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危机的深度解读

2023 年,美国的银行大约每 90 天就发生一次崩溃。美国区域性的和规模较小的银行机构受到根深蒂固的脆弱性、监管失误、市场不稳定、风险管理失败以及其他因素的冲击。由此造成了区域性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本文将深入探讨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原因、其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下为本文目录:

  • 什么是 2023 年银行危机?美国银行危机的时间线
  • 导致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原因
  •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影响
  • 技术和社交媒体在 2023 年银行危机中的作用
  • 应对 2023 年银行危机:解决方案?
  • 从 2023 年美国银行危机中汲取的教训
  • 美国银行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 危机还是治愈:长期的前景如何?

一、 2023 年银行危机

2023 年银行危机是指美国地区性银行的突然崩溃,对全球银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这种崩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料的。一系列银行的倒闭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危机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有着明显区别,后者主要影响了华尔街的巨头机构。这次危机使得“太大而不能倒闭”的说法失去了意义,因为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等大型银行无法经受住风暴的冲击。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这次美国银行危机对像 Signature Bank、Silicon Valley Bank、Silvergate Bank 和 First Republic Bank 这样的较小金融机构产生了影响。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二、美国银行危机的时间线

尽管美国银行危机主要集中在 2023 年,但更广泛的时间线可以追溯到 2019 年。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1、 2019 年和早期预警信号

美联储改变了对银行的压力测试规范或定制规则,降低了持有资产低于 1000 亿美元的机构的流动性标准。我们将看到这在 2023 年如何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蔓延。

2、 2022 年 10 月引发了连锁反应

全球利率飙升,使银行甚至投资者更难借贷。这是点燃“危机”导火索的第一个火花。

3、 2023 年 1 月

像 FRB 和 Signature Bank 这样的银行开始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因为投资者开始撤资以用于标准运营。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出现了流动性危机的初期迹象。

到这个时候,不断上升的利率已经对债券利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像 SVB 这样的债券重仓银行遭受了未实现损失。而且流动性危机意味着他们甚至无法出售投资以应对资金外流。情况开始恶化。

4、 2023 年 3 月

在 3 月 8 日,Silvergate Bank 不得不宣布关闭业务,无法满足提款需求。Silicon Valley Bank 也宣布了其 18 亿美元的损失,因为为了满足增加的提款需求,它不得不出售部分债券专用投资。在这一消息传出后,SVB Financial,即母公司,遭到了穆迪的下调评级。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在 2023 年 3 月 9 日,SVB 的股价暴跌。这也导致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的市值损失达到 5200 万美元。而在 3 月 10 日,监管机构宣布接管了 SVB,使其与 Silvergate 同样沦陷。此外, 3 月 12 日,监管机构接管了 Signature Bank,使系统风险的担忧变得真实且合法。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然而,监管机构在 2023 年 3 月 12 日宣布,受影响的银行的客户将获得其存款资金的返还。而在 2023 年 3 月 11 日和 12 日,一些初创企业为筹集资金以管理日常运营也陷入了困境。此外,一个专注于银行的新贷款计划也出现了,这是我们稍后将讨论的内容。

5、 2023 年银行危机向外扩散, 3 月中旬

2023 年 3 月 15 日,这场危机开始向外扩散(跨越大西洋),瑞士信贷银行的股价创下新低。法国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欧洲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了下跌。尽管已经有三家银行崩溃,但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被标普全球评级降为“垃圾”级别。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2023 年 3 月 17 日,SVB Financial 申请破产保护。在 3 月 18 日至 27 日期间,瑞士 UBS 完成了对瑞士信贷银行的收购。摩根大通计划稳定第一共和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出人意料地上涨了 30% ,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到,SVB 的大部分资产将转移到 First Citizens BancShares。

6、 2023 年 4 月

4 月份以第一共和银行临近破产为特征。首先,该银行暂停了派息,并提到在 3 月份,该银行的存款减少了约 1, 000 亿美元。4 月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开始急剧下跌。

7、 2023 年 5 月

2023 年 5 月 1 日,监管机构接管了第一共和银行。随后,其他地区性银行如 First Horizon 和 PacWest 也出现了连锁反应,后者在 5 月 11 日报告称其存款价值下降了 9.5% 。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基于 Twitter 的金融专家们认为银行危机尚未结束,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其他人认为这次危机可能是有意为之,以有机地引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到经济中。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推测性的观点。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三、导致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原因

造成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原因无法归结为单一因素。一些专家甚至将其称为债券危机,甚至是主权债务危机,而不是真正的银行危机。

“债券危机,不仅仅是银行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仅是债券危机。”Balaji Srinivasan,前 Coinbase 首席技术官:Twitter

让我们深入探讨并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因:

1、全球的“经济”环境

疫情后全球的增长速度放缓。从加密货币到股票,每一种高β资产在 2022 年都进入了熊市阶段。虽然带来了许多后果,但最令人不安的是与长期债务证券或债券相关的利率突然下降。

长期债券利率的下降导致了像硅谷银行这样的银行投资组合的巨大价值侵蚀,因为该银行对这些长期债券有重大敞口。

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通常将通货膨胀与快速的金融增长联系在一起,推动与长期债券相关的价值或利率上升。随着美联储、欧盟和其他全球机构开始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 – 在此过程中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 长期债券利率下降,银行投资的价值也下降。当银行不得不因快速提款(也因利率上涨)而以亏损兑现这些投资时,形势迅速恶化。

2、监管的疏忽和障碍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监管机构实施了《多德-弗兰克法案》,通过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使用投资者资金进行投机性投资,并成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虽然我们需要单独详细说明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方方面面,但你必须知道的是,与该法案的垂直领域(如沃尔克规则)不符、执法不足和小型银行空间受限等因素导致了 2023 年的美国银行危机。

3、金融市场和不稳定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债券利率的波动使银行变得脆弱。像 SVB 这样的银行在政府支持的长期债券上投资很多,而利率上涨使得这些债券的回报变得较低。由于银行的投资亏损,投资者迅速提款形成了银行挤兑,这对经济健康不利。银行最终不得不以巨大亏损出售这些债券投资,引发了监管机构和破产的问题。

4、与银行业务相关的脆弱性

虽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但从事后来看,在 2023 年之前,银行业务存在多种脆弱性。这些脆弱性包括受挫的银行对投机性投资有重大敞口,过度冒险,以及与银行间资金借贷冻结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银行难以满足提款请求。此外,这甚至引发了“系统性风险”的问题,使得各种威胁逐渐显现。

5、快速加息和货币失策

虽然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但这里再重申一下。自 2022 年以来,我们看到全球范围内加息以应对通胀问题。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所有这些使得借款变得更加昂贵,对初创企业造成了重大打击,对银行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因为他们看到了一系列的提款。尽管由美联储推动的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物价上涨”的威胁,但过快和沟通不畅的加息往往被称为货币政策失误。这些失误可能成为推动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催化剂。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6、风险管理和控制失误

银行大多时候都在冒险的领域中运作。这就引出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受到了严格的监控——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价值。而在 2023 年,另一个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失误是对长期债务证券的过度暴露。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导致危机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其影响。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四、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影响

美国银行危机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国家银行业。以下是事态的展开情况。

1、全球经济和影响

一些国家,如德国,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了负增长的 GDP,这表明经济陷入了衰退。包括瑞士信贷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一些欧洲银行不得不承受 2023 年银行危机的冲击。

这还不是全部。以下是可能受到这场持续危机影响的其他方面:

  • 市场波动性:根据 Merrill Lynch 期权波动率指数(MOVE Index),在银行危机之后,债券市场仍然表现出高度波动。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 信贷紧缩或收紧:随着信贷紧缩的持续,甚至银行也在争相寻找资金,美国海岸的信贷收紧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依赖外部融资的发展中国家。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 企业特定投资下降:随着通胀成为全球问题,预计美国将采取措施限制支出,全球的企业投资可能会减缓。

与全球经济相比, 2023 年银行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似乎更为直接。以下是可能的影响:

2、衰退

随着银行的破产、信贷渠道的堵塞以及政府债务的增加,即使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也预测美国市场即将出现衰退。这种预期或者说关切在 3 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中得到了强调。

3、失业率

美国的失业率目前较低,在银行危机中这是个好消息,对吗?然而,数据显示,一旦信贷紧缩周期开始,失业率通常需要大约 14 个月才会达到峰值。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衰退往往在失业率最低点(局部底部)之后无意中出现。这确实是一个滞后指标。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4、通货膨胀

尽管 2023 年 4 月的通胀率下降至 5% 以下,但对通胀的担忧并没有消退。随着债务危机逐渐显现,货币印制似乎成为一个选择,核心通胀率可能仍未脱离困境。但这可能是一个双刃剑。银行危机可能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而物价上涨可能导致消费者支出进一步下降。这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更大冲击。

5、债务增加

2023 年银行危机可能会增加国家债务,这是一种抵消银行崩溃所导致的经济不稳定的方式。而且,看起来我们已经达到了债务上限。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五、金融机构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尽管已经有四家银行似乎已经倒闭,但危机可能还没有结束。金融机构可能仍然感受到以下影响:

1、倒闭和挽救

大多数银行的倒闭是由于利润空间萎缩、存款流失和风险控制不力所致。这些因素可能令其他仍在运营的银行感到担忧。此外,这些担忧可能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使其他银行也面临倒闭的风险。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2、资源短缺

美国银行危机对 FDIC 等机构的人员配备能力进行了考验,自那时以来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任何额外的负担都可能影响解决过程,加剧这场持续危机的影响。

六、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

评估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可能更加棘手。然而,以下是最令人担忧的几个方面:

  • 很少能够获得贷款形式的信贷。
  • 投资下降可能导致对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和加密货币)的暴露降低。
  • 由于消费者支出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变得普遍。
  • 尽管影响可能是推测性的,但相关担忧是真实存在的。

七、科技和社交媒体在 2023 年银行危机中的作用

社交媒体和技术在引发美国银行危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以下是其具体影响:

现代时代见证了全球银行之间资本的连接。因此,当美国地区性但规模庞大的银行遭遇失败时,全球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都感受到了震动。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一些负责银行间通信的基本技术包括 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和云计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科技初创企业(如 Roblox 和 ROKU)与 SVB 有关联,导致投资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甚至加密货币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有人认为银行对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的暴露是引发崩盘的原因之一。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也为整个混乱增添了火药,专家和影响者发布了关于危机的随意理论。所有这些都在反馈循环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八、解决 2023 年银行危机要采取的措施

解决 2023 年银行危机的负面影响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多个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和联邦储备系统、企业以及国际组织需要共同努力。

以下是可能正在进行的一些措施:

1、金融机构如何提供帮助?

