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扩容从入门到精通

今天主要是从一个自上而下结合时间发展的视角整理了以太坊扩容方案,内容涵盖了一些市场如今已经不再提及的旧方案,有些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说过。但我认为把大框架和相互逻辑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扩容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创新和组合,遇到了哪些问题,不同时期市场的关注点是什么,以及为何目前 Rollup 方案胜出。这些也都有助于我们看清大方向。

个人在做research的时候,发现网上基本没太多文章从这个角度来全面的汇总和对比。我最初纯粹是因为完全不了解扩容,感觉方案很多,各有利弊,有些还很相似,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挖不同时期的文章。但这两周下来,我意识到结合了时间角度的整理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不过今天信息量应该会很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很多的技术和概念,如果能耐心读完,相信对构建整个扩容赛道的大框架和逻辑梳理很有帮助。

一、起因

在第一层以太坊区块链上,不断增长的网络使用需求 ,导致了网络拥堵,推高了交易成本。提高存储、网络速度和吞吐量是有意义地大规模采用以太坊的基础。

因此,需要进行扩容(Scaling)。

二、目的

扩容的核心目的便是在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交易速度(更快确定交易)和交易吞吐量(提高每秒交易量TPS)。

三、扩容方案

扩容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On-Chain(layer 1)和 Off-Chain (侧链+layer 2)

On-chain,链上扩容

对区块链本身的性能提升,这需要对第一层主网/以太坊协议进行变更:这就涉及到了 “Layer 1” 。Layer 1网络是底层区块链的别称。那除了以太坊(ETH),比特币(BTC)、Solana、Polkadot、Near、Cosmos、Aptos、Sui等都属于layer1协议,因为它们是所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网络。Layer 1协议能够在自身的区块链上处理并完成交易,同时自带用于支付交易费用的原生通证。

On-Chain Layer 1扩容的可选方案包括:

a.更改共识机制。以太坊升级就采用了这一方案。几周其前的beacon信标链和主网成功合并就是完成了共识机制从pow到pos的转换。

b. 实施分片sharding。分片是一种常见的Layer 1扩展解决方案,主要是用于增加交易的吞吐量。这是计算机学中的一种数据库分割技术,网络连同上面的节点一起被分割成不同的分片,来平摊工作量并提升交易速度。每个分片处理整个网络的一部分活动,即每个分片都有自己负责的交易、自己的节点和独立的区块。

分片还可以减轻每位验证者的负担(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处理和保存整个网络的所有交易)。每个节点会将完成的工作写入主链,实时共享本地数据。这是之前eth 2.0 原升级计划涉及到的的扩容方案,现已被danksharding所取代。

c. 扩大区块规模。使每个区块能够处理更多交易(目前以太坊升级 proto-danksharding 就是类似方案,升级这部分以后会单出一个分享)。

Layer 1 扩容需要大费周折。很多情况下,不是所有网络用户都会同意这样的变更。从而可能会导致社区分裂,甚至发生硬分叉。(2017年比特币分裂出比特币现金就是硬分叉的后果)

Off-chain,链下扩容

所有的链下扩容都是与第一层主网分开实施,无需更改现有以太坊协议。Rollup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Ⅰ. 侧链;Ⅱ. layer2二层解决方案。

Ⅰ. 侧链

侧链是独立运行的区块链,其安全性全靠自身协议机制。这也是侧链和目前主流链下扩容方案 layer2 二层扩容最大的区别。

而侧链作为一条独立的链和一些layer1 公链相比,区别在于侧链专门用于处理以太坊的过剩容量,而不是与整个以太坊竞争。这些生态系统与以太坊社区紧密结合,以互补的方式托管以太坊应用。

关于这部分分类,我发现网上很多文章都比较混乱,会把侧链归类在layer2中。这部分我主要是参考了以太坊基金会和侧链白皮书对侧链的定义。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ethereum.org/en/developers/docs/scaling/sidechains/

第二类链下扩容是刚才提到的 也是大家常听说的layer2 二层解决方案:基本想法是链下计算/执行,结果上链;离线批量处理。直接从第一层以太坊共识中获得安全性。那不同的layer2方案 会在安全性、扩容效率、去中心化程度、通用性之间寻找平衡。

先来说说侧链:

侧链 Side Chains 是一个独立的区块链,与以太坊主网并行且独立地运行。

它们通常是为高效处理交易而设计的。与第二层扩容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侧链不会将状态更改和交易数据发布回以太坊主网,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并不继承以太坊的安全属性。

侧链通常是选择牺牲了一些去中心化或安全性来实现高吞吐量。

侧链主要是通过双向锚定的跨链桥(two way pegged cross chain bridge)来实现与主网的链接、以及互相操作(这个概念我们很快就会细说)。而这里所谓的双向锚定式主要是指支持资产的双向锚定,即资产在主链与侧链之间的互转。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实际上资产并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只是通过”一条链锁定,另一条链铸造相同面额资产“的方式来进行”跨链“。但凡是架设双向锚定跨链桥的项目都可以被视为侧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双向锚定的跨链桥(two way pegged cross chain bridge):

这个概念是BlockStream在2014年发表的侧链白皮书中提出的。双向锚定是指把主链上某笔资产比如 10eth 锁定到一个特定地址; 同时,在侧链上提供这笔“锁定交易”发生的证据,等量的数字资产以wrapped token的形式就会在侧链上被铸造 比如侧链上mint出了 10 weth,现在这10weth便可以在侧链上进行交易了。反之亦然,用户想在主链取出eth时,在侧链上销毁同面额的剩余的wrapped eth就可以。

在主链锁定(lock)token,在侧链铸造(mint)(wrapped)token。在侧链销毁/燃烧token,在主链提取token。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medium.com/techskill-brew/layer-2-blockchain-scaling-solutions-channels-sidechains-rollups-and-plasma-part-16-79819e058ef6

侧链的工作环境和主链相同,同样基于 EVM(以太坊虚拟机)。但侧链有自己的账本系统、共识算法(例如权威证明、委托权益证明、拜占庭容错)脚本合约等。但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它们获得安全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这里举几个例子:

单一托管模式 Centralized (basic third party authority):这是现阶段最简单的在区块链之间转移数字资产的方式——将主链上的资产发送到一个单一托管方(比如交易平台),托管方收到这笔资产后,在侧链上激活等额资产,这笔资产就能在侧链上流通了。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过于中心化。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联盟模式 Federation – multisig federation:联盟模式是使用公证人联盟来取代单一的保管方,利用公证人联盟的多重签名对侧链的数字资产流动进行确认。在这种模式中,如果要想盗窃主链上冻结的数字资产就需要突破更多的机构,但是侧链安全仍然取决于公证人联盟的诚实度。这种方式还是中心化的。

SPV(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 模式:以上两种方案都是通过中间人来保证安全的,都属于中心化的。

SPV (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即简单支付验证则是安全性更高的去中心化方式。

SPV是Nakamoto在《比特币白皮书》(《Enabling Blockchain Innovations with Pegged Sidechains》大家感兴趣可以读读,我把链接放在下面了)中提到的概念。这也是比特币底层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SPV是一种用于证明交易存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只需通过少量数据就可以验证某个特定区块中交易是否存在。在SPV模式中:

1. 用户在主链上将资产发送到主链的一个特殊的地址,来锁定主链的该资产。

2. 在主链上等待一个确认期,是指币在转移至侧链之前,在父链上必须被锁定的期间。此确认期目的是生成足够多的工作量,让下一个等待期内的拒绝服务攻击变得更困难。典型的确认期的量级可以是一或两天。

当父链上生成了特殊输出后,用户等待确认期结束,然后在侧链上生成一个引用该输出的交易,提供出一个它已被创建并在父链上被足够工作量覆盖的SPV证明,确认期是一个依侧链而定的安全参数,要在跨链交易速度和安全性间做权衡。

3. 主链确认期结束资产确定被锁定后,会创建一个SPV证明并发送到侧链上。然后一个对应的带有此SPV证明的交易会出现在侧链上,这笔交易就在侧链上生成了相同价值的侧链代币资产。

4. 生成的侧链资产先处于锁定状态,接下来,用户必须等待一个竞赛期。这个期间,新转移过来的币不能在侧链上花费。竞赛期的目的是防止重组时出现双花,在重组期间转走先前锁定的币。在这个延迟期内的任何时刻,如果有一个新的工作证明发布出来,对应的有着更多累计工作量的链中没有包含那个生成锁定输出的区块,那么该转换将被追溯为失效。我们称此为重组证明,需要等待一个竞争期来防止双花。如果在竞争期内,用户把主链上锁定的币转走,其他用户可以用最新的SPV证明此事,则侧链铸币交易失效,称此证明为重组证明。

只要有可能,所有侧链上的用户都会有动力来制发重组证明,因为对不良证明的承认会稀释所有币的价值。

5. 典型的竞赛期也是一或两天。竞争期结束后,侧链代币生成,可以在侧链内自由转移,不需要与父链进一步交互。不过,它仍保留着父链币的身份,仅能转回到它所来的那一条链上。

6. 当用户想把币从侧链上转回父链时,流程重复上述步骤:在侧链上将币发送至一个SPV锁定的输出,产生一个充分的SPV证明来表明该输出已完成,使用这个证明来解锁父链上先前被锁定的那个等面值的输出。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驱动链模式 Drivechain:驱动链概念是由Bitcoin Hivemind创始人Paul Sztorc提出的。在驱动链中,矿工作为‘算法代理监护人’,对侧链当前的状态进行检测。矿工相当于资金的托管方,驱动链将被锁定资产的监管权发放到矿工手上,并且允许矿工们投票何时解和将解锁的资产发送到何处。矿工观察侧链的状态,当他们收到来自侧链的要求时,他们会执行协调协议以确保他们对要求的真实性达成一致。诚实矿工在驱动链中的参与程度越高,整体系统安全性也就越大。

混合模式:驱动链 +公证人/侧链而混合模式则是将上述获得双向锚定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的模式。由于主链与侧链在实现机制存在本质的不同,所以对称的双向锚定模型可能是不够完善的。混合模式是在主链和侧链使用不同的解锁方法,例如在侧链上使用SPV模式,而在主链网络上则使用驱动链模式。

数据可用性(DA):

在数据有效性方面,因为侧链说把数据存储在侧链上,并不锚定回,所以只能由侧链自己的的validator来保证,安全性就弱了很多。

侧链项目:

Polygon – 项目范围从单一的Layer 2 plasma解决方案(前身为Matic Network),最终扩展为目前的一种扩容框架,可用于创建与以太坊兼容的区块链网络和扩展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种协议,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方案。)其目标是为围绕以太坊打造一个像多边形一样的多链网络现在正在开发7种扩容方案(从zk-rollup、侧链、软件开发工具包)。其中Polygon POS侧链算是赛道龙头。Polygon团队认为,在未来,以太坊仍然是高价值交易和价值存储的主导区块链,而日常交易将转移到Polygon的低成本区块链。所以polygon pos侧链是通过协助以太坊扩容提供价值,而非直接和以太坊主网竞争抢夺市场。

Gnosis Chain -前身是xDai侧链,后与Gnosis合并开发的Gnosis Chain。低成本和以太坊兼容是gnosis chain两个主要的卖点。

Skale -定位赛作为以太坊的“弹性侧链网络”,能够支持成千上万个独立区块链、侧链、存储链和其他类型子链。这些区块链都与以太坊主网相连接,并且完全兼容以太坊生态。

Palm – 以太坊联创Joseph Lubin、ConsenSys创始人、电影制片人兼Heyday Films所有者David Heyman,艺术科技集团HENI Group创始人Joe Hage。这是一个允许用户建立NFT的以太坊侧链。

Ronin – 由链游Axie Infinity开发商Sky Mavis推出的以链游为主的侧链。由于游戏需要快速交互和低手续费,以扩展和促进每天发生的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交易活动。用户体验必须是友好丝滑的。所以团队干脆自己动手上。

分片链 -在原eth升级方案(eth 2.0)中的分片链,也属于eth自己的侧链变体。

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1)侧链的兼容性是非常好的,支持通用计算,EVM 兼容,可以支持智能合约。

2)涉及到大规模 复杂的交易,侧链的tps可以达到非常高。比较侧链的设计本就是牺牲了一些去中心化或安全措施来实现高吞吐量(这部分可以参考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3)侧链的设局主要是为了减少了主链上的拥堵,降低了每个人的成本,增加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开发人员还可以使用侧链来探索和测试主链上不可用的新特性和用例。比如最早侧链的概念是怎么出现的?就是2012年,当时比特币的核心开发团队正在考虑如何可以安全的升级比特币协议,以增加新的功能,但是担心直接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进行功能添加比较危险,因为如果新功能在实践中发生软件故障,会对现有的比特币网络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比特币的网络结构特性,如果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动,还需要获得多数比特币矿工的支持。这时,比特币核心开发者便提出了侧链方案。

所以最早侧链本就是允许开发人员探索性质地将新功能附加在其他的区块链,再将这些侧链附着在现有比特币区块链上。以保护比特币父链网络。

-ve:

1)侧链和以rollup 和 channel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rollup和channel都继承了以太坊主网络的安全性,但侧链因为采用自己的的共识机制,通常是为特定类型的交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交易能够更快、更实惠),这也意味着它们通常不会继承以太坊的安全属性。从技术上而言,侧链方案不属于layer2。

2)去中心化程度低。

3)和通道方案比起来,侧链的隐私性弱一些,因为在侧链上,每笔交易都会发布到侧链上,无论是否跟侧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交互,交易都会被侧链上每个参与者接收。

Ⅱ. Layer2 二层解决方案

基本想法是链下计算/执行,结果上链;数据离线批量处理。这种方式是直接从第一层以太坊共识中获得安全性,方案包括:

A. Channel通道

这是一个非常早期、存在已久的区块链扩展方案,他最出名的应用是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更注重安全性,而非可用性。

参与者必须将以太坊的一部分状态,如 ETH 存款,锁定在一个多签合约中。锁定初始状态是第一个交易,并打开了通道。然后参与者可以在链下快速自由地进行交易。当互动结束后,把最终状态提交上链,关闭通道。

这边可以再细分为两种 支付通道Payment Channel和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

Payment Channel:现在主链上建一个多签合约地址,比如,A和B创建了这样的多签合约,资金只有经过他俩共同同意才能转移。把各自的钱存进去,假设A和B各存10eth,这个初始状态就相当于是打开了一个支付通道。然后在链下 他们之间进行了几十甚至上千笔交易,每笔交易双方都需要签名和盖时间戳。最后A有5eth B有15eth。但他们不需在区块链上记录这么多笔交易,只用记录两笔——初始资金交易和所有交易结束后的最终余额分配。当他们把最终余额上传到主链,相当于关闭了这个支付通道。

对于A和B来说 链下的那些交易没有手续费并且几乎即时成交。双方无需支付矿工费用,也不必等待区块确认。

State Channel:这其实是对Payment Channel的一种衍生,从名字就可以判断,这种方案是围绕“状态”,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交易状态,也可以是游戏状态、获活动状态等。举个例子,开始一场五子棋游戏,他们需要先创建一个新的“评判”程序,并为其提供初始投注,这样就算开启状态通道了。他们走棋的过程不会作为交易提交给区块链。但每走一步双方都需要签名且附上时间戳,然后再走下一步。只有当程序根据规则判定一方胜出时,结束游戏,a和b签署一个状态更新,根据游戏的结局简单地分配投注。这就相当于状态通道关闭了。

数据可用性 Data Availability(DA):

所有的数据存在Layer2,由Channel双方保证DA(转账或者游戏的整个过程需要靠 a 和 b 这些参与者自己来进行维护)

状态有效性State Validity(SV):

Channel结束后任何一方都可以提交最终状态到Layer1,但是Layer1不验证,而是会先要求提交者质押。然后会有一周的时间进行Fraud Proof,任何一个人可以对着笔结算疑然后提交证明(证明状态是错的)。这个质疑是可验证的。刚才提到了,每一笔线下转账和行为都需要双方签名,并且附加上时间戳。所以但凡质疑者提供的欺诈证明显示是签过名且**时间比之前的更新,**这就是一个可验证的欺诈证明。这个证明就会成为最新状态,同时先前提交状态的那个人质押的币会被扣除。

Channel 项目:

BTC 的闪电网络lightening network

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1)通道主要面向高频、小额支付。

2)节省了大量交易时间和费用。尤其是交易费用方面,创建通道有初始成本。但是一旦部署了,通道内部每个状态的更新都非常便宜。链上实际只记录两笔交易。

3)状态有效性SV 可以通过欺诈证明得到很好的保证。

4)状态通道有很强的隐私性能 –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发生在通道中的,而不是公开广播并且记录在链上。只有打开和关闭转账必须是公开的。但是在侧链系统中,每笔转账都是发布在侧链上的,然后侧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

5)状态通道有即时的最终确定性 – 也就是说只要两方签署了状态更新,就能认为状态结束了。

-ve:

1)提币慢,还需要1周时间进行欺诈证明才能提币

2)对于偶尔转账给对方的用户来说,创建和结算通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不太友好。因为你还需要创建多签合约,签名,设计评判程序…

3)不支持开放式参与。通道不能用于向尚未参与的人发送链下资金

4)TPS一般,更适合少数参与者,如果是大规模的复杂的交易性能就跟不太上。

5)不支持智能合约,毕竟不是一个链。

6)状态通道需要所有参与者100%的在线,如果参与者中途离开也会被扣除质押代币。

7)通道不能用于表示没有明确逻辑所有者的对象(例如 Uniswap)。所以说通道只通道不能用于表示没有明确逻辑所有者的对象(例如 Uniswap)适合用于有已定义好参与者集的应用,虽然说可以添加和移除参与者,但是需要每次都对合约进行改变。

B. Plasma

由于Channel“无法支撑大规模、大资金和复杂交易”的局限性,Plasma方案应运而生。其结合了侧链的一些设计,解决了将资产发送给任意目标人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确保TPS的提升。事实上在开发者们研究Layer2解决方案的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Plasma一度被认为就是 “the right one”。

但随着后来因为一些硬伤被Layer 2 取代了,这边来简单给大家说说:

Plasma是一条独立的区块链,最初的设计也是想保留侧链的主要用途,可以通过链下交易来扩容,同时能一定程度解决侧链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是说当子链遇到攻击时,存储在子链上的资产始终是安全的)因此在取舍后放弃了侧链的一些性能(比如执行智能合约等),却通过区块锚定回主网来增加安全性。他和侧链最大的2点不同在于:

1)侧链使用桥的方式来和主链交互资产,但侧链的安全性依靠自身的共识机制。而且侧链往往 比主网小很多。但plasma将自身的每一个区块的状态信息以区块根的形式发布到以太坊主网。因此在以太坊主网上是可以确认到plasma链上的状态信息的(只不过子链上的具体交易数据存储需要用户自行下载保存。以太坊主链在这个过程中只承担了确认者的角色,而非验证者,所以其安全级别是较差的)。因此Plasma链也被称为 “子”链,因为它们本质上是“父链”以太坊链的较小复制。这意味着它继承了主链的部分安全性,所以也属于layer2的方案。

2)plasma上是不支持智能合约的,仅支持基本的代币转移、交换和其他一些交易类型。

无限创建“链中链”:

每一条Plasma 可以无限创建更多的子链,以减轻父链的工作量,每条子链都有一个叫做“Operator(运营商)”的角色。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运营商周期性的“状态承诺”:

所有链下交易会先汇总到子链的运营商,然后(因为子链要锚定回主链)运营商周期性地把子链计算结果汇总,通过默克尔树的形式打包压缩成一个区块根,最后将区块跟提交回主链做状态记录。也就是所谓的 周期性的提交”状态承诺“。通过这样的方式,无论在两次提交期间,子链上发生了多少笔交易,子链只需要将交易执行造成的状态信息提交到主链上即可。而交易的数据是不会提交给主链的。

入口——主网合约:

像侧链一样,Plasma 使用在以太坊上运行的主合约来处理用户的进入和退出。用户必须在主合约中存入 ETH 或任何 ERC-20 代币。监视合约存款的 Plasma 运营商重新创建与 户的初始存款相等的金额,并将其释放到用户在 Plasma 链上的地址。

退出——欺诈证明:

然后在推出plasma链,也就是取款的时候,plasma引入了之前提到的“挑战期”, 通过欺诈证明的方式来惩罚不诚实行为、保证状态有效性。该主合约还负责跟踪状态承诺(前面已解释)并通过欺诈证明惩罚不诚实行为。「 欺诈证明 」意味着任何人在这段挑战期(通常是7天或者更久)内,都可以通过默克尔树校验的方式来提交证明用户资产的退出是不合法的。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状态根State Root:

首先刚才提到了Plasma在主链上拥有一个(或者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合约,用来维护plasma子链中的状态记录,这个状态记录实际上是一棵默克尔树的根节点存储的哈希值,这个哈希值被称为state root。

具体解释:默克尔树(一颗二叉树),在二叉树的叶子节点上记录着当前rollup层账户的状态信息。

对于每两个状态信息(例如State 1/State 2),我们可以根据某种哈希公式计算出一个唯一的哈希值(eg: Hash(1,2) )来作为这两个叶子节点的父亲节点,依次一层一层往上类推,最终得到一个哈希值存储在根节点中:你不需要知道怎样计算哈希值,你只需要记住几件事情。

1) 任何一个状态的变化都会导致Root hash发生变化。

2) 如果两棵树的根哈希值相同,那说明他们的叶子结点存储的信息完全一致(因此只需要对比两个根节点哈希值就可以确认底层状态信息的一致性)。

3) 根据根节点的哈希值和下载相邻哈希值,我们可以确认某一个状态信息存在于这棵哈希树中。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当rollup上发生交易的时候,会产生新的state root。任何子链的用户这时候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子链上下载记录的交易信息来对比、证明新的状态根是否正确。(因为刚才提了,但凡记录的交易/叶子节点上完全一致的,根哈希值一定会相同。

为了保证他们的资金完全安全,用户(也就是潜在“验证者”)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等离子链,去记录链上的交易信息。这包括运行一个自动同步(下载)等离子链并确保一切按预期运行的软件。用户应至少每隔几天运行一次该软件,但具体时间取决于 Plasma MVP 智能合约设置的参数。

如果等离子链运行正常,那么用户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但是,如果出现不可逆转的错误(希望极少发生),那么用户的钱包将自动开始从 Plasma 链中提取资金。这种自动取款保证了用户资金的安全,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当恶意运营商试图窃取资金时也是如此。

数据不可用:

但Plasma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用性。欺诈证明有效预防了用户作恶,也能保证只要有还有哪怕一个诚实节点,就能保证链的安全性。但如果是运营商作恶,同时用户/验证者没有可以证明真实性的相关交易信息呢?由于用户可以提交欺诈证明的前提是用户自行记录了子链上的交易数据 + 运营商将所有真实交易数据打包上主链,所以当运营商作恶提交无效数据时,只要将防欺诈所需的相关信息隐藏,网络中的用户便无法拿到真实信息来证明交易是无效的。

大规模退出:

由于“运营商作恶” 这个问题在plasma方案中无法有效预防,只能想解决办法。plasma就设计了一套“大规模退出”“mass exit“方案,但这个方案又有可能引发以太坊本身的全网拥塞…

Plasma项目:

Matic最早期就是使用plasma,区块链研究人员此后不久发现了数据可用性问题(后面会在报告中进一步讨论),导致 Plasma 被其他解决方案弃用。改名后,polygon项目就转为全方面,全站式扩容方案。

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1)提供高吞吐量和

2) 每笔交易的低成本。

3)适用于任意用户之间的交易。使用的人可以将资产发送给plasma以外的人,收款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点,回到plasma只要拿着收款证明,去兑现就可以。而如果两者都建立在等离子链上,则每个用户对没有开销。所以plasma也可以适应与主链无关的特定用例。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定制 Plasma 智能合约,以提供可在不同环境中工作的可扩展基础设施。

4)不需要像channel去提前锁定资金.

5)安全性高,plasma的安全性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主网。(fraud prove欺诈证明)侧链的validator 定期将状态树根state root传到主链,但主链不去验证,允许任何人在一周内提交质疑,和欺诈证明。以此来保证sv状态有效性。

-ve:

1)无法运行智能合约。plasma仅支持基本的代币转移、交换和其他一些交易类型。

2)固定提交周期,如果在这个周期内去支付,支付是不会被确认,需要等周期到了才可以。

3)提款慢,通常需要等7天,以允许提交质疑和欺诈证明。

4)需要定期观察网络(活跃度要求)或将此责任委托给其他人以确保资金安全

5)依靠一个或多个运营商来存储数据并根据要求提供服务。

6)如果太多用户试图同时退出,以太坊主网可能会变得拥挤。

所以这边可以看出来,Plasma 和Channel通道对比,核心优势在于:用户可以将资产发送给从未参与过系统的参与者,并且资本要求要低得多。但代价是:Channel通道不需要任何数据在链上运行,但 Plasma 要求每条链定期发布一个哈希值。此外,Plasma 转账不是即时的:用户必须等待挑战权结束。

但plasma自身最核心的问题是,Plasma子链为了提升效率,只会定期提交其状态结果上主链,而非所有交易数据。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Plasma无法建立和以太坊主链同一级别的信任,因为确保”数据有效性“的重任就落到了”运营商“身上,而非以太坊主网。但运营商是存在动机去作恶的。

于是乎,就有了roll-up方案…

C. Roll-Up:

Rollup是目前最主流的扩容方案,可以算是原始主链处理方式和Plasma方式的折中:他和plasma一样在以太坊主链(也就是一层)之外执行交易,然后将多个交易成批处理在一起,最后将它们的状态发送回以太坊主网络。但是不同之处在于,1)roll-up也会将交易数据提交给主链,2)rollup会最大限度压缩这些交易数据,同时基于Rollup本身的特性适当删除和缩减一部分数据,只要保证最终的提交能够上主链从而供任何人验证即可。(这两种roll-up 都是在plasma的基础之上,针对交易数据部分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方案。)

因此,Rollup的安全性要比Plasma高。而他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同时保证了状态有效性+数据可用性。

Roll-up具体上怎么实现的呢?

State Root(先前提到过):

首先Rollup在主链上拥有一个(或者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合约,用来维护Rollup层中的状态记录,这个状态记录实际上是一棵默克尔树的根节点存储的哈希值,这个哈希值被称为state root。

具体解释:默克尔树(一颗二叉树),在二叉树的叶子节点上记录着当前rollup层账户的状态信息。

对于每两个状态信息(例如State 1/State 2),我们可以根据某种哈希公式计算出一个唯一的哈希值(eg: Hash(1,2) )来作为这两个叶子节点的父亲节点,依次一层一层往上类推,最终得到一个哈希值存储在根节点中:咱不需要知道怎样计算哈希值,咱们只需要记住几件事情。

1. 任何一个状态的变化都会导致Root hash发生变化;

2. 如果两棵树的根哈希值相同,那说明他们的叶子结点存储的信息完全一致(因此只需要对比两个根节点哈希值就可以确认底层状态信息的一致性;

3. 根据根节点的哈希值和下载相邻哈希值,我们可以确认某一个状态信息存在于这颗哈希树中。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Batch(这也是rollup非常棒的一个改良):

当rollup上发生交易的时候,会产生新的state root。

但是如果每发生一笔交易就签名并在主链更新一次state root,产生的成本反而会比将这些交易在Layer1上执行还要高。

所以rollup中产生的交易就被按批次打包汇总,同时根据这批交易全部执行完成后的状态,会产生一个新的state root。无论是谁将交易打包提交给主链上的智能合约,他都需要计算这个新的state root,并将其和上一个state root以及交易数据一并提交。

这一部分的打包被称为一个”batch”,运营商将batch提交给Rollup 合约后,主链会去验证新的state root是否正确,如果通过验证,则将state root更新为最新提交的state root,并最终完成一次rollup内的状态转移确认。

所以,Rollup的实质是将一大笔实际产生的交易汇总成一笔主链上的交易,这些交易由Rollup链来执行和计算,但会将数据提交给主链。这样既利用了主链的共识和安全性,同时提升了实际上的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压缩:

这两种技术方案能够做到扩容,核心都是交易数据的压缩和打包(前面提到了rollup的一大改良就是将交易数据上链 因此“压缩”是针对这部分)。这是因为以太坊的区块 gas limit 是有上限的, 压缩后的交易越小,一次能提交给主链的交易就越多,平摊的费用越低。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以下是Vitalik在其文章中描述的一种zk的压缩模式,作为例子帮我们理解:

以太坊主链上一笔简单的交易(比如发送 ETH)通常消耗约 112 字节。然而,在 zk-Rollup 上发送 ETH 可以缩减到约 12 字节。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达到这样的压缩效果,一方面是采用了更简单高级编码,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巧妙的压缩技巧。

这个图表很有意思,不考虑rollup,一般在以太坊网络上交易会涉及到这些参数:

Nonce:此参数的目的是防止重放。如果一个账户的当前 nonce 是 5,那么来自该账户的下一笔交易处理后,账户中的 nonce 将增加到 6。nonce一般来说可以到几千几万,但它是通过rlp编码可以动态缩短字节,所以以太坊网上的nonce大约是在3字节左右

Gasprice:是以10的负18次方为单位的一个数,也是rl编码,大概是8字节

Gas:这边指的是你愿意付出的gas个数,一般都不多。一般以太坊一个block的gas上限是允许2千万个gas。一般一个转账交易gas差不多是2万,调个合约差不多是10万-20万,顶多几十万。所以这边平均差不多3个字节

To:以太坊上一个地址差不多是21个字节,而且以太坊地址范围很大

Value:指的是转账时的钱数,很多时候调合约value都是0,因为你不需要往合约里转账。但比如我转5eth给你,那value就有个值。单位也是10的负18次方,rlp编码,9个字节差不多

Signature:签名就比较固定 差不多68个字节

所以这样算下来,一个eth交易差不多112个。因为roll-up是往L2发,所以只要能表达出完整信息,L2方案是可以自定义格式的。但是这些信息他可以挑选,和压缩。比如:

Nonce:在 rollup 中可以完全省略 nonce。因为完全可以从 pre-state 中恢复 nonce。

GasPrice:可以在每批中设置一个固定的费用水平,或者甚至将 gas 支付完全移到汇总协议之外,并让交易者通过渠道向批次创建者支付费用。

Gas:可以在 batch 层面设置 gas 限制,选择一些特定的值,

To:可以通过默克尔树上的索引来替换 20 字节的地址(例如,如果地址是添加到树中的第 4527 个地址,我们只需使用索引 “4527” 来引用它。就可以限制到4个字节

Value:钱数把单位改一下,或者用其他技术法来存储。

Signature:使用 BLS 聚合签名,将多个签名整合为一个。然后可以一次性地针对整个消息批次“batch”验证签名。因为每个区块中可验证的聚合的签名数量上限是100,所以即使包含100笔签名的 大批次(batch)也能聚合成一笔签名。

最后省下来差不多12个字节。其实相当于限制了精度,但信息范围不变,依旧几乎表达了完整的信息。这就是roll up为什么能扩容的重点。但这扩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主链上,calldate是有限制的,因为calldate它每个字节都会消耗主网上的一点gas,而主链上一个blcok的总gas数上有限制的。所以就限制了calldata能包括的字节的总数。

这些压缩技巧是 rollup 扩容的关键,如果我们不对交易数据进行压缩,rollup 或许只能在主链的基础上的有大约 10 倍的提升效率,但有了这些压缩技巧,才能做到100倍甚至更高的压缩效率。

Data availability :

如何验证提交的信息是正确可用的?

Roll-up和plasma的一大不同在于它也提交了交易数据上主链,来保证任何人可以验证。那现在就涉及到了如何验证提交的信息是正确可用的?

对于这一问题,大体上有两种解决方案,而根据解决方案的不同,rollup也被分成了两类:Optimistic rollup乐观卷叠 和 Zero-knowledge (ZK) rollup零知识证明卷叠。

a)Optimistic rollup 顾名思义,它们乐观地假设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并在没有任何初始证明的情况下提交批次。任何人可以在挑战期内,检测并证明有数据是虚假的。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如果批处理被证明是有欺诈性的,那么Optimistic rollps会执行欺诈证明,并使用以太坊主链上的可用数据运行正确的交易计算。

还可以用刚才这个图(下图)来解释optimistic roll-up中的 欺诈证明构建:

batch所包含的信息包括了pre-state root,post state root,和交易信息。

根据pre-state root这一部分能够构建完整的默克尔树。

根据交易信息,我们可以模拟执行batch中提交的交易,从而得到了新的账户状态,得到新的默克尔树,得到新的state root。

将上一步得到的state root和batch中的state root进行比对从而验证batch中的是否正确。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1/05/rollup.html

为了威慑提交者不作恶,提交者往往需要质押资金,当他的提交被验证为错误时,一部分质押资金将会被扣除作为惩罚。同时,提交了相应欺诈证明的验证者会得到被扣除的押金,以此来激励监测和提交欺诈证明的行为。

如果我们将OR和Plasma进行比对,我们会发现一些相似性,例如他们都使用了欺诈证明机制,需要有一个验证者的角色来监测OR给主链的提交。但由于OR同时向主链提交了交易数据,所以OR上的验证者不需要在自己去保存记录OR上的交易。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1)提供高吞吐量

2)和低交易成本

3)roll-up交易数据存储在第 1 层链上,提高了透明度、安全性、抗审查性和去中心化性。在不牺牲安全性或不信任的情况下提供可扩展性的巨大改进。

4)optimistic rollup的欺诈证明保证了去信任的最终性,状态的有效性,而且并允许诚实的少数人保护链(理论上哪怕只有一个诚实节点都可以保证整条链的安全性)

5)optimistic rollup也通过将交易数据上主网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

6)与 EVM 和 Solidity 的兼容性允许开发人员将以太坊原生智能合约移植到汇总或使用现有工具来创建新的 dapp。

-ve:

1) 提款慢,通常需要等7天,以允许提交质疑和欺诈证明

2)安全模型依赖于至少一个诚实节点执行汇总交易并提交欺诈证明来挑战无效状态转换。

3)Optimistic roll-up必须在链上发布所有交易数据,也需一定的成本。

Optimistic Rollup项目: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b)另一类Roll-up解决方案是Zero-Knowledge rollup (ZK rollup)

先来说说什么是零知识证明ZKP?

零知识证明(ZKP)是现代密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

证明者向验证者证明并使其相 信自己知道或拥有某一消息,但证明过程不能向验证者泄漏任何关于被证明消息的信息。通俗的来讲就是:

既证明了自己想证明的事情,同时透露给验证者的信息为”零”。eg 数独

完备性

可靠性

零知识性

与Optimistic Rollup不同,ZK Rollup 要求提交者在提交batch(zk rollup也是将交易捆绑成批次,链下执行,一同上链)时除了交易数据以及post/previous state root 之外,还要携带一个“有效性证明”。有效性证明被提交到主网的roll-up合约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来验证zk Rollup层中特定batch的交易是否正确。证明可以在提交batch几分钟后完成,验证成功后主链rollup合约会将State root更新为提交的最新数据。这基本等同于省略了验证人的工作,在提交的同时完成验证。

这意味着:1. zk Rol-Up省略掉了验证者保存数据,在挑战期提交欺诈证明的环节(如下图);2. 也不再需要在提交后再等待7-14天来做验证。所以交易速度也比其他L2方案快很多。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零知识证明的解决方案:

zk-SNARK(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是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论证的缩写。该种方案的特性是简洁的,即验证过程不涉及大量数据传输以及验证算法简单,这就意味着验证时间不会随着运算吞吐量而成倍增长。

zk-STARK(Scalable Transparent Argument of Knowledge)是可扩展的透明知识论证,是作为SNARK的替代版本而创建的。与SNARK的Succinct的“S”不同,STARK的“S”代表的是Scalable(可扩展性),主要表现在STARK生成证明(Proof)时间复杂度近似于计算的复杂度(呈拟线性关系),而验证证明(Verify Proof)的时间复杂度远小于计算的复杂度。也就是说随着STARK扩展性提高,STARK的证明复杂度并没有相应增加。

但由于零知识证明这部分涉及到很复杂的底层技术和密码学概念,所以这个日后可以单拎出来再做个分享。今天这边就简单说一下,不进入具体细节。

总之,我们知道ZK rollups 特有的几个重要压缩技巧是:

1. 生成的证明体积远远小于证明内容的体积(因此比op 上传到主网的字节要小很多)。

2. 如果事务的一部分仅用于验证,并且与状态更新无关,那么该部分可以下链,从而减少字节。但这不能在optimistic roll-up中完成,因为该数据仍然需要包含在链上,以防以后需要在欺诈证明中进行检查(比较zk不需要挑战期和欺诈证明)。

但zk的挑战在于生成、以及验证一个zk证明本身需要非常非常大量且复杂的计算,这也是为什么目前ZK-Rollup研发进度和实际应用都非常慢的原因之一。而且正因为其技术上的复杂性,并不是随便一种语言,编译环境,虚拟机,指令集都能够无缝支持完成以上提到的过程,需要做额外的适配,这导致zk项目天生就很难兼容evm(这一部分也、可以在日后专门聊zk的分享细说)。

