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从业老韭菜还看好这个行业吗

我最先听说和参与区块链差不多是在 2017 年末、2018 年初。那会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得益于互联网大厂在业务上率先尝试新技术的先天优势以及相对浓郁的程序员氛围,因此让我有机会比较早接触区块链。当时,我常和一帮程序员朋友混在一起,听他们说的最多话题就是:「比特币」、「挖矿」、「ICO」、「空气币」等。

我并不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当时他们说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但因为我是做内容出身,我的直觉告诉我区块链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技术。

所以,我开始去看比特币白皮书和以太坊白皮书。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晚上我看了 10 遍比特币英文版白皮书愣是没看懂,我就只记住了一个标题:《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个标题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三个字:太牛了!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或者套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用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是从比特币开始了解区块链,但我却是听信朋友的建议从玩空气币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逃脱韭菜的命运。

所以那个时候,我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割韭菜的骗局 — — 事实上,放在那个时候来看,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至少比特币的理念是非常新的,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往后的 2019 年 -2020 年,我并没有太多参与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在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觉得「学习者」和「观察者」是最适合自己的标签。

2021 年:沉浸仰望 Web3 的美好

如果说 2017–2018 年是对区块链「蜻蜓点水」般的体验的话,那么 2021 年可以说是「深度亲历」的一年。

那一年,我在一家美元基金工作,得益于 VC 工作的平台优势,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前沿科技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巧合的是,也是这一年,伴随着加密市场迎来一轮牛市,「Web3」取代区块链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叙事。

如果回忆起那一轮牛市,我的脑海里能马上想到什么呢?有几个事情是我印象深刻的: 2021 年初,比特币首次达到 1 万亿美元的市值。 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公司对外披露持有比特币。 艺术家 Beeple 一幅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69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篮球巨星 Stephen Curry 花费了 18 万美元买了一个 BAYC 的 NFT。是的,你没看错,是 18 万美元。 萨尔瓦多通过一项法案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 DAO — — 一种 Web3 的新型社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2021 年,我所亲历的 Web3 行业整个情绪是非常高涨的。这种高涨体现在:

一、投资和创业火热

因为我身处在 VC 行业,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投资人及创业者朋友交流,在整个过程中,Web3 始终是不会缺席的一个话题。那个时候,我看到很多的投资人开始离开传统投资领域转型进入 Web3。

不只是投资人,创业者也是一样。在传统 VC 投资里,大厂的高阶人才往往是投资的首选对象。但在那一年,我也看到从大厂出来的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涌向 Web3 领域创业。

当我问起那些投身进 Web3 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朋友关于选择 Web3 的原因。一个普遍的回答是:Web3 行业就像是 90 年代的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越早占据生态位就越能获得行业红利。

二、炒的火热

在 Web3 里,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词。尤其是在牛市,更加少不了炒的动作。 炒币,尤其是炒合约。如果单纯从 K 线上看,2021 年整个加密市场的涨幅是非常犀利的。所以那个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能看到不少人晒自己巨额收益的成绩单,以及分享如何在加密市场里轻松赚钱的经验。这样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看多了会给人一种幻觉 — — 即这个行业赚钱特别容易,无论你是什么专业背景、学历,牛市加杠杆,胆子要够大,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赚到钱。 炒 NFT。2021 年,最有话题点的毫无疑问就是 NFT。尤其是 BAYC 的出圈转化了一大波 Web2 的用户。那个时候,NFT 最大的价值除了炒作之外,就是当做头像。如果你的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无聊猿或者是 CryptoPunk,那恭喜你,很多人会把你当做 OG 或者说是特别厉害的人物,因为通常拥有这种 NFT 的人要么身价不菲,要么很有牌面。可以说,NFT 非常针对性满足了人性中炫耀的满足感。所以那会我身边很多人都在炒 NFT,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朋友。由于很多的 NFT 铸造并非是以东八区时间为准,如果你想要铸造一个自己喜欢且价格炒作高的 NFT 的话,就不得不熬夜守候。那个时候,行业内把 NFT 戏称为小图片,至于炒 NFT 的行为,用一句行业黑话就是:今天你肝了没有。

三、DAO 践行火热。

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觉得,2021 年 DAO 这个词的出现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 DAO 这个词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意思,相比炒币、炒 NFT 这些炒资产的行为,DAO 的代币化炒作相对少一些,更多则是在探索一种相比传统组织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形态,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①去中心化,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下属之分;②基于共识和民主议事规则协同做事;③可以远程办公,任务通过线上协作完成。

当然,和很多事物兴起的路径一样,DAO 也是最先从国外火起来,那会耳熟能详的 DAO 有:Bankless DAO(旨在推进真正的去银行化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会共识)、Pleasr DAO(由数字艺术家和收藏家组成旨在收购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ConstitutionDAO(募资竞拍美国宪法的副本)等。后来 DAO 组织也随之在国内生根发芽并涌现了一些试验性的 DAO 组织项目。

跟炒作 NFT 一样,年轻人是参与 DAO 组织的主力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同时当时很多年轻人自称「数字游民」,像 DAO 这样的组织方式也更适合他们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

放在 2021 年看,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受到了 Web3 牛市热潮的影响。我在 2021 年对 Web3 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 — 沉浸式仰望。这种沉浸式仰望来自于这个行业所代表的技术的高大上 — — Web3 融合了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来自于这个行业看上去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的方式,更来自于像 DAO 这样的新组织形态的出现,探索人类未来社会新组织形式、新协作形式的可能。

如果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在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

2022 年:从仰望到冷静,变化总是迅雷不及

如果说,在 2021 年的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话。那么,2022 年对加密市场来说便是美好破灭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可以铭记在加密行业上的历史性事件: 2022 年 5 月,公链 Terra 暴雷,Luna 代币一夜之间归零。 2022 年 7 月,加密行业头部投资基金三箭资本申请破产保护。 2022 年 11 月,头部交易所 FTX 被爆存在挪用用户资金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宣布破产,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尽管在这一年,还是有一些正向的事件能够给人以欣慰,比如以太坊共识机制完成了从 PoW 到 PoS 的转变。但上述这些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加密行业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直接给 2022 年的 Web3 行业定下了「萧条」的基调。

我不在听到那些鼓舞人心和情绪高涨的消息,反而听到的是更多失望、糟糕透顶的声音:XXX 炒币损失惨重、XXX 退圈了、XXX 项目因为没融到资停止运营了、XXX 加密基金不投了。没有人在讨论哪个币值得炒,没有人在讨论 NFT 还涨不涨(相反大家都是在抛,但因为 NFT 流动性太差,很多 NFT 基本都是归零在了手里),没有人在讨论 DAO 接下去要怎么做,也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行业怎么 Mass Adoption。整个行业安静下来了,或者说用我上面说的那个词,整个行业萧条下来了。

和很多人一样,在见证和亲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行业事件后,我也开始从 2021 年对 Web3 怀有仰望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慢慢变得冷静:

一方面,加密市场行情的巨大波动让我看到,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不只有一夜暴富的狂喜,也有一夜巨额亏损的悔恨。尤其是对加高杠杆把合约当现货炒的人来说,他们把 Web3 视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命运场。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所暴露出来的资金使用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着实打击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尽管对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物而言,这样的问题越早出现越是好事,但也确实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上浇了一盆冷水,让大家开始客观冷静看待 Web3。

最后,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更有社会价值的尝试,比如 DAO 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讨论,比如通过代币化促进慈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这一年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而跟随加密市场行业的走向一并陷入沉寂。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 2021 年会有那么多新人入圈呢?我觉得像 NFT 这样的媒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拓展了 Web3 的应用场景(即便只是作为头像),让更多 Web2 的人能直观感受到 NFT 和 Web3。问题是,当大家接触了 NFT 之后,其实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投资 / 投机品。所以整体来说,Web3 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是弱的,核心还是在资产属性或金融属性上 — — 创造了更多代币化的金融衍生品吸引和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产生了更多投资和投机的可能。所以那个时候,我认为,如果 Web3 要真的成为一个行业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兼顾好金融投机和应用场景的平衡。

2023 年:市场在复苏,但无法回到过去

在经历了 2022 年的熊市之后,2023 年可以说是加密圈自我疗愈的一年。这一年,比特币价格从 2022 年底的 16000 美元 / 枚开始慢慢爬坡上升,包括币安等在内的主流交易所开始加大投入推进合规运营。但当我和一些投一级项目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则是选择了配置二级或继续观望的态度。正如当时一个朋友和我说的那样,「现在二级市场主流币的价格都这么低,为什么要去投不确定性高的一级项目?」

同时, 我原先以为随着市场的慢慢复苏,社交媒体上对 Web3 的讨论度会重新热络起来。我记得在 2021 年牛市的时候,在一个小众的社交平台即刻上汇聚了大量对 Web3 感兴趣的人。在 Web3 研究所的圈子里,如果你发一个动态,会收获不少点赞。但 2023 年当我再次打开这个社交软件的时候,我发现原先经常活跃的一些人或项目方已经不再发布动态,一些新的帖子点赞和评论也几乎为零。一切好像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在这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和很多人交流,包括圈外的人、刚入圈不久的人以及玩 DEFI 和 MEME 很有心得的玩家,当我问他们对 Web3 的看法时,得到一个不约而同的答案:Web3 就是割韭菜的赌场,关键就看谁是韭菜。

基于和他们交流得到的反馈,我开始萌生了一个出书的想法,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客观介绍 Web3 当时的发展状况,让我自己以及想要了解和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平视 Web3,而不是给这个领域套上一层主观的好的或坏的偏见。于是,我和圈内十几位朋友 — —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积累,联合出版了一本 Web3 科普书籍《从技术到应用:普通人的 Web3 学习手册》,在 2023 年底正式出版,也收到很多人的好评。现在回过头去看,虽然才过了半年时间,但书里的章节体系和框架已经远远不足以覆盖当前 Web3 发展的现状。我承认我看待这个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这个行业依旧按照它自己特有的节奏快速发展。

2024 年:牛市回来,Mass Adoption 还远么?