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可在未来着重于风险管理。改善流动性管理,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持有高质量流动资产(HQLA)、更好地预测现金流,并建立充足的流动性缓冲区等是一些可行的策略。

美联储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协调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危机的影响。其中包括:

2、救助计划

与过去的危机事件不同,关闭的银行没有直接得到救助。相反,重点是帮助存款人,得到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支持。其中一个例子是 FDIC 使用系统风险预期(SRE),专注于 Signature 和 SVB,给予未投保存款人的后备保障权益。虽然总额达到 4000 亿美元的贷款外流,但没有直接的银行救助,而是采取措施保护存款人。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3、政策变更

在持续的危机浪潮中,最重要的政策变化之一是引入 BTFP 或银行定期融资利率。这项由美联储主导的政策侧重于改善与银行相关的流动性,提供一年期抵押贷款。然而,BTFP 更像是政府对流动性危机的回应,而不是直接的银行救助。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4、压力测试

美联储 2023 年的压力测试情景早在危机正式浮出水面之前就已经公布。这组测试将从 2023 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行,一直持续到 2026 年,重点关注 28 个变量。尽管美联储在测试情景中加入了所谓的“解释性市场冲击”,但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快速加息。现在,随着危机的影响蔓延,新的压力测试或定位资本结构脆弱性的情景可能会浮出水面。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之外,以下是一些可能已经在实施的其他方法:

5、国际中央银行的支持

  • 个人和企业采用加密货币,以尽量减少银行风险
  • 在个人和企业层面采用数字支付和其他类型的数字技术,以减少对银行系统的过度依赖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九、从 2023 年美国银行危机中汲取的教训

2023 年的银行业危机不仅让人大开眼界,还是对现实的一次检验,以下是我们从中汲取的教训:

1、金融市场和银行改革非常关键

银行业的倒闭暴露了监管的漏洞和不作为。由于长期债券利率下降,资产负债期限的概念脱颖而出,这就打开了关于流动性管理的新大门。每个人都学到的另一件事是,就投资者而言,过度投资于一个行业或部门对银行来说从来都不是好事。最后,只有严格的金融改革才能将上述所有问题排除在外。

2、经济韧性至关重要

无论改革如何,这一切都归结为银行抵御银行挤兑等冲击的能力。当提款请求开始涌入时,一切都开始分崩离析,这就是即使是银行也需要明白的地方——只投资一种资产类别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引入 BTFP 是建立经济依赖的一步。

除了这些重要的教训之外,这场危机甚至强调了技术适应的作用,其中可能包括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进行风险评估。

十、美国银行业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政府、美联储和政策制定者还能为促进经济复苏做些什么还有待观察,以下是可能已经在酝酿中的想法:

  • 加强银行业空间
  • 加息更加谨慎
  • 恢复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 通过相关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动向
  • 国际合作促进整体金融稳定
深度长文:2023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最后,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提高透明度,重点关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是“解释性市场冲击”压力测试情景旨在考虑的问题。此外,银行业似乎仍然有点不合常规,现在说银行业危机已经结束可能还为时过早。

十一、危机还是治愈:长期的前景如何?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这一切都归结为建立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2023 年银行业危机最糟糕的部分可能已经过去,也可能还没有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3 年 5 月底 6 月初,金融市场的压力并没有减轻,信贷利差仍然很小。虽然加息仍在继续,但美联储似乎确实对此类举措持谨慎态度。然而, 2023 年的美国银行业危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空间,其涵盖了债券利率、利率、信贷额度和银行挤兑等问题。

作者:星球日报

加密货币友好型银行盘点

随着Silvergate Capital宣布结束运营并进行最终清算;SVB(硅谷银行)也在遭受420亿美元挤兑后宣布倒闭;Signature Bank被监管部门直接关闭。

越来越多的银行在市场波动和监管缩紧被迫远离加密市场,接下来请跟随小编一同盘点,美国剩余有哪些加密友好型银行?

纽约梅隆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资产托管机构,目前保管超过43万亿传统资产,日清算额在2万亿美元以上,并且是美国政府债券的独家结算代理商。

2022年3月,稳定币USDC发行商选择纽约梅隆银行作为托管方,在Signature关闭后,Circle将使用纽约梅隆银行进行结算。

摩根大通是各种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的主要供应商,是美国四大行之一。截至2022年,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银行,并以总资产3.954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大银行。

2020年5月,摩根大通开始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并决定为美国的 Coinbase 和 Gemini 的客户处理基于美元的交易。2020年10 月,该银行推出了第二个区块链 Onyx,从金融服务行业转向数字货币。此后,摩根大通一直没有放缓在区块链领域的脚步。

Customers Bank是一家先进的数字货币商业性银行,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雷丁,主要业务是为全美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同时,Customers Bank是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一员,其存款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承保。2021年,CustomersBank推出了由基于Tassat区块链的实时支付平台,即时Token™ 或CBIT™(the Customers Bank Instant Token ™ or CBIT™),允许客户通过区块链进行实时支付。

Prime Trust 是美国一家行业领先的提供资产信托服务的公司,是受监管的特许金融机构,获得了内华达州金融机构部门(Nevada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ivision)的银行监管机构许可。

Prime Trust 还是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及内华达州信托公司协会(Nevada Trust Company Association)成员,是特许且受监管的金融托管机构,也是加密资产友好银行之一,在数字经济、信托业务、证券法规、政府事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VersaBank 是北美领先的企业对企业 (B2B) 数字银行和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的银行。目前,VersaBank已推出加密货币数字保险箱 – VersaVault,是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持有加密货币或基于区块链资产的基金的数字银行保险库,为客户提供加密资产托管服务。

VersaBank 及其子公司 VersaVault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泰勒声称,VersaVault无法访问客户的数字保险箱或可以查看内部,从而为他们提供完全的隐私。

2022年4月,Cross River Bank 完成由a16z领投的 6.2 亿美元融资。其主要业务模块为BaaS(Banking as a Service,银行即服务)。BaaS 组件涵盖支付,其中包括刷卡、账户转账和实时支付。可以为活期存款账户、储蓄账户以及信用卡和借记卡提供服务。

Coinbase和Circle均是其客户,Circle是在SVB之后,宣布2023年3月13日开始,Cross River Bank为客户提供铸造和赎回USDC的服务。

跟Cross River Bank类似,也是提供BaaS(银行即服务)的银行,跟Coinbase合作较为紧密,也是Coinbase Card的合作发行商,为其提供信用卡发行相关服务。

Pathward也是FDIC注册银行,为客户提供25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保险服务。

总结

美国的加密友好型银行曾在加速加密货币采用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银行提供传统中央银行所没有的高级功能,允许客户使用加密货币代币和法定货币进行交易。

通过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便利性、安全性和一系列加密相关服务来帮助推动加密的采用,使他们能够使投资组合多样化。

他们还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让他们投资加密货币,在加密货币和传统法定货币之间轻松转换,并减少与传统跨境交易相关的成本和时间。

作者:潮外音

加密货币出入金详解

对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加密领域而言,出入金是不得不提起的话题。在近月来制度红利催生的香港热点下,圈内人最关注的无外乎是出入金,剑指出入金背后,则是合规牌照。

牌照是稀缺的产物,在法制时代,牌照意味着可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也意味着所有权与分配权,加密领域尤其如此。对大型交易所而言,可预见的未来无疑是合规,非合规的生意亦可在某些真空地带存在,但也会日渐式微。在此背景下,全球牌照已成为大型项目品牌宣传与实力展现的关键要素。

出入金是什么?对应牌照又有何关系?何以成为加密领域扼住命运的咽喉?

01

出入金与牌照要求

在阐述之前,先对加密领域的出入金概念进行明晰,出入金,顾名思义,等价物的交换通道,这里的等价物是以各大国家的法定货币(简称“法币”)而言,以法币换取加密货币则为入金,加密货币兑换出法币即为出金。简单的几个字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出于对外汇稳定的保护,几乎全球所有国家对于资金流入与流出都有严格的规定与监管。对于加密领域而言,由于多数国家不认可其价值属性,滥用兑换甚至可带来洗钱甚至危害金融稳定的刑事风险,例如印度就禁止加密货币与法币兑换。

从法律来看,由于加密的创新性,其属性难以界定,多数国家尚未具备全面的监管框架,因此出入金监管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支付与货币的流通许可,即汇款许可牌照(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另一类则是有专列的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长期而言,主流国家的专列牌照会成为趋势。无论哪一类牌照,反洗钱规则AML与身份认证KYC都是必须项。

美国:

由于分州而治,汇款许可的审查主体为美国财政部下设的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若需申请该牌照,原则上,项目主体应在公司设立180天内向FinCEN注册成为货币服务商(MSB),然后在运营州申请汇款许可牌照,申请采取注册许可制,周期较长,且每两年需要复检。

该牌照可申请的主体范围包括国际汇款、外汇兑换、货币交易/转移、ICO发行、提供预付项目、签发旅行支票等等,可以认为与货币服务相关的机构都涵盖其中。由于加密货币在商品与证券属性的争议,监管主体后续会加入美国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CFTC)以及美国证监会(SEC),这也是当下美国监管界最为关注的议题,商品相比证券监管手段要更为宽松。