这边是@W3.Hitchhiker团队做的一个不同方案的费用和TPS对比: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w3hitchhiker.mirror.xyz/7dwD76ZZIlR7ep731K6y9vTTuXGHOojxWSnkXKzqPzI

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1)有效性证明确保链下交易的正确性。

2)由于省略了验证者的工作和挑战期这个概念,一旦在 L1 上验证了有效性证明,就会批准状态更新,从而提供更快的交易最终确定性。(无须再等7-14天)

3)OR 的数据可用性来自于经济学。为了能够良好的运转,OR必须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驱使一批主链上的验证人随时监测提交者,并准备提交欺诈证明,而zk的数据可用性依赖于密码学和代码。

4)安全性依赖于主网的安全性和共识。因为恢复链下状态所需的数据都存储在 L1 上,从而保证安全性、抗审查性和去中心化。

5)更好的数据压缩有助于降低calldata在以太坊上发布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汇总费用。属于目前压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方案

6)所以用户交易费用也低。

-ve:

1)由于其有效证明所需计算量大,复杂度高,所以开发速度慢

2)因此应用不广泛。不像op有那么多的应该和迭代

3)目前很难支持以太坊虚拟机(EVM),使其难以运行 智能合约、DeFi 协议等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4) 硬件方面的中心化风险。生成有效性证明需要专门的硬件,硬件垄断有可能会导致对链进行集中控制。

ZK Roll-Up项目: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ata from https://l2beat.com/scaling/tvl/, 22/09/2022

Rollup 小总结:

现在就能明白为什么Roll-Up方案能够取代Plasma方案:

1)效率 – zk-rollup 会生成链下交易处理的有效性证明。直接省略了运营商打包数据、发布“状态承诺” 和 用户欺诈证明提交的环节,从而消除挑战期和退出机制的需要。这也意味着用户不必定期观察链来保护他们的资金。

2)支持智能合约 – Plasma 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支持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执行。Optimistic roll-up与以太坊虚拟机兼容,甚至现在不少zk项目(zkSync,StarkWare等)也在推进zkEVM的实现。使其成为更理想的、即安全又有用的去中心化扩容方案。

数据不可用 -如前所述,Plasma 存在数据可用性问题。如果恶意运营商在 Plasma 链上提交了无效数据,用户将无法质疑并提交欺诈证明。Rollups 通过强制运营商在以太坊上发布交易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允许任何人验证链的状态并在必要时创建欺诈证明。

3)大规模退出问题 – ZK-rollups 和Optimistic Rollups 都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了Plasma 的大规模退出问题。例如,ZK-rollup 的加密机制确保运营商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窃取用户资金。

同样,optimistic rollup对提款施加了延迟期,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发起挑战并防止恶意提款请求。虽然这类似于 Plasma,但不同之处在于验证者可以访问创建欺诈证明所需的数据。因此,roll-up方案不会涉及到有可能损害主网络的“大规模推出”。

V神这几年也强调了未来以太坊的发展路线将是以roll up为中心,底层链为区块的数据可用性提供保证,而Rollup为区块的扩容和有效性提供保证。

然而…

随着向layer2大规模迁移的推进,即便是压缩能力强的rollups,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相同的扩容问题——因为rollup交易数据仍必须传播到所有完整节点,其扩容程度依旧受到以太坊的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

与主网相比,Optimistic rollup可以实现25倍的可扩展性升级,zk rollup可以实现100倍,约 3000 TPS。

可以说 Rollup方案们在扩容方面提供的是线性增长,而非指数级的。那有没有可能够既保证性能,又提供指数级的扩容增长?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于是StarkWare团队又首创了Validium方案,一个有可能达到2-3万tps的链下扩容方案…

D. Validium链

它的运行方式类似于ZK rollup,也通过发布零知识证明来验证以太坊的链下交易,但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Validiums 的数据可用性是链下的。因为这样吞吐量不受以太坊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从而提高扩展性、交易速度、降低用户费用(发布成本calldata更低)等目的。

存款和取款:

存款和取款也和rollup类似,用户的存款和取款由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控制。用户通过在以太坊主链合约中存入 ETH(或任何与 ERC 兼容的代币),在validium链上铸造出与其存款相等金额的代币。

取款的话,validium 用户将其提款交易提交给运营商。用户在validium链上的资产在退出系统前也会被销毁。一但批次的有效性证明得到验证,用户就可以通过提供merkle证明来调用主合约进行提款。所以和zk-rollup一样,Validiums 提供近乎即时的提款。

Batch批次:

和rollup类似,用户向运营商提交交易,运营商将交易打包成批次然后提交上主链。批次中包括状态根state root/merkle root和有效性证明。要执行状态更新,运营商必须计算一个新的状态根(在执行交易之后)并将其提交给主链上的合约。如果有效性证明通过,将切换到新的状态根。

与 ZK-rollup 不同,validium 上的运营商不需要发布交易数据。这使得 validium 成为一个纯粹的链下扩展协议。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Validium的链下数据存储主要好处是进一步提高可扩展性(吞吐量不受以太坊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提高交易速度、降低用户费用(发布成本calldata更低)、以及保护隐私,因为公众无法在链上访问交易数据。

数据可用性:

然而,链下数据的可用性带来了一个问题 —— 如果运营商作恶向用户隐瞒链下状态数据,同时用户无法访问交易数据,那么用户就无法计算执行提款所需的 Merkle 证明,用户的资金就会被冻结。

如下图所示:如果运营者更改了trasaction 6,则交易transaction1的所有者将无法证明其帐户所有权,因为丢失了证明过程中所需的节点 hash (5,6,7,8)的信息。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Drawn by RJ

因此,Validium 有必要采用额外的链下数据管理机制,以便确保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链下交易数据。

Validiums 的链下数据可用性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些依赖受信任方来存储链下数据;而另一些则使用随机分配的验证者来完成任务。

第一类:数据可用性委员会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 (DAC)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tarkWare提出了数据可用性委员会(DAC)的概念,以消除用户对运营商的信任依赖。

通过指定一组受信任的实体(统称为数据可用性委员会)来存储链下数据副本并在运营商不为用户的提款请求提供服务的紧急情况下将其(链下数据副本)变为公开可访问。由于成员较少,DAC 更容易实施并且需要较少的协调。但伴随的是集中化风险。

直接退出,无需通过运营商。

在紧急情况下,主网上应用程序智能合约(ASC)将不再接受新的状态更新,而是只允许能够为最新状态提供merkle证明的用户直接提取资金。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无需通过运营商,直接调用主合约的提款功能,将他们的资金提回。

由于其仍使用零知识证明,所以不存在广播不正确状态的危险。

但是,用户必须信任 DAC 以在需要时提供数据(例如,用于生成 Merkle 证明)。数据可用性委员会的成员有可能受到恶意行为者的损害,然后恶意行为者可以扣留链下数据。

第二类:绑定数据可用性 Bounded Data Availability

这种是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和去中心化的形式来保证链下数据的可用性。此方案要求负责存储离线数据的参与者在担任其角色之前在智能合约中质押(即锁定)代币。这种代币作为一种“纽带”来保证数据可用性管理者之间的诚实行为并减少信任假设。如果这些参与者未能证明数据可用性,则保证金将被削减。

在绑定的数据可用性方案中,一旦质押所需的代币,任何人都可以被分配存储链下数据。这扩大了符合条件的数据可用性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了影响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DAC) 的集中化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依赖于加密经济激励措施来防止恶意活动,比指定受信任方来保护离线数据更安全。

Validium的优缺点: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ve: zk roll-up的很多优势和劣势validium也有:

1) 有效性证明强制链下交易的完整性,并防止运营商用无效状态来更新

2) 交易速度快。将资金撤回以太坊时不会出现延迟(无需欺诈证明)

3)适用于特定用例,例如优先考虑隐私&可扩展性的交易或区块链游戏。(比如DeversiFi 是一个使用第二层网络(Validium)实现隐私交易和可扩容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DEX V1.0 选择链下数据解决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的客户——专业交易者——不能将他们的交易历史记录在链上,因为这会将他们的策略暴露给竞争对手。

4)链下数据可用性提供更高水平的吞吐量。

5)通过不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主网来降低用户的gasfee

6)指数级的可扩展性增长将承载更高的流动性,这会是新兴 DEX 的一个重要属性

-ve:

1)由于其有效证明所需计算量大,复杂度高,所以开发速度慢。对于低吞吐量的应用程序不具有成本效益。

2)因此应用不广泛。不像op有那么多的应用和迭代

3)目前很难支持以太坊虚拟机(EVM),使其难以运行 智能合约、DeFi 协议等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4)硬件方面的中心化风险。生成有效性证明需要专门的硬件,硬件垄断有可能会导致对链进行集中控制。

5)模型依赖于信任假设和加密经济激励,不像 ZK-rollups 纯粹依赖加密 密码学安全机制。

6)链下数据的可用性的问题:创建或验证 Merkle 证明所需的数据可能不可用。这意味着如果运营商作恶,用户可能无法从链上合约中提取资金。即时有数据可用性委员会,依旧存在中心化的风险。

Validium项目: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from https://l2beat.com/scaling/tvl/, 22/09/2022

E. Volition

这边可以多提一个混合方案——StarkWare创立的volition的概念:结合了 ZK-rollup 和validium,并允许用户在两种扩展解决方案之间切换。通过Volition,用户可以利用 validium 的链下数据可用性进行某些交易,同时保留在需要时切换到链上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ZK-rollup)的自由。这实质上使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独特情况自由选择权衡取舍。

万字科普:详解以太坊扩容全方案
https://medium.com/starkware/volition-and-the-emerging-data-availability-spectrum-87e8bfa09bb

例子:在zkSync2.0中,就用到了volition的概念。他们L2 状态分为 2 个方面:具有链上数据可用性的 zkRollup 和具有链下数据可用性的 zkPorter。这两部分将是可组合和可互操作的。

四、总结:

各类方案对比,rollup有效地保证了状态有效性+数据可用性,保留了先前方案的优势,同时解决了他们的局限性。从而成为目前扩容领域的的龙头。

在roll-up方案中,短期来看,optimistic rollup技术更加成熟、运用更广泛,op roll-up可能会在通用 EVM 计算中胜出,而 ZK roll-up可能会在简单的支付、交换和其他特定于应用程序的用例中胜出。

但从长远来看,而ZK Rollup的弱点基本都属于技术问题,随着大量优秀的开发人员投入到相关研究,ZK Rollup在未来会是更优的扩容方案。ZK-Rollup 技术的基本原理将使其能够取代 Optimistic Rollups,有能力达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更全的性能,从而带来更加广泛的采用。目前已经有不少像 Scroll、zkSync 和 Polygon 这样的 Layer 2 项目已经在尝试引入 zk-EVM 的计算环境,这将使 ZK-Rollups 能够独立运行所有类型的通用智能合约。

未来会有更多融合。从扩容方案发展过程来看,以太坊的扩容并不是某个单一方案能够一劳永逸的。很多解决方案提供商也都在多条路径上进行着探索和布局。个人相信这也势必会产生更多融合方案(eg. Optimism 的“Bedrock”;StarkEx的 Volition;Polygon)

读完本文应该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扩容方案的发展迭代,往往是意识到一个解决方案存在的局限性后,用另一种更好的方案来尽可能地保留优点,解决缺点,突破局限。就像当初很长一段时间开发人员都认为Plasma 就是“the right one”,直到意识到它的局限性无法被突破,从而探索出了roll-up;目前 roll-up看起来好像就是大家公认的答案了,但也许随着探索的深入,还会出现颠覆roll-up的更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就是我整理完感觉这些扩容方案目前有无数种走向,对于我这种二级投资的个体户 感觉可以慢慢来,等项目跑出来做右侧交易,因为变化太快,可能好不容易搞明白了,他们发现走不通,改方向了(就像plasma) 。然后判断出一个大趋势广撒网,广押宝也许是笨但比较有效的办法哈哈。但这是二级思路 不适用于一级,一级最后还是看团队、看项目背后的网络、资源。

作者:LD Capital Research

AI和Web3能擦出什么火花

最近,闲来无事,问一些在硅谷的互联网投资者,重点关注什么领域?

本以为又是“Saas”、“Web3”等老名词,结果出乎意料,“AI”成为了高频关键词,众多一线硅谷 VC 开始瞄准 AI 初创公司,巨额融资不断浮出水面。

比如,Meta(原Facebook)工程师 Lin Qiao 离职之后,开始基于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PyTorch 进行创业,为诸如 Stable Diffusion 之类的 AI 图像创建工作提供支持。

众多一线 VC 竞相追逐,尽管只有一个 PPT,一个梦想,但是该项目最终以上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千万美元融资,Benchmark 和红杉资本均有参与。

这只是 AI FOMO 下的一个缩影。

10 月 17 日,英国开源人工智能公司 Stability AI 宣布获得 1.01 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 10 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由Coatue、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和 O’Shaughnessy Ventures LLC 参与投资。

如果聊到最近大火的 AI 生成艺术一定离不开这家公司,StabilityAI 于今年发布了深度学习文字转图像模型 Stable Diffusion,主要用于根据文字的描述产生详细图像,Stable Diffusion 的诞生让 AI 绘画这个领域愈发火爆。

根据最新 Tiger 致投资者信中的内容,他们已然悄悄投资了AI领域巨头 OpenAI。

一场 AI 飓风席卷科技创投界,这股Fomo 浪潮也和红杉资本的一篇文章有关。

2022 年 9 月 23 日,红杉美国官网发表了最新一篇题为《生成式AI:一个创造性的新世界》的文章,认为AIGC(AI-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会代表新一轮 Paradigm shift(范式转移)的开始

原文作者是红杉的两位合伙人,Sonya Huang 和 Pat Grady,有趣的是第三位作者,赫然还写着 GPT-3,OpenAI 旗下基于深度学习原理的语言预测模型,简单理解就是基于上下文的生成 AI 系统

当你向 GPT-3 提供提示或上下文时,它可以填写其余内容,也就是说你给GPT-3提供素材,他帮你撰写文章

此外,这篇文章插图也是用 Midjourney 生成的,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一张精美的插画,这也让众多绘画师感到忧心忡忡,甚至在微博上有了“绘画会被 AI 替代吗”的热搜,引得众多画师下场讨论。

超越 Web3,资本新宠 AIGC 的奇幻漂流

图源:知著网

文字、图片可 AI 生成,音频和视频同样不在话下

在 Podcast.ai 推出的第一集播客里,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竟然成为首位嘉宾,与美国知名播客主持人 Joe Rogan 进行了一场长达 20 分钟的交流,讨论了乔布斯对大学、计算机的看法以及工作状态、信仰等。

人死不能复生,这背后当然是 AI 作祟。

Podcast.ai 是一个完全由 AI 生成的播客通过乔布斯的传记和收集网络上关于他的所有录音,用 Play.ht 的语言模型大量训练,最终生成了这段“假 Joe Rogan 采访乔布斯”的播客音频内容。

以上种种都是 AIGC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前 AI 还只是辅助内容创作的工具,今天 AI 已经可以成为内容创作的主体,能够独立完成写作、设计、绘画、视频制作等创意性工作。

从 PGC 到 UGC,内容产业得到了极大的繁荣,而 AIGC 的兴起,则将给内容产业带来革命性突破,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历史进程

Play.ht 表示,“我们相信在未来,所有内容创作都将由人工智能生成,但由人类指导,而最具创造性的工作将取决于人类将他们想要的创作表达到模型中的能力。”

AIGC 与元宇宙

谈到 AIGC 与 Web3 的结合,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元宇宙,道理很简单,一个真正的元宇宙是需要海量的优质“内容”进行填充。

在 PGC 的商业模式下,生产内容与变现的权利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且人力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大规模的元宇宙内容生成。

UGC 让人人皆可成为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能瓶颈,中心化,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的问题,但是内容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大量的“垃圾内容”反而是损害,仍然难以满足元宇宙对于内容的需求。

只有 AIGC 才能让人类突破生产力枷锁,高效率生成高质量内容,让人类进入到真正的元宇宙之中。

拿最落地的一个场景游戏举例,游戏中的美术、配音、文案等理论上都可以由 AI 辅助或者自主完成,比如,最近 B 站 UP 主“拔丝柠檬制作组”利用 AI,花了 6 小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二次元 galgame 游戏Demo。

超越 Web3,资本新宠 AIGC 的奇幻漂流

这一领域的成长速度将远超大多数人的预期。

站在 AI 与Web3 的交叉口

如果说 Web3 的内核是“去中心化”,那么现在的 AIGC 毫无疑问是中心化的。

过往,AI 模型往往开源存在,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型模型变得越来越封闭,以及和互联网巨头绑定愈发紧密。

以 AIGC 之王 OpenAI 为例,成立于 2015 年,由马斯克发起创立的 OpenAI 从第一天便将自己定位为“非营利组织”,目标是以安全的方式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使全人类平等收益,而不是为公司的股东创造利润。

但在2019 年,OpenAI 违背其初衷,成为了一家名为“OpenAI LP”的营利性公司,由一家名为“OpenAI Inc”的母公司控制。

OpenAI 更改结构数月后,微软便注资了 10 亿美元,附属条件是微软有权将 OpenAI 的部分技术商业化,比如 GPT-3 与 Codex。

批评纷涌而至,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所长 Oren Etzioni 表示:“我不同意非营利组织不具备竞争力的观点……如果规模更大、资金更多就代表(这个机构)会发展得更好,那 IBM 就不会被挤下第一名的位置。”

就连OpenAI 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微软获 GPT-3 独家授权”的新闻后,给予批评:“这种决定似乎是与‘开放’相悖的。实质上 OpenAI 已经被微软控制了。”(注:马斯克于 2019 年离开了OpenAI 董事会)

超越 Web3,资本新宠 AIGC 的奇幻漂流

如果 OpenAI 是生产力的王者,那么他则是遇到了生产关系的问题,公共产品还是盈利组织,如何长期维系发展……

在我们看来,Web3 提供了一个开发公共产品和公地范式的机会,过去,公共产品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没有一种价值获取方法来自我维持,Web3 的经济系统可以帮助公共产品定义新的价值获取途径,又可以确保将获取的价值优化分配给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

首先,AI 模型所需要的数据生产可以通过 Web3 的组织形态进行聚合。

一个成熟且强大的 AI 模型需要被喂养海量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同时也需要外部训练与调教,因此也产生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这样的职业。

数据天然具有“垄断性”,目前海量的数据是被大型科技公司所有,并且几乎没有动力开放对其数据的生产或分发的访问。

但是,我们也看到全球也有一些开源社区正在向全球研究人员开放数据和模型训练。

Common Crawl,十年互联网数据的公共存储库,可用于一般的AI训练。

LAION,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向公众提供大规模机器学习的模型和数据集,并发布了LAION5B,一个58.5亿个经过CLIP过滤的图像-文本数据集,一经发布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开访问的图像-文本数据集。

EleutherAI,一个去中心化社区,发布了全球最大的开源文本数据集之一,The Pile,一个 825.18 GiB 的英语语言数据集,用于使用 22 个不同数据源的语言建模。

目前,这些组织依然还是非盈利性质,主要靠志愿者“用爱发电”。

那么,如何用 Web3 对AI数据的生产与访问进行优化?

