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币’付款就行是吧?”成了这个服贸会的流行语。
9月3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数字人民币大道上,各家银行为推广数字人民币使出浑身解数,引入潮流艺术集市、网络购物、网络直播、老字号、文化旅游等众多场景,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因此,“薅数字人民币的羊毛”也成为今年的热潮。
今天,就跟随记者一起去现场看看有哪些好玩的数字人民币薅羊毛活动。同时,也了解一下在北京,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哪些特色场景投入应用。
五花八门的“数币”薅羊毛活动
“哇!我竟然中了1987年兔年一大版邮票!”一位姑娘在中国邮储银行数字人民币“邮票盲盒”的长龙中欢呼道!就连工作人员也惊呼“太羡慕”。
(服贸会现场一位女士在数字人民币邮票盲盒活动中抽到的大奖)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数字人民币,很新鲜,也很方便。”一位刚拿到邮票的小学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他表示作为科技爱好者,抽到了中国卫星的五张邮票实在太值。
在服贸会现场的数字人民币各类盲盒活动中,不少人认为邮票最具纪念意义,因此邮储银行的“1元数字人民币抽取邮票盲盒”活动参与最火热。据了解,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携手中国邮政、国网电力等数字人民币商户,打造了“时光街区”,让消费者穿越回八九十年代。
(邮储银行数字人民币抽盲盒邮票的活动,现场排起长龙)
类似于这类“盲盒”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有银行是靠抓娃娃来抽盲盒,一位中年人士表示:“抓娃娃难度太高,他好不容易才抽到了一个飞盘。”
除了盲盒外,现场还有扫码领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买奶茶、买鲜花等优惠活动。例如中国银行在现场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参展观众可通过扫描活动二维码,领取1个10元无门槛红包,并通过完成打卡任务领取额外两个5元红包;例如建设银行鼓励消费者下载“建行生活”App,然后用数字人民币付款可以享受满20元减10元的优惠,从而购买饮品和鲜花。
场外的数字人民币大道热闹非凡,场内的数字人民币展区也十分火爆。本报记者发现,在农业银行的“数币1分钱抽大奖”活动十分火爆,男女老少都挤在一起,定睛一看,原来奖品颇丰,其中最大的奖品是车载冰箱。
有意思的是,北京银行在展区还设立了数字人民币绿色环保体验,同样引来众多关注。以空瓶回收来看,消费者只要按照投放指定类型空瓶到机器中,然后打开数字人民币App收款码即可获得5分钱,收款后还可到旁边的饮料机以同样的价格购买一瓶饮料。此外,北京银行联合石景山区政府重磅发布热门IP“长安三万里”主题硬钱包。
(农行数字人民币环保活动)
下午4点半,记者走到腾讯数字人民币推广展区,发现空无一人,旁边的几位参会游客告诉记者,腾讯的数字人民币可以换取腾讯公仔,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已经被一抢而空。
北京市有哪些特色场景落地?
据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介绍,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简言之,数字人民币可以看成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目前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展示数字人民币App)
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有什么区别?针对现场消费者的提问,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数字人民币相当于钱,任何人都不能拒收,而支付宝和微信相当于钱包。多位银行表示,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安全性更高。
“支付体验会更好。”一位工行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在手机没电或者网络不加的情况下可以支持离线支付,并且无需手续费。此外,如果你经常忘带门禁卡,那么下载“和包”App,打开卡包功能,将实体卡贴于手机背面进行复制,即可手机碰一碰轻松开门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个人客户在手机端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后充值,即可在服贸会现场“薅羊毛”。不过各家银行对应不同的运营商,对应不同的手机型号。比如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目前仅支持非苹果手机的中国移动客群。值得注意的是,工商银行在展示专区展示了为支持亚运会研发设计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围绕赛事打造的数字人民币城市场景以及服务赛事的离境退税、超级SIM卡、出租车出行、交子智慧园区等各种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场景。
据央行北京分行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北京有四大特色场景落地,分别是:
一是预付资金“元管家”能能够同时满足消费者、管理机构、商户机构三房的不同诉求,为行业提供可靠的预付管理资金服务。
二是为中储粮财务公司落地数字人民币发放收粮款项目,有效缩减农户收款周期,降低农户资金成本。
三是与国家电网打造覆盖线上线下、居民企业电费场景的总额和服务生态,实现国家电网“电费网银”平台数字人民币缴费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四是开展北京市法院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诉讼缴纳场景落地,目前北京金融法院已实现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诉讼费功能。
By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