欧盟/英国:

相比于其他国家,欧盟在加密领域的监管位于前列,早在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就提出了一项针对加密资产市场(Markets in Crypto-assets)的草案,简称MiCA提案,2022年6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首次将加密资产、加密资产发行人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纳入MiCA监管框架,这也是加密资产首个全面完整的、具有规范性的整体监管框架,也意味着加密的主流化趋势。今年4月,MiCA正式投票通过,将于2024 年开始正式生效。

在欧盟,加密项目需注册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VASP),加密货币交易金额超过1000欧元就会面临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尽职调查。英国目前也延续此一牌照,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负责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单个地区国家牌照可实现全欧盟通用,因此波兰、立陶宛等易拿证地区备受追捧,尤其是立陶宛,作为全欧盟最开放的加密友好国,立陶宛牌照最快可在1月内获得,并且牌照无期限,最低授权资本仅为2500欧元,财务成本较低,对本地人员结构也并无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型交易所纷纷驻足,火必、Bitget、币安等均持有立陶宛VASP牌照。

迪拜:

2022年3月9日,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签署了首个监管迪拜虚拟资产的法律虚拟资产法,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将在酋长国的特别开发区和自由区拥有执法权,主要负责监管和监督虚拟资产发行和相关披露流程。近日,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发布《2023年虚拟资产及相关活动条例》,在VARA的制度下,七项获得许可的增值(VA)服务包括咨询、经纪交易商、托管、兑换、借贷、支付和汇款,以及增值服务管理和投资服务。

目前VARA正处于MVP(最小可行性产品)阶段,在迪拜从事加密资产项目,需申请基于MVP框架的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VASP),可认为该监管正在探索中,纳入牌照并非完全经营活动许可,仅是可以允许持牌进行MVP市场运作,该点与ADGM阿布扎比全球市场一致,ADGM合规虚拟资产牌照的申请也划分为原则批准、最终批准以及运营启动。

新加坡:

依据新加坡现有法律,加密货币在新加坡被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支付型代币(Payment Token)。对于支付型代币,根据2020年1月生效的《支付服务法》,在新加坡提供数字支付代币服务 DPTS,包括提供数字支付代币的账户和钱包、买卖、兑换或交易数字支付代币(如加密货币)以及跨境汇款和转账服务,均要申请DPT经营权,细分交易额与业务范围又包含以下三类:货币兑换牌照、标准支付机构牌照以及大型支付机构牌照。该牌照申请难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对于加密领域审慎态度尤为严重,但新加坡对于DPT经营权有无限期的豁免期,无牌照也可先行实现运营。

对于证券型代币,从事该等虚拟资产活动的主体则需要遵守《证券与期货法》 和《金融顾问法》的规定获取相关牌照,中介行为也被纳入其中。在涉及到发行证券性质的代币时,发行方需要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在涉及到交易证券性质的代币时,交易平台获得受认证的资本市场运作者(RMO)牌照;在涉及到提供代币相关的财务咨询服务时,该公司需要获得财务顾问牌照。

实用性代币目前仍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严格规定即可运行。

中国香港:

香港法例与新加坡颇为类似,加密货币也被划分为证券型代币以及非证券型代币。证券型代币监管主体为证监会,沿用传统的香港金融牌照制度,主要以中心化平台为主体,且针对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在香港12类、十大金融牌照中,根据现行的监管框架,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平台、基金和资金管理平台相关的牌照主要包括第1号、第4号、第7号和第9号监管牌照。在香港提供或积极推广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要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类受监管业务(证券交易)及第7类受监管业务(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1、7号牌照”)。

随着《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草案》获立法会通过,在香港提供或积极推广非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中心化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在2023年6月1日起也需获得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VASP牌照”)。

目前,仅OSL及Hashkey两家同时持有1、7号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根据要求,这两家也需要在此向证监会申请VASP牌照。

可以看出,在香港合法经营虚拟货币需申请双重牌照,为简化申请要求,根据2月的咨询文件,香港证监会有意将1、7号牌照及VASP牌照通过同一申请流程实现同时申领。

除以上几大地区而言,出于避税与成本考虑,直布罗陀、百慕大、爱沙尼亚、开曼等地区也成为了众多交易所的牌照申领地,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02

出入金主要参与者与商业模式

在满足牌照许可后,项目方或交易所可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实现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但仅从终端用户而言,出入金的兑换仍需依托载体完成,其中也会产生手续费、汇率差等多项叠加费用,通常而言,出金要远比入金途径少,例如入金可用电汇、ACH、信用卡、第三方支付,而出金多常见于电汇或ACH转账。

此处援引Foresight Ventures梳理的出入金项目阐述主要参与者与商业模式。在整个出入金流程中,涉及的主要角色为5类,流动性从左到右依次递减,流动性途径较多,但最终流入终端用户群。最左侧为做市商,较为著名的做市商一般为具备强大资源背景的经纪公司、对冲基金与私人企业,通过双边报价提供市场流动性,GSR、Alpha theat、Citadel等量化公司均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前FTX中陷入崩溃的Almeda也曾属于之中的著名代表。同时,交易所通常也会雇用做市商为其市场提供交易深度。做市商之后即为交易所、独立出入金项目、聚合器,最后到达商户与散户。

从出入金商业运作来看,第一大类主体为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天然具备牌照优势,费率较低,支持币种多样,也是生态中最为庞大的流动性提供方,散户可自由在此其中通过托管钱包进行出入金,商户则多以API和SDK部署实现交易与转账。此处需要注意,若采用自托管钱包转账会收取相应的区块链网络费用。

第二类为独立出入金项目,该种类型项目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业务更为垂直化,多只提供法币出入金,聚焦单一领域使用,易上手且隐私性更强。但由于流动性来源的差异,且客户大多需要提供自托管钱包地址,该类型项目费率相比中心化交易所更高,叠加了中间商费用与网络费。

第三类为出入金聚合器,该种类别本质上仅为信息中介,通过聚合多个交易所与独立出入金项目撮合交易实现流动性分润。

第四类为加密ATM机,作为实体机器,运营与维护成本更高,因此兑换手续费也高企,部分甚至可达到20%,多仅支持现金,相比此前不提供出金服务,目前很多ATM机已可实现法币提取,同时匿名性与隐私性强,多无KYC环节。

第五类为加密货币借记卡,该借记卡相当于中心化交易所下放的二级账户,作为中心化交易所的客户服务之一,使用类似于银行储蓄卡,只是出入金环节中涉及加密的环节由中心化交易所负责,法币的支付处理则由支付网络提供商负责。与储蓄卡类似,使用前卡片中需预先存放加密货币。

第六大类为加密信用卡,流程与日常使用的信用卡也并无太大差别,但可获取加密货币的返现,类似于信用卡返现积分,此处仅支持法币返现成加密货币,发行商可从中赚取汇率差额,该种信用卡日常使用较为少见。

最后一类是场外交易,也是诈骗的高发区域,场外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中间商赚差价,直接撮合买家与卖家,细分为两大类,OTC柜台与P2P交易。OTC柜台也有本金柜台与代理柜台之分,常见于主流中心化交易所中,信任机制也基于此构建,柜台不收取额外费用,但通过报价形式实现多流动性撮合赚取机会空间,对于买家而言,交易价格波动较少,多服务于资金量级大的机构与散户。通常柜台有平台信任隐形背书,但P2P交易除第三方托管商引入外,完全由私人撮合以逃避高额中间费用,用户间的私下交易就是典型的P2P,但由于信任机制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等频发,风险较高。

尽管出入金方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各大国家间的差异化规定,市场仍有非合规出入金的生存空间,洗钱、逃税等各种手段在此其中屡见不鲜。同时,部分区域禁止的国家要实现出入金兑换更是难上加难,例如要实现加密货币兑换成人民币,除使用OTC等匿名性强的工具外,通常需先通过其他法币兑换,再通过法币兑换的形式提取,这中间也存在卡片冻结的风险。

另一方面,即使交易所等大型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出入金牌照,但出于合规成本与监管风险的考虑,多数主流银行并不愿为该类用户提供服务,尤其是在硅谷、Signature Bank与Slivergate接管后,币安美国子公司一度传出难以寻求可接受客户现金存放银行的传言。对此,已有部分中间商开始承接此业务,通过存款对象转变完成间接性银行业务。

03

典型交易所牌照获取情况

从牌照获取手段而言,由于本土化合规成本高昂,机构与交易所除自身组建团队申请外,也会考虑本土战略合作、直接收购等方式,就目前来看,Coinbase、币安占据牌照第一梯队,而其他交易所也正积极寻求牌照扩张,获取更大市场。

币安:

作为交易所的龙头老大,币安在合规方向上研究深入,也是交易所中牌照获取最全的交易所之一,其牌照遍布欧洲、中东、亚太平洋、美洲、非洲等五大领域,共获取18大牌照。从策略看,币安也更多侧重于相对偏远地区的中小国家,尝试在当地以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形式构建交易所分部,另一方面,币安并未公布其总部地址,尽管此前传言在马耳他和阿联酋,但其金蝉脱壳的表现也让美国监管方怨言颇深,同时币安并未完全获取美国本地的合规交易牌照,也因此在近段时间引起了SEC的瞩目。

Coinbase:

作为在美国上市的首家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在合规方向上持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构建占据公司约20%的专业合规团队,在牌照获取上也愿意付出高额成本。除了向 FinCEN 申请注册 MSB 牌照之外,该机构还向开展业务的各州申请获得了货币兑换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同等资质(MTL),据披露,其已经在美国52个州内的38个州获得电子货币(VC)、货币转账(MT)支票交易(SC)、支付工具销售(SPI)牌照,在纽约州也获得了申请难度高企的BitLicense牌照。

