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Binance USD (BUSD)?

Binance USD or BUSD is another proof of wrapped token, which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blockchain token pegged to the value of another asset – fiat currency, treasure stones, equity shares or real estate, for example. In this context, BUSD is pegged to the US dollar, which makes it a wrapped token. 

It’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most wrapped tokens act as collateralised tokens, requiring the staking/locking of another crypto asset (for example, a native token of a decentralised exchange or DEX protocol) in order to access the wrapped token.

General overview

Binance USD is a regulated, collateralised, fiat-backed stablecoin that is pegged to the US dollar at a 1:1 ratio. Founded by two major entities – Paxos, and Binance – the USD-denominated stablecoin was approved by 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NYDFS). Notably, it was one of the very few stablecoins to get approved in the US.

Paxos is a regulat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company that offers its stablecoin as a service product to external companies. In this case, they act as the third-party reserve for Binance stablecoin in an FDIC-insured US bank.

Just as with other wrapped stablecoins, BUSD was created to ensure ease of transaction within the decentralised finance (DeFi) ecosystem. And while it is built in compliance with the ERC-20 token standard with support for BEP-2 wallet, the fiat-backed stablecoin is interoperable with multiple blockchains.

For every single BUSD token owned by a person, an equivalent of that amount is held in an actual bank account. As mentioned earlier, an amount equal to the actual BUSD supply is held in the possession of Paxos who acts as a third-party reserve in an FDIC-insured US bank.

Also, given that BUSD is a wrapped token, it is subject to the same market activities as its fiat counterpart. In other words, when the value of the fiat currency goes up or down, the same impact resonates with the BUSD token. 

In general, BUSD exist in three different chains; Ethereum, Binance Smart Chain, and Binance Chain, while it is able to achieve three main attributes including accessibility, flexibility, and speed. 

Technology – how does BUSD work?

The mechanism behind BUSD is a fairly simple one,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to how difficult some other stablecoins can be to grasp. Notably, BUSD uses a deflationary mechanism that ensures the supply and reserve for BUSD/USD are constantly kept at a 1:1 ratio. In other words, the mechanism ensures that each BUSD is exchangeable for $1 USD in the Paxos reserve.

When BUSD is bought, an equivalent of that amount in BUSD is created while a fiat equivalent is paid to Paxos for safekeeping.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 BUSD is sent to Paxos, the 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subsequently burns the token and provides you with the fiat equivalent when a sell order is requested, as a way of maintaining a constant supply/reserve of the BUSD/USD at 1:1 ratio.

The BUSD token is built on the back of the ERC-20 token standard. Consequently, it is compatible with several ERC-20 smart contacts. Likewise, the token standard adopted by BUSD enables interoperability among Ethereum-based wallets of exchanges. 

Use cases

BUSD has numerous use cases for investors and traders, with the most prominent among them being to avoid price fluctuation in the crypto market. Because BUSD is a stable coin, it is used as a store of value during high volatility periods in the crypto market

Another popular application for BUSD is arbitrage trading, in which investors wait for periods when the value of USD to BUSD falls below the constant 1:1 ratio. 

For example, there are times when the value of USD to BUSD falls slightly below $1. During this time, traders can buy BUSD in bulk and wait for the BUSD/USD value to return to a parallel position, at which point they can sell back for fiat and earn as low as $0.02 per BUSD traded.

Other notable applications for BUSD include locking in gains from other trade activities instead of converting directly to fiat. This way, it is easy to reinvest within an exchange, either by swapping or liquidity pooling for instance.

Ultimately, BUSD is one of the most standard pegged tokens to grace the stablecoin market as it provides necessary transparency and security which, in turn, makes it a top choice for investors and general crypto enthusiasts.

By Binance

Balancer是加强版本的Uniswap,值得买吗?

如果说2020年加密货币的辉煌属于流动性挖矿,那么Balancer就是流动性挖矿中的新王,其代币BAL也在今年最高回报超过60倍,远高于竞争对手Uniswap。此外,Balancer提供高度扩展性的做市组合,也为业界提供了新的可能。那么,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翘楚,Balancer有何优势?

Balancer是加强版本的Uniswap

Balancer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自动化做市商(AMM)这一赛道仅次于Uniswap的霸主。用户通过在Balancer做市获得手续费代币奖励,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流动性挖矿,而做市的用户也被称为流动性提供者。

Balancer完全开源,任何人均可不受限制的在平台内创建流动池。举个例子,币小宝可以创建一个 ETH/USDC资金池,当其他用户买入ETH后,资金池中ETH减少,USDC增加,意味着ETH价格上涨。反之,若用户卖出ETH,那么,资金池中ETH增加,USDC减少。

但需注意,如果要获得BAL代币奖励,做市的交易对必须在Balancer白名单内,否则只能获得交易手续费。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Balancer的资金池有两种:私有池和共享池。私有池只属于一个地址,(拥有该地址的)用户可以完全控制交易费、权重等。共享池分布在几个地址上,但参与的用户不能改变参数(交易费、权重等)。他们只能贡献流动性。在私有池中,所有者可以获得在该池中交易赚取的所有交易费用。在共享池中,每个贡献者都会收到与该池中交易所赚取的交易费的一部分,这与他们在池中的流动性份额成正比。

由于几乎没有门槛,很多火爆的项目例如YFI、YFII通过Balancer完成了冷启动。

数据显示,Balancer自推出以来,锁仓量一直稳步增加。目前在Balancer中锁仓的资金为2.84亿美元,虽然较前期高点大幅回落;但相比今年4月份,增幅依然超过140倍。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资料来源:defipluse)

如果说Uniswap实现了AMM从0到1的突破,那么Balancer实现从110的转变。

与Uniswap相比,Balancer主要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 最高支持8种资产的做市组合。Uniswap仅支持两种代币之间的组合,例如ETH与USDT各占50%,但Balancer可以自定义资产比例和类别,用户最多可以构造8种资产的组合,因此也被称为N维自动化做市商。
  • 自定义资产比例。Uniswap中两种资产的比例固定为50%:50%,但在Balancer用户可以自行设置。例如之前火爆一时的某个矿池由2%的YFII与98%的DAI构成。
  • 自定义交易费率。用户在Uniswap做市可自行设置交易费率,这对于稳定币交易的用户尤为重要,如果再Uniswap交易稳定币,将被收取0.3%的交易手续费,而在Balancer可能只花费0.16%的手续费。

Balancer 自动平衡型指数基金

Balancer 让用户能建立自动再平衡的指数型基金,不但不收管理费,还能从每次再平衡的交易中获得手续费。每个 Balancer 流动性池都是一个指数型基金,池子里各资产的价值权重是由创建者决定的,也可以通过各池背后的社群投票更改。当 Balancer 外的市场资产价格浮动时,各池为了维持各资产价值比值恒定,就需要进行再平衡。每个池子都是以资产价值比值作为买卖价对外提供交易,当外部市场价格浮动时,外部市场价与池子买卖价之间将形成套利机会,链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向池子进行买卖来完成套利,直到池子内资产价值回归权重,再平衡完成,此时套利机会自然消失。池子向套利者收取交易手续费,作为该池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

恒定乘积做市商模型

首先我们了解下常见的恒定乘积模型,这其中典型的代表是Uniswap。Uniswap的做市需要提供价值相相等的两种代币,例如当前ETH价格为350USDT,那么如果币小宝提供10ETH以及3500USDT。这时我的做市模型为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以上可以简单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注:为便于理解,以下公式为简化版本)。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现在假设ETH价格下跌至320USDT,将K=35000以及P=320带入公式可知,X和Y分别为10.8和3240.7,换句话说,在ETH价格下跌过程中,我们手中的ETH增加了。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那么,此时做市的收益是多少呢?

