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经济体

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发表文章称,中欧、北欧和西欧 (CNWE)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经济体,去年接收了价值超过 1 万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占全球活动的 25%。

1.png

CNWE 的交易量几乎在所有加密货币和服务类型上都有显著增长,尤其是在 DeFi 协议上。以大额交易为标志的机构投资涌入推动了大部分增长,零售活动也有所增加。

或许最有意思的是CNWE在世界加密货币经济中作为国际枢纽的独特地位。

1.png

是什么推动了中欧、北欧和西欧去年的增长?

CNWE的加密货币经济从2020年7月开始加速增长。此时,我们看到大型机构规模的交易大幅增加,这意味着转移价值超过 1000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

1.png

大型机构加密货币交易额从2020年7月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6月的463亿美元。

1.png

数据显示,在过去 12 个月中,大部分机构巨额转账都流向了 DeFi 平台。鉴于此,这些大型机构转账中的大多数是在以太坊和wETH中进行的,wETH是DeFi 协议中常用的与以太坊等价的 ERC-20 代币。

1.png

看看CNWE过去一年每个月交易量排名前五的服务,就会发现 DeFi 的巨大影响。

1.png

在大多数月份中,DeFi 协议占了前五项服务中的三到四项,其中 Uniswap、Instadapp 和 dydx 频频出现。与此同时,币安和 Coinbase 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中心化交易所。

根据CoinTelegraph最近的一篇文章,许多以前接受过加密货币,甚至围绕加密货币制定战略的机构投资者正转向DeFi进行质押。通过质押,投资者可以将他们的加密货币借给DeFi协议,以便为它们提供流动性。然后将这些资金借给借款人,产生的利息将返还给抵押者。质押允许投资者在不出售其加密资产的情况下产生现金。DeFi 协议的质押可以被视为类似于传统金融中的货币市场,但由于协议是自主运行的,对人工中介的需求较低,因此费用较低。

中欧、北欧和西欧:全球加密货币经济的枢纽

作为所有其他地区的最大交易对手,CNWE 是全球加密货币投资者的主要流动性来源。

1.png

CNWE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北美,其次是东亚、中亚和南亚以及东欧。当我们看到CNWE与世界其他地区最常用的服务重叠时,该地区作为全球枢纽的地位变得更加清晰。下面的矩阵显示了哪些区域重叠最多,每个单元格表示该列中的区域在网络流量中排名第一的服务数量,以及该行中的区域在网络流量中排名第二的服务数量。

1.png

CNWE 与其他地区的服务重叠度高,与东欧、北美、中亚和南亚的关系尤为密切。促成这一动态的服务包括 eToro、Bitstamp 和 CryptoKitties。我们认为,对于北美等一些地区,这种动态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和专业交易者在少数平台上的融合。另一方面,对于东欧、中亚和南亚等地区,我们认为这些情况下的服务重叠也是由 CNWE所驱动的。

比较中欧、北欧和西欧国家的活动

哪些国家是CNWE中推动加密货币活动最多的国家?下图按收到的价值显示了该地区所有国家/地区,其中列出了 DeFi 协议收到的价值。

1.png

英国以1700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中49%来自发送到 DeFi 协议的价值。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士跻身前五。在CNWE的所有国家/地区中,DeFi 在所有活动中的份额相对统一,尽管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异常值,比如阿尔巴尼亚,它占所有活动的近一半。

1.png

但是,我们看到所使用的加密货币类型存在更多差异。

1.png

对于大多数国家/地区,稳定币的使用量一直在总交易量的 25% 到 30% 之间,除了像摩纳哥这样的异常值,那里的稳定币占到了总交易量的39%。对于大多数地区,山寨币的使用率同样保持在 8% 到 11% 之间。但是,我们看到比特币与以太坊或 wETH 之间的细分差异更大。以太坊和 wETH 是几乎每个国家/地区最受欢迎的加密货币。纵观最大的市场,我们发现英国和德国在这方面是相似的:比特币占英国交易额的 27%,而以太坊和 wETH 占 40%。在德国,比特币占交易量的 28%,而以太坊和 wETH 占 36%。另一方面,法国仅将 20% 的交易量用于比特币,45% 用于以太坊和 wETH。这个数字可能与法国 DeFi 协议的交易量略高有关,因为以太坊和 wETH 是这些平台上最常用的货币。

不过,总体而言,虽然各个国家/地区的确切活动细分之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CNWE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市场,其过去一年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巨鲸进入DeFi推动的。

By Amy Liu

哪些公司正在等美国比特币ETF牌照

到目前为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经拒绝了所有比特币ETF的申请。自从2013年提交第一份美国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申请以来,比特币ETF俨然已经成为加密货币社区的一个梦想标的。

ETF是一种公开交易的投资工具,通常用于追踪挂钩资产的价值。比特币ETF的倡导者认为,交易所、加密货币钱包和私钥的复杂性仍然对新人进入加密货币空间构成了令人生畏的门槛。比特币ETF将使这些投资者能够获得比特币的风险敞口,但同时又不必实际持有自己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ETF已经在世界各地兴起,在加拿大、巴西和迪拜均有可交易的比特币ETF。但迄今为止,SEC已经拒绝了所有比特币ETF申请,理由很简单,加密货币交易商有可能进行市场操纵。

以下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所有申请。

1.VanEck

VanEck是最早的比特币ETF申请者之一,它与SolidX合作对比特币ETF的第一次尝试 —— VanEck SolidX比特币信托,可以追溯到2018年。

虽然该申请在2019年9月被撤回,但VanEck继续第二次尝试申请比特币ETF,于2020年12月向SEC提交了VanEck比特币信托的申请,该信托的股票将在Cboe BZX交易所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VanEck在SEC前主席Jay Clayton离职后仅几天就提交了其第二份申请。在2019年接受CNBC采访时,Clayton 对比特币ETF的前景不屑一顾,他指出,虽然在监管方面取得了 “进展”,但加密货币仍然容易受到价格操纵,而且海外交易所 “没有提供与美国股票市场相同水平的保护”。

然而,如果VanEck认为SEC的高层变动将意味着其立场的改变,他们显然会失望。SEC已经多次推迟了对VanEck第二次比特币ETF申请的决定,最近一次推迟是将最后期限推迟到8月。这次,SEC邀请公众就加密市场是否容易被操纵、加密货币行业自2016年以来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比特币是否透明等问题发表意见。

2.Valkyrie投资公司

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参赛者,资产管理公司 Valkyrie 在2021年1月提交了比特币 ETF 的申请。该 ETF 将参考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比特币参考价格,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交易,该公司在其提案中写道,“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手段来实施各种投资策略”,加密货币托管机构Xapo将保护该基金的比特币,将其存放在冷库中。

在其文件中,Valkyrie默认了加密货币的波动性,这也是SEC对比特币ETF的主要担忧。它在一份风险评估中说:“比特币波动性产生的潜在后果可能对股票的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3.纽约数字投资集团 NYDIG /Stone Ridge

纽约数字投资集团 NYDIG 和咨询公司 Stone Ridge 迅速抓住了SEC领导层变动带来的机会,成为2021年第二个向监管机构提交ETF申请的公司。2月16日的申请,对比特币来说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加密货币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50,000美元。从那时起,SEC雪藏了这份申请;尽管它宣布了延迟其他申请的结果,但它一直都未宣布对NYDIG的申请进行审查。

4.WisdomTree

总部位于纽约的资产管理公司WisdomTree已经有经营比特币ETF的经验;它早在2019年就在瑞士 SIX 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一个比特币ETF。它在2021年3月加入了美国比特币ETF的申请行列,该公司向SEC提交了一份S-1文件,建议在Cboe bZx交易所上市WisdomTree比特币信托的股票,股票代码为BTCW。

