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巨头Pimco已涉足加密货币

债券巨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Daniel Ivascyn表示,该公司已涉足加密货币,并计划逐步加大对数字资产的投资,这些资产有可能颠覆金融业。

Ivascyn表示:“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将某些加密货币的交易作为趋势跟踪策略或量化策略的一部分,然后在基本面方面做更多工作。”“所以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内部调查,与投资者交谈。我们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采取小步行动。”

在他发表上述言论之际,比特币周三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美国首只比特币期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成功推出。它被广泛视为新兴加密行业的一个里程碑,该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动华尔街对数字货币的更大接受度。

Ivascyn表示,Pimco的一些对冲基金投资组合已经在交易加密相关证券。

“我们从相对价值的角度进行交易。所以我们没有定向敞口,但我们希望利用现金产品、在交易所交易的大众信托和期货之间的错误定价。”“所以这是我们在一个非常狭窄的业务领域的起点。”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拥抱数字代币。

贝宝(PayPal)和富达(Fidelity)等大型金融公司已进军加密货币领域,而Square和MicroStrategy等公司则利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购买比特币。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是首家向客户提供比特币基金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很快也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Ivascyn说:“你必须理解去中心化金融,因为它将具有破坏性,而且很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行业,特别是我们的业务。”该公司“正在考虑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以确保我们有竞争力地准备好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主张,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或投资社区的新一代。”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简介: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债券经纪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策略投资、国际并购、资产重组、私募融资、资本运作、境外股票发行、首次公开募股及反向收购上市等,其原本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个投资部门。

1982年,PIMCO开始独立运营,当时总资产已经高达20亿美元,其创始人为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二者同为“联席总裁”,前者为首席投资官,后者为首席执行官。

1987年,格罗斯成为PIMCO旗舰基金“总回报基金”的操盘人,该基金的总规模一度高达2000亿美元,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型基金,成立之后的20年间该基金的年化回报率高达9.4%;2014年9月底,格罗斯宣布从PIMCO离职,加盟骏利资本,离职前及离职后,总回报基金连续将近30个月出现资本净流出。

在素有“债券大王”之称的格罗斯离职后,总回报基金由马克·凯瑟尔、斯科特·马瑟和米希尔·诺赫共同执掌,三人采用与格罗斯完全相反的策略。资料显示,在格罗斯离职后,总回报基金的收益率远远高于格罗斯新管理的基金“骏利全球无约束债券基金”,而需要注意的是,前者的规模在资本连续几个月净流出之后仍然高达1250亿美元,而后者仅15亿美元左右,操作的难易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格罗斯此前的战绩及“债券大王”的桂冠是如何得来的呢?在PIMCO和格罗斯之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格罗斯其人:数学天才

在从PIMCO离职之前,比尔·格罗斯是公认的“债券大王”,因为当时无人能与其争锋,但随着格罗斯的离职,分析师开始将其在骏利资本的业绩与PIMCO新管理人的业绩进行对比,“债券大王”的桂冠随之变得黯淡无光,继而双线资本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冈拉克声名鹊起,市场上有了“新债王”和“老债王”之别。

尽管如此,比尔·格罗斯的影响也是市场有目共睹的,而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方式更是为市场侧目。

然而,有谁知道,格罗斯其实本来是想做一个股票分析师,而且曾经在拉斯维加斯嗜赌成性。

格罗斯涉足资本市场肇始于一本《战胜庄家》的财经书籍。1966年,还在杜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的格罗斯因车祸住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医院接受手术,住院期间他阅读了《战胜庄家》这本炒股入门类书籍,并被“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折服。

格罗斯认为,书中所讲述的方法也适用于赌场,因此毕业之后他每天花费16个小时在拉斯维加斯研究纸牌赌博理论,并在6个月的时间内将200美元本金翻至10000美元。

在越南服役两年之后,格罗斯以赢来的10000美元作为学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MBA学位,目标是成为一名股票经理人,但毕业之后只有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部给他伸出了橄榄枝,而格罗斯原本是希望以此为跳板进入股票市场。

当时,债券投资就是“买入并持有以收取利息”,并且通胀和经济不景气导致债券投资无利可图,也是债券管理人最黑暗的岁月,而格罗斯主动向老板请缨,希望能独立操作一笔资金。

最终,公司老板给了格罗斯1500万美元,他采用了主动交易风格进行债券投资,4年后其管理的资金已经达到4000万美元,尤其是1975年,很多债券管理人都因为市场而痛苦不堪,而格罗索却实现了17.6%的收益率,接下来的一年更是达到了18%,而这已经超过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也成为格罗斯“债券大王”荣誉的基石。