3240.7*2-3500*2= -518.6美元

经过计算发现,这笔做市竟然是亏损的,这是由于以太坊价格下跌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手里依然保持原来的ETH数量,由于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仅为300美元,而上面的AMM机制让我多亏了218.6美元,而这部分亏损也被称为无常损失。

以太坊价格下跌的时候,为什么做市者手中的以太坊会增加?

这是因为采用AMM机制的交易所并不会自行调整价格,而是由套利者是调整。假如Uniswap内以太坊价格为350美元,而场外以太坊价格为320美元,二者价差高达30美元,这样就会有套利者进行搬砖,从而抹平价差。正如上面的例子中,套利者不断将场外的ETH在Uniswap中卖出,从而使得资金池中ETH数量增加,USDT数量减少,最终与场外价格回归一致。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做市可能亏损,为什么还有人参与?

做市可以获得手续费收入,手续费收入如果能覆盖无常损失,那显然做市有利可图,此外,对于长期持有比特币或以太坊的人,做市不失为一种额外的收入手段。

Balancer做市模型

Balancer同样采用了恒定乘积算法,但是Balancer可最多自持8种资产的自由组合做市,每种资产的权重不同。币小宝认为,通过调整不同代币的比例,Balancer可以降低流动性提供者的风险,例如某一个资金池比例如下:10%的ETH与90%的USDT。

什么是BAL币?一文读懂去中心化交易所Balancer

由于资金池中ETH比例仅占10%,因此即使ETH价格大幅波动,用户亏损的概率极低,这点也是Balancer相对于Uniswap的优势所在。

流动性挖矿出现,BAL代币最高回报率超过60倍

BAL是Balancer生态的治理代币,它除了可以进行生态治理提案投票外,还对核心业务进行了深度绑定,Balancer的核心业务是Balancer资金池,所有愿意提供Balancer资金池流动性的用户,都可以获得BAL代币的激励。

换句话说,只要在Balancer提供流动性(需在白名单内),便可获得BAL代币手续费收入,俗称流动性挖矿

数据显示,在Balancer做市年化收益率为30%~90%之间,以USDC/WETH交易对为例,目前年化收益率依然高达45%,而昨日Uniswap中USDC/ETH做市年化收益率仅为6%,从这点来看,在Balancer做市具有更高的收益。

BAL代币的供应量为1亿,其中25%分配给创始人、核心开发者、顾问和投资者,这部分代币会有解锁期。剩余75%的代币将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

当前每周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的BAL为14.5万枚,每年大约有750万枚代币释放,按照发文时15美元的价格,每周约释放217.5万美元的代币。

按照这种模型,BAL分10年释放完毕,与YFI、YFII这类数周释放完毕的代币相比,BAL释放速度更慢,对二级市场抛压更低,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项目发展。另一方面,75%的BAL代币将被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通过这种方式,团队正在积极的向去中心化治理转型。

据币小宝官网显示,目前BAL市值约为1.2亿美元,价格为15美元。

按照BAL种子轮价格0.6美元计算,早期投资人回报超过20倍,而这仅仅过去1年时间。

实际上,Balancer同样是本轮流动性挖矿的受益者,由于此前Uniswap尚未推出治理代币,因此资金更倾向于在Balancer挖矿。流动性挖矿热潮开启后,从8月中旬开始,仅仅大约15天时间,Balancer锁仓量由2.5亿暴涨至15亿美元,而代币BAL也一度暴涨至37美元,最高回报率高达60倍!

(BAL价格数据:https://www.bixiaobao.com/cn/coinlist/balancer

Balancer发展历程

Balancer成立于2019年8月份,联合创始人Fernando Martinelli是巴黎索邦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他希望可以打造一个数字资产指数基金,同时还能为DeFi领域带来更好的流动性,这个想法很快就获得了由投资机构Placeholder领投的300万美元。

2020年3月,Balancer交易所正式上线;

2020年6月,Balancer开启流动性挖矿;

2020年9月,Balancer推特粉丝数突破25000人,锁仓量突破15亿美元,BAL代币一度高达37美元,迎来高光时刻。

结语

Balancer采用了更为高级的恒定乘积模型,流动性提供者可以自定义不同代币之间的权重,从而灵活创造出更多的资产组合,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风险偏好。此外,通过降低团队与投资人持仓的比例,完成权力下放,从而实现去中心化治理,这点也是BAL代币暴涨的原因之一。

By 币小宝

Cosmos和Polkadot哪个更值得买

作为跨链的头部项目,cosmos和polkadot可算是人尽皆知。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读了他们的白皮书呢?我觉得不多,更不用提比较他们两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会比较整两个项目的优缺点,并使稍微评论一下(夹带私货)跨连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块链扩容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在我们开始讨论跨连之前,我们得稍微考略一下为什么现在还要从底层搞新的区块链项目?讲道理现在各种主链满天飞,随便报一个大腿不好吗?答案是新项目可能需要更大的灵活性。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项目想部署一个特殊的hash function,他选择了在以太坊上搞,则这个hash function可能会让项目组花一大笔钱,因为在EVM上跑智能合约得花gas啊。第二个原因是主权,或者自主权,一个项目在以太坊上跑就意味着要遵守以太坊的治理方法,出块时间,gas的费用,改变世界状态的决策等都不受项目的控制,这将会大大影响这个项目用户的体验程度。相对来说,在以太坊上部署项目也有好的一面,就是不同项目之间比较好沟通,结算也可以用以太币。

这就给cosmos和polkadot想象的空间了,为什么不做一个及灵活又有自主权,还能享受到在同一个平台上搭建项目的好处(好沟通好结算)的项目呢?跨链的想法就孕育而生了,值得探讨的是,这种跨链技术并不是最近的新技术,cosmos从2014年就开始孕育了,那个时候还叫tendermint,是一个协议层,这几年他们在这个协议层上盖了一个应用层,就是cosmos hub,一个中继站类型的应用层,所有的链,不管POS还是POW都可以和这个中继站连接后,与其他的链进行沟通(转币),这个交互式沟通的过程,由他们创造的IBC(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协议进行执行。这个IBC可以看作为cosmos区块链的TCP/IP协议。然后IRIS也搞了个类似的中继站叫IRISnet,就是我们知道的iris币。所有的其他链他们叫做zone。中继站则叫hub。这个叫法其实非常具有欺骗性。在cosmos的白皮书里,zone其实就是shard(分片),zone里面的验证者其实就是shard里面的node。而且cosmos hub其实跟zone没啥区别(除了叫法),在cosmos白皮书里,cosmos的第一个zone,就是cosmos hub。这样cosmos就可以理解为是一个tendermint披着一个cosmos hub的外衣去忽悠一堆其他的公链和他相连达到可以让现有的公链互相沟通。而cosmos自己也会推广他的sdk让更多的人用tendermint作为共识协议层构建自己个公链。

polkadot大概也是一个意思,只是相对cosmos设计上非常的繁琐,除了常见的proposer和validator,polkadot还采用了钓鱼人和收集人的理念。我个人觉得这种设计有点博傻的感觉 – 本质上polkadot还是想用制度来解决技术问题。