此后,SEC一拖再拖,同时邀请公众对该提案进行反馈 “关于该提案是否应该被批准或不被批准的书面数据、观点和论据”。

5.First Trust / SkyBridge

2021年3月,对冲基金SkyBridge Capital向SEC提交了比特币ETF的申请。这家由前白宫通讯主管 Anthony Scaramucci 经营的公司已经经营着一个向认可的投资者开放的比特币基金,最低投资额为 5 万美元;在2021年1月开业后的几周内,该基金增长到超过3.7亿美元。同月,Scaramucci 对比特币ETF可能在2021年底获得批准表示乐观,他在接受Decryt采访时表示,”我希望随着 Gary Gensler 的任职,加密资产能被引入监管范围,虽然我不了解他的想法,但我的理解是,可能我们能在今年年底前获得ETF。”

5月,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提交了一份拟议的规则变更申请,该申请将使SkyBridge Capital的比特币ETF在该交易所上市。7月初,SEC将天桥比特币ETF的审查期推后至8月25日。

6.富达Fidelity/Wise Origin

2021年3月,比特币ETF的申请蜂拥而至,其中包括 Fidelity 的Wise Origin 比特币信托基金。也许这并不奇怪,因为仅仅几周前,其全球宏观总监 Jurrien Timmer 说,比特币比黄金有 “独特优势”。在Wise Origin比特币信托基金的申请中,Fidelity Service Company Inc将担任管理人,而Fidelity Digital Assets则负责保管ETF的比特币。

2021年5月,Cboe Global Markets提交了一份关于 Fidelity 的比特币ETF上市的提案,认为由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和机构采用加密货币,”促进了比特币交易生态系统的成熟”,SEC对市场操纵的担忧已经得到了 “充分缓解”。同月,SEC开始审查Fidelity的申请。

7.Kryptoin

总部位于特拉华州的 Kryptoin 在2019年10月首次尝试申请比特币ETF,拟议的Kryptoin比特币ETF信托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上市。这家金融服务公司在2021年4月对比特币ETF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修订后的建议是将信托基金在Cboe的BZX交易所上市。它的修正文件列出了将协助推出其ETF的服务提供商,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它将为该信托基金的比特币持有量提供托管。

到该月末,该申请被SEC正式审查,随后该委员会将其对该申请的决定推迟到2021年7月27日。SEC在6月9日的公告中写道,”委员会认为,指定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对拟议的规则变更采取行动是合适的,这样它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拟议的规则变更和收到的意见,”

8.Galaxy Digital

2021年4月,加密货币投资公司Galaxy Digital申请成立比特币ETF;当时,这是第八个落在SEC桌上的此类申请。拟议的银河比特币ETF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Arca上市。银河数字公司管理着超过4亿美元的资产,也是比特币最大的机构持有者之一,其库房里有16400个比特币(按当前价格计算价值超过6.8亿美元)。

亿万富翁Galaxy Digital创始人Mike Novogratz在2021年Ethereal峰会上对SEC不愿意批准比特币ETF发表了看法,认为在特朗普政府下,SEC反而允许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蓬勃发展,这对消费者来说 “没有那么好”。诺沃格拉茨认为,GBTC看到消费者 “以20-30%的溢价购买比特币,被对冲基金套利到一个封闭式基金中,而ETF本来是一个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9.Ark Invest

由Cathie Wood领导的投资公司Ark Invest在2021年6月提交了Ark21Shares ETF的申请。ARK Invest与瑞士的ETF供应商21Shares AG合作,提供ARK 21Shares比特币ETF;如果获得批准,它将在Cboe的BZX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为ARKB。

该公司也是第一个披露其比特币ETF费用的公司,文件显示计划向21Shares支付0.95%的费用,该公司将用这笔钱来支付运营费用。

Ark 已经接触到了比特币风险敞口,该基金投资了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Grayscale Bitcoin Trust和支付处理商Square,后者在其资产负债表上持有超过8000个BTC。首席执行官 Cathie Wood 是比特币的积极拥护者,她认为加密货币代表了 “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它可以成为一种储备货币,这一点不足为奇。

10.Global X

最近加入比特币ETF竞赛的是Global X Digital Assets,这是一家管理着31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管理公司,它在2021年7月向SEC提交了申请。如果获得批准,拟议的Global X比特币信托将在Cboe BZX交易所交易,纽约梅隆银行被任命为该信托的管理人。

GlobalX的投资组合涵盖了84只ETF,涵盖了颠覆性技术、股票收益、商品和新兴市场。其拟议的信托基金尚未透露其股票代码或负责保管其比特币的保管人的身份,尽管它已披露该保管人是一家被授权在纽约州提供数字资产保管服务的有限目的信托公司。

11.One River

One River 资产管理公司在2021年5月启动了比特币ETF的申请,其申请的是碳中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随着比特币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One River承诺通过环保平台Moss Earth “购买和收回必要的碳信用,以说明与信托公司持有的比特币相关的估计碳排放量”,从而抵消其碳足迹。

One River 在争取SEC的过程中也动用了大炮,请来了SEC前主席 Clayton 作为顾问。Clayton 是在比特币ETF申请之前加入该公司的,他在SEC拒绝所有比特币ETF申请的时期领导该委员会。

12.Invesco Galaxy 比特币 ETF

Galaxy Digital和Invesco在2021年9月22日联合提交了一个比特币ETF,名为Invesco Galaxy比特币ETF。根据该文件,该ETF也将由比特币 “实物支持”,而不是通过期货等衍生品。Invesco Capital Management LLC是该文件的发起人,但目前还不知道哪家公司将为该文件保管比特币。保荐人是Invesco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也是美国第四大ETF供应商,这一资历可能有助于使该申请得到批准。”Invesco Galaxy美国ETF战略主管John Hoffman说:”对于一个从事ETF业务很长时间的人来说,这与ETF的早期,即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3. Grayscale

加密货币投资基金经理Grayscale还没有正式申请比特币ETF,但它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这家美国投资公司已经经营着封闭式的GBTC比特币信托,它管理着超过65万个比特币(按今天的价格计算价值250亿美元)。它已经宣布,”我们100%致力于将GBTC转换为ETF”。

如果它这样做,Grayscale将能够收取较低的管理费,而且资金的进出也会更容易。Grayscale在2016年提交了一份推出比特币ETF的申请,但一年后就撤回了,称 “我们认为数字资产的监管环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成功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的程度”。

By Chen Zou

马斯克评论中国禁止挖矿与缺电有关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发表评论,再度谈到加密货币的最新进展,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尽可能避免加密货币市场,任其自由发展发酵,而中国对加密货币的新打击,可能与当地近期的缺电危机有关。比特币本周初至今,仍由利空暂时领先,正在低于4.2万美元的水平震荡。而在利好消息面上,支付网络允许加密货币买卖的浪潮崛起。

在美国参议院未能采取行动延长债务上限,并且避免联邦政府在10月15日尽快部分关闭后,加密货币周二大多走低,追踪股市下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50%,为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美元上涨,投资者为潜在的政府违约做好准备。当债券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按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币,本周也跟随比特币的疲弱走势,跌破3000美元门槛,导致部分交易员寻求减少损失的方法。根据加密期货和期权交易所Deribit数据显示,10月8日到期的以太坊看跌期权交易量飙升。在2700美元的价格水平附近,可以看到大量看跌期权,如果突破则可能会触发多头清算。

看跌期权是一种合约,赋予所有者权利,但没有义务,在指定时间范围内以预定价格出售或卖空指定数量的基础证券。目前,技术图表显示以太币的初步支撑位于100日移动均线,目前约为2760美元,但上行势头已显着放缓。

比特币焦点事件:

美国CNBC报道指出,马斯克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举行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发表声明称,他认为要摧毁加密货币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政府能使其发展速度放慢。当被询问到美国政府是否应该参与监管加密货币领域时,马斯克回应道:“我认为什么都不需要做。”

特斯拉在今年年初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截至第二季度时曾增值至25亿美元,但自从那时候开始,比特币与其他加密货币就再度呈现下跌的趋势。

对于中国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施压,马斯克则认为这可能与中国的缺电问题相关。他解释道:“部分原因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中国多个地区出现缺电,中国南方许多城市现在随机停电,因为用电需求超出预期,而加密货币挖矿的用电可能非常吃重。”

马斯克认为,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特性,可能会给中国政府带来挑战。他认为,加密货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中国不喜欢这模式。

根据周二在公司网站上发布的演示文稿,公开交易的支付服务提供商Affirm Holdings Inc.计划允许客户买卖加密货币。该消息首先由彭博社报道,这家金融科技公司在其投资者论坛上宣布这项消息。

这也就意味着,Affirm加入贝宝(PayPal)等其他公司,该公司去年为客户提供购买、出售和持有加密货币的能力。就在8月期间,贝宝将其加密服务扩展到英国,允许客户在其平台上购买、出售和持有四种不同的加密货币。在最近完成的2021财年中,Affirm的收入为8.705亿美元,比前年增长71%。

投资机构与市场评论:

Permission.io首席执行官查理·西尔弗(Charlie Silver)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在股市方面,市场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10月是发生崩盘和重大调整的月份。他继续补充:“加密货币在阻力和支撑之间摇摆不定,等待美国监管的明确性和央行围绕中国债务危机的行动。”

加密交易公司QCP Capital则在公告中提到,自亚洲早盘以来,市场大举买入超过13000倍的10月8日以太坊跌期权合约,前端风险逆转再次严重偏向看跌期权。他们写道:“我们仍然对以太坊的下行空间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会出现任何近期的下跌趋势。”

By 秉斯克

加密货币公司再掀退出中国浪潮

中国9月24日挥出监管重拳,称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以及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网络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及相关业务等,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在这一背景之下,火币网9月26日发布公告称,已经停止中国大陆地区新用户注册。

9月26日,火币网发布官方公告称,为响应当地政府监管政策要求,Huobi Global已于2021年9月24日(UTC+8)停止了中国大陆地区新用户注册;对身份认证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存量用户,计划于2021年12月31日(UTC+8)24:00之前,在保证用户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有序清退,具体清退细则将通过公告、邮件、站内信和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

据香港《东网》报道称,中国全面封杀虚拟货币交易,据报内地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已停止内地新用户的注册,这是为遵守政府最新的虚拟货币禁令而采取的首批行动之一。

道指出,该交易平台已不再允许交易者使用中国内地手提电话号码注册新帐户,但仍向香港用户开放注册。

火币网6月份曾表示,禁止中国大陆用户交易衍生品。

除了火币外,另一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币安据称已停止中国大陆地区用户注册。币安与火币全球站都是全球交易量最为庞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平台直接选择停止运营。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

通知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使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或类似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点,不具有法偿性,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对于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月24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

这份通知指出,全面摸排本地已投产运行的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建立项目清单,对在运的虚拟货币“挖矿”项目逐一梳理所属企业、规模、算力、耗电量等基础数据,每周实时动态更新。对大数据产业园、高技术园区内是否存在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行全面排查,精准区分数据中心与虚拟货币“矿场”,保证本地虚拟货币“挖矿”排查工作不留空白。

严禁以数据中心名义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强化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监管调查,明确区分“挖矿”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界限,引导相关企业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业,严禁利用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禁止以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名义宣传、扩大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廣受歡迎的加密錢包服務提供商TokenPocket也在給客戶的通知中表示,將終止向可能違反中國政策的中國內地客戶提供的服務,並將“積極接受”監管。它還表示歡迎中國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合作。

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和挖掘中心,2017年禁止此類平台將法定貨幣轉換為加密貨幣。此後,中國許多加密交易所關閉或遷至海外。今年5月,中國國務院宣布禁止比特幣交易和挖礦。

Babel Financ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Flex Yang表示,在打擊行動中,其他類型的中國加密公司在過去幾個月一直在撤離中國,並補充稱,最新政策的影響將是“有限的”。這家中國加密金融服務提供商本月在新加坡開設了新的業務總部。

加密資產管理和托管平台Cobo最近也將總部從北京遷至新加坡。

By Tier

币安将禁止新加坡用户交易加密货币

为遵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指令,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周一(9月27日)表示,下个月起将不再允许新加坡用户在其平台上购买和交易加密货币,用户有一个月的时间提取他们的法币并卖出他们的数字资产。

周一傍晚5点半左右,币安在其官方推特发文表示,自2021年10月26日凌晨04:00(UTC+8)起,新加坡用户将无法访问Binance.com上的某些功能,包括法币存款、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法币购买加密货币等服务。

币安指出,作为市场领导者,它正在不断评估其产品和服务,并根据该公司对合规性的承诺,在受监管的支付服务方面限制新加坡用户。

9月2日,币安被列入MAS的投资者警报名单,并被勒令停止向新加坡居民提供受《支付服务法》监管的支付服务。

币安发言人表示Binance.com应用程序已经从新加坡iOS和Google Play商店中删除,用户将无法下载应用程序或更新应用程序。

至于由币安亚洲服务(BAS)运营的币安新加坡分部Binance.sg,目前仍将继续运营,Binance.sg是一个独立于Binance.com的法律实体,一些网民和加密货币投资者称Binance.sg是Binance.com的“精简版”,提供的产品较少,流动性要低得多。

9月中旬时,币安的创办人赵长鹏曾表示:“我们营运着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我们已意识到币安需要成为一个中心化的实体,以便与监管机构有良好合作,我们需要清楚地记录利益关系人的所有权、透明度和风险控制。”“作为加密货币产业的最大参与者,我们需要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我们正在这样做,以便更容易与监管机构合作。”

By Anna

Pyth平台上比特币跌到5402刀

这个名为Pyth的平台被其支持者誉为股票和加密货币等资产定价信息的工业级来源。其数据贡献者包括Jump Trading Group、DRW和FTX等金融巨头。

周一,该平台出现非常离谱的故障,一度显示比特币价格为5402美元/枚。

Pyth随后在推特上发文称:“工程师们正在继续调查事故原因,一份完整的报告正在编写中。”

但目前为止,Pyth还没有就此事发表进一步的推文。

(截图来源:推特)

对于一个从一些最老练的交易员那里获取信息的系统来说,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错误。

Pyth贡献者Virtu Financial Inc.的联席总裁和联席首席运营官Joe Molluso在6月的一次采访中说:“像这样的东西要想成功,数据必须是人们可以依赖的东西。”

周二,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比特币最近的价格为41888美元/枚。

这是Pyth最近第二次出现问题。上周,Pyth连接的Solana区块链一度停止工作超过17小时,也导致Pyth系统崩溃。

目前还不清楚比特币价格在Pyth平台上暴跌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这是不是意味着比特币的真实价格就是5402美金呢?细思极恐。

By TIER

隐私保护领域的三权分立

每当我和朋友提起我们想做的事情,大家的反馈都是欣赏和消极的。欣赏是因为觉得我们 很酷,很硬核;消极是因为觉得我们太理想化——一个声称自己想改变数字行业生产关系的人,一般都是不靠谱的。接下来我们一般会被问到三个灵魂问题:

  • 为什么会有人使用你们的产品?
  • 你们如何赚钱?
  • 腾讯不抄你们怎么办?(没看错)

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下准确来说我们想干什么事、我们的一些思考。篇幅较长,如果您想省点时间,可以直接记下面反直觉的推论:

  • 存在隐私保护需求,但是此类产品价值目前不为正,因此没人 care
  • 只有对数据生产关系动刀,互联网才能出现新的增量
  • 下一阶段的数据生产关系应该是三权分立

话题 1:隐私性与伪需求

当我们在谈论【需求】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我们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时,最高频听到、最「政治正确」、最能打动老板的词,莫过于【需求】了——与之相对应的,当你想给产品经理一个耳光、想表达你对方案的不满、想拒绝一份投资 BP 时,最常用的词就是【伪需求】。

那么什么是需求?

