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头寸

头寸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含义不一样,现在很多文章、论文、甚至教科书里关于头寸的说法都不太准确,所以有必要讲一讲头寸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有人就会问了,你说教科书、论文里面关于头寸的说法都不准确,凭什么你说的就准确呢?


所以在讲头寸之前,本人用了一些时间来调研,也查了很多金融学方面的书,包括经典书籍的原著。我没有看翻译版本,是因为金融学经典著作中的中文翻译经常错误比较多。
这些翻译错误一方面是由于翻译者水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个别翻译者虽然学历高、职称高,但是从来没有出过学校,根本就没有从事过金融相关工作,他们所知道的金融圈术语和规则都是过时的,或者是书里写的。


最典型的错误就是经常有教材会把多头翻译成长头寸,空头翻译成短头寸。出现这种翻译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头的英文是long position,空头的英文是short position。


除了在很多金融学原著中寻找头寸的内在含义外,本人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期货和证券从业经历,也认识几个这个圈子的老从业者,也问了他们是怎么理解头寸的。


综合以上几点,我今天才敢跟大家讲头寸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如果头寸用在银行领域,那么头寸的意思是可支配资金
,也有人说是款项,但是款项没有可支配资金准确,一会儿解释为什么。


头寸如果用在投资或者投投机领域呢?
此时头寸的意思是投资人根据自己对某一项资产未来价值走势的判断,而持有的买入或者卖出该资产的立场。
这里头寸的关键词是“立场”。
你对买入或者卖出一个资产持有什么立场,意思就是你站在看好这个资产,想要买买买这个资产那群人的队伍里,还是你站在看不好这个资产想卖出去脱手那群人的队伍里,你站在哪里决定了你的立场和位置。
因此头寸的英文是position(位置)。


咱们先解释一下银行领域的头寸怎么理解。

其实你只要把银行里的几个跟头寸有关的术语自动在脑中转换成可支配资金,你一下子就明白这些数术语在说啥了。
比如某一天银行的收入大于支出,术语就是今天多头寸,你给它转换成今天可用资金
多了;反过来支出大于收入是缺头寸,就是今天可用资金缺了。当银行手里有可用资金的时候,也就是多头寸的时候,把钱借出去,或者还以前的缺头寸,把欠的可用资金补上,这种平账的操作就叫轧头寸。


目前在网上能搜到的关于轧头寸的说法有点让人迷惑,但是不重要,不去银行工作也不用知道这个词,去了银行工作可以秒懂这个词,所以没有必要纠结它的含义。
银行暂时手里有大量的可支配资金闲置叫头寸松,手里没有可用资金来做业务叫头寸紧,还有调头寸,说的是银行从各种渠道调入资金,让自己来使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发现没有,其实银行领域里的头寸说的就是银行手里面有没有能自由支配的钱,也就是可支配资金。而通常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款项,款项虽然就是钱,但是钱跟钱它不一样,比如存款准备金
也是钱,但是银行却不能用,所以就不是头寸。还有很多专款专用
项目的款项,银行也不能使用,用了就是挪用资金,这个也不是头寸。
所以说头寸应该是可用资金,具体是指银行可用于业务自主支配的钱,而不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款项。


下面再说说投资领域里的头寸。
这个跟银行里的头寸含义不太一样。刚才说了,投资里的头寸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件资产的看法,从而决定了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上处理这个资产。

当他感觉这个资产能涨,他的立场就是:这个资产不错,我看好你。比如一个女孩子看好一个男孩,她本能的做法就是把他弄到手。当投资人看好一个资产的时候,本能的做法也是买来这个资产等它升值,这个就叫看多。至于为什么叫看多,而不叫看别的啥,这个是习惯,是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习惯。看好就是看多,这个就跟为什么要把妈妈叫妈妈、爸爸叫爸爸一样。


而当投资人感觉一个资产可能要贬值、会降价,这时候他想做的就是赶快脱手,可别砸在自己的手里。此时他的立场,也就是他认识和处理这个资产所抱有的态度,是不看好这个资产,想要卖出去脱手。不看好用术语来说就叫看空。