如果嫌上图看着费劲可以看下图:

polkadot至少在命名上比cosmos要良心,用了中继链和平行链的方式解释,相对与cosmos的藏着掖着的方式敞亮不少。基本上polkadot比cosmos要更严格一些,灵活度更低一些但是对于项目的要求也低,galvin wood曾经演示用polkadot的substrate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个公链出来。如果需要做一个类比的话,cosmos类似于wordpress想要针对的用户,而polkadot类似于wix想要针对的用户。polkadot上,中继链维护者整体世界状态,平行链之间可以不单单交互币,还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polkadot终于攻破技术难题后)交互信息。

做了对俩那个项目的基本介绍后,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一些具体的比较,主要有五点:

安全性

polkadot和cosmos在本地与整体的安全性上有着不同的模式:polkadot的平行链和中继链有着自己的state machine(如下图),自己的规矩和自己出自己的本地块(collector)。

我们可以看到,两笔转账分别在自己的平行链上做了一次验证,然后这个验证又被中继链再验证了一次。我们可以认为每一个平行链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state machine),每个整体可以制定自己的共识协议,特殊的一些功能,转账费用等等。在polkadot的世界里,所有的平行链都是中继链的孙子,中继链负责维护一个整体的world state,这个world state就是所有的平链的总和。中继链的共识协议叫GRANDPA,主要目的就是迅速二次验证所有平行链的验证。这样我们可以认为polkadot的安全模式是一种“共享安全”:中继链上会有大量的验证者(1000多个),而平行链上,由于每个平行链的大小与共识方式不同,很可能会出现验证者数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当这些平行链被二次验证的时候,他们其实等于增强了安全等级(共享了中继链的安全性)。

我们必须指出,这种设定虽然降低了平行链的门槛,但是让中继链有最后的话语(验证)权的结果是中继链对于平行链的world state有最后的决定权。举个例子,中继链上的验证者们可以出于某种原因不停的否定一条平行链上的验证,这样,这条平行链基本就是废了,因为不能再出块了啊,而这条链也自然的和整体world state脱节了。这种验证者作恶的方法(共谋)可以被调度的模式解决,polkadot的做法是不让验证者过长时间的验证一条平行链,这样就可以降低共谋的验证者对一条平行链的“攻击”。polkadot同时也发明了验证者的验证者 – 钓鱼人。他们的职责是去钓鱼执法看看中继链的验证者们是不是在好好工作。

cosmos的网路结构和polkadot截然不同,如下图:

cosmos不需要中继链来提供最后的安全保障,每一个“zone”(也就是分片)负责自己的安全。这样每个分片有自己的共识协议和验证者,这些验证者负责维护这个分片的安全性。所有的zone会和hub连接作为跨练沟通(其实只能实现转账,据说后续能实现跨链沟通)的桥梁。我们不难看出,cosmos与polkadot的最大区别是zone/平行链的验证者是否对这条链的最终安全性负责,cosmos是,polkadot不是。这样cosmos的门槛会高一些,zone链需要找到自己的(去中心化)验证者 – 比如币安链,他们为了达到对自己链的最大控制与安全性,他们设立了自己的交易认证节点(11个)。这些节点只对币安链的安全负责。想一想如果币安链建在了polkadot上,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跨练是否是一个伪需求?以币安为例,虽然建在了cosmos上,它和其他链的联系除了转账貌似也没有什么其他需求了。如果我们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应用比如社交软件,如果连转账这种东西都不是特别需要的话,是什么动力促使着这些链都要和cosmos hub连接?我觉得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苹果os系统与安卓系统,一个是封闭的,一个是开放的,但是苹果混的并不差啊,自己的平台强大的话,就不需要考虑接入到一个“大家庭”里面,反而是很多“弱鸡”需要抱团取暖。但是1000只弱鸡真的能打败一个强者吗?也不好说,我只能说一个弱鸡单挑一个强者肯定是没戏的,但是一群没准呢?币圈演化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批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链,这些链如果需要自救则cosmos这样的跨链很可能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毕竟在币圈,是金融推动创新,而不是创新推动金融;所以我们很可能看到跨链一时爽,一直跨链一直爽的现象。

治理机制与会员制

polkadot目前的估算是可以扩展到50-200个平行链:

上面是WEB3对平行链的解释文件。没解释的很清楚,我的感觉是根据每一个平行连上需要认证的节点数量,平行链的总数量会有调节,比如平行链上需要的节点数量多,则平行链总数量下降。

上图是WEB3对平行链的租赁解释,基本上就是说资源有限,所以一开始的平行链会以拍卖的形式做,后续是以租赁的形式维护。这玩意我得吐槽一下,搞来搞去别又搞出一个以太坊模式 – 平行链的维护成本太高以至于dapp完全没有和传统互联网项目竞争的优势;如果价格太高,则一开始连接polkadot的商户(链)则不会太多,这样跨链的意义是是什么?说好的万链归一呢?另外这拍卖的模式我咋想到了RSK(DNS拍卖,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只有polkadot是受益者,因为拍卖和后续租赁需要抵押dot代币。

cosmos没有像polkadot这样严格的会员制,任何人可以在cosmos的旗下建立自己的zone或者hub。zone就是愿意参加的公链,hub就是愿意被各种公链“插”的公链。这种只“插”hub的模式的优势是降低了不必要的跨练连接:

不难看出,左边的模式更费时费力。我们不难用permissioned和permissionless来对比polkadot和cosmos。在跨链技术里,polkadot更像是联盟链,而cosmos更像是公链。但是在代币模式里,我们不看发现dot比atom貌似更有用一些,但是这个有用是要建立在polkadot能一炮而红的前提下,不然会像rsk的rif一样凉得很快。

抛开会员制的不同,两个项目对于链上治理的方式也不同。简单来讲,polkadot上,谁的dot多,就得听谁的:

这个是galvin wood大佬亲自说的,我截了个图“谁的币多,这个网路就得听谁的”。polkadot同时也引进了议会制来代表被动投票者们 – 一开始6个人,然后每两周增加一个人,直到议会达到24个人满员。每个“议员”是通过选举当选的,这个选举机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议员的职责与权力是可以更改中继链的工作模式 – 比如出块时间,出块奖励与链上会员制度等。需要注意的是,议员并不具备踢掉某个会员(平行链的操作者)的资格,他们只能更改会员准入制等治理方面的细节。

cosmos在治理上并没有什么规则,每一个zone和hub有着自己的治理规则。并不像polkadot有一个中继链统领所有的平行链,cosmos的世界里没有这么一个中央掌控系统。所以现在很多人在讨论cosmos的治理模型是,说的其实是cosmos hub的治理模型,但是cosmos hub本质上也是一个zone而已。cosmos hub的治理模型类似于polkadot,也是谁币多谁说了算。cosmos hub允许每一个zone给hub发一个投票请求,然后每一个atom的持有者可以对这个请求进行投票:

下图是cosmos的投票机制:

第一步:充值

每一次的投票申请需要512个atom在两周内充值到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为了表示对投票的认可去充值,这就意味着申请的提交者不需要自己花这份钱。充值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恶意提交巨量申请。充值人可以在两周后赎回自己的atom。

第二部:投票

atom的持有者可以在开放投票后对申请进行投票。

第三部:唱票

唱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Quorum(法定人数):超过40%的人最终进行了投票

Threshold(投票界限):刨去弃权的。超过50%的人进行了Yes/No的选择

Veto(否决权):少于33.4%的投票者进行了No with Veto的投票(否决反对,或者叫实名反对更容易理解一些)

第四部:实施申请诉求

软件对验证者进行升级包含这次通过投票的额申请

跨练通信(IBC/ICMP)

Polkadot所使用的跨连通信允许arbitrary message跨练沟通。这意味着一个平行链可以对另外一个平行链发起智能合约(call smart contract),达到不光是跨链转账(cosmos能干的),还能进行跨连通信(cosmos说我虽然不能干,但是不影响我说我把这个放到之后的路线图里)。

对于跨连通信来说,最大的痛点并不是通信本身,而是如何应对在一条链发出信息后忽然分叉了的情况,不管是hub还是中继链,如何识别并剔除分叉链的信息由于两条链的不同设计而不同。polkadot的跨连通信机制叫ICMP(inter blockchain messaging among parachains) ,他有两套机制来避免上述的痛点:

通过中继链的二次验证达到共享安全等级的模式,任何平行连的安全系数应该是相等的,自然不同的链可以相互信任对方的信息,因为如果一个平行链除了安全问题,另外一个平行链不应该幸灾乐祸,因为这条链大概率也正在出现安全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拿以太坊和一个归零币(比如GEMS,GOT啥的)来比较,如果这两个链在polkadot上要进行信息交互,我们需要锁定一些eth,并在gems网络上发行一些eth-gems币。但是因为gems是一个归零币,没啥验证者也没啥安全性,攻击者可以51%攻击并解锁更多的eth在以太网络上。因此,我们很难去让一个高安全系数的链去信任一个低安全系数的链,并在这条链上做币/信息的交互。因此,polkadot通过拉平所有人的安全系数,解决了这种不平等安全系数带来的对跨连通信不信任的心态。但是这种方法带来的弊端是中继链的压力变得很大,它是整个网络安全的最后防线,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们前文中提到,中继链必须不停的把它的验证节点随机的安插到不同的平行链上去二次验证。这就造成了“数据可调度性问题”就是当随机安插的速度接近于无限的时候,则所有的验证节点会全部停摆,因为将没有一个验证节点有时间可以下载完当前平行链的world state。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猜想,但是不难想象,当每个平行链的区块链数据越来越的的时候,中继链上的验证节点的压力就会越大,因为每次同步都要下载之前所有的区块信息,则会出现两个问题:验证节点不赚钱了,因为每次被分配到新的平行链后都得等一段时间同步降低了工作效率;单一时段的可用验证节点会越来越少,因为很可能出现一部分节点都在同步平行链。目前来讲,polkadot在这方面是无解的,整个团队还在想解决方案。我其实得在这里给我们国产项目Ultrain超脑打一个call,他主链(中继链)也对侧链(平行链)的验证者有一个类似的随机调度模式,“数据可调动性问题”他们已经解决了并平稳运行半年多了。他们的做法是:

polkadot第二个做法是引入钓鱼人(赏金猎人)机制。目的是防止验证人在平行链上出错块(invalid block)。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钓鱼人会向中继链发送一个作恶验证,然后由中继链进行对整个world state的回滚(中继链和所有的平行链的状态一起回滚,可谓开创区块链连坐制的先河)。在这方面,polkadot和以太坊我觉得在某种意识形态上很相似,以太坊的“连坐制”是和整网算例挂钩的,cryptokitties导致全网堵塞,那不管你是哪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没人用的dapp跟着cryptokitties一起堵;反之polkadot是“安全性”的连坐制。

对于cosmos,因为构成zone的链本身的验证人负责了这条链的安全性,所以链与链之间是没有像polkadot这种“连坐制”的联系。即使有链的内部发生了“动乱”,这并不影响其他链的运行与安全性。所以在cosmos的世界里,我们会看到有一些链内部是由共谋的验证者在作恶。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会看到一个zone会连接到hub上(做信息转送到其他的链上),然后由hub来验证另外一个zone上的验证者是否可信。之后这个zone才会发送信息到另外一个zone。这听上去感觉会很繁琐,但是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看到知名大机构在做某链的验证人(一般大机构会把所有有名的POS的验证人都占上坑),这样虽然不大清楚这条链的具体情况,信息发送人可能会根据知名大机构的名声选择相信某条链。这其实又和polkadot有某种相似 – 靠制度而不是靠数学算法进行治理,我个人观点是这种方法早晚会出事。但是上述问题本身又不是个问题,因为cosmos的设计的结构其实避免了一条链可以“腐蚀”其他链的现象:

我们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假设现在又一条归零链,上面有一些归零币。这个链和其他三条链a,b,c 都和cosmos hub相连。这三条链的某些用户出于某种脑残的决定要和归零链做一些互动,则他们会通过IBC把他们在归零链上的三个币分别转到zone a,b,c。这时候,如果归零链上的验证人产生了共谋的想法,开始篡改验证并对归零链进行双花,则所有在归零链上的用户,与在别的zone里持有归零币的用户将受到这次双花的打击,但是这个打击仅限与归零币与归零链,zone a,b,c的链并不会被“腐蚀”。想想看,这个和polkadot被双花攻击的效果是相反的:

cosmos允许有人在网络上作恶,作恶成本较低,但是作恶仅限于与自己的链。

polkadot不允许有人在网络上作恶,作恶成本较高,但是一旦作恶,将会影响整个网络,必须进行回滚。

共识算法

polkadot的共识算法叫GRANDPA(你大爷),他长这个样子:

它和以太坊的casper的区别是:

基本上来说,你大爷可以让中继链同时finalise在不同平行链,有着不同区块高度的块(这意味着超快验证速度),同时你大爷还可以同时执行大量的验证者(1000个)。另外你大爷还可以对他认为是最高块的区块进行认证,并把这个验证对这个区块之前的所有区块同时验证 – 说白了就是你大爷算法可以迅速找到最被认可的区块并对其进行finalise。总之一句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破音)。

对于平行链的公式算法,polkadot并不是特别感冒,polkadot的substrate有三种算法可供选择:GRANDPA,RHODODENDRON,和AURAND。随着substrate的逐渐完善,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的新算法加入进来。

