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老韭菜都在干什么

加密世界,人来人往。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离开币圈的人都去了哪儿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众多曾经的行业人士,得到了各式回答:出国读书、结婚生娃、躺平、AI创业、卖保险、科技农业……

这里的离开并非不持有加密资产,而是不在加密行业内从业建设,有的人赚够退休,从此躺平;有的人因熊市离场;有的人依然待业……

当加密周期的齿轮开始转动,所有人都被裹挟前进,身不由己。

币圈老人们在干嘛?

2011年,有一件影响中文加密货币历史进程的大事,社区“巴比特”成立。

行业内都熟知巴比特的两位创始人,长铗和QQagent(吴忌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创始人——财经作家老端

2011年,老端曾写下多篇比特币相关文章《什么东西一年可以升值3000倍》、《比特币:伟大的创新还是巨型泡沫 》。2012年7月,老端成立了比特币基金“老端比特币一号”,这也是国内第一支比特币基金。

几个月后,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爆发,比特币在8个月时间内暴涨10倍多,暴涨反而给了老端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套现压力之下,2013年4月,老端选择提前清算比特币基金,他认为比特币涨势到头了。

2013年11月,在老端清算比特币基金5个月后,出乎所有人意料,比特币再度大涨,而此时“踏空”的老端却从比特币布道者逐渐转变为比特币批评者。

比特币目前最大的价值,就是满足了国人‘一夜暴富’的幻想。

至此,老端与比特币世界分道扬镳,随后扎根股票圈,成为股评家,并出版了《投资魔法书》、《正能量投资学》、《其实你还不懂女人》等书籍。

2021月3月,老端曾再次提及“比特币”。

老端表示,他最多的时候拥有4位数的比特币,拿到现在,价值数十亿人民币,但其中大部分都在赚了几十倍之后就卖掉了,不过现在依然剩下三位数的“零头”,只是这些比特币都在一家已经破产倒闭的交易所中——Mt. Gox.。

同样是巴比特,在吴忌寒和老端离开后,长铗找到了新的合伙人:宋欢平、陈俞荣、朗豫。

宋欢平曾经的Title是“巴比特联合创始人”,如今,在媒体上出现的宋欢平身份标签是,欢乐虎资本创始人,餐饮天使投资第一人,投资了乐乐茶,陈香贵,虎头局,茉莉奶白,胡子大厨

2013年,宋欢平在QQ群了解到比特币,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长铗,并加入巴比特,参与商业化进程。然而,这段历程只持续了4个月。

2015年初,带着从币圈赚来的第一桶金,宋欢平选择离开币圈,转身进了投资圈,瞄准餐饮行业,成立了欢乐虎资本。

201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宋欢平表达了他对币圈的些许不满,甚至说“有点伤心”:

“一轮暴涨,紧接着新一轮的关注蜂拥而至,然后很快冷却下来,等到下一次冲破某个在此之前被认为是疯狂的价格,再引来一轮更大的关注。”

比特币是个好东西,但币圈太脏。

自比特币问世至今,十余年的时间内改变了众多草根的命运,曾经的币圈老人们已悉数“退休”,淡出公众视野。

一位2013年进入比特币社区的“老人”告诉深潮 TechFlow ,他所知的币圈老人要么出海,要么回归家庭,天天带娃,还有的迷上了“长生不老”,投资肽相关产业

曾经,号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被视为币圈的代言人,直到2018年录音门事件后逐渐淡出加密行业,离开币圈的李笑来除了一如既往写书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了一堆孩子”,成为父亲的李笑来现在有了新的身份——教育家

2022年后,李笑来推出了“家庭成长年度社群”(1999/年),并于2023年在得到推出了新的课程《李笑来谈AI时代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广泛好评。

躺平的矿工们

曾经,矿工被视为站在加密货币食物链顶端,随着“一纸禁令”,比特币挖矿彻底与中国“分手”,那么,不再挖矿的矿工们都去了哪儿

接受采访的前矿工们告诉深潮 TechFlow ,矿工群体内部也极为复杂,比如大矿工和小矿工的决策和想法不同。

部分大矿工选择矿机和肉身出海,继续参与挖矿,也有的选择转型AI,为其他企业提供算力支持

大部分受访对象,均提到同样的词——躺平,有积蓄,也不想打工,于是吃喝玩乐,旅游养生

矿工王磊如今就是躺平状态,在币圈吃过亏的他如今变得异常小心谨慎,不做风险投资,不接触币圈人,拿着ETH进行Satking获得接近4%的无风险年化收益,每年接近80ETH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其日常支出。

这已是不错的“结局”,一轮牛市过去,破产的中小矿工不计其数。

“上次行情好多小矿工飘了,没及时变现,从开保时捷到行情过去不得不去开滴滴的都有”,前矿工李小明说道。

不少矿工在牛市期间盲目投资,被各类一二级项目套牢,同时遇上FTX/贝宝暴雷,让矿工也成为维权大军中的一员。

在云南,一位2012年进入比特币社区的女性矿工凉柚在“挖矿禁令”后选择投身有机科技农业。

养虾、其他海产品、果园……她也乐在其中。

凉柚养的虾

凉柚经过一番调研思考,认为目前在国内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农业反而是比较稳定且长期的生意。除了科技农业,凉柚也会进行其他实体产业的投资布局。

凉柚等前矿工尽管不再“挖矿”,但依然会关注加密市场动向,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囤币。

创业者离开之后

在进入币圈之前,Saul一直在做互联网投资。

2021年夏天,STEPN的出现,让Saul关注到链游可能是未来游戏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这次他没有直接投一家公司,而是选择亲自创业。相较于一开始就接触加密行业的年轻创业者,他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经历过完整的周期,产品和用户经验也更丰富。

于是,Saul参照STEPN,发起了类似的运动 to earn项目,并获得了多家行业VC的投资。

在“x-to-earn”火热的小周期里,Saul的项目凭借各类运营活动以及和一些公链生态联动,在早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NFT道具销售喜人,但如同刹那间的烟火,美好总是短暂的,STEPN跑鞋崩盘让整个“x-to-earn”赛道进入寒冬。

Saul的项目未能在加密寒冬中幸存,坚持一年后,Saul解散了团队。

Saul 将失败的原因部分归因于“周期”,“Web3创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比传统金融还要短一些,Web3是一个更加散户化、非理性的市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Web3很难获得并留存真实用户,特别是行情不太稳定的情况下,用户增长也比想象中缓慢。”

清算完项目后,Saul 离开加密货币行业,选择投身于火热的AI浪潮中,继续创业。

在 Saul 看来, 加密行业跟AI完全是两个行业,所提供服务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AI行业更多的是技术驱动,加密行业目前来看还是资金为主,区块链产品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但是他在未来仍然会继续关注加密行业,因为觉得AI跟加密行业有很多可以结合的地方,特别是游戏等领域,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可能以新的身份和姿态回归币圈。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如果从头来过的话,我肯定还是会选择在币圈进行创业。

Saul 只是加密熊市下“Web3转AI”浪潮的一个缩影,Generative Ventures 合伙人 Will Wang 表示,“到此刻为止,所有我之前投资的移动互联网 portfolio,中间转过所谓Web3方向的,现在已经全部归队 AI 了。”

2023年6月,国内最老牌的加密媒体巴比特总站宣布全面转向 AI 赛道,巴比特创始人长铗也摇身一变,Title变成了无界AI创始人,做中国版Midjourney。

一个新的疑问出现:当新一轮加密牛市来临,离去的创业者们会重新回归么

从业者来去匆匆

加密行业的人员流动往往随着牛熊周期循环波动,牛市一来,悉数回归,熊市降临,草草散去。

小珺原本在一家行业知名VC从事投后工作,不料今年年初便收到了“裁员通知”,考虑再三之后,小珺并未继续在行业内寻找工作,而是毅然离开币圈,投身于一家本土医疗行业。

对于家庭富裕的小珺而言,工作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当下她有着更重要的使命——找对象,然后结婚,而加密行业的工作似乎会对她谈恋爱造成些许困扰

类似于小珺一样被裁员转行或待业的人并不是少数,2022年到2023年的加密熊市重创投资者钱包余额的同时,也掀起一股币圈裁员潮,无论是交易所、VC还是项目方均选择“裁员”降低成本,熬过熊市。

antoniayly 运营着一个Web3求职&招聘社区,她对币圈熊市的失业潮有着明显的感知。

“求职的人才库大概每周增长十几个,但是岗位一周有一个新的就不错了,我每周翻看海外的招聘网站,也没几个公司在招人,大多还是欧美大公司发布岗位需求,但是有多少真实HC也很难说。”

曾发布招聘信息的创业者 Leo 告诉深潮 TechFlow,“一发布招聘信息,就收到了大量简历,其中部分应聘者履历背景相当优质”,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加密行业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都不好,他收到的简历中也有大量互联网大厂从业背景人员,他们不少人都想加入Web3,因为互联网行业更累更卷

无论是Web2还是Web3,裁员潮之下,每个人都在寻求出路。

新闻专业出身的小V,曾在一家头部科技媒体撰写金融科技类报道,于2018年加入一家区块链媒体担任主笔,误打误撞“入圈”,小V没有幻想能一夜暴富,纯粹因为是一个感兴趣的新领域。

2019年底,在某互联网大厂的邀请下,小V选择“退出”币圈,到互联网公司“换个环境”,从事品牌市场相关的工作。小V很快感受到了互联网职场环境的不友好,一是当前整体向下走的趋势,其次是35岁年龄危机。

“在大公司里就感觉自己像是机器里面的一颗螺丝钉,个人发挥空间和价值感不大,也没有在媒体这么自由。”

2023年中,在大厂裁员风波中,小V主动领取了“优化大礼包”,并开始拥抱一个新的领域——保险经纪人

“我观察下来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保险行业是在一个国家人均GDP到达一个拐点之后,整个保险深度就会上来。中国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保险的看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选择做保险经纪人的另一个原因,小V认为保险行业本身的经验积累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现在的保险产品足够复杂,不仅涉及产品本身的知识,还有法律、医学相关的知识。这一行也不像互联网有很重的年龄歧视,很多成功的保险经纪人是把保险作为终生职业。

最近,小V会加入另外一家互联网大厂并作为主业,同时将保险经纪人作为副业坚持下去。

无独有偶,笔者注意到,不少曾经在币圈从业的香港朋友进入2023年,朋友圈纷纷开启“香港保险”销售模式,亦或全职加入保险公司,亦或成为持牌经理人

2023年,伴随着恢复通关、香港Web3新政、放宽高才&优才计划,大量内地人员和资金涌入香港,办香港身份,在香港创业,买香港保险成为不少加密从业者2023年的“To Do List”,也催生了一波财富机会。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通常会问一个问题,“你还愿意回到加密行业么?”

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愿意,大多会谈到币圈最具吸引力的一点,分布式远程工作的状态,个人更加自由

Coco于2019年离开币圈进入互联网大厂,2022年重新回归,在她看来,比起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加密行业还是要轻松不少,以至于她有空闲开展副业,其次,加密行业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和预期。

“亏钱不重要,一旦你赚了一点快钱,你就很难再彻底离开了”,Coco如此说道。

作者:深潮

世界币World Coin为何备受争议

2021 年 12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印度尼西亚 Gunungguruh 村 35 岁家具制造商 Iyus Ruswandi 被母亲早早地叫醒。她说,一家科技公司正在当地的伊斯兰小学举办一个「社会援助赠品活动」,让他去参加。

Ruswandi 加入了居民的长队,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一些人从早上 6 点就开始排队。在大流行肆虐的经济环境下,任何形式的援助都是受欢迎的。

在队伍的最前面,印度尼西亚 Worldcoin 的代表正在收集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或者将一个未来风格的金属球对准村民的面部,扫描他们的虹膜和其他生物识别数据。村干部也在场,向排队的居民发放编号票,以帮助维持秩序。

Worldcoin 用于收集人们生物数据的识别器,文中称为「球体」(Orb)

Ruswandi 询问一位 Worldcoin 的代表这是什么慈善机构,但没有了解到任何新的信息:如他母亲说的一样,他们正在捐款。

Gunungguruh 并不是 Worldcoin 拜访的唯一一个村子。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West Java)的村庄,以及 20 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校园、地铁站、商场和城市中心,Worldcoin 的代表们会出现一两天,收集生物识别数据。据了解,他们提供从免费现金(通常是当地货币以及 Worldcoin 代币)到 Airpods,再到未来财富的承诺等各种东西作为回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向当地政府官员付款。但他们并没有提供太多有关其真实意图的信息。

这让包括 Ruswandi 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困惑:Worldcoin 扫描虹膜到底要做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并更好地了解 Worldcoin 的注册和分发流程,MIT 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苏丹、加纳、智利和挪威 6 个国家的超过 35 人,他们要么为 Worldcoin 工作,要么代表 Worldcoin,要么曾被扫描,要么参与了但未被成功招募。

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注册活动中观察了扫描情况,阅读了社交媒体和移动聊天群组中的对话,并查阅了 Google Play 和 Apple 商店中对 Worldcoin 钱包的评论。我们采访了 Worldcoin 首席执行官 Alex Blania,并向该公司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结果和问题清单,以征求评论。

我们的调查显示,Worldcoin 在公开信息中强调保护隐私,但用户的实际经历却与之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该公司的代表使用欺骗性的营销手段,收集了比其所承认的更多的个人数据,而且没有获得有效的知情同意。这些做法可能违反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该公司自己的数据同意条款(Data Consent Form)承认了这种可能性,并要求用户接受这些条款,也可能违反了当地法律。

3 月初,在该公司生产球体的德国埃朗根(Erlangen)进行的一次视频采访中,Blania 承认存在一些「摩擦」。但他将此归因于公司还在初创阶段。

我不确定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说,「但你看过 A 轮公司的测试运作。这是一些人试图将某些理想付诸现实。它不像 Uber,有数百人做了很多次。

身份证明

在 Worldcoin 出现在 Ruswandi 村子的两个月前,这家位于旧金山名为 Tools for Humanity 的公司从隐秘模式中脱颖而出。Worldcoin 就是它的产品。

该公司的网站将 Worldcoin 描述为一种基于以太坊的「新的、集体所有的全球货币,将公平地分配给尽可能多的人」。该公司建议,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将获得免费份额,只要他们同意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虹膜扫描,该设备类似于一个被斩首的机器人头部,公司将其称为「铬球」(Chrome Orb)。

该网站继续讲道,这个球体是必要的,因为 Worldcoin 对公平的承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为他(她)分配的数字货币份额——仅此而已。为了确保不存在双重浸透(Double-dipping),铬球将扫描参与者的虹膜和其他几个生物识别数据点,然后使用该公司正在开发的专门算法,以加密方式确认他们是人类,并且在 Worldcoin 数据库中是独一无二的。

彭博社去年(编者按:2021年)夏天首次报道了该公司。Worldcoin 联合创始人、硅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前总裁 Sam Altman 告诉彭博社:「我对全民基本收入以及全球财富再分配等事情非常感兴趣」,Worldcoin 的目标是回答「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点」 。

「该公司才刚刚起步,其目标是到 2023 年获得 10 亿注册用户。」

在同一篇文章中,当时 27 岁的 Blania(他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了 Worldcoin)补充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无法使用金融系统。加密货币有机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Blania 和其他人使用「Worldcoin」来指代公司和货币;本文也这样做。)

但除了这些善意,Worldcoin 还将解决 Web3 的关键技术问题。Web3 是被大肆宣传的、由区块链驱动的第三代互联网,在 Web3 中,数据和内容可以去中心化,由个人和团体而不是由少数技术公司控制。

Blania 在接受 MIT 科技评论采访时表示,「让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新协议」将是迄今为止「最快」和「最大规模的进入加密货币和 Web3」,解决 Web3 的主要挑战之一:用户相对匮乏。

此外,根据 Blania 的说法,通过生物识别确认对方是人类,这将解决去中心化技术的另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所谓的女巫攻击风险,当网络中的一个实体创建并控制多个虚假账户时,就会发生这种攻击。这在需要假名的去中心化网络中尤其危险。迄今为止,提出一个真正能抵抗女巫攻击的身份证明还很困难,这被视为 Web3 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障碍。

Worldcoin 已在24个国家进行了现场测试;(从左到右)这些宣传图片拍摄于苏丹、印度尼西亚、智利和肯尼亚。

Blania 说,有了这两个解决方案,Worldcoin 就可以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平台,无论是用来进行身份证明还是分发」。这就是 Worldcoin 的承诺:如果成功,该协议可能成为全新一代互联网的通用身份验证方法。如果这一点实现了,货币本身可能会变得更有价值。该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希望 Worldcoin 项目为世界带来价值,从而使这些股权或代币升值。」

这可能就是 Altman 及硅谷的一些大腕都向 Worldcoin 投入巨资的原因;Andreessen Horowitz 最近领投了一轮 1 亿美元的融资,使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增加了两倍,从 10 亿美元增至 30 亿美元。

窥视球体

截至 3 月份我们采访 Blania 时,Worldcoin 已经扫描了 24 个国家的 450,000 个眼睛、面孔和身体。其中 14 个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标准),8 个位于非洲。但该公司才刚刚起步,其目标是到 2023 年获得 10 亿注册用户。

根据该公司在博客文章中的描述, Worldcoin 发行的核心是高科技球体本身,它配备了先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不仅可以扫描虹膜,还可以拍摄「用户的身体、面部和眼睛,包括用户虹膜」的高分辨率图像。此外,其数据同意条款指出,该公司还进行「非接触式多普勒雷达检测您的心跳、呼吸和其他生命体征」。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 Worldcoin 表示,它从未实施过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并且将从其数据同意条款中删除这种表述。(截至发稿时,该表述仍然存在。)

生物识别信息用于生成「虹膜哈希」(IrisHash)——一种存储在球体本地的代码。根据 Worldcoin 的说法,该代码永远不会共享,而是用于检查 Worldcoin 的数据库中是否已存在虹膜哈希。该公司表示,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使用了一种新颖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称为零知识证明。如果算法找到匹配项,则表明有人已经尝试过注册。如果没有匹配,用户就会通过唯一性检查,可以继续使用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二维码注册,以访问 Worldcoin 钱包。所有这一切都将在几秒钟内完成。

Worldcoin 表示,生物识别信息保留在球体上,一旦上传后就会被删除,或者至少有一天,一旦公司完成识别虹膜和检测欺诈的 AI 神经网络训练,就会被删除。在那之前,除了诸如「个人数据……通过安全、加密的通道发送」之类的模糊描述,还不清楚这些数据是被如何处理的。「在现场测试阶段,我们收集和安全存储的数据比完成时要多,」博客文章指出,「一旦我们的算法得到充分训练,我们将删除在现场测试期间收集的所有生物识别数据。」

在本文发布前, Worldcoin 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表示,其系统的公开版本将很快消除新用户与公司共享任何生物识别数据的需求,尽管它没有解释这是如何运作的。

没用的欠条

但是,我们知道注册流程是如何进行的。为了让 Worldcoin 进入新用户的智能手机,该公司与当地的「球体运营商」签订合同,由他们管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工作。

运营商申请这份工作,并接受 Worldcoin 团队的面试和批准,尽管公司发言人 Anastasia Golovina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强调,运营商「是独立承包商,而不是 Worldcoin 雇员」。因此,他们的工作没有合同或付款保证,而是根据他们收集的用户生物识别数据获得佣金。然而, Golovina 补充说,他们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包括当地劳动法。」

这些国家级运营商通过稳定币 Tether 收取佣金。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其价值与传统货币(通常是美元)挂钩。由他们决定向分包商支付的费用(通常以当地货币)以及工作条件(全职、兼职或临时零工)。国家级运营商和分包商都受到基于佣金的支付结构的激励,以尽快、尽可能多地注册用户。

另一方面,目前新用户通过提交生物识别扫描至少可赚取价值 15 美元的 Worldcoin ,登录 Worldcoin 钱包还可再获 5 美元,后来招募的新用户可获得的 Worldcoin 总价值变更为 25 美元。

一些用户会一次性收到这笔款项,另一些则以每周 2.5 美元分批到账。Blania 表示,这种差异是为了检验哪种激励措施最有效。不管怎样, Worldcoin 不是稳定币,而且由于该代币(当时,编者注)尚未推出,该公司「还不知道 20 美元等值于多少 WLD 代币 」,它在一份书面声明中指出。

为了了解用户的动机,一些人可以选择接收价值 20 美元的比特币,以方便兑现。Worldcoin 表示,它发现「最活跃的用户选择保留他们的 WLD」,尽管我们的大多数受访者都持相反观点。

但随着 2021 年秋天兑现功能终止,目前,承诺的价值 20 或 25 美元的 Worldcoin 相当于该公司的欠条。无论出于何种意图和目的,用户在数字钱包中的所有代币都是毫无价值的。

抓住机会

Worldcoin 的用户加入的原因有很多。

「出于好奇」是一种常见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球体运营商「看起来 nice 」,或者恰好是他们的兄弟、表亲或同学。有人希望尽早参与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的时代,有人在大流行期间失去了工作或收入,有人因为内战卷土重来的威胁而感到绝望。

大多数人只是想要免费的钱——有人只想买午餐。许多人怀疑这是一个骗局,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尝试,万一事实并非如此呢?

