDT),后随加密市场整体下行回调至 2.7 USDT、 32 USDT;而 cbETH 则快速下跌,并跌至负溢价(如下图)。

美国9·4来袭?“窒息点行动”意在切断加密系统与银行间的联系加密研究机构 X3 的创始人 Andrew 也侧面印证了 Brian Armstrong 的传闻,他称“Coinbase 被告知要减少加密质押,否则将面临罚款和其他更加强力的打击。”

而更为严峻的是,“Gemini 和 Kraken 也在接受 SEC 的调查,并面临类似的最后通牒。两位 OCC 的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东西而辞职,显然违反了行政程序法案。”(Odaily星球日报注:OCC 即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货币监理署。)

专栏作家 Nic Carter 在最新文章中向我们揭示了一场名为“窒息点行动”(Operation Choke Point)的监管行动。这一行动瞄准美国的加密世界,旨在边缘化该行业,切断它与银行系统的联系。

Nic Carter 认为,美国政府正利用银行业组织一场复杂而广泛的打击加密货币行业的行动。这一计划几乎涵盖所有金融监管机构,且高度协调。具体来说,拜登政府目前正在执行的计划涉及多个机构,旨在阻止银行与加密货币公司进行交易。包括政府本身、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OCC 和美国司法部。

Odaily星球日报在此提示,上述相关提案均为加密行业人士的单方面“剧透”,未经官方证实。虽然市场讨论热烈,但不能作为短线投资依据,投资者应谨防波动风险。

对于当前的美国监管环境,Odaily星球日报也整理出近期有关银行和加密监管的重要事件:   

  • 12 月 6 日,参议员伊莉莎白·华伦约翰 · 肯尼迪和罗杰 · 马歇尔给加密友好银行 Silvergate 致信,指责他们为 FTX 和 Alameda Research 提供服务,并抨击他们未能报告这些可疑活动。
  • 12 月 7 日,Signature(为加密货币客户提供服务的最活跃银行之一)宣布,打算将加密货币客户的存款减半——换句话说,他们会把钱还给客户,然后关闭他们的账户——将加密货币存款从峰值时的 230 亿美元减少到 100 亿美元,并退出其稳定币业务。
  • 1 月 3 日,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 OCC 发布了一份关于参与加密货币交易的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联合声明,没有明确禁止银行持有加密货币或与加密货币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而是强烈劝阻它们在“安全和稳健”的基础上这样做。
  • 1 月 9 日,大都会商业银行(Metropolitan Commercial Bank,为数不多的几家为加密资产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之一)宣布全面关闭其与加密资产相关的垂直业务。
  • 1 月 21 日,币安宣布,由于 Signature 银行的限制,他们将只处理价值超过 10 万美元的法币交易。
  • 1 月 27 日,美联储以“安全和稳健”风险为由,拒绝了加密货币银行 Custodia 为期两年的加入美联储体系的申请。
  • 1 月 27 日,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拒绝了Custodia的主账户申请,因为主账户将使其能够使用批发支付服务,并直接在美联储持有准备金。
  • 1 月 27 日,美联储还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阻止银行持有加密资产或发行稳定币,并将其权限扩大到包括非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国家特许银行。
  • 1 月 27 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没有明确禁止银行为加密货币客户提供服务,但强烈建议银行不要直接与加密货币资产进行交易,或者保持对加密货币储户的敞口。
  • 2 月 2 日,美国司法部的欺诈部门宣布对 Silvergate 与 FTX 和 Alameda 的交易展开调查。
  • 2 月 6 日,币安暂停零售客户的美元银行转账(币安 US 没有受到影响)。
  • 2 月 7 日, 1 月 27 日的美联储声明进入联邦登记册,将政策声明变成最终规则,未经国会审查,也没有公开通知和评论期。
  • 截至 2 月 8 日,Protego 和 Paxos 申请加入 Anchorage 并获得成为国家信托银行的完全批准的申请仍然没有得到批准(超过了 18 个月的最后期限),似乎很快就会被 OCC 拒绝。

作者:Loopy

新加坡币圈的浮浮沉沉

在新加坡公司KEY3.id看来,2022年对于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整个Web3.0行业,是急速降温的一年。