当你看多一个资产的时候,说明你对一个资产抱有好感,想买来等着它上涨给你赚钱。当你真正出手买了,你买这个资产的动作叫做多,也可以叫开多单。反过来,当你看空一个资产,你不想要它的时候,你想把它卖了,或者你想先把它卖了,然后等它价格降下来再用更便宜的价格给它买回来。当你真正出手卖资产的时候,你卖的这个动作叫做空,也叫开空单。


这里举个例子稍微讲一下做空的原理。
假如你手里有根金条值一百万,你估计美元会升值,导致你手里的金条将来会降价。金条
如果真降价了,就说明你受损失了,比如金条降到九十万,你就赔十万。所以你可以在没降价之前把金条卖出去,卖一百万。
假如过了一个月,果然金价
下跌,你的金条降到九十万了。你估计金价不会再跌了,而且你还十分喜欢那根金条,主要是金条这东西被别人拿了一个月也没有啥损失。那你可以用现在的九十万把金条买回来,一百万卖出去,九十万买回来,这一倒手你就赚了十万,这就是做空的原理。


当你真正做多了,你才能叫多头,你的立场是盼着手里的资产涨价。当你真正做空了,手里面有空单,你的立场是盼着手里的资产降价,你才能叫空头。
真正的金融圈术语是多头和空头,没有人说长头寸
和短头寸,字面翻译会闹笑话的,也让人感觉你不专业。
最后简单说一下头寸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虽然是主流说法,但是无从考证真伪。“头”指的是旧社会大洋上面印的袁世凯头像,袁大头,“寸”指的是十个大洋,也就是十个袁大头正好一寸高,所以叫头寸。

作者:凯恩斯的豌豆

特斯拉股价详细分析

2023年1月3日,新年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美股交易日,特斯拉股价开盘即暴跌,从118.47美元左右迅速下滑。临近美东中午12点半左右,特斯拉股价已经暴跌至了106.25美元,跌幅达到了惊人的13.75%。

交易日结束,特斯拉股价收盘于108美元,跌幅12.24%。

特斯拉美股开盘即暴跌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当地时间1月3日股市恢复交易后,特斯拉在当地(德国、法国等)交易所的股价已经暴跌。考虑到金融市场联动机制,特斯拉美股在第二天开市必然会直接下跌。

而在新年当天,欧洲AI股票分析机构 Danelfin 更是将特斯拉股票评级降低为“建议卖出”(SELL)。

上述这些只是直接原因。而这一轮暴跌的真实原因,毫无意外是因为特斯拉在2022年未能达到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新车交付量。

特斯拉在周一宣布,2022年汽车交付数量约131万辆,虽然相较2021年增长达到了40%,却仍然低于最初至少140万辆(YoY 50%+)的预期。这也是特斯拉近年来最糟糕的交付量年度增幅。

金融数据分析平台 FactSet 的数据显示,此前华尔街各大机构已经将特斯拉2022年交付数量预期保守下调到134万辆,遗憾的是特斯拉仍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在11月底至12月的假日季期间,特斯拉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启动了年底交付冲刺活动,直营店员工被赋予了更多权力,可以给买车/交付的车主更大的福利,比如更高的折扣、更多的免费充电里程等。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特斯拉在生产和分配交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临近年底交付冲刺期的时候,有更多的新车仍然处在物流过程中,没能来得及交到车主的手上。

不仅如此,特斯拉全球的主要工厂,包括上海超级工厂、美国弗里蒙特总部超级工厂、德州超级工厂,都先后经历了产能不足的情况。在上海,2022春天经历了封城事件,导致生产短暂停止(后很快恢复)。

不久后,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恢复的功臣朱晓彤 Tom Zhu 被委以重任,前往美国陪伴在老板伊隆·马斯克的身边,指挥美国两大超级工厂的产能爬坡工作。去年12月初,中文科技媒体品玩独家报道了朱晓彤可能将被委任为特斯拉全球 CEO 或类似职权职位的新闻。昨天美国电动车资讯网站 Electrek 报道,在生产的基础上,朱晓彤也已经接管了北美的销售和交付工作。

虽然全年交付量增幅未达预期,特斯拉在去年Q4还是创下了季度交付量纪录,包括约39万辆 Model 3 和 Y 走量车型、1.7万辆 Model S 和 X 车型,以及首批数十辆电动半挂卡车车头 Tesla Semi。