在很多产品经理必读书中,都会对「需求」和「需要」进行定义和分层,普遍有两种分法、一个例子来解释什么是需求:

递进法:「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用户直接可以告知的「我要什么」,这一类就是「直接需求」;用户在头脑中有想法,但没有数据直接表达、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就是「间接需求」

分层法:按照古典管理学的【马斯洛需求模型】,可以将需求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型需求、尊重型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层只有下层被满足了,上层才会被表达、被渴望。

隐私保护真的是伪需求吗?浅析数据生产关系变革与三权分立

这些理论结合实战经验,形成了一个商业方法论:

不要去问用户有什么需求,要去用本事套出话来。

一个被常用的例子是:用户找你要买钉子和锤子,那么钉子和锤子是不是他的需求呢?答案是:No,他的真实需求是打个洞,因此用电动钻头能满足的更好。

这是前半段,后半段一般没有人说出来:其实他可以用钉子和锤子打洞,卖他电动钻头的原因是我们能赚更多的钱!

常常新手会记住前半段,后半段领悟不出来,变成了张口乔布斯闭口张小龙的朋友,一句一个「效率革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被洗脑了」。

Web3 提倡的隐私保护是不是伪需求呢?

我很同意「Web3 是个营销概念」的说法!因此,我们可以将 Dweb、区块链、加密社区、开源社区的理念放到一个集合里来说,大致可以汇总如下:

  • 开源或可验证
  • 协议可被自由(市场)使用,即流动性强
  • 尊重人的基本数字权利

因此所有声称自己搞「区块链」的、搞「web3」的、搞「开源项目」的,在政治正确角度不能表达出自己对以上价值观的违背,一小撮最在乎隐私性的项目开始在新技术社区崛起,声望值在鄙视链的中等偏上,骗钱能力亦是如此。

人们需要隐私保护吗?

在今天,答案是:是的!

对比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安全」是最底层的需求:这也符合常识,这也是为什么如 360 等安全公司市值不低的原因。

隐私保护真的是伪需求吗?浅析数据生产关系变革与三权分立

所以保护隐私的需求存在不是争议,争议在于:人们为了保护隐私,愿意付出些什么?

这里可以用俞军的一个著名公式来表达:

产品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

因此,当你要求用户做一个隐私极客时,你在要求:

  • 关掉系统地理服务,从而任何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都无法使用
  • 关掉数据收集,因此任何「智能服务」都无法推送

新体验极差、旧体验一如既往地优秀,替换成本还很高(需要了解公私钥、记住一长段密钥、花钱买币),鬼才会保护隐私!

所以当我的朋友们谈论起「隐私保护是个伪需求」且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时,他们不是在指「这个需求不存在」,而是在指「这个需求价值不为正」!

如何才能让隐私保护的价值为正?

做法①:遵循法律、社会要求的即可

比如 Facebook、Google 在 GDPR 和 CCPA 法案覆盖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以下工具:

  • 用户可以停止让互联网公司收集数据
  • 用户可以要求公司删除自己的所有数据
  • 用户可以下载、转移自己的数据

工具备齐了,用不用看你吧!

大家要知道,巨头们的资源层都是顶级的,员工工资比我们社会均值高很多很多,这些聪明的人一定已经精算好了如何用经济模型解决社会舆论、法律规范问题,且尽可能少的耽误他们继续赚钱:毕竟乌合之众均有贪嗔痴,在麻烦和「帮我解决一切」面前,只有愤世嫉俗的极客们(如下图的 Gilfoyle)才会去用这些工具。

隐私保护真的是伪需求吗?浅析数据生产关系变革与三权分立

我要是小扎,做梦都能笑醒:完成政治正确的成本如此之低!

做法 2:让产品价值公式 work

产品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即可让隐私保护落地:

  • 让新体验大于旧体验
    • 对标现有产品体验做到无损,把安全层需求被满足的更好
    • 让互联网公司、开发者、用户惊喜的获得更多价值回报
  • 让替换成本变低

我们将在 W3A 中尝试做到以上几点,后面的文章会涉及。

ok,我们已经清楚了「当我们谈论…些什么」的观点实际上是「需要让隐私类功能的产品价值为正」的观点,下面我们来讲第二个灵魂问题:商业模式,如何赚钱,投资人为什么要投资此类产品

隐私保护真的是伪需求吗?浅析数据生产关系变革与三权分立

话题 2:互联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约束

2019 年,是互联网从业者焦虑不断的一年,从宏观分析到身边的个体案例,大家过的都不太好,为什么?可能是因为:

  • 流量见底 ,即移动互联网作为新科技在创新扩散过程中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到了尾声。所以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而下沉市场和 B 端市场的突围速度不像往日神速,需要时间——时间是行业最大的敌人
  • 用户增量难 ,从存量下手如何?所谓「私域流量」风口和「流量电商化」、「流量游戏化」就这么崛起,但是负反馈也很快:人的注意力上限 24 小时,钱包上限有限,怎么可能变成「新增量」?来,存量搏杀吧。
  • 昔日 巨头比新贵更焦虑,比如腾讯、Facebook,这点我不懂,不瞎哔哔。

这是正常现象,不是「时候不好」。是宏观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科技突破点问题?我不是任泽平,答不上来。那我们先不去说「为什么不好」,从形而上看一看。

中国人上过初中,都学过马克思理论,这个古老且朴素的哲学经济学提供过一个简单的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约束整体生产力。套用到互联网行业,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马云警告!)

民科讲讲数据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含着生产所有制的内容,要包含生产资料关系、所有制关系、阶层关系、分配关系,我们可以抽象成这样:

  • 互联网公司,以数据和员工的经验、劳力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并牢牢把控生产资料
  • 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资料提供者
  • 互联网公司通过把社会现存低效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由员工生产出的工具)做高效整合,从而实现价值再分配。这层分配中,对用户而言生产价值提高了,对公司主体而言获得了冗余价值,而牺牲的是不高效使用资源的所有者

我们以民科经济学角度看,这听起来很合理——互联网行业确实做到了价值高效再分配,也通过重塑生产关系带来了整体效率提升。马克思写《资本论》是带有政治观点的,著作背景是 1857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虽然他错误的认为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忽略了资本主义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因素,但是我们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一些表现,比如:

创造财富的方法拆解成两个:数据规模和炼金能力

  • 追求卓越的消费者规模 ,不仅是为了变现,还为了囤积生产资料即数据
  • 数据越多,冶炼数据的能力越高,变现能力才越高

因为数据由互联网公司掌握,基于数据易于复制的特性,因此数据冶炼方法虽然可以通过跳槽、洗牌来流转,但是数据本身成为了唯一可完全掌控的生产资料,即数据排他效应。公司 A 首发产品、迅速推广,可以有效地通过囤积数据→升级炼金术来打压竞争对手 B,B 除非另辟蹊径否则无法生存。

因为马太效应,因此最终 80% 的生产资料(数据部分)将由 20% 的公司掌握

当数据无法实现增量时,公司只能提高冶金术,即压榨另一个重要生产资料:员工,最终通过 996 来实现社会大福报。

我们可以推演,当数据增量有限、冶金术达到瓶颈时,资本主义危机就来到了。那么重塑生产关系可以提供整体生产力,有哪些地方可以下手?