从官网信息来看,Coinbase可支持全球106个国家使用,遍布北美、南美、欧洲、亚太平洋、非洲以及中东,近期,根据博客文章,该公司已获得百慕大金融管理局(Bermuda Monetary Authority)颁发的牌照,正在为离岸衍生品交易平台做准备。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区差异性,即使有相关牌照,可实现的功能也有所差异,例如在某些洲不支持代币直接交换。

Kraken:

牌照获取方面,Kraken并未大范围撒网,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中东等主要地区,牌照也以常规为主。在北美,Kraken在美国与加拿大均已注册成为MSB;欧洲则主要以英国为主,成功在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注册的加密资产公司,并在意大利获取VASP牌照;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Kraken根据金融服务监管局(FSRA)的金融服务许可(FSP)在当地开展数字资产托管和运营多边交易设施的监管活动。

OKEX:

老牌的华人交易所OKEX并未在官网披露所获得的牌照信息,但在近年来其发布的宣传稿件中,美国MBS、菲律宾政府虚拟货币交易所经营牌照、日本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从业许可牌照,其在巴哈马、杜拜也有相关牌照。

KuCoin:

总部在新加坡,一度被誉为小币安的KuCoin,全球用户达 2000万人,然而在官网并未查询到牌照信息,但在去年7月财联社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披露KuCoin已获得立陶宛、瑞士、捷克、波兰、澳大利亚、萨尔瓦多六地的相关牌照,让人玩味的是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与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都曾对KuCoin采取行动,理由分别是未进行注册与授权运营以及不配合调查。

火必:

火必另辟蹊跷,牌照主要集中在避税地区,注重小而精,在直布罗陀、英属维尔京群岛均有业务牌照,欧洲也聚焦于加密友好地区立陶宛,在迪拜、澳大利亚也实现了交易所运营,而美国与南美则主要以可汇款尚未MBS以及的同等牌照为主。

04

结语

无论是出入金还是牌照,在实际操作中,都远非文字描述般简单,尤其是在组成复杂的地区(典型例子是美国,各大州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可以看到多数交易所倾向于易得性强的小国,例如立陶宛基本成为交易所在欧洲的牌照必需地,而爱沙尼亚在增强其反洗钱规定后近400家加密公司自愿关闭或被撤销授权。

另一方面,对于交易所或是大型机构而言,即使成功取得牌照,后续运营与维护成本也相当高昂,在此背景下,也不乏有机构放弃牌照的申领。在新闻中,某某交易所非法运营屡见不鲜,币安、bitfinex、Coinbase等大所都曾陷入其中。对应在出入金中,由于合规性弱,尤其体现资金安全保障程度低,交易所跑路、诈骗、收到黑钱等情况比比皆是。

随着行业合规化的加强,该种情况也已日渐好转,但对散户而言,黑暗森林法则在这个圈子同样适用,保持怀疑、持续验证,才有可能在虎狼环伺的加密领域长久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Foresight Ventures: 入坑第一站,加密法币出入金商业模式盘点

中泰证券:另类交易所—Coinbase有多强?

财联社: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寒冬已至—交易量、估值融资双双下滑

君合香港:香港证监会就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1、7号牌照及VASP牌照)申请要求展开咨询

各大交易所官网及公开资料。

作者:陀螺财经

如何从银行倒闭危机中吸取教训

大而有形,资金充裕一直都是银行在世人普遍标签,即便出现雷曼银行破产也只是看作特定时代的历史事件,后金融时代和房地产热潮让银行逐渐成了投资金库和贷款粮仓,银行一边低息吸储一边高额放贷稳坐金融游戏规则定制者,给予多方强大的信任和帮助。

上周发生在美国的多家银行闪电破产和接管的冲击让银行站在了信任危机的悬崖上,一起回顾一下事件:

  • 1月8日美国加密支付银行Silvergate bank宣布倒闭,股价和加密市场均受冲击
  • 3月10日美国排名第16的硅谷银行(SVB)因巨额亏损宣布倒闭。
  •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
  • 3月13日美国排名第4的富国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股价均暴跌,部分地区性银行陷入资不抵债和挤兑风波,恐慌情绪曼延。
  • 3月16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因流动性困境加剧,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进一步提供金融援助面临关闭的风险,无奈从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即瑞士央行)借到高达500亿瑞士法郎的担保贷款工具和短期流动性工具。

未来还会不会有其他银行爆雷,或许已经见怪不怪,只是多几个的问题,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里,口碑和体量都不错的银行们怎么说倒就倒了,这其中的几大因素恐怕就决定了爆雷银行的结局

  • 全球经济衰退,通胀加剧,资源分配不均,财富倾斜
  • 美元超发,全球金融和产业调整陷入泥沼,银行放贷业务困难
  • 美联储多加高额加息,银行短债长投的错误,应付挤兑亏本抛售
  • 挤兑恐慌曼延,国家机构和保险出手让其他资不抵债和烂账坏账的银行心思活泛

几大银行的闪电倒闭让部分收割特定用户资产的阴谋论趁嚣而起,不论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银行的信任危机已然让管理层坐立难安,立品牌和形象不易,但是倒塌可能就从底部开始。

加密行业的冲击

硅谷银行和Silvergate的倒闭直接让加密第二大稳定币USDC直接跳水跌破0.87美元,因为USDC发行商Circle承认在硅谷银行仍存有33亿美元的USDC储备金,约占USDC总准备金的8%。

稳定币的储备金是行业的信任和兑付保障,是必须且大量储备的因为关乎着机构未来风险压力的应对。好在不久后美国相关财政和监管机构发起救市托底,USDC回到了稳定线继续提供锚定服务。

对美联储加息节奏误判、以及期限错配是导致硅谷银行以及Silvergate破产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加密机构面临存款损失甚至生存困境。

加密圈的机会

在这场银行倒闭到接管的风波中,加密市场逆势上涨,挤兑出的流动性资金在加密市场中得到了避险和收益,金融资金的流动性在于信心和收益,实体银行的暴雷也折射出一个产业现状:即使合法持牌的金融机构有着良好的监管背书和技术支持,但是依然有着破产倒闭资金受损的可能

加密世界的避险属性和资产所有权也让市场接受到了更多的活跃资金,

实物避险首选黄金,但在加密世界中有着“数字黄金”之称的BTC在接收避险资金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密市场上的主流货币在长期收益上也远远超过了银行定息和通胀指数,是一种比较新潮的投资理念,有着长年的市场规律和数据观察,避险和收益的双重优势让加密在这场银行风波中突显资金的流动性去向。

另一面资产上链,确保安全在面对突发性危机时可以得到保障,掌握了私钥和账户并不需要像银行那般提供卡,盾和保单等实物,“私钥就是资产,是加密世界所有权的唯一凭证“

当然这次的传统银行倒闭并不能证明加密行业的去中心化就是安全的,但是在安全性和收益的可选择上加密行业有着更多的投入。

加密圈的学习

多家银行的倒闭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样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吸取教训,以求在一轮轮的货币宽松与紧缩的周期中保持经营定力,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实现跨周期的稳健发展

  1. 警惕流动性资金的冲击,美联储连续高额加息和整个货币政策快速转向,在资金流动性的大幅收放之间,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就会爆发风险,有着强监管和政策扶持的银行都会随时面临倒闭,在加密行业的野蛮规则下更应该注意资产的安全性和市场动荡的承压能力
  2. 做你认知的事,贪多不烂。银行倒闭的起源,是其在吸收了超额存款后,把资产投放的重心转移到了债券投资,而脱离了自身的核心能力。银行经营总会遇到各种诱惑,特别是在“存款立行”的理念之下,而所谓加密的福利和暴富机会更是让人随时掉入资金陷井,猎人和猎物的黑暗丛林法则喜欢嗜血低认识狂热徒们,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都要谨记自身的能力范围内经营。
  3. 加强前瞻预判的风险管理。银行倒闭的核心原因在于错配风险过大,对于美元加息没有充分预判和及时调整,导致在利率上行时承受巨大的利率风险。我们必须高度保持对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的动态监测及前瞻管理。要保持对市场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充分运用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前瞻检视错配风险大小,及时敏锐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安排,在错配风险与收益目标间动态合理地取得平衡。
  4. 资产安全的多手后备,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资产也不分传统金融还是加密行业,但在加密行业中的资产如果能做好私钥和钱包安全,并对链上资金来往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理念,即使发生盗窃和跑路风险随时做好链上冻结及时阻止资金转移践卖。

总结

一连串银行的倒闭让信任和资金安全产生了危机,信任危机一旦进一步加剧将会产生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VC大户,初创公司都将迎来冲击,在不确定中如何做好下一步的选择,在加密行业中将要面临的可能会比有国家拖底和机构联手的银行来得更惨烈

在全球危机中敬畏市场,更应该学会保护自身资产安全,在砥砺前行时加强认知,信息差和前瞻预判都来源于对机构和场内场外资金的分析了解,这需要的是学习和沉淀。

作者:Web3践行者

什么是头寸

头寸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含义不一样,现在很多文章、论文、甚至教科书里关于头寸的说法都不太准确,所以有必要讲一讲头寸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有人就会问了,你说教科书、论文里面关于头寸的说法都不准确,凭什么你说的就准确呢?