朱晓彤和马斯克。   图片来源:未知
朱晓彤和马斯克。 图片来源:未知

特斯拉股价持续暴跌,也和马斯克收购 Twitter、对这家社交网络巨头的粗糙管理,以及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糟糕言论和表现不无关系。

一方面,马斯克的行径疏远了一部分潜在的特斯拉车主,间接导致了特斯拉交付量降低。与此同时,为了资助这次收购,马斯克也出售了接近400亿美元价值的特斯拉股票——市场上超额的股票使得供需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进一步加剧特斯拉股价暴跌。

2022年是特斯拉投资者抱头痛哭的一年:股票价格累计下跌了65%,市值蒸发了高达6750亿美元。

特斯拉市值下跌、马斯克卖股票做收购,以及 Twitter 公司估值被投资人显著下调等多重原因,也进一步导致了马斯克的身价发生严重的缩水。

彭博社的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马斯克的身价仅在去年就降低了1330亿美元,目前身价只剩1370亿美元。因为出售了太多的特斯拉股票,目前 SpaceX 已经取代了特斯拉成为马斯克的最值钱资产。

据统计,马斯克的净值距离最高水平已经减少了至少2000亿美元——这也让他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身价缩水200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

前不久马斯克也丢掉了世界首富的头衔,让给了路威酩轩的伯纳德·阿尔诺。

 图源:彭博社
图源:彭博社

虽然股价腰斩,特斯拉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值钱的汽车公司。标准普尔的市调显示,特斯拉在美国的电动轿车市占率高达六成,但和后来追上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正在缩小。

朱晓彤在去年下半年主抓的得州超级工厂 (Giga Texas),将成为特斯拉最新电动皮卡车型 Cybertruck 的主要生产基地。在美国,皮卡是最受欢迎、利润率最高的汽车市场细分领域之一。不过在该领域特斯拉并不是领先者,而是挑战者,需要挑战福特、Rivian 等公司的电动皮卡市场份额。

特斯拉计划在2030年达到年销售2000万辆汽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需要再新建至少10座超级工厂,并且在工厂落成后1年的期限内迅速提高产能——任务艰巨。

与此同时,华尔街普遍调低了对特斯拉的预期。分析师预计其在2023年的产量可能不会超过200万辆。

2022年初短暂的辉煌

北京时间4月21日早上(周三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2022年Q1业绩:

总营业收入187.56亿美元,同比增长81%,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9.2亿美元;

Non-GAAP净利润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毛利润达54.60亿美元,毛利率为29.1%,其中汽车业务毛利率为32.9%,超分析师预期的28.4%;

经营利润为36.03亿美元,经营利润率再创新高达到19.2%,超越一众传统车企。 

受超预期财报提振,特斯拉股价盘后涨超5%,一扫昨日收跌4.96%的阴霾。4月21日,特斯拉股价上涨5.52%,停在977.20美元。

抛开二级市场的纷纷扰扰,扩产挑战、成本难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进展依旧是市场和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疫情下的产能考验

即使在供应链持续承压,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情况下,特斯拉还是卖的最好的新能源车企。

今年Q1,特斯拉生产了30.5万辆汽车,交付量超过31万辆,交付量同比增速67.7%。从车型结构看,其中ModelS/X交付1.5万辆,Model3/Y交付29.5万辆。

对比一下国内三大新造车势力交付量水平,小鹏、蔚来、理想去年全年交付量分别是9.8万、9.1万、9.0万,还在十万大关下挣扎,特斯拉的领先优势显而易见。

扩大产能是特斯拉2022年的核心命题。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即约60%的同比增速。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拥有6家工厂,加州弗里蒙特、上海、3月投产的柏林以及4月投产的得州奥斯汀工厂负责整车制造,内华达及纽约工厂分别负责电池组、充电桩及太阳能屋顶的生产。

特斯拉汽车工厂产能情况

根据公开信息,得州超级工厂生产Model Y的年产能为50万辆,2021年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及上海工厂的年产能分别为45万辆和48万辆左右。

其扩产计划雄心勃勃,新得州工厂的年产能目标是100万辆,上海、加州、柏林的年产能目标分别是110万、60万、50万。进行简单的加总计算,特斯拉达到全年产量目标轻轻松松。