对于cosmos,算法貌似是它唯一比polkadot要卡的严的地方。cosmos自己搞了一套通用算法规格叫ABCI,目的是为了统一跨练通信规格。目前只有tendermint core符合这个规格。tendermint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所有的验证者会有互相的交流并验证一个单一区块(同意或反对),finality是以单区块作为单位。cosmos的测试网跑了200个验证者,出块时间是6秒钟。这听上去还不错,但是tendermint最大的问题是他的horizontal scaling的问题,他的IBC交流overhead太高,如果同时有2000个验证者在cosmos hub上跑,那么出块时间就会开始变慢。这么做的好处也是有的,就是异地同步,如果出现了分叉现象,则由于异地同步,其中一条分叉会被另一条分叉吸收掉,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块被finalised,他就永远不会被回滚(双花)。

软件开发包

polkadot用substrate,cosmos用cosmos sdk。基本上双方都在抢占开发人员,让他们更好更容易的的搭建自己的链。这些没什么需要赘述的,毕竟我也不是开发人员,对于那个好用那个不好用也没啥话语权。他们这两个开发包唯一的区别是cosmos的开发包支持GO,substrate支持WASM。

对于这两条跨链技术的比较就到这里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cosmos更多一些。因为polkadot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主/侧链项目,而不是跨链项目。而他设计吊诡的地方是在主侧链的设计上居然和超脑有部分地方撞车(包括不停更换验证人)。侧链拍卖机制更是和RSK相似,这样就意味着polkadot会依赖外界炒作因素更多一些,因为虽然进门门槛不高,进去以后高。反之,cosmos是进门门槛高,但是进去了就没啥需要特别做的了。cosmos对外界炒作的需求也少一些,因为nb的人可以凭本事入门。但是polkadot的得靠砸钱入门(这么看其实和eos也有点像)。说到最后还是拼谁的生态做得更大,cosmos感觉更无欲无求一些,但是灵活,比较容易被大公司青睐(比如币安)。polkadot的cx感满满,拉帮结派可能我们又会看到天价平行链,但是这么搞未免又搞的乌烟瘴气,但这样才好赚钱吗 – 毕竟水清则无鱼。

后记

今天发现了区块律动的这篇文章:区块律动BlockBeats:10天吸金10亿人民币,新概念ILO(锁仓发行)是什么?​zhuanlan.zhihu.com图标

我琢磨了一上午,觉得polkadot虽然我觉得技术前景上没cosmos好,但是这一个套一个的模式玩的真6啊。拍卖侧链,锁仓发行,碰瓷以太等等,以后dot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让我大跌眼镜。

By YAWN

比特币在国内真的要凉了吗?

在今年4月站上历史最高点后,比特币的价格一路跳水,5月中下旬中国监管政策加码无疑是诱因之一。

  从5月18日开始,中国密集释放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5月18日内蒙古发改委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同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5月26日,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

  从2013年时仍将比特币交易视为普通民众可自由参与的商品买卖行为,到2017年清退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再到此次明确打击挖矿行为,中国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为严厉。鉴于中国玩家在加密货币世界中的影响力,中国监管层的每一次表态都会直接反应为比特币币值的大幅波动。

  中国监管撼动比特币价格

  “比特币价格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经常暴涨暴跌。”一位曾经的比特币“矿场”主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因为比特币价格的一次暴跌,他的“矿场”亏本,2020年疫情暴发前便被关停,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徘徊在七八千美元,他也就错过了去年年中开启的比特币行情。

  到2020年年终,比特币价格已经接近3万美元,这样的趋势在2021年得以延续,直至4月14日触及64863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格。

  “各国央行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不得不采取一些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同时,宽松的资金面引发一些机构对于法币贬值的忧虑,于是转向一些避险产品,机构开始认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将其作为一类可投资资产配置。”在向记者解释比特币缘何迎来一波行情时,一位币圈资深人士认为,过去一年多,外国机构,特别是华尔街机构加持的趋势很明显。“在研报中也会将加密货币列为一个可投资资产类别,同时会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资产相关服务”。

  投资加密货币的不止有机构,还包括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度利润达4.38亿美元,近四分之一来自比特币交易。其财报显示,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购入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将其中部分出售后获利1.01亿美元。

  特斯拉“炒币”,背后是马斯克站台加密货币。“今年助长加密货币热情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像马斯克这样的商业领袖站台,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可以轻易扰动币值。”前述币圈资深人士说,除了上述原因,技术上的演进也提供了底层支撑。“这轮行情的一个重要引爆点便是去中心化DeFi生态爆发,催生了诸多类似传统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平台”。

  在他看来,宽松的资金面、机构入场、技术演进,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从近一段时间看,机构可能并未退场,因为链上那些持币数量较多的地址还在增持,甚至有人认为,一些机构在抄底进场”。

  但马斯克带来的短期效应对于加密货币的影响在减弱。5月12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质疑比特币挖矿和交易产生的碳排放过高,宣布特斯拉暂停比特币支付。受此影响,比特币当日跌幅超过10%,一路跌至49000美元左右。

  一位加密货币资深分析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走势向上,甚至呈现一些过热情绪,后期已经出现了动物币,甚至毫无任何意义的空气币,本身就有调整的必要,价格确实存在泡沫。” 

  就在马斯克质疑后一周,5月19日,比特币迎来“震荡幅度足以排进历史前十”的一次下跌,前述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5月19日,比特币直接击穿4万美元关口,甚至逼近3万美元关口,一天之内最高跌幅达30%,最终跌幅有所收窄,但也超过13%。其他种类加密货币也未能幸免,据比特币家园网站统计,24小时内各主要交易所爆仓总金额为70.06亿美元,约460亿元人民币,已经创造加密货币历史上单日最大爆仓纪录。

  而5月底比特币的价格与其在今年达到的历史高点对比,几近“腰斩”。“最近下跌的原因肯定就是中国最新的监管政策,世界上对于加密货币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中国的政策绝对举足轻重。”前述币圈资深人士说。

  “挖矿”能禁绝吗?

  “可以说是全面封杀。”银保监会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应该是几乎没人再会投资,下降幅度很大,从价格上来说肯定是卖的比买的多,不然怎么会跌这么多。”一位比特币持有者告诉记者。 

  “其实三年多前就禁止了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交易,目前境内没有任何一家交易所。”陈伟钢说。他所言的禁令,指的便是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其中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

  约在一年之后,2018年7月,央行曾透露,搜排出的88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以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从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1%,被认为避免了一场虚拟货币泡沫。

  在“9·4禁令”后,国内加密货币交易所纷纷将服务器移至境外,监管层继续屏蔽“出海”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截至2018年5月底,包括火币网、币安网等交易平台的110个网站已被屏蔽。

  虽然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境内不复存在,相关网站亦被屏蔽,但币圈玩家并没有停止交易。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在国内交易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翻墙”在境外交易所交易,另外便是通过地下钱庄交易。

  “比如地下钱庄在中美两国注册两家公司,利用在美国的公司购入比特币,再由国内公司接收购币款项。”他向记者解释说,这样的资金流动所受管制已经愈发严格,“此前款项往来往往打着业务付款的名义进行,如今这样的打款也需要足够的证明,如买卖合同等,确保有真实的业务往来,否则就无法实现。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通过这样的途径交易越来越难,对于炒币资金的监管已经和反洗钱一样对待。”