  • 生产资料关系重新整理,让用户充分掌握自己的数据、提高用户主动性,从而实现数据从资本家私有资产变成人民私有资产
  • 提高数据生产资料的流动性,从而充分市场化

从而实现数据增量,继而冶金术到新 Level。

如何挣钱?

在生产关系重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重塑过程如何实现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几个角色:

  • 由顶层推动。这点已经有明显信号了:11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集体学习中,已经明显提到了「数据生产关系重塑」的指导。这至少表明,在中国已经出现了顶层设计的意图
  • 由现状利益不满的资本家推动。但因为上述资本趋利性,一定会出现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现象。比如大家对比扎克伯格 10 年前与 10 年后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即可,这是范例
  • 基于以上,从技术角度由新生产关系契约来实现推动比较好。即所谓区块链,或者协议层

那么作为协议层推动者,如何获得价值回报?

在 2016 年,Joel Monegro 在博客《Fat Protocols》中提出了「胖协议理论」。他认为传统互联网上的价值都是被应用捕获,因为应用捕获了用户的数据,数据中保存着价值。因为协议层无法捕获价值,因此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开发(或对应用开发者乞讨来生存,参考所有开源项目的基金会),形成了胖应用瘦协议的局面。

但是随着区块链和 Web3.0 的兴起,我们看到了胖协议的趋势:因为区块链可以通 代币形式不可被作伪的分配协议写好的价值,因此协议有能力去向应用反戈一击,从而准确的分配到自己该有的价值。

这意味着,数据变得不被任何单一公司所控制,因为数据的安全靠的是协议中规定的所有网络节点的互相验证和共识。首先因为数据被协议控制,因此数据价值将从应用层切割一部分出来。在这个范式下,大家都可以基于共享数据去进行无需许可的创新。其次,数据的价值不需要大公司的背书,例如,比特币的价值来自于矿工们的验证,但如果用户在微信里里有 1 万元,这个数据是不可能脱离微信而产生信用背书的。

隐私保护真的是伪需求吗?浅析数据生产关系变革与三权分立

胖协议理论在近期有所升级,作者补充了对于「价值分配」与「实际回报」的谬误认知:应用层获得的总价值越少,并不意味着应用业务可获得的超额回报机会就更少。这也不意味着协议层就一直有回报。

价值捕捉更多地与总市场规模和其他宏观要素有关,而收益则因成本基数、增长率和所有权集中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协议和应用之间的区别在于这些元素的组合方式。投资者可以从成本的角度看:在市场上,成本是决定未来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市场的成本结构来估算其价值结构。

因此,重塑生产关系的协议是有办法从协议中获得和现有应用层价值同等规模价值的:当然,这不是要求您来相信或投资 Phala,因为做其他类似协议的项目还有若干家,协议之间的竞争与应用产品的竞争一样残酷。

话题 3:数据三权分立实验

理想的、能够带来新增量的数据生产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从西方政治学我们可以学到:对于基本权利的制定是社会契约基石,而对于权利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运用是保证基本权利的良药。

基于此,我们尝试将新的数据生产关系在新的契约框架下设计:

首先是所有权。目前数据的所有权,法律层面是属于数据产生的应用载体(app 等)所有者与用户共同持有,但因为数据可复制、易于藏匿的特性,这一点只在理论上 work。而在新的数据协议前,我们通过物理手段、开源可验证手段保证数据的所有权只归属用户,用户不同意协议之前任何协议上层应用不得动用。

其次是基于所有权的保密权。我们认为是数据这种财产属性必不可少的权利之一。用户理应对自己的任何数据有保密权、销毁权——这一点同样是目前的应用中没有被实现的。

最后是数据使用层面,我们同样可以模仿政治学并形成三种权力制衡体系:

  • 立法权:数据的各种规范标准,即协议本身的设计和制定
  • 司法权:数据协议被实行的权柄,这部分在区块链中将由发誓(用抵押的方式)保护法律(协议)的网络矿工来执行
  • 执法权:对数据管理谁能用、谁不能用的交互行为,将由用户自己完全掌握,即通过流民主形式,用户通过授权管理授权给第三方来执行,且此类执行由智能合约强制执行

By Phala Network

家庭挖矿服务是否会成为新亮点

比特币挖矿硬件市场和托管服务提供商Compass Mining推出,让零售矿工在家中进行比特币挖矿的新服务。该服务包括在客户家中提供比特币矿机,帮助这些机器与F2Pool矿池连接,并提供任何其他支付服务。另外,比特币矿企Genesis Digital Assets宣布完成4.31亿美元战略融资,由Paradigm领投,新资金将用于清洁能源挖矿业务。

CoinTelegraph消息称,纽约数字投资集团NYDIG在本月发表题为“比特币净值”的研究论文,显示即使在最激进、价格最高的情况下,也就是到2030年比特币达到10万亿美元,其排放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0.9%,其能源支出仅占全球总量的0.4%。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Castle Island Ventures合伙人Nic Carter和NYDIG创始人Ross Stevens所撰写的,主要围绕讨论网路的碳排放在未来会如何变化,影响因素包括比特币的价格、挖矿难度和能源消耗的波动。

要得到加密货币,除直接向交易所购买外,就得通过矿机发掘。最近有研究指出,每年挖掘比特币会产出3.07万吨电子垃圾,而每笔交易平均生产的电子垃圾,重量相当于两部iPhone 12 Mini。挖掘比特币的矿机除耗电量惊人,硬件方面也会持续损耗,一旦矿机实际挖掘效率低于电力支出成本,基本上就会被替换,旧有的硬件则会变成废弃物。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研究指出,用于挖掘比特币的ASIC矿机使用寿命通常在1.29年。截至今年5月为止的一年时间内,挖掘比特币产生约3.07吨电子垃圾。生产的电子垃圾数量有如同荷兰每年抛弃的小型资讯科技及遥距通讯设备,另外再以去年总计约有1.125亿笔比特币交易量计算,平均每笔交易会产生约272克电子垃圾。

目前全球仅有17%电子垃圾已被回收,估计回收数目在部分挖矿风气盛行的国家更少,因为多数有关国家对回收电子垃圾的监管相对不佳。为解决挖矿产生的电子垃圾问题,研究人员也建议比特币应改变交易认证的方法,移植至一个减少依赖电脑运算的系统。

Compass Mining日前宣布,推出家庭挖矿新服务。根据The Block消息,Compass Mining为家庭服务提供三种新型比特币机器,其中包括Whatsminer M31S+(算力78 TH/s,价格8100美元)、Whatsminer M30S(算力88 TH/s,价格9750美元)以及Antminer S19(算力95 TH/s,价格10400美元)机型,交货日期在购买后两到三周内。这项服务目前仅在美国提供,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将其扩展到加拿大和欧洲。

Genesis Digital Assets宣布完成4.31亿美元战略融资,由Paradigm领投,另外除了NYDIG外,还有Stoneridge、FTX、Ribbit、Electric Capital、Skybridge和Kingsway Capital等参投。同时,Paradigm联合创始人Matt Huang也加入Genesis Digital Assets董事会。Genesis Digital Assets将使用新资金,扩大其有关清洁能源的比特币挖矿业务。

截至2021年9月,Genesis Digital Assets数据中心发电量超过170万亿瓦,总算力超过3.3 EH/s,未来12个月将再增加8.6 EH/s,到2023年底,Genesis Digital Assets预计发电量将超过1.4吉瓦(GW)。今年7月份,Genesis Digital Assets完成1.2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则为Kingsway Capital。