特斯拉得州工厂

但是,供应链的波动给特斯拉计划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的工厂已经在低产能状态下运行了几个季度,供应链是主要限制因素,这种情况在2022年将持续。”财报中提到。更多的影响将在Q2显现。

上海疫情形严峻,特斯拉超级工厂从3月末停工,复工一再延迟。

要知道,上海工厂去年交付48.4万辆,占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一半以上。 而且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腹地,占全国汽车总产量份额超过10%,有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内的一批整车企业,以及采埃孚、博世、安波福等世界知名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均胜电子、延锋等大量本土汽车供应链头部企业。

在停产三周后,4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终于宣布正式复工复产,已有8000名员工到岗。

上海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会在接下来三四天内进行产能逐步爬坡,到整体单班满产的水平”。特斯拉方面表示,整车零部件还有一周左右的库存,目前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100多家供应商复工复产,并畅通物流链。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微博截图

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间歇性停工,预测导致该公司至少损失24000辆电动汽车的产能。报告道,就电池材料供应链而言,物流运输方面的困难犹存,此类问题推迟各种电池金属在国内外市场的交付,也影响加工所需材料的交货。

行业的产能大考,还在继续,特斯拉也不能幸免。

突破盈利天花板

营收方面,特斯拉增速不减,但能源生产及储存业务和服务业务增长对总营收贡献微薄,只能说是锦上添花,潜力尚未发挥。

特斯拉储能业务包括向住宅、小型商业及大型商业和公用事业级客户出售太阳能系统和储能。能源业务方面,Q1录的营收6.2亿美元,同比增速24.7%。据其财报说明,储能部署同比增长90%,达到846MWh,但是增长受到供应链限制挑战,需求大大高于产能;太阳能业务部署减少了48%,主要是太阳能组件的到货延迟导致的。

服务和其他业务方面,本季营收12.8亿美元,增速为43.2%。随着二手车销售、相关商品销售、保险业务的扩大,毛利率提升为-0.6%,继续在扭亏为盈的路上。

整车销售依然是主要收入来源,交付数量的持续提升和单车平均售价(ASP)的增长是本季度营收增长的主因,量价齐升。

Q1的ASP回到5万美元水平之上,这与2022年的行业持续涨价和消费市场的表现相关。

第一季度,新能源车全行业涨声一片。特斯拉也一改“价格屠夫”角色,提价多次。3月,特斯拉仅在8天内就连续三次价格上调。

3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涨幅1.5元;3月1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高性能版价格调至36.79万元起,上涨1.8万元,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的价格分别为37.59万元和41.79万元,分别上涨1.8万、2万元。

究其原因,一是国补退坡,二是供应链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的价格暴涨以及供应短缺传导给车企的压力。

去年以来,由于产业周期、 疫情反复、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锂、钴、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价格从去年初的6.8万元/吨持续上涨,一度突破50万元/吨,这是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而电池组系统又是整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另外,汽车芯片供应链仍处于调整期。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部分汽车零部件价格同比涨幅高达20%-30%。

市场情况,根据Truecar.Inc,美国2022Q1零售汽车市场表现低迷,但是特斯拉销量逆势同比大幅增长83.3%,达到了12.7万辆,明显好于整体汽车行业表现。与之相较的是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大众、丰田本田等,销量同比下降均超过20%。新能源车在美国市场对传统汽车的替代趋势加速。

中国市场相似,据中信证券测算,2022年Q1,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116-127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在2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明确趋势下,传统车企纷纷积极拥抱电动化、新势力继续猛冲。刚入4月,比亚迪就公开宣布结束品牌近20年的燃油时代,成为了全球首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升,新车型频繁上市,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优势或许很难维持,但其领先于规模效应释放后不断变强的盈利能力。

特斯拉Q1净利和毛利水平均持续上升,净利润为32.8亿美元,净利率17.5%,毛利润54.60亿美元,毛利率29.11%,刷新记录。

近几个季度,特斯拉毛利率水平增长放缓,进入稳定通道。柏林和得州工厂刚投产,或许会在Q2对毛利率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特斯拉的经营利润率已经是全OEM第一,超过传统车企,新能源车的挣钱能力,毋庸置疑。结合软件、服务、其他商品的变现潜力,盈利能力还有突破空间。

