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币圈VC不干了

2025 年 4 月,由杜均创办的知名加密 VC ABCDE 宣布停止新项目投资和二期募资。

这家曾经活跃的投资机构,将工作重心转向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和退出安排,成为加密 VC 的现状缩影。

2024 年,我们曾报道过一批加密 VC 的「维权潮」。当时,一批资深合伙人脱下「VC」的光环,转身投入项目方或二级市场,只因为一句话:「做 VC,不赚钱」

一年过去,牛市真的来了。

比特币持续站稳十万美金,以太坊重返 4000 美元,二级市场上时不时有暴富的狂欢声。可是,当镜头转向一级市场,加密 VC 们过得却比上一轮更艰难。

钱没赚到,骂名倒是背了一身。

他们在生态链条里被交易所、做市商和项目方层层压制;

他们的投资逻辑在叙事崩塌后被彻底击碎;

他们募不到钱,还要被质疑「作用还不如 KOL」。

加密 VC,何去何从?

加密 VC 怎么样了?

在上一个周期里,加密 VC 们习惯于快速下注。他们追逐的是叙事风口,愿意在还没有产品、甚至还没有完整团队的项目里撒钱,只要故事足够诱人,就能让 LP 和二级市场买单。

那是一个「讲故事比做产品重要」的年代,然而进入 2024–2025,这种逻辑突然失灵了。

那么,曾经活跃的亚洲加密 VC 如今怎么样了?

RootData 的数据显示,相较于 2024 年,2025 年至今亚洲加密 VC 在一级市场出手次数呈现断崖式下跌。

以上个周期出手最频繁的加密 VC 三巨头为例,SevenX Ventures 最后一笔公开投资停留在了 2024 年 12 月,Foresight Ventures 的出手次数从 54 笔骤降到 5 笔,HashKey Capital 的投资次数也从 51 次降至 18。

在 2024 年投资机构活跃度 Top10 中,OKX Ventures 以出手 72 次位居榜首,但是这一数字在 2025 年已经大幅缩减至 12 次。

据某加密 VC 合伙人 Jack 观察,当前加密 VC 分化严重。中小型规模的 VC 尤为困难,很多都被迫转型。

他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2023–2025 年间,约有 5–7% 的加密 VC 转向营销/KOL 代理业务;

约有 8–10% 的加密 VC 转为孵化/投后驱动型机构,投后团队规模扩张了 30–50%;

更大多数机构的应对方式是:转向二级市场,或者延长基金周期、降低管理成本,甚至去追求 ETF/DAT/PIPE 等合规退出路径。

换句话说:VC 变服务商,或者干脆成了「韭菜中的大户」。

前加密 VC 投资人 Mark 更是直白地说:「现在纯做一级投资的机构几乎等于自杀。」

LD Capital 转型二级市场,创始人易理华成为 ETH 的「奶王棋手」,存在感依旧。

此外,一些加密 VC 正在「被迫」入局 AI 投资。

早在 3 月份,IOSG 创始合伙人 Jocy 就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自己投资组合里又一个项目转型去做 AI。当越来越多的加密投资人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里莫名多出不少 AI 创业者时,他们也不得不用脚投票。

比如,Bixin Ventures 大幅减少在加密行业的投资,选择投资 AI 领域的新兴公司,比如 IntelliGen AI,专注于 AI 医疗赛道。

转型还算是一种积极的自救,还有的机构直接宣布停止投资。由杜均创办的知名加密 VC ABCDE 在 2025 年 4 月宣布停止新项目投资和二期募资,后续将重点放在已投资的项目投后管理以及退出安排。

「ABCED 比较诚实,公开说不做了,但还有更多加密 VC 是秘不发丧」,受访 VC 从业者如此评价道。

伴随出手次数骤减,当下加密一级市场的底层范式正在发生转变,按照 Jack 的话来说,即从「流动性驱动的叙事投机」转向「现金流与合规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几年,加密 VC 的投资逻辑高度依赖叙事。但 2024–2025 年的融资数据出现了明显转向:根据 Pitchbook 数据显示,2025 Q2 全球加密/区块链 VC 总融资仅 19.7 亿美元,环比下滑 59%,为 2020 以来低点;同时后期轮融资占比超过 50%,意味着投资人更关注具备真实收入、可验证现金流的成熟项目。

「叙事驱动的早期项目融资难度上升,能带来收入和利润(如交易所、稳定币发行方、RWA 协议)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水滴资本合伙人大山说。

此外,头部交易所的「上币效应」在这一轮也大打折扣。过去,只要能上主流交易所就能带来估值流动性。但 2025 年以来,虽然币安上币数量增加,但对二级估值溢价的带动效应已减弱。根据 CoinGecko 数据,上半年新币平均 TGE 后 30 日跌幅超 42%。同时,投资退出也出现了新路径。比如合规 ETF /代币化基金(DAT),或者协议回购、生态基金等结构化二级流动性工程。

「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投机消失』,而是投机窗口缩短,Beta 收益让位于 Alpha 筛选」,Jack 说道。

VC 困局

加密 VC 当下的困境可以一言以蔽之:不赚钱。

加密分析师 KK 坦言,首当其冲的一点是,目前加密 VC 在币圈生态位中处于靠后的位置。一个项目对于 VC 的锁仓期是 1-3 年,但是由于加密行业叙事变化很快,可能等到解锁的时候,叙事类项目的风口已经过了,代币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趋近归零。甚至还有的项目还没有熬到上所就宣布死亡了。

此外,不少加密 VC 在上一轮周期中接盘了太多高估值项目,到这一轮逻辑被证伪,实际营收等数据根本支撑不了高估值。

「当时有很多 VC 高位接盘了一些海外项目,一方面是觉得估值越高越稳,另一方面是能跟海外知名的投资机构一起投资海外项目,对品牌声誉是个加持。但是现在看来,很多都亏损了。」KK 说。

最重要的是,加密 VC 并没有议价能力。「本质上他们只能提供钱。」Mark 说。

一位受访者甚至直言:「在这个市场里,VC 的钱还不如一个 推特 KOL 有价值。」

项目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只是钱,而是「流动性资源」。

做市商能在二级市场营造深度,交易所上币直接决定了项目方是否能退出流动性,KOL 喊单能帮助项目方更快卖币套现……这些流动性参与者往往先拿走最便宜的筹码,再以数倍估值转手给 VC。结果就是:加密 VC 出钱最多,拿到的却是最差的价格。

于是,一个荒诞的现象出现了:加密 VC 在加密市场中,成了最没有议价权的群体,他们比不上交易所、比不上做市商,甚至比不上 KOL。

一级市场的「资本之王」,在加密行业反而成了「生态链条的末端」。

募资困境

如果说「不赚钱」是 VC 的生存困境,那么「募不到钱」就是生死劫。

根据 PitchBook 数据,2025 年 Q2 全球加密 VC 融资总额仅 19.7 亿美元,环比下滑 59%,这与 2021 年单季 100 亿美元以上的高点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很多传统 LP 不再注资,除了在上一轮中投资的项目没有回报,吃过一次亏,还有就是「在币圈有更简单的赚钱方式,」大山表示,「比如买主流币、DeFi 挖矿、期权套利等,平均收益都在 30% 以上,这样就很难说服 LP 去投 VC,需要几年才能退出,而且大概率还是亏损。」

另一方面,金主也在更换。

Jack 观察到,当前传统美元 LP 正在收缩,取而代之的是中东主权基金,如 Mubadala、QIA 等,还有亚洲家族办公室,尤其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不少家办通过 FO 与多策略基金配置加密二级和早期股权。

但这些新兴 LP 的口味更挑剔:

他们要看真实现金流,不再为 PPT 买单;要求合规托管、审计与基金牌照,避免被监管狙击;偏好二级与一级绑定的混合基金,能短期兑现部分收益……

残酷的是,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头部。

「除非具备极强的垂直差异化或关键资源,否则中小基金更难吸引 LP。」Jack 说。

而募资难的困境,对于原生加密 VC 来说尤其致命。一方面他们需要持续对外募资,另一方面又缺少产业协同资源来赋能。对于有交易所或者做市商背景的 VC,或者采用自有资金的 VC 来说,他们不仅有钱,而且又有产业资源,有更大的底气拿到便宜的筹码,但是原生加密 VC 不得不渡这道生死劫。

更直白的说法是:在这个市场,LP 不缺投资机会,他们缺的是确定性,而原生加密 VC,恰恰给不了。

何处突围?

虽然一级市场的现状如此惨烈,但是对于还在这个市场的玩家坚信,这不过是阵痛期,等到洗牌结束,依然留在牌桌上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成功的果实。

对于未来,他们保持乐观。

「当下的变革里孕育着新的机会。」大山说,「比如说稳定币,有人预测未来稳定币的发行量将会超过 3 万亿美元,围绕这 3 万亿的结算、清算、合规服务,必然会诞生一批新标的。这是加密 VC 还能提前布局的机会。」

更宏观的叙事同样诱人。根据 Citi GPS 2024 年报告,预计到 2030 年,代币化资产规模可达 10–16 万亿美元。无论是链上结算平台,还是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发行端,都为 VC 提供了切入点。

「而在每一轮周期里,围绕新的资产都会诞生新的机会,不管是交易平台、金融衍生品,还是创新的 Defi 项目,都给市场注入了活力。」Mark 表示。

但如果加密 VC 还想在这场博弈中存活,必须彻底重塑自己的角色。

他们可以跳出纯财务投资者的身份,提供做市、合规、流动性支持,甚至直接进入项目运营。这种模式更像是「投资银行」,而不是传统 VC。

或者打造结构化基金,通过 DAT、PIPE、SPAC 等金融工程手段,为 LP 设计多样的退出路径,把「不确定的叙事」转化为「可预期的现金流」。

他们还必须建立真正的研究与数据能力,以链上收入、用户留存、协议费用这些可量化指标为核心,而不是继续押注下一个「虚空叙事」。

这些方向,可能是加密 VC 最后的筹码。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真正能留下来的,往往就是那些在最艰难的环境里活下去的人。加密 VC 的「失重时代」,也许正孕育着下一个明星的诞生。

毕竟,只有在废墟上仍然站立的玩家,才有资格迎接下一个牛市。

作者:Ada,深潮 TechFlow

什么是预测市场平台Polymarket

2020 年 6 月:一名 21 岁的穷小子在疫情期间,于自家浴室推出了一个博彩平台。

2024 年 11 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突袭他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手机,却未对其提出任何指控便离开。

2025 年 10 月: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母公司向他的公司投资 20 亿美元。

这便是 Shayne Coplan 五年间的人生轨迹 —— 从清点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物品、盘算着卖掉什么来交房租,到成为彭博社追踪记录中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一个「没什么可失去」的人,究竟是如何打造出连监管机构都想摧毁的事业?

一个在本土被禁的平台,又为何能吸引华尔街最有权势的机构青睐?

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看似不可能之事」背后的真实运作逻辑。正因如此,Coplan 的故事不应只被简化为一条时间线 —— 这也是我们撰写本文的初衷。

白皮书带来的顿悟时刻

2019 年,Shayne Coplan 对加密货币彻底失望。

从纽约大学(NYU)辍学两年半后,他的几次创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加密货币革命」,在他眼中沦为了「加密骗局」—— 这些项目的目的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榨取资金。

身无分文、满心沮丧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曾深信不疑的行业,变成了骗子们的「赌场」。

于是,他停下了「瞎忙活」的创业节奏,开始潜心阅读:学术论文、晦涩的研究报告,尤其是经济学家 Robin Hanson 关于「预测市场」的研究成果。

预测市场的核心理论是:市场聚合信息的能力,优于专家、民调或任何传统预测方法。当人们用资金为自己的观点「背书」时,集体智慧便会揭示真相。

这一理论已在学术领域得到验证:自 1988 年以来,爱荷华电子市场的预测准确率始终高于传统民调。但这类平台始终局限于小众圈层,充满学术气息,普通大众难以接触。

Coplan 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

「如此好的理念,不该只停留在白皮书里。」他在文章中写道。

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全身心研究预测市场的运作机制、未能规模化的原因,以及实现大众普及所需的条件。尽管银行账户余额不断减少,他仍坚持了整整一年的研究。

换作大多数人,或许早就找份工作谋生了。

就在这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浴室办公室」里的创业起点

2020 年 3 月,全球进入封锁状态。

人们被困在家中,紧盯着电子屏幕,迫切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学校会复课吗?疫苗会研发成功吗?疫情会持续多久?