  交易早已转至地下,这一次监管加码,无论是三家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还是金融委表态,对于交易环节仍然沿袭“9·4禁令”要求。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金融委明确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将挖矿置于交易之前,也可以看到这一次监管指向挖矿”。

  从地方监管的反应来看亦是如此,内蒙古首先于5月26日出台细则,自治区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八项措施中,打击范围包括进行挖矿的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企业、通讯企业、互联网企业、网吧等,以及为挖矿企业提供场地与电力支持的主体,而存在挖矿行为的企业和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纳入失信黑名单。内蒙古打击挖矿在3月便已开始,当时宣布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同时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也有矿场主人告诉记者,“其实查封矿场的要求一直都有,不用太当真。” 但这一次监管的表态显然更加严厉,虽然其他地方尚未像内蒙古一样出台细则,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联系到的多家矿场均表示,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挖矿均已暂停,只保留耗能较少的FIL挖矿项目,正在将矿机转移至境外,“转移的速度没有那么快,公司此前在海外没有布局”。

  火星云矿也发布消息称,为配合相关部门监管精神,经慎重研究决定,火星云矿部分矿机将转场至哈萨克斯坦矿场,相关矿机于5月23日停机,预计转场周期在3至4周,并于北京时间5月26日20:00起屏蔽大陆境内IP的访问。

  “国内的挖矿仍难以完全禁止,这次主要针对企业挖矿行为。可以通过收入与支出端的财务审计实现管控,如企业挖矿最终一定会体现为营收、利润增值,如果一部分利润属于挖矿得来,可以不允许企业入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封堵企业的挖矿行为。”陈伟钢说,一些个人购买矿机挖矿,特别是在一些水电较为丰富的地区挖矿,如何封堵还有待下一步观察。“但相当于砍掉大户,剩下的小户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总量不大。”

  监管落差带来挑战

  “这一轮国内的监管政策可能更多还是出于降低能耗的考虑。”前述加密货币资深分析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全球比特币算力分布中,中国以65.08%的算力占比占据绝对首位,远超位居第二的美国,仅有7.24%的算力占比。具体到国内,算力分布位居前四的省区全部位于西部:新疆、四川、内蒙古、云南,新疆一地的占比超过35%。

  这背后是大量的电力消耗。据剑桥大学另类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指数,以5月底的水平预估,挖矿的年耗电量约为115.54 TWh,直观来看,其占全球每年用电量的0.53%,如果与各国耗电量比较,会发现其位于阿联酋之后,荷兰之前,位列全球第33位。

  除了过高的碳足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作为投资品该如何监管,甚至其是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投资品都是近期各国监管表态的重点。

  “一些人混淆了两个概念,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并非法币,货币要以国家主权作为保证,从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也能看出,从金币、银币这样的贵金属货币转变为纸币、数字货币,本身的价值一直在下降,但如今人们却在炒作比特币本身的价值。”陈伟钢认为,比特币甚至不算一种投资品,只能算是一种“炒作品”,“当年风靡欧洲的‘郁金香’,好歹还能看到一束花,现在的比特币就是空气,什么都没有。”

  欧洲央行在5月发布的《金融稳定评论》中,也将加密货币价格的炒作比作“郁金香狂热”,提示其风险与投机属性。就在比特币币值出现剧烈波动的5月19日,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发声直言,比特币是一种基本面非常脆弱的资产,而且波动性很大。不应将加密资产视为“真正的投资”,因为难以辨识其潜在价值。但金多斯同时表示,加密货币资产市场波动不会对整体金融稳定构成风险。

  境外监管确实也在近期趋严,但更多的是着重于规范加密货币交易以防范风险,并规避逃税等非法行为。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根斯勒于5月26日参与国会听证时就指出,加密资产兼具商品和证券性质,需要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加强监管,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在证券交易中同等的保护为目标。美国政府还在近日提出,超过1万美元的加密货币转账必须向美国税务当局报告。

  5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建议在港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必须获得香港市场监管机构的许可,也就是“持牌经营”,并且只能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

  “境外的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今年还有像Coinbase这样上市的交易所,Coinbase的运作就相当保守,比如不会向散户开放杠杆交易工具,只会向一些合格的机构开放。”前述加密货币资深分析师表示,“因为监管,所以交易所的运作相对规范,机构也信任交易所,形成良性循环,华尔街的机构大多会把大量资金放置在Coinbase这样的交易所,而非一些小的、野生的交易所。”

  他认为,“国外的监管表态确实在趋严,但并未像中国这般严厉,国内的监管没有选择逐步规范加密货币交易,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一刀切’关停。” 

  其实在2013年时,央行等五部委曾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在明确比特币并非法币的同时,称“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但此后监管口径逐渐收紧,国内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结构或是原因之一。

  “加密货币交易不应该鼓励个人参加,因为波动性较大,而且投资加密货币对于认知要求是非常高的。”有“币圈”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球已经有十余只加密货币ETF基金成立,机构投资应该成为主流。

  陈伟钢也认为,国外的比特币交易更多是一些机构、财团间的游戏,但在中国以散户投资为主。“就像此前的P2P,其实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出现的时间比国内早,但是P2P在中国最顶峰时参与的人群范围非常广,这次炒作比特币也是同理。国外可以存在的东西不意味着在中国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其实如果把交易所全部封杀,或者国内外监管存在落差也会给监管带来挑战,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注册一个账户,生成的代码就是比特币收款账号,完全匿名,无法追踪,但因为有后续交易环节存在,因此交易所还可能追踪到持有者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对于监管来说可以起到‘线人’作用。”一位“币圈”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据他了解,现在一些交易所虽然无法在境内运营,但是与国内监管部门仍有密切合作,也愿意提供信息给政府。 

By 中国新闻周刊

2021,以太坊爆发之年

以太坊正全力“破圈”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加密数字资产合规信托基金,灰度以太坊信托(ETHE)在SEC获得申报公司地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向更多的投资者开放——很多主流机构或投资者之前不偏好或不被允许投资没有经过SEC报备的信托产品。

这也可能是灰度向SEC提出申请的原因所在——灰度以太坊信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太坊投资工具。截至10月21日的最新公开数据,灰度的加密货币管理规模(AUM)已高达7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信托(GBTC)和以太坊信托(ETHE)就分别为58亿美元、9亿美元,占了95%以上的份额。

之前白话区块链在《灰度以太坊信托溢价高至1000%,预示下半年市场或将彻底转暖?》中就提到了ETHE的畸形高溢价,足见市场对以太坊的强劲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而在这次SEC申报地位获取后,投资者也将可以在六个月后出售其持有的信托基金份额,而不是之前规定的一年强制性持有期,这样的流动性松绑无疑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不过大家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具体信托份额生成过程中,灰度其实并非直接下场的“屯币巨鲸”,而只是一个资金管道——打通增量场外资金通过美股合规市场入场的渠道,且大多数都是在BTC、ETH与GBTC、ETHE之间进行时间差套利,最终背后买单的还是股票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上图可见目前灰度的信托产品都有10%左右甚至更高的溢价),灰度更多的是扮演抽水中间商的角色。

不过灰度虽然并非“屯币巨鲸”,但选择“买买屯”比特币的传统巨头公司却越来越多:

10月8日,移动支付巨头Square宣布已向比特币(BTC)投资了5000万美元;10月13日,管理着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Stone Ridge Holdings透露,作为其资产储备策略的一部分,该公司也已购买了1万多枚比特币(价值约1.14亿美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市公司的总比特币持有量已经达到78.6万枚(100亿美元)的规模,已经占比特币总量的3.74%。这也是目前加密资产“出圈”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如今以BTC为代表的数字资产,在伴随着期货、信托等合规投资渠道的逐步完善,也已越来越俘获传统金融巨头们的欢心。

10月21日,PayPal也正式宣布未来几周内允许美国账户持有人通过其 PayPal 钱包买卖、持有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他虚拟货币,2020年末尾这些动作频频的“破圈”里程碑,可能就是开启新阶段的起点。

 02 信托以后,下一步会是期货?