  KEY3.id并不与加密货币交易直接打交道,而是为用户提供未来在去中心化世界的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但Luna币的爆雷,让KEY3.id拿到的首轮融资金额比事先获得承诺的规模大缩水,身边不少Web3.0项目也都没拿到理想融资。

  接着是估值32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破产。“如果说Luna事件让资本变得犹豫,FTX则是直接劝退资本。”KEY3.id创始人Kory Pak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许多主流资本不仅完全停止对Web3.0的投资,而且开始清算历史的投资。FTX事件将导致传统资本对Web3.0的投入倒退数年。”

  作为加密货币“避风港”的新加坡,正身处风暴中心。11月30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议会上表示,新加坡没有计划成为加密货币活动的枢纽,而是成为一个“创新且负责任的数字资产参与者”。新加坡警方则正就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可能违反付款服务法开展调查。

  “早前和很多行业伙伴交流时,他们还是倾向于将和虚拟资产相关业务的重心放在新加坡。但最近,他们也在考虑将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落脚点。”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公司HashKey Group法律部主管刘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加密货币“避风港”新加坡转弯

  对KEY3.id来说,将总部地址设为新加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拥有相对集中的区块链行业资源。

  过去几年,相比全球日益紧缩的监管,新加坡对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包容开放态度,吸引了诸多企业、投资涌入。毕马威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对新加坡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的投资已激增至 14.8 亿美元,是上一年总额的 10 倍,接近2021 年亚太地区总额的一半。

  为何新加坡如此积极投身数字资产生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局长孟文能在今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解释道,加密行业的价值在于对资产进行代币化,并将它们放在分布式账本上,以提高经济效率或增强社会包容性。换句话说,新加坡看重的是技术所承载的金融行业未来。

  德勤数字资产香港领导合伙人吕志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加坡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其积极、清晰的监管环境,为加密货币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规则。

  自2020年1月起推行的《支付服务法案》(PSA) ,允许在新加坡运营加密货币交易业务的公司,暂时性豁免持有“数字支付代币”(DPT)牌照。若要长久合法经营,需向MAS申请牌照。2022年5月底,MAS共收到196份提供DPT服务的牌照申请,截至12月,约有17份已获得正式牌照或原则上(in principal approval)批准发牌。

  新加坡政府也参与了虚拟资产的布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简称GIC)曾在2021年投资了专注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投资的基金公司Digital Currency Group,与NFT项目开发独角兽Dapper Labs。早在2018年,GIC还曾参与美国首家上市交易平台Coinbase的融资过程。

  此外,MAS还推出沙盒(Sandbox)监管机制,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在事先报备的情况下试验新的金融产品,包括从事与目前法律法规有所冲突的业务,区块链企业也属于沙盒机制适用范围。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数字资产托管提供商Propine已从沙盒中毕业,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DigiFT在2022年6月进入沙盒,计划成为第一家持牌的去中心化证券型代币交易所。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监管更为严格。2021年9月起,内地就严格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包括币安在内的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随后宣布退出中国内地市场。香港则秉持严格的许可程式,截至目前,仅有两家公司获得香港证监会的批准,并且发牌交易所只能为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提供服务,资金门槛高达800万港币。

  一边让行业“野蛮”生长起来,一边让监管不断跟上,是新加坡的策略。然而现在,“避风港”新加坡却不得不直面FTX破产及其连锁反应带来的重大损失。

  11月17日,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表示决定减记对FTX的全部2.75亿美元投资。淡马锡解释对FTX的投资逻辑是,投资一家领先数字资产交易所,能提供对加密市场的无关于协议、市场中性的敞口。但淡马锡承认或许对FTX创始人弗里曼的“行动、判断力和领导力的信任有所误置”。黄循财则评价淡马锡的投资“不仅造成财务损失,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声誉”。

  在吕志宏看来,FTX并非第一家出现问题的加密货币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新加坡也不是第一次面对市场危机。单在今年,稳定币TerraUSD、UST-Luna币双崩盘,使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加密货币基金公司三箭资本倒闭。获得MAS原则性批准的新加坡加密货币贷款机构Hodlnaut,在Terra崩盘中亏损近1.9亿美元,已停止提款和代币兑换服务,正在接受当地警方调查。“新加坡也必须向外界展示,当局对风险的注重和把控”,吕志宏分析道。