政府、卫生机构、媒体等传统机构,都难以给出可靠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没人能确定真相。

Coplan 清晰地抓住了这个时机。

21 岁的他,口袋空空,辍学两年半仍一无所获,却在此时开始着手搭建平台 —— 用他后来的话说,是在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临时浴室办公室」里启动的项目。

2020 年 6 月,预测市场平台 Polymarket 正式上线。

@Shayne Coplan

这个平台的逻辑很简单:用户用加密货币对现实世界的事件结果下注。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市场」,用户可购买代表「是」或「否」的份额 —— 若预测正确,每份份额可兑换 1 美元;若错误,则价值为 0。而市场价格本身,就反映了集体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

例如,若一份份额的交易价格为 65 美分,就意味着大众认为该事件有 65% 的概率发生。

纯粹的信息聚合,没有专家解读,没有舆论操控,只看「用资金支撑的观点」。

搭建预测市场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数据馈送、市场结果判定、用户体验,还要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 毕竟用户下注的领域涵盖了从选举到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中寻找生存空间。

在部分监管机构眼中,预测市场像「赌博」;在另一些机构看来,它又类似「金融衍生品」。其法律地位始终模糊不清。

Coplan 的应对策略是:先搭建平台,再寻求监管许可。

这一策略在最初两年奏效了。

2022 年,Polymarket 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平台交易量持续增长,用户对从奥斯卡获奖名单到经济指标的各类事件进行预测,逐渐成为传统预测方式之外的「可信替代方案」。

随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找上门来。

监管机构指控 Polymarket「提供非法交易合约」「运营未注册交易所」。最终,平台以 140 万美元达成和解(未承认也未否认指控)。

更关键的是:Polymarket 同意屏蔽所有美国本土用户。

这一限制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平台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却唯独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国际用户可以对美国大选下注,美国公民却无法参与关于本国政治的预测。

但监管机构怀疑,Polymarket 仍在暗中允许美国用户使用平台。

2024 年大选:预测能力的验证与监管风波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

Polymarket 成为了无法被忽视的存在:用户在选举结果上下注的金额超过 35 亿美元。平台始终显示特朗普领先,而传统民调则显示选情胶着。

一名法国交易者斥资数千万美元押注特朗普获胜。据报道,当特朗普最终当选时,这名交易者净赚 8500 万美元。

Polymarket 的预测准确率,最终超过了传统民调。

@defillama.com

随后,突袭降临。

2024 年 11 月,大选结束一周后。

黎明前,FBI 特工突袭了 Coplan 在纽约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手机和电子设备。当时 26 岁的 Coplan 既未被逮捕,也未被指控。

他在 X(原推特)上回应:「新手机,谁啊?」(暗指旧手机被没收)

Polymarket 发表声明称,这是「即将卸任的政府发起的明显政治报复」。

美国司法部和 CFTC 随后均启动了调查。

这个刚刚证明自己预测能力的平台,一夜之间面临多个联邦机构的审查。

但 Coplan 没有停下脚步,仍在继续推进平台发展。

而在美国,局势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拜登政府时期启动的调查,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戛然而止。

2025 年 7 月,司法部和 CFTC 正式终止调查,未提出任何指控,也未施加额外处罚。

同月,Polymarket 以 1.12 亿美元收购了 QCEX—— 一家获得 CFTC 许可的交易所兼清算所。这次收购,让 Coplan 实现了自 2022 年和解以来的核心目标:为平台在美国的合法运营找到框架。

2025 年 8 月,前总统特朗普之子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Jr.)通过其合作的投资公司 1789 Capital,加入 Polymarket 担任顾问。这个曾在某届政府任期内遭突袭的公司,如今得到了下一届政府家族成员的支持。

2025 年 9 月,Polymarket 的母公司 Blockratize 向美国 SEC 提交文件,其中提到「其他认股权证」—— 这一表述在加密货币项目中,通常是代币发行前的信号。

Coplan 在 X 上发布「$POLY」的字样,并配上 $BTC 和 $ETH 的图标。暗示已十分明显:平台即将推出代币。

@Shayne Coplan

2025 年 10 月,众人期待的消息终于公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以 80 亿美元的投前估值,向 Polymarket 投资 20 亿美元。

ICE 首席执行官 Jeffrey Sprecher 的妻子是 Kelly Loeffler—— 前参议员、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局长,也是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

此次合作还包含一项计划:ICE 将在全球范围内分发 Polymarket 的数据,并合作开展金融代币化项目。

一个由穷酸辍学青年在浴室里启动的项目,最终成为了华尔街主流体系的一部分。

27 岁的 Shayne Coplan,成功跻身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成为该指数追踪的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彭博社

Polymarket 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

Polymarket 攻克了此前预测市场未能突破的难关。

早期的预测平台(如 Intrade)虽已证明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Intrade 曾准确预测 2008 年和 2012 年美国大选,却在 2013 年关闭 —— 但这些平台始终局限于小众圈层,机制复杂、充满学术感,难以走向大众。

而 Polymarket 让预测市场变得像「娱乐」一样易懂。

它的界面简洁,问题覆盖范围极广:既有严肃议题(美联储会降息吗?),也有轻松话题(Taylor Swift 和 Travis Kelce 会在 2025 年订婚吗?)。这种搭配大幅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更重要的是,平台精准捕捉了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

传统媒体告诉你「该怎么想」,民调告诉你「别人怎么想」,而 Polymarket 告诉你「人们愿意用资金押注的观点」。

对于对传统机构日益不信任的用户来说,这种区别至关重要。

如今,Polymarket 的用户已超 130 万,累计交易量约 200 亿美元,月交易量稳定在 10 亿美元以上。

2024 年大选彻底证明了平台的潜力:当主流民调显示选情胶着时,Polymarket 用户始终倾向于特朗普获胜,而最终结果验证了这一预测。

尽管有人争论:平台聚合的究竟是「真实智慧」,还是仅仅反映了「加密货币用户群体对政治的偏好」,但这一结果无疑印证了预测市场的核心主张 —— 用资金支撑的观点,往往更接近真相。

当然,作为预测市场,Polymarket 偶尔也需要回答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西装?」2025 年 6 月,投注者为「乌克兰总统 Volodymyr Zelenskyy 是否会在 7 月前穿西装」下注近 7900 万美元。当 Zelenskyy 在北约会议上的照片流出 —— 他穿着黑色配套夹克和长裤,搭配有领衬衫,却脚踩运动鞋 —— 网友们炸开了锅:鞋子不对,算西装吗?面料配套但剪裁休闲,算西装吗?平台请来时尚评论员 Derek Guy 作为专家,他给出的结论是「既算西装,也不算西装」,等于没解决问题。这个市场的结果最终引发了两次争议。这就是「无信任、去中心化验证现实事件」的代价:最终可能需要「区块链预言机」来裁决服装语义,而 7900 万美元的赌注就悬于此。

未来:代币、挑战与更大的野心

27 岁的 Shayne Coplan,已然证明了自己的核心信念 —— 预测市场具有重要价值。

代币的暗示表明,平台的下一阶段已开启。$POLY 代币的推出,将推动 Polymarket 从「实验性预测市场」全面升级为「完整加密生态系统」。

代币持有者可能获得治理权、手续费分成、平台特殊访问权限等权益。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

不过,代币策略也暗藏风险:它可能在 Polymarket 刚刚获得合法性之际,再次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也可能让将平台视为「预测工具」而非「加密项目」的用户感到疏离。

但从战略角度看,这一决策有其合理性:加密货币项目发行代币,是为了分散所有权、激励用户参与,并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利益对齐。

如果预测市场真的代表了「信息发现的未来」,那么代币或许能加速其普及,同时回报早期支持者。

Coplan 近期的计划倒是颇为务实:每周日,他会看橄榄球比赛,同时测试 Polymarket 美国版新应用的 beta 版本。

工作仍在继续,赌注不断涌入,市场始终在揭示人们「真正相信的事」。

从浴室里的小项目,到估值 90 亿美元的企业,Coplan 用了五年。

未来五年,将决定预测市场能否实现更大的突破 —— 成为「集体智慧的新基础设施」,甚至「真相本身的交易市场」。

而现在,这位 27 岁的亿万富翁,正专注于「把事情做好」。

浴室办公室早已成为过去,财务困境也已解决,监管纠纷暂告一段落。

支撑他走到现在的,仍是最初那份创业初心:预测市场是个好理念,不该只停留在白皮书里。

市场已经证明他是对的。

未来会怎样,时间将给出答案。

作者:星球日报

三大加密法案通过利好加密市场

2025年7月,美国国会迎来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加密立法周”,从避如蛇蝎到重新正名再到连国会都召开以加密为主题的议程,加密世界的这十年,走得不算稳,但绝对算快。

随着一波三折的加密法案悉数通过,备受瞩目的稳定币天才法案被特朗普正式签署,加密产业,无疑迎来了新的征程。

01

里程碑事件!三大加密法案通过

时间拉回到上周一,7月14日,美国众议院高调宣布该周为“加密立法周”,引来市场瞩目。立法周的核心是现有关于加密的三大法案,分别为《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方案》(CLARITY 法案)、《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以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或天才法案)。

这三大法案中,GENIUS法案与CLARITY法案均是在今年度所提出,发CBDC监控国家法案历史最为悠久,最早于2022提出。尽管同为加密法案,但三者的核心各有侧重,其中,GENIUS法案聚焦于稳定币发行,认知度最为广泛,法案以支付型稳定币为核心,施行州际与联邦并行的双规管理制度,规定,所有稳定币必须以1:1比例锚定美元优质低风险流动资产,具体包括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已投保银行存款或实体美元现钞(含美联储票据),并要求稳定币发行商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该法案从2月提出,截至目前已被特朗普签署,立法进程在三大法案中名列首位,可见立法机构以及高层对其的重视。

相比天才法案,CLARITY法案对圈外人士而言,要陌生得多。该方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阿肯色州共和党众议员J. French Hill于2025年5月29日首次提交,并在多轮听证和审议后形成了最新版本。顾名思义,“清晰”一词,就体现出了法案最重要的关注点——监管权问题。由于加密货币的属性难以界定,证券论与商品论的争端从加密货币创始之初就从未停歇,加之加密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为丰厚的罚没资本,SEC和CFTC两者对其管辖权的竞争十分激烈。在特朗普上台前,SEC是著名的“加密警官”,时不时出警各类项目,频繁的威尔斯通知一度让行业风声鹤唳,USDT、USDC、ETH、SOL均被涵盖其中。

CLARITY法案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该法案为数字资产建立明确分类标准,将其细分为数字商品、投资合约资产以及非商品收藏品,厘清了加密货币的属性争议,构建了双机构分工的监管格局,即数字商品现货市场由CFTC负责,证券发行和反欺诈执法由SEC负责。

《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直接把内容写在了名称上,关键内容即禁止美联储在未经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发行面向零售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众所周知,在拜登执政期间,其对CBDC与数字美元保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在22年还曾签署过行政令指示政府机构研究创建CBDC。但在美国政坛,朝令夕改司空见惯。2025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所有零售CBDC研发,理由是其可能被用作政府监控工具。此后,这部22年就提出的《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迅速抬上立法议程,在今年4月3日被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成为了加密立法周的一项议题。