与灰度GBTC、ETHE相继通过SEC申报的节奏一致,比特币之后,Crypto “出圈”步伐最稳健的,当属以太坊无疑。

截至10月22日,目前有350万枚ETH(超过以太坊总量的3%)每天通过发送到Uniswap为代表的DeFi应用之中——仅Uniswap接受的ETH数量,就已然比所有CEX的总和还要多。

伴随着DeFi市场的扩张,以太坊的交易体量不断膨胀,9月份的期货交易量也再度创历史新高:

9月份以太坊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达到1631亿美元,相比8月份刚刚创下历史记录的1722亿美元,增长了5.3%,续创历史新高。

自2020年初以来,以太坊期货交易量增长累计超过了300%,需求不断膨胀,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交易量的比例也跌至新低,从年初的9.6下降到9月份的2。

不过目前的以太坊期货市场,依旧是BitMEX、OKEx、火币、Binance等场内交易平台为主,并没有像比特币一样有CME、CFTC等传统交易平台的涉及,现在可能正是以太坊期货满足合法市场需求的绝佳时机。

也正因如此,CFTC等传统交易市场上线以太坊期货成为接下来以太坊“破圈”的关键期待。今年2月美国 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 Heath Tarbert 就曾表示以太坊期货正在酝酿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以现金结算和实物交割的比特币期货。我的猜测是,我们还将看到以太坊期货”。

CME即将推出以太坊期货的传闻最近也在推特上引发热议,最终上线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无论能否赶上2020年的尾巴如愿以偿,以太坊似乎都在逐步成为新的Crypto焦点。

 03 以太坊在加速奔跑

以太坊从2017年末以来,经历了整整两年的质疑与蛰伏,熬到了今年以来的DeFi生态大爆发。伴随着最近信托这类外部事件的同步回暖,技术层面的进展也开始看到了曙光,加速与其它“竞争者”拉大距离。

鉴于Layer 2的突破性进展,V神10月10日直接发文《以Rollup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呼吁当下推进ETH 1的基础建设以支持Rollups。目前Rollup方案也确实在一众扩容项目中脱颖而出,逐步成为以太坊生态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版块。

其中在OP-Rollup方面,9月25日Optimism团队就启动了Optimism的第一阶段测试网,Synthetix专门提供了20万枚SNX作为测试奖励,并考虑逐步迁移到Optimism上,据悉Uniswap也在考虑Optimism作为交易吞吐的解决方案。

这两个DeFi世界的头部项目的抉择,无疑对Optimism及Layer 2接下来的发展影响深远:标杆效应之外,在Uniswap和Synthetix已成为DeFi世界核心基础设施组件的背景下,此后的一众DeFi项目为了更好的可组合性,无疑也会被倒逼加速进入Layer 2的怀抱。

与此同时,Coinbase Wallet 10月14日也官宣集成了Optimism测试网,这也是Layer 2落地生根加速拓展的关键一步。

ZK-Rollup方面,10月10日Matter Lab和Curve也似乎拿下重要一城——Curve在zkSync L2测试网正式部署了第一个池子,虽然具体细节仍尚未可知,但ZK-Rollup在合约通用性方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的要快,一旦有突破性进展,可能就会是颠覆性影响。

在灰度以太坊信托消息公布的10月12日,测试网Zinken Testnet也正式发布,且性能几乎完美,有Zinken测试网络的运营商甚至乐观表示信标链将在大约6-8周周左右启动。

作为Phase 0的最后一个测试网,大家心心念念(一鸽再鸽)的ETH 2.0似乎终于呼之欲出。

如果“犹抱琵琶半遮面”的ETH 2.0,真的到了与大家见面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以太坊很可能将开始它的专场表演。

其实就在BitMEX被监管调查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Heath Tarbert就公开表示“SEC会把以太坊2.0纳入证券管理,DeFi理念是革命性的未来,十年内将加速发展,自己也支持ETH转PoS”。

“Let me just basically say how impressed I am by Ethereum, full stop, period”,接下来的2021年,很可能将是以太坊高光之年。

By 白话区块链

什么是以太坊扩容Layer2

今年以来,layer2 板块取得了不错的涨幅,那么,什么是layer2 ?为什么需要layer2 ?layer2赛道有哪些优质项目?

layer2 是一个为提升以太坊网络(layer1)性能的整体解决方案,众所周知,由于以太坊网络经常出现拥堵情况,并且手续费奇高不下,导致许多大规模应用无法在以太坊网络实现。例如今年的Defi浪潮中,动辄手续费高达数百美元,非常不利于项目推广;此外,受限于以太坊网络的TPS,导致去中心化交易所难以普及,甚至衍生品等业务无法进一步扩张。

因此,为了解决以太坊网络的性能问题,在以太坊网络的基础上,诞生了layer2 这一概念。Layer1来保证安全和去中心化,绝对可靠、可信;它能做到全球共识,并作为“加密法院”,通过智能合约设计的规则进行仲裁,以经济激励的形式将信任传递到Layer2 上,而Layer2追求极致的性能,它只能做到局部共识,但是能够满足各类商业场景的需求。

layer2有几种解决方案,分别是:Rollups、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侧链(Sidechains)、等离子体(Plasma)、Validium、混合方案(Hybrid solutions)等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前四种方案及其相关的项目。

过去一年中,表现最好的代币当属LRC,其次是OMG。

什么是layer2 ?一文读懂以太坊扩容方案的投资机会

一、Rollups

Rollups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扩容方案,其本质是将原本分布在区块中的大量交易数据,打包成一笔集合的交易,发布到链上。为确保其中每笔交易的有效性,各种 Rollup 方案设计了不同的机制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与 Layer 1 保持一致。这个解决方案又可进一步细分为:ZK rollups、Optimistic rollups。ZK Rollup 以零知识证明 zk-SNARKs 的密码学技术确保安全性,而 Optimistic Rollup 则继承了 Plasma 的惩罚机制,以确保节点如果作恶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1)ZK rollups

优势:可以支持支付以及DEX

缺点:耗内存和CPU/无法支持智能合约

ZK rollups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将数百个链下交易打包到一个单独的交易中,数据提交以后,智能合约可以确认全部的交易,这也被称为有效性证明。由于区块包含的数据更少,因此验证速度更快,验证成本更低。