CoinFund 曾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比如 Token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来鼓励创建开源数据集,根据数据贡献来进行分配,比如给大型文本-图像数据集贴标签进行AI训练等,这样的一个开源社区也可以转变为一个 DAO 社区,一个编译良好的开源数据集对于扩大大型模型的研究可及性和提高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一个优质的大型 AI 模型可以有属于自己的 Token,而建立在模型之上的产品的下游收入可以累积到 Token 价值中,这样一来,数据集贡献者可以获得合理分配,总之,Web3 可以更好将数据货币化以及建设更好的公共产品。

其次,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需要海量的算力,在过去十年中,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需求每 3、4 个月就翻一番。

例如,OpenAI 的GPT-3有1750亿个参数,训练时间为 3640 petaFLOPS-day,用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两周时间,而标准笔记本电脑需要一千年以上的时间来计算。

因此,AI 训练一般需要因数学运算需要而优化的特定硬件,如 GPU、ASIC,这些硬件基本被少数寡头垄断的云服务提供商所控制,如谷歌云、AWS、微软 Azure 和 IBM。

这可以成为 Web3 去中心化治理/市场模式与 AI 计算的另一个交叉点。

比如,去中心化的治理和激励系统,可能被用来激励和分配计算资源,想象一下,一个通过Token来众筹模型培训的赏金系统,成功的众筹者将获得模型的优先计算权。

目前,市场中已有类似的参与者,比如 Gensyn ,使用区块链来验证深度学习任务是否已正确执行,并通过 Token 触发支付,将未使用的计算能力货币化。

如果说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的革新优化,AI 就是生产力的跃升,二者的交叉结合或许可以擦出火花,这也成为不少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领域,比如 CoinFund 投资人 Rishin Sharma 明确表示在寻找 AI 与 Web3 交叉的三类团队:

1.以开放人工智能为核心任务的团队

2.更好地管理公共资源(如数据和计算)以帮助构建 AI 模型的社区

3.利用人工智能将创造力、安全性和创新带入主流应用的产品

作者:巴比特

穷人的原宇宙

“web2.0的时候,我们追求资讯共享、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交流,web3.0的时候,我们发行货币,模拟娱乐,复制一个消费至死的地球,你们管这堆虚拟世界的玩具叫元宇宙?”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在探访元宇宙里的贫民窟之前,先看看科技巨擎们向我们描绘的理想元宇宙:

“在元宇宙,你几乎可以做任何能想象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作——以及完全不符合我们如今对电脑或手机的看法的全新体验。”——Meta CEO 扎克伯格

“我认为元宇宙可能会通过AR技术,来提升计算的沉浸感,并且会开启各种沉浸式、交互式的多样化体验。”——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社交场所……我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愿景、一个共同的障碍或一些创造娱乐渠道的东西聚在一起。”——Roblox CEO Craig Donato

CEO们在布局,NFT卖出了天价,搜索页面的前10页看起来都欣欣向荣。

或许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宇宙模型的一些基建,也是普通人更容易参与的部分。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Facebook@Mark Zuckerberg

NFT游戏对没钱没技能的普通人来说,是进入“元宇宙”最容易的方式,P2E(Play to Earn)模式让玩家可以通过做任务来换取加密代币作为奖励。

在今年3月份,Finder发布了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NFT游戏统计报告,以菲律宾为首的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南非,NFT游戏玩家比例比欧洲发达国家还高,但他们不是来玩游戏的,是来打工的。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Finder

40%的Axie Infinity玩家都是菲律宾人,这个游戏有点像Pokemon Go,玩家需要买三个怪物Axies,做任务获得的游戏币可以兑换成加密货币,同时每个Axies都是一个NFT代币,可以拿去出租或交易,巅峰时期,每天有270万人在Axie Infinity打怪升级。

Orias原本是一个做章鱼烧的厨师,一个月能赚4000比索(约80美元),去年他刚开始玩Axie Infinity的时候,每周能到手29美元,加起来比工资还高。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Orias,图片来源:TIME@Ezra Acayan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Axie Infinity游戏页面

Orias这样的菲律宾穷人大量涌入Axie Infinity,很多人连买三个入门级怪物的钱都拿不出(最便宜的一个37美元),于是又崛起了一批游戏公会,把怪物租给这些玩家,从玩家的收入里收30%-50%的回扣。

这类NFT游戏也叫区块链游戏,游戏机制大多枯燥甚至幼稚,只能用奖励机制吸引玩家,而吸引来的“玩家”,更像是花钱雇来的NPC。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没有游戏体验可言,科技巨头许诺的未来感、虚拟娱乐和他们毫不沾边,贫穷让大家相遇,忙忙碌碌,只为加密货币的小数点后几位数。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TIME@Ezra Acayan,出租怪物的人被叫做“经理”,Albert Oasnon就是其中之一,最多的时候手下有20个租客

玩家一多,竞争就激烈,碰到加密货币全线暴跌,做任务换到的钱也越来越少,再加上今年三月份,Axie Infinity被黑客入侵盗走了6亿美元的加密货币,Axie NFT价格缩水99%,曾经只要每天玩几个小时手机就能养家糊口,如今有些人连租怪物的钱都无力偿还。

Axie Infinity的陨落没有让其他NFT游戏吸取教训,但吸取了一批穷人NPC。

一部分玩家转战Critterz,这是一款搭建在“我的世界”(Minecraft)里的NFT游戏,玩家可以买Critterz的NFT作为门票,访问专属的Minecraft世界,在里面耕地、造建筑、生产商品来获得代币奖励,最多时一天能挣上100美元。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Critterz NFT=打工人图鉴

Big Chief在“我的世界”里建了一个赌场,为了收集建筑材料,他雇了一帮菲律宾孩子,每天给他打工8个小时来赚钱。

面对剥削童工的指责,Big Chief还觉得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明明帮助了这些想赚外快的穷人:

“我不能告诉你每个小时收入是多少,但我可以告诉你,菲律宾人挣的钱很少,生活成本也很低。”

直到今年7月,“我的世界”开发商Mojang宣布禁止在游戏里玩NFT交易,玩家们再一次下岗。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比他们更惨的,可能只有矿场里日夜兼工的显卡了

虽然没有人关心这些打工人的死活,但这种雇佣模式也带来了一些启发。

Wolves DAO成员 Mikhai Kossar建议发展中国家的玩家可以在富裕玩家的世界中扮演 NPC:

“只是在世界上居住——也许做一份随机的工作,或者只是来回走动、钓鱼、讲故事、当店主,一切皆有可能。”

这剧情怎么莫名熟悉?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不想在元宇宙里打工的人,可以创作并出售NFT作品,元宇宙里的艺术家,你们挣到钱了吗?

CryptoArt.io只收录了身价最高的一万名NFT艺术家,第一名是Pak,一个已经在数字艺术领域活跃了二十多年的数字艺术家,把自己的NFT送进苏富比拍卖,他的团队可以在2年的时间创作并卖掉18万幅NFT作品,赚了3.9亿美元。

而排在第10000名的chrisparks卖了8幅NFT,价值2084美元。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CryptoArt.io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YouTube@Gamertag VR

NonFungible显示最近7天内,NFT作品的平均售价是461美元,同时,售价最高的一幅NFT卖了49万美元,这样摊出来的平均价格,跟平均工资水平一样没什么参考意义。

艺术家Kimberly Parker曾经在NFT交易网站OpenSea上,收集了一个星期的NFT销售记录,数据表明有一半的NFT作品售价不超过200美元。

你在新闻里看到的动辄上千万美元的NFT作品,只是统计图里最细的一线生机,而这统计的还是那些能卖出去的NFT。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图片来源:Kimberly Parker

至于那些没有卖出作品的NFT艺术家,虽然还没有挣到钱,但他们丰富了NFT交易市场,是一串串漂亮数据背后的无名英雄,以另一种NPC的形式,活跃于元宇宙中。

NVIDA的CEO Jensen Huang曾经这样描述他眼里的元宇宙:“很多人是这样想的——当你说‘虚拟世界’的时候,他们想象着戴上VR头盔,但显然不仅仅是这样。我最喜欢的享受虚拟世界的方式之一是一大堆的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工作,并与物理世界中的其他机器人进行交流。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连接,不一定只有人类,可以是机器对机器。”

目前看来他才是真正的预言家,这些元宇宙里的NPC,和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下沉市场中的元宇宙:我们造了一个“虚拟贫民窟”?
“加入元宇宙吧,你也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我的现实生活。”

或许又如一位reddit网友所困惑的:“web2.0的时候,我们追求资讯共享、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交流,web3.0的时候,我们发行货币,模拟娱乐,复制一个消费至死的地球,你们管这堆虚拟世界的玩具叫元宇宙?”

这是我们迈向未来必经的阵痛,还是某条岔路上竭泽而渔的巅峰?

作者:陈只三

以太坊合并对矿工有什么影响

“以太坊从PoW向PoS是白皮书对2.0时代的一个约定,将改变原有的以太坊获取方式和话语权。”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表示。

王娟认为,加密数字货币一开始宣称的去中心化、低成本交易在当前看来,是越来越远了,手续费收入和巨鲸控盘在这一市场也不避讳了。以太坊本身是一个底层机制,扩容提效才能有更丰富的应用接入,主网与挖矿的告别,是期望走向更大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集群,是一个积极的努力。

不再通过矿机算力“挖矿”

记者了解到,此次以太坊合并是主网与信标链的合并,最主要变化是共识算法从“工作量证明PoW”转为“权益证明PoS”,即以太坊转PoS后,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行主要由质押了资产的验证节点维护,而非通过矿机算力进行挖矿。以太坊网络交易的Gas费不会显著减少,同时交易效率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些都要等到下一次“分片”升级完成。

数据显示,此前在PoW算法的以太坊区块链大约每15秒会打包一个区块,每个区块里会包含150-300笔交易,换算下来的一秒钟也就只能处理10-20笔交易,交易效率较低。

据了解,现实中的以太坊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等诸多问题,这与其要成为“世界级计算机”的梦想背道而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更安全、更高效和更环保的区块链网络,以太坊社区从2015年以来已经先后进行了十数次的分叉升级。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长期以来一直是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的支持者,他认为以太坊网络采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无法满足可扩展性标准,因此需要转型升级。但在一开始以太坊区块链的运转并不能依靠PoS有效运转,因此以太坊团队采取了相对比较折中的方式:先使用工作量证明(PoW)算法,并在之后转向PoS。

数据显示,目前以太坊已经拥有超过3000名开发者和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其生态运行着400多个Defi(去中心化金融)项目、13万个NFT合约和7500余个活跃节点。

针对本次以太坊升级,区块链经济研究者魏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太坊升级后将提高验证效率,增强验证安全性。在PoS验证机制中,以太坊更容易从攻击中恢复,长期来看,合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以太坊主网的安全性。当以太坊完成合并,PoW验证机制将被PoS所取代,曾经的矿工群体将受到最大影响。

对此,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宇林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在以太坊网络中不会再有挖矿的概念,显卡市场或许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

将节省至少99%的能耗

高能耗、高排放的“挖矿”始终使得加密货币备受争议。根据加密货币评论组织Digiconomist测算,全球每年用于比特币挖矿的电力消耗为128.61TWh,相当于阿联酋、阿根廷、瑞典、挪威和乌克兰的用电量之和。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所有加密货币的年耗电总量为350 TWh,约为全球电力需求总量的1.5%。

同时,Digiconomist测算的以太坊年耗电量为79.79 TWh,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的年用电量在近5年已经增加了近10倍。

而根据以太坊基金会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博客,合并后的以太坊网络将完全在权益证明算法下运行,无法再进行PoW挖矿。因此,该基金会曾预测,如果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成功过渡到权益证明,以太坊的电力支出预计将下降99.65%。

“以太坊转向PoS,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加密资产存在的弊端,主要就体现在能源消耗方面。”于佳宁表示,PoW需要成千上万的挖矿硬件设备持续运行,以支撑和保护网络。相对于PoW来说,PoS算法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数学运算带来的资源消耗,性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依然是基于哈希运算竞争获取记账权的方式。

“由于PoS采用权益记账的方式,因此其能耗相较于PoW可以节省至少99%的能耗。根据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公共平台上最新发表的观点,以太坊升级后将使得全球用电量减少0.2%。”于佳宁如是说。

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也表示,PoS机制有望使矿工更易搭建节点参与安全维护、主网被51%算力攻击难度更高,且节约99.95%的电力消耗。合并仅是以太坊技术升级中的一步,根据以太坊开发团队计划,合并后还有起飞、边界、清除、狂欢阶段,并计划最终借助分片等技术,解决以太坊生态区块处理交易能力供不应求、Gas费高企等问题。

赵奕 胡金华

以太坊合并后为什么价格没有飞升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5日14点43分,随着鱼池挖出最后一个POW区块,以太坊合并终于落地,V神实现了他在2014年以太坊白皮书上写的POS诺言,尽管以太坊不是首个POS公链,V神也不是最早提出POS共识的人,但是谁都无法否认POS因为以太坊才真正成为主流,看看现如今火热的公链项目SOL、DOT、ADA、AVAX、MATIC等等,哪个不是POS共识,而以太坊这次合并的意义就在于,以太坊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链项目了,但依然敢于冒险的切换成POS,这也侧面印证了POS的优越性,虽然合并完成后ETH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走出暴涨行情,甚至还跌了不少,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期获利盘的出逃,只有这部分投机资金离场才会迎来真正的行情,另外几个月还有最重要的上海升级,到那时候以太坊2.0才会向世人展露真正的价值,所以不要纠结以太坊当下的价格波动,长期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再说宏观市场,随着通胀和利率上升,美国大型企业CEO的信心降至两年来的新低。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CEO经济展望指数下滑11.4点,至84.2.受访者对公司未来6个月的销售、资本支出和雇佣的乐观程度下降。这些指标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调查显示,CEO们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3.2%下调至2.3%。

华尔街的各大机构给出了最新对市场的看法,有悲观派也有乐观派,最悲观的当属桥水创始人Ray Dalio,他认为年底利率可能会来到4.5%-6%,​因为现在的利率是2.5%,所以这个预测按照最低的4.5%来算,还要经历9月的100基点和11、12月的各50基点,美联储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市场大概率是要崩盘的,按照达利奥的预测,美服还会下跌20%​。此外野村证券也挺悲观,他们支持9月加息100基点;当然也有乐观派,其中最乐观的当属arkk的木头姐了,甚至她的乐观已经让人觉得是在做梦,她认为美联储9月应该加息25基点,否则就会给市场带来通货紧缩,而且这货还用行动捍卫自己所说的话,这几天一直在疯狂抄底科技股,另外还有一些对冲基金和小散也跟着木头姐​疯狂抄底。

此外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在刚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在下周的议息会议上不太可能在将利率上调100个基点。他的理由是加息100个基点意味着美联储基准利率水平最终将达到5%或更高的水平,现在加大货币政策刹车力度,可能反过来会加大美联储在2023年降息的力度,这番操作将会使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我个人觉得,连续3次加息75基点已经是历史上最狠的加息组合拳了,如果超出了75这个边界线,很多事情和情绪将会变得不可控,所以即使9月份这次的75基点不够给力,美联储可以采取11月继续加息75基点的手段去限制通胀,而不是直接100基点让市场自生自灭,所以9月份大概率还是75基点,而且在当前的舆情条件下,加息75​基点反而会成为利好事件,咱们9月22号见分晓吧。

以太坊合并完成后,几个大机构都推出了纪念合并成功的NFT,而且都是免费mint的,其中包括A16z的以太坊合并纪念NFT「Proof-of-Merge」和consensys 的the merge,其中the merge可以无限mint,所以可能有很多刷子,所以重点关注a16z的nft吧,网址可以去我的​twitter里找。

韩国首尔南地方检察厅今日要求外交部对 Terra 创始人 Do Kwon 等 5 人进行行政制裁,强制注销他们护照。据悉,根据该国护照法,在已发出逮捕令的人中,可以拒绝签发或补发护照,或者可以向在国外的人发出归还护照的命令。

​据 Glassnode 数据显示,持有 32 枚 ETH 以上的地址数量达到 121,663,创 20 个月以来新高​。

BeaconScan 数据显示,以太坊信标链节点数量已接近 43 万个,当前节点数量 428,299 个,近 5 个月增长 35%。

行情

BTC: 比特币被CPI砸晕了,然后这两天一直是一个调整的走势,这种走势还会持续,因为市场迫切需要信心,当前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弱势调整。

4小时级别,下方支撑19500附近,上方阻力21800、22500附近,无论行情如何变化,一定要记得当前最佳交易策略就是定投。​

ETH: 合并之后的走势还是和我昨天预测相一致,先砸一波,不少投机资金其实不关注以太坊的长期价值,就是过来吃分叉福利的,所以今天快照之后市场继续了下跌行情,应该是这部分资金出逃所致,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几年一直呆在场内,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技术创新的持续追求,以太坊转POS虽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利好时间,但是未来以太坊的一切利好都是建立在这次合并成功的基础上的,所以以太坊的路还很长,同时这次合并之后以太坊的天花板也更高了,所以不要过分关注短期的波动,长期来看以太坊一定会兑现自己的价值,我不认为这个市场有太多的​山寨能跑赢以太坊。

LDO:这次以太坊合并成功最大的受益者就是LDO,即使ETC因为合并算力暴涨好几倍,但我也不觉得能和LDO相比,因为LDO拥有30%的ETH质押节点,合并之后LDO就是以太坊最大的矿池,类似于之前比特币上的比特大陆一样,而LDO比比特大陆更具有优势的是ETH是一条真正有很多人在用的公链,而公链交互过程中产生的MEV价值是百亿级别的,这也就意味着LDO协议可以躺赚30%的MEV收益,这些都是额外的,而作为最大的矿池本身就能捕获最多的ETH奖励,所以这次知道为啥LDO走势这么猛了吧,即使ldo已经涨了几波了,但现在18亿美元的​FDV仍然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By Cieme

比特币抄底教程

三大指标提示比特币买点:

指标1:可以通过斐波那契指标来判断本轮下跌的目标点位,以及确认相对可靠的抄底机会。

指标2:可以通过成交量的数值来确认支撑位。

近期BTC成交量的最低值出现在5月27日,数值为202亿美元左右。我向前翻看BTC回升阶段最低202美元出现的日期,为5月11日的14:00前出现。也就是说,在这个时点前,BTC的成交量回升到了202亿美元以上。对应BTC的点位上,可以维持更高的收盘价。

指标3:USDT企稳的价位,是我们确认数字货币止跌的位置。

从USDT的事件表现来看,4月26日暴雷Bitfinex使用Tether资金秘密弥补了8.5亿美元损失后,投资者对USDT的不信任再一次提升。当时,场内USDT价格大幅度回落到95.779附近。同时,为BTC的止跌回升创造了条件。

原文链接:何时抄底BTC? 3大指标或将提示历史性买点

市场暴跌的原因分析

数字货币趋势狂人今天的文章分析了比特币大跌的原因,他称早间钱包提醒突然传来一条提示,25160个btc从一个尾号为h8S的钱包地址转到了coinbase。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砸盘后,比特币从8500附近一路砸盘至7800,下跌将近10%,下跌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狂人去coinbase看了下成交量,总共砸了13000个BTC,而后大额转账给我推送了另外两个消息。

两笔BTC,11000+14160=25160从coinbase转回了钱包,从coinbase的成交量能(不大于13000个)来看应该真正成交的只有11000的那一笔,另外一笔是转给了自己另外的一个钱包,肯定很多人想问他到底在干什么,这种情况只有两个解释:

1.对倒砸盘,期货做空赚钱;

2.出货,没走场外,走了交易所。

后来狂人又去翻了翻他的钱包,发现此人持有比特币的成本极低,因此大概率还是出货行为,一半套了现,另一半躲避黑客换了个钱包,所以大概率是在出货。无论如何,货出了一半后另一半已经存了回去,短期内没有再度砸盘的风险了,后面市场小时线惯性下探后会逐步企稳反弹,预计这两天不会再跌破7900整数关口。

不过,晚间tokengazer提出了不同观点,它认为市场对比特币下跌有较多解读,其中呼声较高的是来自Coinbase的砸盘。TokenGazer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得到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在BTC下跌期间(UTC 3日22点—4日2点),Bitfinex交易所中的卖单数量(20624)远超买单数量(15465),Coinbase的卖单数量(20698)少于买单数量(23896);Bitfinex的交易量(13443.42BTC)逼近Coinbase(14235.12BTC),Coinbase成交量约为Bitfinex的1.5倍;在这个时间点Bitfinex最大抛盘为393.246BTC,Coinbase为41.6454BTC,Bitfinex的抛盘数额较大且较为密集,基于以上数据支撑:此次BTC的下跌,大概率是Bitfinex导致,而非Coinbase。

原文链接:市场暴跌的真相竟是这个,背后的逻辑耐人寻味

近三年各类资产的动态收益率进行比较,比特币的收益表现一枝独秀

Tokenmania每周的区块链二级市场报告显示,最近三年比特币动态收益率为2045.75%,位居各类资产首位,同时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有较大差距。除数字货币以外,其他资产收益率表现分化,美股表现相对较好,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31.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50.63%;此外恒生指数涨幅29.24%,上证综指涨幅-0.61%。 

各类资产中数字货币的市值波动性最强,在泡沫膨胀与泡沫破裂的过程中,数字货币价格更多地呈现出暴涨暴跌的趋势,熊市实际上有助于市场中劣质项目的淘汰和短期投机者的离场。近期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但数字货币仍处于估值低位,随着泡沫的挤出,数字货币值得作为另类资产进行部分配置。

大佬如何抄底比特币

2021年5月,比特币坐上过山车,道指也出现“400点”大逆转。

全网加密货币市场已有58万人爆仓443亿,但“女巴菲特”依然唱多至50万美元,马斯克也迅速发声。

波场币创始人孙宇晨更是自称,已豪掷9.8亿抄底比特币、8.6亿抄底以太坊。这意味着他一共已经斥资约18.5亿人民币抄底加密货币。

比特币暴力反弹一万美元
反弹幅度一度达到40%,58万人爆仓443亿

周三,比特币一度狂泻30%,加密货币市场也集体暴跌。而在比特币价格触及3万美元关口后又迅速暴力反弹,一度回升至42000美元之上,反弹超12000美元,反弹幅度达40%。

但在暴力反弹后,今晨,比特币价格有所回落,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跌破40000美元,在38000美元左右徘徊。

图片

比特币价格的大起大落使得不少人爆仓。截至北京时间今晨7点,过去24小时内,共有近58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达443亿人民币。

图片

波场币创始人孙宇晨抄底
豪掷18.5亿

在比特币价格大跌之际,波场币(TRON)创始人孙宇晨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支持这一加密货币。

图片

他表示自己已经“逢低买入”,用36868美元的平均价格购买了价值1.53亿(约合人民币9.8亿)美元的比特币,用2509美元的平均价格购买了价值1.35亿(约合人民币8.68亿)美元的以太坊。

如果其言论属实,这意味着他已斥资9.8亿人民币抄底比特币,斥资8.6亿人民币抄底以太坊,总共斥资约18.5亿人民币抄底加密货币。

“女巴菲特”:比特币仍将涨至50万美元
马斯克也发声了!

当地时间周三,加密货币市场大幅震荡之际,有“女巴菲特”、“牛市女皇”之称的Cathie Wood表示,仍然对比特币充满信心,依然预期比特币能涨到50万美元。

但她还表示,尽管拥有长期看好的信念,但在反弹前,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可能还有更大下行空间;当市场非常情绪化时,你永远不知道低点有多低。

马斯克也发声了。

他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句十分简短的话,被不少人解读为,特斯拉手中拥有钻石,而钻石大概率在暗示比特币的价值。

图片

美股也现大逆转
道指反弹400点

比特币价格大逆转之际,美股也出现大逆转。开盘后不久,三大股指均跌超1%,但盘中震荡上行,收盘跌幅均收窄至0.5%以内。

其中,道指盘中一度触及33473点的低点,但收盘报33896点,距离日内低点反弹423点。

图片

截至收盘,道指跌0.48%,报33896.04点;纳指跌0.03%,报13299.74点;标普500指数跌0.29%,报4115.68点。

图片

三大股指盘中走势受拖累的原因,除加密货币价格的震荡外,还包括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发布。

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左右,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发布,会议纪要暗示美联储官员将讨论收紧政策,道指随即跳水,再度跌超1%,但临近尾盘跌幅缩小。

4月27-28日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在4月会议上对国内经济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部分与会者认为,如果经济继续朝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目标迅速发展,在未来几次会议上的某个时候开始讨论调整资产购买速度的计划可能是适宜的做法;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管理者指出未来几个月隔夜利率的下行压力可能导致需要考虑适度调整管理利率。

但也有与会者指出,经济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向着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这份会议纪要反映的是美联储馆员4月27日至28日的观点,而在这之后,不及预期的4月就业数据和零售数据才发布,当时官员的观点显然没有考虑上到这些数据所反应的经济复苏复杂性,因而观点有些“过时”。这或许是市场对这份美联储纪要没有做出过多反应的重要原因。

分析师Chris Anstey认为,到目前为止,美联储似乎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或证据支撑它在6月份发出缩债即将到来的强硬信号。考虑到4月份令人失望的就业和零售数据,情况更是如此。

分析师Cameron Crise认为,讨论缩减购债是正常的。他表示,美联储会议纪要反映的是在最近的非农就业和通胀报告发布之前召开的一次会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议的观点已经有点旧了。有关缩减购债时机的新闻标题正在引起一连串反映,但对于市场来说这不应是出人意料的。你仔细想想,如果他们不在即将到来的会议上开始讨论这个问题,那才是不寻常的。

特斯拉再收跌,已回调37%
“女巴菲特”出手加仓

持有大量比特币的特斯拉,股价未能随着比特币价格的反弹而收涨。

周三,特斯拉再收跌,截至收盘,特斯拉跌近2.5%,股价报536.46美元,距离年内900.4美元的股价高点已回调37%。与股价触及年内高点时相比,特斯拉市值已回调3176亿美元,约合2万亿人民币。

图片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本周二,Electrek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特斯拉有超过10000辆从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出厂的电动汽车,因缺失零部件而无法交付给用户。

知情人士称,有1万至2万辆汽车因缺少未知部件而被密封保存,部分Model 3和Model Y下线时仍然保留密封保存标签;这个问题很小,可以由服务团队解决,但会造成车辆交货延迟;最坏的情况是,部分车辆的交付时间可能推迟到第三季度,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业绩将受影响。

据富途,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旗下旗舰基金ARK创新ETF和ARK自主技术与机器人技术ETF周二增持超过47000股特斯拉。虽然价值仅仅2700万美元,但这是Ark自4月以来首次购买特斯拉。

特斯拉是美股最大做空目标
空头头寸接近亚马逊和微软之和

据雅虎财经,特斯拉目前是美股市场上最大的做空目标,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预测分析董事总经理Ihor Dusaniwsky表示,这是近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空头目标。

S3 Partners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特斯拉的空头头寸达到225亿美元。正如Dusaniwsky所指出的,这几乎相当于亚马逊与微软加起来的空头头寸。

《大空头》原型也在做空特斯拉。本周,电影《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旗下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发布最新13发报告,该报告显示,该基金持有价值逾5亿美元的特斯拉空仓。

作者:小葱宥智

VC怎么通过Web3赚钱

Laoyapi

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使用加密代币和 NFT。许多业内人士担心,这种全民上头的淘金热,正在扭曲经济以造福专业投资者。

又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转向 Web3,从来没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突然之间,出现了 Web3 媒体公司、Web3 广告公司、Web3 工作室、Web3 营销策略和Web3 发布平台。LimeWire 和 MoviePass 已经死里逃生,正如他们的一位 CEO 所说——“通过 Web3 技术”他们获得了“新驱动”。Web3 显然不仅是“改造游戏”和“重新设计房地产规则”那么简单,它是互联网的未来,甚至可能是整个全球经济的未来。

很少有人能就 Web3 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达成一致。这没关系。对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 Web3 是企业家们纷纷涌入的热门新事物。风险投资家 Hadley Harris 告诉我,他最近查看的 Web3 推介中大约有一半,半年前甚至都还没“诞生”。Alchemy 公司非常支持 Web3 ,该公司认为自己是亚马逊网络服务的 Web3 基础设施等价物。它在 2 月份表示,“数百家成熟的 Web2 公司”正在使用这个平台转向 Web3。甚至新的制药公司现在也在采用 Web3“加密优先方法”,其中一个提高了向其临床试验参与者发行“加密货币代币”的可能性。

与许多企业家同行一样,专注于创造者经济的初创公司 Norby 的CEO兼联合创始人尼克·杰拉德(Nick Gerard)去年开始注意到,他的竞争对手也一个接一个地一头扎进了加密货币和 Web3 。杰拉德表示,Norby 的潜在投资者也在推动他向 Web3 迈进。

但杰拉德不禁对整件事感到困惑。他的客户,他认为最重要的人,恰恰很少对 Web3 技术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他告诉我:“我可以用一只手算出来我从这些人的嘴中说出“NFT”的次数”。尽管如此,他和团队的其他成员仍在考虑是否进行转换,担心他们错过了其他人在做的事情。

“没有人想成为保罗克鲁格曼,”杰拉德说,他指的是 1998 年的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预测,互联网最终不会比传真机更重要。(他也是著名的反比特币和加密货币。)

Web3 的疯狂今年仍在继续,尽管科技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利率上升和股价暴跌。专注于加密货币的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说:“在过去的六个月里,这变得相当荒谬,”。根据研究公司 Pitchbook的数据,今年前三个月,排名前 15 的风险投资公司在 Web3 和 DeFi 早期和种子阶段交易中投入的资金比其他任何领域都多,这是他们连续第三个季度这样做. 总体而言,上个季度,早期和种子阶段的 Web3 世界的项目从顶级公司那里获得了 20 亿美元的资金,是第二大行业生物技术的两倍多,是传统金融科技的三倍。这些数字低估了该领域的总体兴趣和资金水平。根据研究公司 CrunchBase 提供给 Motherboard 的数据,区块链公司在 2021 年获得 180 亿美元的资金后,至少筹集了 95 亿美元。更多的火力正在路上。5 月下旬,在加密货币价格暴跌的情况下,Web3 最大的机构支持者之一,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对 P2E 游戏等 Web3 项目进行一系列高调投资后宣布,它已筹集了一笔 45 亿美元的巨额加密基金。

“这无疑是一场淘金热,”Branch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代顿·米尔斯(Dayton Mills)说。米尔斯的公司在转变为 Web3 游戏平台之前,一直是一家苦苦挣扎的远程工作初创公司。但是当他开始谈论 Web3 愿景时,投资者的兴趣就飙升了。他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有些人我甚至都没有见过面,他们只是通过电子邮件和我交流。” 他原本计划筹集 200 万美元,却在两周内收到 2000 万美元的投资承诺。“我们停了下来,因为它夸张的让人害怕。”

“这绝对是正在发生大事,”米尔斯补充道。“很多人都想加入,更多的人其实是害怕掉队。”

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很难说清楚。“Web3 ”一词的说法,归功于以太坊区块链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加文·伍德(Gavin Wood),他在2014年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网络版本,其中系统不信任组织,但几乎完全信任区块链技术。但这个词直到去年才进入主流文化词汇,当时它开始作为一个总称,用于收集有争议的金融技术产品,包括加密货币、区块链、不可伪造的代币、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元宇宙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产品。

“这就像一个无意识的洪流。一个未经证实的产品,却无人掌舵,”一位风险投资家说。

对像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这样的一些人来说,将这些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是,它们共同提供了一种理论愿景:人们“有能力拥有互联网的一部分”。例如,通过使用 NFT,它本质上是可交易的证明——你可以获得所有权收据。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在多个平台上使用他们的 NFT 甚至将其货币化,而不仅仅是在 Instagram 上。这样一个系统,支持者们相信活获得一个更公平、更公共的网络版本,从那些一直在人们的数据和创造力中获利的技术巨头手中夺回控制权,创造一个世界社区。因此,许多言论都涉及到使用 Web3 来获得真正增强的金融包容性”(引用了安德森霍洛维茨的话)最终将那些被传统金融结构边缘化的人也纳入其中。

这样的论点无疑是诱人的。很多人认为支撑社会的金融和互联网结构应当得到改善。但他们也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专业投资者不会仅仅为了改善世界而将资金投入这场豪赌。正如美国大学法学教授希拉里·艾伦(Hilary J. Allen)简洁地说:“风险投资家推动这一切的原因是为了赚钱。”

在 Web3 中,风险投资阶层和其他专业投资者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吸引人的环境,他们认为而无需依赖虚拟现实或触觉技术的巨大飞跃,只需要利用监管政策套利,或者是利用全新的互联网市场,Web3 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

伦敦的软件工程师和加密评论家 Stephen Diehl 写道:“如果加密资产有任何创新,那不是在软件工程,而是在金融工程,”。

研究金融监管的艾伦认为,围绕授权和包容的言辞不过是一种 “玩世不恭 “的伎俩。她和其他人认为,这掩盖了Web3世界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使它对风险资本家、亿万富翁和其他机构参与者很有吸引力——以至于他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不顾该行业明显的诈骗、欺诈和监管审查的倾向,任然坚持向下扎下脚跟。

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基本上不受监管的市场,它已经成熟,充满了不明确的估值指标、可争论的未注册证券、奇特的金融产品、无数兑现的方法和面向公众的意识形态任务声明。

特别吸引人的是代币在Web3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这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监管机构仍在努力掌握,但风险资本家已经意识到,即使公司从未上市,他们也能快速兑现并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他们上市,回报则会加倍)。

至少就目前而言,对于专业的赚钱阶层来说,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竞争环境,无论其效用如何,都会引发转型或死亡的压力。一位企业家非常沮丧地描述说,他最近与一家 VC mixer 的创始人交谈,该创始人正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晚餐预订系统。当他问为什么需要在区块链上建立预订系统时,创始人简单地说:“这就是未来。”

至少,Web3 有可能带来更好、更充实的互联网版本。它同样有可能被证明是最严厉的批评者所担心的:对“包含反乌托邦噩梦种子”的网络进行“超级资本主义”重构。

许多 Web3 企业家和投资者似乎对他们创建更好的互联网版本的使命充满热情。对于这些人来说,Web3 不是一种浪漫的的可能性,而是一种全面的必然性,他们都在以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热情谈论 Web3 。Evernote 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Phil Libin 说:“我觉得这真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且很奇怪,因为 VC 往往不在意识形态层面进行投资。” 事实上,在最近一系列加密争议之后不久,包括 Luna 加密货币及其双胞胎“稳定币”UST 的5 月急剧崩盘后,Andreessen Horowitz 表示 Web3 刚刚进入其“黄金时代”。同一周,它宣布了投资了“Goddess Nature Tokens”——这是在 WeWork 前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 (Adam Neumann) 的 Web3 气候企业中出售的代币。

另一位 Web3 的信徒本杰明·科恩 (Benjamin Cohen) 最近创办了一个专注于 Web3 的投资基金,他在 3 月份接受一个加密货币网站采访时说,“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观点。位于迈阿密的 DAO 创建工具 Upstream 的联合创始人 Alexander Taub 在 Zoom 采访中表示:“现在存在的每一家公司都将以某种形式的 Web3 存在,”。(戴着“Just DAO It”帽子的 Taub 补充说,“DAO 的潜在市场规模是数万亿美元。”)

Alloy Labs Alliance 的首席执行官 Jason Henrichs 曾与 Web3 项目讨论过潜在投资(并推进了一些项目)。技术作家和研究员 Evgeny Morozov 甚至将他们比作“令人讨厌的庸俗平均主义者,尽管有相反的证据,他们一直 [并一直] 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客观发展不可避免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信心水平确实显得有些奇怪,或者至少为时过早。战略公司 National Research Group一月份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美国成年人只有 13% 知道 Web3 的含义,而且超过一半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大约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不到五分之二的 Z 世代成员认为“元宇宙是下一件大事,并将在未来十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 Electric Capita 最近的一项调查, Andreessen Horowitz 声称有22,400 名 Web3 创作者,到 2021 年底只有 18,000 名开发人员从事加密或 Web3 工作,这与全球超过2700 万开发人员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有人怀疑 Web3 的炒作是否合理。Libin 最初被 Web3 的“美丽”和“优雅”概念所吸引,他说。作为初创工作室 All Turtles 和虚拟相机应用程序 mmhmm 的首席执行官,以及 General Catalyst 的前风险投资人,Libin 的职业生涯是寻找能够以清晰的商业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但当他开始听到越来越多的 Web3 公司的消息时,他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在区块链上开发某些不使用内部数据库的项目会带来什么好处。当他开始质疑他收到的一些建议时,他发现这些看起来不必要又昂贵的技术通常用在黑客和诈骗事件里。

