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测市场平台Polymarket

2020 年 6 月:一名 21 岁的穷小子在疫情期间,于自家浴室推出了一个博彩平台。

2024 年 11 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突袭他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手机,却未对其提出任何指控便离开。

2025 年 10 月: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母公司向他的公司投资 20 亿美元。

这便是 Shayne Coplan 五年间的人生轨迹 —— 从清点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物品、盘算着卖掉什么来交房租,到成为彭博社追踪记录中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一个「没什么可失去」的人,究竟是如何打造出连监管机构都想摧毁的事业?

一个在本土被禁的平台,又为何能吸引华尔街最有权势的机构青睐?

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看似不可能之事」背后的真实运作逻辑。正因如此,Coplan 的故事不应只被简化为一条时间线 —— 这也是我们撰写本文的初衷。

白皮书带来的顿悟时刻

2019 年,Shayne Coplan 对加密货币彻底失望。

从纽约大学(NYU)辍学两年半后,他的几次创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加密货币革命」,在他眼中沦为了「加密骗局」—— 这些项目的目的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榨取资金。

身无分文、满心沮丧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曾深信不疑的行业,变成了骗子们的「赌场」。

于是,他停下了「瞎忙活」的创业节奏,开始潜心阅读:学术论文、晦涩的研究报告,尤其是经济学家 Robin Hanson 关于「预测市场」的研究成果。

预测市场的核心理论是:市场聚合信息的能力,优于专家、民调或任何传统预测方法。当人们用资金为自己的观点「背书」时,集体智慧便会揭示真相。

这一理论已在学术领域得到验证:自 1988 年以来,爱荷华电子市场的预测准确率始终高于传统民调。但这类平台始终局限于小众圈层,充满学术气息,普通大众难以接触。

Coplan 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

「如此好的理念,不该只停留在白皮书里。」他在文章中写道。

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全身心研究预测市场的运作机制、未能规模化的原因,以及实现大众普及所需的条件。尽管银行账户余额不断减少,他仍坚持了整整一年的研究。

换作大多数人,或许早就找份工作谋生了。

就在这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浴室办公室」里的创业起点

2020 年 3 月,全球进入封锁状态。

人们被困在家中,紧盯着电子屏幕,迫切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学校会复课吗?疫苗会研发成功吗?疫情会持续多久?

政府、卫生机构、媒体等传统机构,都难以给出可靠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没人能确定真相。

Coplan 清晰地抓住了这个时机。

21 岁的他,口袋空空,辍学两年半仍一无所获,却在此时开始着手搭建平台 —— 用他后来的话说,是在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临时浴室办公室」里启动的项目。

2020 年 6 月,预测市场平台 Polymarket 正式上线。

@Shayne Coplan

这个平台的逻辑很简单:用户用加密货币对现实世界的事件结果下注。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市场」,用户可购买代表「是」或「否」的份额 —— 若预测正确,每份份额可兑换 1 美元;若错误,则价值为 0。而市场价格本身,就反映了集体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

例如,若一份份额的交易价格为 65 美分,就意味着大众认为该事件有 65% 的概率发生。

纯粹的信息聚合,没有专家解读,没有舆论操控,只看「用资金支撑的观点」。

搭建预测市场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数据馈送、市场结果判定、用户体验,还要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 毕竟用户下注的领域涵盖了从选举到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中寻找生存空间。

在部分监管机构眼中,预测市场像「赌博」;在另一些机构看来,它又类似「金融衍生品」。其法律地位始终模糊不清。

Coplan 的应对策略是:先搭建平台,再寻求监管许可。

这一策略在最初两年奏效了。

2022 年,Polymarket 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平台交易量持续增长,用户对从奥斯卡获奖名单到经济指标的各类事件进行预测,逐渐成为传统预测方式之外的「可信替代方案」。

随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找上门来。

监管机构指控 Polymarket「提供非法交易合约」「运营未注册交易所」。最终,平台以 140 万美元达成和解(未承认也未否认指控)。

更关键的是:Polymarket 同意屏蔽所有美国本土用户。

这一限制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平台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却唯独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国际用户可以对美国大选下注,美国公民却无法参与关于本国政治的预测。