从最新审批情况来看,CLARITY法案与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均已通过众议院表决,双双走向参议会议程,而走得最快的GENIUS法案在被特朗普签署后,已然成为了正式法律,将在特朗普签署后18个月生效,或者在“主要联邦支付稳定币监管机构”(包括财政部和美联储)发布实施法案的最终规定后120天生效,这是美国第一部加密货币法律,无疑是加密立法的重大突破。而若仔细观察法案内容,三大法案能一并纳入加密周也并非偶然,三者实则互为表里,稳定币作为行业压舱石持续拓宽美元边界、吸引机构入局,CLARITY明确监管清晰度,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扩大,而反CBDC法案则直接把加密货币的最大对手数字美元扼杀在摇篮中,稳定加密基本盘,确立意识形态。可以认为,三者共同作用将实现加密价值最大化,在最大程度上通过加密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实现美元价值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重构。

02

并非一帆风顺,三大法案背后的利益博弈

但既有利益,那自然就有博弈。看似非常顺利的审批,期间也并非一帆风顺,立法背后的利益博弈堪称精彩。在GENIUS法案审批前夕,特朗普放话给党派支持者,明确表示全员应立刻放行同意,按照今年选举220:212的两党席位差,再加上本就有部分民主党支持者的背景下,法案的过关应是板上钉钉的结果。结果在7月15日,众议院却以196-223的票数否决了GENIUS法案,自家人反悔是关键,12名众议院共和党人现场表演了反水。

原因就是在当时,针对GENIUS法案是否该纳入《反CBDC监控州法案》,两党争论不休,共和党认为若不加入反CBDC条款,或许会为后续美国CBDC的发行留出隐患。一环连一环,围绕《CLARITY法案》与《反CBDC监控州法案》整合打包,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以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等行业巨头为代表的捆绑派认为应该一步到位,一揽子完成所有加密货币的立法,而以Defi为核心的社区务实派更为主张小步快跑,先通过《GENIUS法案》,再谈其他。诉求也很能理解,行业巨头多已然在合规方向积累颇多,有先发优势,若加密货币立法完成,其可获取最多的市场红利,同时巨头尾大难调,更倾向于确定性更强的一揽子立法也情有可原。而Defi始终游离监管灰色地带,对于社区而言,任何一个立法都有促进作用,显然是效率越快越好。

反水表演完,特朗普被打脸,显然心有愤愤。到了当天晚上,特朗普马上采取雷霆手段,将投反对票的12位成员领到办公室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从7月18日的第二次投票的结果来看,胳膊最终还是拧不过大腿。在经历了近十小时的拉锯战,被称为史上最长时间的立法投票终于顺利通过,美国众议院以308 票赞成、12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GENIUS法案》。

整体来看,三大立法虽在过程中有波折,但在总统的强力支持下,通过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再加上特朗普内阁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持有加密货币这一现实,通过时间也预计将会大大缩小。据业界分析,清晰法案通过难度相对更高,原因是涉及权属转移,对市场影响力更大,民主党对其阻力也随之更大,而《反CBDC法案》有较大可能在今年年末前正式生效。

03

三大法案对市场有何影响?

三大法案对市场的影响肉眼可见,币股两端同时为这一事件喝彩。比特币连续突破新高,三次突破12万,最高涨至12.3万美元,现回落至11.9万美元,而ETH板块轮动也正式开启,ETH飙升至3790美元,SOL来到189美元,BNB再次突破760美元。在市值前100的加密币种,有52个都呈现出涨势。而在稳定币法案的受益下,稳定币第一股Circle涨超1.45%,与之相关的Coinbase也上涨来到400美元区间,现报419.78美元。

在价格之外,行业的变化也在悄然到来。首先,《CLARITY法案》列出七个客观、可衡量的标准以判定数字资产的属性,极大的降低了证券风险,尤其是对于深受证券之害的DeFi 项目,可豁免 DeFi 系统受联邦中介规则约束,虽二级监管模式有推高监管成本的嫌疑,但为行业提供了监管保障。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CTFC将从原来的边缘性执法逐渐获取执法主权,过渡成为加密货币更为重要的监管机构,其中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受益将最多,可合理开辟新的机构赛道,而DeFi与其他应用项目要么加入至体系内获取确定型红利,要么只能面临边缘化的下场。

与此同时,稳定币将是影响最深的领域。此前曾提及到,天才法案的划时代影响是开辟出了一条私人可发币的新法则,反CBDC法案进一步强化了此点。至此,私人铸币税时代将开启。传统公司、金融机构、甚至符合要求的科技公司都可进入这一赛道,以美国银行与摩根大通为例,两者都积极表明要参与稳定币建设,赛道将很快呈现拥挤的状态。但根据律动预测,新入局者将面临100-300万美元的初始设置成本和每年200-1000万美元的持续合规费用,可看出仅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可脱颖而出。

仅对于现有稳定币赛道而言,行业格局有望被重塑。一是龙头将面临合规与竞争的双重挑战,离岸发行人Tether不仅面临抵押品的合规问题(其有约85%由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支持,并非100%),还需直面来自广泛竞争对手的冲击。去中心化稳定币则更为棘手,无论是储备比例还是治理结构,都要迎来监管大考,若在两年过渡期内无法合规,将被明确禁止发行。

此外,针对现有法规下稳定币是否付息的问题,讨论也颇多。为抑制稳定币对现有系统冲击,天才法案明确规定支付型稳定币无法向持有者支付利息,用户需要寻找其他DeFi协议获取收益。但此间也存在可操作空间,例如转至收益型稳定币,或是以支付型稳定币购买美债通证,迂回的实现生息这一属性。

无论生息与否,竞争如何激烈,最大的赢家必然是美元体系。通过一层层立法嵌套,美元以稳定币为抓手的长臂机制被进一步强化,在稳定币核心资产锚定的影响下,稳定币内核实则为美元资产,而稳定币客观上作为加密市场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在此背景下,美国将加密收拢至监管侧,不仅不耗费一兵一卒收割现有的加密成果,还成功促使美元霸权在加密领域重塑,并推动美元随着加密规模的扩大不断延伸在数字时代的影响力,进一步与全球CBDC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强制帮顶下,稳定币的发展将促进美债的市场需求,缓解美国现有的债务危机,形成资金回流机制。

立法的敲定,宣告着机构时代的正式来临。加密终成美元附属,市场百感交集,却最终还是以涨收尾。或许对众人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加密登上了牌桌,而位置,永远比能力要更为重要。

作者:陀螺财经

特朗普胜选后哪些人会跟着发财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的胜利不仅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也在商界掀起了新的波澜。不少商业巨头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成为了赢家,他们的财富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由于特朗普对加密世界的亲近表态,这场政治博弈的背后显然给加密世界带来了风光无限的时刻。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比特币不断突破新高,在 11 月 12 日早间到 8.9 万美元的高点,各类主流币和 MEME 币集体上涨,整个加密行业似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狂欢时刻。在大选过去一周之际,PANews 从市场公开的财富增值的角度盘点了因特朗普胜选的十大赢家,数据截至 11 月 12 日。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除特朗普本人之外,埃隆·马斯克或许是本次大选最大的赢家之一。但马斯克并非一开始就押注特朗普,早在 2016 年,特朗普首次当选总统后,马斯克作为经济顾问团队,就已参与政策讨论。后因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马斯克宣布退出顾问团队。直到 2022 年,在收购推特前马斯克曾说“我认为拥有一个包容性强、值得大家信赖的数字化公共空间很重要。”他又补充到,“否则我们怎么帮特朗普在 2024 年当选总统?”随后,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第一时间解封了特朗普的推特账号。

2024 年大选临近之际,马斯克通过成立的政治行动委员会(America PAC)向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大额捐款, 7 月宣布捐款 7500 万美元, 10 月再次追加 4700 万美元。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的 Super PAC 花了大约 2 亿美元帮助特朗普竞选。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多次站台为特朗普宣传,可谓是 ALL IN 特朗普。

显然,特朗普胜选之后,马斯克的回报也是最大的。仅过去一周的财富表现来看,最近一个月内,特斯拉股价上涨 60% ,市值重回 1.1 万亿美元。马斯克的身价也在一周内飙升 700 亿美元,达到 335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3 万亿元。当然,相信这并不是马斯克押注特朗普的最终胜利果实,随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后的政策推出,预计会有更多有回报。不过,仅从一周的时间来看,马斯克从投资 1.22 亿美元,换来 700 亿美元的身价提升。短期的收益也达到了 573 倍,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不愧为当代美国“吕不韦”。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公司(Oracle)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一直以来,拉里·埃里森是硅谷少数公开支持特朗普的科技领袖。早在 2020 年,埃里森曾为特朗普举办过筹款活动。在这一轮竞选当中,埃里森早在 2022 年给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PAC)捐款 2000 万美元以支持共和党,占到 PAC 当时募集资金的 78% 。虽然拉里·埃里森并不像马斯克一样站在台前支持特朗普,但这种背后盟友般的关系似乎没有被市场遗忘。

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拉里·埃里森财富激增近 180 亿美元,净资产跃升至 204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4 万亿元。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作为亚马逊创始人和《华盛顿邮报》所有者,其政治立场备受关注。2016 年和 2020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华盛顿邮报》公开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并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提出批评。然而,在 2024 年总统选举前夕,《华盛顿邮报》宣布不再为任何候选人背书,此举被认为是向特朗普示好或者避免在特朗普当选后引发对立。

单从效果来看,在特朗普当选之后,随着科技股大涨,贝索斯的净资产也增加了 115 亿美元,达到 2235 亿美元。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是 Coinbase 的首席执行官,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并未公开表达对特定候选人的支持。或许是出于 Coinbase 的利益出发,他曾表示,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府都将对加密货币持友好态度。 在大选结束后,布赖恩·阿姆斯特朗表示,将特朗普的胜利视为加密货币选举的胜利,强调了对数字资产的政治支持有所增加。

无论布赖恩·阿姆斯特朗的真实政治立场如何,Coinbase 都成为这一次大选的赢家之一。近一个月内,Coinbase 股价上涨 83.8%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本人的身价在一周内也上涨 56 亿美元,达到 140 亿美元。从增长幅度来说,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无疑是这些超级富豪中的最大赢家之一。

微策略(MicroStrategy)

微策略作为比特币最大的持有者之一,在本年度来成为股价表现最好的美股之一。年内价格上涨 573.4% ,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得益于比特币突破 8.9 万美元,再创新高。微策略的股价也突破 340 美元,创造历史新高。近一个月内,微策略股价上涨约 59.9% 。

11 月 11 日晚间,MicroStrategy 发公告称,其于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0 日期间购入 27, 200 枚比特币,耗资约 20.3 亿美元,平均购买价格为每枚约 74, 463 美元。本次购买资金来自公司通过 ATM 股票销售活动筹集。目前,MicroStrategy 总持仓达到 279, 420 枚比特币,总购入成本约 119 亿美元,平均买入价格为每枚约 42, 692 美元。按照比特币 8.9 万美元的价格估算,MicroStrategy 比特币持仓浮盈约 129 亿美元。

法国交易员 Théo

作为美国大选预测市场 Polymarket 上的最大赢家,人们对法国交易员 Théo 的故事津津乐道。通过独家的邻居调查法和大幅押注,Théo 在这轮大选中获得超过 4850 万美元的收入。与其他的富豪身价上涨不同,Théo 的收益是实打实的现金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或许能称得上是最大赢家。(相关阅读:Polymarket 上神秘巨鲸赢得 5000 万美元,他如何正确预测大选结果

不过,Polymarket 上的赢家总是少数。据 OKG Research 统计,仅有 3 个账户获利超 1000 万美元,约 12% 的账户实现正盈利。

X 代币持有者

X Empire 是一款以马斯克为主题的点击小游戏。自 2024 年 7 月创建以来,X Empire 的价格曲线一直不温不火,还长期呈现出下跌态势。但随着特朗普赢得大选,马斯克作为最直接的受益人,其相关的热点也成为加密市场追捧的对象。X Empire 的价格从 11 月 4 日至 11 月 10 日最高上涨约 17 倍。而一些交易员也顺势在其中完成人生逆袭,名为 Bit 浪浪的交易员据称通过交易 X 代币,完成了个人万倍收益的里程碑。