“Web3 的支持者正试图解决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只是不认为 Web3 是解决方案,”他说。“作为一名程序员,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这是风投们经常重复的常见的 Web3 的反对论点,就像 1990 年代的互联网一样,早期的支持者就是少数人。研究该行业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马丁·肯尼 (Martin Kenney) 表示,这种肆无忌惮的乐观对 Web3 来说并不新鲜,甚至可以算是风险和技术行业模式的核心。投资者的目标始终是出售公司,他们有动机瞄准热门行业,然后帮助提高对这些行业的兴趣。

“无论这个新事物到底是什么,大肆宣传它绝对符合 VC 的利益。不这样做你就是个傻瓜,”肯尼说。“所以要发给媒体。媒体告诉所有人这将改变世界,这是自从吐司发明以来我们遇到的最好的东西,无论它到底是什么,都能让投资者相信必须要拥有它。”

它可以令人信服。根据一项关于所谓“网络”效应的研究结果,在 1990 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热潮中,众所周知,在此期间,在名称中添加“.com”的公司在更名后立即经历了“戏剧性”和“永久性”的估值上升,“无论公司对互联网的参与程度如何”。研究人员确定,这种所谓的“网络”效应可归因于“不惜一切代价与互联网产生联系”的愿望,即使这些公司“充其量只是松散地连接到它”。最终,繁荣变成了萧条,但在许多风险投资家兑现承诺之前。

无可争辩的是,炒作周期又回来了。一家专注于加密的投资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凯尔·萨马尼 (Kyle Samani) 告诉我,尽管他的大多数有限合伙人并不总是完全了解 Web3 背后的技术,但他们希望了解“所有这些”。花旗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仅 Web3 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宇宙”就可以在八年内拥有13 万亿美元的总潜在市场和多达 50 亿用户。(相比之下,整个加州的住房存量目前价值9.2 万亿美元;花旗基本上声称相信,到当前的中学生大学毕业时,元宇宙将或可能超过除三四个整个美国行业之外的所有行业。)

创立 Indiegogo 和另类资产投资搜索引擎的早期投资者 Slava Rubin 表示,这种热情让他想起了 1990 年代的繁荣的电子商务。他说:“只要有变化,就有机会取代传统玩家,并有可能在投资上赚到很多钱,”。

然而,这一次,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也纷纷涌入,以免落后。星巴克、ESPN、Spotify 和 GameStop 正在制定 NFT 计划;美国最大的 401(k) 提供商 Fidelity Investment允许人们将退休储蓄存入比特币。高盛正在提供加密支持的贷款。JPMorgan Chase、Gucci 和 Miller Lite 正埋头于虚拟世界。Google 有一个专门的 Web3 团队。Facebook 为了表达雄心直接改名了。

在上个世纪,风险资本家支持的行业改变了世界并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其中最著名的是早期互联网。哈佛商学院教授乔什·勒纳(Josh Lerner)也研究风险投资行业,他说,风险投资课程里教的也许并不是真理。作为一个例子,勒纳引用了 2000 年代末 VC 资助的清洁技术的繁荣和萧条作为最近的例子。

“事实证明,不仅技术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而且许多企业经营得非常糟糕,一些业内最好的公司只是被他们烧掉大量投资者资金的热情所蒙蔽。”勒纳说。

Tomasz Tunguz 对 Web3 没有兴趣是因为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许多投资者一样,由于 Web3 生态系统的经济特殊性,他看到了赚大钱的机会。

Tunguz 是 Redpoint Ventures 的风险投资家,他撰写了一篇关于该行业的热门博客,在他注意到 Web3 市场既具有资本效率又可以扩大到巨大规模后,他于去年上半年开始活跃于 Web3 市场。8 月,Tomasz 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惊讶地看着区块链平台 Solana 的代币价格在 9 月中旬从 40 美元上涨到 190 美元,到 11 月市值一度达到近800 亿美元。

“这确实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些公司的规模,”Tunguz 说。“规模迫使你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越靠近,投资机会就越大。一方面,这些企业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在过去的 20 年中,投资者和企业家共同开发了相当可靠、标准化的财务模型,使他们能够在将传统软件业务与类似的较早业务进行比较后自信地对传统软件业务进行评估。“大多数软件业务都非常了解。一家初创公司走进来,风险投资家和私人市场投资者一样清楚地知道它应该值多少钱,”Tunguz 说。

“在 Web3 中,情况并非如此,”他补充道。“没有人知道如何评估这些业务。” 他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表明 Web3 行业正处于“广泛发明而非优化”的时期。“没有人知道如何评估这些企业的价值……它太新了。”一位风险投资家说。

“我还没有与 Web3 公司谈过‘客户获取成本’或‘投资回收期’这样的词。它是如此年轻,以至于人们并不担心单位经济学,”Tunguz 说。(帮助发现“网络”效应的剑桥金融学教授 Raghavendra Rau 同意 Web3 行业的基本面“难以解读”,其他人也应该同意这个观点。)

Tunguz 知道,对某些人来说,缺乏对经济基本面的关注听起来很“疯狂”,他确实相信,与风险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典型初创公司相比,Web3 风险投资的失败比例“明显更高”。但他也将 Web3 不明确的估值指标视为与 Web 2.0 世界相比完全不一样的金融机会,Web 2.0 已没什么新花样,事实证明投资者更难获得优势。

Tunguz说:“暴富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如果你知道一些我不知道事情,并且你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易,你就会赚到一大笔钱,对吧?在股市,这是违法的。它被称为 MNPI——重要的非公开信息。你不能那样做。在私人市场,你可以。”

Tunguz 被 Web3 市场吸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开始看到加密货币的核心创新之一——代币的财务潜力。“代币”一词在加密领域可能意味着很多东西,这使得很难以任何方式同时定义包罗万象的东西。简单地说,它是任何区块链上的可交易单位,但它已经具有多种形式和功能:代币可以是货币,就像比特币一样;它们可以代表有投票权的股份,就像 DAO 治理代币一样;它们可以是数字收藏品,就像无聊猿的 NFT;它们可以通过在线工作获得,就像“玩赚钱”游戏Axie Infinity 一样。

但专业投资者也开始将它们视为加密项目的可交易股份。据其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凯尔·萨马尼 (Kyle Samani) 称,位于奥斯汀的投资公司Multicoin Capital就是其中一家公司,“主要”投资于代币而非初创公司的传统股权”。Multicoin 最近的回报简直是惊人的。据报道,其对冲基金资产在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飙升了 20,200%,其风险基金获得了 28 倍的回报。Samani 表示,他已经想出了如何处理“加密资产”的投资——他认为“加密货币”这个词并不准确——应该使用类似于传统投资者可能对股票进行分析的方式来分析它。

一家专注于加密货币的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说:“你可以认为这些代币获取价值的机制与初创公司的股权相当。”

“这些代币获取价值的机制可以与初创公司的股权相媲美,”萨马尼告诉媒体。“其中许多资产直接获得收入,就像初创公司获得收入一样。如果一项资产获得了收入,那么你可以使用贴现现金流模型对估值进行建模。” 这样的说法是许多人认为代币应该像投资合同或证券一样受到监管的原因,因为人们投资于代币“具有从他人的努力中获得利润的合理预期”——符合证券资格的法律标准.

“大多数 web3 顿悟的内容是‘如果我们不卖产品,我们卖股票怎么样?’” Meta 产品经理、加密货币愤世嫉俗者 Dare Obasanjo写道。

Tunguz自己将基于代币的奖励系统称为“以‘股权’支付客户”,他写道,随着“网络变得更有价值,用户在公司中的股份也变得更有价值”。这样做为初始用户投资于公司的成功提供了一个理由,有时甚至在公司知道它将生产什么产品之前。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家会说“ Web2 公司从产品开始,而Web3 公司从社区开始。” 。例如,受 Axie Infinity 的启发,Alex Kehr 在他的创业公司 Superlocal 中采用了一种基于代币的方法,这是 2020 年代的 Foursquare 版本,人们可以通过“地点打卡赚取加密货币”。他说,该令牌将让人们“在我们的应用程序还没有太多人的时候做一些事情”。(他特别认为,P2E游戏代币在未来不太可能被视为证券。)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其最近的“加密状态”报告中认为,Web3 公司以代币为中心的结构以非代币化公司无法做到的方式调整了用户、创造者、建设者和投资者的激励机制。报告称:“Web3 让网络参与者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网络的发展——共同努力。” 所以逻辑上,理论上他们真的可以做到。

但Tunguz(和其他人)看到了专业 Web3 投资者的机会,但那些停留在早期网络迭代中的人无法获得这些机会。他意识到该行业非常适合“监管套利”,即企业转移到法律更有利的司法管辖区或将自己定位为一种类型的公司而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公司,以避免监管监督(例如,拼车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应用程序初创公司,而不是出租车公司)。正如 Tunguz 所说,Web3 属于“法外之地”,它允许公司获得传统的公司无法获得的资金。

传统上,风险投资家必须等待数年才能收到投资回报,通常是在首次公开募股期间。由于代币可以随时出售,Tunguz 意识到他们的 Web3 投资者可以使用具有“即时流动性”的资产,即使公司从未上市,也可以带来回报。如果他们这样做,那就更好了:股权投资者可以两次套现。

另一个被称为“质押”的与代币相关的过程——对 Tunguz 特别有吸引力。对他来说,这似乎就像他们进入金融领域的决策一样确定无疑。正如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所说,通过质押,代币的所有者将其移交给一个项目以用作流动性——例如加密贷款——并作为交换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百分比率的奖励”。Tunguz 意识到,这意味着无论其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他都可以通过代币赚钱。很快,他就积极投入代币领域以产生他认为非常高的“利率”。(“代币可以产生 15% 到 100% 的固定收益,”Tunguz 说。)

在 Web3 领域发现如此巨大的固定收益证明了 VC 的经济利益,但 Tunguz 预计,对于专注于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将非常令人兴奋——“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DO、抵押债务,基本上是导致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因素,”他告诉我。“这些是真正想要进入 DeFi 的大型机构资金池,因为它们可以产生收益。”

“这些大型机构正在研究这些加密代币,并研究是否可以将自己与代币价格上涨或下跌隔离开来,但如果我能在一致的基础上捕捉收益,那么我可能会产生 10 倍于债券上的利润,”他继续说道。

然而,在我们交谈后不久,这种系统固有的风险就变得很明显了。5 月,价值 400 亿美元的 Terra-Luna 生态系统崩溃了。一个主要因素是附属贷款协议 Anchor 承诺20% 的质押收益率。一旦人们开始对这种收益率的可持续性失去信心,他们就会急于撤出资金,导致 Terra 的算法稳定币 UST 与美元脱钩,其姊妹加密货币 Luna 急剧崩盘。

据报道,几天之内,Terraform Labs 的早期和最大投资者之一,专注于加密货币的对冲基金 Pantera Capital,在 UST 倒闭之前悄悄兑现了“大约”五分之四的投资,17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在 1.7 亿美元收益。这一消息激怒了许多散户投资者,他们认为这证明了许多加密货币领域的人所怀疑的:专业投资者获得了早期优势,大声推动项目,悄悄地兑现——抛售——然后转向下一个代币。

去年,投资者和播客 Jason Calacanis 和 Chamath Palihapitiya 开玩笑说要抛售他们的 Solana 代币的视频片段引起了类似的愤怒,因为区块链在早期得到了专业投资者的大力支持。科技记者 Casey Newton最近写道:“没耐心的 VC 可以操纵项目的一种方法,就是坚持要求初创公司提供代币作为其项目的一部分,并要求为 VC 预留一定数量的代币。这样一来,一旦代币可以在公共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风投就可以提前几年兑现部分投资。或者,如果项目在出售或上市之前就失败了,风险投资人可以从一项本来会是亏损的投资中获得利润。”

Newton 在 ApeCoin 代币发布后发表了评论,该代币几乎与 Yuga Labs 正式相关,Yuga Labs 是 Bored Ape 游艇俱乐部或 BAYC 背后的公司。ApeCoin 的组织机构 ApeCoin DAO 已将近四分之一的代币献给了 BAYC 的联合创始人和“帮助使该项目成为现实的公司和个人”,据报道其中包括很多风险投资家。

这种内部交易是加密领域的许多人开始怀疑专业投资者阶层的原因。Web3 项目已经开始要求 VC 锁定他们的持股以避免专业的拉高出货,而 VC 已经基本不写那些关于人们为什么应该拿他们的钱的文章。(“如今,风险投资有很多替代品,尤其是在 web3 中,但在艰难时期,几乎没有什么替代品能够坚持下去,”投资人 Fred Wilson在 12 月写道。)

然而,风投对创业系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一位“风投朋友”最近告诉 Newton,“他们听说初创公司被迫提供代币。”  Norby 的 CEO Gerard 也同样开始听说公司面临铸造代币的压力。“他们未能在他们的 Web2 公司中找到激励措施。因此,在 Web3 中构建一些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说几乎是一种逃避。他们就像,’哦,我们只要搞一个令牌就万事大吉了。’”

但他对它们了解得越多,就越怀疑。他开始相信,代币,不是意识形态上的 “完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的未来”,而是投资者对Web3的许多兴趣的背后原因。他告诉我。在他看来,一家投资公司可以投资一家初创公司,以换取股权和内部信息,然后通过谈判获得囤积的早期代币。Gerard 说:”我现在拥有的是获取不对称信息的途径,我有一条与创始人直接联系的线路,而Discord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我可以接触到财务信息。我知道用户采用率是否在下降。我知道使用率是否在激增。我知道创始人是否有抑郁症,是否迷上了Adderall,是否正在失去控制。

然后,在出现第一个内部问题迹象时,投资者可以将代币转储到“报价-取消报价社区”,Gerard 说。

“这是这个行业运作方式的根本变化,”他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们仍然能够用围绕所有权和社区的语言来表达所有这些。”

去年夏天,当 Gerard 权衡自己的重心时,他不断听到一些创始人做出转变,仅仅是因为这样做更容易筹集资金。

一位风险投资家要求我不要使用他的名字,以便他可以自由地谈论他公司的投资,他承认他自己的一家投资组合公司也在这样操作做,其他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也同样表示,他们注意到初创公司涌入Web3 后需要更多资金才能生存。

“他们未能在他们的 Web2 公司中找到激励措施,” Mills 说,他本人也转而创办了一个 Web3 游戏平台,他在谈到这些公司时说。“所以在 Web3 中构建一些东西,对某些人来说几乎是一种逃避。他们就像,’哦,我们只是要在它上面搞一个令牌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风险公司Uncork Capital的创始人Jeff Clavier同意。”Web3是新的趋势,很多企业家把它作为一种事后的点子来添加进去。” Tiny Rebel Games首席执行官Susan Cummings说,试图在表面上 “偷工减料 “以筹集资金,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危险的赌注。在Web3中这样做是很难解读的。一位投资者指责卡明斯自己在向他推荐Petaverse网络时,加入了不必要的Web3元素,Petaverse网络是一个Web3项目,人们在其中建立数字宠物,然后与他们一起生活在各种元宇宙中。”他拒绝了我们,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你需要区块链,”她说。”这倒是真的。你可以把它存储在一个数据库里。” 她争辩说,基于Web3的想法的潜在互操作性和所有权 “使它变得更好”,并继续筹集700万美元,这个数字比她设定的目标高出一倍。

每个人似乎都能同意的是,这股热潮创造了很多蒸发品和无用的创业尝试,只是为了快速致富,即使没有人愿意在记录上说出名字。

“使用 Web3的概念,投资者就会盲目地投入资金并将估值夸大 2-3 倍。”

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都将那些利用 Web3 元素以筹集更多资金的公司描述为“骗子”。风险资本家说,这样的公司很容易被看穿。即使这种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一位创始人告诉我,他注意到加入 Web3 元素会增加投资者的兴趣,无论其相关性如何。“加入 Web3,”创始人说,“投资者会盲目地投入资金,将估值夸大 2-3 倍。”

Norby 的 CEO Gerard 在决定是否转向 Web3 时,经历了真正的“自我怀疑”时期。有时,他担心自己是个傻子。但最终,他决定,如果他的客户不要求这样做,他就没有理由转向。

“如果这是我们开始从客户那里听到的东西,那么这绝对是我们要研究并找出对我们有意义的版本,”他告诉我。但就目前而言,他补充说,“我们不能强迫人们收下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目前的问题是监管套利方将持续多久。监管机构正在包围许多人认为是非法的金融活动。最近几个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根斯勒一再重申,他认为许多加密代币应作为证券进行监管。“我们不要冒险去破坏 90 年的证券法,人为的制造一些监管套利或漏洞,”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4 月的法律会议上说。

尤其是令牌化的兴起让 Web3 的批评者感到沮丧。Meta 的 Obasanjo表示,“如果你说它授予投票权但不授予所有权,那么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有效地出售股票是合法的”,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和“巨大的黑客行为”。研究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的 Forrester Research 副总裁 Martha Bennett 将其描述为“对系统的滥用”。英国加密货币评论家斯蒂芬·迪尔(Stephen Diehl )辩称,“加密代币作为股权代理计划”通过允许人们“进行内幕交易、洗盘交易、拉高抛售”而不受惩罚,从而使 1920 年代的金融规则重新发挥作用.