但监管机构怀疑,Polymarket 仍在暗中允许美国用户使用平台。

2024 年大选:预测能力的验证与监管风波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

Polymarket 成为了无法被忽视的存在:用户在选举结果上下注的金额超过 35 亿美元。平台始终显示特朗普领先,而传统民调则显示选情胶着。

一名法国交易者斥资数千万美元押注特朗普获胜。据报道,当特朗普最终当选时,这名交易者净赚 8500 万美元。

Polymarket 的预测准确率,最终超过了传统民调。

@defillama.com

随后,突袭降临。

2024 年 11 月,大选结束一周后。

黎明前,FBI 特工突袭了 Coplan 在纽约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手机和电子设备。当时 26 岁的 Coplan 既未被逮捕,也未被指控。

他在 X(原推特)上回应:「新手机,谁啊?」(暗指旧手机被没收)

Polymarket 发表声明称,这是「即将卸任的政府发起的明显政治报复」。

美国司法部和 CFTC 随后均启动了调查。

这个刚刚证明自己预测能力的平台,一夜之间面临多个联邦机构的审查。

但 Coplan 没有停下脚步,仍在继续推进平台发展。

而在美国,局势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拜登政府时期启动的调查,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戛然而止。

2025 年 7 月,司法部和 CFTC 正式终止调查,未提出任何指控,也未施加额外处罚。

同月,Polymarket 以 1.12 亿美元收购了 QCEX—— 一家获得 CFTC 许可的交易所兼清算所。这次收购,让 Coplan 实现了自 2022 年和解以来的核心目标:为平台在美国的合法运营找到框架。

2025 年 8 月,前总统特朗普之子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Jr.)通过其合作的投资公司 1789 Capital,加入 Polymarket 担任顾问。这个曾在某届政府任期内遭突袭的公司,如今得到了下一届政府家族成员的支持。

2025 年 9 月,Polymarket 的母公司 Blockratize 向美国 SEC 提交文件,其中提到「其他认股权证」—— 这一表述在加密货币项目中,通常是代币发行前的信号。

Coplan 在 X 上发布「$POLY」的字样,并配上 $BTC 和 $ETH 的图标。暗示已十分明显:平台即将推出代币。

@Shayne Coplan

2025 年 10 月,众人期待的消息终于公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以 80 亿美元的投前估值,向 Polymarket 投资 20 亿美元。

ICE 首席执行官 Jeffrey Sprecher 的妻子是 Kelly Loeffler—— 前参议员、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局长,也是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

此次合作还包含一项计划:ICE 将在全球范围内分发 Polymarket 的数据,并合作开展金融代币化项目。

一个由穷酸辍学青年在浴室里启动的项目,最终成为了华尔街主流体系的一部分。

27 岁的 Shayne Coplan,成功跻身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成为该指数追踪的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彭博社

Polymarket 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

Polymarket 攻克了此前预测市场未能突破的难关。

早期的预测平台(如 Intrade)虽已证明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Intrade 曾准确预测 2008 年和 2012 年美国大选,却在 2013 年关闭 —— 但这些平台始终局限于小众圈层,机制复杂、充满学术感,难以走向大众。

而 Polymarket 让预测市场变得像「娱乐」一样易懂。

它的界面简洁,问题覆盖范围极广:既有严肃议题(美联储会降息吗?),也有轻松话题(Taylor Swift 和 Travis Kelce 会在 2025 年订婚吗?)。这种搭配大幅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更重要的是,平台精准捕捉了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

传统媒体告诉你「该怎么想」,民调告诉你「别人怎么想」,而 Polymarket 告诉你「人们愿意用资金押注的观点」。

对于对传统机构日益不信任的用户来说,这种区别至关重要。

如今,Polymarket 的用户已超 130 万,累计交易量约 200 亿美元,月交易量稳定在 10 亿美元以上。

2024 年大选彻底证明了平台的潜力:当主流民调显示选情胶着时,Polymarket 用户始终倾向于特朗普获胜,而最终结果验证了这一预测。

尽管有人争论:平台聚合的究竟是「真实智慧」,还是仅仅反映了「加密货币用户群体对政治的偏好」,但这一结果无疑印证了预测市场的核心主张 —— 用资金支撑的观点,往往更接近真相。

当然,作为预测市场,Polymarket 偶尔也需要回答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西装?」2025 年 6 月,投注者为「乌克兰总统 Volodymyr Zelenskyy 是否会在 7 月前穿西装」下注近 7900 万美元。当 Zelenskyy 在北约会议上的照片流出 —— 他穿着黑色配套夹克和长裤,搭配有领衬衫,却脚踩运动鞋 —— 网友们炸开了锅:鞋子不对,算西装吗?面料配套但剪裁休闲,算西装吗?平台请来时尚评论员 Derek Guy 作为专家,他给出的结论是「既算西装,也不算西装」,等于没解决问题。这个市场的结果最终引发了两次争议。这就是「无信任、去中心化验证现实事件」的代价:最终可能需要「区块链预言机」来裁决服装语义,而 7900 万美元的赌注就悬于此。