$PNUT 持有者

在 MEME 赛道上,有着不少的美国大选相关代币。但从大选当天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特朗普系还是哈里斯系代币似乎变现都不佳。这个以被执法部门迫害的松鼠网红为内核的 MEME 币在大选期间被马斯克大力推动,引发了市场追捧。随着大选尘埃落定,Pnut 作为一次成功的对民主党打击的 MEME 实验也被市场认可。11 月 11 日,币安宣布将上线$PNUT 代币。此消息一出,$PNUT 价格再次上涨 2 倍左右,市值达到 4.5 亿美元。

Cardano

Cardano 创始人查尔斯·霍斯金森 (Charles Hoskinson) 曾在不同场合表达对特朗普在加密货币政策上的支持,这种低成本的押注无疑给 Cardano 巨大的回报。2024 年 9 月的新加坡 TOKEN 2049 会议期间,霍斯金森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从加密货币的角度来看,在哈里斯和特朗普之间,特朗普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候选人。”

11 月 10 日,霍斯金森再次表态提出愿意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合作,帮助制定加密货币立法,目标是为加密货币行业创建明确的监管框架。受这些消息影响,Cardano 治理代币 ADA 的价格从 11 月 5 日开始到 11 月 10 日大幅上涨 106% ,几乎成为主流代币当中涨幅最大的代币。ADA 的市值也一度逼近 300 亿美元市值,一周内市值增加 150 亿美元。

整体加密市场

得益于特朗普此前曾多次提出上任后会推出利好加密货币市场的表态,全球加密市场也整体受益。从市值的角度来看,从竞选进入最后阶段以来,整体加密市场的市值节节攀升。从 11 月 5 日的 2.19 万亿至 11 月 12 日涨至最高 3.1 万亿,创下历史新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密市场才是特朗普获选后的最大赢家。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整个加密市场受大选的利好刺激似乎仍在继续。

作者:Frank

Web3从业老韭菜还看好这个行业吗

我最先听说和参与区块链差不多是在 2017 年末、2018 年初。那会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得益于互联网大厂在业务上率先尝试新技术的先天优势以及相对浓郁的程序员氛围,因此让我有机会比较早接触区块链。当时,我常和一帮程序员朋友混在一起,听他们说的最多话题就是:「比特币」、「挖矿」、「ICO」、「空气币」等。

我并不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当时他们说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但因为我是做内容出身,我的直觉告诉我区块链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技术。

所以,我开始去看比特币白皮书和以太坊白皮书。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晚上我看了 10 遍比特币英文版白皮书愣是没看懂,我就只记住了一个标题:《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个标题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三个字:太牛了!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或者套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用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是从比特币开始了解区块链,但我却是听信朋友的建议从玩空气币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逃脱韭菜的命运。

所以那个时候,我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割韭菜的骗局 — — 事实上,放在那个时候来看,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至少比特币的理念是非常新的,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往后的 2019 年 -2020 年,我并没有太多参与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在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觉得「学习者」和「观察者」是最适合自己的标签。

2021 年:沉浸仰望 Web3 的美好

如果说 2017–2018 年是对区块链「蜻蜓点水」般的体验的话,那么 2021 年可以说是「深度亲历」的一年。

那一年,我在一家美元基金工作,得益于 VC 工作的平台优势,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前沿科技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巧合的是,也是这一年,伴随着加密市场迎来一轮牛市,「Web3」取代区块链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叙事。

如果回忆起那一轮牛市,我的脑海里能马上想到什么呢?有几个事情是我印象深刻的: 2021 年初,比特币首次达到 1 万亿美元的市值。 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公司对外披露持有比特币。 艺术家 Beeple 一幅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69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篮球巨星 Stephen Curry 花费了 18 万美元买了一个 BAYC 的 NFT。是的,你没看错,是 18 万美元。 萨尔瓦多通过一项法案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 DAO — — 一种 Web3 的新型社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2021 年,我所亲历的 Web3 行业整个情绪是非常高涨的。这种高涨体现在:

一、投资和创业火热

因为我身处在 VC 行业,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投资人及创业者朋友交流,在整个过程中,Web3 始终是不会缺席的一个话题。那个时候,我看到很多的投资人开始离开传统投资领域转型进入 Web3。

不只是投资人,创业者也是一样。在传统 VC 投资里,大厂的高阶人才往往是投资的首选对象。但在那一年,我也看到从大厂出来的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涌向 Web3 领域创业。

当我问起那些投身进 Web3 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朋友关于选择 Web3 的原因。一个普遍的回答是:Web3 行业就像是 90 年代的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越早占据生态位就越能获得行业红利。

二、炒的火热

在 Web3 里,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词。尤其是在牛市,更加少不了炒的动作。 炒币,尤其是炒合约。如果单纯从 K 线上看,2021 年整个加密市场的涨幅是非常犀利的。所以那个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能看到不少人晒自己巨额收益的成绩单,以及分享如何在加密市场里轻松赚钱的经验。这样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看多了会给人一种幻觉 — — 即这个行业赚钱特别容易,无论你是什么专业背景、学历,牛市加杠杆,胆子要够大,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赚到钱。 炒 NFT。2021 年,最有话题点的毫无疑问就是 NFT。尤其是 BAYC 的出圈转化了一大波 Web2 的用户。那个时候,NFT 最大的价值除了炒作之外,就是当做头像。如果你的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无聊猿或者是 CryptoPunk,那恭喜你,很多人会把你当做 OG 或者说是特别厉害的人物,因为通常拥有这种 NFT 的人要么身价不菲,要么很有牌面。可以说,NFT 非常针对性满足了人性中炫耀的满足感。所以那会我身边很多人都在炒 NFT,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朋友。由于很多的 NFT 铸造并非是以东八区时间为准,如果你想要铸造一个自己喜欢且价格炒作高的 NFT 的话,就不得不熬夜守候。那个时候,行业内把 NFT 戏称为小图片,至于炒 NFT 的行为,用一句行业黑话就是:今天你肝了没有。

三、DAO 践行火热。

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觉得,2021 年 DAO 这个词的出现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 DAO 这个词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意思,相比炒币、炒 NFT 这些炒资产的行为,DAO 的代币化炒作相对少一些,更多则是在探索一种相比传统组织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形态,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①去中心化,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下属之分;②基于共识和民主议事规则协同做事;③可以远程办公,任务通过线上协作完成。

当然,和很多事物兴起的路径一样,DAO 也是最先从国外火起来,那会耳熟能详的 DAO 有:Bankless DAO(旨在推进真正的去银行化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会共识)、Pleasr DAO(由数字艺术家和收藏家组成旨在收购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ConstitutionDAO(募资竞拍美国宪法的副本)等。后来 DAO 组织也随之在国内生根发芽并涌现了一些试验性的 DAO 组织项目。

跟炒作 NFT 一样,年轻人是参与 DAO 组织的主力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同时当时很多年轻人自称「数字游民」,像 DAO 这样的组织方式也更适合他们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

放在 2021 年看,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受到了 Web3 牛市热潮的影响。我在 2021 年对 Web3 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 — 沉浸式仰望。这种沉浸式仰望来自于这个行业所代表的技术的高大上 — — Web3 融合了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来自于这个行业看上去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的方式,更来自于像 DAO 这样的新组织形态的出现,探索人类未来社会新组织形式、新协作形式的可能。

如果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在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

2022 年:从仰望到冷静,变化总是迅雷不及

如果说,在 2021 年的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话。那么,2022 年对加密市场来说便是美好破灭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可以铭记在加密行业上的历史性事件: 2022 年 5 月,公链 Terra 暴雷,Luna 代币一夜之间归零。 2022 年 7 月,加密行业头部投资基金三箭资本申请破产保护。 2022 年 11 月,头部交易所 FTX 被爆存在挪用用户资金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宣布破产,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尽管在这一年,还是有一些正向的事件能够给人以欣慰,比如以太坊共识机制完成了从 PoW 到 PoS 的转变。但上述这些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加密行业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直接给 2022 年的 Web3 行业定下了「萧条」的基调。

我不在听到那些鼓舞人心和情绪高涨的消息,反而听到的是更多失望、糟糕透顶的声音:XXX 炒币损失惨重、XXX 退圈了、XXX 项目因为没融到资停止运营了、XXX 加密基金不投了。没有人在讨论哪个币值得炒,没有人在讨论 NFT 还涨不涨(相反大家都是在抛,但因为 NFT 流动性太差,很多 NFT 基本都是归零在了手里),没有人在讨论 DAO 接下去要怎么做,也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行业怎么 Mass Adoption。整个行业安静下来了,或者说用我上面说的那个词,整个行业萧条下来了。

和很多人一样,在见证和亲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行业事件后,我也开始从 2021 年对 Web3 怀有仰望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慢慢变得冷静:

一方面,加密市场行情的巨大波动让我看到,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不只有一夜暴富的狂喜,也有一夜巨额亏损的悔恨。尤其是对加高杠杆把合约当现货炒的人来说,他们把 Web3 视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命运场。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所暴露出来的资金使用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着实打击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尽管对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物而言,这样的问题越早出现越是好事,但也确实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上浇了一盆冷水,让大家开始客观冷静看待 Web3。

最后,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更有社会价值的尝试,比如 DAO 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讨论,比如通过代币化促进慈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这一年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而跟随加密市场行业的走向一并陷入沉寂。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 2021 年会有那么多新人入圈呢?我觉得像 NFT 这样的媒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拓展了 Web3 的应用场景(即便只是作为头像),让更多 Web2 的人能直观感受到 NFT 和 Web3。问题是,当大家接触了 NFT 之后,其实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投资 / 投机品。所以整体来说,Web3 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是弱的,核心还是在资产属性或金融属性上 — — 创造了更多代币化的金融衍生品吸引和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产生了更多投资和投机的可能。所以那个时候,我认为,如果 Web3 要真的成为一个行业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兼顾好金融投机和应用场景的平衡。

2023 年:市场在复苏,但无法回到过去

在经历了 2022 年的熊市之后,2023 年可以说是加密圈自我疗愈的一年。这一年,比特币价格从 2022 年底的 16000 美元 / 枚开始慢慢爬坡上升,包括币安等在内的主流交易所开始加大投入推进合规运营。但当我和一些投一级项目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则是选择了配置二级或继续观望的态度。正如当时一个朋友和我说的那样,「现在二级市场主流币的价格都这么低,为什么要去投不确定性高的一级项目?」

同时, 我原先以为随着市场的慢慢复苏,社交媒体上对 Web3 的讨论度会重新热络起来。我记得在 2021 年牛市的时候,在一个小众的社交平台即刻上汇聚了大量对 Web3 感兴趣的人。在 Web3 研究所的圈子里,如果你发一个动态,会收获不少点赞。但 2023 年当我再次打开这个社交软件的时候,我发现原先经常活跃的一些人或项目方已经不再发布动态,一些新的帖子点赞和评论也几乎为零。一切好像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在这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和很多人交流,包括圈外的人、刚入圈不久的人以及玩 DEFI 和 MEME 很有心得的玩家,当我问他们对 Web3 的看法时,得到一个不约而同的答案:Web3 就是割韭菜的赌场,关键就看谁是韭菜。

基于和他们交流得到的反馈,我开始萌生了一个出书的想法,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客观介绍 Web3 当时的发展状况,让我自己以及想要了解和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平视 Web3,而不是给这个领域套上一层主观的好的或坏的偏见。于是,我和圈内十几位朋友 — —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积累,联合出版了一本 Web3 科普书籍《从技术到应用:普通人的 Web3 学习手册》,在 2023 年底正式出版,也收到很多人的好评。现在回过头去看,虽然才过了半年时间,但书里的章节体系和框架已经远远不足以覆盖当前 Web3 发展的现状。我承认我看待这个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这个行业依旧按照它自己特有的节奏快速发展。

2024 年:牛市回来,Mass Adoption 还远么?