Ruswandi 就出于上述几个原因。在大流行期间,他失去了大部分家具制造商的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交易股票和加密货币,经常光顾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留言板和交易所。

「我很好奇,觉得尝试一下也无妨,」他回忆道,考虑到收入减少了,这笔钱很有吸引力。

但他很快就产生了怀疑。现场的公司代表和村官都无法回答有关 Worldcoin 的基本问题。他在网上做了更多调查,却无一所获,于是他得出结论,这是一场骗局。他认为,神秘的赠品是一次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活动,伪装成某种秘密的线下空投——加密货币项目发布免费代币以吸引用户的策略。

毕竟,他的许多乡亲们对互联网的了解仅限于智能手机上预装的 Facebook App,因此在潜在用户能够接收新货币之前, Worldcoin 代表「首先必须帮助许多居民设置电子邮件并登录网络,」Ruswandi 回忆说。他想知道,如果是为了吸引用户使用新的加密货币,「为什么 Worldcoin 一开始就瞄准了低收入社区,而不是加密货币爱好者或社区?」

图为 Iyus Ruswandi 在西爪哇 Gunungguruh 的 Worldcoin 招募现场,他对公司为什么需要虹膜扫描有很多疑问,但都没有得到解答。(Muhammad Fadli 拍摄)

生物识别问题

2021 年 10 月,当 Worldcoin 宣布「我们来了!」时,立即遭到强烈质疑。

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吹哨人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推文中所说的,「不要对眼球进行分类。不要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反欺诈。事实上,不要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任何用途。人体不是检票口。」

许多人对 Worldcoin 的隐私协议表示怀疑,特别是因为该公司尚未发布白皮书或开放其代码以供外界评估。『这看起来像是生成了一个人们虹膜扫描的全球(哈希)数据库(以「公平」的名义)」,并通过宣布「我们删除了扫描」来消除影响。是删除了,但你们保存了扫描生成的*哈希*,以及与*未来*扫描匹配的哈希值,』斯诺登在推文中说。

还有硬件安全的问题。Jeremy Clark,Concordia 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专注于应用密码学的副教授,他对球体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机器本身会有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他说,「但没有一项技术是绝对安全的。所以这通常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这个项目如他们所愿取得成功,那么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有利可图。」

其他人则对该公司所谓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因为 20% 的代币已经分配了:10% 分配给 Worldcoin 的全职员工,另外 10% 分配给 Andreessen Horowitz 等投资者。

此外,区块链领域的许多人不同意 Worldcoin 试图构建的基本前提:在 Web3 上创建一个身份,这对于一场转向区块链、DeFi 和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运动来说是一种诅咒,这种运动的明确目的就是匿名。

其他人仍然不相信 Worldcoin 实际上能够真正惠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相反,它会分散人们对正在进行的创建新身份范式工作的注意力。身份专家 Kaliya Young 虽然拒绝对 Worldcoin 发表具体评论,但他表示,『在网络身份识别方面,公司通常会声称「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我们的系统中,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 新消息是:每个人都不会出现在你的系统中,所以让我们继续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Blania 和他的团队认为,这种批评不正确。「我们团队的大部分人都有加密货币背景……所以我们非常关心这个(隐私),」他告诉 MIT 技术评论。「我完全理解这种担忧,」他说,但他认为这更多的是「情绪化的直觉反应」,而不是「客观的批评」。他补充说,批评者们所忽略的是,Worldcoin 协议一旦完成,在保护隐私方面将会有多么出色。

Clarkson 大学身份识别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Stephanie Schuckers 表示,这并非不可能,因为生物识别技术最近取得了许多进展。最新趋势之一是「样本安全」(Template Security),它使用加密技术来对生物识别数据进行转换。「当你存储这些数据后,如果它被盗,就无法通过逆向工程恢复到原始的生物识别信息,」她说。

但她补充道,这种技术尚未商业化的原因是,加密转换往往会导致「性能下降」。样本安全不是将新的生物识别数据与现有的生物识别样本进行匹配,而是通过某种哈希或代码将计算机算法对数据的解释与另一个存储的代码进行匹配。Schucker 说,这增加了出错的空间,使得「在这个加密空间中匹配生物数据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她补充说,最近在样本安全方面的一些进步已经解决了其中一些缺陷。

样本安全听起来像是 Worldcoin 可能正在做的事情——不过 Schucker 警告说,如果没有看到他们的代码,或者除 Worldcoin 博客文章之外的更多信息,还很难确定。

自从我们 2 月份第一次联系该公司以来, Worldcoin 已承诺开源其代码,包括在多个场合向 MIT 技术评论反复强调,这将在「未来几周内」实现。

此外,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补充道:「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收集数据的目的不是为了从中获利或者像许多其他科技公司那样监视我们的用户。相反,我们的目标仅仅是将这些数据用于开发算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并增强用户隐私。」

让他们加入

据 MIT 科技评论采访的许多人士透露, Worldcoin 的代表使用了一系列可疑的策略和诱惑来吸引新用户。

苏丹的 4 位前球体运营商之一,Mohammad Ahmed Abdalbagee 表示,2021 年 3 月在苏丹开始运营时,运营人员发现很难「向那些连电子邮件都没有的人解释数字货币的概念」。因此,他们举办了一场 AirPod 有奖竞赛来鼓励注册,最终吸引了大约 20,000 名注册者。

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的一所伊斯兰高中, Worldcoin 申请举办一场加密货币研讨会。学校的学生活动协调员 Muhammad Hilham Zein 阅读该申请后建议批准,但前提是该申请是「分享加密知识……而不是鼓励学生投资数字货币」。

「为什么 Worldcoin 一开始瞄准的是低收入社区,而不是加密货币爱好者或社区?」

但参加者(其中至少有一名年满 15 岁,这违反了 Worldcoin 自己的使用条款)以及我们记者的第一手观察结果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在 45 分钟的会议中, Worldcoin 工作人员忙于为十几名学生注册、帮助他们下载 App 并注册电子邮件,最后还要扫描他们的生物特征,以提供有关加密货币、Worldcoin 本身,或指导他们如何同意或撤销同意。(学生们至少收到了他们分配的 Worldcoin ,这些币按周分发)。

最近,在西爪哇大约 20 个村庄举办的招募活动中,许多像 Iyus Ruswandi 这样的新用户都被赠品吸引了。

「这是在大流行期间举行的,那时候政府通常会发放社会援助包,」Ece Mulyana 解释道,他是一所伊斯兰小学的校长,他在前一天晚上被告知,他的学校将被用作 Worldcoin 注册站点。「我无法拒绝这个请求,」 Mulyana 说,因为指示来自更高级别的官员——街道管理负责人 Ade Irma,他正在帮助 Worldcoin 协调村庄登记工作。

Mulyana 说,Irma 为每个成功扫描的人支付了 2,000 印尼盾(在撰写本文时约合 14 美分)的费用。Mulyana 估计有 170 人参加了,总计 340,000 印尼盾(约合 23.8 美元)。

Irma 的上司、批准这些活动的街道领导 Heni Mulyani 表示,这笔钱是用来「买咖啡和香烟」的,这是给政府官员酬金的委婉说法,以协助他们所请求的活动。她说,所支付的钱都没有用于场地租金,但她补充说,「我们向你保证,这笔钱不是来自村庄基金或预算。」

Gunungguruh 夜景,这是 Worldcoin 公司为招募活动而走访的大约 20 个村庄之一。(Muhammad Fadli 拍摄)

相反,这笔钱来自一家名为 PT Sandina Abadi Nusantara 的公司,该公司由一个名叫 Muhammad Reza Ichsan 的人和他的母亲共同创立,Muhammad Reza Ichsan 恰好是 Worldcoin 的「表现最佳运营商」(根据 Worldcoin 发布的博客文章)。该公司是 Worldcoin 印度尼西亚开展活动的法人实体;他母亲的工作则是联系当地政府官员协调招募活动。

Ichsan 告诉 MIT 科技评论,「我们不向村庄支付费用,但我们为那些帮助我们在现场召集公众的人提供了一项运营基金。」

即使 Mulyani 没有滥用乡村资金,根据印度尼西亚的反腐败和反贿赂法,这些小费(除了极少数例外)也是非法的,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在回答有关向村官付款的问题时, Worldcoin 代表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件事,称其为「孤立事件」,并表示他们已启动调查以了解更多情况。虽然他们还无法得出结论,但 Golovina 写道,「这些付款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可能是真正的运营费用,例如,在学校或其他设施中开展业务所需的费用,或支付在某些地方运营所需的许可证或执照的费用。」 这与官方及其运营人员的描述相矛盾。

Worldcoin 还将我们向他们提供的其他例子称为「当地球体运营商独立且孤立的工作」,包括苏丹的 AirPod 赠品和在印度尼西亚欺骗学校的行为,并补充说,「我们完全专注于激励运营商注册那些对使用 Worldcoin 感到兴奋的活跃用户。」

就村民而言,他们并没有被告知至少有一些官员正在接受报酬以推广 Worldcoin ;事实上,正如学校校长 Mulyana 回忆的那样,许多人认为该活动是由政府举办的。「我们必须向他们解释,这不是一个政府项目,」他说,「 Worldcoin 是一家外国公司,他们来了之后需要村里工作人员的协助。」

现在,一些村民怀疑他们能否收到钱,因为他们被告知 Worldcoin 代表将于 2022 年 1 月下旬返回村庄发放资金,这个时间已经过了(WEEX 注:本文发布时间为 2022 年 4 月)。对于那些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来说,也没有看到在钱包中交易 Worldcoin 的功能。

运营盲区

混杂和错误信息不一定是故意的。我们采访的球体运营商经常提到,他们从招募他们的 Worldcoin 代表那里收到的信息少之又少,即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报酬与他们完成注册的人数挂钩。(Worldcoin 表示,它为其国家级球体运营商提供了行为准则,次级运营商也必须遵守该行为准则,并且他们正在摒弃根据注册人数支付佣金的做法。)

Bryan Mtembei 就是一位这样的运营人员,他是一名土木工程师,最近刚从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Nakuru)的一所大学毕业,去年 9 月在校园接受扫描后,他成为了 Worldcoin 的自由职业者。

他希望自己能接受「关于 Worldcoin 的简短培训或基础知识」。相反,他得到的唯一指示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为自己赚更多钱,」他说,「剩下的就取决于我的社交营销技巧了。」

因此,他尽力回答新用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有关隐私的问题:Mtembei 估计,在他接触的人中,大约 40% 的人对于分享其生物识别数据表示担忧。

当他最初表达类似的担忧时,一位代表向他保证,他的所有问题都已在 Worldcoin 「白皮书」中得到解决。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文档。据该公司称,这是出于设计考虑——人们不太可能阅读「冗长的、技术性很强的学术风格的论文」,他们较短的博客文章可以视为白皮书。

最终,Mtembei 对金钱的需求战胜了他的担忧。他注册了 150 到 200 人,每个人扫描的佣金为 50 KS(肯尼亚先令,合 44 美分)。

Bryan Mtembei 第一次见到 Worldcoin 代表是在肯尼亚纳库鲁的大学校园里。他接受了扫描,后来成为了一名运营人员。(Brian Otieno 拍摄)

Mtembei 并不是孤例。Willis Okach 是内罗毕的一名大学生,他和 Mtembei 一样,在参加扫描后被招募成为一名运营人员,他参与进来也是为了钱。「你没有(钱),有人给你一些,」他解释道,他认为 Worldcoin 「感觉学生不怎么有钱,所以他们会注册。」 在两天的工作中,Okach 注册了 50 个人,每带来一组生物识别数据,他就能赚到 100KS (0.88 美元)。

Worldcoin 发言人 Golovina 表示,「所有在现场测试期间注册的用户都会被充分告知我们将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并要求他们在注册之前表示同意。任何同意我们收集和使用其生物识别数据的个人都可以随时撤销他们的同意,并且这些数据将被删除。」

但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没有人被明确告知(或者运营人员没有告诉其他人)他们是「测试用户」,他们的脸部照片和视频以及 3D 人体图被拍了下来,并用于训练球体的「反欺诈算法」以「区分不同的人」,对他们的数据处理方式与后面其他人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或者他们可以要求删除自己的数据 。

智利圣地亚哥的地铁保安 Ángel Rodriguez 回忆说,他在 Worldcoin App 中选中了一个方框,表示同意服务条款,说明是英文的,而他不懂英文。此外,根据 Worldcoin 的说法,其 App 及数据同意条款的链接直到「2021 年末」才可用,彼时现场测试已经进行了至少一年。

有时,新用户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个人数据,但 Worldcoin 声称他们从未有这样的要求。几乎所有我们采访过的人都被要求提供 email 地址来登录他们的钱包(即使在 Worldcoin 推出二维码登录之后)。有些人还被要求提供电话号码。

Golovina 在多封电子邮件声明中否认注册需要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但「我们确实为选择提供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的用户提供了某些功能,例如发送和接收 Worldcoin 的功能。但这样的事情永远是可选的。」 Worldcoin 没有解释用户在无法发送或接收代币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其代币来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内罗毕,几名学生表示,球体运营人员拍摄了他们的身份证照片,据 Okach 回忆,这样做的目的是确认他「不是……机器人」。Worldcoin 表示,他们从未要求用户提供国家身份证明文件,只要求球体运营商提供。

当我们与受访者分享这些回应时,他们并不认同。Mtembei 强调,个人信息从来都不是可选项,如果没有电子邮件和电话,就无法在他的球体上注册。「他在撒谎,」他说。

Mohammad Ahmed Abdalbagee 是 Worldcoin 在苏丹雇佣的 4 名球体运营人员之一,他补充说,正是他的团队的努力说服了 Worldcoin 添加电话号码作为首选登录方式。「他们在苏丹运营之前,使用电子邮箱作为主要标识符,但我们告诉他们这在苏丹行不通。许多大学生甚至没有电子邮箱,他们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他说。

隐性殖民主义

一些专门研究科技行业与南半球国家关系的学者对 Worldcoin 的行为感到担忧,但并不惊讶。

数字人类学家、 《下一个十亿用户:超越西方的数字生活(The Next Billion Users: Digital Life Beyond the West)》一书作者 Payal Arora 表示:「这是一场看谁在这场 AI 驱动的经济中获得最多数据的竞赛。」 她说,欧洲和美国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意味着,这些地区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无法从本国民众那里获得所需的训练数据,因此他们必须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根据 Worldcoin 发布的博客文章,由于监管限制,Worldcoin 在美国和中国均无法使用。而彭博社报道称,出于类似原因,该公司还停止了包括土耳其和苏丹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现场测试。然而,Worldcoin 已经在加密货币会议上举行的演示中注册了许多美国用户,尽管该公司并不认为其在美国的活动是一种现场测试。

「在资金匮乏、法律保护薄弱的地方开展这种数据收集行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

Pete Howson,诺森比亚大学研究加密货币国际发展的高级讲师,他将 Worldcoin 的行为归类为一种加密殖民主义,其中「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实验被强加于弱势社区,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人无法反击,」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 MIT 科技评论。

Howson 解释说,与其他形式的数字殖民主义相比,加密殖民主义更具危害性,因为区块链的核心原则——去中心化使得「当出现问题时……责任非常有限」。「你会经常听到 DYOR 这个词,因为这些人不太关心规则和规定。」

但是,信息和互联网接入方面的不平等使得「DYOR」精神对于发展中地区的许多人来说几乎不切实际。同样,巨大的经济差距也意味着,比如说,在肯尼亚,不到半美元的许诺就能让人们放弃生物识别数据,而在挪威或美国,这样的许诺不会有太大效果。

简而言之,在资金匮乏、法律保护薄弱的地方开展这种数据收集行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

数据失误和政策漏洞

尽管 Worldcoin 的大部分现场测试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但该公司强调,它在发达国家也很活跃,包括欧洲的几个国家。该公司告诉我们:「Worldcoin 一直试图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现场测试。」

这代表了其自身的挑战。在收集、控制和处理欧盟定义的「数据主体」(即欧盟境内的任何人,包括被收集数据的公民、居民和潜在访客)的个人数据时,Worldcoin 受欧盟 GDPR 的约束。

GDPR 于 2018 年颁布,要求数据主体要被充分告知为何收集他们的数据、数据将如何使用、谁将处理这些数据、数据将传输到哪里、如何删除数据以及如何停止数据处理。未能充分保护数据可能会导致高达全球收入 4% 的或 2,000 万欧元的罚款,具体取决于违规的严重程度。

此外,如果欧洲以外的公司收集或处理欧洲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也适用于 GDPR。因此,像 Worldcoin 这样在德拉威尔州注册、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不一定能得到豁免。

然而,这正是 Worldcoin 在其数据同意条款中所提到的,在 MIT 技术评论提交问题清单之前,该公司要求用户接受以下声明:

「我们 [Worldcoin] 自愿遵守 GDPR 政策」

「我们尚未采用董事会批准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政策,来描述我们计划保护您的数据以满足 GDPR 中普遍标准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的政策和程序可能不足以满足 GDPR 要求」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定,在美国法庭上维护您的隐私权可能会更加困难」

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国际政策主任、欧洲议会前议员 Marietje Schaake 审阅了这份文件,她表示,这项政策试图创造「例外」。但根据 GDPR,是没有例外的。而且,Worldcoin 拥有一家德国子公司这一事实已经使其受到 GDPR 的约束。

「作为欧盟公民,你有权对其提出质疑,」Schaake 说,他指的是任何潜在的违规行为。这些质疑将由欧洲数据保护机构进行审查,并最终在欧洲法院而不是像 Worldcoin 所说的在美国法院进行辩论。

Worldcoin 表示,它完全遵守 GDPR,并已在巴伐利亚数据保护局注册。他们雇佣了一名数据保护官,并且已经进行了数据隐私影响评估,尽管他们拒绝将数据保护官或评估结果公之于众。Worldcoin 补充说,他们的同意条款中的声明「之前包含了大量的警告……它们不再出现在我们最新版本的数据同意条款中。」 然而,截至文章发布时,该表述仍然保留在网上。

Aida Ponce del Castillo,欧盟贸易研究所研究员,负责研究新兴技术的法规,同时担任其组织数据保护官员一职,对她来说,缺乏透明度是不合理的。「DPIA 不是机密商业信息,」她告诉 MIT 科技评论——虽然发布不是强制性的,但她指出欧盟委员会建议企业「考虑至少发布部分内容,例如摘要或结论」。

巴伐利亚数据保护局尚未回应 MIT 技术评论就确认该公司注册请求的采访。

「这是操纵」

除了道德问题,还存在更实际的问题,例如:Worldcoin 实际运行情况如何?

对于一些测试用户和球体现场运营人员来说,答案是, 一点也不好。

有时,这是由球体的问题造成的。在苏丹,当地的虹膜识别器操作员 Abdalbargee 表示,虹膜识别器需要多达 6 次尝试才能识别一个人的面部。「实际上,我的朋友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设备才识别出他的虹膜,」他补充道。

球体还容易出故障,从而减慢招募进程,而维修需要在德国进行。当 Buzzfeed News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类似的球体故障时,Worldcoin 使用了它向我们重复过的表述:将一个特别严重的案例称为「孤立的异常现象」。

与此同时,从网络钱包向 App 钱包的升级过程中,一些用户丢失了他们的整个帐户或所有代币。对于其他人来说,该应用程序已被证明存在缺陷,会耗尽电池寿命或导致他们陷入加载和重新加载的恶性循环。

Rodriguez,前文提到的智利地铁保安,在被扫描后不久就一直在努力解决他的钱包问题。在 2 月份注册后,App 要求他输入他的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并使用二维码,但该 App 给他的手机带来了性能问题,因此他彻底卸载了 App。当他尝试重新下载 App 时,发现他的用户名已不存在了。

当地的球体运营人员告诉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找到球体并重新扫描生物识别数据。但如果 Worldcoin 真如其声称的那样,重新扫描只会将他的虹膜与已有的虹膜哈希进行匹配。换句话说,一旦账户丢失,就无法恢复,Worldcoin 随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身份欺骗的情况是球体无法检测到的。2021 年年中,印度尼西亚的一名商人能够注册和访问 200 多名已经完成扫描和身份验证的用户的钱包,并转出当时以比特币形式保存的资产。Worldcoin 表示,这种情况发生在早期通过 Web 端而不是 App 访问钱包的情况下,并且「自升级以来……我们尚未发现类似的欺诈行为。」

与此同时,那些担心整件事可能是一场骗局的人们想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50 KS 还不足以吸引眼球,」内罗毕的大学生 Okach 说,他花了一个周末招募其他人加入 Worldcoin。「这是操纵,在没有明确说明他们在做什么或想要什么的情况下把学生利用了。」

忘记早期用户

当我们开始报道这个故事时,我们注意到最初被引用为成功现场测试案例研究的 5 个国家中的 3 个——印度尼西亚、苏丹和肯尼亚——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权力和经济差异似乎在伦理上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开始挖掘。

我们想知道:作为这个全球加密实验的早期用户,是什么感觉?对于加密货币、Worldcoin 以及放弃生物识别数据的后果,参与者实际上了解吗?或者他们被告知了什么?他们是否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在这种情况下,知情同意又是什么意思?最后,我们的许多受访者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虹膜扫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左到右:Ruswandi 的邻居 Sadili、Solihin(社区领袖)和 Eli 均在接受扫描的 170 名村民之列。

最后,正是 Blania 在 3 月初接受采访时顺便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开始了解了 Worldcoin。

他在回答 2021 年秋季有关隐私的强烈质疑时表示:「在实际大规模部署系统之前,我们会让隐私专家一遍又一遍地拆解系统。」

Blania 刚刚分享了他的公司如何让 450,000 人加入 Worldcoin,这意味着它的球体扫描了 450,000 组眼睛、面部和身体,存储所有数据来训练其神经网络。该公司认识到这种数据收集存在问题,并打算停止这样做。然而他们并没有为这些早期用户提供同样的隐私保护。

我们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感到困惑:是我们缺乏远见和大局观吗?毕竟,与该公司宣称的 10 亿注册用户的目标相比,45 万或许还很小。

但这 45 万人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希望、生活和权利,但这一切都与硅谷初创公司的野心无关。

与 Blania 的交谈澄清了我们一直难以理解的事情:一家公司怎么会如此热衷于谈论其隐私保护协议,同时又明显侵犯了如此多的人的隐私?