目前来看,2024 年牛市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这一年里,有两个大事件成为了加密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催化剂:一是美国 SEC 批准了比特币现货 ETF 的发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华尔街的资金会大量流入比特币,直接推高比特币甚至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二是比特币会在经历一次减半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比特币每一次减半都会推动一轮牛市,今年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也把这一轮牛市和 2021 年那轮牛市做了对比,看看有哪些是不变的,有哪些是变化了的。

不变的是: 牛市放大着投机的力量。2021 年 NFT 是一种投机品,2024 年 MEME 币则成为了特有的投机品。在我看来,但凡是跟资产相关的投机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传统的股票市场也有做空和做多。只不过加密市场波动太大又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在牛市里,当把每个参与者的投机博弈汇总成为一根根 K 线时就会被无限放大。 代币依旧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和钱生钱的能力。2021 年的牛市除了 NFT 之外,GameFi 和 SocialFi 也是受人瞩目的赛道。Web3 所特有的代币化属性需要依托具体的赛道或业务才能更好实现代币的流动从而创造更多的资产。2024 年也是一样。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开始被不断炒作,从铭文到符文再到比特币 Layer2、比特币再质押协议等,几乎以太坊经历过的历程比特币都在经历一遍;另一方面,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项目成为火热话题,自 2022 年以太坊从 POW 转型到 POS 从而产生质押之后,今天大家想要的已经远远不是质押的收益,而是如何能在质押基础上继续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变化的是: Mass Adoption 的路径变得多元。2021 年,大家把 Web3 的 Mass Adoption 使命寄托在了游戏、社交等项目上,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24 年,Web3 和 AI 日益结合,同样也开始和线下物理基础设施结合从而塑造了另一个叙事 DePin,希望「曲线救国」能达到 Mass Adoption 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Web3 更需要 AI 或物联网,而不是 AI 和物联网更需要 Web3。另外,在我看来,比特币现货 ETF 的通过、美国总统大选接受加密资产捐款等,已经说明加密资产成为主流,但这是一种人人都能拥有的 Mass Adoption,而不是一种人人都必需的 Mass Adoption。 MEME 文化在 Web3 里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在 Web3 这个主张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相信和维护你所相信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内核,而 MEME 就是 Web3 原生精神内核的直接表达。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这轮牛市里,MEME 币的涨幅会优于其他山寨币的原因。

在经历了 2021 年 -2024 年的两轮牛市之后,正如我前面所言,我对 Web3 已经从刚开始的仰视转变为现在的平视。在我看来,Web3 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贩卖」一个观念或愿景并向大众筹资,认同且参与的人获得了代币激励,为了让代币有效用或流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群人的共识披上了金融外衣,然后不断寻找代币赋能的效用场景。

结尾:如何更好的在 Web3 立足

以上就是我对 Web3 的认知。正如一开始所言,我将自己视为这个领域的学习者和观察者,所以在这两年深度参与和亲历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机会和圈内朋友、从业者交流,我发现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选择 Web3 作为以后发展的领域时,如何在这个领域里更好的立足?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不能称自己为 Crypto native 因为我更多的从业经历是在 Web2,而且我也没有在知名 Web3 项目或投资机构长期从业的经历,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尽管个人投资收益率还可以),但好在这两年因为认识了行业里不少的从业者,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朋友们的经验,分享一下综合的看法: 不要抱着炒币的心态进入这个圈子。这个行业看着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其实没那么多。以前听说过一种说法,这个领域赚钱是有金字塔模式的,第一是攒局做项目或做盘子;第二是做 VC 投资;第三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第四就是经过投研做投资;第五是囤币。我自己的体会是,那些经常炒币的参与者未必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反而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 trader 以及傻傻囤主流币的投资者会有一个稳定的收益率。前者是因为有专业的能力,后者则是相信比特币这样的主流币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长期价值。所以,在 Web3 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益率要远远优于经常性炒币去搏一个高风险高收益。 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Web3 是一个相对鱼龙混杂的领域,由于每个人进场的目的不尽相同,也由于很多的交流和协作是基于虚拟线上的方式,所以对人或项目的信任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长期可以一起共事的团队,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还没找到,那没关系,在和不同人交流和尝试的过程中,尽管会遭遇一些失望,但在这样的经历中会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点事。越是在流动性大、信任成本高的领域,越是应该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 Do Your Own Research。这是 Web3 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因为这个领域有各式各样的人、言论、观点以及信息,当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的时候,也越需要在眼花缭乱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的投资方法论。请记住,不要被情绪绑架,不要被别人的 CX 绑架,一切都需要 DYOR。

我写这篇文章,某种程度上是在总结自己一段时间对 Web3 认知的转变。因为这个领域给我提供了相比其他传统投资品种更加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有真正的行业 builder,有很厉害的 trader,也有一些想短期搞一把的投机主义者,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亲历这个领域,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生态位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一些原则。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不具有普适性。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每个人都会对 Web3 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受,祝愿大家都能赚钱的同时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作者:Crypto好奇心玩家

迪拜是不是加密货币的热土

就在香港嘉年华结束不久,4月18日-4月19日,来自 4000多家公司和100多个国家的10000名与会者齐聚一堂,开启了年度的行业盛会Token2049。

今年,不再是新加坡和香港打擂台,Token2049选择了迪拜作为举办地,城市的选择似乎暗暗折射出当前Web3城市的竞争发展格局。纵观全球的Web3格局,除了美国独树一帜外,区域性板块仍在角逐,以新加坡为支点的东南亚、以迪拜为入口的中东以及背靠大陆通道的香港正主打差异化竞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论胜者显然还为时过早,有技术的市场弱、有市场的强监管、有资本的缺生态,圈子内外壁垒明显。

其中,迪拜的优势显而易见,中东市场相比人均富裕程度较低的东南亚与监管过于细化严苛的欧洲,具备钱流集中、区域富裕程度高以及包容性更强的特点,为迪拜的加密产业发展奠定了相对坚实的基础。具体来看,监管的开放带来交易所逐水草而居,OKX、Bybit、HTX等十余家知名交易所均在迪拜设有办事处,就在日前,币安也透露了在迪拜获得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缺点也同样明显,除了老生常谈的互联网基础薄弱、人才结构错位、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挑战外,由于优秀地缘条件获取全球化红利的迪拜,也受制于其地缘,一是毗邻波斯湾国家冲突不断,对地缘稳定性有所冲击,本次伊以冲突就是典型案例;二则是政教合一与移民城市造成的文化冲突与市场分割。或许也正是由于此原因,迪拜的加密企业也多以形式精简的运营部门存在。

回到本次大会,与香港更偏向华人圈子不同,Token2049一如既往涵盖了更多的海外群体,侧重全球化交流,强调了加密行业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从主题设置而言,迪拜热门话题集中于西方相对关注的行业热点,相比香港尤为火热的比特币生态,Depin、AI等亮相似乎更多。

颇有趣味的是,Token2049的开端并不顺利。就在大会前2天,4月16日,迪拜遭遇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雷暴,一日降水量达到当地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的雨量,交通彻底陷入瘫痪,豪车划水、暴雨受困、打车被宰,X平台上充斥各种梗图,大会也被部分人士戏称Web3囧迪。尽管班机多有延误甚至有人不得不打道回府,但大雨仍未能冲刷掉行业的热情,反而在大雨中,行业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奢华的中东城市在逼近艰难时刻最为真实的状态,在众多参会者的感悟中,也多对此暴雨进行了描述与思考,让大家体会到了迪拜的另类魅力。

此外,相比去年新加坡场的美女八卦满场飞,今年迪拜大会收敛颇多,这或许有部分暴雨带来的冲击使众人无暇顾及其他场外信息,但更多是由于市场的转好,让大众看到了产业方面的积极信号,有了更多可讨论的热点与可置换的资源。

当然,对于实际前往的参会者而言,迪拜与加密则赋予了其更为鲜明的印象。在此,陀螺财经特精选X平台上部分参与者的迪拜Token2049小作文,也让未去的观众感受迪拜的火热与潮湿。

大葱 Fred@Dacongfred

X链接:https://twitter.com/Dacongfred

迪拜token2049小作文一句话总结:低于预期,比较失望

1.别无二致:和香港的热点几乎没啥区别

如果已经去了香港的活动,那再去迪拜的活动的收获相对不大。整体来说,迪拜token2049更像一个人种多元化的香港Web3 Festival。比较热门的话题和活动依旧是AI/DePIN+BTC生态,以太坊几乎没有什么声量:

-AI/DePIN的活动人很多,去的好几个活动都人满为患,各种类型的DePIN项目层出不穷,VC同行也基本上都有在关注这个赛道。

-BTC生态的活动也不少,很明显的感觉到华人的主导地位,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华人(包括但不局限于来自大陆、新加坡、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

-SOL在主会场有展台,西方的builder普遍比较bullish SOL生态。

-最活跃的依旧是交易所、Binance连续几天的club house、Bitget、HTX、Gate等交易所的活动轮番秀肌肉,在主会场也能看到CoinW、Kucoin、BingX等所的身影。

2.消失的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项目为主

基本上遇到的项目方都是亚洲和欧洲的项目,欧洲的话意大利、俄罗斯的团队很多,亚洲的话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迪拜本土的团队为主。

美国的项目方比较少,本想重点结识下Base和Blast团队和生态项目,目前只偶遇到一个Blast上的Dex团队,还吃了Blast全方位的瓜(之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Coinbase的人碰到比较少,在迪拜只有一个很小型的活动,还是在美国活跃度更高。

3.其他碎碎念:暴雨和文化

这次迪拜的大暴雨给很多人带来了意外,不少side event都取消了,以及在多哈、阿曼、阿布扎比等各个地方诞生的 “token2049 分会场”,包括自己在多哈困了两天和机场的互助小组朋友们产生了患难之情的难忘体验,其实也都展现出一个由金钱快速构建的现代城市在大雨的冲刷下的脆弱性。

另外就是迪拜的天气太干燥了,对于出生在湿热地区的南方人来说不太友好,感觉从第一天开始喉咙就开始剧痛。此外,司机服务态度很好,对中国人很友善,几乎每次打车司机听说你来自China后都会说Oh Chinese are my friends。

整个城市的气质和上海特别像,像一个人种多样化、物价翻倍化、干燥化的上海。

此外,发现大家相比香港更愿意在国外的活动露脸。在迪拜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Binance Clubhouse活动的何一 、在主会场碰到的孙宇晨,在回国的同一趟飞机航班遇到了孔老师,聊了聊关于迪拜的感受,对这次会议人种的多样化很有共鸣。

另外这次在迪拜也感受到了推友们的热情,线下参加side events的时候,遇到了好几次对方提到:噢你就是大葱,我一直有关注你的twitter。一瞬间有一种虽在异国他乡,但仿佛已灵魂勾结许久的家人们的熟悉感,确实坚持输出和分享常常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DeFi Teddy@DeFiTeddy2020

X链接:https://twitter.com/DeFiTeddy2020

迪拜token2049小作文

关于加密行业

– 三大叙事:再质押(eigenlayer), 并行L1(monad)depin+AI(@ionet) – 投融资:很多项目方计划在Q3/Q4发币,一些VC表示一级投资窗口未来只有2-3个月;

– AI+Web3:很多crypto项目在向AI靠,正统AI项目则不屑于Web3包装;

– 华人市场:欧美顶级项目开始注重Chinese market的推广,意识到华人资金对token发行的重要性 。

关于迪拜

– 暴雨极大影响了开会体验,在酒店大堂椅子上睡了一晚;

– 很多华人项目和资金base 迪拜,监管比香港和新加坡更开放,目前推出了golden visa项目,吸引web3人才定居迪拜;

– 房租便宜,房价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

– 开taxi的很多是巴基斯坦老铁,而在会场则有很多印度项目方,印度本身对加密监管很严格,所以很多印度项目方在迪拜。

LiamWang@LiamWang88

X链接:https://twitter.com/LiamWang88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Token2049的活动。作为一个Web3学习者(是的,我一直觉得这个身份最适合自己),我参会的目的有两个:

1.近距离感受Web3的氛围。在Web3里,氛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特别被突出强调的东西。

2. 了解当下行业讨论的前沿话题或叙事,这在一个变化快速的行业尤其重要。

Token2049主会议是在4月18-19日两天,但从4月15日开始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side events、小型活动和party。作为一个曾在Web2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参会的氛围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上来说,Web3的活动它是会议,但更像是认识朋友的party。你可以在会场里听演讲嘉宾分享他们的见解,也可以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拿杯饮料随意找个地方交流。当然,如果晚上有时间,各种各样的组织方会有不同的party,你只需要拿一杯啤酒就又能认识新朋友。随意和自由的氛围始终贯穿在整个Web3的活动中。

除了随意和自由之外,要讲到对迪拜这座城市和这次Token2049话题讨论的感受,我觉得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键词一:暴雨

如果你是这个行业内的参与者,想必你一定从社交媒体/朋友圈看到了迪拜这场罕见暴雨的消息。4月16日,迪拜经历了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暴雨,大量的豪车淹没在积水中,公共交通系统也陷入瘫痪。

迪拜一直以奢侈和繁华著称,直到4月18日,整个城市依然还处在公共功能部分或完全停摆中。一场暴雨检验了这座汇聚人类富足物质生活城市的下水道,也暴露了富裕城市的脆弱性。

如果延展到Web3行业,这场暴雨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1. 一个健全的系统需要考虑到任何概率低的风险并为此做好预案准备,即便发生的概率真的很低。比如我们在做一个Defi项目时——我们是否会存在意识到一个概率极小的风险,但正因为其发生的概率小,因此抱有侥幸心理选择视而不见?

