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连见面机会都没有 – 农村相亲实录

21岁的王涛“从大年初二就开始相亲了,接连这几天每天都见两三个,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我比较中意。”从相亲到定下婚事,王涛和这个女孩子总共见过两次面。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不少农村,金娟、王涛的经历是许多青年男女的缩影。春节前夕回家—春节期间频繁相亲—订婚—再次外出务工,这就是“中国式农村婚恋”。

这种仓促婚姻也为日后生活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因为时间短,两人了解不够,导致婚后生活矛盾重重,很多人是匆匆结婚继而匆匆离婚。但对于经济基础薄弱、人际关系有限的农村青年来说,相亲依旧是认识对象的重要途径。下文为2006年在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农村青年相亲实拍记录》,尽管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这一幕却依旧在中国农村上演……

中国农村青年相亲实拍纪录

这是在农村最真实、最普通的相亲全过程。恋爱对大多数农村青年依然是遥远的,更多农村青年寻找对象的方式依然是依靠媒婆。在广大农村,早婚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年轻的男女的一段相亲过程……

上午10时许,媒人(也是村支书)李勇带来了男孩——李凯,19岁,一个显得很腼腆的男孩。初中毕业后在苏州打工1年,家中弟兄两个,男孩对这人生第一次相亲,也很紧张。

一会儿,女孩的姐姐(左)和另外一个好姐妹打头阵先来“审查”了。在农村相亲,能不能过亲友这关很重要,因为往往当事人很少有机会仔细“审查”对方,更多的印象来自于其他亲友的描述。

女孩家的亲友接着来了很多,父母、要好的姐妹、婶子、嫂子、大娘等等都要亲自对男孩“过目”一番,媒人家忙着拿烟、糖招待这些“审查团”的成员。

在农村相亲,男孩一般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要女孩同意,婚事成功的可能性都在80%以上。

男孩李凯不得不从屋内站出来,尴尬地让女方的“陪审团”认真审视。

在农村,男孩一般在18、19岁就开始被大人们张罗着找对象,惟恐年龄一大成为“老大男”,所以,在农村,20岁或者20岁以前结婚的成为最普遍的现象。按生理发育阶段排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大都直接从少年步入了成年,因为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根本没有在他们记忆里停留。

女主角——叶蔓也来了,她今年也不过19岁,和男孩一样毕业后在外打工,这也是农村最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无缘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所以,初中毕业—打工几年—结婚—生孩子……如此循环。

女孩叶蔓的弟弟也来了(穿橘色上衣),姐弟几个在低声地嘀咕着。女孩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发表意见,也许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其实,正是花季年龄的少女,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适合自己,对于这种“见面”式的订婚方式,她们并不太接受。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圈子的狭小,更多的年轻人只能屈服于这种“相亲”,婚姻质量的好坏,全是由天来决定。

叶蔓背过身,在“倾听”弟弟的意见。男孩李凯似乎也在等待和叶蔓单独“见面”的机会。这种场面,如果女孩认为基本差不多的时候,媒人都会安排让男孩和女孩有一定时间的单独“见面”机会。

很久以前,这种“见面”,女方会问一些“家中弟兄几个?几亩地?……”等等问题。往往都是女方主动。

这个时候,女孩叶蔓的爸爸也来了,他这关是必须要过的。拘谨的李凯竟然不知道上去敬烟。第一印象让叶蔓的爸爸和其他亲属都觉得男孩李凯不够“懂事”,显然给这桩“相亲”的失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这种场面,如果直系亲属有一到两位强烈反对的话,就意味着“相亲”的失败。

叶蔓的爸爸呆了几分钟丢下几句话就转身离去了。看得出,他对男孩李凯显然也不够满意。

(由于并不是完全公开的拍照,加上相机的像素不高,光线没有完全调好,所以,整体效果不甚理想,请各位原谅。)

叶蔓的亲友在抓紧最后的“磋商”。

叶蔓的家人在向媒人转达他们的意见。

假设这桩婚事成了的话,男方为了这桩婚姻也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从给女方的财礼、男方家要盖两层楼房、四大件必不可少,到结婚宴请亲友,一般至少要花费8万元以上,多的更是10万以上。这在农村,应该算最大的负担了。