通过采访我们看到,对于 Worldcoin 来说, 这些大量的测试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用户。相反,他们的眼睛、身体和生活模式只是 Worldcoin 神经网络的原材料。与此同时,他们只需要支付那些较低级别的球体运营人员少量的钱,来给他们的算法喂料,而这些运营人员私下里却经常需要与自己的道德疑虑作斗争。讽刺的是,对那些为教会 Worldcoin 的 AI 识别谁或什么是人类而付出努力的人,这个项目是如此的没有人性。

当我们把长达 7 页的报告调查结果和问题提交给 Worldcoin 时,该公司的回应是,我们发现的几乎所有负面问题都只是「孤立事件」,最终都无关紧要,因为下一次(公开)迭代会更好。该公司写道:「我们相信隐私权和匿名权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每个注册 Worldcoin 的人都将能够在不与我们分享任何生物识别数据的情况下这样做。」 近 50 万人已经接受了检测,这似乎并不重要。

而真正重要的是结果:Worldcoin 将拥有可观的用户数量,以支持其作为 Web3 首选身份解决方案的销售宣传。而当真正的、可货币化的产品——无论是球体、Web3 护照、货币本身,还是以上所有——向其目标用户推出时,一切都会准备就绪,不会有任何混乱的人工迹象或背后的人体器官。

作者:碳链价值

在香港搞加密货币需要什么牌照

香港加密世界,最近出现了一张张重要的新面孔——因香港加密新政应运而生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 CEO。他们开始「掌管」香港新制度下的第一批加密货币交易所,并全力负责申请香港的加密货币牌照。

Foresight News 独家获悉,目前 Colin Zhong( HashKey Pro )、Lennix Lai( OKX )、Patrick Pan( BitgetX )、Hugh Madden( OSL )、 Kevin ( Gate )等多家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 CEO 和负责人已上任,并开始活跃在香港的各大加密活动中,而火币、 Bybit 、 BitMEX 、 BitMart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香港 CEO 目前还未传出有确定人选,有的在内部进行选调,有的正在进行外部招聘,它们最迟将在今年年底前确认好 CEO 的人选。

在采访完多名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和当前实际负责人后,Foresight News 发现,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大型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经验,有很高的金融素养,以及多年投资加密货币的经验。比如 Gate 香港 CEO Kevin 和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 都有十多年的传统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和多年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管理经验,而 BitgetX CEO Patrick Pan 此前也是某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 COO,之前他是港股上市公司宝宝树的 CEO,历任贝壳找房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高级总监、 360 集团的副总裁。

6 月 1 日香港新发牌制度,使得他们应运而生,成为香港乃至中国第一批在监管环境下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掌舵者。在东升西落的大环境下,全球加密货币的重心正逐渐向香港转移,而部分香港加密交易所的新 CEO 或将因此走向加密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活跃在香港的新 CEO 们

见到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是在 4 月 OKX 举办的一场酒会上,他说着一口香港普通话,招呼着来客,酒会的地点是在铜锣湾的登龙街,许多大型加密货币机构都愿意来此举办活动,这条街上挂着大约三米长的比特币巨幅海报,而在街道拐角处的商铺,摆放着几个加密货币柜台机,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的将比特币兑换成港币。

香港知名的「Crypto 一条街」|Foresight News 摄

而遇见 Patrick Pan,则是在 6 月 20 日的一个下午,香港大学的数码港校区,他作为 BitgetX 的 CEO 为港大的师生们做了一场演讲,和他一同到来的是香港数码港董事孔剑平与美图创始人蔡文胜。在香港的许多大学,比如港大、港科大、港中文,都有这样的 Web3 氛围,学生们可以较为轻松的接触到 Web3 领域的一些大咖和企业高管,并和他们进行互动。在回答港大师生提问的时候, Patrick 说到:「在电脑与智能手机普及之时,互联网才真正普惠大众,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仍在早期阶段,我们等待它的智能手机时刻。」

大学课堂、酒会、会议中心、数码港……和其他大多数华人 Web3 创业者一样,新晋 CEO 们积极活跃在香港这座新的加密货币中心。

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是,从 2022 年 10 月至今,Foresight News 多次前往香港,这八个月来,香港加密货币的热潮一波又一波的向从业者袭来,没有停过。当历时八个多月的 Web3 热浪持续不断的冲刷香港这片土地之后,终于留下了一片全新的细沙与热土。

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诞生和它们掌舵者的出现,便是这次变化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结果和开始。这群新的 CEO 走向香港加密世界的台前,成为了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世界的关键角色,而他们所在的机构正在香港组成一个受政府监管的、全新的行业。

Foresight News 统计,目前已经有至少 10 家机构宣布申请香港 VASP 牌照,这一牌照也是香港目前推出的最具含量也最全面的加密货币牌照,他们中既有加密机构,比如 HashKey、OKX、火币、 Bitget 、BitMart、Bybit、BitMEX、OSL 和 Gate,也有传统金融机构,比如意博金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老虎证券等互联网券商以及绿地集团也对香港的加密牌照十分关注,据悉,老虎证券、富途证券已经在美国、新加坡等地申请当地的加密货币相关牌照。

而这十家机构中,目前已经出现了 5 位活跃在香港加密舞台的 CEO 和负责人:HashKey Pro CEO Colin Zhong、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BitgetX CEO Patrick Pan、OSL CEO Hugh Madden 以及 Gate 香港 CEO Kevin。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人,大多有超过 10 年以上的传统金融机构管理经验,也都是 RO (香港要求的牌照负责人和执行人)。

根据新发牌制度的要求,这些加密交易所无一例外需要寻找到两名 RO。一位香港加密货币平台的从业者表示:「每一个金融牌照类别都需要匹配一个有资质的 RO 才能经营。」目前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也都是 RO 的持有者。

「 RO 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资本可以解决的,RO 需要有交易经验和金融领域管理经验,需要满足证监会的要求,还需要有年限要求。」 BitMart 香港负责人 Darin 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在过去 6 年内有至少 3 年的行业经验,这一经验可以是运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直接经验,或是持有 1 号牌或 7 号 RO 牌照的虚拟资产相关经验。」而符合这样要求的 RO 很稀缺。

RO 的紧缺,是许多香港拿牌机构们头疼的事儿。这也导致了 RO 以及香港交易所 CEO 的年薪水涨船高。一位不愿具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相关人士向 Foresight News 透露,RO 目前的年薪是 200 万港元左右,另一家不具名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人士则表示 300 万港元向上。

Foresight News 了解到,目前各家交易所在 RO 方面的进度各不相同,比如 OSL 有 5 名 RO ;OKX 拥有两名以上的 RO; BitgetX 目前有两名 RO:Patrick Pan( CEO )和 Daniel Lai ( CLO ),该交易所还将分别招募一名持有 1 号和 7 号牌的 RO。而更多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则是没有 RO 或者只有 1 名 RO,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来招揽符合要求的 RO。据悉,目前香港符合资质的 RO 数量总共才 100 出头。

虽然 RO 紧缺,但是第一批香港加密市场的 RO 和 CEO 们已经准备就绪,他们正在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世界的关键人物。香港已经做出行动,SFC(香港证监会)已经正式对加密货币行业进行监管,并且发牌。「这意味着在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基金公司、信贷公司一样,也属于金融业了。」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Mart 的香港负责人 Darin 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BitMart 是一家综合型加密货币交易所,目前有大概六七人常驻在香港,未来他们将继续在香港进行人员扩招。

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 Gate 香港负责人 Kevin 则指出在香港持牌经营所带来的潜在的金融机遇:「 700 多万的香港本地用户是一方面,而通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庞大的合规资本与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搭建一座资金流通的桥梁也是此次拿牌的意义所在。」「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不仅仅只针对香港的用户,依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可以吸引到全球的合规资本。」 Kevin 向 Foresight News 补充说到。

香港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给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释放出了重要的信号:此前因为不受政府监管而未能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资本将可以通过香港这一金融中心进入加密市场;此前不能与加密货币机构进行业务合作的传统金融机构将可以与加密货币机构展开合作。目前中银国际、太平洋保险等国资背景下的香港子公司已经开始展开了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探索,而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而一些国家的合规加密货币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早已有合作的先例,比如 Visa 加密货币借记卡、比特币基金、股票代币化、以加密货币计价的理财产品等等。

而 Lennix Lai、Kevin、Colin Zhong 等拥有国际传统金融机构经验与加密货币经验的香港加密交易所 CEO 们,天生扮演了将加密货币引入合规,将加密货币引入传统金融市场的角色,他们即将在香港这一金融中心成为更加积极的角色。

1 个亿,拿下 VASP 牌照

对于新牌照制度下的香港加密交易所 CEO 而言,拿下 VASP 牌照,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部分资管公司和银行,为了申请一张香港 VASP 牌照,准备了 1 亿港元~ 2 亿港元。」一位业内人士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这是传统金融机构进军加密货币的「门票」,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此前未有相关布局,在产品、团队等各个方面都从 0 到 1 ,所以成本显得十分高昂。然而即使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加密货币机构,拿下牌照的成本也并不低廉。

香港政府设立了诸多门槛以达到筛选优质加密交易所的目标。比如需要在港成立实体办公室、需要至少两名拥有多年传统金融机构管理经验且有多年虚拟货币交易经验的 RO(持牌加密机构负责人)、需要在 6 月 1 日之前有一定的加密货币用户数和交易量、需要拿下 TCSP 牌照以及 1 号牌和 7 号牌、需要正式营业一年并且获得监管的认可后才能拿到正式的牌照……这对想要拿牌的机构的财力、经验和时间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意在申请 VASP 牌照的加密机构,如今基本已经有一定的用户数和加密货币交易量,不过大部分机构并未透露具体数据。作为在香港最早布局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OKX 向 Foresight News 透露了最新数据,截止 2023 年 6 月 27 日,OKX 香港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8800 人,加密货币总交易量达到 1.5 亿美金。

BitMart 则透露其香港的最新用户在 300 左右,目前该机构的全球站上有 11000 个香港用户,还未迁移到香港平台。「但香港的新用户,只能在新平台申请。」Darin 表示。

在香港大学,BitgetX CEO Patrick Pan 在讲述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格局|Foresight News 摄

诸如 OKX 和 Gate,因为布局较早,在香港市场已经占领了很大先机。「OKX 的香港团队有 500 人,专门负责牌照的有 60 人左右。」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 表示。

而且这类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因为国际化布局较早,在成本上也有相当优势。「产品、风控、技术都是全平台通用的,所以这 500 人中大部分实际上仍是 OKX 全球的员工。」 Lennix Lai 说到。「OKX 的产品,会自动适配到香港、新加坡等不同的合规主体。」据 Foresight News 了解,目前 Gate、BitMart 等平台也是如此,这也将大大降低它们的成本。

不过即使如此,加密货币交易所想要申请一张 VASP 牌照,也需要付出不低的成本。

BitMart 的香港负责人 Darin 对此有过粗略计算:「在有 BitMart 全球站的基础上,申请一张 VASP 牌照也需要 2000 万港元 -5000 万港元。」而据 Cobo COO Lily 向界面新闻的透露:「每年的营运成本可能在 2000 万港币左右,初期成本可能在 3000 万至 4000 万港币。」而对于此前没有加密货币相关业务的机构而言, 1 个亿港元的基本投入并不算夸张。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完成拿下香港 VASP 牌照的目标。

1 年、 1 张牌、 1 个新的行业

一个新行业的诞生,需要多长时间?香港希望这个期限是一年。

2023 年 6 月 1 日— 2024 年 6 月 1 日,便是这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香港证监会将会考察加密货币交易所们是否符合其要求,将有预计 5-10 家公司拿到 VASP 牌照,成为第一批受到香港证监会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个新的行业——香港加密货币行业初步建成。

OKX、Gate、BitMart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香港负责人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预计在 2024 年年初将有第一批公司拿到 VASP 牌照,成为香港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而对于第一批公司的具体数量,Lennix Lai 预测能满足证监会要求的公司在 10 家以内。

当然这只是开始,更关键的是,除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之外,这个行业生态中将出现更多成员:稳定币公司、NFT 创业公司、加密货币专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加密货币部门……而香港也已经明确表示在 2024 年下半年将对稳定币进行监管,这个新的行业不仅仅是加密货币交易所。加密货币交易所只是一个开始。香港,希望形成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加密货币生态。

而香港加密货币生态是否能建好,第一个关键的点便是香港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选择以及监管是否得当。无论哪个地区,只要发生一次 FTX 事件,整个当地加密生态圈都会受到极大打击,美国如此,新加坡亦如此。

为此,在这一年里,香港为加密货币交易所们设置了多个时间点、以及诸多门槛。Darin 将如何申请一张 VASP 牌照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23 年 6 月 1 日之前,有意向申请牌照的交易所在香港须有实质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业务运营。在这个时间点,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们需要找到靠谱的咨询律所,并且搭建好平台,有一定量的用户数与加密货币交易额。Darin 表示:「 4 月中旬的时候,BitMart 开始测试了,比如 KYC、AML, 5 月下旬就允许用户开始使用平台了。」而对于找咨询律所,Darin 的建议是找此前有 SFC 背景的律所。

在这个阶段,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们也基本找到了办公室。比如 BitgetX 的办公室在尖沙咀中心,BitMart 则分别在荃湾、数码港、K 11 这三个地方设立了办公室。Foresight News 了解到,设立不同地点的办公室,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数码港设立办公室,因为数码港离市区较为偏远,更多的作用是为了连接政府与行业资源。

港大数码港分校,美图创始人蔡文胜在授课|Foresight News 摄

第二阶段是 2023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1 日,这是拿下 VASP 牌照的关键时间。此期间公司两名 RO 以及实际掌舵者或者 CEO 也基本要确定。

这一时期,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拿下香港 TCSP 牌照,并且成立好信托公司,拿到 1 号牌和 7 号牌。

对于 TCSP 牌照,有些机构准备较早,比如新火科技(原火币科技)旗下的火币信托已于 2022 年 1 月获得香港 TCSP 牌照,而 Gate 也是在 2022 年 2 月便获得了 TCSP 牌照。拥有 TCSP 牌照,并且成立百分百控股的信托子公司,如此一来,用户的加密货币资产便可以放在信托公司中,而这样有便于监管机构进行资金审查,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加密货币行业常常发生的挪用客户资金的事情发生。

此前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挪用客户资金,最终倒闭,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加密货币市场展开严厉打击,一年整个美国加密市场一片惨淡。而新加坡也因为 FTX 事件,无奈放缓其积极拥抱加密的进程。

而另一方面,加密货币公司还需要联系第三方审计公司对自己的用户数据、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并且由他们递交给 SFC 这一监管机构。 Foresight News 了解到,目前 OKX 已经在这一步,他们的相关财务数据由德勤进行审计。

而第三阶段则是 2024 年 3 月 至 2024 年 6 月,第一批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或将诞生。

「 2024 年的 3 月份之前,审计公司基本将相关数据要进行以 SFC 标准和要求进行审计,所有愿意在香港本地去持牌运营的交易所要提交申请表,申请表里面包含办公室的成立时间、香港站的运营情况、员工情况、内部的合规风控的情况等,还包括一些安全措施,比如投资者资金安全保护的措施等,提交之后,SFC 会有一个评估和审查的需求,它考察完之后,大概在 2024 年的 5 月底公布一批可以获得牌照的交易所。」 Darin 说到。

在这个过程中,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根据 SFC 的要求对相应需要调整的地方进行调整,第一批如果不成功,下次拿牌可能就是几年之后。

「先拿到 deemed license,然后再拿到正式的 formal license,SFC 等监管机构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完善交易所管理的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Darin 说。

在这一年时间里,加密货币交易所想要拿下 VASP 牌照,需要与多类机构展开合作,包括律所、第三方财务审计机构、技术审核公司、RO 的招聘机构以及 SFC 等,而这些都是此次拿牌的所需要经历的步骤。

写在最后

香港金融业,终于迎来了新成员——持牌( VASP 牌照)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它的新晋 CEO 们,也迎来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新行业——加密货币行业。

持有 VASP 牌照,不仅意味着机构可以完全合法的在香港本地为居民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还意味着加密公司与其他被香港证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一样,正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一部分,这代表了此前不敢想象的可能。

加密货币依然是一个极具高风险的行业,如黑暗森林般处处暗藏危机,门头沟、Luna、FTX、 Three Arrows Capital 等事件的发生恍如昨日,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破坏性事件必然还将继续发生。然而技术趋势或金融趋势一旦成型,便如拥有生命一般,难以被扼杀,这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选择只有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两种,而香港无疑成为了后者。

这一次,全球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香港,投向了这个正在努力成为加密货币中心的城市,这个城市所形成的全新行业,将成为未来全球金融市场学习或者借鉴的重要案例。

作者:周舟

2023下半年值得关注的加密项目

观察加密 VC 的最新投资可以帮助你看出市场走向和尽早发现新趋势。最近 VC 都在看好哪些赛道的哪些项目?本文将梳理 25 个在 5 月获得顶级加密 VC 投资的项目,帮助读者快速理解。

一、DeFi

1. Cetus

  • 2023 年 5 月 2 日
  • 种子轮:金额未披露
  • 领投方:OKX Ventures、KuCoin Ventures
  • 投资者:Comma3 Ventures、NGC Ventures、Animoca Ventures、IDG Capital、Leland Ventures、AC Capital、Adaverse、Coin98 Ventures 等

Cetus 是基于 Sui 和 Aptos(Move 系 L1)的 DEX,特点是能够提供特定范围内的流动性,可以实现较高的资金效率。

2. Fedi

  • 2023 年 5 月 3 日
  • A 轮:1700 万美元
  • 领投方:Ego Death Capital
  • 投资者:TBD(Block 的子公司,专注于比特币闪电网络)、Kingsway、Trammell Venture Partners、Timechain

Fedi 是一个使用比特币和闪电网络(减少单点故障风险)以帮助社区协作管理资产和数据的平台。目前 Fedi 已开发了一个钱包,计划在未来添加聊天、网页浏览和运行 dApps 的功能。

3. Opentrade

  • 2023 年 5 月 4 日
  • 150 万美元
  • 投资者:Circle Ventures、Kronos Research、Kyber Ventures、Polygon Ventures、Outlier Ventures

Opentrade 是一种 RWA 协议,允许 Web3 机构通过存入稳定币在该协议上进行广泛投资,包括美国国债和商业票据。

4. Dolomite

  • 2023 年 5 月 13 日
  • 250 万美元
  • 领投方:Draper Goren Holm,NGC
  • 投资者:Coinbase Ventures、WWVentures、6th Man Ventures 等

Dolomite 是一个基于 Arbitrum 的 DEX,提供借贷、保证金交易、现货交易等功能。

5. Hourglass

  • 2023 年 5 月 17 日
  • 种子轮:420 万美元
  • 领投方:Electric Capital
  • 投资者:Circle Ventures、Tribe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Hack VC

Hourglass 是一个 DeFi 协议,引入了一种被称为“时间绑定代币” (Time-Bound Tokens) 的新概念,来帮助其他 DeFi 协议(DEX、借贷、LSDFi)引导流动性。