By 秉斯克

区块链真能做到既验证身份又保护隐私吗

《指环王》中,魔王索伦铸造了至尊魔戒,它拥有强大的威力,也让佩带者能够隐身。但同时索伦在其中融入了邪恶的力量,戴上戒指的人会被慢慢蛊惑,最终堕入黑暗面。

柏拉图也就在《理想国》中曾经讲了一个「古各斯之戒」的故事,这枚可以隐身的戒指,让一位原本老实的牧羊人走上了为非作歹的道路,这表现出了对匿名的恐惧。而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中,似乎人人都有机会获得一枚「古各斯之戒」,在一个普遍匿名的网络社会中,隐身导致了责任缺失似乎预示着社会的崩溃,我们该如何重建道德与规范,让社会恢复正义秩序?本文从区块链的角度出来试图寻找技术的解决方案。

2020年,韩国「N 号房」事件被曝光。犯罪集团通过匿名聊天软件 Telegram 建立多个秘密群组,以令人发指的手段迫害与剥削被威胁的女性(包括未成年人),并在群组内传播非法拍摄的性视频和照片。犯罪集团通过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获取受害者隐私,以此一步步胁迫受害者。

犯罪集团利用比特币收取「会员费」,通过 Telegram 分享视频,最高时期会员人数超过 26 万人。更可怕的是,因为犯罪分子一直在使用匿名技术保护自己,当局难以进行监管,如果没有那 2 名向警察举报的大学生,这个恶心的房间还不知道会存在多久。

3 月 19 号,微博名「安全_云舒」的用户爆料微博可能已经泄漏了上亿账号的隐私,包括手机号码与历史密码等数据,不久后该微博后被删除。于此同时,这些公民隐私正在通过 Telegram 售卖,并以加密货币的形式支付。

我的好朋友出于正义与对隐私的关注,在出售公民隐私的灰产社区中卧底调查,写文章曝光后,却遭到了疯狂的人肉搜索报复,身份证原件、手机号、真实姓名被散播在 3 万多人的聊天组中,还遭到了短信与电话轰炸。讽刺的是,充分曝光后,我的朋友不得不暂时低调,而这个灰产机器人的运维者却在更变本加厉的出售公民隐私。

作为一个区块链从业者,我一直十分关注隐私与加密技术,而 Telegram 与加密货币一直是研究学习的对象。要注意的是,匿名性和隐私并不对等,保护隐私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保护匿名。

首先,区块链从来不是匿名的,严格来说只是一种「假名」的系统,而匿名技术只是保护隐私的一种方案。因为其实现成本更低、架构更简单,所以从区块链诞生以来,匿名受到了开发者的普遍关注,这让现在大部分的开放区块链都建立在了匿名的基础上。

技术开发者的初衷,只是想在资本剥削与 1984 式的集中监控下,最大可能的保护弱者,维护每一个人的权益与尊严。而隐私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也正是因为符合基本的个体需求,但是随着特定群体对技术倾向的筛选,对匿名的要求不断强化,匿名被错误的使用,它正慢慢地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最近发生的这两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受害者们使用了不匿名、没有做好隐私保护的社交软件,比如微博和推特,在隐私泄漏、身份曝光之后,被别有用心的人拿着裸照和身份证威胁,对受害者进行进一步侵害。而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反对网络监控,本意为保护隐私、抗监控、为用户争取更大自由的匿名社交软件,却为犯罪者提供了保护,让正义的追责无从开始:我们不仅可能抓不到犯罪者(不可及),甚至可能根本就无法辨别出犯罪者(不可见)

而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匿名和点对点加密的聊天,是不是问题都解决了呢?这的确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隐私问题,所以有密码朋克群体一直在尝试教会大众如何利用「加密」的武器保护自己。但一个匿名且自由的系统没有了实际的控制者,它就可以被拿去做任何事,而不排除犯罪的可能,这恰恰是大部分技术解决派所忽略的问题,他们都幼稚地预估了使用者的道德水平与监督可追责的重要性。

即使是出于保护不受他人行动的伤害或促进具有积极价值的活动的初衷,匿名仍然为无需承担任何后果的行动提供了空间,这又反过来危害到了群体的自由。

我们提供了匿名技术,却没有提供甚至完全不关心追责的技术。在这种失衡下,大家进入了一个「黑暗森林」,强者穿着「加密」的盔甲,肆无忌惮地向着那些暴露了坐标、不知都如何保护自己的弱者开枪。

为什么出于对隐私的诉求,会让我们更多地寻求于匿名技术?

这里先要说明隐私的含义,为了便于理解,我引用这类技术的倡导者于 1993 年发表的《密码朋克宣言》里的一句话:「隐私,是你不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的事。隐私权是个体的一种权力,让他可以有选择的对外部世界披露自己的信息」,这与法律上的隐私权定义类似,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隐私权都被公认为自然人的一种基本人格权力。

「如果不存在技术能解决隐私保护,那么是否匿名就是个伦理问题;如果有技术能做到,那么这就是个技术的实现问题。」密码朋克是坚定的技术实践者。

在清楚的认识到了隐私必然会被资本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再生产,或被权威用于控制且攫取更多权力,密码朋克们认为只有依靠民间的力量才能保护隐私,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哲人王是可以信任的,而在当时身份认证是不可能摆脱一个中心运行的,在这种技术的限定下,匿名就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他们也明白过于强调隐藏会陷入不合作不交流的境地,所以他们只要求在生活和交易中,仅披露尽可能少的必须的信息。「当我请求电子邮件服务商为我发送和接受消息的时候,服务商并不需要知道我在向谁发送信息,我发送的信息内容是什么,以及还有谁在与我对话。我的服务商仅需知道如何处理信息,还有我欠他们多少费用。」

如果这些系统是默认需要身份的,那么个体就丧失了披露信息的选择权,所以他们构想只有在默认匿名的框架下,再使用密码学来证明身份、保护数据,个体仅在自愿的情况下披露信息,这样才能真正的保护隐私。

而区块链早期,深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开发者不断地强调着匿名的重要性,选择性地忽略了关于披露信息建立公正的部分,而将绝对匿名作为了技术的终极实现目标。

但在加密单向性的数学铁律下,逆向进行监管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这无异于直接挑战热力学定律,也正因如此加密才足够可靠。而这种物理上的不可逆,导致了监管技术的严重滞后,外部权威在这里失效了,两种力量的失衡最终导致了「匿名保护犯罪者」的尴尬局面。

不单从技术的角度看,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匿名,这的确是人类社会在历史演化中呈现出的基本趋势。现代化我们不再驱逐陌生性,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经验,让「内心的无家可归成为了我们的家园」。

而匿名是陌生性发展的必然阶段,它让人们的关系变得不可见且不可及,也让权威与规范的存在失去了效力。但在通过打破旧规则获取权力与自由的同时,人们却在更多地强调权利而淡化责任。在极化情绪制造群体无意识的同时,一个没有权威与规则的「匿名丛林」也不再存在法律与道德,人性的恶被最大程度的放大。

在熟人社会中,大家共同生活,人与人之间是可见(责任的认定)且可及(责任的追究)的,这让责任具备了规范力和约束力,因此这个小社会不需要权威与制度往往也能自洽运行,但由于人际关系的亲疏,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不公平的。而随着协作范围越来越大,人与人的距离开始拉大,我们逐渐组成了可见但不可及的陌生人社会,这时只能依靠一个外部权威与规范,来保障责任的追究。匿名社会进一步的削弱了人与人的可及性,更摧毁了可见性,责任的约束力与规范力消失,此时该如何维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这预示着两种可能:一是社会的瓦解,当我们既无法让他人负责也无需对他人负责时,社会就走到了尽头;二是对社会的道德、治理形式的重建,让个体可以自治。而作为站在「网络社会技术」最前沿的区块链从业者,我们必须接受技术伦理的考量,并给出解决方案。

我依然坚持从技术端解决问题,但因为加密算法的不可逆,外部权威的努力将全部失效,因此解决方案需要嵌入区块链网络本身。

区块链让去中心的身份认证变得可能,我们能在匿名的网络基础上尽可能的建立一个身份系统,进而围绕身份重新建立道德和规则吗?又或者我们通过绑定利益,以民主实现责任的认定,以代码实现责任的追究,这样的区块链治理能帮助建立社会秩序吗?