  一切都在提示,新加坡必须转弯了。

  业界尝试重塑信心 

  传统金融领域为了确保应付突然、大量的存款提取,商业银行须将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到中央银行,这部分金额便是准备金(reserve)。20世纪30年代以来,法定的准备金制度确保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处于可控范围。

  而在加密货币的世界,并无强制披露准备金的规定。即便如此,FTX风波过后,全球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仍争相公开储备金。根据Nansen数据,币安公布了价值约为690亿美元的资产储备金,包括33%的BUSD、23%的USDT,以及分别占比9%的比特币、以太坊等。随后,包括OKX、KuCoin、Crypto.com在内的多家交易所亦公布了储备的币种及数量等。

  “这样做是想给投资者信心,表明他们不会向FTX一样‘资不抵债’”,吕志宏分析指出。但这是否真正能起到稳定甚至重建行业信心的作用,吕志宏认为并不一定,“所公布的资金储备只能显示公司当下的财务状况,可能有的公司今天披露完,明天就将钱转走”。

  商业及科技顾问公司Capco亚太地区数字化与科技业务合伙人Paul Sommeri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信心、透明是任何新技术能得到广泛采用的关键,加密货币也不例外。在他看来,想要在市场上建立起广泛的信任,就需要包括法律、金融、物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监管框架,以此来保护零售投资者,并让大型机构投资者有信心进行投资。

  显而易见,新加坡早已意识到这一点,除了数次警告散户注意投资加密货币的投机性以外,还通过实际行动收紧对加密货币的监管。

  今年1月,MAS明确限制数字资产公司向新加坡公众推广服务,禁止在公共场所或报纸、广播、社交平台等公共媒体上推销服务,只能在其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上进行宣传。因此,当由新加坡加密货币公司Crypto.com赞助的F1方程式赛车大奖赛9月底重返新加坡时,曾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蓝色背景、白色字体的广告消失在了该公司家乡的赛场上。

  8月,孟文能出席研讨会时表示,许多散户投资者似乎对加密货币的风险“不理智地无视”,当局将修订新规来加大散户交易加密货币的难度。

  随后,在10月的记者会上,MAS就建议收紧加密货币监管发布两份咨询文件,当中包括禁止向散户借贷供其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要求当地加密产业从业者区分公司与客户资产,以及限制当地稳定币发行。该咨询在12月下旬结束,之后当局将制定最终指导措施,增订于《支付服务法》中。

  “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新加坡想成为加密资产中心吗?”孟文能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说。

  “如果加密中心是关于试验可编程货币……如果它是关于将数字资产应用于原子结算等用例……如果它是关于对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进行代币化以提高效率并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是的,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加密中心。但如果它是关于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机,那不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种加密中心。”

  但日益收紧的监管,在新加坡从业者眼里,可能会成为离开的信号。KEY3.id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新加坡吸引了不少来自监管政策趋严的国家和地区的从业者,其中中国内地的从业者占“相当重要的比重”,“近期各地区的政策可能会对该人群带来较大影响。”

  香港抢占发展窗口 

  同样是在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在金融科技周的第一天发表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表示对全球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创新人员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并明确提出“乐意联系全球虚拟资产业界,邀请有关交易所在香港开拓商机”。

  “其实这个重磅政策让我们整个行业都非常兴奋”,刘佳说道,“因为这是首次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香港(在发展虚拟资产方面的)决心和愿景”。此外,刘佳认为这次表态还释放了一个关键信息,也就是尽管内地目前禁止加密货币相关交易,但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下,香港仍可以发展虚拟资产。

  在吕志宏看来,新加坡方面的态度转向无疑为香港发展虚拟资产带来了一个更加稳健的窗口。但与此同时,前者的经验也更加证明了,监管不仅是为了预防及管控“最坏的情况”,也是在为投资者注入信心。

  12月7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制度的(修订)条例草案》,其中规定在香港经营虚拟资产交易所必须向香港证监会申领牌照,此项新规将于2023年6月1日生效。

  事实上,在此之前,香港证监会已经在2018年提出关于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选择参与”制度,该制度并非强制性。迄今为止,亦仅有两家交易平台获发相关牌照。而HashKey Group旗下的HashKey Pro平台则是其中之一。