目前来看,2024 年牛市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这一年里,有两个大事件成为了加密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催化剂:一是美国 SEC 批准了比特币现货 ETF 的发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华尔街的资金会大量流入比特币,直接推高比特币甚至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二是比特币会在经历一次减半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比特币每一次减半都会推动一轮牛市,今年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也把这一轮牛市和 2021 年那轮牛市做了对比,看看有哪些是不变的,有哪些是变化了的。

不变的是: 牛市放大着投机的力量。2021 年 NFT 是一种投机品,2024 年 MEME 币则成为了特有的投机品。在我看来,但凡是跟资产相关的投机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传统的股票市场也有做空和做多。只不过加密市场波动太大又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在牛市里,当把每个参与者的投机博弈汇总成为一根根 K 线时就会被无限放大。 代币依旧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和钱生钱的能力。2021 年的牛市除了 NFT 之外,GameFi 和 SocialFi 也是受人瞩目的赛道。Web3 所特有的代币化属性需要依托具体的赛道或业务才能更好实现代币的流动从而创造更多的资产。2024 年也是一样。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开始被不断炒作,从铭文到符文再到比特币 Layer2、比特币再质押协议等,几乎以太坊经历过的历程比特币都在经历一遍;另一方面,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项目成为火热话题,自 2022 年以太坊从 POW 转型到 POS 从而产生质押之后,今天大家想要的已经远远不是质押的收益,而是如何能在质押基础上继续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变化的是: Mass Adoption 的路径变得多元。2021 年,大家把 Web3 的 Mass Adoption 使命寄托在了游戏、社交等项目上,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24 年,Web3 和 AI 日益结合,同样也开始和线下物理基础设施结合从而塑造了另一个叙事 DePin,希望「曲线救国」能达到 Mass Adoption 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Web3 更需要 AI 或物联网,而不是 AI 和物联网更需要 Web3。另外,在我看来,比特币现货 ETF 的通过、美国总统大选接受加密资产捐款等,已经说明加密资产成为主流,但这是一种人人都能拥有的 Mass Adoption,而不是一种人人都必需的 Mass Adoption。 MEME 文化在 Web3 里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在 Web3 这个主张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相信和维护你所相信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内核,而 MEME 就是 Web3 原生精神内核的直接表达。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这轮牛市里,MEME 币的涨幅会优于其他山寨币的原因。

在经历了 2021 年 -2024 年的两轮牛市之后,正如我前面所言,我对 Web3 已经从刚开始的仰视转变为现在的平视。在我看来,Web3 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贩卖」一个观念或愿景并向大众筹资,认同且参与的人获得了代币激励,为了让代币有效用或流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群人的共识披上了金融外衣,然后不断寻找代币赋能的效用场景。

结尾:如何更好的在 Web3 立足

以上就是我对 Web3 的认知。正如一开始所言,我将自己视为这个领域的学习者和观察者,所以在这两年深度参与和亲历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机会和圈内朋友、从业者交流,我发现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选择 Web3 作为以后发展的领域时,如何在这个领域里更好的立足?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不能称自己为 Crypto native 因为我更多的从业经历是在 Web2,而且我也没有在知名 Web3 项目或投资机构长期从业的经历,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尽管个人投资收益率还可以),但好在这两年因为认识了行业里不少的从业者,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朋友们的经验,分享一下综合的看法: 不要抱着炒币的心态进入这个圈子。这个行业看着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其实没那么多。以前听说过一种说法,这个领域赚钱是有金字塔模式的,第一是攒局做项目或做盘子;第二是做 VC 投资;第三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第四就是经过投研做投资;第五是囤币。我自己的体会是,那些经常炒币的参与者未必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反而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 以及傻傻囤主流币的投资者会有一个稳定的收益率。前者是因为有专业的能力,后者则是相信比特币这样的主流币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长期价值。所以,在 Web3 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益率要远远优于经常性炒币去搏一个高风险高收益。 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Web3 是一个相对鱼龙混杂的领域,由于每个人进场的目的不尽相同,也由于很多的交流和协作是基于虚拟线上的方式,所以对人或项目的信任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长期可以一起共事的团队,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还没找到,那没关系,在和不同人交流和尝试的过程中,尽管会遭遇一些失望,但在这样的经历中会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点事。越是在流动性大、信任成本高的领域,越是应该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 Do Your Own Research。这是 Web3 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因为这个领域有各式各样的人、言论、观点以及信息,当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的时候,也越需要在眼花缭乱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的投资方法论。请记住,不要被情绪绑架,不要被别人的 CX 绑架,一切都需要 DYOR。

我写这篇文章,某种程度上是在总结自己一段时间对 Web3 认知的转变。因为这个领域给我提供了相比其他传统投资品种更加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有真正的行业 builder,有很厉害的 trader,也有一些想短期搞一把的投机主义者,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亲历这个领域,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生态位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一些原则。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不具有普适性。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每个人都会对 Web3 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受,祝愿大家都能赚钱的同时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作者:Crypto好奇心玩家

加密世界的五个阶级

加密货币的运作是分层的,它就像一个经典的金字塔。你所处的层级越高,收益就越丰厚。你,或是散户,位于金字塔的底部。以下是它的运作方式。

加密金字塔及其层级一览

第一层:你,即散户

天真且容易信任他人,散户经常被滥用和剥削。他们被 100 倍回报的承诺所吸引来参与游戏。很少有人真的实现这一点,而那些真正做到的人,很快就因为新发现的贪婪,在加密赌局中失去了一切。

这是加密货币的基础层。它养活并维持了所有更高一层的人。当风投在其中一个投资上赚取 1000 倍回报时,那些钱就来自于散户。每当通过 TGE(代币生成事件)、IDO(初始 Dex 发行)或其他方法发布一个代币时,就是所有位于你之上的层级获得利润的时候。这包括 KOL、媒体合作伙伴、开发团队、交易所和风投。

谁在购买并被炒作?是你。

这就是更高一层的人的目的,让你相信这一叙事。如果一个大 KOL 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那一定是真的,对吧?

错。

他们只是想要你的钱。就这么简单。

在金字塔上层的人在 TGE/IDO 之前以大幅折扣购买代币,或者开发团队简单地用几行代码就能凭空生成它们。

你的买入正在给那个代币赋值,或者说你将价值转移到上层。这是你在金字塔中的关键功能,被利用并为凭空创造的东西提供价值。

第二层:KOL 与媒体

加密领域的 KOL 和媒体公司为上层服务。他们说并做任何被告知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为此付费的。他们从上层获取食物,然后将散户想听的任何内容(例如,将会 100 倍增值的新代币)传递给它。

大多数 KOL 的人不能被散户信任,因为利益不一致,影响力越大的人你越应该怀疑。

为什么?

他们可能受到金字塔上层任何一方的赞助,推广一些可能不符合你利益的叙事。那个新代币很可能只是上一个周期的复制粘贴项目,换了个新名字。别上当,始终做好你自己的研究。大多数 meme 就是这样。

媒体公司也可能与一个或一群 KOL 合作,作为一个整体,围绕代币或话题创造「自发」的参与,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加密协议和风投有营销预算,他们会利用这一点。

你是他们的目标,这一层的角色就是将其卖给散户。

每当你看到 KOL 在帖子中列出一系列带有新的加密项目时,这些项目大多是混合了真实代币的推广作品,让不知情的读者认为这是一篇合法的研究文章。其实他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好的项目,他们只是被付费去做这件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能够分辨出谁是真的谁不是,但如果你是加密领域的新手,假设每个人都在盯着你的钱,然后倒推,只信任比特币,因为它是最去中心化的且难以被控制的。

第三层:加密协议与开发团队

最诚实的开发者是中本聪。在他之后的一切都被扭曲了。这就是为什么在 2024 年有超过 13,000 种山寨币。其中 99% 都是无耻的敛财行为,没有技术或创新,大多数都是为了从散户手中赚钱而炒作。

每当一个开发团队发布一个新的加密协议或区块链及其相关的代币或硬币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未注册的证券发行。

这在美国大多是非法的,但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未受监管。这是赚钱最快最简单的方式。那个新协议或网络的优点不重要。像 DeFi、RWA、DePIN、SocialFI 或 GameFI 这样的术语是用来迷惑你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掩盖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读到一个新项目的文档时,最突出的部分与他们的代币或无用代币的功能有关。注意,有些团队每个周期都会用一个新的名字或品牌做这些事情,并且从以前的周期中他们获得了大量资金,可以支付给比他们低一级的 KOL,让 KOL 为他们效力。

如果开发商可以仅凭一项承诺筹集资金,那么他们就已经成功了。履行那个承诺并不是重点。他们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为自己和更高层赚钱。赞助这些团队的风投期望在他们的投资上获得利润,而不是创新。

这就是大多数山寨币的主要目的。它们不是来帮助你或解决任何问题的。它们在这里快速赚钱,因为牛市是短暂的,牛市就像雨后的森林,到处都是新的蘑菇或山寨币。但要注意——有些是有毒的!

很少有协议真的在这里建立一些长期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更关注那些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真正有实际用途的代币。最好是至少经历过两个加密周期的。

只考虑那些真正创新的新项目,其他的都是由 KOL 推广的炒作。加密领域中的 AI 叙事就是最新的例子,99% 是炒作,只有 1% 是真实用例。

加密货币由贪婪驱动,部分责任也要归咎于散户一直梦想着那 100 倍的回报,而金字塔上层乐于配合,并创造各种让散户破灭梦想的加密项目。

第四层:风险投资者

这些是加密领域的大亨,他们有钱有势,掌控一切。他们可以推高或打压市场、交易所甚至扼杀代币。他们还通过投资各种加密开发商提出的新项目,来推动加密货币赌场的发展。

毫无疑问,风投在这里是为了赚钱。当散户梦想着 100 倍时,风投实际上在加密牛市期间赚取了 1000 倍的利润。他们以几分钱的价格买进,以数百美元的价格卖给散户。

他们是推动牛市开始的人,也是市场创新高时卖出的人,因为他们在这些 1000 倍的投资上获利(即聪明钱)。一旦炒作消失,他们就会停止游戏,进入我们所说的熊市。

这场游戏中,风投如果站错了队,就会被击垮,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游戏。在上一个周期中,由于 Terra Luna 和 FTX 的崩盘,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风投从上层获得资金,但如果他们的投资成功,他们也可以坐拥一大笔自己的利润。看一眼 Solana 的价格就知道一些风投赚了一大笔。Vitalik Buterin 在开发以太坊的早期就被风投包围。他们现在都富有了。

风投用这些钱赞助新的加密项目开发。他们促进了空间的发展,这是好事,但他们也能造成巨大的破坏。风投和散户一样贪婪,只是他们的贪婪要加几个零。尽管如此,他们在加密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时开发团队讨厌风投,拒绝与他们合作或接受他们的贿赂,因为这样他们会失去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风投说了算,有时散户会受到伤害,有些开发团队关心这一点,有些则不在乎。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有着出色项目的优秀开发团队从未成功,他们不在风投俱乐部的圈子里。如果你与风投俱乐部的成员一起出没,那么低于他们的所有层级都会支持你的项目,包括准备接受上层喂给他们任何东西的散户(即愚钱)。

第五层:贝莱德与美联储

贝莱德最近通过他们的比特币 ETF 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加入了加密领域。私下里,他们已经通过风投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他们拥有传统金融,加密货币是他们的最新扩张。美联储的角色相当简单,他们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印制美元,他们决定市场何时繁荣或崩溃。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他们自然不会忽视正在引起轰动的最新资产——比特币。今年他们以比特币 ETF 批准的公开方式加入了比特币列车,在金字塔底层的人十多年来一直试图让比特币获得现货 ETF 批准,但直到贝莱德决定加入时才真正得以批准,我们称之为权力。

多年来,贝莱德一直在私下(且大多是秘密地)利用其比特币私人信托基金积累比特币,他们上市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知道比特币的走向,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美联储在加密领域的角色很简单,他们决定何时让流动性涌入市场,就像在传统市场一样。加密货币也不能幸免。当美联储凭空印制美元时,加密市场就会繁荣。当他们停止时,市场就会崩溃。