格罗斯认为,在变幻莫测的债券市场中,有一种必然性的因素,即数学统计的精确性,在获取所有债券的平均到期日之后,通过一个数学公式,就可以得出一段时间内债券价格对于利率波动的敏感度,这是一种衡量债券投资风险的简单公式,债券期限越长,其利率敏感度就越大。

与股神沃伦·巴菲特不同,比尔·格罗斯经常预测市场,并且从中斩获颇丰。

20世纪70年代,债券市场经历了长达10年的熊市,大部分基金经理已经完全崩溃,而格罗斯认为,当时的石油危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通胀,美联储连续加息,联储基金利率一度高达15%,因此美联储很快就会降息,债券市场将逐步进入牛市,据此,PIMCO开始不断购入公司债券,并在10年中盈利高达40亿美元。

1977年,格罗斯成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自有资金的固定收益投资管理人;1987年,格罗斯所管理的资产超过200亿美元,当年PIMCO成立“总回报基金”,由格罗斯操刀,而他选取了很多蓝筹股基金,并不再仅仅局限于投资于债券。

2000年,从1982年开始一直独立运营的PIMCO被德国安联集团收购,后者以35亿美元收购PIMCO的70%股权。

德国安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以保费收入衡量为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财产险保费收入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寿险保费收入也曾经多次蝉联全球第一;通过收购,德国安联集团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大资产管理集团。

21世纪初,格罗斯认为美国即将出现经济衰退,而导火索就是美联储为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加息举措,PIMCO据此将100亿美元的公司债转换为美国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债券,并在数月之后破灭的互联网泡沫中狂赚5亿美元。 2006年,格罗斯再次成功预测美国的次贷危机。

比尔·格罗斯曾经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年度“最具影响力25位美国企业家”及年度“十佳杰出商界领袖”,当年只有两位投资界人士同时入选这两个奖项,另外一位是沃伦·巴菲特。

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曾经表示其每个月都会看比尔·格罗斯的月度投资展望,“我每个月都急于看到比尔·格罗斯的评述,他文笔生动、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而有“金融史学家”和“金融大师”之称的哈佛大学教授彼得·L·伯恩斯坦却表示,格罗斯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甚至要大于这位股神。 既然巴菲特和伯恩斯坦都对格罗斯推崇备至,那么格罗斯在最新的月度展望中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格罗斯最新观点:加倍下注

在2016年10月份的月度投资展望中,格罗斯重申了此前的一贯观点,即各国央行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正在摧毁资本主义赖以运作的根本,也就是“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他说道:“20多岁时,我是拉斯维加斯的第一批21点玩家,深知玩家不可能战胜庄家,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全球各国央行今天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它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与赌场的玩家一样过于简单地采用了同样策略,现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都为负,导致超过15万亿美元的发达经济体债券处于负利率区间。”

对于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形势,格罗斯认为,金融市场已经变成了赌场,赌注就是各国央行无限制地提供信用并成功促使全球经济再通胀,但这会导致名义GDP上升而实际GDP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累积扩张15万亿美元,理论上央行可以无限制印钞并继续扩张资产负债表,而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实际上是有利可图的,而目前的通胀率距离央行设定的2%(甚至更高)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央行会继续不断地加倍下注。

然而,格罗斯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央行官员、企业CEO(例如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意识到,长期维持较低甚至为负的利率会不断侵蚀甚至破坏促进经济增长的“储蓄-投资”传统商业模型,它会对背负长期债务且资金不足的机构的偿付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当前货币政策的延续最终将导致资本破坏,而不是资本创造。各国的央行行长都宣称,“我们的目标是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资本市场的提振而传导至实体经济。”格罗斯认为,央行这一观点的前提是,市场需要等待正常化的到来,即使达到了正常化,投资者也要接受收益率大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新新常态”,而且,央行的继续下注很可能会引燃全球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他说,“在某个时点,内心忐忑的投资者可能忍受不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而抛弃复杂的标准金融产品,转而追求收益率更高或者风险更小的替代品,例如,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种数字化货币。”

格罗斯认为,央行目前的政策正在破坏资本主义本身,随着央行购买资产的增加,并继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零利率或者负利率,则必将进一步抑制资本主义的主要功能,即基于风险收益关系的有效资源分配。

By 夏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