  刘佳坦言,获得牌照是业务发展的阶段性里程碑,但“拿牌过程并不简单”。

  一方面,虚拟资产行业不论是对企业,亦或是对监管部门都属全新领域,许多问题目前仍没有明确答案。

  另一方面,行业中主动拥抱监管的企业并不多,多数参与者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巧妙避开监管雷区,只确保自己不踩红线。“但我们是专门去往合规的方向走,整个申牌过程中没有太多先例可以遵循”,刘佳说。

  但她依然强调监管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无论是何方向的监管,都是一个很好的指引,因为它会告诉我们不可以做什么,(我们都觉得)比较有安全感。”

  对于未来的监管发展,刘佳站在从业者的角度表示,希望香港能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清晰、与传统证券监管有所区别的监管框架。她认为,虚拟资产作为新兴资产类别,监管应当非常“贴近市场”,了解行业需求。“举个例子,是不是要以股票上市的标准,来要求我上币呢?”

  吕志宏则指出,后续监管或将落实到具体产品层面。“从风险把控的角度来看,如果产品是来自全球流通量前十的虚拟资产,(其市场)相对而言较为透明,则可能开放给零售投资者交易,”吕志宏举例,“比如一些ETF,或是STO(Security Token)。”

  而早在今年10月底,香港证监会宣布,准许合资格的虚拟资产期货ETF在港公开发售。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兼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梁凤仪当时表示,港证监会正研究设立一个制度,向可供投资于主流虚拟资产,并且设有妥善投资者防护措施的ETF给予认可。

  12月16日,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两只虚拟货币期货ETF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香港成为全球首个提供以太币期货ETF,及亚洲首个提供比特币期货ETF的市场。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产品上市仪式上表示,这两只虚拟货币期货ETF的成功上市,“不仅显示证券市场翻开了新的一页,也代表着香港就提供受规管的虚拟资产相关产品进入了新阶段。”

  KEY3.id表示,近期香港的政策跟新加坡形成一松一紧的对比。如果政策支持持续,香港凭借特殊地理优势,物理与战略空间都不亚于新加坡,“相信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项目迁移赴港,我们也在保持密切观察。”

币圈人的心声

和在新加坡待了3年的互联网创业者聊天,感叹这几年新加坡的物价飞涨,特别是房租,一室一厅的公寓动辄 3000-5000 新,并且极为紧俏。

我自作多情表示,主要还是 Web3 行业太多有钱人润到了新加坡,而在他看来,加密圈仅仅只是一小部分的人和资金,更多的还是来自互联网新贵以及香港的资本。

如今的新加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互联网老兵可以在街边偶遇十年前的老同事,也可以在街角偶遇罗永浩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美元基金合伙人。

至于原因,大家心照不宣,当失去安全感,资本总是用脚投票。

有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新加坡聚集了一众中国互联网黄金时代上岸套现的创业者,以及在互联网战争中斗争失败,被迫上岸的“失败人士”,如今他们反而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比如,携程合并了去哪儿了,众多去哪儿高管被迫套现出局,成为拿钱躺平的“失败者”,但现在携程的不少高管都很羡慕他们。

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曾经“痛哭离场”,但是如今在 Scotts 路的私密酒吧天天喝着波尔多酒,日子过得比王兴滋润多了。

有一个段子,一个人在以 1500 万的价格卖了房子套现,躺平一年后,发现此前自己的房子以 1000 万的价格出售,于是又买了回来,白赚了 400 万。

如今,在新加坡躺平的前互联网创业者们成为了众多美元基金以及 Crypto Fund 争抢的 LP。

在历史的进程面前,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

新加坡做对了什么?好像也没做什么,不过只是一直延续过去的方针政策,外部环境风云突变,让新加坡躺着成为了大赢家。

这也是这个世界法则的吊诡之处,选择不做什么有时候比选择做什么更加重要

政府与民众

在新加坡,政府是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他的存在感实在太强,属于啥都要管的大家长,但是总体贯彻两大方针:实用主义与精英主义,或者叫任人唯贤

在新加坡久居的朋友总是对新加坡政府大加赞赏,一是新加坡政府敢于认错,当一件事做错了,愿意承认错误,问责修正,比如 FTX 爆雷给很多新加坡公民以及主权基金淡马锡造成了损失,政府以及淡马锡也面临了来自议会的质询。