他们有效地控制着所有层级中每个人的生活,剩下的事情由贝莱德完成。贝莱德或美联储并不在乎 1000 倍的回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印制他们需要的尽可能多的钱,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掌握低层的权力。他们通过货币政策和其他工具维持这种控制。我们是他们决策的受害者,没有权利影响或阻止那些决策,他们作为金字塔的国王随心所欲地行事。

* 免责声明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加密金字塔的工作方式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提到的实体并非专有或详尽无遗,还有很多未说的内容。

有一些合法的参与者在这个空间中努力推动由中本聪设定的愿景,但他们是少数,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加密金字塔中的玩家。

最后,任何伤害上层的人都会迅速受到惩罚,像币安的 CZ 那样将因此入狱。这就是为什么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未知。他更了解,并正确评估了他的创造对上层的影响。

作者:深潮

比特币ETF到底谁在买

2024 年是传统金融资本涌入加密世界的元年,这得益于年初发行的比特币现货 ETF。截止今天,SoSoValue 数据显示,比特币现货 ETF 累计总流入 116.7 亿美元,净资产总值为 505.4 亿美元。

上线至今四个月的时间,比特币现货 ETF 带动加密市值最高涨幅为 64.93% ,最高市值为 28.45 万亿美元,并直接带动比特币市值最高涨幅为 59.25% 。

随着机构投资者陆续向美国 SEC 提交 13 F(机构持仓报告)文件披露关于比特币 ETF 的持仓情况,为大家揭开比特币现货 ETF 背后的惊人的购买力。Odaily 星球日报整理了相关公司持仓情况,并发现资管公司已经成为 BTC 现货 ETF 的「主力军」。如下所示:

海纳国际集团(SIG)(13 亿美元)

海纳国际集团(SIG)是美国的金融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贝尔岡市。成立于 1987 年,由 Jeff Yass、Arthur Dantchik 和 Joel Greenberg 共同创立。SIG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涵盖证券交易、期权交易、期货交易、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SIG 以其专业化和技术化在金融市场中的表现而闻名,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量化交易公司之一。

SIG 购买了价值 13 亿美元的现货比特币 ETF,仅占该公司达 5759 亿美元投资总额的一小部分。

Ovata Capital(7400 万美元)

Ovata Capital 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 2017 年。Ovata Capital 的旗舰产品是 Ovata Equity Strategies Master Fund,专注于亚洲股票,包括四个核心策略部分:套利、相对价值、事件驱动和多空头。

Ovata Capital 重仓了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包括 FBTC、GBTC、BITB 和 IBIT,分别占其投资组合的 13.5% 、 11.2% 、 8.8% 和 5.6% ,总价值超过 7400 万美元。

Hightower(6834 万美元)

Hightower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性财富管理公司,提供综合的财务规划、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该公司的客户群包括个人投资者、家族办公室、企业客户以及慈善机构等。

Hightower 购买了价值超 6834 万美元的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该部分投资仅占其 617 亿美元投资总额的不到 0.1% 。

Rubric Capital Management(6000 万美元)

Rubric Capital Management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 2011 年。该公司专注于股票投资,并以实施长期价值投资策略而闻名。

管理资产规模 33 亿美元的 Rubric Capital Management 拥有超过 6000 万美元的贝莱德比特币现货。

Yong Rong Asset Management(3800 万美元)

Yong Rong Asset Management(涌容资产管理)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管理服务,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个资产类别。

Yong Rong Asset Management 购买了价值约 3800 万美元的 IBIT,占其投资组合的 12% ,是贝莱德比特币现货 ETF 持仓量第一名。

United Capital Management(3491 万美元)

United Capital Management(联合资本管理)是一家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该公司提供广泛的财务规划和投资管理服务。

United Capital Management 持有超 35 万股 FBTC 和 41 万股的 BITO,分别占其最新投资组合的 4.9% 和 3% ,总价值约 3491 万美元。其中,United Capital Management 是富达 FBTC 的重要股东之一。

Legacy Wealth Asset Management(2850 万美元)

Legacy Wealth Asset Management 是一家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规划和投资管理服务。该公司的总部可能位于美国,曾收购汽车之家。

Legacy Wealth Asset MAnagement 拥有超 35 万股 FBTC,占其最新投资组合的 6.09% ,以及超 10 万股 GBTC,占比达 1.84% ,总价值超 2850 万美元。

Monolith Management(2400 万美元)

前红杉中国合伙人曹曦旗下 Monolith Management 是一家专注于公共和私人市场中成长型公司的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投资方向在科技、软件、消费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Monolith Management 拥有超过 2400 万美元的 IBIT,在贝莱德 ETF 的持仓量位居第五。

IvyRock Asset Management(1900 万美元)

IvyRock Asset Management 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通过其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各种基金。

IvyRock Asset Management 持有贝莱德近 1900 万美元的现货比特币 ETF IBIT。

Quattro Financial Advisors(1650 万美元)

Quattro Financial Advisors 是家族办公室。该公司提供投资组合管理、财务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Quattro Financial Advisors 为美国客户提供服务。

Quattro Financial Advisors 是贝莱德比特币现货 ETF 第二大持仓者,持有 46.8 万股 IBIT,价值约 1650 万美元,占其投资组合的 5.4% 。

美国合众银行(1500 万美元)

美国合众银行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它是合众银行全国协会(U.S. Bank National Association)的母公司、美国第五大银行,有三千多家分行,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中西部。

美国合众银行披露了价值超过 1500 万美元的现货比特币 ETF 投资。据悉,其购买了大约 87, 744 股 Fidelity 的 FBTC 股票,价值 540 万美元, 46, 011 股 Grayscale 的 GBTC 股票,价值 290 万美元,以及 178, 567 股 BlackRock 的 IBIT 股票,价值 720 万美元。根据最新的 13 F 文件,该公司的总投资为 718 亿美元。

Oxler Private Wealth(1124 万美元)

Oxler Private Wealth 是一家投资平台。该平台仅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仅向 Oxler Private Wealth LLC 及其代表合法持有牌照或免于持牌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提供。

Oxler Private Wealth 持仓了 28 万股 IBIT,价值约为 1124 万美元,占比为 4.4% 。

Edmond de Rothschild Holding S.A(420 万美元)

Edmond de Rothschild Holding S.A 为私人和机构客户提供各种财富管理服务。

Edmond de Rothschild (Suisse) S.A 披露了价值超过 420 万美元的现货比特币 ETF 投资。该公司报告称持有 103, 600 股贝莱德 IBIT 股票,价值略低于 420 万美元。还披露 1, 300 股 GBTC 股票,价值 82, 121 美元。根据最新的 13 F 文件,该公司的总投资为 60 亿美元。

Newbridge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134 万美元)

Newbridge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提供广泛立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独特的财务服务。

Newbridge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的资产规模超 3.4 亿美元,持有约 2 万股 GBTC,价值约为 134 万美元,仅占其价值 2.3 亿美元投资组合的 0.58% 。

纽约梅隆银行(111.3 万美元)

纽约梅隆银行是一家位于美国纽约市的银行。其主要业务为证券服务及资产管理。其持有 19, 918 股 IBIT 和 7, 108 股 GBTC,当前价值约为 111.3 万美元。

摩根大通集团(76 万美元)

摩根大通集团,俗称「小摩」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美国金融机构。其商业银行部旗下分行 5, 100 家。 2011 年 10 月,摩根大通的资产规模超越美国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 摩根大通的业务遍及 50 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及服务、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服务等。

摩根大通披露其持有价值约 76 万美元的 ProShares BITO、贝莱德 IBIT、富达 FBTC、灰度 GBTC 和 Bitwise BITB 份额。

SouthState(55.72 万美元)

SouthState 是东南部地区领先的地区性银行之一,通过在佛罗里达、阿拉巴马、乔治亚、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地拥有 240 多个网点,为超过一百万客户提供服务。SouthState 提供全面的银行解决方案,包括个人银行业务、抵押贷款、小企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

SouthState 披露了对两只现货比特币 ETF 的投资,合计价值 577, 198 美元,SouthState 在现货比特 ETF 的投资仅占其文件报告中报告的 13 亿美元总额的一小部分。

法国巴黎银行(4 万美元)

法国巴黎银行是一家世界级的金融集团,总部在法国巴黎,属于法国最大的银行,存款额亦为欧元区最大的银行,并是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前四强。

法国巴黎银行购买了 1, 030 股 IBIT,价值仅约为 4 万美元。

富国银行集团(未披露)

富国银行集团于 1852 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家多元化金融集团,总资产为 1.9 兆美元。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是美国四大银行之一。

根据最新披露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富国银行(Wells Fargo)已持有现货比特币 ETF 敞口。

作者:陀螺科技

2024美国大选的加密货币之争

2024美国大选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场大选。在政治极化愈发显著、经济衰退阴霾难消以及社会舆论严重撕裂的背景下,美国的下一任总统人选对国家政治局势走向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通胀传导、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以及经济体的抱团发展,全球经济何去何从,也需要瞩目于美国大选。

11月5日,2024的美国总统选举就将如期召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出意外,今年的美国总统将在81岁高龄的民主党代表拜登与以疯言疯语著称的共和党代表特朗普中产生。为获得选票,两者均将展臂高呼、巡回演讲,以阐述自身的政治意图与选举承诺,经济、人口、性别、教育、军事议题都将囊括其中。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加密,今年竟然也罕见地被纳入了这一总统大战的议题中。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突然表示将接受加密货币作为竞选捐款,并鼓励支持加密货币的选民投票给他,“乔·拜登总统甚至不知道加密货币是什么,如果你喜欢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如果你支持加密货币,你最好投票给特朗普。”

特朗普已然不是第一次展示自身对加密领域的支持。早在22年的12月15日,特朗普就曾通过他创立的社交媒体网站TruthSocial宣布发行45000个NFT,起始价格为每件99美元,购买45张数字交易卡,将获得一张与特朗普共进晚餐的门票。

从NFT的设计来看,该系列每张卡片都有特朗普的个人形象插图,或许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表演欲,NFT系列被设计成特朗普版本的超级英雄、牛仔或宇航员等形象,饱含个人特色。令人觉得有趣的是,由于在发布前夕,特朗普曾在truth social上发帖称,“美国需要一个超级英雄”,还强调有‘重要公告’宣布。作为回应,拜登对特朗普讽刺道,“过去几周我也有一些重大公告…..。”

特朗普的NFT系列,来源:公开资料

而在今年年初,其又再度发布了第三套“Mugshot”NFT系列。尽管颇有割韭菜的嫌疑,但特朗普仍然是遵守了自身诺言。5月8日,特朗普在法院出庭后飞回佛罗里达州,与购买超过47张Mugshot Edition NFT 交易卡的买家共进晚餐。在晚宴上,特朗普再度口出狂言,“我们在 NFT 还不火就已做到了(大卖)。我们将会让NFT再次火热。”

特朗普声称要让NFT再次火热,来源:X平台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尚在余温中的比特币NFT外,当前NFT领域可以称得上是风光不在。从以太坊而言,不仅作为价格支撑的蓝筹NFT系列整体下降超20%,交易量与市值也大幅度回落,根据CryptoSlam的数据,曾经NFT的根据地以太坊,4月份的销售额为2.41亿美元,相比3月份4.89亿美元销售额几乎腰斩,创下了自2023年10月以来最差的月度NFT表现。

特朗普是否能真正把NFT再次伟大还不得而知,毕竟美国在其带领下也并未再次伟大,但以此举来看,加密,真正被特朗普带到了选举的视野中。

从当前党派对于加密的态度看,以拜登为首的多数民主党对于加密态度偏向审慎,尤其是在FTX崩溃后,民主党更是坚定了严厉监管方向。一个鲜明的标志是,当今被加密人士多为诟病的美SEC主席Gary Gensler就是民主党的长期捐助者,其此前还担任过希拉里·克林顿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的首席财务官,民主党旗帜鲜明。而以特朗普为首的大多数共和党,或许是为了表明政见的不同吸引选票,罕见的展示出了对加密的包容态度。