特斯拉经营利润率对比其他OEM

技术和新品都还得等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也要来了。

马斯克画了个大饼,表示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定制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会有方向盘,也不会有脚踏,这将成为特斯拉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但对于时间表,马斯克模糊地给了一个2024年实现量产的承诺。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如预期,在上周的TED采访中,马斯克坦言“我也会犯错”。

特斯拉的FSD测试版(Beta)项目已有超过10万名司机参与,在2022年有七次软件更新迭代。马斯克再次放话,特斯拉今年将实现全自动驾驶,这一次,他更有信心。从2022年3月开始,特斯拉已对部分加拿大客户发布了FSD Beta。特斯拉的目标是,年内面向所有美国用户发布FSD Beta。

新品方面,Cybertruck自2019年底亮相后,生产计划一直推迟,大批订单无法兑现。这次,特斯拉还是没有给出明确时间线,只是表示“Cybertruck的工业化正取得进展,目前计划,得州的工厂在Model Y生产爬坡后就开始生产Cybertruck。”

2023年将是特斯拉充满挑战与危机的一年,中国国内正在经历严重的疫情,这将导致特斯拉的产能与交付面临重重困难,届时是否会有金融大鳄借机做空特斯拉也未可知。作为投资者需要谨记一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作者:真探、陈文琦光谱

滴滴创下中概股退市最快纪录

众说纷纭的滴滴退市一事迎来实质性进展。

12月3日早间,滴滴发布微博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上市5个月便启动退市,滴滴创下了中概股最快退市记录。

北京时间6月30日夜间,没有大张旗鼓,没有敲锣仪式,滴滴于纽交所挂牌。闯关上市不足48小时后,滴滴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暂停新用户注册。两天后,25款与滴滴出行相关的APP被全部下架。两周后,滴滴迎来了包括国家安全部在内的七部门进驻。

上市后,滴滴股价最高跳至16.4美元(以收盘价计,下同)。但被启动调查后,股价一路下跌,最低达到7.2美元,接近腰斩。上两个交易日,滴滴股价均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如昨日晚间美股开盘,滴滴盘中涨幅超过10%,但收于微跌0.15%,报7.8美元。

一家9年间累计获得超过200亿美元风险投资的公司,一个看似压制了整个行业的胜出者,在资本簇拥下选择上市,又在不体面的退市中上演了一场无限接近“失败”的资本故事。

退市面临“两条路”,能否平移到港股仍存问号

一系列风波之后,美股退市后在港股上市,对于滴滴来说并不是最差的选择。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搜狐科技分析称,在退市上,摆在滴滴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是直接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再去港交所上市。这种方式下,滴滴需要按照“市价”或接受部分溢价从市场上回购股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对搜狐科技解释称,美股退市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在确定价格时,大股东之间比较容易形成统一意见,但难度在于拿回二级市场上流通的中小股东手里的股票。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介绍道,一般而言,投资者能接受的私有化溢价在20-30%之间。但这并非定论,举例来说,近期私有化的雷蛇溢价率仅有5.6%,华人置业的私有化溢价率则达到了83.5%。

滴滴上市时发行价14美元,募资44亿美元。如果按照市价7.8美元进行私有化,不计上市融资相关费用,那么滴滴甚至可能退市中“获利”约19.5亿美元。

不过,张毅表示,理论上讲,通过退市来“赚钱”并不会很轻松。鉴于滴滴在上市后不到2天内就被网络安全审查,涉嫌“虚假披露或隐瞒重大信息”,或将面临SEC的处罚,以及来自美国律所的集体诉讼和巨额赔偿。

另外,据报道,已经有美国Rosen、Labaton Sucharown、Schall等多家律师事务所宣称将代表股东对滴滴发起集体诉讼。不过,对于滴滴具体的赔偿金额,市场仍未有定论。参照此前深陷财务造假丑闻的瑞幸咖啡,和解费用约为1.8亿美元。

因此,也有传闻称滴滴或将以发行价格购回股票。

无论以市价还是发行价,私有化退市都需要大笔资金流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滴滴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34.5亿元人民币,短期理财约为239.7亿元,两者合计474.2亿元。