什么是layer2 ?一文读懂以太坊扩容方案的投资机会

使用 ZK rollups 的侧链同样可以降低交易大小,例如,一个账户使用的是指数而不是一串地址,这可以将交易大小从32字节减少至4个字节。

zk Rollup 是一种新型的 Layer 2 扩容方案,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

  • 将主链作为存储媒介,而非共识引擎 ;
  • 将交易压缩,并在链下达成状态共识 ;
  • 用零知识证明保证链下状态共识的安全性。
  • 目前,zk Rollup 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简单来说, ZK Rollup 就是数据放在链上的 layer 2 解决方案。

采用这一技术的典型项目有路印协议、Matter Labs等。

宣布采用 ZK Rollup 方案的项目目前并不多,但是路印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当前 Rollup 项目中开发进度最快的一个,早在 2 月底就已经上线以太坊主网,开始了公开测试。

到底可以减少多少链上的交易成本呢?路印给出了重要的实际数据,在他们采用的方案中,批量处理 4096 笔交易时,只需要 375 Gas。也就是在正常的 Gas 费用下,每次交易成本为 0.09 分人民币(注意单位),换句话说,100 万笔交易的成本大约为 900 元。

(2)Optimistic Rollup

优势:可以支持通用的智能合约

缺点:需一到两周时间去跑证明

Optimistic Rollup 是一种在 layer2 上使用 OVM (Optimistic Virtual Machine)扩展以太坊通用智能合约的技术。OVM 的功能很齐全,可以与以太坊虚拟机兼容执行环境,其主要用于第 2 层系统。它的外观,感觉和行为非常类似于以太坊主链。Optimistic Rollup 的构造大量借鉴了 Plasma 和 ZK Rollup 设计。但某种程度的在扩展性上进行了权衡,以允许在受 Layer 1 保护的 Layer 2 中运行完全通用的智能合约。

什么是layer2 ?一文读懂以太坊扩容方案的投资机会

注:1.以太坊虚拟机:EVM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Optimistic Rollup继承自 Plasma 的「欺诈证明」,默认「乐观地」(Optimistic)相信节点会将最新且准确的数据发布到主链上,所以从安全性来说,会略低于主网。虽然本金丧失风险很低,但可能会付出时间成本(退出期较长)。

这一技术的特性概括如下:

  • 默认交易速度为 100 TPS。
  • 使用 BLS 签名聚合时,此数字最多可以达到 500 TPS。
  • 如果 EVM 兼容性受到破坏,则吞吐量理论上可能会增长到 ZK Rollup 的极限。
  • 实际吞吐量上限(令牌传输):500 TPS。

这一领域的代表项目是Optimism、Fuel Network等。

二、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

优点:延迟低,实时性高

缺点:用户人数有限,资金利用率低

用途:小额支付/预测市场/赌球赛马

状态通道也就是交易双方在链下构建一个通道,通过私钥签名以后,在链下进行交易。

状态通道是一种扩容(scale up)的手段。scale up的意思是用技术手段线性地将区块链扩容,比如说像分片。比如说以太坊2.0要启动64个分片,然后它的容量就增加了64倍。而对于状态通道来说,他现在能支持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未来可能最多支持到64000个用户,这个数字还是很低的。

尽管状态通道的扩容是说你节点数量越多,你的网络越大,你的容量越大。这只是一个很美好的设想,实际上它受到了一个很大的限制——low liquidity utilization(低资金利用率)。状态通道是要这个双方都把这个钱存到链上的通道,之后再互相进行发送支付。第一步,就是要把钱存到链上去,这个钱是有限的。就是你比如说手上你有1000个以太,状态通道只能发送1000个以太。如果你突然发送一笔2000以上的以太,它就无能为力了。

因为容量可以扩容,然而资金流动性却没有办法扩容。如果一个用户给另一个用户发送一大笔钱,那中间每一个转发的节点都要有这么大的容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等大家把这么多钱都锁到一个状态通道里边,如果只能用状态通道转发的话,这个效率是非常低下。

状态通道只能支持小额支付。把一般的dAPP搬到状态通道是相当难的,例如Uniswap这类交易所搬到通道内非常不现实,因为他的用户群可以很大。

目前这一领域的代表项目是:Celer Network、Raiden Network、Liquidity Network等。

三、侧链

优点:代码和数据独立,不增加主链的负担

缺点:安全性弱

侧链的核心思路是构建一条完全独立的区块链,有自己的验证者和运营者,以及独立的共识机制。

侧链的核心思想是拥有一个完全独立的区块链。侧链拥有自己的验证者和运营方,并具有往主链来回迁移资产的能力,并且可以将每一个区块头映射到主链上用来防止分叉。

映射是一种安全保障,提供了防止验证者暗箱操作导致分叉的可能性。

什么是layer2 ?一文读懂以太坊扩容方案的投资机会

在上图中,侧链生成区块,并将其映射到主链上。 映射就是将侧链区块的哈希值存储在主链上。 侧链上的分叉选择规则原理是如果这条链不是建立在上一个映射的区块之上,就不会被公认。 在上图中,即使侧链的验证者相互勾结并在生成区块A后尝试生成更长的链A'<-B'<-C’,只要区块A已经映射到主链,那即便A'<-B'<-C’是较长的链,这个较长的链也将被侧链参与者所忽略。

主链从POW转到POS会有更强的安全性,但侧链的验证人偏少,安全性也较弱:比如说Cosmos才只有100个验证人。

侧链的TPS取决于它的验证人。验证的人数越多,它的TPS会越低。侧链的延迟是相对低的,比状态通道的毫秒级高一些,比主链的十几秒几十秒延迟低很多。

侧链这一领域的代表项目是:Skale、Injective、POA Network等。

四、等离子体(Plasma)

特点:无法应用到智能合约上,用户跑节点的负担重

以太坊等离子体(Plasma)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和 Joseph Poon 共同提出的。该概念于 2017 年 8 月作为以太坊的扩容解决方案诞生。

以太坊等离子体的主要思想是建立一个侧链框架,它将尽可能少地与主链(在这种情况下是以太坊)进行通信和交互。 这样的框架被设计成操作一个树状的区块链,它以分层方式排列,使得可以在主区域之上创建许多较小的链。这些较小的链也称为 Plasma chain 或者子链。

等离子体的结构是通过使用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和默克尔树(Merkle trees)建立的,可以创建无限数量的子链 – 基本上都是父链以太坊区块链的较小复制。在每个子链的顶部,可以创建更多的链,这就是它被称作树状结构的原因。

等离子是一条独立的区块链,采用欺诈证明机制。

这一领域的代表项目是:OMG NetworkMatic Network、Loom Network等。

总之,目前 Layer 2 赛道百花齐放,整体趋势已起,目前距离以太坊2.0主网的正式上线仍然有2~3年时间,在此之前,以太坊生态大规模扩展离不开Layer2的扩张,未来这一领域必将是一篇红海,目前最火爆的当属 Rollups 技术,究竟哪一个项目能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By 币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