实际上,纵观整个选举,尽管加密仅占据非常小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要,相反,大差异的小选题反而会更多的影响到选民的支持率。

根据DCG在4月初委托哈里斯民意调查公司对每个州1000多名选民进行的在线调查,加密货币在亚利桑那州、密歇根州、蒙大拿州、内华达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几个摇摆关键州颇有话语权,数据显示,这些州大约18% 的选民(即 340 万人)持有数字资产。而在2020年,特朗普曾以微弱优势失去了摇摆州的三个。

或许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今年1月选举正式打响开始,就有多名候选人表示了对加密的支持。除了特朗普外,美国总统竞选人小罗伯特·肯尼迪(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也是加密的坚定支持者,“加密货币是我们对美联储上瘾的出口,这是对冲通胀的最好办法。它剥夺了政府和垄断银行体系的控制权,后者利用印钞将财富向亿万富翁寡头转移,同时使普通美国人陷入贫困。如果你同意 crypto 等于自由,请帮助我作为总统推进这一愿景。”

看似党派支持率激增,然而,如果有心观察,为了选举反水的总统候选人却不在少数。以特朗普为例,在2019年的时候,其对比特币的态度还大相径庭,在X平台上称,“我不是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热衷者,加密货币不是货币,而且价值波动很大,也没有实物,是凭空而来的,还不受监管,而这些因素让加密货币可以用于非法行为,包括毒品交易和其他非法活动。”2021年,特朗普再次重申了个人观点,称“比特币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骗局。我不喜欢它,因为它是另一种与美元竞争的货币。”

不过短短几年后,特朗普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加密的支持者与追随者,要让NFT再次伟大,甚至还要暗讽某个80岁老头不能熟练使用加密软件。

究其缘由,加密产业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成为了重要原因。2022 年,9.6% 的美国成年人拥有加密货币,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仅有0.6%。在ETF通过后,更多的华尔街机构也进入了加密世界,从数据来看,11支ETF已经吸纳了520亿美元资产。若是观测美国,美国政府链上托管超20万枚BTC,价值超6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主流政府持仓的首位。此外,加密本身就表达出对于审查与控制的剥离,与意识形态脱缰且贫富差距巨大的美国社会当下高度契合。而由于具备天然的金融优势,甚至在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例如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加密货币支持度已然超越了法币。

SDCPC对于美国加密持有者的调查,来源:SDCPC

当然,即便如此,真正占据选票的年轻人仍是少数,这或许也是拜登政党对其不感冒的原因。从深层次进行分析,拜登党背后的建制派多态度保守且传统,党派支持者本身就对威胁到本国法币霸权的加密货币表示出强烈的反对态度。但其他党派则为了体现出独立性,反而会自动选择相反的政治立场,呼吁自由与平等成为了党派竞争的重要手段。

若仔细观察,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对加密领域进行研究与关注。对于候选人而言,加密产业仅仅是工具,是代表选票的一张张凭依,在必要时候表现适当的态度媚粉即可,而即使是事前宣称支持的候选人上任后也可能会面临其他压力进行反水,毕竟加密货币相对于传统的世界,也仅仅是1%的金融体量,远不如影响国民甚广的福利、教育等问题受到重视。从此角度,所有党派对加密的关注都仅仅只是暂时的。

但颇为可悲的是,从加密领域来看,党派的支持却显得尤为重要。在近段时间,SEC对加密的监管触角逐渐从中心化机构向去中心化项目延伸,Metamask、Uniswap、自托管钱包均成为了监管瞄准的对象,这无疑让加密市场陷入恐慌。若是去中心化项目都会被视为违反证券法,那其他项目只能任人宰割。

临近大选,频发的执法活动也让市场产生了阴谋论之感,SEC似乎也有表态站队之嫌。在此背景下,加密产业只能通过大选去争取自身权益。根据 Public Citizen 的一份报告,与加密货币行业相关的外部游说团队已筹集超过1.02 亿美元资金,以用于即将举行的美国国会选举进行游说支持对数字资产友好的候选人。Azteco行销长David Bailey更是发推表示,在过去一个月中,他们一直与川普竞选团队合作,制定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政策议程。

5月9日凌晨,美国众议院通过了SAB121废除法案,该决议意在驳回美国证券委员会(SEC)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加密资产托管和认列的员工会计公告(SAB121)。这一法案曾要求托管客户加密资产的金融机构应将加密资产列入其资产负债表中,在此种情况下,为保证透明度,托管机构需要把加密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栏,而为保证资产负债的平衡,资产栏也应相应增加同等金额,这无疑增加了托管机构的托管成本,也违反了资产统一性对待的基本原则。

因此早在22年发布之际,该方案就收到了众多评判。本次众议院对其的通过,算是加密政治反抗的重要一环。对此,拜登方却表示了强烈反对,称该决议影响了SEC的正常执法,如果总统收到该决议递送,会拒绝这一提案。但另一方面,党派内部绝非是铁板一块。鉴于特朗普对于加密态度的转向,已有党内幕僚向拜登方建议应适时扭转对加密产业的监管。

可以看出,针对加密,两党之间的博弈仍将会持续,在还未尘埃落定前,加密仍然难言胜利。长期而言,随着加密采用度的迅速增长,被选民绑架的政治生态或许也将会摆上台前,此种情况在韩国、阿根廷等采用集中的地区已有先例。但在短期,加密或许只能是竞选中昙花一现的主题。

回到加密世界,对于乐子人而言,大选这一波热度,自然也是必蹭无疑。

二级市场随风而动,出现了大选MEME币,以拜登与与特朗普为名的“BODEN”与“TRUMP”构成了另类的竞猜生态。此前,BODEN 作为拜登大选MEM币,曾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数百倍的涨幅,而今年的大选,决定了百倍涨幅花落谁家。

截至发稿日,BODEN与TRUMP分别报0.26和8.66美元,TRUMP24小时上涨14.6%。

作者:陀螺科技

迪拜是不是加密货币的热土

就在香港嘉年华结束不久,4月18日-4月19日,来自 4000多家公司和100多个国家的10000名与会者齐聚一堂,开启了年度的行业盛会Token2049。

今年,不再是新加坡和香港打擂台,Token2049选择了迪拜作为举办地,城市的选择似乎暗暗折射出当前Web3城市的竞争发展格局。纵观全球的Web3格局,除了美国独树一帜外,区域性板块仍在角逐,以新加坡为支点的东南亚、以迪拜为入口的中东以及背靠大陆通道的香港正主打差异化竞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论胜者显然还为时过早,有技术的市场弱、有市场的强监管、有资本的缺生态,圈子内外壁垒明显。

其中,迪拜的优势显而易见,中东市场相比人均富裕程度较低的东南亚与监管过于细化严苛的欧洲,具备钱流集中、区域富裕程度高以及包容性更强的特点,为迪拜的加密产业发展奠定了相对坚实的基础。具体来看,监管的开放带来交易所逐水草而居,OKX、Bybit、HTX等十余家知名交易所均在迪拜设有办事处,就在日前,币安也透露了在迪拜获得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缺点也同样明显,除了老生常谈的互联网基础薄弱、人才结构错位、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挑战外,由于优秀地缘条件获取全球化红利的迪拜,也受制于其地缘,一是毗邻波斯湾国家冲突不断,对地缘稳定性有所冲击,本次伊以冲突就是典型案例;二则是政教合一与移民城市造成的文化冲突与市场分割。或许也正是由于此原因,迪拜的加密企业也多以形式精简的运营部门存在。

回到本次大会,与香港更偏向华人圈子不同,Token2049一如既往涵盖了更多的海外群体,侧重全球化交流,强调了加密行业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从主题设置而言,迪拜热门话题集中于西方相对关注的行业热点,相比香港尤为火热的比特币生态,Depin、AI等亮相似乎更多。

颇有趣味的是,Token2049的开端并不顺利。就在大会前2天,4月16日,迪拜遭遇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雷暴,一日降水量达到当地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的雨量,交通彻底陷入瘫痪,豪车划水、暴雨受困、打车被宰,X平台上充斥各种梗图,大会也被部分人士戏称Web3囧迪。尽管班机多有延误甚至有人不得不打道回府,但大雨仍未能冲刷掉行业的热情,反而在大雨中,行业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奢华的中东城市在逼近艰难时刻最为真实的状态,在众多参会者的感悟中,也多对此暴雨进行了描述与思考,让大家体会到了迪拜的另类魅力。

此外,相比去年新加坡场的美女八卦满场飞,今年迪拜大会收敛颇多,这或许有部分暴雨带来的冲击使众人无暇顾及其他场外信息,但更多是由于市场的转好,让大众看到了产业方面的积极信号,有了更多可讨论的热点与可置换的资源。

当然,对于实际前往的参会者而言,迪拜与加密则赋予了其更为鲜明的印象。在此,陀螺财经特精选X平台上部分参与者的迪拜Token2049小作文,也让未去的观众感受迪拜的火热与潮湿。

大葱 Fred@Dacongfred

X链接:https://twitter.com/Dacongfred

迪拜token2049小作文一句话总结:低于预期,比较失望

1.别无二致:和香港的热点几乎没啥区别

如果已经去了香港的活动,那再去迪拜的活动的收获相对不大。整体来说,迪拜token2049更像一个人种多元化的香港Web3 Festival。比较热门的话题和活动依旧是AI/DePIN+BTC生态,以太坊几乎没有什么声量:

-AI/DePIN的活动人很多,去的好几个活动都人满为患,各种类型的DePIN项目层出不穷,VC同行也基本上都有在关注这个赛道。

-BTC生态的活动也不少,很明显的感觉到华人的主导地位,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华人(包括但不局限于来自大陆、新加坡、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

-SOL在主会场有展台,西方的builder普遍比较bullish SOL生态。

-最活跃的依旧是交易所、Binance连续几天的club house、Bitget、HTX、Gate等交易所的活动轮番秀肌肉,在主会场也能看到CoinW、Kucoin、BingX等所的身影。

2.消失的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项目为主

基本上遇到的项目方都是亚洲和欧洲的项目,欧洲的话意大利、俄罗斯的团队很多,亚洲的话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迪拜本土的团队为主。

美国的项目方比较少,本想重点结识下Base和Blast团队和生态项目,目前只偶遇到一个Blast上的Dex团队,还吃了Blast全方位的瓜(之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Coinbase的人碰到比较少,在迪拜只有一个很小型的活动,还是在美国活跃度更高。

3.其他碎碎念:暴雨和文化

这次迪拜的大暴雨给很多人带来了意外,不少side event都取消了,以及在多哈、阿曼、阿布扎比等各个地方诞生的 “token2049 分会场”,包括自己在多哈困了两天和机场的互助小组朋友们产生了患难之情的难忘体验,其实也都展现出一个由金钱快速构建的现代城市在大雨的冲刷下的脆弱性。

另外就是迪拜的天气太干燥了,对于出生在湿热地区的南方人来说不太友好,感觉从第一天开始喉咙就开始剧痛。此外,司机服务态度很好,对中国人很友善,几乎每次打车司机听说你来自China后都会说Oh Chinese are my friends。

整个城市的气质和上海特别像,像一个人种多样化、物价翻倍化、干燥化的上海。

此外,发现大家相比香港更愿意在国外的活动露脸。在迪拜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Binance Clubhouse活动的何一 、在主会场碰到的孙宇晨,在回国的同一趟飞机航班遇到了孔老师,聊了聊关于迪拜的感受,对这次会议人种的多样化很有共鸣。

另外这次在迪拜也感受到了推友们的热情,线下参加side events的时候,遇到了好几次对方提到:噢你就是大葱,我一直有关注你的twitter。一瞬间有一种虽在异国他乡,但仿佛已灵魂勾结许久的家人们的熟悉感,确实坚持输出和分享常常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DeFi Teddy@DeFiTeddy2020