未来:代币、挑战与更大的野心

27 岁的 Shayne Coplan,已然证明了自己的核心信念 —— 预测市场具有重要价值。

代币的暗示表明,平台的下一阶段已开启。$POLY 代币的推出,将推动 Polymarket 从「实验性预测市场」全面升级为「完整加密生态系统」。

代币持有者可能获得治理权、手续费分成、平台特殊访问权限等权益。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

不过,代币策略也暗藏风险:它可能在 Polymarket 刚刚获得合法性之际,再次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也可能让将平台视为「预测工具」而非「加密项目」的用户感到疏离。

但从战略角度看,这一决策有其合理性:加密货币项目发行代币,是为了分散所有权、激励用户参与,并实现平台与用户的利益对齐。

如果预测市场真的代表了「信息发现的未来」,那么代币或许能加速其普及,同时回报早期支持者。

Coplan 近期的计划倒是颇为务实:每周日,他会看橄榄球比赛,同时测试 Polymarket 美国版新应用的 beta 版本。

工作仍在继续,赌注不断涌入,市场始终在揭示人们「真正相信的事」。

从浴室里的小项目,到估值 90 亿美元的企业,Coplan 用了五年。

未来五年,将决定预测市场能否实现更大的突破 —— 成为「集体智慧的新基础设施」,甚至「真相本身的交易市场」。

而现在,这位 27 岁的亿万富翁,正专注于「把事情做好」。

浴室办公室早已成为过去,财务困境也已解决,监管纠纷暂告一段落。

支撑他走到现在的,仍是最初那份创业初心:预测市场是个好理念,不该只停留在白皮书里。

市场已经证明他是对的。

未来会怎样,时间将给出答案。

作者:星球日报

什么是灰产的真人众包

引流是所有网络诈骗的“前菜”,骗子们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精打细磨的话术,将触手伸向普通用户,一步步使之成为受害者。诈骗团伙在社交平台上,批量注册账号和发布诈骗内容,犯罪成本低,防控难度大。

面对越演愈烈的网络欺诈问题,易盾携手多家社交媒体平台,从诈骗“话术”“设备”与“行为”中找出共性特征,全链路智能防控和治理。内容安全的任务是拦截讲故事、玩感情、追热点、引诱人的各类话术,与“用户风险分级治理”并行,进一步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率。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网络黑产也学聪明了,他们不仅想各种办法来躲避一些关键词的侦察,一些实例就是如下图所示这样,把“微信”改成“崴芯”。

如此种种,通过对文本中的违规内容进行变形变异,从而达到绕开模型识别检测的目的。

随着文字识别算法的进步,通过基于注意力的数据增强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对将来可能变形的文字进行提前预判,并生成多种变形后的内容对训练数据进行补充,同时在模型输入中增加拼音和字形方面的特征,从而让模型学习到变形文字的全局语义信息,避免过拟合于局部的特征词。

易盾NLP类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在对抗中表现出优异性能,黑产的变种文本话术难逃自动化文本识别“法眼”,败下阵来。可惜黑产不到黄河心不死,还在持续对抗。易盾数据挖掘组从黑产行为相似性入手与之对抗,发现了另外三个黑产进化趋势。

一是,真人众包发布。“随着长期攻防对抗的升级,现在引流内容发布逐步转变为一种真人众包的行为,通过在线上发布兼职信息,邀请社会人员参与发布诈骗引流信息。”

通过机器人群控、自动化脚本工具发布引流脚本,达到短时间刷量、广撒网的目的。然而,自动化脚本已经在近年来被认定为典型的黑产行为,很快够被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定位,导致平台上存在相似行为的账户被“连根拔起”,属于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对黑产工作冲击巨大。

以这种方式,黑产就不需要利用自身设备参与作恶,这些设备往往在此前作恶中,被标注为“违规风险”,再次行动将迅速被人工智能系统定位。同时,正常账户出来发布引流信息,给人工智能系统造成错觉,也使得安全方研究恶意账号行为共性的难度陡增,对定位真正的恶意用户非常不利。