其次,新加坡政府对本国国民,特别是底层民众的民生有着较好保护。

曾经,我有一个问题,新加坡物价如此之高,那么底层民众岂不是很惨

后来发现,新加坡贯彻了一个方针,内外有别,严格区分公民和非公民的待遇,在各方面优待本国公民,提高了普通人的生活下限。

如果你是外国公民,那么在新加坡不得不面临高昂的成本,从住房到教育、医疗等。比如,新加坡人买房印花税 4%,外国人是 34%,且只能买昂贵的公寓,小到连公立运动场馆租场地,公民与永居都优先,费用也比较便宜。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新加坡公民可以申请购买政府修建的组屋,90 平米左右仅需 40 几万新币,最低 10%首付,30 年贷款,优惠利率为 2%左右,这保障了几乎所有新加坡公民都有条件住上自己的房子。

总体上,新加坡算是对外国人征高税,用户补贴和保护本国人。

风水

作为华人社会,新加坡保留了相当多传统的中华文化,并且还将部分文化“发扬光大”,比如风水。

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我,新加坡社会极其看重风水。

比如,新加坡人买房,一定要请风水师看看风水的好坏再做决定,包括很多人华人家庭起名字也要请风水师,甚至连新加坡的一元硬币、地铁修建都有许多风水传说,这也让风水在新加坡变成了一门大生意。

2012 年 6 月 28 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水公司新天地集团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上市的风水公司。在华人世界里,它的名字是缘中秀,主要销售风水产品,以及提供风水顾问管理。

早在 2011 年,它的净利润达到 160 万英镑(折合人民币 1438 万),在新加坡拥有一大批高端大客户:渣打银行、花旗银行、远东地产等大型企业。

如今,不少 Web3 项目方也会到 Kaki Bukit 附近的缘中秀总部找大师开光。

生育率

要说新加坡社会的问题,那么生育率就是新加坡“胸口永远的痛”,或者是整个东亚内卷社会的顽疾。

在国内,很多人会将生育率问题归结为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支持不够,但无论是新加坡还是日本都在这些方面解决了后顾之忧,甚至有各种现金补贴,比如在新加坡,生一胎可以获得累计超 10 万元人民币的补助。

然而,生育率一直逐渐走低,其中华人生育率最低,其次是印度人,但依然不高,只有马来人支撑起了新加坡的生育率。

因此,从新加坡、日本的实践来看,光给钱拯救不了生育率

症结在哪儿?几个新加坡朋友对此的看法是,一方面女性更加独立自主,受教育时间更长,经济独立,女权意识崛起;另一方面,整个东亚文化强调竞争,比较内卷,“如果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何必生出来和我一起受罪呢?”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态度。

新加坡有个独特的词汇“Kiasu”,源于闽南话里的“怕输”,很大程度反映了新加坡华人,甚至是全球华人的心态。

如果要养孩子,就要给她/他最好的资源,赢在起跑线上,哪怕在新加坡有免费的公立学校,廉价的组屋,很多人也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国际学校,住高档的公寓,养一个“精英孩子”的成本必然高昂。

东亚、新加坡生育率难题,目前无解。

移民

在 70%公民为华人的新加坡,移民是在中国人中不可避免常被谈及的一个话题。

我发现身边很多入籍新加坡的中国人,他们与新加坡的缘分来源于中新奖学金项目(SM 奖学金),有的从高中甚至是初中就到新加坡读书,然后大学毕业后可以马上拿 PR,然后入籍。

曾经,很多 SM 项目的毕业生面临是否加入新加坡籍的时候,选择了否,因为当时他们认为“新加坡太小”,回国或者去美国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的新加坡今非昔比,很多当年放弃入籍的人不得不再走 EP-PR 的路线,毕竟全球免签 192 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加坡护照还是吸引力十足,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逐渐认识到了新加坡的双重属性和身份,新既是全球城市(global city),也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

对于新加坡公民来说,他们似乎是天然的 Global Citizen,这种身份也是 WEB3 从业者所需要的,目前我认识在新加坡的加密从业人士几乎都有申 PR(永居)入籍的打算。