在 DeFi 世界中,流动性非常重要。但是,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包括以用户可以随时提取流动性,如果用户不断提现,而协议又不能及时处置资产,协议就会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可能破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ourglass 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奖励:如果 Alice 有 10 个 Frax 以太坊(10 frxETH)并承诺将其抵押在 Frax 协议上大约一个月,Hourglass 将发行 TBT 以换取 10 frxETH 和一个月的预期回报值。通过这种方式,Frax 协议保证了至少一个月的 10 frxETH 流动性,而 Alice 这样做会获得额外的奖励,因为她明确定义了“时间范围”。

同时,Hourglass 还为 TBT 开发了一个交易市场。例如,如果 Alice 想要在到期日之前出售她价值 10 ETH 的 TBT,她需要匹配买家。当然,买家可能并不想支付 10 ETH,因为他们一个月内无法转移资产,因此他们可以根据机会成本,提交他们想要的折扣后的金额。Alice 可以在后台对提交的订单进行选择。

6. Azteco

  • 2023 年 5 月 18 日
  • 种子:600 万美元
  • 领投方:Jack Dorsey(Block 首席执行官)
  • 投资者:Lightning Ventures、Hivemind Ventures、Ride Wave Ventures、Aleka Capital、Visary Capital、Gaingels 等

Azteco 是一个可以让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轻松购买比特币的平台(跳过下载中心化交易所进行购买和如今的步骤),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购买 Azteco 代金券,并将其兑换成 BTC。

二、CeFi

7. River Financial

  • 2023 年 5 月 16 日
  • B 轮:3500 万美元
  • 领投方:Kingsway Capital
  • 投资者:Peter Thiel(PayPal 联创)、Cygni、Goldcrest、Valor Equity Partners

RiverFinancial 是一个聚焦比特币的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比特币矿机交易、托管和挖矿等服务。此外,它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使用闪电网络的 API。

三、NFT/游戏

8. Vibe

  • 2023 年 5 月 4 日
  • 种子轮:400 万美元
  • 投资者:Alchemy、Aglaé Ventures、P Nation(韩国鸟叔经营的唱片公司)等

Vibe 是一个 NFT 发行平台,其优势在于,即使你不会编码,也可以使用各种功能将 NFT 产品化,包括 NFT 忠诚度计划、创建线下活动、兑换实物商品等。通过 Vibe,创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粉丝互动。

9. Artifact Labs

  • 2023 年 5 月 8 日
  • 325 万美元
  • 领投方:蓝池资本
  • 投资者:Animoca Ventures

香港《南华早报》去年将其 NFT 业务剥离,成立了 Artifact Labs,旨在在链上保存真实世界历史事件(将报道或实物进行 NFT 化)。例如,该公司将泰坦尼克号的文物进行了 NFT 化。

值得一提的是,管理着马云和蔡崇信部分财富的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已在加密行业完成了 8 笔投资,其中 NFT 项目有 5 个,分别为 The Sandbox、Metaplex、Animoca Brands、Fast Break Lab 和 Artifact Labs。此外,蓝池资本还对 CeFi 项目 FTX、L1 项目 Polygon,以及基于 Solana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Aver 进行了投资。

10. Aether Games

  • 2023 年 5 月 9 日
  • 450 万美元
  • 投资者:Mysten Labs、Polygon、Magic Eden、Polkastarter、Cogitent Ventures、Ultra、GSR Ventures、Emurgo、Master Ventures、Eclipse

Aether Games 是一家制作各种 NFT 游戏的游戏工作室,包括集换式卡牌游戏《永恒之卡》和 3D 动作游戏《永恒之门》。

11. Artizen

  • 2023 年 5 月 11 日
  • 220 万美元
  • 投资者:Consensys Mesh、Animoca Brands、Protocol Labs 等

Artizen 是一个去中心化众筹平台,允许投资者为与艺术、科学、技术设计等相关的项目筹集资金。

12. Pudgy Penguins

  • 2023 年 5 月 10 日
  • 种子轮:900 万美元
  • 投资者:1kx、Big Brain Holdings、Kornos、Ethersole、CRIT Ventures、KuCoin、CoinGecko、Puzzle Ventures、Shima Capital、Old Fashion Research、Origin

以企鹅动画人物为特色的 Pudgy Penguins 于 2022 年 4 月启动,目前是以太坊上流行的 PFP NFT 项目之一。Pudgy Penguins 不仅发行 NFT,还销售基于 NFT 的实体玩具。

13. Izumo

  • 2023 年 5 月 16 日
  • 天使:220 万美元
  • 投资者:Hiroaki Kitano(索尼集团首席技术官)、Jaynti Kanani(Polygon 创始人)、Kevin Lin(Twitch 的联合创始人,Metatheory 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Ma(Quantstamp 的首席执行官)、Suji Yan(Mask Network 首席执行官)等

Izumo 是一个帮助主播、艺术家、音乐人和视频博主将其内容货币化的平台。

14. Tabi

  • 2023 年 5 月 29 日
  • 天使:1000 万美元
  • 投资者:Animoca Brands、Draper Dragon、Hashkey Capital、Infinity Crypto Ventures、Youbi Capital 等

Tabi(原 Treasureland)是一个基于 BNB 网络的 NFT 市场,主要功能包括 NFT 交易、Launchpad、创建任务活动等。

四、L1/L2

15. Nolus

  • 2023 年 5 月 2 日
  • 种子轮:250 万美元
  • 投资者:Dorahacks、Everstake、Cogitent Ventures、Token Metrics Ventures、Autonomy Capital 等

Nolus 是一个基于 Cosmos SDK 的 L1,专注于借贷服务。与其他借贷协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超额抵押,允许用户相对于抵押品借入更多资金,且清算风险更小。作为 Cosmos 多链生态系统的一员,Nolus 还支持 Cosmos 的跨链协议 IBC 和 ICA,允许与其他链进行互操作。

16. AnomaFoundation

  • 2023 年 5 月 31 日
  • 2500 万美元
  • 领投方:EMCC
  • 投资者:Electric Capital、Delphi Digital、Dialectic、KR1、Spartan、NGC、MH Ventures、Bixin Ventures、No Limit、Plassa、Perridon Ventures、Anagram、Factor 等。

Anoma Foundation 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非营利组织,负责开发 Anoma(一种帮助开发人员构建 dApp 的全栈架构)和 Namada(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的 L1,允许私人交易,交易中的每一方都可以单独选择他们想要发送或接收的资产)。

五、Web3 服务

17. Story Protocol

  • 2023 年 5 月 17 日
  • 种子轮:2930 万美元
  • 领投方:a16z
  • 投资者:Hashed、Mirana Corp、DAO5、Samsung Next Fund、Two Small Fish Ventures、Berggruen、SLVC

Story Protocol 是一个允许在链上创建和管理 IP 的平台。没有更多的公开信息,但在顶级 VC 的投资下,值得长期关注。

18. LabDAO

  • 2023 年 5 月 24 日
  • 360 万美元
  • 领投方:Gumi Cryptos Capital,Maven 11
  • 投资者:North Island Ventures、Seed Club Ventures、ID Theory、Road Capital、Curve Labs、gmjp.lol、Molecule、Gnosis DAO、The LAO、Orange DAO、Beaker DAO、Spaceship DAO、Balaji Srinivasan

LabDAO 是一个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中心的 DAO 组织,研究人员可以在其中提出研究想法以寻求投资或寻找合作伙伴。

19. Tools For Humanity

  • 2023 年 5 月 25 日
  • C 轮:1.15 亿美元
  • 领投方:Blockchain Capital
  • 投资者:a16z、Bain Capital Crypto、Distributed Global

Tools For Humanity 是 Worldcoin 背后的公司,尽管加密市场处于熊市,但该项目仍吸引了大量投资。Worldcoin 以代币空投为手段奖励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 Orb 的虹膜识别设备来验证人类身份,并创建数字身份 World ID。

Worldcoin 的联合创始人 Sam Altman 也是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使大部分人失业,因此 UBI(全民基本收入)将至关重要。

因此,Worldcoin 旨在:验证并创建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的身份,以及为他们提供基本收入。

20. Transak

  • 2023 年 5 月 31 日
  • A 轮:2000万美元
  • 领投方:CE Innovation Capital
  • 投资者:SBI Ven Capital、Sygnum、Azimut、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UOB Venture Management、Signum Capital、Animoca Brands、Genting Ventures、Istari Ventures、No Limit Holdings、Woodstock Fund、IOSG Ventures、KX、Axelar、Tokentus、The Lao、和更多

Transak 是目前最大的 Web3 支付服务之一,可让用户在任何集成了该服务的平台或 dApp 上进行“法币<>加密货币”兑换功能。

21. Magic

  • 2023 年 5 月 31 日
  • 战略:5200 万美元
  • 领投方:PayPal Ventures
  • 投资者:Cherubic、Synchrony、KX、Northzone、Volt Capital 等

Magic 是一家“钱包即服务”公司,旨在抽离 Web3 的复杂性,为企业、用户提供与 Web2 一样简单的可定制加密钱包。迄今为止,Magic 已经创建了超过 2000 万个钱包,并被超过 13 万名开发人员使用。

六、基础设施

22. zkLink

  • 2023 年 5 月 4 日
  • 战略:1000 万美元
  • 投资者:Coinbase Ventures、Ascensive Assets、SIG DTI、BigBrain Holdings、Efficient Frontier 等

zkLink 是一个基于 zk-SNARKs 的 L2 协议,专注于多链交易,目前支持的网络包括以太坊、BNB Chain、Polygon、Avalanche、zkSync、Scroll 等。此外,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其 API 创建范围更广泛的跨链产品,包括跨链 DEX 和跨链 NFT 市场等。

23. Webb

  • 2023 年 5 月 8 日
  • 种子轮:700 万美元
  • 领投方:Polychain Capital,Lemniscap
  • 投资者:Zee Prime、CMS Holdings 等

Webb 是一种基于 ZK 技术的隐私跨链协议,其拳头产品 Hubble Bridge 允许用户在多个网络之间进行资产转移、验证身份、消息传递。

24. Airstack

  • 2023 年 5 月 17 日
  • 种子前:700 万美元
  • 领投方:Superscrypt
  • 投资者:Polygon、Hashed Emergent、NGC、Primal Capital、UOB Ventures、Signum Capital 等

Airstack 是一个区块链数据平台,可让开发人员轻松查询来自多个网络的数据。它还为用户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助手,可以通过询问进行查询。例如,询问“帮我查找拥有超过 10,000 MATIC 的持有人的钱包地址”,Ai 助手会自动提供查询结果。

25. PYOR

  • 2023 年 5 月 19 日
  • 种子轮:400万美元
  • 领投方:Castle Island Ventures
  • 投资者:Hash3、Antler、Future Perfect Venture、Force Ventures、CoinSwitch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Balaji Srinivasan

PYOR 是一个面向机构的区块链数据分析平台,用户可以访问各个网络的数据,并且可以创建自定义仪表板。目前该平台处于私人测试阶段。

作者:白泽研究院

为什么美国证监会SEC要起诉币安

“现在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是,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在犯罪,如果你幸运的话,你所使用的交易所只在程序上犯罪(而非结果上)。”为什么?例子如下:

你的交易所是否在美国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是的!确实是!至少根据 SEC 的观点,美国的每个加密货币交易所都是非法的。你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很多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高管都不同意,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这些论点——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如果你在进行加密货币交易,你就并没有完全彻底地遵守美国证券法。

你的交易所是否在窃取客户的资金?可能是!有些是,但有些不是。如果你是客户,这是你应该最关心的问题。

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和窃取客户资金是相关的,但是这是两回事。”哦,我不应该把我的钱托付给那些违反美国法律的人”:当然,是的,这是一个合理的立场,能够使你避免很多加密货币的灾难,但也将使你完全无法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这是你的选择!

我对这一切事情的原理释义有些夸张——但并没有夸张太多。

昨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及其创始人赵长鹏,指控他们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今天,SEC 又对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Inc.提起了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的诉讼。

加密货币交易所与 SEC 发生纠纷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好的方式是因为运营非法的证券交易所而陷入麻烦(即提供未经注册的证券)。今年四月,SEC 对 Bittrex Inc.提起了据称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的诉讼;对 Bittrex 案件的任何合理解读都可以明确看出,类似的案件也会对 Coinbase 和币安提出。在 SEC 看来,只要是在美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都是非法的。

另一种不好的方式是因为窃取客户资金而陷入麻烦。去年十二月,SEC 对一家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Trading Ltd.提起了诉讼。这是 SEC 针对 FTX 的指控。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SEC 认为 FTX 确实在美国非法运营证券交易所。但在起诉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因为还有太多其他问题需要处理。FTX 据称窃取了客户的所有资金;当交易所窃取资金时,SEC 会将重点放在这一点上。当没有窃取所有资金时,SEC 会关注非法证券交易所的问题。

因此,对于本周的这些案件,一个问题是:SEC 是因为 Coinbase 和币安是加密货币交易所而起诉它们,还是因为它们是邪恶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这里的指控是“你们允许人们交易加密货币,我们认为这是非法的”,还是“你们吸引人们交易加密货币并窃取他们的本金”?

对于 Coinbase,我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非常遵守法律。它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注册于特拉华州,并在纳斯达克上市。它在 2021 年通过上市进行了公开,向 SEC 提交了详尽的披露文件。其财务报表由德勤进行审计。其业务模式似乎是从客户那里接收资金,用这些资金购买加密货币,并将加密货币安全地保存在以客户姓名命名的账户中。我不敢对任何加密货币参与者做出任何大胆的断言,而且以前我也犯过错误,但我认为 Coinbase 并没有窃取客户的资金。

实际上,SEC 对 Coinbase 的指控非常无聊,并且完全集中在 Coinbase 未注册为证券交易所的事实上。再次强调,在 SEC 看来,每个加密货币交易所都违反了美国证券法。但是相对而言,Coinbase 的违规行为是礼貌的,相对无害。并没有完全无害——SEC 表示,“Coinbase 的未注册行为剥夺了投资者的重要保护措施,包括 SEC 的检查、记录保存要求和防止利益冲突的保障措施。”但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币安,答案更加有趣。就加密货币交易所而言,币安在遵守法律方面有一点水平,但不多——它以不透明著称,总部位置不确定,旨在避免错综复杂的监管网络。(SEC 引述其首席合规官在 2018 年的话说,“我们永远不希望 [币安]受到监管。”)与 FTX 类似,它拥有自己的代币——BNB;它拥有自己的关联交易公司;为美国客户(Binance.us)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客户(Binance.com)提供分开的平台。它在三月份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起诉,主要是因为允许大型美国客户(如 Jane Street 和 Tower Research 等高频做市商)通过其离岸关联公司在其 Binance.com 交易所进行交易,且 CFTC 的起诉书中并还提及了恐怖分子资金来源的问题。

同样地,SEC 针对币安的指控中声称抓住了一些币安从事不当行为的证据。币安拥有一些关联的做市商,包括 Sigma Chain AG 和 Merit Peak Ltd.等公司,据称这些公司由赵长鹏控制,并在币安的 Binance.com 和 Binance.us 上进行交易。SEC 暗示它们从事了可疑的活动:

例如,到 2021 年,至少有 1.45 亿美元从 BAM Trading(即 Binance.us)转入 Sigma Chain 账户,另外有 4500 万美元从 BAM Trading 的 Trust Company B 账户转入 Sigma Chain 账户。Sigma Chain 从该账户支出 1100 万美元购买了一艘游艇。(仅为暗示,无实际证据)

并且,自 2019 年 9 月至 2022 年 6 月,由赵长鹏拥有和控制的交易公司 Sigma Chain AG(以下简称“Sigma Chain”)进行了洗牌交易,人为地夸大了币安美国平台上加密资产证券的交易量。

此外,SEC 还声称赵长鹏和币安行使对平台客户资产的控制权,允许他们混合客户资产或将客户资产随意转移,包括转移至赵长鹏拥有和控制的 Sigma Chain 公司。

然而,SEC 并没有过多强调这些指控,大部分币安的指控与 Coinbase 的指控相同:币安被指控在未注册为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情况下,运营对美国客户开放并上市了一些被认定为证券的加密代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我倾向于将昨天的诉讼看作是 SEC 对币安的一种认可。SEC,以及此前的 CFTC,对币安进行了仔细调查,并写了一个长达 136 页的控诉书Odaily星球日报对起诉文件的深度解读但他们所能找到的唯一问题就是币安只是在运营着一个加密货币交易所。

尽管两份控诉书中的论点大部分相同,但 Coinbase 和币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关键的法律问题(我们将在下文讨论)是 Binance 和 Coinbase 上市的加密代币是否属于证券。如果它们被认定为证券,那么很可能 Coinbase 和币安(以及 Bittrex 和其他所有交易所)都在运营非法的证券交易所;如果它们不是证券,那么一切都没问题。Coinbase 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并建立了委员会和相关程序来思考和减轻这种风险。来自 SEC 对 Coinbase 的指控中的一段描述:

鉴于至少某些加密资产是由一群可辨认的人员或推广者提供、销售和分发的,Coinbase 在 2018 年 9 月左右公开发布了“Coinbase 加密资产框架”,其中包括了一个供加密资产发行者和推广者申请将其加密资产上市于 Coinbase 平台的申请表格。

Coinbase 的上市申请要求发行者和推广者提供关于他们的加密资产和区块链项目的信息。它明确要求提供与对加密资产进行 Howey 分析相关的信息。

此外,在 2019 年 9 月左右,Coinbase 和其他加密资产业务创办了“加密资产评级委员会”(CRC)。CRC 随后发布了一个用于分析加密资产的框架,该框架“提炼了一组简明的是或否问题,旨在明确回答 Howey 测试的四个要素”,并为加密资产分配了从 1 到 5 的分数,其中 1 表示“该资产几乎没有或没有特征符合投资证券”,而 5 表示“该资产具有与证券强烈一致的多个特征”。

在宣布 CRC 的成立时,Coinbase 表示:“尽管 SEC 已经发布了有益的指导意见,但确定任何给定的加密资产是否属于证券最终需要进行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意为,最终取决于证监会和法院的意见。)

很负责,对吧?尽管如此,SEC 与 Coinbase 的结论不一致,并对其过程提出了一些异议:

在 2019 年末至 2020 年底期间,Coinbase 在 Coinbase 平台上交易的加密资产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在 2021 年再次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Coinbase 在 Coinbase 平台上提供了在 CRC 框架下得分较高的加密资产。换句话说,为了实现 Coinbase 平台的指数级增长并提高自身的交易利润,Coinbase 做出了战略性的业务决策,即使在认识到这些加密资产具有证券特征的情况下,也将其添加到 Coinbase 平台上。

与此同时,下面是币安“出色的”合规主管对于币安是否在美国上市证券代币的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的描述:

正如币安的合规主管在 2018 年 12 月坦率地对另一名币安合规人员承认的那样,“我们就是在美国运营一个 TMD 未经许可的证券交易所,兄弟。”

这角度多清晰啊!Coinbase 聘请了很多律师,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并撰写了很多检查清单,以说服自己在美国合法经营加密交易所。而币安的态度则是“可能在美国这是非法的,嗯,爷无所谓。”SEC 完全同意币安的观点。(即同时觉得两者都是非法的)

这对 Coinbase 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它可能能够在法庭上表现得像一个努力遵守法律的善意行为者,而币安则看起来像是一个试图无视法律的恶意行为者;Coinbase 可能会在与 SEC 的诉讼中获胜,而币安可能会失败。但是我必须说,到目前为止,币安的做法似乎更加明智。币安注意到在美国运营加密交易所很可能是非法的,但仍然这样做,但它最大程度地减少和分隔了其在美国的风险:它在美国的客户相对较少,似乎将大部分业务放在美国之外。Coinbase 则全力以赴地希望在美国运营合法且符合监管要求的加密交易所,而现在 SEC 却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 SEC 是正确的,那么对于 Coinbase 的业务来说来说还剩下什么呢?

到底什么是证券?

好的,让我们讨论一下 SEC 在这里提出的基本理论,之前当 SEC 起诉 Bittrex 时我们已经讨论过:

1. 如果你经营一个在美国提供证券交易的交易所,你需要向 SEC 注册为证券交易所。

2. 币安和 Coinbase 提供的加密代币属于证券。

3. 他们没有将其在美国的交易所注册为证券交易所。

4. 违规!