“我们所拥有的代币是另一种创造杠杆的方式。现在,资产本身是合成的,”一位法学教授将加密代币与信用违约掉期进行比较时说。

研究金融监管的法学教授 Hilary J. Allen 最近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构成 Web3 的金融产品与导致大萧条的工具集合之间的相似性。在代币中,Allen 认为其核心创新可与信用违约互换相媲美。她说,两者是不同的——信用违约掉期允许许多人对债券的未来表现进行押注——但归根结底,两者都有助于大大提高金融体系的潜在杠杆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杠杆作用很大,因为它可以让你的利润成倍增长。但这意味着该系统要脆弱得多,因为即使你的投资损失很小,也会将你消灭,”她说。“我们所拥有的代币是另一种创造杠杆的方式。但现在,这不是很多合约引用债券的问题。现在,资产本身是合成的——我们可以创建的代币数量没有限制。”

Allen 在讨论她担心的最坏的未来情景时毫不掩饰:“重大的系统性内爆”。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表示,加密行业尚未达到引发“金融稳定担忧”的规模,总统乔拜登表示支持“负责任的”加密创新,但金融民主化的言论仍然让 Allen 想起了次贷之前房地产泡沫破灭,当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等一系列复杂的金融创新被视为新一批人可以获得财富的途径时。现在,Allen 和其他人希望 Web3 系统将被置于在历史重演之前能够被监管。

支持 Web3 的风险投资家 Tunguz 已经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但直到那时才能收获回报。

“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 2033 年的证券法,”Tunguz 说。“只要法规出台,我们就会做出回应。但我认为这里绝对有机会以一种有利于生态系统中每个人的方式赚钱。”

怎么在Web3上靠写作赚钱

Horse

Web3 是个很奇妙的世界,重点在于,它是围绕着“资产化”开始的 — — 区块链一开始就创造了 BTC 这个巨大财富,然后,人们不断地在创造新资产。如果你已经是个 Web3 成熟用户,那么这篇文章并不合适你,或许,低买高卖才是财富之路,而且 DeFi 世界也有很多利息在等待你。但如果你是一个 Web3 新人,不想花很多时间,也没想花钱买币,那么,这篇文章或许对你合适。

为什么要 Write to Earn

我们还不确定未来,但区块链世界已经创造出数万亿美金的资产,Web3 也正在让区块链应用变得普及,至少,我们可以开始慢慢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如果你稍微能写点什么,比如一个教程,一个小故事,一篇可以公开的日记,那么我觉得 Prsdigg.com 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它零成本就能让你开始体验,赚到一点币,并且学习 Web3 和区块链。更进一步,你多攒点钱,它可以帮助你去体验更多其它服务 — — 区块链大部分的服务包括一些 Web3 应用,都涉及到“资产”,所以有点本金,好玩的服务就可以放心体验了。

区块链创造了资产以后,人们正在发明很多 XXX to Earn,比如 Run to Earn。这些目前还是个新潮事,还有很多争议。但是,Write to Earn 是我很认同的事情。垄断化的 Web 2.0 服务,你不仅免费在书写和表达,而且还会作为“广告的对象”;如果你很认真的在写点什么的话,无法从中获得收益这样的正反馈,还需要跟很多浮夸的内容竞争,并不愉快。所以,即便目前小众一点(暂时可能还挺难从 Prsdigg 获得很多的读者),但至少你会获得付费用户,他们会认真阅读你的文字。

有些东西 to Earn,我觉得会损坏它本身的价值,比如跑步(这只是个人看法);有些东西 to Earn,更适合直接作为职业。但是 Write 很合适 to Earn ,它是一个业余收入,而且表达本身应该是我们内在的需求。

所以,回答“如何在 Prsdigg 上开始 Write to Earn”,重点不在于如何,而是:为什么要?对,就是 Write to Earn:它让你至少体验了 Web3;还可能攒点本金邀游加密世界;运气好还可能获得持续收入

从钱包开始

真正说说“如何”了。先要从 Web3 的起点“钱包”开始。我们在一般网站上,是注册用户名来登录,但是在 Web3,我们是需要先拥有一个钱包,然后钱包作为我们登陆其他服务的凭证。如果你不是一个小白,那么你应该已经有了 Metamask 钱包了吧?如果你是一个完全的小白,那么,拥有一个区块链钱包,就是你的第一步。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最为普及、用户量最大、别支持最为广泛的 Metamask,对,Prsdigg.com 最近支持了这个钱包登录。另一个选择我更为推荐,就是注册一个 Mixin Messenger ,这是一个IM聊天软件和钱包整合在一起的服务,你不仅会拥有一个跟 Prsdigg 高度整合的钱包,而且能很方便的加入相关的群聊,获得第一批读者支持。

我的建议是,如果完全没有钱包,那么从 Mixin Messenger 开始;如果已经有了 Metamask ,可以直接登录 Prsdigg。但最后,我还是建议两者都要体验

嗯,具体教程没有。毕竟这是一个成年人的世界。Google 一下,这两者的使用都很容易,无非是请认真对待,要记住密码、记住助记词 — — 再次重申,这是成年人的世界,它们(和里面的资产)可能丢失,你不可能从“站方、运营方、公司”重置钱包;它就像你真的有个钱包一样,丢了就没了(目前加密世界还没有“警察局”可以帮你)。

写作、定价和种子用户

不用太担心你的第一个买家。首先,你要写一篇有用或者至少有趣的文章。

情况有一点不一样,Web3 认为很多行为都应该被“价值化”。所以 Prsdigg 建议你要定价。在区块链世界,你可能想要有一点点 BTC 或者 ETH,对,你应该学习了解一下它们:虽然有无数的加密货币,但这两者支撑着目前的整个加密世界。不过,大部分人应该已经他听说过它们了。此外,如果有可能你可以赚一点 XIN 币备用,因为 Prsdigg 的交易系统是基于 Mixin Network 来进行的,而 XIN 是这个区块链网络的代币。

ETH 会让你有机会体验非常丰富的 Web3生态;至于 BTC,大多数人只是希望拥有一点点,可以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提一句,“哦,我好像也有一点点”。

对这些币可以慢慢了解,反正就是一个计费,而且系统会提示你的定价相当于多少美金。建议你的定价从 1 美金或者更低开始:Prsdigg 的用户还不够多,大家更多是凭借对区块链世界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在“消费”。

Prsdigg 做了一个很奇怪的设计,网站认为自己提供了服务应该分成,所以会拿走 10% ;网站认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你的早期读者是你最重要的财富,而且他们可能会帮助你宣传,因此,他们要分走 40% ;对于作者,你可以拿到剩下的 50% 。你必须接受这个规则,这也恰好是你需要体验的,如前面所说:Web3 正在尝试让很多行为价值化。同样,你只有赚一点币,才能支撑你去体验更多 Web3 应用。

你可以这里留言通知我作为你的第一个购买者,假如你的定价合适、摘要也吸引我。偷偷告诉你,这个网站的开发者,通常会对新作者很热情,也会想要成为你的第一个购买者。此外,这种购买信息,会被购买者的订阅者收到信息,他们会根据这个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也要买来看看。

你原来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做点宣传,虽然有点够呛,因为目前很多人都觉得 Web3 的使用很麻烦。但是你还要试试,万一有人已经悄悄成为了 Web3 的用户呢?

服务好现有读者吧

很多人都是担心早期读者,这也是 Prsdigg 认为读者应该被“赋予价值”的原因。接下来,你要为获得你的早期读者群多做一点什么了。

所以,你就需要使用 Mixin Messenger,这是一个捆绑了钱包的类似 Telegram 的即时通讯软件,它可以通过机器人开发群聊功能。注册登录以后,你应该搜索 7000103074 这个数字,添加“顶瓜瓜中文社区”这个群 — — 它是 Prsdigg 的作者和读者们的交流群,它允许或者说鼓励新作者将文章转发过来,自我推广一下,获得最早的读者的。还好啦,因为早期购买者能够不断获得分成,还是有一定“消费积极性”的。

总而言之,做一些这样的努力,帮助你获得一个起步的种子读者是不难的。虽然数量有限,但你还是可能收到鼓励,而且有点本金继续体验了。

从 Mixin Network 生态内获得早期读者比较容易,所以还是很建议先多熟悉了解 Mixin 的。如果你愿意跟现在的读者深入交流,那么你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或者拉个群聊聊天,甚至你也可以研究一下 ohmy.xin ,通过一个机器人来正式运营你的读者群。

如果你认真对待这一切的话,Prsdigg 是个很不错的开始。

不过,正在成长中的 Prsdigg 和 Mixin,也很希望你能给它们带来新的用户。我这篇文章纯粹是自来水,感谢过去从 Prsdigg 和 Mixin 获得的收益和快乐。

当我发挥我中老年人看不惯社会的特性,骂骂咧咧写一篇文章抱怨社会,竟然还赚到了点钱。你能想象吗?还是有点快乐的。

[ 说明,Prsdigg 已经更名为 Quill,新网址是 https://quill.im ]

2022是币圈的寒冬

小方

“市场已经见底了吗?”这是一个价值亿万美元的问题。

如果您在 Web3 社区中花费一点时间,您会发现麻醉式希望主义者的人数很多。加密集体意识希望相信过去几个月的下跌是“暂时的”,市场价格将很快反弹。

诚然,这种乐观情绪难以维持。

市场价格讲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故事:比特币已经从约 67,000 美元的历史高点 (ATH) 下跌 58%,以太坊从约 4700 美元的 ATH 下跌 62%,整体加密市值从 2.8 万亿美元下跌 58% 至 1.2 万亿美元。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在加息以遏制通胀,并计划开始量化紧缩政策。第五大区块链 Terra(被许多人认为是“蓝筹股”)的暴雷进一步打击市场情绪。

首先,加密行业也在出现大量裁员。Coinbase 大幅取消了工作岗位招聘。据报道,Robinhood、Gemini、巴西加密独角兽 2 TM 和总部位于墨西哥的 Bitso 都在裁员约 10%。

我们是否应该担心加密货币冬天即将到来?到底如何定义加密货币冬天?

回顾 2018 年熊市的市场状况。2018 年初,比特币在 7 周内从 2017 年的历史高点 19,783 美元下跌 69% 至 6,155 美元。到当年年底,加密货币总市值从 8300 亿美元高点暴跌至 1200 亿美元。也正是这个时候,DeFi 的种子在 ICO 狂热的废墟中种下。普通公司认为加密货币不是机会,而是投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首席执行官将加密货币视为一个大骗局,是昙花一现。

…但价格信号和头条新闻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

币圈的突然崩塌,又绞杀了无数财富,恐慌和担忧蔓延开来。

2022年6月19日,比特币再度暴跌,失守18000美元关口,这也是2020年12月以来比特币的最低价格,2021年高位时曾高达6.9万美元。比特币已连续12天下跌,创下2009年诞生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

又有巨量的财富在过去24小时被蒸发。数字货币领域共有15万人被爆仓,爆仓总金额高达5.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8亿元。有媒体将此称作币圈的“雷曼时刻”,2008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此前火爆炒作的数字货币,连马斯克都火热入局,如今遭受惨烈抛售。马斯克也被套,而此前币圈的华人首富财富缩水90%。

数字货币被认为是风险资产的代表,投资者抛售比特币,被认为将影响对股票等风险资产的偏好。

15万人爆仓

38亿财富一夜消失

6月19日下午,英为财情行情显示,比特币暴跌超5%,价格为18000多美元,20000美元关口已然失守,并且盘中早已跌破18000美元,这是2020年12月以来比特币最低价格。相较2021年高位6.9万美元相比,已经跌去了超70%。

根据Coindesk的报价,比特币这一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在昨天失守2万美元大关后依然血流不止,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将近5点时一度跌穿18000美元大关,最低下探17601美元,创下2020年12月以来最低。

目前,比特币已连续12天下跌,这创下了其2009年诞生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

币圈风暴,引发无数爆仓潮。据Coinglass的数据,截至6月19日8时,数字货币领域共有15万人在过去24小时内被爆仓,爆仓总金额高达5.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38亿元。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 Moya周六表示,“比特币跌破2万美元表明,对加密行业的信心已经崩溃,人们正在看到最新的巨大压力涌现。就连加密货币领域那些历史上最大声的拉拉队员如今也安静了。他们仍对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们也不敢说现在是逢低买入的时候。”

“债王”警告:

比特币的暴跌可能还没结束

根据财联社报道,而对于比特币在失守20000美元大关下的后市目标,“债王”冈拉克在周三一次采访中曾警告,比特币的暴跌可能还未结束。

“看起来它(比特币)要被清算了。所以我在2万美元或2.1万美元仍不看好比特币。如果跌至1万美元,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惊讶。”冈拉克表示,“加密货币的走势显然并不乐观。”

Infrastructure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Jay Hatfield也表示,“比特币的2万美元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水平,跌破该水平可能会引发更多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导致被迫平仓。随着美联储流动性驱动的泡沫完全破裂,比特币重返疫情前的水平,今年可能会跌破1万美元关口。”

比特币交易所Swan的分析师Sam Callahan则认为,根据之前熊市的经验,比特币可能会从历史高点下跌80%以上。这意味着比特币将跌至13800美元。

当然,目前也有一些试图帮助市场恢复镇定的币圈大佬们依然相信,投资者无需对于比特币的暴跌太过担心。他们认为,阶段性下跌是理所当然的,加密技术的熊市与股票的熊市不同:低点更极端,但高点也更极端。

马斯克也亏钱了

华人首富财富缩水90%

从去年高位以来,币圈已经蒸发了10几万亿的财富。根据CoinGecko的数据,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当前的总市值仅剩下不到9000亿美元,而去年11月巅峰时曾高达3万亿美元,短短7个月的时间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蒸发”掉了逾2.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14万亿。

根据追踪全球拥有比特币企业的公司比特币国债的数据,特斯拉目前拥有43200个比特币,以本周六每枚约19000美元的价格计算,马斯克的特斯拉拥有的比特币价值已不到9亿美元。与2021年初花费15亿美元购买相比,特斯拉的相关投资损失可能已达逾6亿美元。

加密货币的热潮使包括此前华人首富赵长鹏等在内的不少数字资产持有者成为了亿万富翁。不过他们的财富正在迅速减少,有人戏称赵长鹏“一夜返贫”。

根据近日媒体报道,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从11月9日比特币历史高点6.9万美元至今徘徊于2.1万美元附近,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七位亿万富翁总共损失了1140亿美元。

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去年底以近960亿美元(当时约6100亿元人民币)身家超越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的4244亿元人民币,登顶华人首富的世界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ance)创办人赵长鹏。

数据显示,其身家已经仅剩102亿美元,财富蒸发了将近89%。有网友戏称,这是“一夜返贫”。

2022 不是 2018

看看今天的加密货币格局。从所有方面来看,今天的加密货币状态远远优于我们在 2018 年牛市结束之后的状态。

首先,DeFi 的状态遥遥领先过去。到 2017 年牛市结束时,只有大约 100 个 dapp 处于活动状态。今天,仅以太坊就有数千个。NFT 和区块链游戏领域是两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垂直领域,我们甚至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看到了 DeFi 的早期迹象。

第 1 层网络正在显着扩展交易吞吐量,无论是通过第 2 层、第 0 层互操作性网络(Cosmos、Polkadot)或闪电网络等支付通道上的 Rollup 技术。如今,以太坊的第 2 层生态系统拥有 51 亿美元的 TVL。所有这些在 2018 年都仅仅只是抽象的学术思想,但如今都已完全部署在功能性协议中。

三年前,DAO 是一群不起眼的社区,但如今已成为拥有 90 亿美元财政支持的巨型力量。难怪他们从传统劳动力市场吸走人才。DAO 正在迅速开发基础设施工具,并围绕治理和财务管理制定可靠的策略。

如今,随着 DeFi 实用性案例越来越多,投机快速获利的能力不再是投资者关注加密货币的主要原因。

其次,一大批大型机构参与者已经踏入了 Web3 的大门。华尔街最大的公司,如摩根大通、花旗、纽约梅隆银行和更多全球银行正在将其产品范围扩展到加密资产,或直接利用 DeFi 协议。尽管裁员,Coinbase 和 Robinhood 仍在推出自己的加密钱包。

然后是 Big Tech(科技巨头)进军元宇宙:Facebook 更名为 Meta;Twitter、Instagram 和 Spotify 对 NFT 的整合;谷歌和微软正在剥离自己的 Web3 研究部门或积极投资 Web3。大型零售和时尚品牌都将其业务战略转向 Web3:沃尔玛、华纳兄弟、古驰、路易威登、耐克等等。

三,行业资金充裕。与 2018 年的熊市不同,构建者几乎不会被熊市拖累。2018 年区块链初创公司筹集的资金总额为 58 亿美元,约为 2021 年筹集的 251 亿美元总额的四分之一。

2022 年已过半,据报道,今年 VC 已经筹集了 150 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包括 a16 z 上周宣布的 45 亿美元巨额资金(查看我们与 Marc Andreessen 和 Chris Dixon 组织的播客)。市场价格可能会下降,但充裕的资本确保创新得以继续涌现。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加密政策的监管窗口正在迅速从“禁止”转向“如何监管”它。这不太可能安抚最铁杆的技术自由主义者,但确实是一种进展。在决策圈内——尤其是在西方——对加密货币的谴责开始听起来很愚蠢。所有优秀的政治家都对机会有敏锐的嗅觉,他们可以看到,最好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反对它。

加密货币和更广泛的 Web3 领域现在不容忽视,鉴于其不可禁止的性质,这样做在政治上甚至可能是不明智的。以往禁止加密货币的监管讨论通常会导致加密价格暴跌,但如今加密已经变得对这种威胁具有反脆弱性。

Web3 创新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企业组织是行动迟缓、行动迟缓、规避风险的巨头,他们谨慎行事,以免破坏舒适的现状。牛市提升了公众的公信力,消除了阻碍企业成长的组织惰性和怀疑。

“加密货币价格会恢复吗?”在之前的熊市中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

“加密货币价格何时会恢复?”这是一个更适合今天熊市的问题。

这就是这一切的关键所在。在之前的熊市中,我们许多人所面临的生存威胁在这一次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能看到我们构建的东西。

熊市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药丸

市场调整是痛苦的。但它们也代表了经济进步的必要前兆。

如果你上过任何经济学课程,你应该明白,市场竞争通常被视为一种既定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公司是“价格接受者”。这些模型对不同经济变量在其他条件下如何相互影响提供了有用的见解,但它也掩盖了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市场是检验什么是可行的一种有效过程。

自由市场带来了百花齐放,但大多数都是经过伪装的烂苹果。损益信号是淘汰烂苹果的重要机制:不可持续的、负债累累的输家想要走捷径来超越赢家。如果没有市场竞争的反复试验——经济学家称之为创造性破坏——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必要的知识来了解什么是有效的或无效的。

David 此前将其称为“熊市洗涤周期”,经济收缩迫使开发商重返基本面。许多竞争性 L1 所追求的道路是由恶性通货膨胀代币释放所补贴的不可持续增长之一。在牛市期间,这些策略被大量注资所掩盖。但在困难时期,这个丑陋的策略暴露无遗。

繁荣和萧条显示了市场运行的健康状况。在每一次“萧条”之后,市场都更有能力知道什么有效,什么无效。

BTC与ETH哪个更容易被消灭

江卓尔

目录

一、BTC和ETH的真实区块数据大小
a、节点裁剪模式
b、全节点和轻节点数据大小
c、ETH的归档节点(Archive Node)
d、ETH BTC节点硬件要求和数量对比
​e、infura的中心化问题

二、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打击方法:技术类

a、阻断网络数据传输
b、查封节点
c、51%空块攻击
d、更安全的POS挖矿
e、攻击开发者​​


有些人实在太恶心了,

​连技术事实都敢撒谎,

有必要好好教训一下。

一、BTC和ETH的真实区块数据大小

@TumbleBit 这种人假装没看过比特币白皮书,
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那睁着眼睛说瞎话。


a、节点裁剪模式

区块链历史数据累积越来越多的问题,
中本聪设计时就考虑到了,
解决方法是白皮书第7章——回收磁盘空间,
简单来说,把历史交易删光(或保留最近一段时间),
只保留最新状态(谁有多少币)