不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涌入,拿 PR 的难度早已呈倍数增长,新加坡也从“求人来”,变成了“挑人”。

2022 年,EP 月薪门槛从 4500 新币调高至 5000 新币,2023 年的顶级专才签证(ONE Pass),要找月薪 3 万新币(约 15 万人民币)以上的高级人才。

不只如此,2023 年 9 月,新加坡工作签证 EP 申请将采取打分月薪,5000 新币只是最低标准,月薪愈高、学历愈好,才能从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新加坡以“实用主义”为本,只挑选那些对新加坡有贡献的人,比如,交更多的税,招聘更多的新加坡本地人,为新加坡生更多孩子…… 务实且残酷。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新加坡依然是中国人,特别是顶级富豪移民的“首选城市之一”,移民难度将持续增大。

不是加密天堂

在所有谈及新加坡的热门文章中,总是会出现 Crypto、Web3 的身影,在许多人眼中,新加坡似乎成为了加密天堂,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事实。

新加坡或许是币圈富豪们的温柔乡,但却不是 Crypto 的热土

“实用主义”立国的新加坡政府想得也很明白,他希望吸引到加密行业的富豪以及他们的钱(美元),但是不允许开展本地业务。

新加坡金管局从没发过加密货币交易所牌照,11 张加密货币牌照都只是用在支付领域。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同时也是“下一任总理”的黄循财曾在 2022 年底公开表示,数字资产是可以改变金融市场、跨境支付、结算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新加坡一贯的立场是,即使面对外界批评,都需要对加密货币的投机和交易采取强硬立场,尤其是散户投资者

FTX 爆雷后,黄循财在国会上强硬表示,新加坡并不计划成为加密货币活动的中心

从意识形态来看,Crypto 是一种解构的力量,秩序濒临瓦解崩溃之地才是其最大舞台,而在新加坡这样一个秩序井然,规则森严的国度,Crypto 本身并无太大的发展空间,更多是以新加坡为中心,将业务辐射东南亚以及其他国家。

当然,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是,新加坡用人和生活成本太高,很多人想留也留不下来,新加坡终究属于币圈老板和高管们。

新加坡人来人往,终究不是加密家园。

作者:0xmin新浪财经

加密银行Silvergate爆亏10亿美元

近日,加密友好银行集团 Silvergate Capital 披露,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其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 10 亿美元,而全年亏损约 9.49 亿美元,与此同时 Silvergate 在 2021 年的净收入为 7550 万美元。

从这个角度看,Silvergate 去年四季度的亏损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是完全意料之外的情况,那作为加密世界新闻中的常客,Silvergate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角色,2022 年第四季度发生了什么,又会对接下来的加密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加密友好型银行 Silvergate

用一句话概括 Silvergate 的话,那就是 Silvergate 是一家对加密资产友好的银行集团,更是少数深度涉足加密业务并提供对应服务的传统银行机构。

早期 Silvergate 原本是一家位于加州的社区零售银行,主要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 2013 年开始它便将其业务模式从传统的银行服务转移到加密资产相关服务。

Silvergate 在 2017 年创建了Silvergate 交易网络(SEN),这是一个针对数字资产空间中的交易者的支付网络,它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创建新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并为 Coinbase、Gemini、Bitstamp 以及 FTX、Alameda Research 等提供银行结算服务。

也正是随着转变为加密友好银行,Silvergate 实现了「质」的转变,并在 2019 年底登陆纽交所。

而在加密资产行业 2020 年、2021 年的一轮繁荣中,不少加密机构和传统机构扮演了极为活跃的角色,Silvergate 也由此获得了最大化的收益:2020 年收入 1110 万美元,2021 年收入 7550 万美元。

踩对风口是起飞的关键前提,可以说选择加密业务并深耕其中,是 Silvergate 早期实现体量跃升的关键。

Silvergate近三年股价走势图

从 Silvergate 的股价(SI)走势就可以看出端倪,2019 年上市之后,SI 原本相对平稳,伴随着 2020 年下半年行情渐起,SI 股价开始走高,2021 年更是一路加速,曾在 2021 年加密资产价格位于高点时突破 200 美元,市值一度突破 70 亿美元。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 2022 年行业逐步走向低迷,尤其是连续不断的爆雷事件,SI 股价一路走低,目前相对高点暴跌超 90%,市值仅 4 亿美元,其中 FTX 崩溃后跌幅就超过 70%。