X链接:https://twitter.com/DeFiTeddy2020

迪拜token2049小作文

关于加密行业

– 三大叙事:再质押(eigenlayer), 并行L1(monad)depin+AI(@ionet) – 投融资:很多项目方计划在Q3/Q4发币,一些VC表示一级投资窗口未来只有2-3个月;

– AI+Web3:很多crypto项目在向AI靠,正统AI项目则不屑于Web3包装;

– 华人市场:欧美顶级项目开始注重Chinese market的推广,意识到华人资金对token发行的重要性 。

关于迪拜

– 暴雨极大影响了开会体验,在酒店大堂椅子上睡了一晚;

– 很多华人项目和资金base 迪拜,监管比香港和新加坡更开放,目前推出了golden visa项目,吸引web3人才定居迪拜;

– 房租便宜,房价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

– 开taxi的很多是巴基斯坦老铁,而在会场则有很多印度项目方,印度本身对加密监管很严格,所以很多印度项目方在迪拜。

LiamWang@LiamWang88

X链接:https://twitter.com/LiamWang88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Token2049的活动。作为一个Web3学习者(是的,我一直觉得这个身份最适合自己),我参会的目的有两个:

1.近距离感受Web3的氛围。在Web3里,氛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特别被突出强调的东西。

2. 了解当下行业讨论的前沿话题或叙事,这在一个变化快速的行业尤其重要。

Token2049主会议是在4月18-19日两天,但从4月15日开始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side events、小型活动和party。作为一个曾在Web2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参会的氛围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上来说,Web3的活动它是会议,但更像是认识朋友的party。你可以在会场里听演讲嘉宾分享他们的见解,也可以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拿杯饮料随意找个地方交流。当然,如果晚上有时间,各种各样的组织方会有不同的party,你只需要拿一杯啤酒就又能认识新朋友。随意和自由的氛围始终贯穿在整个Web3的活动中。

除了随意和自由之外,要讲到对迪拜这座城市和这次Token2049话题讨论的感受,我觉得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键词一:暴雨

如果你是这个行业内的参与者,想必你一定从社交媒体/朋友圈看到了迪拜这场罕见暴雨的消息。4月16日,迪拜经历了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暴雨,大量的豪车淹没在积水中,公共交通系统也陷入瘫痪。

迪拜一直以奢侈和繁华著称,直到4月18日,整个城市依然还处在公共功能部分或完全停摆中。一场暴雨检验了这座汇聚人类富足物质生活城市的下水道,也暴露了富裕城市的脆弱性。

如果延展到Web3行业,这场暴雨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1. 一个健全的系统需要考虑到任何概率低的风险并为此做好预案准备,即便发生的概率真的很低。比如我们在做一个Defi项目时——我们是否会存在意识到一个概率极小的风险,但正因为其发生的概率小,因此抱有侥幸心理选择视而不见?

2. 一个健全的系统也要随时做好黑天鹅出现的准备。现在处于牛市,整体的氛围和情绪都会偏向乐观,但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因为在这个行业,无法确定黑天鹅事件什么时候到来以及会以何种方式出现。谨慎的乐观总是比盲目乐观要好。

关键词二:监管和合规

监管和合规是我这次在迪拜听到最多的字眼。4月18日主会场的第一个Panel活动就是关于监管和合规的——币安CEO Richard Teng和Bloq联合创始人Matthew Roszak等嘉宾讨论了他们对加密行业全球监管的看法。同时,我在和不同项目方交流中,也不约而同能感受到他们对行业监管和合规的看重。对于项目方来说,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①哪些国家/地区的监管和合规政策是友好的;②如何在这些国家/地区获得相应的合规牌照等。

我的感受是:大家在这个行业需要监管和合规这点上是有共识的,讨论的差异点无非是在监管的方式和节奏上,毕竟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不一样。

同时,这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获得高额回报和行业越来越合规之间是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吗?比如,在区块链刚开始阶段,因为监管和合规的滞后,不乏有很多的项目和个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么随着这个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还会不会有像过去那样的个人或项目快速造富神话?

关键词三:AI

除了监管和合规之外,AI是这次Token2049活动中我听到的又一个火热的词。在Token2049的主会议上,包括Near Protocol的联合创始人IIIia Polosukhin、io.net 创始人Ahmad Shadid等在内的嘉宾讨论了在去中心化智能上AI与Web3相结合可以做的事。同样我在会场外和party上交流的一些项目中,一半左右是跟AI相关的,有做AI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去中心化GPU、基于意图的AI应用、AI社交和创作者经济等。AI+Web3叙事的热度可见一斑。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过去在讨论Web3 mass adoption的时候,大家一般是把希望寄托在了GameFi和SocialFi上,但这次我的感受是,现在大家觉得Web3 要mass adoption的话,AI的希望更大。

关键词四:华人话语权

Token2049活动举办的时间和香港Web3嘉年华峰会隔的很近。两个活动之间的对比也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和一些华人从业者朋友交流下来,我发现大家有两个普遍的共性感受:①Token2049活动的华人参与浓度没有香港嘉年华活动高(这倒能理解,毕竟迪拜离大中华地区远);②讨论话题侧重点存在差异。比如在香港嘉年华活动中,比特币生态的话题热度很高,但在Token2049活动上,这一话题的讨论相对热度没那么高。

大家都挺好奇,这像不像是两个世界?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没办法现在就定性。我的看法是: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华人在Web3里一定会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一方面,现在很多的华人项目创业者和投资者背景都很好,能说流利的英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具有全球化思维,同时,华人本身有“敢闯”的基因,所以接下去十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活跃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

另一方面,现在比特币生态上有很多的华人创业者,这本身就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努力和证明。

而从愿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不应分什么国家/地区、肤色或背景。因为这个行业强调共识,当共识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而不会将你来自哪里、什么肤色、学历/工作背景等设置为限制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人也好,还是非华人也罢,应该去弱化身份的不同,毕竟像比特币这样新事物的出现本身就是在打破传统主权国家界限的藩篱。

以上几个关键词就是我这次参加Token2049活动中比较强烈的感受。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会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因此并不能代表每一个参会的人的想法。其次,在这次Token2049活动上,还有很多的话题讨论非常热烈,比如DePin、RWA、Bitcoin ETF、Restaking等,我的上述感受不能一一覆盖这些话题。但总体而言,像Token2049这样的活动能反映当下Web3行业热点叙事的风向标,无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通过参会我相信会对行业热点赛道和叙事形成共性判断。

作者:陀螺财经

香港现货ETF值得关注吗

据官方消息,华夏基金 (香港) 今日宣布,华夏比特币 ETF 和华夏以太坊 ETF 已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批准,拟定于 2024 年 4 月 29 日发行, 2024 年 4 月 30 日在香港交易平台上市。

这是亚洲市场上首次推出此类产品,这两类产品旨在提供锚定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价格的投资回报。这一重大举措推动了「香港概念」再次引发关注。今年年初,「香港概念」龙头 CFX 在两个月内从 0.19 美金涨至 0.52 美金,该板块其他代币也毫不逊色,大多有 2-3 倍的涨幅。

「香港概念」源于去年年初香港决定于 6 月执行虚拟资产服务的发牌制度。当时,「Crypto 将围绕香港重返亚洲加密中心之列进行价值重估」一度成为市场新方向,只要是业务、团队在香港发展,或项目发展方向与香港对加密货币的推动方向一致(如资产代币化、合规等等)的项目均被归入这一概念,涵盖了 CeFi、DeFi、游戏/元宇宙、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彼时的 Conflux Network 作为政府合作板块的龙头公链宣布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此后 CFX 与 A 股中国电信连续共振,CFX 五天 4 倍,中国电信(接棒 AI 算力概念)三个交易日内两度触及涨停。

从万人级别的大规模行业集会的发生,到头部加密企业接连宣布在港布局的动态,再到香港概念币不定期上涨,「香港」之于行业的重要性以及其为全球 Web3 监管发展所带来的长远影响不言而喻。香港概念代币能否延续涨势?下面 BlockBeats 将对香港概念板块内逻辑明确的标的作简要介绍。

ACH(Alchemy Pay)

Alchemy Pay 成立于 2018 年,最早的的加密行业法币支付集成服务商之一,核心成员均拥有十年以上的支付、互联网、电信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Alchemy Pay 计划在 2024 年开设一家 Web3 银行,通过 Web3 银行,用户可以更轻松地用法币兑换加密货币,或用加密货币兑换法币。不仅如此,Web2 传统机构也可以通过 Web3 银行来做加密投资。

2023 年,Alchemy Pay 获得了三个牌照。而在 2024 年的路线图中,Alchemy Pay 提到计划申请牌照 20 个以上,目前项目方已经拿到了第一张美国 MTL。在其路线图中还提到了 Crypto card,Alchemy Pay 的目标是增强 Card 的实用性,包括兼容更多的主流实体卡和与 Apple Pay、Google Pay、Alipay HK 等主流数字支付平台。目前 Alchemy Pay 已经支持 Alipay HK。

MDT(Measurable Data)

Measurable Data 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是一个去中心化数据交换经济系统,旨在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经济,数据提供者和数据购买者可以安全和匿名地交易数据。Measurable Data 生态包括 MailTime AI、Measurable AI 等产品。Measurable Data 代币 MDT 总供应量为 10 亿枚,流通供应量约为 6.06 亿枚,市值约为 3579 万美元。

KEY(SelfKey)

SelfKey 是一个香港团队建立的用于管理和使用个人身份认证的平台,它使个人和公司能够通过对其数字身份的完全所有权获得更多的自由、隐私和财富。SelfKey 提供了一个身份钱包,个人和公司可以使用它安全地控制和管理他们的个人数据,管理他们的加密货币投资组合,并轻松轻松地加入金融、移民和加密货币相关服务。SelfKey 使 KYC 简单易行,提供对数百种产品和服务的访问。依赖方、验证者和身份所有者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安全、私密地进行交易。

VET(VeChain)

VeChain 是一个专注于供应链优化的 Layer 1 区块链,该项目由路易威登中国前首席信息官 Sunny Lu 于 2015 年创立,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包括与几家主要的中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国有企业中国烟草和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海尔。

VeChain 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并与物联网 (IoT) 设备集成以促进流程。它的目标是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简化复杂供应链的这些操作和信息流。VeChain 已经发行两个代币,分别是 VET 和 VTHO。前者用于在 VeChain 的网络中转移价值,而后者则用于为智能合约交易提供能量或「天然气」。VeChain 平台旨在为授权利益相关者提供与产品及其业务流程(例如存储、运输、供应和真实性)相关的关键信息的全面视图,并提高市场透明度。

项目代币 VET 在今年年初有一次不错的涨幅,相较于该板块其他代币走势相对稳定。

PHB(Phoenix)

Phoenix 是用于去中心化 AI、计算扩容与数据驱动网络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旗下产品包括针对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 AI 平台 AlphaNet、AIGC 元宇宙项目 NYBL。Phoenix 的 AI 计算层是基于 Web 3 的基础设施,用于扩展 AI 计算任务并轻松部署支持 AI 的应用程序,包括深度学习、预测分析、大语言模型 (LLM)、联邦学习和 AI 边缘计算。我们的计算层旨在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功能引入区块链应用程序,并将 Web-3 功能引入链下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该项目的战略技术合作伙伴大多位于香港,为 Phoenix 的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支持,包括 APEX、 FLC、Tens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等。

C 98 (Coin 98)

Coin 98 Labs 是一家开放式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在多个区块链上创建和开发 DeFi 协议、应用程序和 NFT 的生态系统。项目使命是满足未开发的需求,创造 DeFi 生态上更好的基础设施,帮助人们轻松访问 DeFi 服务。

Coin 98 曾发文表示其代币 C 98 已获得香港金融服务公司 Legacy Trust 旗下数字资产托管机构 First Digital Trust 支持。First Digital Custody 将为 C 98 提供托管服务。

作者:星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