2. 一个健全的系统也要随时做好黑天鹅出现的准备。现在处于牛市,整体的氛围和情绪都会偏向乐观,但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因为在这个行业,无法确定黑天鹅事件什么时候到来以及会以何种方式出现。谨慎的乐观总是比盲目乐观要好。

关键词二:监管和合规

监管和合规是我这次在迪拜听到最多的字眼。4月18日主会场的第一个Panel活动就是关于监管和合规的——币安CEO Richard Teng和Bloq联合创始人Matthew Roszak等嘉宾讨论了他们对加密行业全球监管的看法。同时,我在和不同项目方交流中,也不约而同能感受到他们对行业监管和合规的看重。对于项目方来说,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①哪些国家/地区的监管和合规政策是友好的;②如何在这些国家/地区获得相应的合规牌照等。

我的感受是:大家在这个行业需要监管和合规这点上是有共识的,讨论的差异点无非是在监管的方式和节奏上,毕竟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不一样。

同时,这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获得高额回报和行业越来越合规之间是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吗?比如,在区块链刚开始阶段,因为监管和合规的滞后,不乏有很多的项目和个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么随着这个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还会不会有像过去那样的个人或项目快速造富神话?

关键词三:AI

除了监管和合规之外,AI是这次Token2049活动中我听到的又一个火热的词。在Token2049的主会议上,包括Near Protocol的联合创始人IIIia Polosukhin、io.net 创始人Ahmad Shadid等在内的嘉宾讨论了在去中心化智能上AI与Web3相结合可以做的事。同样我在会场外和party上交流的一些项目中,一半左右是跟AI相关的,有做AI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去中心化GPU、基于意图的AI应用、AI社交和创作者经济等。AI+Web3叙事的热度可见一斑。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过去在讨论Web3 mass adoption的时候,大家一般是把希望寄托在了GameFi和SocialFi上,但这次我的感受是,现在大家觉得Web3 要mass adoption的话,AI的希望更大。

关键词四:华人话语权

Token2049活动举办的时间和香港Web3嘉年华峰会隔的很近。两个活动之间的对比也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和一些华人从业者朋友交流下来,我发现大家有两个普遍的共性感受:①Token2049活动的华人参与浓度没有香港嘉年华活动高(这倒能理解,毕竟迪拜离大中华地区远);②讨论话题侧重点存在差异。比如在香港嘉年华活动中,比特币生态的话题热度很高,但在Token2049活动上,这一话题的讨论相对热度没那么高。

大家都挺好奇,这像不像是两个世界?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没办法现在就定性。我的看法是: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华人在Web3里一定会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一方面,现在很多的华人项目创业者和投资者背景都很好,能说流利的英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具有全球化思维,同时,华人本身有“敢闯”的基因,所以接下去十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活跃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

另一方面,现在比特币生态上有很多的华人创业者,这本身就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努力和证明。

而从愿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不应分什么国家/地区、肤色或背景。因为这个行业强调共识,当共识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而不会将你来自哪里、什么肤色、学历/工作背景等设置为限制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人也好,还是非华人也罢,应该去弱化身份的不同,毕竟像比特币这样新事物的出现本身就是在打破传统主权国家界限的藩篱。

以上几个关键词就是我这次参加Token2049活动中比较强烈的感受。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会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因此并不能代表每一个参会的人的想法。其次,在这次Token2049活动上,还有很多的话题讨论非常热烈,比如DePin、RWA、Bitcoin ETF、Restaking等,我的上述感受不能一一覆盖这些话题。但总体而言,像Token2049这样的活动能反映当下Web3行业热点叙事的风向标,无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通过参会我相信会对行业热点赛道和叙事形成共性判断。

作者:陀螺财经

精品自研游戏如何生存

最近几年,游戏行业逐渐形成了两个共识:第一是游戏的精品化,绝大部分走模仿、跟风、拼凑路线的新产品已经没有出路了,唯有创新性或完成度较高的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生存。第二是国内市场与出海的并举,要获得更高的增长潜力就必须出海;同一款产品,若能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时打开局面,对游戏公司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如果还有什么新趋势,那就是AIGC的深入,它在降低成本、提升收入、加强用户黏性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这个影响还刚刚开始,将在未来多年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公允地说,上述趋势似乎都更有利于“大厂”,中小型及垂类自研公司似乎处于不利地位。在资本市场看来,游戏行业值得投资的无非是极少数头部公司,除此之外的公司均被遗忘或选择性忽视了。不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精品自研游戏公司”这个分类还存在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然而,游戏是一个内容行业。内容行业虽然也有马太效应,但决定产品质量和公司成败的不仅是资源规模——否则当初我们就不会看到以米哈游为代表的“上海四小龙”的涌现,近年来也不会看到鹰角、库洛等新兴二次元CP的崛起了。在高度成熟的欧美及日韩市场,也不会每年都出现这么多新兴自研公司了(Steam资深用户应该对此颇有感触)。游戏是一个需要自下而上分析的赛道,决定一款产品成败的因素相当多,事在人为。所以,规模不能决定一切,垂类公司永远有生存壮大之道。我觉得,刚刚发布2023年财报的创梦天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精品自研游戏公司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3年,创梦天地的营业收入19.2 亿元,经调整毛利率同比上升了1.3个百分点,经调整利润扭亏为盈。这一方面是由于聚焦于重点游戏、减少非重点游戏的运营,另一方面得益于成本费用(尤其是营销费用)的有利控制。从财务数字中,折射出了创梦天地这家游戏公司的三个特点:

第一,核心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用户黏性很强,例如《地铁跑酷》《梦幻花园》《梦幻家园》等休闲产品,上线超过7年还保持着稳健的收入增长,构成了公司收入的“压舱石”。有人可能认为,休闲产品的生命周期本来就很长,这不足为奇;可是只要我们看看App Store休闲类游戏榜单就会发现,能够连续3年位居前列的产品就堪称不朽了,遑论7年!2023年,《地铁跑酷》稳居中国iOS游戏下载榜前十;“梦幻系列”游戏营收较2022年同期激增超50%,稳占品类TOP3、iOS畅销榜前二十,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充分地体现了公司的长线运营能力。

第二,在重点品类、重点赛道具备较强的自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023年的《卡拉彼丘》就是最佳证明。除了《卡拉彼丘》,在射击赛道上,创梦天地还拥有《机甲战队》(已上线)以及与腾讯联合研发的《三角洲行动》等产品(待上线);当然也不要忘记今年2月刚刚由腾讯代理上线的《二之国:交错世界》。深入了解上述产品,不难看到,它们都基于某一成熟品类进行了交叉创新和玩法创新:

  • 《卡拉彼丘》在“二次元+射击”赛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二次元游戏的历史上也算一款值得记录的产品,下面还会展开讨论;
  • 《二之国:交错世界》是MMORPG+休闲的交叉,尤其是萌宠养成玩法,让很多人想到了《幻兽帕鲁》,但这款产品的开发远远早于《幻兽帕鲁》的发布;
  • 《三角洲行动》是相当罕见的以硬核战术为主要卖点的射击游戏,这条路看起来很艰难,但值得尝试。

第三,拥有Fanbook这个内容社区管理平台,堪称“中国的Discord”。Fanbook不但为创梦天地自身的游戏发行和运营提供了支撑、降低了营销费用,其自身也具备巨大的商业化潜力,尤其是在AI方面——就像Discord在欧美AI消费应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样,Fanbook也是创梦天地在AI时代的门票。对于这一点,后文我们也会展开讨论。

我们先把话题拉回《卡拉彼丘》。上文提到过游戏行业的两个“共识趋势”:产品精品化和国内/出海并举;而对于创梦天地而言,《卡拉彼丘》在这两方面都是一张关键的王牌。市面上对于这款游戏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它的“硬核化”玩法在二次元游戏中相当罕见,三维/二维切换的“弦化”玩法也很新颖。曾几何时,人们认为二次元游戏的本质只是卖人设、卖剧情,不适合做重度玩法;随着国内一批大作的成功,上述观点已经过时了。但是,目前的主流二次元产品只做到了“重度化”,还谈不上“硬核化”;在最成熟的射击(包括FPS和TPS)赛道上,始终没有出现二次元风格的大作。因此,对于整个二次元品类而言,《卡拉彼丘》是一款很重要、具备很强前瞻性和探索性的产品。

必须指出的是,《卡拉彼丘》上线初期的焦点是做好核心玩法和角色设计,其玩法模式是后续逐渐丰富起来的。而且,从“硬核玩家”入手逐渐向多层次玩家渗透,相当于先打硬仗。随着玩法的逐渐丰富、电竞赛事的完善,以及今年下半年手游的上线,《卡拉彼丘》的商业价值还会大幅提升。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创梦天地CEO陈湘宇说:“(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坚持精品内容研发,不去追一些短平快的节奏研发。从《卡拉彼丘》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敢于挑战高难度的研发内容,内容行业就是要用独特创意才能获得超额回报,这是我们坚信的。”应该说,上述说法是恰如其分的。

在出海方面,创梦天地选择中东作为主要突破市场,很多人不太理解。事实上,中东有5亿人口、付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好、年轻用户占比高,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市场。目前中东地区的付费游戏玩家达到了2900万,ARPU高达270美元,在海外市场当中属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中东没有PC游戏文化,移动通信覆盖率又很高,移动游戏在这个市场具备很高的潜力。迄今为止,中东游戏市场还充斥着许多中小发行商,竞争并未达到白热化;从宏观角度讲,以中东作为游戏出海突破口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东对二次元的接受程度其实很高。尤其是沙特,是中东ACG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2017年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漫展。中东年轻人比例高,很多年轻人都曾在西方及日本留学,这就决定了二次元文化很受欢迎。在沙特,曾有多款二次元风格的游戏进入到畅销榜前十,在当地拥有活跃的玩家社区。《卡拉彼丘》在这个市场是有希望的,此前在中东LEAP科技展进行的测试也初步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具体能够达到什么高度,还得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最后,有必要再详细说一下Fanbook。以前,资本市场对Fanbook的理解局限于“帮助创梦天地做自研游戏发行、降低营销费用”;2023年的财务数字证明了它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然而,在AIGC时代,Fanbook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其平台价值在AI的推动下真正体现了出来。