考虑到滴滴上市后积极拓展社区团购等新业务,且近三年来均大额亏损,净亏损分别达到149.8亿、97.3亿和106.1亿元,至少约24.5亿美元((7.8/14)*44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将对其产生不小的现金流挑战。

另一种做法是,直接将美股股票转换到港股,即现有股东直接到香港联交所登记。

目前看来,滴滴更倾向于此。滴滴在最新公告中称,从纽交所将ADS摘牌后,将在确保ADS持有人的选择下,转换为未来港股上市的自由流通股。上述决议仍待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另据凤凰网科技消息,滴滴将在明年3月左右在香港提交IPO招股书。

实际上,滴滴不是没考虑过香港上市,首次被传IPO时目的地就是港股。但不久后,市场就有声音称,滴滴因合规问题被港股拒之门外,紧接着就传来了滴滴美股秘密递表的消息。

网约车做到完全合规,需要“三证”齐备:司机拥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平台在各地方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根据交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10月份,滴滴的合规率仅为43%,且在近期以来提升有限。

也有私募投资人士曾对搜狐科技表示,港股上市所说的合规是“大合规”的概念,也有可能是滴滴在数据权限等问题上没解决好。截至目前,滴滴的网络安全审查仍未结束。

但无论是何种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无疑给滴滴股票从美股平移到港股增添了变数。

对于急于解套的大股东来说,滴滴上市也没有给他们带来期待中的脱手机会。据了解,美股上市的解禁期一般为180天,如今尚未达成。更进一步来说,由于上市后遭遇审查,以及中概股整体走势不佳,滴滴股价一蹶不振,已经跌破在软银、苹果等在2016年40亿美元战略融资时的成本价9.5美元,这也是滴滴获得的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约占总融资额的1/5。

“IPO就是扒层皮”,滴滴美股5个月游花掉超6亿元

经历美股上市、退市再经港股上市,这其中涉及到的中介费磨损巨大。

市场上常有“IPO就是扒层皮”的说法。筹备上市时,公司通常需要组建以CFO为代表的财务团队,同时在保荐、承销、法律咨询等多个环节付出成本。

根据滴滴的招股书,本次滴滴上市时,不包括承销折扣和佣金,总费用预估应达到了1480万美元。承销折扣和佣金为8870.4万美元,两者合计超过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

与上市相关的费用

滴滴上市时的承销折扣及佣金

不过,对于滴滴来说,急于上市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损失可能不是资本,而是消失的增长空间。

滴滴停止用户注册的5个月的时间里,网约车市场“群雄逐鹿”。美团打车、高德打车采用各种免佣策略抢占市场,曹操出行、T3出行等更是分别获得了38亿元及77亿元的大额融资。

张毅对搜狐科技表示,滴滴出现问题后,第二梯队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受益者,但从实际执行角度上来看,没有明显的谁比谁更厉害,只能说有些公司在细节方面做得更好。

从数据增长上来看,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6月至9月,除7月外,滴滴订单量环比均在下跌。环比数据分别为-13.40%、13.10%、-21.1%和-0.6%。但很难说,这些下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还是滴滴因APP下架所致,因为同期美团打车订单量也在下滑,分别是-16.70%、23.80%、-1.10%和-8.10%。

滴滴退市尘埃落定,闯关上市没带来意料之内的好结果,反而于己、于投资人、于行业都留下一地鸡毛。是赚是赔,不言而喻。

By 尹莉娜

美股崩了,金融危机来了吗?

继周一港股大跌之后,随后开盘的欧美股市也未能幸免。

9月20日白天,香港恒指突然大跌800多点,跌幅高达3.3%,多个板块大跌,地产股更是集体重挫。与此同时,恒生科技指数、在港上市金融股亦全线杀跌。A50期指跌幅更是一度超过4%。

没想到,欧美股市又遭遇一个“黑色星期一”!截至收盘,德国DAX30指数跌2.3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5%,法国CAC40指数跌1.74%,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09%。而截至发稿,美股更是重挫,其中道指大跌700多点,跌幅达2%;纳斯达克大跌370多点,跌幅为2.48%;标普500跌89.21点,跌幅为2.01%。

当地时间1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国会不迅速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这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加剧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伤;债务违约也可能引发利率飙升、股价急剧下跌和其他金融动荡。