第一点比想象中复杂一些;例如,有一些股票交易场所没有注册为证券交易所,它们根据其他规则注册为其他形式的组织。但从 SEC 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能够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它们往往要求对三个关键功能进行分离,这些功能通常在加密货币中合并在一起,包括匹配买家和卖家的交易所、代表客户在交易所上交易的经纪人/经纪商以及实际移动资金和证券的清算所。在股票市场中,您可以在 Robinhood 的网站上下订单,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并且存管机构 Depository Trust Co.保管股票并结算交易。而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您可以在 Coinbase 的网站上下订单,以在 Coinbase 上购买加密货币,并且 Coinbase 保管加密货币并结算交易。

但这里的重点是第三点:加密代币是否被视为证券?SEC 的基本观点是,大多数加密代币——并非全部,不包括比特币在内,但大多数——在美国法律下属于证券。Coinbase 显然认为其中很多不是证券。在这里争议的特定问题是,一系列受欢迎的加密代币,包括 Solana 的 SOL、Cardano 的 ADA、Polygon 的 MATIC、Filecoin 的 FIL、Decentraland 的 MANA、Algorand 的 ALGO、Axie Infinity 的 AXS 和 Voyager Digital 的 VGX,它们是否被列为证券,SEC 提及它们在 Binance 和/或 Coinbase 上进行了上市。

美国证券法将“证券”定义为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利润分成协议的权益或份额证书”、“预设立证书或认购证书”、“可转让股份、投资合同、[或]投票信托证书”。其中最常用的术语是“投资合同”,美国最高法院在一起著名的 1946 年案件 SEC v. W.J. Howey Co.中对其进行了解释。

根据《证券法》,投资合同是指一种合同、交易或方案,其中个人将资金投资于共同企业,并预期纯粹通过发起人或第三方的努力获得利润,无论企业股份是由正式证书还是由实物资产中的名义权益证明。这样的定义……使得依据法律目的来要求“对在我们的商业世界中属于证券常规概念的众多工具的充分和公正披露”成为可能……它体现了一种灵活而非静态的原则,能够适应那些寻求以他人的承诺获得利润来使用他人资金的人所设计的无数和多变的方案。

投资者提供资本并分享收益和利润,发起人管理、控制和经营企业。因此,不论这些投资者利益的具体安排采用何种法律术语,都涉及投资合同。

关键在于该方案是否涉及投资资金在共同企业中,并且利润完全来自他人的努力。如果该测试得到满足,那么企业是投机性的还是非投机性的、是否存在带有或不带有内在价值的财产销售都是无关紧要的。

这就形成了“Howey 测试”,法院会询问是否存在以下情况:(1 )投资资金;(2 )共同企业;(3 )预期盈利;(4 )盈利是否完全来自他人的努力。SEC 自 2017 年以来一直主张,大多数加密企业符合这一描述。

以 Solana 为例。Solana 是一个运行加密应用的区块链,其原生代币称为 SOL。以下是 SEC 对 Solana 的解释:

“SOL”是 Solana 区块链的原生代币。Solana 区块链由 Solana Labs, Inc.(以下简称 Solana Labs)创建,Solana Labs 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特拉华州公司,由 Anatoly Yakovenko(以下简称 Yakovenko)和 Raj Gokal(Solana Labs 的现任 CEO 和 COO)于 2018 年创立。根据 Solana 的网站 www.solana.com,Solana 区块链是一个可以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的网络,它由一个旨在提高区块链可扩展性并实现高交易速度的平台组成,采用一种共识机制的组合。

根据 Solana 的网站,SOL 可以在 Solana 区块链上“质押”以赚取奖励,并且在 Solana 区块链上提出交易时,必须“销毁”一定微小数量的 SOL。这是区块链上原生代币的常见功能,用于通过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来避免潜在的不良行为者通过无限数量的提议交易来“挤满”某个区块链。

Solana Labs 出售 SOL 代币以筹集资金用于建设 Solana 生态系统:

Solana Labs 公开表示将把私人和公开 SOL 销售的收益汇集到其控制的综合加密资产钱包中,并将利用这些资金用于 Solana 区块链的开发、运营和营销工作,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区块链(由于希望与 Solana 区块链互动的人需要提供 SOL,这可能增加 SOL 本身的需求和价值)。例如,在 2021 年私人销售 SOL 时,Solana Labs 公开表示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来:(i)聘请工程师和支持人员,帮助发展 Solana 的开发者生态系统;(ii)“加速推出面向将十亿用户引入加密领域的市场就绪应用程序”;(iii)“推出一个孵化工作室,加速在 Solana 上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平台的开发”;以及(iv)建立一个“致力于 Solana 生态系统的风险投资部门”和“交易部门”。

Howey 测试:

1. 投资者是否投入了资金?是的,SOL 代币是以货币形式出售的,用于筹集建设 Solana 的资金。

2. 是否存在共同企业?是的,Solana 是一个企业;它是一个与以太坊、Cardano 等竞争的区块链生态系统,旨在吸引用户。

3. 是否存在盈利预期?是的,人们购买 SOL 是希望其价格上涨,并且实际上确实上涨了。

4. 盈利是否来自他人的努力?是的,SOL 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其推广者和开发者将 Solana 打造成了一个受欢迎的区块链,增加了对 SOL 的需求。

这些通常是难以判断的问题。大多数大型加密区块链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分散的;Solana 的增长不仅依赖于 Solana Labs 的努力,还依赖于喜欢使用它的第三方用户和开发者的努力。对于一些加密代币来说,可以合理地争论人们购买代币不是出于盈利预期的投资,而是为了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支付;SOL 代币是人们在 Solana 区块链上运行程序和交易时使用的“燃料”,如果将 SOL 作为纯粹的“实用型代币”购买,那么可以说它不是证券。大多数加密代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投机投资的特点,这使得分析变得复杂。

此外,即使您将 SOL 作为投机投资购买,也不清楚您购买它是否是为了分享底层企业的利润。您的思考过程可能是“如果我购买 SOL,很多其他人可能会购买 SOL,它的价格将上涨,我就能赚钱。”这并不是从“他人的努力”中获得利润的预期;这是从投机狂热和在线表情包中获得利润的预期。我们昨天谈到了 Dogecoin,它是一个玩笑性质的加密代币,人们公然承诺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建设生态系统;人们购买 Dogecoin 是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会购买 Dogecoin。我个人认为这意味着 Dogecoin 不是证券;一个纯粹毫无意义的代币涉及的“他人的努力”不足以使其符合条件。(毫无疑问,比如 Beanie Babies 玩具熊不是证券。)而且即使在加密项目确实承诺努力、生态系统和勤奋聪明的开发人员的情况下,很多人购买代币的纯粹理由可能与他们购买 Dogecoin 的原因相同,即为了数字上的上涨。

但我喜欢将加密和证券的关系理解为,大多数加密代币在某种程度上明显类似于某种基础技术业务的股票。在 Solana(以及 Cardano、Polygon 等)中,底层业务是一个平台型业务,用于构建应用程序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主要是金融服务应用程序,主要用于交易加密货币。购买这些代币的每个人在某种宽松的意义上都是该业务的准股东。他们以与传统股东相同的方式获得回报:股票回购。而加密术语中的股票回购称为“销毁”。

此外,Solana Labs 推广其作为“通缩模型”的一部分“销毁”SOL 代币。正如 Yakovenko 在 2021 年 4 月 14 日发布在 gemini.com 上的一篇名为“Solana(SOL):将加密货币扩展到大众”的文章中解释的那样:“Solana 的交易费用以 SOL 支付,并通过销毁(或永久销毁)作为通缩机制,以减少总供应量并从而保持健康的 SOL 价格。”正如 Solana 官网上解释的那样,自从 Solana 网络推出以来,SOL 的“当前总供应量”已经通过交易费用的销毁和计划中的代币减少活动而减少。这种将 SOL 的销毁作为 Solana 网络“通缩机制”的一部分进行市场推广,使投资者有理由认为他们购买 SOL 具有盈利潜力,因为内置机制可以减少供应量,从而增加 SOL 的价格。

在对币安的起诉书中,美国证监会引用了赵长鹏对币安自身的 BNB 代币销毁机制的描述:

事实上,在 2019 年 7 月 9 日,赵长鹏在 YouTube 上发布的一次采访中描述了币安计划中的 BNB 销毁,他表示“我们在白皮书中承诺的好处是每个季度我们将使用 20 %的利润按市场价值回购[BNB]……我们将回购并销毁这些代币。我们将销毁多达 1 亿枚 BNB。基本上是所有可用代币的一半……从财务上来说,这与经济上的股息是相同的方式。”

我的意思是,我会说它的工作方式与股票回购相同,但当然,股息和股票回购本质上是等效的。关键是,在加密项目中,股东(抱歉,是代币持有人)在项目使用一部分收入回购并销毁代币时分享该项目的利润,从而增加剩余代币的价值,正如股票回购的方式一样。

理解加密经济学的一种方式是,加密货币构建了一种新的方式,以承诺前景良好的技术和金融企业的股票进行销售,而无需称之为股票。例如,如果您要启动一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并希望筹集资金,您可以向投资者提供您企业的股票。如果业务运营良好,将会有大量利润(来自向客户收取的交易费用),您将与投资者分享这些利润。但是这存在一些问题:

1. 如果向公众出售股票,您将需要向 SEC 进行注册。

2. 如果向大型风险投资家出售股票,他们将需要在 SEC 进行转售登记,或以其他方式寻找 SEC 注册的豁免。

3. 无论哪种方式,您可能需要向投资者提供有关业务的某种财务信息以获取资金。

4. 股东可能会希望获得表决权、持续的财务披露等,这是惯例,并且通常是法律规定的。

或者,如果您正在启动一个加密货币交易所,您可以去找投资者,并向他们提供您业务中的代币。如果业务运作良好,将会有大量的利润(来自向客户收取交易费用),并且您将与投资者共享这些利润(通过购买和销毁代币)。这非常不错:

1. 如果您向公众出售代币,可以声明它们不属于证券,并且无需向 SEC 注册。

2. 如果您将代币出售给大型风险投资公司,它们可以声明这些代币不属于证券,并自由转售。

3. 您将撰写一份白皮书来销售代币,该白皮书不一定需要包含大量财务或运营细节。

4. 您可以赋予代币任何您想要的权利。

我可能有点不公平。我在描述一种纯粹的监管套利;Binance 的 BNB 代币或 FTX 的 FTT 代币是股票的纯粹替代品,由一家公司发行以筹集经营中心化业务所需的资金。加密货币的很多项目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些项目中,人们对建立不归任何一家公司所有的分散化生态系统充满理想主义,销售代币可以成为创建和资助无所有者项目的方式,这种经济模式与股东拥有的公司真的非常不同。但在很多情况下,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似乎是由相当集中化的团队构建的,代币被视为一家有前景的新技术公司的股票,由一个有前途的团队启动的有希望的创意。

您可以看出为什么加密货币的人们喜欢这一点!它将监管套利与令人兴奋的哲学新颖性结合在一起。您也可以理解为什么 SEC 不喜欢这种情况!SEC 对“为了承诺获利而寻求使用他人资金的无数和多样的计划”非常了解。SEC 是在套利中被绕过的监管机构。而且它显然不喜欢这一点。

证监会起诉后,还会发生什么?

原则上,这里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1. SEC 获胜,加密货币在美国被或多或少地禁止。在美国仍然可以购买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可能的狗狗币,因为它们不属于证券,但其他任何加密项目可能会被视为证券,不得在美国交易。加密货币逐渐衰落并消亡,人们转向人工智能。SEC 以一种缓慢的复仇方式扼杀了加密货币,因为加密货币试图绕过 SEC 的监管。

2. 情况相同,只是加密货币在其他地方发展壮大,美国却错过了。加密货币被证明具有极大的世界变革和价值,而美国则被落在了竞争队伍后面。或者加密货币被证明是一种奇怪的小众金融产品,可以在欧洲交易,但在美国无法交易,就像二元期权或差价合约一样。无论哪种方式,加密货币在国外得以延续,但在美国无法发展。

3. SEC 获胜,然后一些现有的加密公司、新的加密参与者和传统金融服务公司共同找到一条遵守美国证券法的加密货币交易道路。每个人都全力以赴,表示“好吧,Solana 将开始提交年度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人们将建立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与清算机构和经纪公司分开等等。这似乎非常困难,因为 SEC 显然对任何加密项目都不感兴趣。我不会坐在这里告诉你“加密公司如何将其代币注册为证券”。毫无疑问,Coinbase 一直在努力摸索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断“骚扰”SEC 寻求允许的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运气并不怎么样。但我想这也是有可能的。

4. SEC 失败,法院说“什么,不,这些东西都不是证券”,加密货币在美国继续交易,而没有太多的证券监管。

5. 国会(或未来的 SEC)介入改变规则,表示“当然,根据现有法律,所有这些都在技术上是非法的,但扼杀这样的创新是疯狂的,因此我们将制定新规定,允许在美国进行加密货币的受监管交易。”

我不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最后一种结果是加密货币行业所期望的,国会似乎对制定加密货币规则有一些兴趣。

但我想说的是,SEC 显然押注在第一种结果上。这就是为什么在 FTX 和许多其他大型加密货币公司崩溃之后,加密货币价格下跌之后,风险投资家都转向人工智能之后,现在才提起这些案件。对于 SEC 来说,这些对币安和 Coinbase 的案件是高风险案件:Coinbase 和比特币是具有充足资金、拥有优秀律师和游说团队的大型公司,他们有资源和动力来一直抗争到底,并且确实有相当不错的法律观点。SEC 可能会输!但它正在战略性地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胜算。我在二月份写道:

当加密货币受欢迎、看起来激动人心并不断上涨时,如果你是一个说“不,我们必须停止这个”的监管机构,你看起来像一个扫兴的人。投资者想把他们的钱投入到上涨的东西中,而你却阻止了他们,他们对此感到愤怒。政治家喜欢上涨的东西,并就你如何扼杀创新举行听证会。加密货币创始人富有且受欢迎,在 Twitter 上批评你并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转发。你自己的监管员工也在关注他们下一份在私营部门的工作,他们希望成为加密创新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禁止一切。

当加密货币下跌,许多项目以欺诈和破产的形式消失时,你可以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这是个骗局)”。那时候,人们更希望进行监管,或者说干脆禁止一切。一个被起诉的破产加密公司的创始人可以说“你扼杀了创新”,但没有人在乎。

这就是 SEC 现在所做的赌注。我们将会看到这个赌注是否正确。

作者:Matt and JK

OpenAI创始人进军世界级“微信支付”

继ChatPT之后,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推出的加密货币项目Worldcoin近日被透露融资近一亿美金,彻底搅翻了科技界与Web3的平静。

据官网描述,Worldcoin由Sam和Max Novendstern在2019年共同创立,旨在为全球每个人创造独特的全球身份和金融网络,但与日常使用的身份账号不同,它通过生物识别信息定位到个人,从而避免了网络世界的双花与女巫问题,注册账号即可直接获取Worldcoin代币,并搭配世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Worldcoin和其他数字资产进行支付、购买和转账。

乍一看愿景颇有些高瞻远瞩的不现实,但驱动问题的开始却有回归第一性原理的意味。”如果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将一种新的数字代币的股份自由分配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会怎么样?” 创始人一拍即合,认为持有这种货币的人越多,用它发送和接收付款的交易成本会越小。

在设想中,Worldcoin将作为全民基本收入的全球分配系统,类似于政府或组织为每个人提供的定期资金,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按照这种意味,世界级的低保有望出现了。

从主体而言,Worldcoin由Worldcoin Foundation 和 Tools for Humanity组成,其中后者为实际技术开发主体,前者则聚焦于社区治理。Worldcoin技术实现框架包含三大部分,全球身份ID、全球货币以及承载两者的钱包,分别对应WorldID、World Coin以及WorldAPP。

先从WorldID开始,为确保代币的平均分配,Worldcoin需要确保每个人只注册一次。在具体的“一人一户”实现过程中,Orb扫描人们的虹膜,将扫描结果在本地通过单向函数转换为哈希值,并将其与用户的公钥哈希值一起发送到Worldcoin服务器。如果这个人之前没有注册,哈希值会被添加到数据库和公司的区块链中,并将领取25个代币。由于虹膜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更改的生物特征,即虹膜的哈希值是唯一的,并且无法重复使用哈希值创建扫描图像。

Orb示意,来源:Worldcoin官网

通过这种方式为全球人民设立了一人一证,身份证可以作为全球数字护照使用。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任何参与Worldcoin生态系统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上使用他们的全球身份,进行支付、转账和交易。在运营层面,Worldcoin打法效仿中国互联网企业,以全球运营商为主体实现地推,通过运营商的完整培训确保合法合规,运营商完成虹膜采集即可获取代币作为奖励。

为配合此愿景,World Coin的分发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项目计划总共分发1000亿个Worldcoin代币,其中80%将归用户所有,为了激励早期贡献者,用户和运营商每次注册收到的 Token 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Token 总供应量的不到 20% 将用于资助 Orb 的早期核心开发者们,3 % 将分配给持续的生态建设中。

5月8日, 可原生支持Worldcoin的加密钱包World App在经历超过150万人的内测后,第一阶段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在80多个国家/地区被允许下载和使用。或许是受以太坊世界计算机的影响,以太坊生态在该APP的设计中过从甚密,从最初基于Polygon到基于optimistic 主网,沿用了交易透明、身份匿名等特性,其SDK也内置了跨链能力可以与以太坊主网、其他 Layer2 如 Optimism 和 Arbitrum 甚至非 EVM 兼容链 Solana 和 Polkadot。

WorldAPP示意,来源:Worldcoin官网

当然,与宏大愿景相对应的是,Worldcoin项目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挑战和批评。首先,虹膜扫描技术成为阻碍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个人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存储相当敏感,需要谨慎处理,以确保数据不会被滥用或泄露。根据TechCrunch的报道,黑客在多个Worldcoin Orb运营商的设备上安装了窃取密码的恶意软件,使他们能够完全控制运营商的仪表板,这也再度激发了人们对虹膜扫描技术的安全和隐私的担忧。伦理道德问题也横亘其中,有人在推特上直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正在帮助AI学习如何驯化人类,“你愿意用1美元交换自己的身份嘛?”

另一方面,技术和普及性方面的挑战也在所难免。先不论其他阻力,以其中的关键身份获取为例,虹膜扫描设备Orb的可及性是重要问题,需要确保设备能够广泛覆盖,并且对于全球各地的用户来说易于获取。对此,项目方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提供优惠券和贷款激励,以促进用户注册和设备的普及,但实际成效甚微。

而更重要的是,Worldcoin还面临着与其他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体系竞争的问题。深层次看,本次Worldcoin愿景与Libra也有相似之处,同样想要构建全球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与超主权货币,也同样期待金融的普惠性。然而,货币兼具公共物品与国家债务的统一属性,在主权货币化的长期主义下,大概率Worldcoin也如Libra也是昙花一现,或者存在于小范围领域。

但无论如何,资本市场已然开始为这遥远的故事买单,据悉,Worldcoin正就融资1亿美元进行谈判。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此前已经融资2轮斩获1.2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Khosla Ventures和Andreessen Horowitz的加密货币基金,以及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和互联网企业家Reid Hoffman等。

在整体加密熊市下一亿美金的融资额已经可以称之为居高不下,资本的青睐显然并不完全针对尚处于未完成状态的项目,而更多择人下手。毕竟一手缔造Openai的传奇创始人Sam在市场暂无败绩,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甚至评价其“如果把Sam Altman扔到某个食人族之岛,5年后他会成为这个食人族岛的国王。”真正对于愿景的认可度如何,目前并无资本方对此进行发声,也让Worldcoin再次添上了神秘与怀疑的影子。

对此,Sam本人仍信心十足,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对提供人格证明的系统的需求以及对财富再分配和全球治理系统的需求正在增长。”而早在此前,他就发表过对于公平的看法,在其《通用人工智能AGI及未来计划》文章中,他提出希望AGI的好处、获取和治理得到广泛和公平的分享。而Worldcoin也正是该愿景的承载,Sam希望该币可以在不久的未来用来向全人类平等分配人工智能系统产生的巨额利润,尽管就现状而言,目标仍十分遥远。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市场下载WorldAPP程序创建Worldcoin账户和数字钱包,iOS和Android设备上都支持下载,但目前国内的账号需注册美区账号才可使用。在注册WorldID的方面,有Orb设备可直接使用,也可以不通过眼球扫描程序而使用WorldAPP注册,若要获取空投的Worldcoin代币和其他数字货币,则必须通过访问运营商注册WorldID。

截至5月19日,Worldcoin还不能在该应用程序上购买与使用,据创始人透露,将会在未来几周内推出,由此可见,人人空投币的乌托邦或许指日可待。

但还是那句话,“愿意用自己的身份换取1美元嘛?”