删光历史交易对系统运行毫无影响
唯一不便只是,非全节点查不了其它人的历史交易,
(自己所有历史交易可以自己保存,很小)


但有多少人关心其它人的历史交易?
你关心张三5岁时买尿布的一笔交易吗?
你最多只关心张三现在有多少币(最新状态)。


真需要查历史交易时,
找有全历史数据的人查一查就行了,
和BT下载一样,只要全网有一份数据,
就可以传得全网都是
而离线保存几百G的全历史数据,
也就一块几百元的硬盘而已,
个人都可以做到,更不用说公司了。

b、全节点和轻节点数据大小
BTC全节点(Full Node)现在456G,
使用裁剪模式(pruned mode)后的轻节点(Light Node)只要2G
ETH也是类似,全节点345G数据,但轻节点只要6G


等下,@TumbleBit 不是说ETH全节点要几个T数据吗?
怎么只有345G数据,比BTC的456G还少?
(数据源:bitinfocharts.com 首页 Blockchain Size)

这就是Core党的恶心之处了:

这些混蛋连技术事实,都敢撒谎

c、ETH的归档节点(Archive Node)
那ETH区块数据有几个T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ETH区块原始数据只有345G,
但你如果要方便查询所有历史状态,
把这345G的数据从头到尾跑一次,
把所有中间状态都存下来
(例如某个区块高度时帐号余额多少,合约状态如何)
那才有几个T,这种节点叫 归档节点(Archive Node)

例如全节点(Full Node)存储的是 每一笔交易:

1月1日:张三给李四打了1ETH,
2月1日:张三给李四打了2ETH,
3月1日:张三给李四打了3ETH。

但只有这个记录,并不知道张三3月1日有多少ETH,

要从第一笔记录开始,一笔一笔算。

归档节点(Archive Node)存储的是 每一个区块状态:

李四1月1日0分0秒:有1ETH,
1月1日0分13秒:有1ETH
1月1日0分26秒:有1ETH
……
(每13秒一个区块一条记录,重复记录有压缩)
……
2月1日0分0秒:有3ETH
……

这样记录查询方便,要知道李四几月几号有多少ETH,

不需要从第一天开始一笔一笔算交易,但数据大了很多。

一般只有商用目的(例如区块浏览器提供查询服务),

才需要搞归档节点,那自然没多少个,

BTC按这个标准搞 归档节点,也有几个T。

(例如做区块浏览器的,BTC数据就有2个多T)


用 ETH全状态的归档节点 vs BTC的全节点,
一点脸皮都不要,蓄意欺骗,误导读者,

让读者损失真金白银,真是恶心[鄙视]

这侧面说明,为什么区块链有技术背景的容易赚钱,

因为他们不容易被 @TumbleBit ​这样的人骗:)

d、ETH BTC节点硬件要求和数量对比

​ETH区块数据345G,但钱包运行时还要产生索引、缓存、快照等文件,GETH钱包大小578G,OpenEthereum钱包大小598G

BTC只有一个Bitcoin Core钱包,大小456G,两者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当然你如果要做商用服务,ETH开Archive模式(归档节点),那大小确实有几个T,不过这不是必须选项。BTC类似的把中间状态都存下来(例如区块浏览器需要),我问了http://BTC.com大小也有2T多

​BTC节点硬件要求:​2核4GB+1TB SSD

​ETH节点硬件要求:​8核16GB+2TB SSD

也就低档和中档个人电脑的差别,知道了以上技术事实,再来看 @TumbleBit ​的撒谎,就很可笑了,这人非蠢既坏

eth多少T的巨额账本,就那么几个节点存,随便一封杀就死了

节点数ETH 6369个,BTC 15013个,

ETH只有BTC的一半,但还是在一个数量级

非说封杀时6000个节点会灭亡,15000个节点不会,

中档电脑会灭亡,低档电脑不会,那是在睁着眼说瞎话。

当然有些杠精又会造谣,ETH都是轻节点巴拉巴拉。有点智商好不好,ETH钱包578G和BTC钱包456G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两者都可以开裁剪(轻节点)模式。非得说578G的都开裁剪,456G的都不开裁剪?

如果你要问,那到两者各有多少轻节点呢?不好意思,都不知道。上面的节点数统计是通过全网连接探测统计的,但轻节点删掉历史数据对节点运行毫无影响,所以从连接探测无法区分。

​e、infura的中心化问题

你个人就算跑了一个BTC全节点,你要查交易时,会自己打开客户端命令行,敲命令查吗?显然不会,正常人都是打开区块浏览器查。

开发人员也一样,infura就相当于开发人员的区块浏览器,开发人员基本自己都跑了ETH全节点(方便调试),但到正式环境上线运行时,就算自己有节点,也还是更愿意直接用infura的查询服务,因为比自己的节点更方便、稳定、省心。自己节点服务当机的概率,可比infura当机的概率大多了。

所以,infura就相当于一个方便的,开在你家楼下的便利店,比跑去超市买东西方便。但有的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造谣,说万一楼下便利店停电了,你就要饿死了

你问问科学家们是不是使用的infura,把infura数据访问口掐死了,eth网络服务马上瘫痪

会饿死吗?麻烦一点,自己去超市买就是了(自己访问自己的ETH节点服务)。

当然,infura做得太好太方便,导致大家都用infura,确实形成了一个风险,但这是 “服务中断风险”,不是系统级风险,更不是生态灭亡风险。开发人员(尤其是大的应用)有必要增加备用服务(例如用quicknode,最好用自己节点加查询服务备用)。

至于BTC?生态太差,根本没有像infura这样好用的查询服务商,这就像某个连区块浏览器都没有的币,嘲笑BTC有区块浏览器,如果瘫痪了没法查交易,是个巨大风险,“BTC网络服务马上瘫痪”,甚为可笑。

以上,就是技术事实部分,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了吧?

两句话的造谣,要说清楚背后的技术事实,

就要花那么长篇幅,记住最后的结论:

钱包大小:BTC 456G,ETH 578G
节点数:BTC 15013个,ETH 6369个

二、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打击方法:技术类

所有打击措施都肯定有效果,效果大小而已,

所以下面侧重描述能彻底消灭币的方法。

a、阻断网络数据传输

目前BTC ETH等币的交易广播,区块数据,矿工挖矿数据 都是明文,

从互联网骨干网节点可以轻松检出,并拦截,

但在技术世界,加密远比解密简单,

把这些数据加密传输就行了,

所以这个打击措施效果最弱,

例子刚大规模发生过,避免被和谐,我就不说了。

b、查封节点

通过节点的IP定位到节点的物理位置,要求其关闭,

对国外节点发现后黑名单,

难度是节点太多,数以万计,执法成本高,

国外节点可以不断换IP,拦截不过来,

并且只干掉全节点,无法阻止网络继续运行。

防御方还可以在匿名网络(TOR等)运行节点,

找不到节点的真实IP,

所以这个打击措施,效果有,但也不大

c、51%空块攻击

这是技术上最可行,可以彻底杀死币的方法

虽然购买部署51%算力的矿机很昂贵,

但美国政府为什么要买呢?

按照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 征收条款(Takings Clause),

只要征用几天,付几天电费就行了

控制51%以上算力后,就只挖空块

如果有其它矿工挖出正常打包交易的块,

就直接无视这个正常块,用51%算力挖一条更长的链,

把这个正常块孤立掉(作废掉这个块)。

分散的矿工在发现挖的块都被美国政府孤立,

没有任何收益后,在几天内就会陆续停挖,

美国政府也不用继续挖,

征用的大部分矿机可以停机,

只要保持攻击算力比正常算力多就行。

正常算力不挖,攻击算力也不挖,

正常算力挖n个块,攻击算力多挖1个块就行,

成本非常低,

有人敢和美国政府对着打算力战,烧钱吗?

在用户侧看到的效果,

就是发出的任何交易,都不会被打包确认,

BTC系统彻底瘫痪,

瘫痪几个月后,价格估计会跌去99.9%。

d、更安全的POS挖矿

POW挖矿=用矿机的计算能力挖矿,谁算力多,谁打包区块交易。

POS挖矿=用币的质押天数挖矿,谁质押币多,谁打包区块交易。

POW挖矿无法解决这种51%空块攻击

哪怕改算法,例如改显卡算法,

美国政府也可以征用显卡矿机攻击。

CPU算法?巧了,美国政府的超级计算机最多。

只有POS挖矿可以解决51%空块攻击

美国政府无法像征用矿机那样,征用币,

哪怕真的用5美元的扳手征用(或者购买了),

开发者也可以在代码里加检查点(check point)

经过社区用户同意(都更新到这个版本),

把这些参与攻击的币,直接作废掉

因为币有地址特征,可以在代码里作废,

矿机没有特征,无法作废。

ETH的转POS代码已经好了,

一直在测试完善中,

紧急时可以直接切换过去,

而BTC没有转POS的准备,

事到临头再开发,估计几个月吧,

瘫痪几个月后,价格估计会跌去99.9%

【说个题外话】我这人有个优点,

一个99.9%的人都无法企及的优点:

脑袋决定屁股,无视立场地只承认事实。

虽然我是矿工,但我毫不忌讳谈POS在防攻击上远超过POW

当然POW有其它好处,

例如公平分发代币,巨大的广告效应等,

(挖矿是最好的,进入区块链的途径,

无数人因挖矿而入币圈屯币)。

ETH最好的状态,就是最近两年这样:

做好转POS的代码和准备,但继续POW挖矿,

直到总市值超过BTC(对POW的广告效果的需求没那么大了),

再转POS。

e、攻击开发者

攻击开发者意义不大,

ETH开发目前确实由Vitalik主导,

但Vitalik也无法做出损害社区利益的事情,

Vitalik可以一声令下,命令ETH网络停止吗?

通过攻击Vitalik,最多只是让ETH的更新陷入停滞

对目前的网络运行没有影响,

并且,如果Vitalik不能继续开发ETH,

必然会出现和中本聪一样的全匿名开发者,

接过ETH开发的大旗

并且ETH上大量互相引用的应用,

也使得ETH事实上无法分裂

这些应用选择在哪个分叉链上继续开发,

哪个链就是ETH。

====以上总结一下====

1、ETH的钱包大小略大于BTC(578G vs 456G)

ETH的节点数小于BTC(6369个 vs 15013个)

但还是在一个数量级,

面对封杀时要么都活,要么都死,

不可能一死一活。

2、技术上51%空块攻击可以彻底杀死POW币种,

POS币种可以防御这种攻击。

然后,你以为我要说,综上所述,

ETH比BTC不容易被美国政府消灭吗?

不好意思,以上内容只是技术事实,供有兴趣的人了解。

在美国政府眼里,

578G和456G的区别,就像人眼里黄蚂蚁和黑蚂蚁的区别,

虽然51%空块攻击可以完美杀死BTC,

但这是在BTC的规则里玩,

觉得美国政府会搞51%算力攻击的,中二病满满

目录

​三、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打击方法:法律类

a、美国政府强制收缴黄金的历史

b、交易,持有非法的后果

c、反对扩容的Core

d、​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封杀抖音?

​e、无可匹敌的力量

上篇《BTC和ETH,哪个更容易被美国政府消灭?(上)》发出后,有些人提问:

问:你说ETH的Full node钱包是578G,那为什么我的Geth钱包有1T/2T/3T/4T?

答:578G的数据来自 https://etherscan.io/chartsync/chaindefault

说大于578G的人,是因为模式选错了。用了 –gcmode=archive 参数,导致打开了存档节点(Archive node)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你骗人,我的full node明明有4T”,你同步的4T其实是从你同步时间开始的 存档节点(archive node),这也侧面说明了,archive node并不是只有很少几个,很多人稀里糊涂就同步了一个archive node

如果你的钱包因为按 archive node 模式同步已经很大了,可以裁剪(prune)一次,或者重新同步一次,就能回到578G了。

问:我的高配电脑,同步一个月也跟不上最新进度

答:首先,是因为模式选错了。用geth – syncmode “full | fast | light” 来选择模式时。full 和 fast都是full node(”fast” downloads all blocks 技术文档见这里但full是逐个区块下载,而ETH的区块是13秒一个,特别多,导致下载大量小文件,非常慢。

fast模式(默认),会直接下载一个最新的EVM快照(downloads all blocks, but also downloads a recent snapshot of the EVM state),这个快照是个大文件,网速快的话,几小时就同步好了,fast模式同步好后,会自己验证所有交易

第二,一定要SSD,区块有大量小文件读写,机械硬盘哪怕你同步好了快照,也跟不上更新。

问:BTC的full node应该对应ETH的archive node

答:BTC的full node里既没有某个高度的地址余额信息,也没有某高度脚本的执行状态,怎么能算archive模式呢?问这个问题的人,甚至连BTC有脚本都不知道。

BTC开发太早期了,根本就没有archive模式。BTC类似archive模式的,是区块浏览器自己生成带中间状态的数据,我问了下http://BTC.com,他们数据2T多


继续《BTC和ETH,哪个更容易被美国政府消灭?(上)》中的结论

1、ETH的钱包大小略大于BTC(578G vs 456G),
ETH节点硬件要求中档个人电脑,
BTC节点硬件要求低档个人电脑,
ETH的节点数小于BTC(6369个 vs 15013个),
但还是在一个数量级,
面对封杀时要么都活,要么都死,
不可能一死一活。

2、技术上51%空块攻击可以彻底杀死POW币种,
POS币种可以防御这种攻击。

​三、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打击方法:法律类

虽然51%空块攻击可以完美杀死BTC,

但这是在BTC的规则里玩,

觉得美国政府会搞51%算力攻击的,中二病满满

a、美国政府强制收缴黄金的历史

美国政府并不会用51%算力攻击,

这不是美国政府擅长的领域,

美国政府会直接掀桌,通过法律方法打击,

例如:持有,买卖,结算BTC/ETH非法

觉得不可能吗?那可是美国政府啊,

连国民的黄金,都强制收缴过的美国政府啊

更不用说比特币了,

一个 “躲避监管,资助敌国” 的帽子扣上来,你还敢还嘴?

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以拯救金融危机和防止美国黄金向欧洲流失的名义,提出了停止黄金的兑换和出口的《紧急银行法案》,并于3月9日获国会参众两院的通过。

4月5日罗斯福进一步在6102号行政命令中以20.67美元/盎司的价格强制收缴民众黄金,私藏黄金者将被重判最高10年监禁和10万美元罚金。甚至连瑞士银行Uebersee FINANZ-Korporation委托美国公司保管的黄金都被强制收缴。

1934年的1月30日,美国又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金价重新定为35美元1盎司,但美国人民无权兑换黄金。美国人刚刚上缴黄金换了美元,就被“罗斯福新政”洗劫了近一半。

所以那些舔美,信美国宣传那套价值观的人,

(例如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道德如何我不评价,至少智商是肯定不行的。

这几天欧美抢劫俄罗斯富豪财产时,

(即使有的富豪已经是西方国籍)

这些舔美的人还嘴硬:

抢劫只是对外,对内一定是神圣不可侵犯,

嗯,看来这些人历史也不行:)

知道什么是 “神圣不可侵犯” 的吗?

最终暴力才是 神圣不可侵犯 的,

中国有核武器后,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财产权构筑在暴力权之上,

幻想投降后,别人的暴力权,来维护你的财产权?

按长者的评价: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中本聪要是傻白甜,

信了美国的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就不会有比特币,不会有波澜壮阔的区块链时代了。

b、交易,持有非法的后果

币价将跌掉99%(比被51%攻击瘫痪的99.9%好一点),

任何稍微大一点的经济活动和资金,都不可能介入币,

想想暗网的经济规模才多大吧,

想想愿意冒犯罪风险,

冒着 “最高10年监禁和10万美元罚金” 持币的人才多少吧。

简而言之:BTC/ETH在技术上不会死亡,

但在社会经济上将死亡,只会在暗网夹缝中苟活。

在这种情况下,

BTC和ETH在技术上的差别,

对封杀几乎毫无影响,

对手的攻击力,是机枪1000

你剑法练得再好,也只是抵抗力1或2的差别,

你钱包是578G还是456G,有什么差别吗?

你能不能被51%空块攻击,有什么区别吗?

你节点需要的CPU内存 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有什么差别吗?

c、反对扩容的Core

Core当时反对扩容一个主要的理由,

就是BTC要足够小,

小到可以用一台装进口袋的树莓派运行

这样才能在政府的封杀下生存

这种想法怎么说呢,

无视社会经济现实,

充满了技术人员的幼稚中二病,

我是程序员,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

中本聪在创世区块写下: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首相第二次对处于崩溃边缘的银行进行紧急救助

中本聪开发的BTC,

是为了对抗政府滥发钞票,

追求货币自由,经济自由,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合理,

还是为了给暗网买卖毒品、人口、军火的犯罪分子提供方便?

这种苟活,只给暗网服务的BTC,

还有任何社会价值吗?

d、​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封杀抖音?

​既然说Core反对扩容的理由,

​充满了技术人员的幼稚中二病,

​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

​我们不妨看看历史:

​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封杀抖音?

​是因为抖音足够小,

​小到可以用一台装进口袋的树莓派运行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抖音足够大,

​大到足以影响民意/选民,

​抖音在美国有5220 万用户,

​人民群众要刷抖音,

​特朗普你敢让人民刷不了抖音,

你算老几?

​e、无可匹敌的力量

​人民才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ETH要生存,就必须: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和人民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

​BTC在Core党反对扩容,

​走数字黄金,价值存储路线后,

​就已经自绝于用户,自绝于人民

​美国政府封杀令一下,

​少数重仓BTC的机构当场嗝屁,

​大部分少量持仓BTC的机构立即清仓,

​炒币的做鸟兽散,

剩下不到1%的屯币党,能做什么?

​哪个正经人、正经公司和你打交道?

你准备​到暗网去,

​和贩卖毒品、人口、军火的犯罪分子打交道吗?

​​BTC除了能屯,还能干什么?​能用吗?

​能用也能屯的邮票,一度也很火,

​集邮是国民级的热门活动,

但当邮票不能用,只能屯,没有用户后,

​衰败得多快?现在还有人集邮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BTC最大主义者,

​永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你永远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ETH现在就已经比BTC好很多,​

ETH的 货币自由+合同自由,

衍生出了大量的应用,

​NFT,链游等已经出圈,

​拥有大量的用户和知名度。​

​当然现在还不够多,​但未来,

​随着应用、生态、用户的继续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资金、公司加入ETH,

​这,才是ETH不被封杀的力量,

​这,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