我是Discord的老用户,经常通过它接触欧美最新的AI插件及应用。Discord成为欧美消费级AI应用的支点不是偶然的:大量以内容(尤其是游戏、动漫和小说)为主题的群组、大批内容创作者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AIGC应用大爆发的必要土壤。作为中国最像Discord的内容社区平台,Fanbook必然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AIGC生态提供支点和技术基建。美国最著名的AI绘画软件之一Leonardo AI最近宣布将通过Fanbook落地中国,就是一个最佳的例证。

附带说一句,AIGC与游戏行业的结合,不仅限于帮助游戏开发降低成本,还包括帮助把游戏IP以更高效率扩展变现;后者的需求甚至更直接,市场想象空间也远远过大。例如,美国最流行的AI聊天应用之一是Character.AI,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当然包括海量的游戏角色)。在美国排名前十的AI聊天类应用当中,约有半数带有一定的角色扮演和IP衍生色彩。游戏角色的陪伴,游戏内容的二创,基于游戏的泛娱乐场景……这些都是AIGC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方向,也是Fanbook可以发挥支点作用的领域。

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创梦天地管理层对自身的AI应用前景做了全面的描述:“已与百川智能等公司合作落地游戏角色智能陪伴的场景,Leonardo AI近期也会通过Fanbook落地中国……目前(AIGC)落地的场景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内部的美术资产生成、美术概念设计、游戏AI的NPC,智能客服、游戏内容的二创、游戏IP角色智能陪伴等。我相信今年将会是AI垂直应用真正开启的元年。”我十分认同今年是“AI垂直应用元年”的说法,不过从应用落地到产生较大规模的收入,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希望不用太久。

创梦天地拐点确立,相比起短期的财务数字,我认为还是那些长期的、战略性的东西更值得注意:以《卡拉彼丘》为代表的交叉创新精品游戏的发力;Fanbook平台在AIGC时代表现出的强大潜力;传统休闲产品的长线运营和现金流属性;以及公司管理层对业务脉络的清晰认知和财务纪律性。这些因素共同定义了一家当前环境下的“精品自研游戏公司”,也给其他的垂类游戏公司指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发展道路。希望创梦天地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作者:互联网怪盗团

AI代理在加密市场的应用

1月11日,ChatGPT 正式上线了商店功能。和传统的应用不同,GPT 商店不需要用户有任何的编程经验,只要用简单的自然语言输入希望GPT实现的功能,系统就会制作出一个专属定制的AI聊天机器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AI代理商店,其中包含着大量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代替你去处理一些固定任务的机器人。依托GPT的号召力,可以预见商店中的应用会出现井喷,其中或许也可能产生与 Crypto 相关的代理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好不好用是一回事,洞见 AI 代理概念的流行则是另一回事。

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知名加密 VC Pantera 在最近发布的一篇长文中,明确表示2024年自己对 AI 代理和 Web3 的结合有兴趣。

(相关阅读:Pantera 2024 重点关注领域:AI 趋势不减,Web3 将在推理、数据隐私和激励方面助力发展

如果将 GPT 的应用商店当成一个引信,将顶级 VC 的关注看作一阵风,AI 代理叙事是否会在今年被引燃?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未雨绸缪。

那么,现在我们更应该搞清楚的是:

AI 代理的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加密项目可能直接因此受益?

AI代理,关加密行业什么事?

首先需要弄清楚 AI 代理到底如何运作,这样有利于我们识别哪些加密项目是真的属于AI代理的范围,哪些是在蹭概念。

GPT商店里的机器人,最多让人对AI代理有一个感性认识;但从原理上来说,到底怎样的产品算AI代理?

笔者认为,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AI代理,可以简单抓住问题的关键:

使用AI技术的程序或设备,能够自动执行任务或为用户提供帮助。

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到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都可以被认为是AI代理。但这些玩意至少要具备如下条件:

  • 自动化能力:能够在没有或很少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 感知环境:可以通过传感器或数据输入感知其操作环境。
  • 决策制定:能够根据其编程和接收到的数据来做出决策。
  • 学习与适应: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新数据和经验改进其表现。
  • 交互性:可以与人类用户或其他系统交互,响应请求或提供信息。

但如果我们把以上特征抽象一下,就会发现AI代理有点像智能合约 — 给定预设条件,自动执行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要识别一个项目究竟是真用上了AI代理,还是在用智能合约蹭AI概念,其实可以简单的通过以下这个维度来识别:

有没有主动性。

智能合约没有自主性;它们只根据事先编写的规则来被动反应(Reactive),没有能力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自主决策。一个例子:你设置某个价格,到时买入某个代币。

相比之下,AI代理通常被认为是主动的(Active),可以收集数据、学习、做出决策,并在没有外部命令的情况下自行启动任务。一个例子:监控市场数据,在AI自己认为利润合适的价格时,买入某个代币。

明白这一点区别后,再来看看 AI 代理和加密行业到底有什么联系。

知名加密项目 Space and Time的联创 @chiefbuidl 做出了一个非常经典且形象的比喻:

加密货币像现金,区块链像收银机,Dapp 像POS机,而 AI 代理像收银员。

细品这句话,当加密货币像现金一样用户交易时,背后的公链们实际上在负责记录和算账;而Dapp充当与POS机类似的交易界面,AI代理则成为了收银员的角色,直接跟你说:

你甭管钱怎么用,账怎么记;你只需要大概告诉我意图,我自动帮你把钱花出去,并给到你想要的服务。

在这个链条里,加密货币、区块链和Dapp其实晦涩难懂,AI代理反而是最有可能贴近用户打交道,化繁为简的那一环。

所以,AI代理关加密行业的事,可以想办法让加密产品的使用体验变得更好(包括但不限于交易体验)。

哪些加密项目与AI代理相关?

那么,哪些项目会和AI代理概念产生关系?

或许我们可以将项目分成两类,一类是项目本身就有提供AI代理的能力,让别人使用;另一类项目则是用上了AI代理,提升自己原来产品的体验。

类型一:直接做AI代理业务的加密项目

Autonolas($OLAS): 为加密项目效率优化而生的AI代理

Autonolas 是一个直接与AI代理关联的项目,它的业务就是为加密行业设计AI代理,以处理不同场景中的任务。

具体说来,Autonolas 技术栈包括:

  • 自主代理服务
  • 可组合的自主应用程序
  • 保护代理服务并激励发展的链上协议

(相关阅读:深入 Autonolas:AI 代理驱动的链下服务,产品与经济模型全解析

其中的重点就是自主代理服务。

构成这些服务的 AI 代理可以从世界上任何 AI 模型中提取数据。每个 GPT、LMM 或子网都包括在内(这意味着甚至可以与$TAO形成联动)。通过服务协调,用于处理特定任务的模型,被分配给某些代理。

那么这些代理具体可以做什么?

从Autonolas官网给出的产品合集来看,其涉及到的与加密行业相关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使用AI代理来预测市场、预测某些协议的APY收益、充当预言机提供更准确的链下数据、帮助DAO进行治理、自动管理运维智能合约和自动建立DeFi资金池等等。

总体上看,一切与加密项目相关的流程化操作都有AI代理的用武之地。

而Autonolas的另两个业务则基于自主服务展开。通过这些基础自主服务,可以让其他开发者自由组合其中的功能,以形成自己的应用程序;同时,Autonolas 也可以建立一个应用商店,允许开发者注册和货币化他们的服务。

从数据上看,该项目的AI 代理服务使用量还在持续增加。由于不挑合作的项目,Autonolas 理论上可以成为所有加密项目的标配,为自己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的地方加上一层AI代理能力。

其代币OLAS于去年7月在链上流动性池上线,当时的价格在0.1美金左右,目前价格4.6美金左右,市值已来到2亿美金。

不过考虑到AI的贯穿叙事和项目在业务上预期产生的作用,目前的市值和价格并不算特别被高估。作为比较,同为AI叙事但业务有所不同的$TAO,市值为15亿美金左右。

Fetch.ai($FET): 老项目,服务于全行业的AI代理

Fetch.AI (FET) 也专注于构建和推广AI代理服务。这些代理被设计成模块化构件,可以通过编程来执行特定任务。这些代理能够自主连接、搜索和交易,从而创建动态市场,改变传统的经济活动。

与OLAS相比,Fetch算是一个老项目。其于2017 年成立,2019 年 12 月上主网。当前前已接入 Cosmos 的 IBC ,也算Cosmos生态中的一个AI项目。

不过 Fetch 并不只是面向加密项目来做AI代理,而是将其服务延伸到了不同行业。从官方给出的示例来看,其业务可以触达电商、汽车、法律、物联网和气象等多种服务。

此外,Fetch 的另一个特色是开发者友好。

Fetch 还推出了Agentverse,一种无代码管理服务,可简化人工智能代理的部署。就像传统的无代码平台(Replit)和Github的Copilot等服务让大众可以编写代码一样,Fetch正努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一步实现Web3开发的民主化。

通过Agentverse,用户可以轻松启动他们的第一个代理,这大大降低了使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

不过,作为一个颇具历史的项目,Fetch的实际产品却仍处在愿望单阶段,并没有完全对公众开放。这一点也让人怀疑项目是否真的在扎实做事。

代币方面,FET则作为网络gas费用,另外还用于节点质押,以维护网络运行。其市值已经来到了5亿美金,笔者认为相对于OLAS来说性价比更弱,上涨空间相对有限。但依旧可以当成一个相对Beta的项目进行看待,在 AI代理叙事有催化剂时或许也会迎来一定的涨幅。

PAAL AI($PAAL): 专注于构建加密用户的AI助手

PAAL 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易于访问、用户友好,并且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世界中提供全面的知识、支持和工具。

项目希望为用户提供自己的个人人工智能助手,他们可以依靠它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定制和可扩展性方面的帮助以及对加密生态系统的更深入了解。

具体来看,实际上我们可以将PAAL理解成一个加密版的GPT和交易BOT。

PAAL的主要AI工具包括 :

  • Mypaal:即上文提到的具备一定知识的AI机器人,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关于加密项目的问题;
  • Autopaal:充当加密专家, 提供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研究、见解和分析,监控市场趋势并通知用户特定情况;
  • Autopaal X (未上线):以上两个工具的高级版,增加了自动交易的功能,并且与 $PAAL 质押者分享收入,为质押提供额外激励。

如果从概念上看,PAAL 确实也能算得上一个AI代理,但是业务面相对前面两个项目更加聚焦,当前只服务于加密用户们的交易和学习。如果不纠结具体区别,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高级的交易BOT。

目前代币 $PAAL 总市值在1亿美金左右,与前面两个项目相比市值更低;但考虑到其业务的狭窄,且与加密市场的行情强相关,整体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并没有 OLAS那么高。

类型二:用AI代理补强原有业务的项目

以上几个项目都是直接在做AI代理,而还有一些项目则是主业并不完全是AI代理,而是将该功能集成到了原有业务中,以提高自己的表现。

由于篇幅所限,这类项目的原理我们就不做更加细致的介绍,在此仅进行罗列: Root Network($ROOT): 为元宇宙、游戏和Web3用户体验专门优化过的 L1,由 Futureverse 这家公司提供AI和元宇宙技术上的支持。目前已可以集成AI代理能力到该网络支持的游戏中,以提升游戏的体验。