作者:陀螺财经

揭秘Web3社交软件Chirp

近年来,大量的 SocialFi Web3社交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截至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款有大量用户的现象级 Web3 社交应用,甚至大量 SocialFi 项目方的主要社交媒体也依然是“推特”、“电报”等传统web2社交应用。

造成这种情况的表面原因是这些 Web3 社交应用并没有多少真实用户和产品需求,目前 Web2 的社交软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的社交需求,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关注自己的社交隐私或者应用本身是不是去中心化。但更本质的原因在于目前Web3大量用户的社交需求只会留意和自身收益相关的信息,比如其投资项目发展现状、新的投资机会和新项目“白名单”等。

基于以上市场现状,一款帮助用户掌握“财富密码”获得更高收益 Web3 社交软件 Chirp 诞生了,Chirp 内镶嵌了 Kol 代币推荐平台 ShillingSpace(以下简称“SS”)和用户打新平台 Nestr。通过这三个平台,Chirp 将投资者、Kol 和项目方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

首先来介绍 Chirp的流量入口 SS,SS 需求是基于我们发现市场中现在存在部分“精英”散户投资者,这类投资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对于市场走势预测较为准确,但是这类投资者目前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够通过发布消息而获取利润,同时绝大多数“羊群”投资者也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并且愿意为这些信息付费,但是目前没有一个平台能够清晰帮助这类投资者分辨哪些 KOL 的推荐是准确的。

因此在 SS 中,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钱包登录 SS 并且在 SS 中发表对任意代币的预测,包括了代币合约地址以及看涨看跌的持续时间和原因,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发布在链上,因此 KOL 是不能擅自更改这样内容,保证了 KOL 表现的真实性。同时 SS 将会自动记录该钱包地址用户发布时的代币价格以及现价,这样用户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该 KOL 的推荐收益率和准确度。而 KOL则可以通过售卖自己社群的 NFT 获取利润,只有购买了社群 NFT 的用户才可以看见该 KOL 的预测并且加入社群。

而 SS 本身并不具备聊天和建立社群功能,因此所有 KOL 的社群将建立在 Chirp 之上,同时也将会 Chirp 导入第一波流量,目前 SS 活跃用户地址已超过 50 00 ,并且平台上目前已经出现一批表现能力不错的原生Kol 并获得了用户的订阅和关注,每当他们发布新内容时 chirp 也会以 app 推送的形式让用户第一时间掌握财富密码。 

Chirp 的功能主要是为用户和 KOL 提供一个聊天的平台并且为打新平台 Nestr 提供数据支持。平台基于用户社交行为(包括用户对于在 Chirp 中 KOL 发布消息的质量和活跃程度等)和钱包价值(包括用户钱包历史 Gas 消耗量、资产价值、创建时间等)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用户的 Chirp 社交分。而这一社交分将会直接和用户在 Nestr 打新资格直接挂钩。社交分高的用户将会更加容易获得 Nestr 白名单,相比于传统的打新平台获取白名单的两种方式,做任务或者质押平台币,这种方式将会杜绝机器人刷任务和减少用户质押平台币本身的风险,增强了白名单的公平性和对资金较少用户的友好度。 

Nestr 打新机制相比于传统打新平台也有很大不同,Nestr 将会基于用户在 Chirp 社交分判断用户是否具有打新资格,这个白名单将会自动和一个功能性 NFT 绑定,拥有打新资格的用户将可以在链上免费铸造一个 NFT。这个 NFT 可以随时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比如某个用户并不看好 GameFi 的未来发展,但是获得了某个 GameFi 项目的打新资格,那么这个用户便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出售这个购买资格 NFT,自己获取利润的同时将这个项目购买资格转移给看好 GameFi 未来发展的用户上,不同的项目根据其质量不同,其 NFT 购买价格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在项目进行到购买阶段后,持有 NFT 的用户如果选择购买了代币,那么该 NFT 的元数据也会发生改变,其在前端将会显示用户已经获得了该项目的代币领取资格,因此该 NFT 价格也会随之变动。同时,如果该项目的代币是分多次解锁,那么每次解锁后,该 NFT 的元数据均会改变,用户可以从前端清晰看出该 NFT 的剩余价值。 

总体而言,Chirp 是一款基于现有 Web3 用户量身开发的社交工具,用户能够通过 Chirp 获得 KOL 的推荐和新项目投资机会,KOL 也可以借助 SS 发布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能力变现并且为 Chirp 导入流量,项目方则可以借助 Nestr 获得大量的真实白名单用户从而将 Chirp、SS、Nestr 形成一个闭环。SS、Nestr 也会成为 Chirp 的引擎,助力 Chirp 最终成为 Web3 真实用户多、活跃度高的 Web3 社交平台。

作者:星球日报

Web3先驱Yuga Labs的商业帝国

随着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成立两周年的临近,现在正是回顾 Yuga Labs 不可思议的旅程及其对 NFT 和 DApp 世界带来的影响的好时机。在 NFT 这个以快速变化为特征的行业中,始终如一地为社区带来价值的项目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受得住市场起伏的好项目。虽然一些 NFT 项目放弃了开发或违背了对持有者的承诺,或者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但 Yuga Labs 已经成为致力于提供价值和帮助其 NFT 持有者社区发展的领先项目。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Yuga Labs 生态系统,分析其持续成功的原因。

1. Yuga Labs:NFT 行业崛起的支柱

Yuga Labs 已成为 NFT 生态系统中最具影响力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其旗舰 NFT 项目 Bored Ape Yacht Club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以下简称 BAYC) 保持着全球最赚钱的 NFT 项目的记录,总交易额达到 28.8 亿美元。

Yuga Labs 成立于 2021 年 2 月,注册成立于美国特拉华州,过去两年经历了快速扩张——收购了市面上最有价值的两个 NFT 项目 CryptoPunks 和 Meebits;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游戏元宇宙 Otherside。

目前,Yuga Labs 的 16 个 NFT 项目占整个 NFT 市场的 34.6% ,仅在过去两个季度就实现了 20 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该公司的成功可归功于其致力于整合艺术、身份、所有权、效用、互操作性和文化,以推进 NFT 行业向前发展。

BAYC 最初是一项协作艺术倡议,也就是允许社区共同开发和发展一个概念。如今,BAYC 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其持有者中不乏名人,例如 Snoop Dogg、Logan Paul、Justin Bieber。

2021 年 6 月 18 日,Yuga Labs 为 BAYC 推出了衍生系列,即 Bored Ape Kennel Club (BAKC),随后于 2021 年 8 月 28 日又推出了 Mutant Ape Yacht Club (MAYC)。持有 BAYC 的人可以免费获得。这两个 NFT 系列很快在二级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需求,也吸引了许多名人购买它们。

快进到 2022 年 3 月,Yuga Labs 在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4.5 亿美元,估值达到 40 亿美元。该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牵头,该公司同时也曾为许多 Web3 巨头公司提供了资金,以帮助它们启动,例如 Dapper Labs、Coinbase 和 OpenSea 。其他著名的投资者包括 Coinbase、Animoca Brands、三星和谷歌风投。

虽然 BAYC、BAKC、MAYC 代表了 NFT 行业中的“艺术变现”,但 Yuga Labs 也不忘持续为 NFT 赋能,为社区打造专属福利,例如允许 BAYC 持有者购买独家商品、用于铸造 MAYC 的 BAYC 突变血清、APE FEST 门票,以及空投 ApeCoin。

Yuga Labs 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独特而有价值的体验,因此巩固了其在 NFT 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Yuga Labs 已成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不断为其用户提供福利和财务回报,并且这一势头并没有放缓。

2. 深入了解 BAYC NFT 生态 

从 BAYC 到 Otherdeed Expanded,Yuga Labs 不断推出创新的 NFT 项目,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热切期待。

BAYC 于 2021 年 4 月推出,是 Yuga Labs 的第一个项目,此后成为市场上最抢手的 NFT 系列之一。它拥有着历史第三高的总交易额—— 28.8 亿美元,仅次于 Axie Infinity 和 CryptoPunks、

Yuga Labs 还成功为 BAYC 创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相互关联的 NFT 系列,为 BAYC 持有者带来了高实用性。例如,拥有一个 BAYC NFT,持有者就可以获得一个 BAKC NFT。BAKC 的底价自推出以来已上涨了 874% 。

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BAYC 一直保持着在所有 NFT 项目中最高的交易量,平均售价为 100, 675 美元。该 NFT 的交易者平均交易 3.52 笔。

MAYC 在过去两个季度中拥有第二高的交易量,平均售价为 22, 495 美元。该 NFT 的交易者平均交易 5.72 笔。

BAKC 在过去两个季度的交易量排名第八位,平均售价为 11, 184 美元。该 NFT 的交易者平均交易 7.50 笔。

然而,Yuga Labs 的生态系统不仅仅局限于收藏品。

3. BAYC 的巨鲸

随着 BAYC 越来越受欢迎,了解持有人之间的所有权分配以衡量价格操纵的风险至关重要。

BAYC 的唯一持有者比例为 56% ,表明持有者之间串通的风险较低。鲸鱼集中度仅为 4.59% ,与其他 NFT 系列相比,大持有者操纵价格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在头号持有者中,第一大鲸鱼持有 2.2% 的 BAYC ( 222 BAYC) 和 1.45% 的 MAYC。第二大鲸鱼持有 86 个 BAYC、 88 个 BAKC 和 32 个 MAYC。

值得注意的是,NFT 借贷平台 BenDAO 的智能合约持有 379 个 BAYC,这反映了交易者利用 BAYC 进行借贷,在 NFT 行业中引领 DeFi 用例。这一发展进一步丰富了 BAYC,并展示了其对不断发展的 NFT 行业的适应性。随着 BAYC 社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它仍然是 NFT 行业潜力的典范。

4. 探索 Yuga Labs 的游戏生态系统:从 Dookey Dash 到 Legends of the Mara

Yuga Labs 打造的游戏生态系统备受关注。

随着即将推出元宇宙平台 Otherside,Yuga Labs 正在寻求为其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游戏体验。例如,他们希望 Otherside 与更广泛的 NFT 行业连接,并将各种 NFT 变成可玩的角色。例如其他领先的 NFT 项目(如 Cool Cats、World of Women 和 RENGA)的持有者将有机会在 The Otherside 穿上其 NFT 所代表的化身。

Otherside 首次测试于 2022 年 7 月进行,有超过 4, 600 名玩家参与。2023 年 3 月 25 日,进行了第二次试运行,约有 7, 200 名玩家参与。 

3 月 28 日,Yuga Labs 发布了 Legends of the Mara,这是一款基于 2D 策略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了解 Kodas、它们的起源以及它们与 Otherside 的关系。要玩 Legends of the Mara,玩家至少需要一个 Otherdeed、一个 Koda,可能还需要一个学徒 Mara。每个 Otherdeed 持有者可以领取一个 Vessel NFT,它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狩猎、耕种和附魔。 

自推出以来,Otherside Vessels 的总交易额为 632 万美元,而 Otherside Koda 的总交易额为 677 万美元。 

此外,Yuga Labs 并不仅仅关注元宇宙。1 月 18 日,Yuga Labs 推出了 Dookey Dash——不仅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也是一种互动式铸币过程。 

想要参与,用户必须持有一个 Sewer Pass(下水道通行证)。这些通行证最初免费空投给 BAYC 和 MAYC 的持有者,此后上线二级 NFT 市场,交易额已高达 1.138 亿美元。

这款游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超过 25, 000 名 Sewer Pass 持有者累计运行了 750 万次 Dookey Dash,总游戏时长大约 80 年,而每个玩家平均玩了近 28 小时。

由此可见,Yuga Labs 始终重视排他性而不是可访问性,Dookey Dash 也不例外。该游戏旨在通过可交易的游戏通行证奖励现有社区成员——可访问游戏,也在二级市场上具有价值。这种排他性有助于支持更高的底价,让投机者在押注 Sewer Pass 的未来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游戏技巧。

然而,Dookey Dash 的成功也引发了社区对游戏结束后这些 Sewer Pass 的价值和实用性的质疑。但 Sewer Pass 持有者不必担心,因为 Yuga Labs 已经宣布他们将能够参与其下一款游戏——The Summoning。 

3 月 15 日,持有人能够将他们的 Sewer Pass 转换为“电源核心”HV-MTL,电源核心对应着一款机甲机器人。Dookey Dash 分数将在其中发挥作用:分数越高,可换取的核心更稀有。有八种核心可供领取,为体验增添了新的独特性。

目前,HV-MTL 系列已经产生了 4546 万美元的交易额。

回顾:BAYC NFT 生态最近两个季度的表现

如上所述,在 Yuga Labs 生态系统中与游戏相关的最成功的 NFT 项目之一是 Otherdeed。它实现了元宇宙概念 NFT 中最高的交易额,最近两个季度的交易额总计 3.22 亿美元。它的平均交易额为 3, 112 美元,总交易量为 97, 974 笔。这意味着每个 NFT 平均有 5.52 笔交易,每个交易者平均有 9.88 笔交易。

另一个成功的 NFT 系列是 Sewer Pass,它在 NFT 交易量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位,仅一个季度的总交易额就达到了 1.13 亿美元。它的平均售价为 4, 668 美元,总交易量为 23, 494 笔。这意味着每个 NFT 平均有 2.08 笔交易,每个交易者平均有 3.39 笔交易。

Yuga Labs 生态系统中最新的与游戏相关的 NFT 系列是 HV-MTL,它于 2023 年 3 月中旬上线。尽管上线没多久,但它在短短两周内就实现了 2000 万美元的交易额。虽然该 NFT 系列的交易量并不大,但每个 NFT 平均有 1.66 笔交易,每个交易者平均有 3.38 笔交易。

Yuga Labs 游戏生态系统一直在不断扩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接下来,让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感兴趣的事件:Yuga Labs 的战略收购,为公司的成功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

5. 收购 CryptoPunks 和 Meebits

Yuga Labs 于 2021 年 3 月从 Larva Labs 手中收购了 CryptoPunks 和 Meebits 的 IP,当时成为了头条新闻。此次收购大幅提高了 Yuga Labs 在 NFT 行业中的影响力,因为这两个 NFT 项目当时的估值为 24.2 亿美元和 3.7 亿美元。因此,在收购后,到 2022 年 3 月底,Yuga Labs 的 NFT 版图的估值增至 81 亿美元,占以太坊前 100 个 NFT 项目的 42.6% 。

Yuga Labs 收购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两个项目的交易量在收购消息传出的第二天就增加了 1, 000% ,市场对 CryptoPunks 和 Meebits 的需求持续激增。事实上,即便是在过去的两个季度,这两个项目也有着不俗的表现,CryptoPunks 的交易额为 2.86 亿美元,而 Meebits 的交易额为 4600 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CryptoPunks 在过去两个季度的平均售价为 114, 437 美元,是所有 NFT 项目中最高的。此外,它最近在 Blur 上交易量很大,CryptoPunks 总交易量的 87% 发生在该平台上。有趣的是,Blur 的平均交易规模比 CryptoPunk 原生 NFT 市场低 7.34% 。这凸显了两个市场上的交易者正在以不同的意图交易该 NFT。

自从收购了 CryptoPunks 和 Meebits 之后,Yuga Labs 不断在 NFT 行业进行战略布局。2022 年 11 月,收购 WENEW 及其旗舰 NFT 系列 10 KTF,推动 Yuga Labs 进军时尚行业。2023 年第一季度, 10 KTF 占整个 NFT 时尚收藏品交易量的 74% 。

总之,Yuga Labs 从 Larva Labs 收购 CryptoPunks 和 Meebits 是一项重大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NFT 行业的主导地位。 

6. 引领 Web3 时尚革命 

除了收购 10 KTF,Yuga Labs 还通过创新合作的方式在时尚界掀起了波澜,与 Gucci、Adidas 和 Puma 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将时尚界与 Web3 结合在一起,试图重塑时尚版图。

Yuga Labs x Gucci:元宇宙中的数字时尚奢侈品

3 月 27 日,Gucci 宣布与 Yuga Labs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数字时尚奢侈品带入元宇宙。Gucci 和 Yuga Labs 签署了一项多年合作协议,将在 Yuga Labs 的元宇宙平台 Otherside 及其 10 KTF NFT 中开展合作。该合作旨在探索 Web3 与时尚、娱乐之间的联合机会。

两家公司此前合作推出了 Gucci Grail NFT 系列,该系列采用了 10 KTF 创作者 Wagmi-San 的设计。

Yuga Labs x Puma:Grailed PUMA Slipstream 运动鞋合作

4 月 25 日,Yuga Labs 宣布与 Puma 合作,推出以 10 KTF 为主题的定制版运动鞋。

从 4 月 27 日开始,Puma Nitro NFT 持有者和 10 KTF 社区成员可以获得定制版运动鞋实物。 

Puma 首席品牌官 Adam Petrick 强调了重新构想传统运动鞋发布形式的意图,他说:“通过与 Yuga Labs 的长期合作,我们能够弥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差距,并展示独一无二的设计。”

Yuga Labs x Adidas:Indigo Herz Pack

Adidas 的 NFT 项目 Indigo Herz 最近推出了“Indigo Herz Pack”,包括与 BAYC、PUNKS Comic、gmoneyNFT 合作的 2, 145 双限量版运动鞋,以及印有 PUNKS Comic 艺术的 2, 195 件限量版连帽衫。Adidas ALTS NFT 持有者可抢先购买。(这是品牌如何创造代币门控体验来奖励其忠实粉丝群的一个例子)

Yuga Labs 与 Puma、Gucci 和 Adidas 的合作不仅拉近了 Web3 和时尚的界限,还为所有相关方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这些合作为时尚行业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和品牌重塑机会,并展示了将数字技术融入时尚界的无限潜力。

随着 Yuga Labs 继续引领与时尚界的合作,很明显,时尚的未来正在我们眼前重塑。

7. $APE:市值最高的 Web3 游戏代币

ApeCoin ($APE) 是由 Yuga Labs 发行的以太坊 ERC-20 代币,旨在用作游戏生态系统的货币。最初,Yuga Labs 将 $APE 代币空投给某些 NFT 的持有者,例如 BAYC 和 MAYC,而且持有者有可能获得价值超过 100, 000 美元的代币。

在撰写本文时,$APE 的流通市值为 14.8 亿美元,成为了最有价值的游戏代币。换个角度来看,传统的 Web2 游戏公司,比如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育碧,市值只有 34.6 亿美元,Square Enix 也只有 60 亿美元。

Yuga Labs 已经为 $APE 确定了四个主要用途: 

  • 治理——持有者可以参与 ApeDAO 并决定社区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 支出统一——$APE 可以用作游戏生态系统的货币。 
  • 访问——持有 $APE 可以为用户提供额外的空投或独家下线活动。
  • 扩展——其他游戏和元宇宙的开发者可以将 $APE 纳入他们的项目,从而参与 Yuga Labs 生态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APE 不仅仅只属于 Yuga Labs。玩家可以在由 Animoca Brands 开发的 P2E 游戏 Benji Bananas 中赚取 $APE。在这种情况下,游戏的奖励是 $APE 和游戏的原生代币 $PRIMATE。Yuga Labs 想要通过这种类型的采用来扩展生态系统。

8. 结论 

很明显,Yuga Labs 在 NFT 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 16 个项目占整个行业的 34.6% ,过去两个季度的总交易额达 20 亿美元。 BAYC 令人印象深刻的底价、Otherside 的迅速崛起,以及 Yuga Labs 的成功收购,都为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做出了贡献。

然而,Yuga Labs 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社区提供价值,这使它有别于其他项目。通过始终如一地执行精心策划的战略和兑现为社区许下的承诺,Yuga Labs 已成为 NFT 乃至整个加密行业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参与者。

最后,如何投资者和爱好者可以从 Yuga Labs 的案例中学到什么,那就是寻找具有负责任的项目和一个经过验证的团队,通过对此类项目进行优先排序,社区可以培养一个更加透明和可持续的 NFT 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蓬勃发展的项目是那些对社区真诚奉献并在加密市场的周期起伏中坚持不懈的项目。

作者:白泽研究院

详解以太坊上海升级

自2020年12月,以太坊就踏上了POS共识之旅——用户将ETH存入网络以参与验证链上交易,然后获得加密货币奖励——截至目前,以太坊网络参与者已存入了价值329.5亿美元的ETH。

根据以太坊基金会的数据,去年9月以太坊合并成功后,不仅永远地改变了以太坊交易的处理方式,同时将以太坊网络的碳足迹减少了99%。但是,以太坊合并并没有赋予质押者提取ETH和获取奖励的能力,这些资金仍然保留在以太坊网络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上海升级」终于放开了这些功能。

4 月 13 日,据 OKLink 数据显示,以太坊已完成上海升级(Epoch 为 194048)。这对于以太坊自身、参与者乃至整个加密生态而言,意味着什么?将带来什么转变呢?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01

「上海升级」对质押者的影响

从技术层面讲,「上海升级」的参与程度将低于人们的预期。绝大多数以太坊质押者通过Lido和Coinbase等中介机构将ETH存入网络,一旦「上海升级」启动,除了等待,他们无需做任何事情。

「上海升级」成功后,这些质押的ETH将在不同的日期由质押机构提取出来。最大的ETH质押机构Lido最近宣布,经过一系列审计和安全检查后,它们会在升级一个月后引入提款功能。而另一边,Coinbase并未公布开启提现功能的确切时间,对一些用户来说,这一过程可能还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少数以太坊独立验证者来说(这个资金规模较小,因为以太坊要求验证者存入至少32枚ETH才能参与质押),事情会稍微复杂一些。