所以在讲头寸之前,本人用了一些时间来调研,也查了很多金融学方面的书,包括经典书籍的原著。我没有看翻译版本,是因为金融学经典著作中的中文翻译经常错误比较多。
这些翻译错误一方面是由于翻译者水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个别翻译者虽然学历高、职称高,但是从来没有出过学校,根本就没有从事过金融相关工作,他们所知道的金融圈术语和规则都是过时的,或者是书里写的。


最典型的错误就是经常有教材会把多头翻译成长头寸,空头翻译成短头寸。出现这种翻译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头的英文是long position,空头的英文是short position。


除了在很多金融学原著中寻找头寸的内在含义外,本人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期货和证券从业经历,也认识几个这个圈子的老从业者,也问了他们是怎么理解头寸的。


综合以上几点,我今天才敢跟大家讲头寸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如果头寸用在银行领域,那么头寸的意思是可支配资金
,也有人说是款项,但是款项没有可支配资金准确,一会儿解释为什么。


头寸如果用在投资或者投投机领域呢?
此时头寸的意思是投资人根据自己对某一项资产未来价值走势的判断,而持有的买入或者卖出该资产的立场。
这里头寸的关键词是“立场”。
你对买入或者卖出一个资产持有什么立场,意思就是你站在看好这个资产,想要买买买这个资产那群人的队伍里,还是你站在看不好这个资产想卖出去脱手那群人的队伍里,你站在哪里决定了你的立场和位置。
因此头寸的英文是position(位置)。


咱们先解释一下银行领域的头寸怎么理解。

其实你只要把银行里的几个跟头寸有关的术语自动在脑中转换成可支配资金,你一下子就明白这些数术语在说啥了。
比如某一天银行的收入大于支出,术语就是今天多头寸,你给它转换成今天可用资金
多了;反过来支出大于收入是缺头寸,就是今天可用资金缺了。当银行手里有可用资金的时候,也就是多头寸的时候,把钱借出去,或者还以前的缺头寸,把欠的可用资金补上,这种平账的操作就叫轧头寸。


目前在网上能搜到的关于轧头寸的说法有点让人迷惑,但是不重要,不去银行工作也不用知道这个词,去了银行工作可以秒懂这个词,所以没有必要纠结它的含义。
银行暂时手里有大量的可支配资金闲置叫头寸松,手里没有可用资金来做业务叫头寸紧,还有调头寸,说的是银行从各种渠道调入资金,让自己来使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发现没有,其实银行领域里的头寸说的就是银行手里面有没有能自由支配的钱,也就是可支配资金。而通常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款项,款项虽然就是钱,但是钱跟钱它不一样,比如存款准备金
也是钱,但是银行却不能用,所以就不是头寸。还有很多专款专用
项目的款项,银行也不能使用,用了就是挪用资金,这个也不是头寸。
所以说头寸应该是可用资金,具体是指银行可用于业务自主支配的钱,而不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款项。


下面再说说投资领域里的头寸。
这个跟银行里的头寸含义不太一样。刚才说了,投资里的头寸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件资产的看法,从而决定了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上处理这个资产。

当他感觉这个资产能涨,他的立场就是:这个资产不错,我看好你。比如一个女孩子看好一个男孩,她本能的做法就是把他弄到手。当投资人看好一个资产的时候,本能的做法也是买来这个资产等它升值,这个就叫看多。至于为什么叫看多,而不叫看别的啥,这个是习惯,是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习惯。看好就是看多,这个就跟为什么要把妈妈叫妈妈、爸爸叫爸爸一样。


而当投资人感觉一个资产可能要贬值、会降价,这时候他想做的就是赶快脱手,可别砸在自己的手里。此时他的立场,也就是他认识和处理这个资产所抱有的态度,是不看好这个资产,想要卖出去脱手。不看好用术语来说就叫看空。


当你看多一个资产的时候,说明你对一个资产抱有好感,想买来等着它上涨给你赚钱。当你真正出手买了,你买这个资产的动作叫做多,也可以叫开多单。反过来,当你看空一个资产,你不想要它的时候,你想把它卖了,或者你想先把它卖了,然后等它价格降下来再用更便宜的价格给它买回来。当你真正出手卖资产的时候,你卖的这个动作叫做空,也叫开空单。


这里举个例子稍微讲一下做空的原理。
假如你手里有根金条值一百万,你估计美元会升值,导致你手里的金条将来会降价。金条
如果真降价了,就说明你受损失了,比如金条降到九十万,你就赔十万。所以你可以在没降价之前把金条卖出去,卖一百万。
假如过了一个月,果然金价
下跌,你的金条降到九十万了。你估计金价不会再跌了,而且你还十分喜欢那根金条,主要是金条这东西被别人拿了一个月也没有啥损失。那你可以用现在的九十万把金条买回来,一百万卖出去,九十万买回来,这一倒手你就赚了十万,这就是做空的原理。


当你真正做多了,你才能叫多头,你的立场是盼着手里的资产涨价。当你真正做空了,手里面有空单,你的立场是盼着手里的资产降价,你才能叫空头。
真正的金融圈术语是多头和空头,没有人说长头寸
和短头寸,字面翻译会闹笑话的,也让人感觉你不专业。
最后简单说一下头寸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虽然是主流说法,但是无从考证真伪。“头”指的是旧社会大洋上面印的袁世凯头像,袁大头,“寸”指的是十个大洋,也就是十个袁大头正好一寸高,所以叫头寸。

作者:凯恩斯的豌豆

加密货币与银行真的要脱钩了吗

2023年2 月 9 日,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称,传闻 SEC 有意取消面向美国散户的加密货币质押服务。

他表示,“我们听到传闻称,美国 SEC 希望在该国取消面向散户的加密货币质押服务。我希望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我认为如果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对美国来说将会走向一条可怕的道路。”

“加密货币质押是加密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它允许用户直接参与运行开放的加密网络。质押为该领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改进,包括可扩展性、更高的安全性并减少碳足迹。质押并不是证券。我们需要确保鼓励新技术在美国发展,而不是因为缺乏明确的规则而被扼杀。当谈到金融服务和Web3时,在美国建立这些服务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

Armstrong 还指出,通过强制执行来监管是行不通的。它会鼓励企业在海外运营,FTX 就是如此。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为行业制定明确的规则,并提出明智的解决方案,保护消费者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创新和国家安全利益。

此消息一出,LSD(流动性质押衍生品)赛道应声上涨,赛道龙头 LIDO 短时涨约 20% (2.5 USDT 至 3 USDT)、 SSV 涨近 18% (28 USDT 至 33 USDT),后随加密市场整体下行回调至 2.7 USDT、 32 USDT;而 cbETH 则快速下跌,并跌至负溢价(如下图)。

美国9·4来袭?“窒息点行动”意在切断加密系统与银行间的联系加密研究机构 X3 的创始人 Andrew 也侧面印证了 Brian Armstrong 的传闻,他称“Coinbase 被告知要减少加密质押,否则将面临罚款和其他更加强力的打击。”

而更为严峻的是,“Gemini 和 Kraken 也在接受 SEC 的调查,并面临类似的最后通牒。两位 OCC 的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东西而辞职,显然违反了行政程序法案。”(Odaily星球日报注:OCC 即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货币监理署。)

专栏作家 Nic Carter 在最新文章中向我们揭示了一场名为“窒息点行动”(Operation Choke Point)的监管行动。这一行动瞄准美国的加密世界,旨在边缘化该行业,切断它与银行系统的联系。

Nic Carter 认为,美国政府正利用银行业组织一场复杂而广泛的打击加密货币行业的行动。这一计划几乎涵盖所有金融监管机构,且高度协调。具体来说,拜登政府目前正在执行的计划涉及多个机构,旨在阻止银行与加密货币公司进行交易。包括政府本身、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OCC 和美国司法部。

Odaily星球日报在此提示,上述相关提案均为加密行业人士的单方面“剧透”,未经官方证实。虽然市场讨论热烈,但不能作为短线投资依据,投资者应谨防波动风险。

对于当前的美国监管环境,Odaily星球日报也整理出近期有关银行和加密监管的重要事件:   

  • 12 月 6 日,参议员伊莉莎白·华伦约翰 · 肯尼迪和罗杰 · 马歇尔给加密友好银行 Silvergate 致信,指责他们为 FTX 和 Alameda Research 提供服务,并抨击他们未能报告这些可疑活动。
  • 12 月 7 日,Signature(为加密货币客户提供服务的最活跃银行之一)宣布,打算将加密货币客户的存款减半——换句话说,他们会把钱还给客户,然后关闭他们的账户——将加密货币存款从峰值时的 230 亿美元减少到 100 亿美元,并退出其稳定币业务。
  • 1 月 3 日,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 OCC 发布了一份关于参与加密货币交易的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联合声明,没有明确禁止银行持有加密货币或与加密货币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而是强烈劝阻它们在“安全和稳健”的基础上这样做。
  • 1 月 9 日,大都会商业银行(Metropolitan Commercial Bank,为数不多的几家为加密资产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之一)宣布全面关闭其与加密资产相关的垂直业务。
  • 1 月 21 日,币安宣布,由于 Signature 银行的限制,他们将只处理价值超过 10 万美元的法币交易。
  • 1 月 27 日,美联储以“安全和稳健”风险为由,拒绝了加密货币银行 Custodia 为期两年的加入美联储体系的申请。
  • 1 月 27 日,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拒绝了Custodia的主账户申请,因为主账户将使其能够使用批发支付服务,并直接在美联储持有准备金。
  • 1 月 27 日,美联储还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阻止银行持有加密资产或发行稳定币,并将其权限扩大到包括非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国家特许银行。
  • 1 月 27 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没有明确禁止银行为加密货币客户提供服务,但强烈建议银行不要直接与加密货币资产进行交易,或者保持对加密货币储户的敞口。
  • 2 月 2 日,美国司法部的欺诈部门宣布对 Silvergate 与 FTX 和 Alameda 的交易展开调查。
  • 2 月 6 日,币安暂停零售客户的美元银行转账(币安 US 没有受到影响)。
  • 2 月 7 日, 1 月 27 日的美联储声明进入联邦登记册,将政策声明变成最终规则,未经国会审查,也没有公开通知和评论期。
  • 截至 2 月 8 日,Protego 和 Paxos 申请加入 Anchorage 并获得成为国家信托银行的完全批准的申请仍然没有得到批准(超过了 18 个月的最后期限),似乎很快就会被 OCC 拒绝。

作者:Loopy

什么是货币对交易

1、首先介绍一下世界主流的八大货币:

欧元、英镑、美元、瑞士法郎、日元、新西兰元、澳元、加拿大元

Image

2、外汇市场有三种报价方式:

a、直接报价以美元为目标货币的报价方式。如EUR/USD、GBP/USD, 而基本货币就称为直接货币,如EUR、GBP、AUD。

b、间接报价:以美元为基本货币的报价方式。  如USD/JPY、USD/CAD,而 目标货币就称为间接货币,如JPY、CHF、CAD。

c、交叉报价:美元既不是基本货币,也不是目标货币的报价方式。如EUR/JPY、GBP/JPY、EUR/GBP等

2

交易逻辑

      其实,既然货币对是由两个货币组成的,那么我们可以把货币对理解为分数,所以讲解前先复习下小学的内容(来来,小学生们,敲黑板重点来了)。

      在一个分数里,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较大,即分子与分数值成正比;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值较大,即分母与分数值成反比。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觉得分子里的货币较弱准备做空时,应该选择分母较强或者稳定的货币交易;同理,当我们想做多某个比较强的分子货币时,应该选择较弱的分母货币。

3

交易技巧

在交易货币对前,我们需要了解三点:

1、各个货币的自身属性

2、各货币对之间的相关性强度

3、避险情绪VS风险情绪

      其中美元是外汇市场的领头羊,整个外汇市场的交易都是围绕美元运行的,因此我们最常交易的货币对就是其余七大货币与美元汇率比价,即直接盘。在其余七大货币中,欧元是与美元联系最为密切的,EURUSD的走势几乎与美元指数的走势之间呈现出反向关系。投资者可以运用这种规律,当美元指数开始明显上涨时,我们可以做空EURUSD。

a、商品货币

  而澳元,纽元,加元则是典型的商品货币,AUDUSD NZDUSD USDCAD这三大货币对在一般情况下与美元呈现逆向关系,与大宗商品(贵金属、原油、农产品)呈现正向关系,其中澳元与金价和铜价、新西兰元与农产品、加元与原油价格联系密切。因此,当美元上涨时,大宗商品和商品货币通常都是下跌的;而当贵金属价格出现明显的涨幅时,AUDUSD则会跟随或者提前出现上涨行情。

      澳元和新西兰元在大宗商品熊市的大背景下同步下跌和反弹。

b、避险货币

  在外汇市场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货币群,那就是避险货币。当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风险,人们纷纷抛售风险资产时,此时避险资产将会是逆势大幅升值。日元、瑞郎、黄金、美元、发达国家国债都是传统的避险资产。如2016年美国大选,受选举结果不确定性影响,黄金大涨60美元,此后大选落地后,避险情绪降温和美元走强,黄金开始走弱一个月之久。

 整体而言,对于所有行情,主流的驱动因素有:

  1、由美元驱动,如果受美国经济增长影响导致的美元大涨,我们可以做空非美货币,如欧美、镑美、澳美。

  2、由商品驱动,如果大宗商品暴涨,我们做多澳美、钮美等商品货币;

  3、如果是由市场情绪推动,特别是避险情绪,此时我们应做多日元,黄金,而做空其他的欧元,澳元等非美系的风险货币,具体在品种上可以重点选择做空USDJPY或做多黄金。

4

顺势而为

何为顺势而为,择优交易呢?

下面介绍三种交易手法:

1、参考支撑压力

      做空时,选择率先破支撑位品种;做多时,选择率先破压力位的品种。

      如下图,在国际原油上涨的背景下,加元处于利涨阶段,因此我们打算做空兑加元的产品,由图可看出,在15:00的小周期,美元兑加元率先以大阴线破黄线支撑位;而欧元兑加元也破了支撑位,但仍处于密集成交区;相比较而言,英镑兑加元处于上涨趋势,回调没有破支撑位。

      综上所述,做空首选技术形态最弱的美元兑加元。ImageImage

2、基本面消息:

      在操作周期内,选择受基本面影响最大的货币操作。

       同样以上图为例子:预期做空兑加元产品,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分子较弱的品种,从基本面看,此时美元处于需求淡季,欧洲央行也同期发表了偏鸽派言论,而英镑受脱欧良好进展影响震荡上涨。

      从基本面看,我们会首选较弱的分子如美元和欧元。

3、板块轮动:

      跟股票类似,一个板块率先涨跌,另一个相关板块也会跟进涨跌,可以埋伏。

      举个例子,商品货币里的新西兰元与澳元,这两个国家政治和经济形态都特别类似,在外汇市场里也是同步波动的,所以每次一方货币走出行情后,我们可以跟进另外一个兄弟货币。

      例如:近期黄金大跌导致商品货币澳元下跌,我们同样可以跟进做空新西兰元。

     这与股票里看到龙头股启动,可以追进龙二龙三,是同样的道理。

作者:JohnF

什么是挂单操作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以外汇举例。

外汇交易体制比较完善,挂单操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交易模式。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挂单操作的细节。外汇交易体制比较完善,挂单操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交易模式。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挂单操作的细节。

        在介绍前,我们首先说明下,数据类行情一般分为三种:公布前行情、公布时行情、公布后行情

1

公布前行情

双向挂单操作

        原理:数据公布前3-5分钟,在一定区间外使用Buy stop 与Sell stop双向挂单

     优点:该种手法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分注重消息预期力度

        缺点:得不到挂单区间利润,消息不大时容易触发挂单后反向走势

        适用于消息公布前K线处于横向盘整的货币,或者平时走势比较平稳的货币,如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

        注意事项:Buy stop 与Sell stop必须放在重要的支撑压力以外

        实例分析(GBPCAD):Image

图1-1
Image

图1-2

        3月16日23:00加拿大利率决议。数据公布前,GBPCAD处于区间盘整阶段,适合双线挂单。笔者事先在上方和下方画出两道支撑压力,操作时可以直接把buy stop和sell stop同时放在蓝线外或红线外,等待消息公布。

提前进场+反向挂单

        原理:根据数据多空预期,在消息公布前提前做多或做空,然后反方向挂上一个Buy stop与Sell stop

        优点:提前入场,获取利润空间更大;反向走势亦能保障不受亏损。

        缺点:数据公布后与预期相反,但力度不大,会造成提前进场的单亏损。

        注意事项:反方向挂单所需仓位应为提前入场所用仓位的2倍或3倍

        实例分析(GBPCAD):

同样用图1-2作为例子,本次加拿大利率决议预期不加息,利空加元,所以操作时可以提前进场英镑兑加拿大元的多单,然后反向挂两倍的Sell stop。止损放在四道支撑压力外。

提前锁单进场

        原理:在消息公布前,同时用同样的仓位进场一个多单和空单;

         优点:可以同时获得双向的利润和炒单收益;

        缺点:单边行情会造成反向的单被套,而且亏损手续费;

        注意事项:一般适用于消息公布后以震荡为主的品种,如伦敦金。操作时可以同时设置一个止盈与止损,放在支撑压力前。

        实例分析(XAUUSD):Image

图3-1Image

图3-2

        2月1日23:00美国失业率(大非农)。数据公布前,伦敦金处于高位震荡。消息预期为不变,行情预测为震荡。所以,可以在上方和下方画出两道支撑压力,然后在数据公布前锁单进场。行情公布后,按照支撑压力分别把锁空单获利了结。

特别注意

        1、若消息公布前,走势处于震荡或者数据预期为变化不大时,一般选择多空双向挂单或锁单;

        2、若消息公布前,行情已经提前按照预期走出方向,可以只选择反向单边挂单,不追涨或追跌。如:某个货币预期不加息,消息公布前,该货币已经提前下跌,操作时可以选择只单方面挂单buy stop,预防利空出尽;或者双向挂单,但是Sell stop所用仓位小于Buy stop仓位。

2

公布时行情

         数据公布时的行情一般持续3-5分钟,此时已经可以得知数据具体值与前期对比差值,此时操作为:

        观察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符合的话,提前进场或者双向挂单可以根据支撑压力获利了结,无成交的挂单可以撤销;

        不符合预期分为两种:与预期的方向相同但对应数据差距很大,如失业率小幅利空,消息公布后大幅利空,那么此时空单可以继续持有;

        第二种为与预期的方向相反,如预期为CPI利多,消息公布为大利空,那么应该把提前进场的亏损单止损,并按照数据方向进行做空操作。

3

公布后行情

        数据公布后的行情我们称为第三段行情,一般在数据公布后15-30分钟后,此时数据造成的短期剧烈影响已经降温,开始进入稳定的方向,由于相对安全,该波段适合稳健投资者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货币走势相对诡异,如英镑,有时会出现数据公布前先走预期行情,然后消息公布后进行反向走势。下面可以举个例子

图3-1-1
Image

图3-1-2

        2017年11月2日英国利率决议。数据公布前,预期为加息利多英镑,行情已经进行了提前上涨。到了消息出炉后,行情走出了利多出尽的走势,先往上拉涨后直线大跌。

        此时,我们若在提前入场或挂单遭遇亏损时,可以及时止损,然后反向用2-3倍仓位进行追跌处理。

4

总结

        数据类行情一共有三波,我们可以用波浪理论去类比下。

        一般第一浪和第三浪行情较大,第二浪是作为行情修复的。所以操作时我们也要注意:数据公布前若走出预期行情,可以适当跟进;若没有走出,在挂单操作或按照预期提前进场;消息公布时,为最重要的判断时机,此时可以完成之前挂单所产生的利润或亏损进行处理。消息公布后为最稳健行情,可以加大仓位操作。

特别注意

        1、各品种性格不一样,加拿大元相对稳健,操作时可以适当重仓;英镑走势比较狡猾,操作时不应超过三成仓,进可攻退可守。

        2、一般重大消息公布后,央行会有领导人讲话,若谈话中涉及重大利空或利多,并在K线上有所体现时,及时跟进。(如本周3月21日的美联储利率决议,鲍威尔的偏鸽派讲话导致黄金暴涨)