1984 年,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中指出,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制度变迁的主体,即「经济人」关于「成本 / 收益」计算。而区块链的加密社会的形成,就是一种受利益驱使,具有极强的诱致性效应,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

区块链首先立足与一个类似「社会契约」的基本协议框架中,以比特币为例:「没有中心拥有和控制网络,任何人都有记录转账的权力,但为了维护统一性,规定一段时间中,只认可最早求解出指定值的计算机具备记账的权力,并给这台计算机提供比特币奖励。」 由于无法基于身份对参与者选择性歧视,结构上中立的技术,使得区块链能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转变成了一个比较计算结果的数学问题,比特币这个近似匿名的网络得以产生了公平且紧密的协作。

如果有更多的计算机加入运算,网络将更加安全,网络中的资源也就越昂贵,唯一能用于调用资源的比特币就将更有价值。出于「成本 / 收益」的计算,这个基础制度让网络的维护个体与网络集体绑定了利益。因此即使作为一个不可及不可见的匿名者,即使不存在规范和权威约束他,他也会执行对网络社会整体负责任的行为。

与自由主义「你没有权力干涉我的」的消极性中立要求不同,区块链让匿名者对自己做出了「我理应为集体负责(其实是为自己负责)」的积极性要求。在这个近似匿名的网络中,「我」只有对「我自己」才是可及的,所以系统必须对参与者的道德水平,或者说理性程度(为了获利)提出高要求,大部分区块链都默认建立在诚信节点数量大于 51% 的前提下。

不过这种机制还是需要一个技术之外基础的,它依赖于一个能交易代币的自由市场,这样才能让一个匿名的使用者通过「成本 / 收益」计算,自发的维护制度与群体利益。这样的设计的确能在系统内部预防「犯罪」,而由于依靠自由市场这个外部基础,系统外资本如果有能力获取低成本的算力,依然会导致加密网络社会的崩溃。实际上,低估值的加密网络被 51% 攻击的事件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

这种建立秩序的方式还存在更多严重的缺陷:首先它只要求了加密社会的「矿工」承担集体责任,而开发者、使用者依然可以不负责任的作恶;其次,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欺诈与犯罪,这也没法追回损失或追究责任。

在匿名社会的治理上,我们在波卡、EOS、DFINITY 等网络上看到了更多的技术尝试。通过「电子税收」与 UBI (全民基本福利),将使用者与开发者一起绑定在网络社会的集体权益上,通过民主投票实现责任的认定,以代码强制执行实现责任的追究,进而建立秩序,这个过程被称为「链上治理」。

「链上治理」的正当性理由与社会契约理论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区块链在技术结构上无法基于身份对参与者进行歧视,允许任何人无准入的参与治理,这可以视为一种中立的「无知之幕」,区块链治理借助于该「技术中立性」获得了正当性。

如何做到可见与可及?例如现在某网络社会中出现了「N 号房」这样的罪恶产物,而持续让这样的产物存在,会引来监管的注意并遭受打压,这将导致整个网络的集体利益受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民主的投票,将该产物踢出网络社会,永久的销毁它的所有资产,并要求参与者(虽然在一个类匿名网络中,但是可以针对地址操作)对往后的交易贴现,以作为罚金。

但其实链上治理依然存在问题,虽然代码代替外部权威触及了犯罪者,但对犯罪行为的认定需要通过民主产生。首先这并不是个好主意,其次民主的投票过程以依靠什么决定的呢?不要忘记我们仍处于一个半匿名的网络社会中,因为无法认证身份,一个自然人可以操纵多个地址,所以「一人一票」是不可行的。但为了让民主有效的维护网络的利益,只能被迫地赋予代币权力,推行「一币一票」。

问题显而易见了,为了维持利益绑定产生「个体自治」,代币必须有自由市场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资本可以通过获取最多代币来攫取权力。在这个制度都来自市场的社会,资本得以摆脱所有的束缚,具备了量化一切、吞噬一切的能力,成为了唯一的特权阶级。

即使我们不归咎于资本,区块链中的治理权本就是不公平分配的,因为权力总被早期开发者提前定好了,比如只允许「链上治理」修改参数,但不允许它修改组织结构,比如预先划给自己大量代币等等。考虑到契约的不完全可能,链上治理被限定在固定的结构下,这种不平等是源自技术的结构性特征,因此「平等的原初地位」无法真正实现,特权阶级可能直接被写入基础的代码中。

这听起来像一个新自由主义的反乌托邦,我们不难遇见这样一个社会,数字劳工们在一个个 DAO 与开放协议间辛苦劳作,食利者不断变富,而大部分人则依靠着 UBI 苟延残喘。

在激进技术的影响下,开发者普遍将上述问题看作是一个设计问题,不断有人试图通过优化治理与民主的流程,通过如二次投票、梯度投票、流动民主、政策预测市场等设计,让多种意识形态有机融合,实现更加高效与公平的治理。

在试图借助市场产生秩序之外,还有一种技术尝试,试图在去中心化的匿名网络中,重新建立起身份,再围绕身份建立新的道德与规范。

虽然出于加密与哈希运算的保障,我们还是无法将地址与真人联系起来,它依然表现为一个假名,但基于区块链的共识与不可篡改特性,我们可以证明这个假名背后相关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并在假名的基础上积累数据(或荣誉),最终产生一个真实的身份模型。

一个身份积累的数据越多,它的身份模型也就更加真实,因此可以比加密网络社会中那些没有数据积累的「匿名身份」享受更多权力。而这些权力表现为更多服务的使用权,这些服务可以根据情况要求用户出示不同的数据证明,用户需要选择性的披露信息,才能享受权力。如果高风险服务的使用要求出示足够的证明,那么将有效的阻断像「N 号房」这样的犯罪者的收入渠道,或者让他变得更容易追踪。

利用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可以做到在不泄漏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产出相关的证明,这让隐私也有了保障。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证明技术,在密码朋克活跃的前互联网时代,是严重缺失一环,因此在当时隐私保护似乎只有匿名技术的一条路可走。

去中心化身份也能用来积累声誉,这让系统可以不基于代币,而是通过对声誉加权,进行更公平、更接近「一人一票」的链上治理投票。这种系统让加密社会中的个体,在有效的视野里再次可见,消解了匿名性,让社会重建成为了可能。

名为 BLS 的聚合签名技术给了我另一个构想,我们可否在创建去中心化身份时,在加密身份数据中使用 BLS 分布式密钥协议产生公私钥对,并把私钥的碎片分发给加密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人。无法通过单独的私钥碎片获得完整的密钥,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身份对所有人均为隐藏,但一旦出现「N 号房」这样的事件,加密网络社会通过链上治理对其追责,这时就可以利用 BLS 恢复私钥,对其身份数据进行解密,让「加密」不再保护作恶者。

显然,以上的种种设想具有乌托邦的成分,并且在互联网最初的构想里,这种既能保护隐私、又能验证个体的去中心化身份技术,一直是严重缺失的,它的实现难度非常之高,我并不确定是否真能在区块链时代用上,但匿名社会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严肃地思考它的可能性。

By blockpunk

没钱连见面机会都没有 – 农村相亲实录

21岁的王涛“从大年初二就开始相亲了,接连这几天每天都见两三个,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我比较中意。”从相亲到定下婚事,王涛和这个女孩子总共见过两次面。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不少农村,金娟、王涛的经历是许多青年男女的缩影。春节前夕回家—春节期间频繁相亲—订婚—再次外出务工,这就是“中国式农村婚恋”。