欧美股市、油价集体大跌

周一,香港股市率先大跌,恒生指数盘中跌1000多点(跌幅一度超过4%),最终收跌3.3%。其中,地产股跌的最惨,新力控股集团暴跌87%,中国恒大、融创中国、恒大物业、新世界发展、世贸服务等跌幅均超过10%;市场担忧地产行业的敞口风险,导致金融股也集体重挫,招商银行跌超9%,招商证券、民生银行、中国平安、重庆银行、国泰君安等跌幅均超过5%。

接棒港股大跌,欧洲股市全线低开,开盘后跌势加重,德国DAX指数一度跌逾3%。截至收盘,德国DAX指数跌2.34%,法国CAC40指数跌1.96%,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95%。

国际油价及加密货币也集体大跌。当天盘中,美油、布油一度跌超2%。

恐慌指数涨超23%。

稍后开盘的美国股市也未能幸免,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截至发稿时,道琼斯指数跌723点,跌幅2.09%;标普500指数跌96.34点,跌幅2.1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409点,跌幅2.73%。石油、钢铁、银行、投行、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北京时间9月20日晚上23:30分,美股科技股普遍下跌。英伟达、特斯拉盘中跌超3%,台积电、英特尔跌逾2%。

热门中概股更是集体下挫,贝壳跌超10%,腾讯音乐跌超6%,拼多多跌5%,京东跌超4%。

理想汽车跌近6%,公司表示由于芯片供应恢复速度慢于预期,将第三季度的汽车交付量下调至约2.45万辆。此外,小鹏汽车跌近5%,蔚来汽车跌近5%。

耶伦发出警告

9月20日,据央视新闻消息,耶伦19日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的文章中说,如果国会不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美国财政部的现金余额将在10月降至不足水平,届时联邦政府将无力支付账单,美国将出现债务违约。民主、共和两党的经济学家和财政部官员已就此形成压倒性一致看法,认为这将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

耶伦警告,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加剧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伤;债务违约也可能引发利率飙升、股价急剧下跌和其他金融动荡。此外,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会逆转为衰退,失去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和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根据美国国会2019年通过的跨党派预算法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在暂停两年后已于今年8月1日恢复生效。

此前,耶伦警告美国10月或面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据新华社9月8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8日警告,如果国会不尽快通过立法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美国很可能在今年10月面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耶伦当天在写给国会民主、共和两党领袖的信中说,自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于8月1日恢复生效后,财政部已开始采取非常规措施为联邦政府提供临时性融资,但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非常规措施很可能在10月耗尽,届时美国政府将无法履行其支付义务。

耶伦表示,过去的债务上限僵局已表明,国会行动迟缓可能严重损害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推高短期融资成本,并可能对美国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给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她敦促国会尽快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8.7万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9月20日,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协调员杰弗里·齐恩茨(Jeffrey Zients)表示,美国将于11月取消对完全接种疫苗的国际旅客限制,结束此前旨在限制新冠病毒传播而实施的旅行禁令。

齐恩茨强调,国际旅客需要在登机前提供已经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记录,并且出示抵达美国前三天内的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美国人必须在出发进入美国的前一天进行检测,并在抵达后再次检测。新政策仅适用于航空旅行,不适用于陆路过境。目前,白宫尚未公布是否对外国旅客的接种疫苗类型有具体要求。

市场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或给出最新Taper信号

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动向越来越敏感,美国股市近期已连续多日回调。

据券商中国报道,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将于本周二(9月21日)和周三(9月22日)举行,此次会议十分关键,美联储将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测和加息点阵图。虽然可供美联储发出9月Taper信号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但此次会议可能暗示Taper将在11月还是12月发出宣布。

国外金融机构对52名经济学家的访问中显示,有67%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会于11月宣布缩减购债规模(Taper),21%认为在12月。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2022年将利率维持在0%附近,并正在2023年上调50个基点。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李卓睿认为,预计即使受疫情影响,也不会阻碍QE Taper节奏,美联储2021年底前也将采取缩减购债规模的措施。但加息预期暂时被抑制,在疫情控制后美联储才会引导市场加息预期。

美联储很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加息。资产表现仍将是存量主导,边际流动性收紧预期影响市场情绪,市场波动加大。

By 毕陆名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