        3、操作前,必须把k线支撑压力画好,防止出现消息公布后无法明确获利点和止损点的情况。

        4、外汇一般单边走势概率较大,操作一般不建议锁单操作;伦敦金和原油走势相对为区间震荡,可以视情况进行锁单操作。

作者:JohnF

什么是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是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主要指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家属和上述各方所控股的公司。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关联关系。比如说亲戚,我的弟弟,或者是我的岳父,这些都属于关联关系。对这个关联关系的管理,关联交易的管理应该是保证一个公司不被掏空,对关联关系严格的监管,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是保证董事不会出现违法违规最基本的法律规定,这是整个公司责任的三个方面。

资本市场上,提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很多人往往在直觉上就警惕三分,担心其中“藏污纳垢”。其实,关联交易是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内部资源整合的惯常做法。只要公允适度,本该堂堂正正、理直气壮。但在实践中,不少关联交易却披着公平合理的马甲,内里利益暧昧、瓜田李下,甚至成了有心人利益输送、掏空上市公司的工具。关联交易中,有哪些“坑”要当心,值得仔细扒一扒。

最常见的是资产交易。常规的交易,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往往寸步不让、锱铢必较,表面上双方公平协商,背后的权利义务也均衡对等。但有些交易,看似合情合理,实则蹊跷不少。有家公司打算斥资36亿元,收购控股股东的煤化工资产。资产大多处于在建状态,之后要投产还需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交易双方把资产前景描绘得很丰满,却对骨感的现实只字不提。还有一些企业,向大股东购买的资产,与自身主业风马牛不相及。一家制造公司以9亿元购买大股东所持资管公司的少数股权,偏说是看好这个领域。这般“义无反顾”地切入一个全然陌生、风险极高的行业,倒像是“周瑜打黄盖”的安排。更有甚者,明明对资产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有家林业公司前脚“哭穷”流动性紧张,后脚就“豪掷”8000万元购买控股股东百余套公寓和车位,称用于办公和产品展示。作为林业企业,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公寓办公,又有什么产品要展示?公司却语焉不详。

还有关联担保。表面上看,这种担保大多有反担保等安排,谁也没占便宜,但实则暗藏玄机。往往双方信用并不对等,与其说是互保,倒不如说是公司单方面的信用“输出”。有家公司,押上全部身家为大股东到期的质押融资提供上亿元担保。名义上是有个互保协议,实际上大股东早已全盘质押、债务逾期,这样的反担保无异于一张空头支票,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这种信用支持还有更复杂的。有家公司参股了大股东的关联企业,设计与其复杂的交易安排。变着花样对其大力“扶持”,上游向这家关联企业的指定方采购,下游对其优先销售,长期交易金额巨大,公司自身毛利却低得可怜,还垫付大额资金,外加超比例连带担保、财务资助。这样不合常理的“照顾备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言自明。

再有共同投资。说起来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但有时上市公司出工又出力,却对投资标的白忙一场,最后转交了事。这样的例子,在地产企业中最为常见。有家上市房企与实控人合作成立多个地产项目公司,均由上市公司控股。公司又是借款担保,又是拿地开发,眼看就要“媳妇熬成婆”,却在项目要产生收益时,把所持股份转给实控人。类似的还有投资的商业机会。有家公司原本跟第三方签好了资产购买协议,只欠交割,不料实控人横插一脚,直接收购了标的资产的上层公司,也未按关联交易披露和履行决策程序。且不说这标的买得到底值不值,反正公司看好的商业机会白白“孝敬”了实控人。

更为隐蔽的,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有了“非关联”这层保护衣,大股东套取上市公司利益更加肆无忌惮。当年保千里曾大举对外投资、收购多家标的公司。表面上看,标的资产与公司毫无关联,最后却被查实为实控人所掌控。最终,标的公司通过“十八般武艺”把增资款腾挪套走,公司35亿元巨款有去无回。还有家公司,与人签订采购合同,先行向供货方预付大笔资金,甚至提供巨额借款。对方无法依约供货后,再通过司法和解,找了一堆未经评估、价值不知几何的资产一抵了之。这背后,公司5.5亿元白白流出,投资者只能徒唤奈何。

如此说来,不少关联交易在看似合理的形式掩盖下,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声不响地被侵蚀、被掏空,着实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制度设计对关联交易已经着力颇多,设置了更高的披露标准和更严格的决策程序。披露标准上,对关联交易金额设置了更低的披露门槛,公司更容易触发披露义务;决策程序上,关联股东和董事都需回避表决,避免其对决策的不当影响;对关联担保,更是无论金额大小都要求披露,并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议。规则上滴水不漏,监管中也是严防紧盯。在实践中,交易所立足信披,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都会要求公司说清楚。部分难以自圆其说的交易,或调整交易价格、付款方式等,或自行终止。但仍有不少漏洞百出的关联交易堂而皇之地通过股东大会。

这些交易,明眼人稍加甄别便能发现端倪,但为何最终还是能走完流程、顺利实施?不少交易在大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依然高票通过。这背后,是市场上不少投资者更关注博取股票波动价差,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并不在意。有一家染料企业,大股东甩卖农药资产不成,找到上市公司,由其溢价8倍、逾9亿元现金接盘。监管问询、风险提示接连不断,交易还是在关联方回避的情况下顺利通过。果不其然,标的过户仅两个月即停产,收购当年就业绩下滑,业绩承诺化作泡影,公司给出去的真金白银早已打了水漂。回头来看,若投资者当初在股东大会上能够多发挥些作用,这种情况也许就能避免。

说到底,市场的事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规范。关联交易中,市场机制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这又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市场文化密切相关。自助者,人恒助之。如果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事不关己,那些不合理、不公平就会越来越多,最终还是要有人买单。哪怕手里只有一票,也该让它掷地有声。可喜的是,市场上已有多单关联交易被股东大会否决的案例,市场的力量正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有几单案例中,公司跨界收购大股东服饰企业、与流动性紧张的实控人下属财务公司开展金融合作、为信用存疑的控股股东提供巨额担保等,都被投资者用手中的票拦了下来。当然,还要有责任约束。对那些别有用心的关联交易,新证券法下的民事赔偿、行政乃至刑事责任追究,一个都不能少。这些只有落到了实处,那些居心叵测、总想蹭点上市公司便宜的关联方才会有所敬畏、知难而退。

作者:徐锐

Web3到底是什么

传统科技行业和新兴区块链行业的领导者带着各自对互联网历史和未来的不同视角,纷纷参与了这场讨论。

在具体讨论Web3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这个概念是如何演变的。

“Web 3.0”这个概念最初是由HTTP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提出的,是指一个集成的通信框架,互联网数据可以跨越各个应用和系统实现机器可读。Web 3.0通常也被称作为“语义网”(Semantic Web)。

到了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一篇名为《DApp:Web 3.0是什么》的博客文章中重新定义了Berner-Lee提出的这个词,用来指代一种区块链技术,可以基于“无须信任的交互系统”在“各方之间实现创新的交互模式”。

Gavin Wood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加密资产,而是共识引擎和密码学等协议和技术。这些协议和技术可以实现更强大的网络社会合约。他之后又阐述了Web3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实”。

而现在,许多人对这个概念都有不同的见解,传统科技企业和新兴区块链行业都在不停思考Web3的核心价值主张和协议是什么,以及它对未来的信任模式会产生哪些影响。

本文将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史来定义Web3,详细介绍Web3技术栈的关键技术,并探讨Web3的当前和未来发展。

术语注释:本文中的“Web3”与“Web 3.0”应区别开来,Web 3.0通常指Berner-Lee的语义网。

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 1.0到Web 2.0再到Web3

要充分理解Web3的含义,就必须先看互联网的发展史,以及Web3与前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之处。

Web 1.0(1994-2004)

Web 1.0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4年,期间出现了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巨头。虽然大众在1994年左右才接触到Web 1.0,但实际上早在1968年,一个名为“ARPANET”(全称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美国政府项目就启动了Web 1.0。ARPANET最初是由军方承包商和大学教授组成的一个小型网络,他们在其中互相交换数据。

ARPANET circa 1967 diagram
1967年的ARPANET。图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西根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或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个计算机节点。

Web 1.0主要是静态的HTML网页,用户之间很少交互。虽然有AOL(美国在线)等门户网站以及私人聊天室和BBS等论坛,但总的来说当时的互联网仍没有什么交互或支付交易功能。

Pizza Hut ordering form
Web 1.0的披萨订购网页。必胜客在Web 1.0时代是一家创新的企业,他们发布了自己的网站,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买披萨,不过支付只能在线下完成。

Web1.0并非完全没有交互或支付功能,只是这些功能因为转账基础设施无法保障安全性而受到很大限制。在Web 1.0时代中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就是必胜客。他们在1995年开发了一个订购披萨的网页,消费者可以在页面中下单,等到披萨送到后再付现金。

AOL commercial
美国在线(AOL)早期的广告,AOL也是最早的门户网站之一,向数百万用户寄去他们的软件CD,并赠送10小时的免费使用时间。

虽然AOL在他们1995年的广告中宣称用户可以在网站上给母亲订花,购买比赛门票或写一篇关于恐龙的研究报告,但涉及到网上付款环节时还是需要运营商的辅助,因为当时在线支付交易普遍无法保障安全性和加密性。

Web 2.0(2004年至今)

互联网在2004年左右经历了蜕变,由于当时互联网在网速、光纤基础设施和搜索引擎等方面都取得了发展,因此用户对社交、音乐、视频分享和支付交易的需求大幅上升。

MySpace profile page
早期Web 2.0公司MySpace创始人Tom Anderson的MySpace主页。所有注册了Myspace账号的用户第一个自动添加的好友就是Tom。