Parallel ($PRIME):由 Paradigm 投资的科幻背景卡牌对战游戏。该游戏目前利用人工智能角色来创建新的游戏内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存储在人工智能角色自己的钱包内,等于一个创建游戏资产的AI代理。

Oraichain($ORAI):一家提供AI Layer 1数据经济和Oracle服务的公司,其目的是打造一个可信的AI工具,为Web3、可扩展的dApps和数据经济提供支持。项目近期提供一个叫做DeFi Lens的代币分析工具,同时加入了AI代理能力来对代币进行预测分析。

由于精力所限,我们没有列出市场上所有与AI代理相关的项目。

但无论是上述直接或间接与AI代理相关的项目,除了AI 这个火热的概念之外,更需要看它们的AI代理是否真的落到了实处,即AI代理业务本身是否能用,而非一纸空谈。

AI 的泡沫很大,加密项目蹭上AI热度的泡沫可能更大。

关注那些基本面更加扎实的项目,更有利于在贯穿全年的AI大叙事中,捕获坚实且可持续的价值。

作者:深潮

Web3与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关系

前两天我发表了对 2024 年 Web3 发展形势的展望,其中提出了要摆脱「原教旨主义的唯去中心化」的观点。因为「去中心化」是被广为传播的、区块链的一面旗帜,所以我说要摆脱去中心化,就意味着超越区块链。这个观点从我这个区块链行业长期的布道者嘴里说出来,确实令一些人感到错愕。在那篇文章里,因为篇幅所限,没有展开讲,这两天有一些朋友希望我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所以可以展开介绍一下。

我的主张当然不是抛弃区块链,也不是重回中心化,而是让它们归位。区块链只是 Web3 工具箱里的一种工具,去中心化只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个可行办法,它们都不是 Web3 的全部,而只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工具。把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当成「两个凡是」,实际上已经制约了 Web3 创新和大规模应用的发展。

1.Web3 是以自主权为前提条件的可信互联网

Web1 的核心价值主张是互联共享,Web2 的核心价值主张是用户体验,Web3 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可信。

Web3 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可信的价值互联网,或者说可信的数字经济。什么叫可信?就是在这个网络里,全世界任意的两个人都按照规则和契约交互,无论是经济行为还是社交行为,一切都规规矩矩的,没有人能出尔反尔、翻云覆雨,人与人之间在契约的意义上是平等的,没有人能够违约耍赖,任意欺瞒霸凌别人。每个人都可以非常放心地跟任何一个一秒钟以前刚刚认识的人做生意。

Web3 讲究安全可信,但并不是说 Web2 追求的就是不安全不可信。事实上,Web2 努力了三十多年,安全可信也是它的重要目标。所以虽然 Web3 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安全可信,但是 Web2 也可以提高安全可信的水平。真正把 Web3 与 Web2 区别开的,其实是前提条件。

Web2 是托管的,Web3 是自主权的。

Web3 的前提条件是自主权,让你自己拥有和掌控自己的账户、资产、社交关系和数据。Web3 的安全可信,是在这个前提下的安全可信,这跟 Web2 完全不一样。

Web2 也可以用来管理和传输价值,也会追求安全可信,支付宝、微信和各种各样网银,都是基于互联网来管理价值,不断提升安全可信水平。互联网行业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努力,把这个体系做得非常成熟,用户体验特别好。但是,它们都不是自主权的。使用这些互联网的系统,你实际上是把你的钱、你的数据、你的社交关系、乃至你的账号和身份都交给别人托管。有些 Web3 的拥趸说,因为托管在别人手里,所以不安全,这并不实事求是。客观地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把钱放在银行里,比放在自己手里亲自来管,是更加安全的。

但是,Web2 的托管架构天然是允许、鼓励、诱惑甚至迫使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去违约、耍赖、霸凌、欺瞒弱势一方的,强势方必须非常努力、非常克制、非常自律、非常反人性地忍住才能不去违约、耍赖、欺瞒、霸凌弱势方,弱势方必须非常幸运、非常幸运、非常幸运、非常幸运地才能不被违约、不被耍赖、不被欺瞒、不被霸凌。这里连用四个「非常幸运」,不是笔误,而是因为在 Web2天然的倚强凌弱的结构里,弱势一方想要不被违约、不被耍赖、不被欺瞒、不被霸凌,除了祈求幸运之外,什么也干不了。

而 Web3 的技术架构天然是平等保护契约中双方权益的,用户在 Web3 里的合法权利受保护,不是某一方出于善意或者自律主动赐予的,而是整个技术架构天然决定的,是任何人想不接受也无可奈何的。这一点归根结底是密码学决定的,是数学决定的,是天赐的,不需要依赖于任何人的善意或者自律。

Web3 的自主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数字世界里的真正的自由。我们知道,在现代价值观体系里,自由先于其他一切价值。一个人如果只强调安全而不考虑自由,那么把自己关到地下室里永不见天日是最安全的。一个社会如果只强调安全而不考虑自由,那么把所有老百姓都关到监狱里是最安全的。这显然很荒谬。在现代社会,人没有自由,其他一切就都失去意义。

Web3 的前置主张就是通过数字自主权保障每个用户的契约之下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主要的就是依据公平的契约对自己的数字形态的私有资产(身份、账户、财产、社交关系、数据等)拥有支配权。而这个支配权, Web2 是断然不能给你的,这是技术架构决定的,是人性决定的,是环境决定的,也是中心化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和商业竞争决定的。难道 Web2 就不能在托管的基础上,通过无比尊重用户的主权、超级守信的方式达到用户自由和权利的最高标准吗?理想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这个 Web2 平台存天理、灭私欲,不但技术超级无敌,安全能力毫无瑕疵,精通各种经济理论和各地区各宗教各民族文化风俗,而且运营资源无限,品格高洁,外御权贵,内惩家贼,对上不畏强权,横眉冷对,对下童叟无欺,俯首为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原则挟山超海,揽月捉鳖,拼全力为众生,牺牲也值得,成仙成神,超凡入圣,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平台存在吗?当然不存在。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的 Web2 平台,不是逼迫用户签一个卖身契,就是各种违约霸凌,或者更常见的是,已经让你签了卖身契,还要不断突破卖身契里的约定对你实施霸凌。

因为古典互联网平台给不了用户自主权,所以 Web3 才要另起炉灶,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故意标新立异。

2.Web3 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密码学

要在自主权的基础上做到安全可信,必须有技术支撑才行。Web3 的这个核心的技术支撑点是现代密码学。这里的现代密码学,指的是非对称密码学之后的密码学整个体系。

人们之所以会想到 Web3 这码事,是因为有了非对称密码学。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大家会在数字奴隶制里一直沉睡下去。

一般提到密码学,大家脑子里都是柳云龙谍战剧里的桥段。但是,那些谍战剧里的密码学都是对称密码学,一个秘钥有好几方掌握。这种密码学只能作为通讯加密。普通民众不了解现代密码学,所以不知道其实现代密码学的应用早就超过通讯加密了,其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应用,是作为数字世界里的身份认证机制和授权机制。

非对称密码体制里,我们要求每个人保管自己的私钥,永远不需要出示或者共享给其他人,这就使得私钥跟指纹、虹膜、DNA 一样,成了可以标识个人身份的工具了。Web3 能够做自主权体系,就是因为私钥的这个用处。而 Web3 所讨论的,就是在这个以非对称密码学为基础的自主权数字体制里,如何实现安全计算、可信价值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等等其他目标。

看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Web3 的核心技术是密码学而不是区块链。只要是基于现代密码学机制,用私钥标识和证明身份,用私钥控制账户、财产、数据等数字资产,那么就能保障用户的自主权,而在这个前提之上来构造安全可信的应用系统,那么就算是 Web3 了。

3. 区块链是 Web3 的必要组件,但不是全部

如果 Web3 的核心是密码学,那么区块链在 Web3 里扮演什么角色呢?

区块链是 Web3 里必不可少的基本组件,代表了 Web3 应用的一种重要范式,有以下特点:

  • 核心系统由多个平等主体控制的计算节点运行,每一个节点运行完全相同的实例,各个实例之间相互同步、相互备份,宏观上达成状态一致。
  • 通过最高程度的冗余和防篡改机制,确保数据永久可信存储。
  • 一切信息全局公示,极度透明,极度对称。
  • 所有节点基于相同的知识和信息,以平等票选的方式形成共识。
  • 在一定范围内,任何第三方可以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

这种范式适合于具有以下特点的应用场景:

  • 数据价值密度高,值得付出高的存储和管理成本。
  • 利益诱惑大,必须以极度透明和开放监督的方式确保没人捣鬼作弊。
  • 参与各方能够接受权利平等、信息对称的设定。
  • 整个系统软件规模不太大,对性能要求不高,能够为了安全和公平牺牲效率。

全世界的区块链行业找了十年,尝试了十年,结果发现,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场景不太多,只有管理金融资产、身份、账户、关键社交关系这一类高价值数字资产的系统适合用区块链。

听上去好像很泄气,但实际上,恰恰是这一类系统,Web3 当中无所不在。Web3 很大程度上就是价值互联网,所有的 Web3 应用或多或少有价值创造、转移和衍生的部分。也就是说,高价值数字资产管理实际上是 Web3 的一个协议层。区块链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做好高价值数字资产管理这一件事,就已经是 Web3 里必不可少的支柱性组件之一了,就已经成为整个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伟大创新了。

但是,区块链并不是 Web3 的全部。符合 Web3 特征的技术还有 ZK(跟区块链也有关系)、VC、DID 等密码学技术组件。这些组件可以跟区块链合作,也可以跟中心化系统合作,在自主权的前提下解决安全、可信计算的问题。

4. Web3 要大规模应用必须超越区块链

区块链只适合于解决高价值数字资产管理这一个问题,虽然这已经为它赋予了光芒万丈的地位,但是它并不能包打天下。不属于这个范畴内的问题,用区块链解决就非常别扭。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的问题都不属于这个范畴,都不适合用区块链解决。而且这种不适合,不是因为现实世界太落后,现代的人观念太保守。现在不适合,以后也不适合,到了 AI 和机器人时代也不适合。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不是平均分布的,不但不是,而且不能平均分布。关于一件事情,一定有的人知道的多一些,有的人知道的少一些,有的人要深入研究,形成结论,甚至进行决策,有的人只要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如果吃「信息大锅饭」,搞信息的绝对对称、平均分配,那就没有分工协作,就没有交换,就没有现代经济。像区块链那样,什么事情都要大家知道的一样多,一起来投票表决,这不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的处理方式。

其次,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存在隐私信息。隐私信息跟上面说的信息不对称分布不一样。信息不对称分布是指信息没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而隐私信息是指信息不能让所有人知道。市场经济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之上,竞争建立在每个主体保护自己私有信息不被随意传播的隐私权基础之上。像区块链那样,什么信息都必须强制公开,那么就会消除竞争。这不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

第三,现实世界中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人人平等的,是存在权威的,是要为了效率牺牲绝对公平和安全的。因此人们建立秩序,建立分工,承认权威,授权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契约边界内做出涉及多方利益的决策,并采取行动,而不是每走一步都要跟所有人打商量。如果像区块链一样,什么事情都要投票,那么现实世界就寸步难行,就办不成任何一件事。