这种仓促婚姻也为日后生活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因为时间短,两人了解不够,导致婚后生活矛盾重重,很多人是匆匆结婚继而匆匆离婚。但对于经济基础薄弱、人际关系有限的农村青年来说,相亲依旧是认识对象的重要途径。下文为2006年在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农村青年相亲实拍记录》,尽管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这一幕却依旧在中国农村上演……

中国农村青年相亲实拍纪录

这是在农村最真实、最普通的相亲全过程。恋爱对大多数农村青年依然是遥远的,更多农村青年寻找对象的方式依然是依靠媒婆。在广大农村,早婚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年轻的男女的一段相亲过程……

上午10时许,媒人(也是村支书)李勇带来了男孩——李凯,19岁,一个显得很腼腆的男孩。初中毕业后在苏州打工1年,家中弟兄两个,男孩对这人生第一次相亲,也很紧张。

一会儿,女孩的姐姐(左)和另外一个好姐妹打头阵先来“审查”了。在农村相亲,能不能过亲友这关很重要,因为往往当事人很少有机会仔细“审查”对方,更多的印象来自于其他亲友的描述。

女孩家的亲友接着来了很多,父母、要好的姐妹、婶子、嫂子、大娘等等都要亲自对男孩“过目”一番,媒人家忙着拿烟、糖招待这些“审查团”的成员。

在农村相亲,男孩一般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要女孩同意,婚事成功的可能性都在80%以上。

男孩李凯不得不从屋内站出来,尴尬地让女方的“陪审团”认真审视。

在农村,男孩一般在18、19岁就开始被大人们张罗着找对象,惟恐年龄一大成为“老大男”,所以,在农村,20岁或者20岁以前结婚的成为最普遍的现象。按生理发育阶段排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大都直接从少年步入了成年,因为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根本没有在他们记忆里停留。

女主角——叶蔓也来了,她今年也不过19岁,和男孩一样毕业后在外打工,这也是农村最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无缘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所以,初中毕业—打工几年—结婚—生孩子……如此循环。

女孩叶蔓的弟弟也来了(穿橘色上衣),姐弟几个在低声地嘀咕着。女孩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发表意见,也许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其实,正是花季年龄的少女,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适合自己,对于这种“见面”式的订婚方式,她们并不太接受。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圈子的狭小,更多的年轻人只能屈服于这种“相亲”,婚姻质量的好坏,全是由天来决定。

叶蔓背过身,在“倾听”弟弟的意见。男孩李凯似乎也在等待和叶蔓单独“见面”的机会。这种场面,如果女孩认为基本差不多的时候,媒人都会安排让男孩和女孩有一定时间的单独“见面”机会。

很久以前,这种“见面”,女方会问一些“家中弟兄几个?几亩地?……”等等问题。往往都是女方主动。

这个时候,女孩叶蔓的爸爸也来了,他这关是必须要过的。拘谨的李凯竟然不知道上去敬烟。第一印象让叶蔓的爸爸和其他亲属都觉得男孩李凯不够“懂事”,显然给这桩“相亲”的失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这种场面,如果直系亲属有一到两位强烈反对的话,就意味着“相亲”的失败。

叶蔓的爸爸呆了几分钟丢下几句话就转身离去了。看得出,他对男孩李凯显然也不够满意。

(由于并不是完全公开的拍照,加上相机的像素不高,光线没有完全调好,所以,整体效果不甚理想,请各位原谅。)

叶蔓的亲友在抓紧最后的“磋商”。

叶蔓的家人在向媒人转达他们的意见。

假设这桩婚事成了的话,男方为了这桩婚姻也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从给女方的财礼、男方家要盖两层楼房、四大件必不可少,到结婚宴请亲友,一般至少要花费8万元以上,多的更是10万以上。这在农村,应该算最大的负担了。

所以,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能给儿子娶上媳妇,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

结果出来了,通过媒人把女方家的意见转达给了男孩李凯,李凯失望地离去了,背影有些遗憾。

由于女方对男孩李凯不满意,所以,他们并没有单独“见面”的机会,所以,我并没有拍到他们单独在一起的镜头,也是一个遗憾。

其实,在农村,由于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春节就成了“相亲”和结婚的高峰期,大部分“适龄”青年都会选择着个期间来“相亲”或者结婚。

“适龄”——其实只是正值黄金青春的年龄,懵懂还没有结束,“成熟”已经降临。

农村毕竟是农村,和城市比平均的结婚年龄还是要靠前的多,尤其是打工一族,一般都会在25岁以前完婚。

至于说超过了这个年龄但是未能完婚的,就只能趁着过年这几天,想尽办法参加相亲了。在农村的未婚男青年当中,不少都是村里相亲的“钉子户”,可能前年就已经开始参加相亲了,但是一年又一年,至今也未能解决婚姻问题。对于这些,农村的一些父母虽然着急上火,睡不着觉,但也是束手无策,毕竟“相亲荒”见的多了,只能不厌其烦的求人多给物色,看是否有合适的女孩回村,能给自己孩子安排下相亲,至于说好处费什么的,完全不是事儿。

农村老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人生大事上,很多农村女孩都要参考父母的意见,现在既然“相亲荒”都来了,家里有待婚男青年的给出的结婚彩礼、结婚条件肯定也不会差,不过对于这些,农村土生土长的女孩往往也只是看看,丝毫没有要嫁人的架势。对于农村女孩的这些举措,不少人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这是“自视清高”“装”,对于这种说辞,我个人不能赞同,起码农村女孩拒绝“下嫁”这件事,不该只有她们买单。既然如此,那谁买单呢?

1、从小被“掠夺”让农村女孩心凉

提到“伏弟魔”这个词,相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陌生,甚至连农民都知道啥意思了。大家对“伏弟魔”也是痛恨至极,并且对农村女孩进行猛烈的批判,但其实若你能站在农村女孩的角度去理解她们,你会发现很多出身农村的女孩本身也是“受害者”。即便在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这么多年后,在农村的不少家庭当中,男孩和女孩还享受着不一样的待遇,这几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农村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男孩长到二十多岁了,还在花着父母给的钱,农民也是乐此不疲的给着,并不会觉得哪里不合适,但女孩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出去打工的女孩,多少都经历了父母张口要钱的事情。在农村家庭当中,被“掠夺”的总是女孩,所以有不少农村女孩心早凉了,平时正常的孝心该尽还是尽,但再也不愿回去被父母反复的盘剥了。

2、不愿为别人活,想为自己活着

前边也提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词,这其实就是农村典型的为家人活着,因为有些农民觉得嫁女儿的时候,自己完全做主,女儿的意愿,女儿嫁过去之后是否会幸福和他们关系不大。有时候为了照顾家人的经济状况,农村女孩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活,委曲求全嫁给​彩礼多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村婚姻的不稳定性。

现在农村的女孩不管是有学历还是没学历的,都涨了见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们再也不愿意继续沉默,继续一辈子都要为了家庭活着了,待在城市里既能避免和父母闹矛盾,又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不愿“下嫁”农村也在情理之中了。

3、追求高品质婚姻,不愿在农村凑合

不带偏见地说,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些有素养和没素养的人存在,都有些没本事还爱面子,有事儿没事儿拿老婆出气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农村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农村有男人当家的传统,尤其是农村的女孩,有些本事原生家庭就不够幸福,看着父母整天凑合着过,心里早就厌烦了,所以一旦有机会离开农村,他们就再也不愿“下嫁”了。这也是为什么就连一些在工厂打工的厂妹都想找个有学问的男青年,嫁到城市的原因。

By 三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