02
FTX 余波下的 Silvergate 危机

究其原因,在加密行业这个周期性赛道中,和 FTX 等加密世界巨头的业务牵扯颇深就是把双刃剑,所以此次 FTX 风波之中,Silvergate 危机才逐步加深并最终陷入困境。

  • FTX 后的超 80 亿美元提现潮

先是从 11 月 FTX 爆雷后,两个月的时间,Silvergate 处理了 81 亿美元的挤兑提款,其加密资产相关存款在 2022 年第 4 季度更是暴跌 68%,为满足提款需求,Silvergate 清算了其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的债务并承受了巨额折价亏损。

甚至前不久 Silvergate 还承认,去年底它从旧金山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获得了 43 亿美元预付款,这才避免了存款的进一步挤兑,而现在 Silvergate 持有约 46 亿美元现金,其中大部分来自 FHLB 的预付款。

  • 矿企 Marathon 还款结束

与此同时,不仅 Silvergate 的存款与现金业务在 FTX 崩溃后命悬一线,其加密机构服务业务也开始缩水。

其中比特币矿企 Marathon 就在 12 月偿还了欠 Silvergate 的 3000 万美元比特币循环贷款,释放了 3615 枚作为抵押品的 BTC。

Marathon曾发文称:

译文:“我们还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加强我们的流动性状况,提高我们矿业船队的表现。鉴于2023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决定根据循环信贷协议全额偿还未偿还余额。这释放了以前作为抵押品持有的比特币,将我们不受限制的比特币持有量从 11 月 30 日的 4,200 BTC 增加到 12 月 31 日的 7815 BTC(约 1.293 亿新元)。

  • Microstrategy 的 2.05 亿美元贷款隐忧

此外,Microstrategy 也曾于 2022 年 3 月 23 日从 Silvergate 获得了一笔 2.05 亿美元的担保定期贷款,该贷款将在 2025 年 3 月到期,其浮动利率等于纽约联储报告的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30 天平均值与 3.70% 之和,最低利率为 3.75%。

其中该贷款以 8.2 亿美元的比特币为抵押,在发行时为 19466 个比特币,贷款价值比率(LTV)为 25%,必须保持最高 50% 的抵押率。如果 LTV 超过 50%,Microstrategy 需要存入足够的 BTC 或偿还贷款,使 LTV 降至 25% 或更低。

2022 年 6 月,伴随着比特币价格暴跌,微策公司(MSTR)将 10585 个 BTC 存入抵押品账户,为其抵押品充值。

而据计算,如果比特币价格跌破 13561 美元,这笔 Silvergate 贷款的比特币抵押品就或将面临清算,这离目前的二级市场价格还有约 60% 的跌幅空间。

03
加密友好银行之殇

总的来看,一方面,FTX 爆雷导致的信任危机,引发了数十亿美元用户资金的外逃挤兑;另一方面,它原本倚重的机构加密业务也迅速缩水,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仍麻烦不断。

二者叠加之下,Silvergate 最近的股价下跌、裁员减支似乎都是必然的结果。而 Silvergate 的此次风波之所以会对行业机构层面产生如此重大的冲击,关键也就在于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提供加密业务的银行。

简言之,无论是对曾经的 FTX 等交易平台,还是 Marathon 等矿企,像 Silvergate 这样的加密友好银行,都是主要为这些机构提供有效「法币—加密资产」管道服务和加密资产抵押借代的核心角色。

可以说这些加密友好型银行是行业的关键流动性提供方,这也是整个加密行业近些年来日积月累下的成果,殊为不易。

而放眼整个行业,除了 Silvergate,2022 年以来加密银行普遍处于低潮,麻烦缠身。其中 Abra 在2022 年 12 月刚刚完成 2260 万美元的债券融资,也正进行裁员和业务重组;巴菲特持股的巴西最大金融科技银行 Nubank 近一年来股价也下跌过半。

总的来看,Silvergate 的跌落,无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加密银行赛道的发展都将受到负面影响,而这对行业合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的深远影响,恐怕也才刚刚开始。

作者:T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