第四,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情况下数据价值密度不高,不需要永久存储,不需要确保无法篡改,甚至绝大多数数据用过即弃。如果像区块链那样,什么数据都冗余几百几千份永久存储,那么成本就会高得任何人都无法承受。

所以区块链确实不适合解决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十年,区块链在真实世界应用并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区块链是个金刚钻,但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并不是瓷器活,而是敲各种各样的钉子。如果 Web3 非得要拿区块链这个金刚钻去敲钉子,那就只有碰钉子。

过去十年,很多区块链项目面对真实世界与区块链范式的矛盾,实际上搞的是削足适履,教条主义地宣扬说区块链这一套规则是「更加先进」的「未来数字经济范式」,你们接受不了是因为你们思想落后。实际上这是胡扯。这套范式规则只适用于高价值数字资产管理这一个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之外的问题,只要经济的基本规则还发挥作用,只要人类(和 AI)还需要分工协作,过去不适合用区块链来解决,现在不适合用区块链来解决,未来也不适合用区块链来解决。

如果 Web3 工具箱里只有区块链这一根金刚钻,那么到此为止就 game over 了,Web3 永远不可能在真实世界大规模应用。幸好,Web3 还有别的工具,有 ZK,有 VC,有 DID,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具(MPC?FHE?)。而这些工具,可以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能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量真实问题,更能够作为桥梁把现实世界应用与区块链掌管的 Web3 价值层缝合到一起。把这些工具跟区块链结合起来,就能够解决真实世界里很多的问题。

所以 Web3 要大规模应用起来,只靠区块链是断然不行的。密码学的研究者必须不断往 Web3 工具箱里添加新的工具,而 Web3 的创新者必须不断组合这些新的工具来解决各种现实世界的问题。

我们对于 Web3 必将战胜 Web2 的信心也来源于此。因为工具正在快速发展,可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能够体现的价值越来越确凿。我们在 ERC-3525 半同质化通证(SFT)的创新实践当中已经看到和初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特别乐观。

现在大多数政府、学术界和古典互联网的人确实还非常瞧不起 Web3,觉得就是一帮人炒币,用不到实践当中。这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件好事。Web3 的最终崛起,如果不能引起一片「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的哀嚎,那也就太缺少快感了。

作者:孟岩

比特币NFT潜力股盘点

自从比特币价格上涨至4万美元以后,Solana 、 Polygon 、Avalanche 和 Cosmos 的各大主流公链上 NFT 价格都有上涨情况。

Solana 上的 Mad Lads 、TENSORIANS、Okay Bears、SMB 等项目,涨幅从 40% 到 160% 不等。Polygon 上的 Pluto Misfits 的价格上涨了超过 370% 。同时,Avalanche 的 Dokyo、SUI 的 Fuddies、Cosmos 的 Bad Kids 以及 LayerZero 的 Gh0stlyGh0sts 和 tiny dinos 也有显著增长。

除了铭文,主流公链们的 NFT 也涨疯了

而这一周,比特币 NFT 也有不少涨幅,律动 BlockBeats 为大家盘点一下市场表现优异的比特币 NFT。

Bitcoin Frogs

截止撰稿时间,Bitcoin Frogs 地板价为 0.3895 BTC。

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Bitcoin Frogs 于 2023 年 3 月 8 日推出,是 10000 个数字收藏品,是目前公认的比特币 NFT 龙头。

作为最早的 Bitcoin Ordinals NFT 项目之一,比特蛙的诞生起源于 Deezy Labs 的 Vibegawd 和匿名艺术家 Frogtoshi 的一次偶然的联系,Frogtoshi 为 Frogs 创造出 10 k 艺术作品。Deezy Labs 作为当时 Bitcoin 网络为数不多支持闪电支付(lightning payments)的发射平台,为 Frogs 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持。Deezy Labs 曾经成功发射了 Astral Babes 的 3 k NFT 作品,并能够从铭刻费(inscription fees)中赚取差价以让平台获得收入。

有意思的是,在 Frogs 铸造过程中,由于图像分层出现问题,导致所有铸造的 Frogs 都是「裸着的」,衣服全都在 Frogs 后面,也被社区成员笑称为「Only Frogs”(现在印刷错误的 Frogs 也被称为」裸蛙「)。

因此在这一波上涨中,Bitcoin Frogs 的涨幅可以说是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12 月 15 日,据 Magic Eden 行情数据,比特币生态 NFT Bitcoin Frogs 地板价升至 0.2768 BTC(约 11, 841 美元), 24 小时里涨幅 55.5% 。两天过后 12 月 17 日,Bitcoin Frogs 地板价直接升至 0.4 BTC(约 16768 美元),在 24 小时涨幅 60% 。

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Bitmap

截止撰稿时间,Bitmap 地板价为 0.005 BTC。

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Bitmap.land 是比特币生态中的第一个元宇宙项目,它建立在序数理论(Ordinals theory)和位图理论(Bitmap theory)的基础上。这个项目目前正致力于虚拟土地的一级市场销售。

位图理论由 Twitter 用户 @blockamoto 于 2023 年 6 月 13 日提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将比特币区块中的每笔交易输入映射成地块( Parcel ),由于每笔交易的输入大小不同,因此映射出来的地块大小也各不相同。这些地块组成了一个区块中的街区或区域(District),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景观。

Bitmap 项目的第二阶段发展引入了「分区」(The Parcelling)的概念,允许用户在街区内独立于区块划分自己的地块。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比特币区块链上的数字房地产创造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其他元宇宙项目不同,Bitmap 并不限制地块的数量,而是将新的 Bitmap 的创建与比特币区块相连,理论上每天可以创造多达 144 个新的 Bitmap,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发现和确认其数字资产的机会。

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Goosinals

截止撰稿时间,Goosinals 地板价为 0.044 BTC。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Goosinals 的灵感来自生成艺术品 Ringers #879 ,因其外观酷似鹅而被戏称为「大鹅」。Ringers 是 Dmitri Cherniak 于 2021 年发布的生成艺术项目,其现在的地板价已达到 28.5 ETH。其中,具有稀有属性的 Ringers #879 曾以 1800 ETH(约 56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给加密对冲基金三箭资本,也成为当时市场上最昂贵的 Art Blocks 作品之一。

然而,由于三箭资本破产,Ringers #879 被苏富比等知名拍卖行清算拍卖,并最终以超过 62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著名 NFT 收藏家 @Punk  6529               ,成为有史以来第二高售价的生成式艺术作品。值得一提的是,Ringers #879 最近还出现在《辛普森一家》最新播出的动画剧集中。

在「The Goose」引发轰动之际,Beeple 发布了相关二次创作,@Punk 6529、Ordinals 创始人 Casey Rodarmor 和 domo 等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 domo 提出了「First is First」系列的有趣想法,得到了 Dmitri Chernia 的认可。

MNCHRMS

截止撰稿时间,MNCHRMS 地板价为 0.01354 BTC。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MNCHRMS(发音为「monochromes」),是由创意品牌 Beyond Rockets 团队于 2023 年 8 月创作的比特币序数(Bitcoin Ordinals)NFT 集合。Beyond Rockets 团队以体素为主要媒介,曾在 2021 年在 Cardano 平台推出由城市启发的体素艺术作品,包括音乐专辑和头像合集等。

MNCHRMS 的图像仅采用黑色(十六进制代码 #000000)和白色(十六进制代码 #FFFFFF),这种单色方案与电脑代码的二进制特性相呼应,而电脑代码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基础。此外,项目方还利用这种经典的黑白配色强调简单的复杂性,为黑白基调的 MNCHRMS 赋予了永恒、大胆和比特币无限想象力的内涵,契合 BTC 简单即永恒的理念。

根据 Magic Eden 的数据,MNCHRMS 集合的当前地板价格约为 574.69 美元, 24 小时销售量为 1.14 BTC。这个集合共有 10, 101 个 NFT,拥有 2, 424 个独特的持有者,并且总市值约为 5, 804, 894 美元

DogePunks

截止撰稿时间,DogePunks 地板价为 0.01499 BTC。盘点近期表现优异的比特币NFT

DogePunks 结合了著名的 Doge 模因和传奇的 CryptoPunks 。这个集合包含 10, 000 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艺术作品。在比特币 NFT 的初期,DogePunks 与 Bitcoin Frogs 同台竞争,算是之前的「龙二」。

DogePunks 的发起人叫 Jerry (推特账号 @0x Jerry 543),也是 GBRC 721 协议的创始人。根据 GBRC 721 协议文档,其可以节省所有链上资源,同时实现 50% -90% 的区块空间优化,从而容纳更多创作者并促进创新。Jerry 在推出 GBRC 721 标准时还以 OrdiBots 为案例的形式向社区展示,类似 domo 在推出 brc 20 协议时发行的 ordi。

据悉,近期 DogePunks 在重点关注亚洲社区的发展。RAF 正在寻找大额场外卖家进行交易。

Fuzzy Fox

截止撰稿时间,Fuzzy Fox 地板价为 0.0135 BTC。

Fuzzy Fox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的 NFT 集合,包含 10, 023 个独特的 NFT。这个系列展现了新的「FOX 朋友」降落在充满生命和希望的 JOMO Land。Fuzzy Fox 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和文化创造,构建一个活跃的社区环境。

截至目前,Fuzzy Fox 在 OKX 平台的总交易额达到 44.2312 BTC,地板价格为 0.0134 BTC。这个项目在过去 24 小时内完成了 353 笔交易,目前有 2, 556 个钱包持有该项目的 NFT。

TOOTHY

截止撰稿时间,TOOTHY 地板价为 0.0349 BTC。

和上面几个比特币 NFT 不同,TOOTHY 不是 Ordinals 的 NFT,而是在 Atomicals 协议上的第一个 DMINT NFT,总量 10000 个,以鳄鱼形象为主题。24 小时成交量为 3.29 BTC,目前的市值达到了 42.5 BTC。目前是 Atomicals 协议的龙头 NFT。

BlockBeats 提醒,NFT 行情易受 FOMO 情绪主导,其中绝大多数 NFT 均呈现出剧烈的资金轮动,流动性相比代币而言并不突出,投资者需谨慎参与。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注意甄别风险,DYOR。

作者:律动小工、BlockBeats

世界币World Coin为何备受争议

2021 年 12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印度尼西亚 Gunungguruh 村 35 岁家具制造商 Iyus Ruswandi 被母亲早早地叫醒。她说,一家科技公司正在当地的伊斯兰小学举办一个「社会援助赠品活动」,让他去参加。

Ruswandi 加入了居民的长队,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一些人从早上 6 点就开始排队。在大流行肆虐的经济环境下,任何形式的援助都是受欢迎的。

在队伍的最前面,印度尼西亚 Worldcoin 的代表正在收集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或者将一个未来风格的金属球对准村民的面部,扫描他们的虹膜和其他生物识别数据。村干部也在场,向排队的居民发放编号票,以帮助维持秩序。

Worldcoin 用于收集人们生物数据的识别器,文中称为「球体」(Orb)