二是,多模态内容引流。从前,文字是恶意引流信息的主要载体。为了躲避侦察,引流信息发生进化,企图在不同的内容类型之间进行随意切换。

“前几年,整体对抗更多体现为文本内容,而今年引流逐步由文字向图像转变,甚至是音视频。” 这就需要更多算法模型参与其中,增加图文音视的全方位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才能更精准定位出问题。然而这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压力就是语义理解投入成本非常高。

三是,作案时间自然化。黑产逐渐从长时间持续作恶,演变为短时间作弊,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在时间维度上的漏洞。

账号维度风险检测的优势在于从源头上控制内容风险,但由于需要一个行为数据累积的过程才足以让模型做出高精度识别,导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应对新用户的短时作恶行为。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针对专项问题治理的账号风控模型刚上线,拦截性能突出,线上问题迅速得到控制,但随着时间推移,黑产通过批量注册的行为,结合使用自动化工具,操纵多个新的平台账号,批量发布同质恶意信息。线上问题死灰复燃。

新用户的短时作恶行为,大批量注册完账号之后,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广撒网发布引流和诈骗信息,过去系统对账号的作恶观察以小时为主,就错过了这一部分突发行为。

为了应对如上种种全新挑战,易盾的人工智能对抗模型也进行了升级。

多维协同的用户风险意图识别

区别于传统风控基于“非正常人”特征来做风险识别的常规范式,真人众包的欺诈方式,其用户行为、画像属性、社交关系等特征往往比较离散,话术模式变化随机而频繁。欺诈者可能在某些数据维度上跟正常用户都没什么区别,而某些行为或话术和欺诈的关联度却很高,因此易盾数据挖掘将该风控问题抽象为用户风险意图识别任务。

数仓、特征、模型实时化升级

从数仓架构上做了时效性升级,通过 Hive 离线与 Flink 实时特征批流一体化技术,实现账号风险特征的批流合并及分类模型的在线实时推理,将异步检测时延由离线小时级提升到分钟级,从而对新用户短时刷量行为起到显著的拦截效果提升。

手机号/ IP 画像:前置资源风险识别

易盾通过统一的全域关系图谱框架融合了易盾域内外跨产品多源数据,并应用半监督图学习技术,自研推出了高精度的亿级手机号及 IP 画像库,应用于注册登录等新账号冷启动场景的前置风险对抗。

2022 年度战绩-内容安全

业务安全

突发攻防战,人脸验证被不明势力挑战

“刷脸”取代“验证码”成为时兴的验证方式。移动 APP 支持“刷脸登录”,进小区必须“刷脸解锁”,买东西可以“刷脸支付”…… “无感式”身份验证技术悄悄进入千家万户。

风险可能在风平浪静的瞬间一触即发。某热门社交平台突然受到恶意人脸攻击,被大量出现这种恶意攻击数据围困得水泄不通。

黑产团伙模拟人脸开展活体检测,凭借视频翻拍、PS 攻击、捏脸脚本等攻击手段企图打开社交平台的“大门”。这家平台采取相关努力,从限制用户 ID 到封禁 IP,一系列对抗操都不见效果,对这些攻击手段感到无助、束手无策,最终找到易盾调整策略与攻击者对抗。

受到攻击后,易盾优先切换全新的活体防御策略,效果依次增强。

首当其冲的是让人脸照再次经过“静默活体系统”的二次检测。开启新策略后,观察攻击数据有明显拦截,PS 人脸攻击数据基本能防御住,但仍旧有部分狡猾数据通过系统“法眼”。

易盾技术团体又尝试切换活体策略为“静默活体动作照”,即系统开始考察真人动作,更多攻击数据被拦截下来。此时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部分自动化脚本的视频翻拍太过真实,而骗过了系统的眼睛。为此,考察范围从1个动作上升至4个动作,拦截效果更好了,但仍存在个别数据通过的问题。

对此,易盾专门进行了紧急讨论。由于此前在“活体模型”研发上的准备充足,现有模型已可抵御黑产攻击。易盾立即测试了多个“活体模型”,并给客户紧急升级,快速实现新旧模型切换。升级后,类似攻击都遭到拦截,解决了客户的问题。

“技术上,用户反馈的问题不能很好得到解决时,我们将活体效果放在首位,实行双周会机制对于定期受到的攻击数据单独反馈分析。”易盾技术支持表示,他们作为一支长期备战部队存在,持续督促优化进度。

他们给客户建议,一是,日常看用户的异常数据,有利于在突发事件中掌握分析防御的主动性。二是,身份信息可以通过多维度校验,例如“活体检测+实人认证+人脸比对”组合形式,并做好前后端分离避免敏感信息泄漏,针对用户信息要求日趋严格。