验证者必须先提供一个提现地址,提现地址一旦提交,就不能更改。验证者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提款,部分提现是把超过最低存款额(32枚ETH)的资金和奖励发送到验证者的提现地址,全额提现包括提出32枚ETH的原始存款。

部分提现和全部提现将按照网络接收的顺序进行处理,根据「上海升级」实施后预期流量,初始队列可能会持续2到3天。

02

「上海升级」对以太坊生态的影响

「上海升级」对持币者来说肯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它作为以太坊向POS转型的高潮,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然而,此次升级并不会改变用户与以太坊交互的方式,也不会改变网络的底层经济。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能出售质押中的ETH,因为大多数ETH都是在具有流动性的平台上质押的,比如Lido和Rocket Pool,”以太坊Layer2相关产品的主管Jacob Cantele表示:“所以我认为「上海升级」并不代表以太坊经济有重大转变。”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质押的ETH都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存入网络,包括Lido、Rocket Pool和Stakfish,以及Coinbase、Kraken和BA等中心化加密交易所。这是因为个人验证者必须拥有至少32枚ETH,才能直接在以太坊上质押,而中介质押服务允许任何数量的ETH质押(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许多中介机构都发行了代表质押ETH的代币,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大部分质押资金在加密领域都能够自由流动。因此,「上海升级」似乎只是在延续去年9月以太坊向POS转型的步伐,该网络跟此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03

「上海升级」对加密市场的影响

尽管「上海升级」对以太坊生态内部没有带来太大改变,但加密货币之外的监管环境可能会因升级而受到影响。

去年11月FTX倒闭以来,美国监管机构对加密公司进行了严厉打击,其中就包括那些提供质押服务的公司。今年2月,美国SEC对Kraken交易所处以3000万美元的罚款,指控该公司的中介质押服务构成非法证券发行。

Kraken的竞争对手Coinbase借此机会澄清,他们的质押服务不像Kraken那样承诺回报率,因此不会被视为收益产品。尽管如此,美国SEC上周还是向Coinbase发出了一份非正式提醒,称该公司的质押服务也构成了未注册证券。这一通知表明,SEC可能会以诉讼形式采取强制行动。

单单的「上海升级」,不会立刻改变SEC和质押机构之间不断升级的战争,但它可能会将另一个更大的目标置于SEC的瞄准线上:以太坊自身。

据WSJ报道,就在去年9月份合并成功的那一天,SEC主席Gary Gensler就告诉记者,由于其奖励机制,POS网络可以被视为证券发行,几乎是在点名以太坊。从那以后,Gensler缓慢但坚定地建立了ETH可能是证券的说法,比如他曾说“只有比特币”才是一种商品。

SEC长期以来一直将“投资协议”定义为“期望从他人的努力中获得利润“而进行的投资——它可能会将「上海升级」作为证据,来证明 ETH 质押者与以太坊核心团队之间达成了某种证券约定。

“如果不是「上海升级」,人们便不会得到质押奖励,”专门从事加密监管的律师迈克尔·塞利格表示,“是谁在促成这件事儿?SEC可能有一份名单,他们会说,正是某些人的努力,才推动了这一目标。”特别是考虑到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的去中心化,迈克尔·塞利格担心,这可能会导致SEC对整个以太坊网络进行审查。

SEC对加密监管的胃口是否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扼杀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关键项目,仍有待观察。尽管4月12日的「上海升级」将是加密货币行业的里程碑之一,但在监管领域,此次升级可能会产生更现实的影响。

以下为以太坊上海升级共学系列活动中,Patrick 与肖风线上对话的文字内容。

Patrick:我们今天和众多 DAO 组织准备了这样一个上海升级的系列活动。这个系列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庆祝区块链,另一方面是纪念以太坊上海升级这一重大的里程碑,然后也是复盘一下以太坊网络中的华人力量,总结华人在以太坊链上的贡献。当然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虽然常说不念既往,纵情向前,但我觉得历史的东西还是值得拿出来好好回顾一下的,回看以太坊过去的一系列重要时刻,肖风总一直是华人区块链行业的精神领袖,那么我们今天,很荣幸能和肖风总一起交流一下,分享一些这个行业过去发生的事。在开始之前,我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 Patrick 刘勇,现在在蓝驰创投做 Web3 和 AI,尤其是 AI 应用层的投资,所以我也特别关注 crypto 和 AI 的结合。那么您要先说两句吗?还是我们直接问问题?

蓝驰创投Patrick对话万向肖风:以太坊的上海时刻

肖风:对,就直接问题,也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Patrick:首先,您其实是在 2014 年进入中国的,您能不能简单花一两分钟跟大家描述一下,到现在为止的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肖风:其实我刚刚在群里发了一篇我写的文章,因为以太坊有一个英文传记在几个月前出版了,出版社之前把稿子给我看了一下,希望我写一个序。后来我一看,这本传记事欧美人写的,对以太坊和中国的关系,和上海的关系以及和中国社区、中国开发者的关系一笔带过。文章的名字叫以太坊的上海时刻。

Patrick:非常应景。

肖风:应该说在过去,尤其是以太坊刚开的那段时间,国内的社区和开发者反应很及时,对以太坊倾注了很大的资源和热情,包括 14 年翻译了很多以太坊相关的资料。我自己是从 2014 年开始了解以太坊,当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因为如果区块链它作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发明,不能允许别人在上面做开发或者不能做应用,那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因为它可能丧失,区块链技术也好,分布式账本也好,所能给社会、给商业,尤其是给人类带来的数字化进程。大家可能发现 ChatGPT 出来之后,数字化的进程可能突然一下加速了。这个数字化进程跟这些都有关系,就是分布式账本这些作为一个全球统一的网络,任何区块链网络上的创业行为,百分之百是面对全球客户的,因为你只要在区块链上做事情,就是在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上做事情,就是在全球同一台计算机上做事情。实际上想想看,那就是一个数字世界,因为在数字世界里是没有时区,没有区域。这是区块链作为一个这样的去中心化网络,去中化的全球同一张网络和去中心化的全球同一张账本,这两个东西他真正是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社会、商业、经济、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这个改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允许大家在这个网络上,在这个账本上做不同的事情。显然比特币当初设想的就是一个全球货币,所以它没有打算在让大家在上面做事情,也没有智能合约,也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当初看见这么一个构想,确实很激动人心,在当时就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东西可以做这些事情,允许大家无需许可加入这个网络,其实是非常让人激动的。这些都是 14 年看到的,应该说当时的中国社区和开发者对这是很敏感的,所以有很多人开始去推介它,包括当时翻译出以太坊的那位,他也是从 14 年到中国来,开始学习中文的。

Patrick: 2014 年 V 神到中国来,然后您当时也跟他谈了投资的事情,并且完成了这个投资。然后 2015 年是 Elon Musk 发起的 OpenAI,捐助了 1 亿美金进来,所以时间线上衔接得非常紧凑。您刚刚回顾了一路走来以太坊给您带来惊喜的地方,是不是还看到了不足的地方?因为我实际上从文章中看到了说他账户里也没有多少钱,而且大家是非常怀疑他的。那么回顾历史的时候,您看到他账户上究竟还剩多少钱?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信任危机。

肖风:第一,我跟他相见是在 15 年的时候,虽然我们是在 14 年的 12 月份了解到他,有一次在公开论坛上,我有一个演讲专门介绍以太坊。当这个新闻传开之后,我才跟他联系上,他也是在 2015 年 3 月才到上海,不是以太坊众筹的时间。

Patrick:这就更有趣了,这刚好和 OpenAI 成立的时间一样。

肖风:以太坊是 15 年 7 月份主网上线的。前面说 15 年的这两个对人类社会有巨大影响的技术系统都是 15 年开始的,但很可惜的是他们都发生在美国,不发生在中国。当时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在主网没上线之前,基金会与那些手中的 Token 是锁定的,大概账户上是 1800 万美元,然后在花到一定程度之后账户上还是有钱的,我记得当时账户上应该还有 300 万美元。 毕竟主网还没有上线,大家会问这些钱还够不够?事实上,当时是没有面临性能危机的。那就有人还是会问,你这钱能不能支撑到主网上线?如果不能的话,怎么办呢。正好当时 Vatalik 也在上海,正好到我们办公室来。然后当时听说他昨天晚上在开会,来自各方的声音都在问他怎么解释,他并没有当场回答。我当时听说了这个事情,其实当时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事情,帮助这个年轻人,我们都是真的只想帮助他。

我们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 首先,我们可以给出 50 万美元的现金,其次我们也向社区表明了,在给出 50 万美金之后,我们还可以进行持续的支持。

Patrick:这个相当于是持续的 backup。

肖风:对对,我们跟以太坊基金会签订了这样的捐赠协议并把钱给到对方之后,以太坊基金会承诺在主网上线他们的 Token 能够解锁的时候,按照我们捐赠时的价格把 Token 给到我们。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支持他们,万一主网上不了线,也没什么关系,我们算是支持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构想,并没有用投资的角度去想它。

Patrick:对,这个事情还挺像 Elon Musk 当时创立 OpenAI 的思想。最开始也是想做成一个 social venture。我们蓝驰创投专门也有一个做 social venture,也就是叫作社会风险资本。这种 social venture 不以商业为目的,其实您当时投资的首要出发点也并不是商业,对吧?

肖风:是的,我们当时真的没有想到商业。这也是为什么以太坊这次的升级被命名为上海升级,这都是一个承诺,所以当初我们说了会持续的投资。当然后来结果很好,以太坊主网上线如期进行,一天都没有拖延,在主网上线之后,以太坊基金会其实财政状况没有任何问题,那个时候它有很多的钱。那么在 15 年年底或者 16 年年初的时候,Vitalik 又到上海来,我说我们是答应过的, 16 年我们还会给持续地给以太坊基金会支持。后来以太坊基金会包括 Vitalik 本人都说,现在以太坊已经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了。我说你不需要当然很好,但是我说我们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的承诺并不是吹牛,我们一定要把它圆了。所以我们就提议,将 Devcon 放到上海来开,那么全程费用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提供,所有的门票和赞助收入归以太坊基金会。我们是打算通过这样的方式继续履行承诺,继续支持以太坊基金会。

Patrick:这是另外一个支持方式,一方面,最开始是钱,后来不需要钱了之后,现在实际上是对生态的支持。

肖风:对,我们就是希望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能有一次机会去参到一个聚集了全球开发者的大会,去听听大家的讨论。以太坊现在大部分的发展方向或者已经实现的发展,在上海 3 天的 Devcon 上都有很前沿的讨论。经过那次 Devcon 之后我们内部有一个共识,就是以太坊的 Devcon 是一定要去参加的,他讨论的是未来 2 年、 3 年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然后可能需要花 2 年、 3 年甚至 5 年才能实现的,但是你要是想真正了解区块链技术,你一定要去参加 Devcon,认真听完之后就知道未来几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这也是上海升级的一个来源。

Patrick:说到 Devcon,其实从 Devcon 0 到 Devcon 1 再到 Devcon 2 包括还有后面的,再有万向每年还在举办万向区块链周。在我的印象中,Devcon 确实培养出很多人来,在以太坊的生态中,万向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当然跟万向或者以太坊相关的其他人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您能不能在这里讲一讲别的贡献的故事,也提醒一下我们这些后辈年轻人。

肖风:中国以太坊社区是很早就很活跃的。然后当然首先是 14 年的时候大家开始推介它,众筹的时候也有很多中国人参与,后来就有以太坊社区。Vitalik 本人在 17 年之前来中国的次数也很多了,因为整个社区跟以太坊基金会和 Vitalik 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里面有很多人都做了很多事情,有些我并不全部掌握,因为大家都在北京、杭州、上海、深圳、成都,而且不同社区的人也在做不同的努力。有工程技术这边最早期的核心开发者,像谢函健;石海华投入了很大精力在中国、法国等地方做社区建设;我们也在其中做了一点点事情;像咕噜、巨蟹他们去翻译文章。当然还有很大一块是以太坊的矿工,矿工本来就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比特币的矿工主要也是在中国,矿工这块我不是很熟悉,但他们也是确确实实地为以太坊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

Patrick:那您和 V 神相知相识也很深了,如果让您对让他的特征进行概括的话,您会用哪些关键词呢?

肖风:我觉得他的关键词如果用比较形象的话,就他跟 Elon Musk 是差不多的怪人。一定是个怪人。Elon Musk,首先,你看他住很小的房子,其次他可以两个月住在工厂里,最早收购 Twitter 之后,他也就在办公室里弄个床。这个很像 Vitalik,一个对生活没有很高诉求的人。最初 15 年他到上海来,他就住在沈波家里,第二次来就找了个类似如家的酒店,每次来都住上半个月一个月,社区邀请他,他就去杭州一趟,结束了他就又回到上海。所以他就是一个对这方面没有什么感觉的人

Patrick:所以其实他的物质需求是很低的,他自己心怀星辰大海,但我也看到那里面就是您专门给他买了一个猫的摄影器。

蓝驰创投Patrick对话万向肖风:以太坊的上海时刻

肖风:对的,他是喜欢猫,很多宅男包括码农,都是特别喜欢猫的。

Patrick:嗯,对的,就是猫这个事情在以太坊的发展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吗?其实我还专门去小小地研究了一下,CryptoKitty 里面有一只很贵的猫,坊间传闻那个是 V 神的猫。

肖风:那我还真的不知道了,但是猫呢,对 Crypto 圈也好,码农圈也好,宅男圈也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个宠物。

Patrick:OK,那下面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挺敏感的,但我确实想听听您的想法。就是 V 神对于您的评价或者对万向区块链、Hashkey 的评价是怎样的,希望能用几个关键词来展现。

肖风:我们都没有讨论过对彼此的评价,所以我也不能代他来说这个话。首先,万向区块链的实验室,我们当时邀请他做我们的首席科学家,他很乐意,他也希望在国内除了有社区来推动以外,也有我们这样的一个区块链实验室作为一个更正式的机构一起来推动。万向区块链的实验室最早期的时候是在做三件事。一是去培训,原先最早的 Blockchain 黑客马拉松是在 16 年 1 月份,Vitalik 不仅全程参加,而且我们从以太坊社区,从欧美来了三个导师。这三个导师是最早帮助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去建立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的,这三个人是专门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因为中国社区为以太坊做出了很多贡献,那么这实际上是以太坊和 Vitalik 本人反过来对中国企业的回馈。他也是为中国社区的建设做了很多贡献的,包括当初我们去开小的培训班,做黑客马拉松,他自己每年都来参加我们在上海的区块链峰会。

Patrick:所以他还是感恩的,这个关键词还是有,感恩。

肖风:也不能这样讲,大家还是互相支持的,这一点很好。所以说,我们个人之间,没有说你对我评价什么,我对你评价什么。但是在去年,传记的中文版《点对万物》出版之后,我写的传记被大家传开了,Vitalik 当时也看到了那个,并且委托当时和他一起吃饭的一个人联系到我,谈了我写的序,说 Vitalik 好几年没见到我了,很想念我。应该说,大家认识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早期的时候,大家一起非常勤奋地做一件同样的事情,所以确实很难忘。

Patrick:在共苦之后,现在就应该是同甘的时候。当然说到现在,就是简单的两个小问题,那么关于上海升级,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他们离以太坊的终极目标究竟还有多远?

肖风:我觉得最早的上海升级其实很早就开始讨论了,那当然是一个从 ESG 的角度,从 PoW 转成 PoS,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这肯定是最初的驱动力。我的个人看法觉得另外一个就是要解决公链的性能问题。解决公链的性能问题最初并没有很清晰的解决方案,最早从 16、 17 年开始就在寻找各种版本的解决方案,都是希望在以太坊上使用一些技术解决方案把性能稍加提升。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努力最终一块形成了 PoS 以及 PoS 之后的分片、分层、包括零知识证明等等在内的升级。慢慢到现在,应该说在上海升级之前,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以太坊的路线图框架就变得非常清晰了。这也有一个过程, 16、 17 年间我们赞助了 Devcon,在 17 年之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也赞助了比如 PraSaga 之类的技术开发项目。我们当时也在征求 Vitalik 的意见,说 17 年我们帮你做什么事情,Vitalik 推荐我们去赞助 PraSaga,但最后 PraSaga 变种了。当初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开发人员在努力地做这些事情,意识解决碳排放问题,而是解决以太坊的性能问题。因为以太坊是供大家做二次开发和应用的场所,但如果性能上不能支持的话,那么这个承诺是空的。

Patrick:以太坊的终极目标肯定要达 10 万的 TPS,上海升级能够达到多少?

肖风:本来以太坊主网,是永远不会提升性能的,每秒 20 笔,这个性能它没有打算提高。我的个人看法认为以太坊作为一个基础协议,担任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它作为一个分布式主网,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它负责解决网络的安全性和健壮性。第二个作为一条主链,它负责共识问题,提供共识和公信力,就是负责所有交易终局的登记和确认。那么以太坊只负责提供这两方面的功能,剩下的应用方面的事交给二层、三层、四层甚至将来五层来解决。

实际上那个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形成的不可能三角,它用一个分层的方式,通过一个协议堆栈的方式解决了,一层层往上堆。从一个去中心化网络角度来讲,就是去中心化账本终局确认。剩下的事情是分片,性能就提升一步,然后再通过第二层并行也好,硬件加速也好,带宽也好,把这个性能逐步提升。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也许到 5 层,也就是真正的最终应用层的时候,也许是一个百分之百中心化的。解决性能问题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纯靠技术带宽,但问题是无论硬件加速或者其他类似 ZK 之类的技术,他最终可能没有办法支持每秒交易 100 万笔。将所有应用放在一个基础公链上,对一个具体的商业场景而言,最终解决性能的方法就是中心化。

Patrick:这也是您之前分享过的,我也非常赞成,就是底层去中心化,而应用层是中心化的。

肖风:对的,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不排除一个百分之百中心化的应用是建在以太坊上的,依靠以太坊作为网络的安全性,依靠了以太坊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进行最终的确权。这二者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

Patrick:OK,当然这里面就是上次在进行到 2.0 升级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其实矿工的话语权少了一些,其实我记得 17 年分叉的时候,开发者在其中起的作用会更大一些。那关于节点矿工的作用或话语权问题,想问您是怎样看待的?

肖风:我觉得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因为它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治理机制,所以大家一言不合就分叉,本来这就是用来解决终极分歧的方式,分叉本身是区块链治理的很重要的一条。区块链可以是现在的样子,也可以纯粹用区块链来做治理,中心化的商业用区块链来做治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比如现在的中心化交易所,他们用默克尔树,用区块链来做资产证明,这就是用到区块链的部分技术来做自己的公司治理或者商业治理。区块链从治理上能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之前提到的,一言不合就分叉,分叉之后看社区,看共识,也就是大部分人的意志。我相信 Vitalik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事情,社区并不喜欢的话,那么整个社区可能会走到另外的一个方向上去。那么无论是他指明的方向也好,带领的道路也好,他不能强迫任何人跟着他走,至少需要社区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方向从中长期来讲可能是一个应该去的方向。从矿工角度来说,这个转变当中确实是在利益上有一些损失,但是这毕竟是大家的选择,不是 Vitalik 一个人的选择。

Patrick:我挺高兴肖风总能够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其实也是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区块链这个行业,它是一个公平透明的行业,正因为这一点,这个行业才能持续走下去,并且解决现在更多的中性化问题,就像 AI 的问题一样。那我最后其实就想问一下,您对 AI 的看法,还有关于 AI 与区块链的融合与对抗的看法。

肖风:这两个肯定不是对抗的,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要结合起来看,就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一直在走一条数字化迁徙的道路,在试图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生存空间。1994 年,庞德写的数字化生存就像是一个宣言,说人类社会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迁徙趋势慢慢显现出来了,人类趋向于去重构一个基于比特的数字世界。首先,这场迁徙是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共同融合而不是由某一样技术去催化的,包括 AI,分布式计算或者云计算,还有区块链技术,他们之间是融合创新的关系。第二点,区块链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基础性去中心化网络和账本,它本身就是为这个数字世界提供一个基础设施。数字世界里面需要一整套的记录,因为数据、权益、权利,需要有一个记账系统。那试想一下,在 GPT-4 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具备了一个很强的专家的能力。以前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你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起码需要一万小时的专业训练。显然,现在的我们已经不需要这一万小时了, 70 亿人都可以借助 GPT-4 成为专家。那试想一下,就算有 20 亿人,借助 GPT-4 或者未来的 GPT-5 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创造很多很多东西,这种负荷是现有知识产权登记管理系统可以全部支持的吗?不可能支持得了的。那分布式账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管理途径。在 Web2 时代,虽然有很多国家的法律约束了部分数据不属于或部分不属于互联网平台,每个客户对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数据都有携带权、遗忘权、收益权,而这些权利事实上都是不可能在平台上实现的。

Patrick:数据,就是新的生产资料,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了。

肖风:其实这个问题无需立法,只要是使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将数据储存在数字钱包中,这些数据天然属于个人,属于自我,每个人够有自己管理钱包的权利。比如,你使用的是 EVM 钱包,那么在不同的区块链,不同的应用中间,携带钱包进行活动,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吗?