Ruswandi 询问一位 Worldcoin 的代表这是什么慈善机构,但没有了解到任何新的信息:如他母亲说的一样,他们正在捐款。

Gunungguruh 并不是 Worldcoin 拜访的唯一一个村子。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West Java)的村庄,以及 20 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校园、地铁站、商场和城市中心,Worldcoin 的代表们会出现一两天,收集生物识别数据。据了解,他们提供从免费现金(通常是当地货币以及 Worldcoin 代币)到 Airpods,再到未来财富的承诺等各种东西作为回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向当地政府官员付款。但他们并没有提供太多有关其真实意图的信息。

这让包括 Ruswandi 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困惑:Worldcoin 扫描虹膜到底要做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并更好地了解 Worldcoin 的注册和分发流程,MIT 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苏丹、加纳、智利和挪威 6 个国家的超过 35 人,他们要么为 Worldcoin 工作,要么代表 Worldcoin,要么曾被扫描,要么参与了但未被成功招募。

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注册活动中观察了扫描情况,阅读了社交媒体和移动聊天群组中的对话,并查阅了 Google Play 和 Apple 商店中对 Worldcoin 钱包的评论。我们采访了 Worldcoin 首席执行官 Alex Blania,并向该公司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结果和问题清单,以征求评论。

我们的调查显示,Worldcoin 在公开信息中强调保护隐私,但用户的实际经历却与之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该公司的代表使用欺骗性的营销手段,收集了比其所承认的更多的个人数据,而且没有获得有效的知情同意。这些做法可能违反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该公司自己的数据同意条款(Data Consent Form)承认了这种可能性,并要求用户接受这些条款,也可能违反了当地法律。

3 月初,在该公司生产球体的德国埃朗根(Erlangen)进行的一次视频采访中,Blania 承认存在一些「摩擦」。但他将此归因于公司还在初创阶段。

我不确定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说,「但你看过 A 轮公司的测试运作。这是一些人试图将某些理想付诸现实。它不像 Uber,有数百人做了很多次。

身份证明

在 Worldcoin 出现在 Ruswandi 村子的两个月前,这家位于旧金山名为 Tools for Humanity 的公司从隐秘模式中脱颖而出。Worldcoin 就是它的产品。

该公司的网站将 Worldcoin 描述为一种基于以太坊的「新的、集体所有的全球货币,将公平地分配给尽可能多的人」。该公司建议,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将获得免费份额,只要他们同意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虹膜扫描,该设备类似于一个被斩首的机器人头部,公司将其称为「铬球」(Chrome Orb)。

该网站继续讲道,这个球体是必要的,因为 Worldcoin 对公平的承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为他(她)分配的数字货币份额——仅此而已。为了确保不存在双重浸透(Double-dipping),铬球将扫描参与者的虹膜和其他几个生物识别数据点,然后使用该公司正在开发的专门算法,以加密方式确认他们是人类,并且在 Worldcoin 数据库中是独一无二的。

彭博社去年(编者按:2021年)夏天首次报道了该公司。Worldcoin 联合创始人、硅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前总裁 Sam Altman 告诉彭博社:「我对全民基本收入以及全球财富再分配等事情非常感兴趣」,Worldcoin 的目标是回答「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点」 。

「该公司才刚刚起步,其目标是到 2023 年获得 10 亿注册用户。」

在同一篇文章中,当时 27 岁的 Blania(他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了 Worldcoin)补充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无法使用金融系统。加密货币有机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Blania 和其他人使用「Worldcoin」来指代公司和货币;本文也这样做。)

但除了这些善意,Worldcoin 还将解决 Web3 的关键技术问题。Web3 是被大肆宣传的、由区块链驱动的第三代互联网,在 Web3 中,数据和内容可以去中心化,由个人和团体而不是由少数技术公司控制。

Blania 在接受 MIT 科技评论采访时表示,「让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新协议」将是迄今为止「最快」和「最大规模的进入加密货币和 Web3」,解决 Web3 的主要挑战之一:用户相对匮乏。

此外,根据 Blania 的说法,通过生物识别确认对方是人类,这将解决去中心化技术的另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所谓的女巫攻击风险,当网络中的一个实体创建并控制多个虚假账户时,就会发生这种攻击。这在需要假名的去中心化网络中尤其危险。迄今为止,提出一个真正能抵抗女巫攻击的身份证明还很困难,这被视为 Web3 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障碍。

Worldcoin 已在24个国家进行了现场测试;(从左到右)这些宣传图片拍摄于苏丹、印度尼西亚、智利和肯尼亚。

Blania 说,有了这两个解决方案,Worldcoin 就可以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平台,无论是用来进行身份证明还是分发」。这就是 Worldcoin 的承诺:如果成功,该协议可能成为全新一代互联网的通用身份验证方法。如果这一点实现了,货币本身可能会变得更有价值。该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希望 Worldcoin 项目为世界带来价值,从而使这些股权或代币升值。」

这可能就是 Altman 及硅谷的一些大腕都向 Worldcoin 投入巨资的原因;Andreessen Horowitz 最近领投了一轮 1 亿美元的融资,使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增加了两倍,从 10 亿美元增至 30 亿美元。

窥视球体

截至 3 月份我们采访 Blania 时,Worldcoin 已经扫描了 24 个国家的 450,000 个眼睛、面孔和身体。其中 14 个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标准),8 个位于非洲。但该公司才刚刚起步,其目标是到 2023 年获得 10 亿注册用户。

根据该公司在博客文章中的描述, Worldcoin 发行的核心是高科技球体本身,它配备了先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不仅可以扫描虹膜,还可以拍摄「用户的身体、面部和眼睛,包括用户虹膜」的高分辨率图像。此外,其数据同意条款指出,该公司还进行「非接触式多普勒雷达检测您的心跳、呼吸和其他生命体征」。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 Worldcoin 表示,它从未实施过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并且将从其数据同意条款中删除这种表述。(截至发稿时,该表述仍然存在。)

生物识别信息用于生成「虹膜哈希」(IrisHash)——一种存储在球体本地的代码。根据 Worldcoin 的说法,该代码永远不会共享,而是用于检查 Worldcoin 的数据库中是否已存在虹膜哈希。该公司表示,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使用了一种新颖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称为零知识证明。如果算法找到匹配项,则表明有人已经尝试过注册。如果没有匹配,用户就会通过唯一性检查,可以继续使用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二维码注册,以访问 Worldcoin 钱包。所有这一切都将在几秒钟内完成。

Worldcoin 表示,生物识别信息保留在球体上,一旦上传后就会被删除,或者至少有一天,一旦公司完成识别虹膜和检测欺诈的 AI 神经网络训练,就会被删除。在那之前,除了诸如「个人数据……通过安全、加密的通道发送」之类的模糊描述,还不清楚这些数据是被如何处理的。「在现场测试阶段,我们收集和安全存储的数据比完成时要多,」博客文章指出,「一旦我们的算法得到充分训练,我们将删除在现场测试期间收集的所有生物识别数据。」

在本文发布前, Worldcoin 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表示,其系统的公开版本将很快消除新用户与公司共享任何生物识别数据的需求,尽管它没有解释这是如何运作的。

没用的欠条

但是,我们知道注册流程是如何进行的。为了让 Worldcoin 进入新用户的智能手机,该公司与当地的「球体运营商」签订合同,由他们管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工作。

运营商申请这份工作,并接受 Worldcoin 团队的面试和批准,尽管公司发言人 Anastasia Golovina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强调,运营商「是独立承包商,而不是 Worldcoin 雇员」。因此,他们的工作没有合同或付款保证,而是根据他们收集的用户生物识别数据获得佣金。然而, Golovina 补充说,他们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包括当地劳动法。」

这些国家级运营商通过稳定币 Tether 收取佣金。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其价值与传统货币(通常是美元)挂钩。由他们决定向分包商支付的费用(通常以当地货币)以及工作条件(全职、兼职或临时零工)。国家级运营商和分包商都受到基于佣金的支付结构的激励,以尽快、尽可能多地注册用户。

另一方面,目前新用户通过提交生物识别扫描至少可赚取价值 15 美元的 Worldcoin ,登录 Worldcoin 钱包还可再获 5 美元,后来招募的新用户可获得的 Worldcoin 总价值变更为 25 美元。

一些用户会一次性收到这笔款项,另一些则以每周 2.5 美元分批到账。Blania 表示,这种差异是为了检验哪种激励措施最有效。不管怎样, Worldcoin 不是稳定币,而且由于该代币(当时,编者注)尚未推出,该公司「还不知道 20 美元等值于多少 WLD 代币 」,它在一份书面声明中指出。

为了了解用户的动机,一些人可以选择接收价值 20 美元的比特币,以方便兑现。Worldcoin 表示,它发现「最活跃的用户选择保留他们的 WLD」,尽管我们的大多数受访者都持相反观点。

但随着 2021 年秋天兑现功能终止,目前,承诺的价值 20 或 25 美元的 Worldcoin 相当于该公司的欠条。无论出于何种意图和目的,用户在数字钱包中的所有代币都是毫无价值的。

抓住机会

Worldcoin 的用户加入的原因有很多。

「出于好奇」是一种常见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球体运营商「看起来 nice 」,或者恰好是他们的兄弟、表亲或同学。有人希望尽早参与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的时代,有人在大流行期间失去了工作或收入,有人因为内战卷土重来的威胁而感到绝望。

大多数人只是想要免费的钱——有人只想买午餐。许多人怀疑这是一个骗局,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尝试,万一事实并非如此呢?

Ruswandi 就出于上述几个原因。在大流行期间,他失去了大部分家具制造商的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交易股票和加密货币,经常光顾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留言板和交易所。

「我很好奇,觉得尝试一下也无妨,」他回忆道,考虑到收入减少了,这笔钱很有吸引力。

但他很快就产生了怀疑。现场的公司代表和村官都无法回答有关 Worldcoin 的基本问题。他在网上做了更多调查,却无一所获,于是他得出结论,这是一场骗局。他认为,神秘的赠品是一次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活动,伪装成某种秘密的线下空投——加密货币项目发布免费代币以吸引用户的策略。

毕竟,他的许多乡亲们对互联网的了解仅限于智能手机上预装的 Facebook App,因此在潜在用户能够接收新货币之前, Worldcoin 代表「首先必须帮助许多居民设置电子邮件并登录网络,」Ruswandi 回忆说。他想知道,如果是为了吸引用户使用新的加密货币,「为什么 Worldcoin 一开始就瞄准了低收入社区,而不是加密货币爱好者或社区?」

图为 Iyus Ruswandi 在西爪哇 Gunungguruh 的 Worldcoin 招募现场,他对公司为什么需要虹膜扫描有很多疑问,但都没有得到解答。(Muhammad Fadli 拍摄)

生物识别问题

2021 年 10 月,当 Worldcoin 宣布「我们来了!」时,立即遭到强烈质疑。

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吹哨人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推文中所说的,「不要对眼球进行分类。不要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反欺诈。事实上,不要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任何用途。人体不是检票口。」

许多人对 Worldcoin 的隐私协议表示怀疑,特别是因为该公司尚未发布白皮书或开放其代码以供外界评估。『这看起来像是生成了一个人们虹膜扫描的全球(哈希)数据库(以「公平」的名义)」,并通过宣布「我们删除了扫描」来消除影响。是删除了,但你们保存了扫描生成的*哈希*,以及与*未来*扫描匹配的哈希值,』斯诺登在推文中说。