这一年,业务遇到的攻击数据类型,包括人脸PS、纸张打印、屏幕翻拍、面具伪装等,易盾的活体识别服务对上述问题实现全面拦截。同时,得益于今年的技术升级,模型的泛化性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未来遇到未曾见过的攻击类型时,也将大概率拦截成功。截至目前,今年总计完成了 82844 次攻击对抗。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恶意注册登录等同于利用虚假身份信息突破平台防线,是薅羊毛、刷单、广告灌水、恶意爬虫等欺诈行为的前奏,危害较大。

“刷脸”活体身份信息带入验证环节,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新型安全防攻击拦截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为用户创造了便利安全防攻击拦截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对这类恶意攻击易盾也做好了准备,从日常数据分析、人审数据、客户使用效果调研、算法模型和客户端模型等工作不断优化,时刻备战!

2022 年度战绩-业务安全

移动安全

作弊多样化,工作室“黑科技”有利可图

以 FPS 类游戏为例,外挂使用者通过锁头、透视等功能瞬间秒杀正常玩家,游戏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一款外挂动辄能为制销者带来数十万元甚至更高的收益。2019 年,南京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个游戏外挂团伙半年时间内就非法获利 5000 多万元。新闻报道只是冰山一角。

易盾移动安全专家指出,部分玩家为了追求一时快感,或是为了炫耀自身能力,使用甚至制作外挂。虽然我们无法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对应的处理机制。

从正式上线的那一刻起,游戏就开始面临外挂的风险。以当年火爆全网的《传奇》为例,无数玩家彻夜沉迷于该游戏,从而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当时,一个热门的外挂就是玩家使用变速齿轮,在游戏的各种环节中占尽优势。外挂也是该款游戏无人再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到近几年的热门游戏都有遇到过外挂的问题,从小游戏《羊了个羊》,到重度游戏《第五人格》,都难逃黑产的魔爪。“只不过随着现在游戏公司的安全意识也提升了,对外挂的重视程度也更高了,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外挂的存在。”

今年,一款策略经营类游戏找到易盾,原因是遭遇了黑灰产急如星火般的攻击。当时,技术团队通过运行多开环境方面进行针对性挖掘,和工作室团伙历经一个多月的持续对抗,最终帮助客户定位嫌疑团伙 10 个,累计管控工作室账号 256 万个。

黑产为了突破游戏的防护与封锁,在攻击中也引入了先进设备与技术。这一类黑产组织高效,被称为“打金工作室”。针对工作室团伙,对抗防御的难点丛生:一是易篡改,在即时对抗之后,工作室团伙会马上敏锐的调整各类设备参数,来躲避检测和打击;二是对抗手段单一,需要配合游戏方多种管控手段并行;三是易隐藏,实现工作室功能的一些外挂辅助可能会跨运行环境,出现难检测、无法检测的情况;四是运行环境复杂,工作室除了软件,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物理硬件实现同步行为等功能。

针对以上几点,技术组以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升级手段对专业游戏工作室进行了“降维打击”。易盾首次采用客户端的设备指纹和 IP 节点进行聚合对抗之后,发现这批初始号团伙的本地设备指纹出现了修改。

“他们将模拟器进行拷贝以后,再进行游戏安装,通过挂载 IP 代理,导致之前使用的 IP 节点变成了多地流窜的现象。”易盾移动安全技术组表示。

针对这个情况,技术人员将数据按照“账号”、“行为”、“IP”三个维度建模,进行攻击链归集模拟,最终将表面上无关联的流窜 IP 通过模型识别串联。

在这之后,他们将一些行为放到了模拟器之外,导致无法检测到异常软件,最终技术组通过AI对40多个维度数据进行重构训练,在 8 个风险模型下输出高风险团伙数据,帮助客户定位这批对抗团伙。

移动安全技术组今年上线了团伙检测功能,基于反外挂 SDK 的数据收集,通过 AI 训练多个数据聚合模型,截至当前,团伙检测累计定位工作室团伙超 8000 个,检测工作室群体账号 1029 万,沉淀工作室黑设备 18 万台。

黑产之下无完卵。如果游戏对外挂行为置之不理,劣币驱逐良币,在未来的某一天或将遭遇正常玩家流失的苦果。

2022 年度战绩-移动安全

故事到这儿还没结束,黑产们并不会死心,每一年绞尽脑汁突破安全技术的层层堵截,而安全技术工作者也在努力识别黑产的障眼法,打磨防控能力,整体防控水位一年更比一年高。

By 网易易盾

如何注册ChatGPT

在注册ChatGPT账号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几个材料:

  1. 邮箱:目前ChatGPT对于邮箱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国内邮箱(QQ、163等)基本都用不了了,可以用Gmail、Proton等国外邮箱注册,如果没有的话就去注册一个;
  2. 魔法工具:由于ChatGPT没有开放国区,所以需要一个可以魔法上网的工具,保证自己可以访问ChatGPT官网。注意现在一些魔法工具的IP被ChatGPT封了(尤其是免费的工具),我们也可以使用保证可以访问ChatGPT的工具,例如Just My Socks在Just My Socks网络上使用ChatGPT:解决ChatGPT Access denied!
  3. 国外手机号(2023年11月更新:现在不需要验证手机号就可以使用ChatGPT了,但是如果使用OpenAI API,则必须验证手机号):在正常使用ChatGPT前我们必须要验证ChatGPT手机号,同样的国内的手机号无法验证,所以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国外手机号,这个可以用接码平台来实现,需要充值2美元(可使用多次)。

2023年9月更新:由于OpenAI政策锁紧,现在国内注册ChatGPT账号非常困难,基本所有代理IP都被封了,只有非常干净的IP才能完成注册(如找国外朋友帮你注册),否则会遇到各种注册问题:来自同一IP的注册太多、邮箱不可用账号被标记为滥用手机号无法验证等。根据 ChatGPT交流群中群友们近一个月的国内注册ChatGPT账号的情况,如果你还没有开始注册,那么ChatGPT中文网推荐你直接选择购买ChatGPT成品号,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非原生IP(即国外家庭带宽)基本都被ChatGPT封了,不让注册(不让验证手机号);
  2. 接码成本越来越高,虽然接一次码的价格不贵,但是有最低充值要求,例如最少充2美元,这就是15元;
  3. 根据群友的最新反馈,在买的接码手机号接到验证码后,即使你没有完成ChatGPT验证,也需要支付费用,有的人连续充了好几次花了好几十;
  4. 由于OpenAI的限制,可能花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完成注册。

因此,ChatGPT中文网联合几位美国朋友推出了ChatGPT成品号出售和ChatGPT代注册业务,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下单,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花小钱省下大笔时间!

账号注册

进入ChatGPT首页:https://chat.openai.com,点击Sign UP开始注册:

ChatGPT注册

我们可以用Google或者微软帐号直接注册,也可以用邮箱注册,这里推荐大家用邮箱注册,输入邮箱,再设置一个ChatGPT的密码进行注册,点击Continue继续下一步:

ChatGPT注册账号

之后ChatGPT会给你的注册邮箱发送一封验证邮件,回到邮箱查看验证邮件:

ChatGPT验证邮件

点击上图中的激活按钮会跳转到输入个人信息页面,包括用户名及出生日期(注意生日一定要成年):

ChatGPT个人信息

接下来就是通过手机验证,这里要用到国外手机号。如果没有,可以去接码平台购买一个,免费的接码平台基本不可能注册ChatGPT了,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使用付费接码平台。

接码平台注册

接码平台:SMS-Activate.org

打开链接,注册一个账号,这里随便用什么邮箱都行:

sms接码平台注册

然后,要充值余额。点击右上角头像余额下面的箭头,选择“充值”:

SMS接码平台充值

一次接收OpenAi的验证码费用大概是1525卢布,人民币差不多是12元钱,不过只能充美金,最少充值2美元,可以帮朋友也接码验证,或者用于其他平台的手机号验证。可以选择方便的支付方式,支持支付宝充值:

SMS接码平台充值

之后,在页面左侧搜索框内搜索openai,再选择印尼手机号(因为印尼号比较便宜),点击后面的购物车购买。手机号有效期20分钟,所以需要验证手机时再买:

SMS接码平台OpenAI

验证码会在下图红色框的位置显示。如果遇到收不到验证码的情况,可以点击右侧红叉删除这个号码,没有收到验证码的号码是不收费的:

SMS验证码

手机号验证

回到ChatGPT手机号验证页面,填入刚才的手机号,进行验证:

ChatGPT手机号验证

在接码平台收到验证码后,填入6位数的验证码:

ChatGPT手机号验证

完成注册

再回到ChatGPT首页:https://chat.openai.com,你就可以正常跟ChatGPT交流了:

ChatGPT完成注册

至此,你完成了全部的ChatGPT账号注册流程!

作者: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