所以,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能给儿子娶上媳妇,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

结果出来了,通过媒人把女方家的意见转达给了男孩李凯,李凯失望地离去了,背影有些遗憾。

由于女方对男孩李凯不满意,所以,他们并没有单独“见面”的机会,所以,我并没有拍到他们单独在一起的镜头,也是一个遗憾。

其实,在农村,由于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春节就成了“相亲”和结婚的高峰期,大部分“适龄”青年都会选择着个期间来“相亲”或者结婚。

“适龄”——其实只是正值黄金青春的年龄,懵懂还没有结束,“成熟”已经降临。

农村毕竟是农村,和城市比平均的结婚年龄还是要靠前的多,尤其是打工一族,一般都会在25岁以前完婚。

至于说超过了这个年龄但是未能完婚的,就只能趁着过年这几天,想尽办法参加相亲了。在农村的未婚男青年当中,不少都是村里相亲的“钉子户”,可能前年就已经开始参加相亲了,但是一年又一年,至今也未能解决婚姻问题。对于这些,农村的一些父母虽然着急上火,睡不着觉,但也是束手无策,毕竟“相亲荒”见的多了,只能不厌其烦的求人多给物色,看是否有合适的女孩回村,能给自己孩子安排下相亲,至于说好处费什么的,完全不是事儿。

农村老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人生大事上,很多农村女孩都要参考父母的意见,现在既然“相亲荒”都来了,家里有待婚男青年的给出的结婚彩礼、结婚条件肯定也不会差,不过对于这些,农村土生土长的女孩往往也只是看看,丝毫没有要嫁人的架势。对于农村女孩的这些举措,不少人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这是“自视清高”“装”,对于这种说辞,我个人不能赞同,起码农村女孩拒绝“下嫁”这件事,不该只有她们买单。既然如此,那谁买单呢?

1、从小被“掠夺”让农村女孩心凉

提到“伏弟魔”这个词,相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陌生,甚至连农民都知道啥意思了。大家对“伏弟魔”也是痛恨至极,并且对农村女孩进行猛烈的批判,但其实若你能站在农村女孩的角度去理解她们,你会发现很多出身农村的女孩本身也是“受害者”。即便在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这么多年后,在农村的不少家庭当中,男孩和女孩还享受着不一样的待遇,这几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农村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男孩长到二十多岁了,还在花着父母给的钱,农民也是乐此不疲的给着,并不会觉得哪里不合适,但女孩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出去打工的女孩,多少都经历了父母张口要钱的事情。在农村家庭当中,被“掠夺”的总是女孩,所以有不少农村女孩心早凉了,平时正常的孝心该尽还是尽,但再也不愿回去被父母反复的盘剥了。

2、不愿为别人活,想为自己活着

前边也提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词,这其实就是农村典型的为家人活着,因为有些农民觉得嫁女儿的时候,自己完全做主,女儿的意愿,女儿嫁过去之后是否会幸福和他们关系不大。有时候为了照顾家人的经济状况,农村女孩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活,委曲求全嫁给​彩礼多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村婚姻的不稳定性。

现在农村的女孩不管是有学历还是没学历的,都涨了见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们再也不愿意继续沉默,继续一辈子都要为了家庭活着了,待在城市里既能避免和父母闹矛盾,又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不愿“下嫁”农村也在情理之中了。

3、追求高品质婚姻,不愿在农村凑合

不带偏见地说,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些有素养和没素养的人存在,都有些没本事还爱面子,有事儿没事儿拿老婆出气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农村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农村有男人当家的传统,尤其是农村的女孩,有些本事原生家庭就不够幸福,看着父母整天凑合着过,心里早就厌烦了,所以一旦有机会离开农村,他们就再也不愿“下嫁”了。这也是为什么就连一些在工厂打工的厂妹都想找个有学问的男青年,嫁到城市的原因。

By 三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