这种在技术层面上就必然会用到区块链,以来支持、管理、确权那些人们在 AI 的帮助下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像现行的银行系统无法在区块链上服务大家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说 DeFi 是一个金融基础设施重构的过程,DeFi 重构了一套在全球网络、全球计算机上去支持所有商业交易活动的一套新的金融市场体系。个人管理,是最低成本的选择。先有的权益登记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绝对支持不了 GPT-4 之下的人创造出来的东西。第二点是,信息的创造已经快到没有价值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再用什么资产去保护自己,只是说创造的东西对别人有价值就好。

Patrick:我很赞成。因为一说到 AI,大家还是特别激动,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要结束对谈了。我非常赞同今天所谈到的观点,宏观上 AI 是一个作为大锤子一样的生产力工具,然后区块链作为一个生产关系,去协调大家的各种生产资料,并将这些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我们也持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前段时间也特意把内部一篇讨论了很久的东西浓缩之后发了出来,就是未来 50 年将三浪叠加,第一就是 AI,第二就是 Web3,第三就是数字化空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宇宙,这三浪叠加就将是未来 50 年的大的发展方向。非常感谢肖风总。

肖风:谢谢,也谢谢 Patrick。

编译:章鱼哥Foresight News

大实话:香港真的会成为全球加密中心吗

热闹的喧嚣之后,我们有必要停下来冷静一下。我们如何把握香港政策机会的前提是「香港能够把握加密市场局势」,以成就香港全球加密中心地位。

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人玩坏了的背景下,香港会成为这一轮牛市的主要叙事。这是整个加密市场普遍的共性认知,这也是香港热潮涌动的基础动因。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也会催生一个坏的结果——中国香港的虚拟资产政策条件如果把流落各地的老币圈玩家集结起来继续炒币投机,哪怕对这一轮牛市有利好,但对于中央对香港的期待会是落差。

那么,港府一定也会有所意识,所以港府主导的Web3政策很大程度上倾向了传统科技、传统金融,看看港府的web3协会成员就清楚了。

显然,这对于原生web3行业而言,现在不好的现象很明显——香港的利好两边都不靠。因此,Web3builder齐聚香港,Web3 活动应接不暇,资源、资本、人才都在往香港聚拢、配置,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市场自发的力量。但这显然不足以铸就香港全球加密中心。

事件概况叙述到这儿,我们是基于香港虚拟资产政策、Web3政策、重要部门主管代表官方公开发言以及所带动的行业反应进行的描述。我们很失望的发现,香港并没有把「金融中心」的角色融合到web3/加密经济的叙事中来。

关键在于如何发挥金融的资本配置作用——更为具体的描述是「如何把币圈投机炒作的资本转化为支持web3应用市场发展的资金」。

在传统经济世界,金融的主要叙述并不是投机炒作的零和游戏,而是资本有效配置的枢纽。以过去二三十年间金融的资本配置作用与商业科技产业领先地位的塑造为例,纽约/华尔街发挥的淋漓尽致。因此,与美国的金融赋能科技相比,在上一轮金融的资本配置作用与商业科技产业演进中,香港金融中心在这方面功用并不具有优势。以阿里为例,港股曾经是首选,马云是在被香港拒绝以后才转战美股市场的。

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在现阶段的加密经济世界,DeFi也并没有发挥资本配置的作用。

但这似乎是「香港成为全球加密中心」的唯一一丝丝机会所在——香港要成为全球加密中心,必须要解决加密经济领域「金融投机与资本配置」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关于「金融投机与资本配置」的对立与统一,ThePrimediaDAO曾经选取DeFi样本进行过共研共创的投研分析文章。

单纯讲「金融投机与资本配置」这个话题在香港web3的叙事中有些突兀,我们可以在现阶段中央政策态度预期与全球加密经济格局中,对香港解决加密经济领域「金融投机与资本配置」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这件事情做进一步延展——以「金融投机与资本配置」为核心发挥DeFi与币圈资本赋能web3产业的作用、实现原生web3技术应用市场发展、促进加密经济虚拟资产与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的融合。

但目前的热闹喧嚣距此甚远。如开篇所言,是时候冷静思考一下了,否则,这个喧嚣之后一地鸡毛,华人的web3、香港的加密中心整体性失势也会危及我们每一个从业者。

本文抛砖引玉,期待会有一些力量,一些有见识的行业人士,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推动香港加密中心的叙事向好的方向发展。

感谢来自香港Web3嘉年华现场朋友的一些分享,也感谢一些不同意见的讨论,在本文主题从朦胧阶段到明确成文过程中起到了必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选取了几个「香港web3之旅的心得」,也摘取 了一些讨论过程中有趣的交流花絮:

DIDhub.com 天使投资人 小巴

从宏观层面来看,香港Web3的形势一片大好,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资本层面、媒体层面,还是项目层面,几乎吸引了全球华人参与和关注。主旋律是积极的、开放的、国际化的,不过从种种迹象中,我们感受到了整个行业实际上依然处于熊市的状态,真正愿意出手支持项目发展的机构少之又少,大部分依然在观望,对于项目方来说,依然要把生存放在第一位。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考虑入驻香港科技园或者数码港,获得一些基础支持,但是一旦入驻,也有可能会在未来被政策束缚住手脚,这一点是值得项目方深思的,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今年参展的web3项目质量,普遍有所提升,有不少行业OG下场亲自创业做项目,这一类型的项目,相对来说,更加值得Web3投资人关注。我见过不少清华北大、腾讯阿里等名校名企的创业团队,手握巨额资金直接干破产,他们既不缺技术,也不缺人才,更不缺背书,为什么还会失败呢?因为他们缺乏对Web3行业的深刻认识,缺乏对web3市场的洞见,更加缺乏Crypto Native的思维模式。在Web3领域,除了那些有大机构背书的项目是自上而下获得成功的,其他小项目的破局,几乎都是自下而上的,而且是与社区共建共赢的。Web3从来要的不是高冷创业者,而是接地气的创业者。对于想来香港发展的Web3创业者来说,今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几乎会把所有的Web3东方从业者都拉进来,随便走个会场,可能就会遇到你的竞争对手。当然,这也有好处,若是我们能积极拥抱竞争,积极整合各种Web3生态资源,就有可能与对手一起把整个产业做大,进而大家都从中受益。

Foresight News 研究员Peng SUN

望左望右,弯道加速:香港 Web3 的速度与激情

在香港呆了一个星期,对的士🚕司机印象很深。他们开车很猛,在市区道路上常常猛的一脚就是 60-80 码,甚至可以拉到100码,拐弯不带刹车,弯道加速像是自己在玩卡丁车一般刺激。每次坐在的士上都要握住上方把手,生怕自己被甩了出去。

香港的士司机在与时间狂飙,他们没有休息,也不是四处漂泊的犹太人,但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加速。他们非常注意安全,就像人行道贴着「望左」「望右」,的士司机总是望左右反光镜观察路况,试图将加速控制在人类可控的安全范围内。的士的刹车只留给必要与紧急情况,非工作高峰时间的「塞车」之外,他们马不停蹄。或许是香港这座国际化城市的节奏与压力,我们主动与被动地进入这种速度与激情中。

香港 Web3 也在望左望右中加速前进,港府试图在稳健与监管之间通过 Web3 实现弯道超车,追回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科技领域失去的那些年。100多场周边,晚宴酒会游艇寻宝涂鸦登山黑客松,酒店价格一路狂奔至两三千以上,舆论造势+ Web3 活动+ Web3 从业者 + 港府 + 服务业敏锐度共同导演一场香港 Web3 速度与激情大戏。

2023 香港 Web3 嘉年华大会落幕,短暂的热潮也将散去。香港的士司机的飙车日常仍然会持续,但 Web3 刚刚起步。这种速度与激情会在香港持续多久,仍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请握紧把手,不要被甩下车。

NonceGeekDAO发起人李大狗

对香港的看法(Developer Type DAO 视角)

  • Buidlers 尤其是年轻的 buidlers 需要走出社交舒适圈,不仅是跟同一年龄段的、相同类型的人玩 —— 「社交破圈」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稀缺能力;
  • 适度社交对于 Developer Type DAO 而言很重要,很多 Buidlers 会过度社交或者缺乏社交,或者两者皆是:

* 过度社交 —— 什么活动都参加

* 缺乏社交 —— 沉迷于实现脑海中的 Idea,不通过和外界交流验证自己的 Idea 和市场的匹配度

* 过度社交 + 缺乏社交 ——什么活动都参加,然而交流浅层化,没有深入沟通尤其是 1 对 1 深入沟通,导致社交就是交换联系方式

总而言之,「如何正确的社交」对于大陆的 Developers 而言是一个重点命题,因为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是缺失的,「真正的社交能力」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中往往未被建立,因此需要「主动刻意自学真正的社交能力」。

喜鹊(PicaPica)生态设计师Rebecca Lee

为期一周的香港Web3嘉年华,在万向肖风总的“成功Web3项目需要有NFT+Token+STO”三元素中开始,在闭幕式上被广为传播的“三代币”模型中结束,其间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Builder联动形形色色的资本运用形形色色的模型在形形色色的赛道耕耘,大部分方向,都是在思考Web3的入口应该怎么做,如何让Web2的用户无感进入Web3,如何更好地运用Web3、NFT、Token、AIGC等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

短短七天呈现的状态是,这批早期的Web3共建者不仅仅在行动,而是在思考,或者说,是在带着觉知和思考的行动,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有生命力的一批探索者,在全新的世界从0到1构建一幅基于想象和理论模型下的蓝图,是一种充满神性的艺术。

AIGC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而Web3和区块链将重塑生产关系,从成立基金会,到提供孵化器,港府在竭力为Web3先行者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中美未来趋于冷战的大环境下,香港的沙盒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空间。

刚刚在香港成立运营主体的喜鹊PicaPica聚焦于探索NFT在商业生活中的应用模型,除为个人IP(行业领袖和专业工作者)、社群IP、企业IP发行名片、广告、会员卡、实物、权益等不同类别的NFT以外,还以Web3 Blog社交主页的形式链接NFT发行者和持有者,并以链游、质押、实物兑换等应用工具深化品牌方和粉丝之间的共建关系,类似这样直接聚焦Web3赋能实体经济的项目,在本周的嘉年华里是最容易让“圈外人”理解的Web3应用。

从港府的宣言和Web3协会成员单位构成来看,此次香港所支持的项目发展方向也倾向于传统科技金融的升级、转型,而这一点也意味着Web3将成为未来若干年传统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意味着Web3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有力的行业布道者和行业推手。喜鹊生态会尝试从打造对标保险经纪人的“NFT经纪人”制度,从职业认证培训的角度来促进整个生态的共荣。

更多币圈人士心声

01

Aaron Zhang,Chain Renaissance Group(链兴)

@zzmjxy

—《Aaron的香港Web3嘉年华参会心得》

1、关于基金募集:留给VC们做大规模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时间

  • 跟大量潜在的香港LP机构和个人沟通,我急迫地Sell本轮周期投资布局Timing和紧迫性,但他们非常在意你是否是那10张资管牌照的一个;
  • 牌照很快将成为区分资管规模能否做大的门槛,这种动态演变在基金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

2、为何很多人有”钱比项目多”的感觉:因为大部分TokenFund本质是游资

  • TokenFund门槛很低,富二代从家里拿100万美金也可以组建一支Fund,还可以每个项目5万、10万的投得很High;
  • 但创业者指望不上,他们不会是你雪中送炭的钱,他们只是众筹融资的拼分子钱;

3、真正的Crypto Venture:以后没有100万美金单笔投资能力别叫CryptoVenture

  • 做单笔可以投资100万美金以上,且对项目方有足够影响力的基金,不管是投Token还是投 Equity;
  • 不然就老老实实做孵化(本质上参与联合创业)、做二级市场吧;

4、关于Web3创业:做有足够盈利能力的小公司

web3一定要“把公司做小”,一方面足够小,你才能Focus,才到以合作心态融入到别人的生态里去;另一方面,web3已经有很多小公司挣大钱的例子;再者,行业变化太快;最后,已经没有web2的投融资的基础;

5、关于聚会:千里迢迢参会的目的应该是单独约人面谈效率更高

  • 要学习知识就看直播,干扰少;
  • 少参加“盖茨比”性质的聚会,适度参加社交效率很低的after party(老友聚会为主)
  • 应该多单约你要见的人:千里迢迢来参会,主要是因为在同一个城市,单独约人面谈效率更高

6、关于政策和监管:香港主要还是Cefi的政策法规,跟很多创业者无关

  • 要搞Defi,继续去弱监管的地方搞,继续去开曼搞;
  • 要搞投机科技,在fintech的框架去搞,美国其实非常鼓励,新加坡也很好;
  • 要搞web2.5,用肖风老师的三币模型很适合香港搞,而用法币激励和积分记账制完全可以在大陆搞;
  • 要转行AI,全世界都可以;

7、劝大家一定要学好英语

告诉大家一个真相:2017年9.4之前的行业审美也是英语世界的,白皮书也要写成英文–千万别因为周期性的起落忽略了英语的重要性。很多90后也听不懂英文场的panel,让我很惊讶;

Web3从业者应该是中国最有见识(都去过很多国家,行过万里路),最有快速学习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早被淘汰了)的一波人了,劝大家像新加坡人一样把英语跟学得和母语一样好。

02

0xLeon,CrossSpace联合创始人

@Leoninweb3

1、疫情三年第一次迎来这么多外地的朋友齐聚香港,这一波至少港府赢麻了,KPI毫无压力,每天都能看到港府官员们穿梭于不同的活动中作嘉宾。这个行业有他们站台很重要,尤其对于传统行业的老钱们意义非凡;

2、政策和市场行情都很配合,下一步的重点是怎么吸引更多Web2的人和钱入圈。香港很多的大钱在基金,家办,私人银行,怎么吸引到这些老钱入圈很重要;

3、新政出来后人才、资本、资源都在向香港聚拢,各种生产要素会很丰富,有利于本地的builder,当然也有利于香港房价 ;

4、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生活成本高,据说港府很快会允许跨境工作毋需居港。程序员来沙田的科学园工作,下班坐港铁30分钟就到罗湖关口;

5、大会适合找投资谈合作线下面基,但是对于项目方真正的战场在海外在线上在社区在链上活跃数据,这些才是项目成功关键,香港找到的更多是战友而不是客户。所以大家回家后要收拾好心情把精力多放在产品和运营上;

6、目前香港政策红利主要是针对拿到牌照的交易所和资管机构,而对于普通的builder来说更多的是要通过入驻数码港科学园来获得。两个园区会对项目有全方位的考核,所以土狗项目很难入园,也就没啥意义来香港发展。最后会良币驱逐劣币,是好事儿;

7、当前SFC的监管主要针对交易所和资管,针对defi/NFT/gamefi的监管还处于真空地带。所以也给了创业者一定的时间窗口去探索行业的边界 ;

8、银行开户和OTC出入金是builder/investor遇到的最大瓶颈,相信很快都会解决;

9、别Fud香港,Fud只能带来快感和流量,带来不了财富。让子弹再飞一会。

03

Phyrex@Phyrex_Ni

1、相对于三年前参加很多海外活动的气氛相比,这次的活动更像是大型的线下交流会,尤其是被压抑很久的国内交流不畅通的情绪爆发;

2、研讨型的技术交流太少,与会者商务层面的小伙伴太多,偏技术类的太少,看会场不是有钱的VC就是缺钱的项目方,虽然有些展台确实是不错的项目,但台姐几乎是一问三不知;

3、私下的大型交流会确实挺多的,基本都是项目方的路演,没有听到对于行业发展方向的讨论,没有对于下一代发力的思考,少数的几个看上去不错的主题,最后都变成了吹牛逼;

4、小范围不超过五个人的下午茶或者点对点的讨论效果非常的棒,个别项目方的小伙伴非常的给力,明显带着发展计划来的,尤其是很少露面的一些小伙伴思考都很深刻,可惜时间有限,没有能谈的非常尽兴;

5、活跃在最前线的小伙伴基本对于“钱”的诉求很深,这不是坏事,但更多都是停留在畅想的阶段,落地性差一些;

6、这次确实讨论很多香港WEB3的发展,假大空太多,政治意义过大,实际结果还是未知,这也是在其他默默发展的城市所看不到的,体验真正的技术类交流,国内甚至新加坡都不是合适的地方。但谈钱,可以;

7、多数不论讨论的开头和目标是什么,最后基本都走到价格预测和财富密码上,就效果来说没有推特上大佬们的画图好看;

8、极个别的私享会质量超级高,可惜门槛也太高,发言者的层次太高,角度也很高;

9、这次香港会议的总结,VC满场跑,项目多如狗,满口ABC,韭菜一撮撮。

04

孟岩,Solv Protocol联合创始人

1、区块链有四个作用:第一个是作为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第二是作为 Web3 的基础设施,创造所有权共享的下一代互联网。第三是在人类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的历史阶段,作为人类控制和约束人工智能的工具。第四是在人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共同组成的超大规模分布式网络中进行治理权、能量、算力、数据等重要资源分配的基础设施。因此区块链也是下一代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技术,是兵家必争之地;

2、但区块链的竞争主要不是设备、技术、工艺、算法等器物层面上的竞争,而是如何应用区块链这种工具创设新结构、新机制的竞争,是制度创新之争,不是器物创新之争;

3、数字资产市场难以在大国内发展,但会在大国竞争的交界地带找到温床;

4、中美竞争的交界地区,将出现活跃的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因此新加坡、香港的 Web3 双城记还将持续上演;

5、香港 Web3 以交易为导向;

6、香港 Web3 仍在试点期,有反复可能;

7、新加坡 Web3 策略更稳健;

8、新加坡对灰色数字金融容忍度更低;

9、两地都不太容易做出世界级的 Web3 社交、游戏等 2C 类项目;

10、两地都会积极支持 RWA 发展。

05

王一石@ohyishi

—《HK takeway》

1、熊市已经结束了;

2、比特币站上3万,空中飘来4个字:拒绝回头;

3、2024的某个时候将会是市场的转折点;

4、新加坡赢了但是没有完全赢,背靠14亿人,香港依然是华人金融创新的桥头堡;

5、Long Crypto =Long China =Short USD;

6、港府发展Web3是否属实,要看港元稳定币什么时候上链;

7、美国监管机构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任何有Token经济模型的项目,都要确保运营主体在美国境外,美国创始人是个Debuff;

8、如果你还想在加密圈做一番事业,可以确定现在就是最后一个周期,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给普通人;

9、现在进场的创业者素质比上个周期高了两个台阶,美本打底,哈耶普斯麻,比比皆是;

10、草根中国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就是敢冲,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优势;

11、基础设施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依然有大把机会,Hayes的家办Maelstrom今年也要下重注;

12、去年FTX连环倒闭崩盘,粉碎了西方白人犹太崇拜,最后大家发现,真正靠得住的还是华人交易所;

13、历史上会说,2023年是美元货币体系崩坏的一年;

14、Web3要围绕技术、用户做增长,创造真实的价值;

15、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参与人类货币金融革命,我们的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没有这个机会;

16、哪里打工不是打工,想打一辈子工那就不要来Web3;

17.最后说个鬼故事:Web3的叙事已经从加密货币变成了AI。

06

Mindao,dForce创始人@mindaoyang

1、望北楼倒掉了,香港成了币圈的望北港,Web3 大会很热闹,这是一个高效的离岸版大陆币圈聚会,虽味道有点怪,但已足够;

2、香港烟火气是回来了,但web3 填补不了传统金融出逃真空和信任缺位。中环都换天了,外资被逼到对岸、出海;而Web3 都虚拟、链上,资轻人少,难填这几年30万移民大军的空缺。这里不是builder的世界,但,是他们找钱的好地方。香港过去是资金和权力掮客的重要据点;

3、虽然已望不到北,仍是心系中国的资金方最优运作地。而今中美对抗,中国短臂拽着,美国长臂管着,这长短之间,香港已无丝毫腾挪之地。虽然Web3于港府或币圈,都是极好的共造叙事,不落地,其实是最好的姿势;

4、既然都去中心化、抗审查、DAO了,还惦记着北上革命的,是不是该放下执念;何处不是家,不必寄托于地缘情节和庙堂施舍。我觉得,那些出走的香港人和游牧的大陆币圈人可能才有真正的共情,在岸都不是我们理想的彼岸;

5、币圈大体是人格分裂的。

作者:ThePrimedia陀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