用户对社交属性的需求也催生出了如今许多互联网企业。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社交功能;Naspter等数据分享软件满足了用户对音乐和视频的需求;Google为用户搜索海量互联网信息提供了捷径。美国银行等传统机构则满足了用户的支付交易和电子转账需求,并采用了256-bit AES等新型加密标准。

这种更具互动性的全新互联网体验为用户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直到今天也一直无法彻底解决,那就是:用户如果要使用这些新功能,就必须授权中心化的第三方平台管理大量数据。因此这些中心化的实体在数据和内容权限方面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而这个模式一直运行到今天。仅在美国,谷歌、YouTube、Facebook和亚马逊在2021年10月的共合计访问次数就达到了235.6亿次。

Web3(2008年之后)

在2008年,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在其中指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并发明了点对点的数字货币,由此掀起了Web 2.0的改革浪潮。比特币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数字化交易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一种无需可信中间方的安全在线交易模式。中本聪写道:“需要基于加密证明,而非信任,来建立电子支付系统。”

直到智能合约被发明后,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模式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如果说比特币实现了点对点支付,智能合约扩展了可编程协议的概念,实现了保险、游戏、身份管理和供应链等更高级的用例,那么这一切会如何影响互联网用户体验和数字化交互呢?智能合约用户可以直接、安全地交互,因此打造了一个更加公平、透明且基于加密事实的新型互联网。

Gavin Wood将这个升级版的互联网称作“Web3”,即“一个安全的、由社会运行的系统”。

简而言之,Web3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旨在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合约系统,并颠覆个人和机构达成协议的方式。Web3复刻了第一版互联网(即Web 1.0)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Web 1.0的特色是用户自己架设博客网站以及RSS feed。在此基础上,Web3还结合了Web 2.0丰富的交互体验,比如社交媒体平台。Web 1.0和Web 2.0相结合,就形成了Web3的数字化生态,在其中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交易受到了加密技术保障。用户无需再信任品牌背书,而是可以依赖确定的软件代码逻辑来严格执行协议。

Diagram show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ontent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Web 1.0, 2.0, and Web3.
Web 1.0、Web 2.0和Web3中内容消费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Web3的核心要素:区块链、加密资产、智能合约和预言机

Web3模式的去中心化技术栈不断发展壮大,涵盖区块链、智能合约、预言机、加密钱包以及存储网络等各种技术。下文将详细阐述Web3技术栈的关键构成要素。

区块链

区块链是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水平都极高的网络,人们可以在一个共享账本中储存数据、交换价值并记录交易活动,而且这个账本不受任何中心化实体控制。区块链网络是Web3的支柱,提供了安全的执行层,可以在其中创建、发行并交易加密资产,并且开发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是Web3的结算层。

加密资产

加密资产是数字通证,利用了去中心化且防篡改的区块链网络环境,充分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加密资产是Web3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原生货币,也可以用于支付Web3服务并参与Web3治理。

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前,通证往往指用来购买和交易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单位,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证、游乐园的门票和游戏代币。在这些早期用例中,服务提供方通过发放通证,让用户直接提前支付服务费用。

Web3应用中的通证也是发放给Web3内容创作者的价值单位,但区别是这些价值单位是以数字化且可编程的形式存在的,而且其功能远不止价值交换。在Web3中,通证可以表示对某一协议、项目或区块链的投资。通证也可以在这个项目或协议中用来支付或保障服务。另外,通证还可以让持有者参与到协议或项目的治理。

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不可篡改的程序,利用“如果x是真实的,则执行y”的代码逻辑自动执行交易。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可以创建去中心化的应用,或者叫“dApp”。去中心化应用是基于加密经济的协议,为Web3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将Web3交付到了用户手中。

dApp与Web 2.0的应用以及Web 1.0的静态HTML网页不一样,它们不由任何一个人或组织运行,而是由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看似简单,但却能够打造出点对点金融服务(DeFi)数据驱动的保险产品以及P2E游戏等非常复杂的自动化系统。

预言机

智能合约要充分实现其潜力,就必须能够与区块链网络以外的数据和系统交互。预言机能够将区块链连接至真实世界中的数据和系统,并提供关键的基础架构,打造一个具有互操作性且统一的Web3生态。

Chainlink预言机网络不仅能够为DeFi应用传输金融市场数据,还能够执行一系列安全的链下计算,比如可验证的随机数去中心化执行,以最终实现动态NFT以及自动化水平极高的dApp。另外,随着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的不断发展,预言机网络将连接各个快速发展的区块链生态和L2扩容方案,使其安全地实现交互。

预言机对Web3技术栈进行了扩充,传输链下数据和服务,以推动智能合约创新;实现跨链互操作性,以确保各条区块链无缝连接。Chainlink的预言机基础架构也为Web 2.0后端系统进入Web3世界提供了入口,为传统系统提供抽象层,轻松接入任何公链和私有链。最终,预言机将为传统系统带来去中心化计算和加密保障,并在Web 2.0和Web3之间搭建桥梁。

Diagram showing how Web3 is built with decentralized computing networks facilitated by Chainlink oracles.
Web3由去中心化的计算网络组成,这些网络通过Chainlink预言机连接。

Web3的应用

Web3兼具去中心化和交互性,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在其中,用户可以绕过中介直接交互。dApp用户无需许可即可访问金融工具,以点对点的方式交易加密资产,获得参数型保险理赔,通过NFT交易可验证所有权的数字艺术品,并且在游戏中赚钱。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完全绕过中间方直接展开。

Web3的建设者希望通过这个创新的架构,打造出更加公平和开放的互联网,用户可以在其中直接展开交互和交易。目前,采用了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这三种核心技术的Web3应用已经实现了丰富的用例,颠覆了房地产、教育、金融、游戏和医疗等各个行业,并势必在未来将颠覆更多其他行业。

去中心化金融

Web3技术让个人可以创建并参与金融协议,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安全性和透明性。这种创新的经济模式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协议与传统金融服务不同,利用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以及预言机安全的数据输入,帮助用户在透明且防篡改的链上市场中直接交易。用去中心化的货币市场Aave举个例子:Aave集成了Chainlink预言机后为智能合约保障了超过120亿美元的价值。协议采用了非托管的模式,其用户可以点对点地进行借贷。货币市场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支柱。链上货币市场将控制权去中心化,并且利用了预定义的智能合约逻辑,能够降低参与门槛和单点失效风险,并避免系统性风险和储备金不足的情况。

DeFi最大的一个创新就是可组合性。开发者可以将不同的开源协议组合成一个更加复杂的金融工具,比如利用超额抵押贷款协议打造无损储蓄游戏、开发去中心化稳定币以及盘活闲置资金生成利息收益。

DeFi的创新金融应用是目前Web3最引人注目的发展,然而Web3远不止金融交易,还包括互联网世界中从娱乐到社交媒体再到浏览器等各个领域。

NFT、游戏和元宇宙

NFT、区块链游戏和元宇宙(metaverse)是Web3生态中异军突起的力量。NFT为数字资产提供了可验证的所有权,让这些数字商品拥有与实物资产同样的独特性。有了NFT,数字资产即使外观一模一样,也可以互相区分开来,这就像现实世界中两本一模一样的书可以通过它们各自独特的标记和磨损痕迹区分开来。

这对于数字艺术品、元宇宙应用和游戏来说意义重大。目前,Bored Ape Yacht Club(BAYC)等NFT项目正在不断推广NFT和数字艺术品;而Axie Infinity等区块链游戏也在逐渐颠覆传统游戏行业的玩家经济模式。实现这一转型在本质上需要区块链提供底层结算层、NFT智能合约提供可验证的艺术品所有权以及去中心化的预言机提供可验证的随机数智能合约自动化和链下数据等关键服务。

参数型保险

去中心化参数型保险是区块链另一个有意思的用例。Arbol和Etherisc等区块链保险项目目前正在采用创新的模式,通过Chainlink Data Feeds将智能合约接入链下数据,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农作物保险和航班保险等各类创新保险产品。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假设某一季节中的降雨量必须超过20英寸,才能保障农作物不欠收。一个农民希望买保险来对冲恶劣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通常,他必须要经过漫长的理赔流程,并且要依靠中心化的保险机构来核实降雨量。

然而在Web3的世界里,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都能轻松买到保险。有了Arbol的链上农作物保险,保费和赔偿金额都会基于预定义的参数自动生成,并且会基于Chainlink提供的天气数据,通过保险智能合约自动支付赔偿金。因此,保险流程会非常高效迅速,并基于简单的二元逻辑判断农民是否应获得理赔。物联网传感器在当季记录的降雨量是否低于20英寸?如果是,则立即支付赔偿金给农民。如果否,则不支付赔偿金给农民。

这个模式还可以应用于航运险和火灾险等其他领域,而区块链参数保险目前已经应用在了参数型航班保险中。

Web3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Sergey Nazarov在近期关于Chainlink未来发展的演讲中提到,Web3生态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并且在近期进入了主流视野:“如今Web3的应用场景覆盖了DeFi、NFT和通证化所有权这几个领域,但是这一切才刚开始。现在仍是加密技术发展的初期,之后这项技术会渗透至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所有行业的各个角落。”

Diagram showing how as people realize the power of cryptographic guarantees, they’ll move from centralized, probabilistic service providers to the trust-minimized services of Web3.
随着大家逐渐意识到加密技术的力量,它们将抛弃缺乏确定性的中心化服务提供方,转而拥抱信任最小化的Web3服务。

Web3这个词实际上指代了基于去中心化技术的新型互联网体验。而Web3已经开始颠覆我们在投资、交易、游戏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交互方式。全球各地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和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无须信任的交互和基于加密技术保障的协议是多么重要。虽然Web3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它有潜力将互联网恢复成当初设计者所希望的那样:完全透明、可靠且易于使用。Sergey在演讲中说道:“Web3在速度、效率和成本上将逐渐赶上Web 2.0系统,并且它还具有Web 2.0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信任最小化的加密保障。”

作者:Chain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