还有硬件安全的问题。Jeremy Clark,Concordia 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专注于应用密码学的副教授,他对球体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机器本身会有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他说,「但没有一项技术是绝对安全的。所以这通常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这个项目如他们所愿取得成功,那么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有利可图。」

其他人则对该公司所谓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因为 20% 的代币已经分配了:10% 分配给 Worldcoin 的全职员工,另外 10% 分配给 Andreessen Horowitz 等投资者。

此外,区块链领域的许多人不同意 Worldcoin 试图构建的基本前提:在 Web3 上创建一个身份,这对于一场转向区块链、DeFi 和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运动来说是一种诅咒,这种运动的明确目的就是匿名。

其他人仍然不相信 Worldcoin 实际上能够真正惠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相反,它会分散人们对正在进行的创建新身份范式工作的注意力。身份专家 Kaliya Young 虽然拒绝对 Worldcoin 发表具体评论,但他表示,『在网络身份识别方面,公司通常会声称「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我们的系统中,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 新消息是:每个人都不会出现在你的系统中,所以让我们继续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Blania 和他的团队认为,这种批评不正确。「我们团队的大部分人都有加密货币背景……所以我们非常关心这个(隐私),」他告诉 MIT 技术评论。「我完全理解这种担忧,」他说,但他认为这更多的是「情绪化的直觉反应」,而不是「客观的批评」。他补充说,批评者们所忽略的是,Worldcoin 协议一旦完成,在保护隐私方面将会有多么出色。

Clarkson 大学身份识别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Stephanie Schuckers 表示,这并非不可能,因为生物识别技术最近取得了许多进展。最新趋势之一是「样本安全」(Template Security),它使用加密技术来对生物识别数据进行转换。「当你存储这些数据后,如果它被盗,就无法通过逆向工程恢复到原始的生物识别信息,」她说。

但她补充道,这种技术尚未商业化的原因是,加密转换往往会导致「性能下降」。样本安全不是将新的生物识别数据与现有的生物识别样本进行匹配,而是通过某种哈希或代码将计算机算法对数据的解释与另一个存储的代码进行匹配。Schucker 说,这增加了出错的空间,使得「在这个加密空间中匹配生物数据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她补充说,最近在样本安全方面的一些进步已经解决了其中一些缺陷。

样本安全听起来像是 Worldcoin 可能正在做的事情——不过 Schucker 警告说,如果没有看到他们的代码,或者除 Worldcoin 博客文章之外的更多信息,还很难确定。

自从我们 2 月份第一次联系该公司以来, Worldcoin 已承诺开源其代码,包括在多个场合向 MIT 技术评论反复强调,这将在「未来几周内」实现。

此外,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补充道:「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收集数据的目的不是为了从中获利或者像许多其他科技公司那样监视我们的用户。相反,我们的目标仅仅是将这些数据用于开发算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并增强用户隐私。」

让他们加入

据 MIT 科技评论采访的许多人士透露, Worldcoin 的代表使用了一系列可疑的策略和诱惑来吸引新用户。

苏丹的 4 位前球体运营商之一,Mohammad Ahmed Abdalbagee 表示,2021 年 3 月在苏丹开始运营时,运营人员发现很难「向那些连电子邮件都没有的人解释数字货币的概念」。因此,他们举办了一场 AirPod 有奖竞赛来鼓励注册,最终吸引了大约 20,000 名注册者。

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的一所伊斯兰高中, Worldcoin 申请举办一场加密货币研讨会。学校的学生活动协调员 Muhammad Hilham Zein 阅读该申请后建议批准,但前提是该申请是「分享加密知识……而不是鼓励学生投资数字货币」。

「为什么 Worldcoin 一开始瞄准的是低收入社区,而不是加密货币爱好者或社区?」

但参加者(其中至少有一名年满 15 岁,这违反了 Worldcoin 自己的使用条款)以及我们记者的第一手观察结果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在 45 分钟的会议中, Worldcoin 工作人员忙于为十几名学生注册、帮助他们下载 App 并注册电子邮件,最后还要扫描他们的生物特征,以提供有关加密货币、Worldcoin 本身,或指导他们如何同意或撤销同意。(学生们至少收到了他们分配的 Worldcoin ,这些币按周分发)。

最近,在西爪哇大约 20 个村庄举办的招募活动中,许多像 Iyus Ruswandi 这样的新用户都被赠品吸引了。

「这是在大流行期间举行的,那时候政府通常会发放社会援助包,」Ece Mulyana 解释道,他是一所伊斯兰小学的校长,他在前一天晚上被告知,他的学校将被用作 Worldcoin 注册站点。「我无法拒绝这个请求,」 Mulyana 说,因为指示来自更高级别的官员——街道管理负责人 Ade Irma,他正在帮助 Worldcoin 协调村庄登记工作。

Mulyana 说,Irma 为每个成功扫描的人支付了 2,000 印尼盾(在撰写本文时约合 14 美分)的费用。Mulyana 估计有 170 人参加了,总计 340,000 印尼盾(约合 23.8 美元)。

Irma 的上司、批准这些活动的街道领导 Heni Mulyani 表示,这笔钱是用来「买咖啡和香烟」的,这是给政府官员酬金的委婉说法,以协助他们所请求的活动。她说,所支付的钱都没有用于场地租金,但她补充说,「我们向你保证,这笔钱不是来自村庄基金或预算。」

Gunungguruh 夜景,这是 Worldcoin 公司为招募活动而走访的大约 20 个村庄之一。(Muhammad Fadli 拍摄)

相反,这笔钱来自一家名为 PT Sandina Abadi Nusantara 的公司,该公司由一个名叫 Muhammad Reza Ichsan 的人和他的母亲共同创立,Muhammad Reza Ichsan 恰好是 Worldcoin 的「表现最佳运营商」(根据 Worldcoin 发布的博客文章)。该公司是 Worldcoin 印度尼西亚开展活动的法人实体;他母亲的工作则是联系当地政府官员协调招募活动。

Ichsan 告诉 MIT 科技评论,「我们不向村庄支付费用,但我们为那些帮助我们在现场召集公众的人提供了一项运营基金。」

即使 Mulyani 没有滥用乡村资金,根据印度尼西亚的反腐败和反贿赂法,这些小费(除了极少数例外)也是非法的,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在回答有关向村官付款的问题时, Worldcoin 代表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件事,称其为「孤立事件」,并表示他们已启动调查以了解更多情况。虽然他们还无法得出结论,但 Golovina 写道,「这些付款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可能是真正的运营费用,例如,在学校或其他设施中开展业务所需的费用,或支付在某些地方运营所需的许可证或执照的费用。」 这与官方及其运营人员的描述相矛盾。

Worldcoin 还将我们向他们提供的其他例子称为「当地球体运营商独立且孤立的工作」,包括苏丹的 AirPod 赠品和在印度尼西亚欺骗学校的行为,并补充说,「我们完全专注于激励运营商注册那些对使用 Worldcoin 感到兴奋的活跃用户。」

就村民而言,他们并没有被告知至少有一些官员正在接受报酬以推广 Worldcoin ;事实上,正如学校校长 Mulyana 回忆的那样,许多人认为该活动是由政府举办的。「我们必须向他们解释,这不是一个政府项目,」他说,「 Worldcoin 是一家外国公司,他们来了之后需要村里工作人员的协助。」

现在,一些村民怀疑他们能否收到钱,因为他们被告知 Worldcoin 代表将于 2022 年 1 月下旬返回村庄发放资金,这个时间已经过了(WEEX 注:本文发布时间为 2022 年 4 月)。对于那些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来说,也没有看到在钱包中交易 Worldcoin 的功能。

运营盲区

混杂和错误信息不一定是故意的。我们采访的球体运营商经常提到,他们从招募他们的 Worldcoin 代表那里收到的信息少之又少,即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报酬与他们完成注册的人数挂钩。(Worldcoin 表示,它为其国家级球体运营商提供了行为准则,次级运营商也必须遵守该行为准则,并且他们正在摒弃根据注册人数支付佣金的做法。)

Bryan Mtembei 就是一位这样的运营人员,他是一名土木工程师,最近刚从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Nakuru)的一所大学毕业,去年 9 月在校园接受扫描后,他成为了 Worldcoin 的自由职业者。

他希望自己能接受「关于 Worldcoin 的简短培训或基础知识」。相反,他得到的唯一指示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为自己赚更多钱,」他说,「剩下的就取决于我的社交营销技巧了。」

因此,他尽力回答新用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有关隐私的问题:Mtembei 估计,在他接触的人中,大约 40% 的人对于分享其生物识别数据表示担忧。

当他最初表达类似的担忧时,一位代表向他保证,他的所有问题都已在 Worldcoin 「白皮书」中得到解决。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文档。据该公司称,这是出于设计考虑——人们不太可能阅读「冗长的、技术性很强的学术风格的论文」,他们较短的博客文章可以视为白皮书。

最终,Mtembei 对金钱的需求战胜了他的担忧。他注册了 150 到 200 人,每个人扫描的佣金为 50 KS(肯尼亚先令,合 44 美分)。

Bryan Mtembei 第一次见到 Worldcoin 代表是在肯尼亚纳库鲁的大学校园里。他接受了扫描,后来成为了一名运营人员。(Brian Otieno 拍摄)

Mtembei 并不是孤例。Willis Okach 是内罗毕的一名大学生,他和 Mtembei 一样,在参加扫描后被招募成为一名运营人员,他参与进来也是为了钱。「你没有(钱),有人给你一些,」他解释道,他认为 Worldcoin 「感觉学生不怎么有钱,所以他们会注册。」 在两天的工作中,Okach 注册了 50 个人,每带来一组生物识别数据,他就能赚到 100KS (0.88 美元)。

Worldcoin 发言人 Golovina 表示,「所有在现场测试期间注册的用户都会被充分告知我们将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并要求他们在注册之前表示同意。任何同意我们收集和使用其生物识别数据的个人都可以随时撤销他们的同意,并且这些数据将被删除。」

但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没有人被明确告知(或者运营人员没有告诉其他人)他们是「测试用户」,他们的脸部照片和视频以及 3D 人体图被拍了下来,并用于训练球体的「反欺诈算法」以「区分不同的人」,对他们的数据处理方式与后面其他人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或者他们可以要求删除自己的数据 。

智利圣地亚哥的地铁保安 Ángel Rodriguez 回忆说,他在 Worldcoin App 中选中了一个方框,表示同意服务条款,说明是英文的,而他不懂英文。此外,根据 Worldcoin 的说法,其 App 及数据同意条款的链接直到「2021 年末」才可用,彼时现场测试已经进行了至少一年。

有时,新用户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个人数据,但 Worldcoin 声称他们从未有这样的要求。几乎所有我们采访过的人都被要求提供 email 地址来登录他们的钱包(即使在 Worldcoin 推出二维码登录之后)。有些人还被要求提供电话号码。

Golovina 在多封电子邮件声明中否认注册需要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但「我们确实为选择提供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的用户提供了某些功能,例如发送和接收 Worldcoin 的功能。但这样的事情永远是可选的。」 Worldcoin 没有解释用户在无法发送或接收代币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其代币来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内罗毕,几名学生表示,球体运营人员拍摄了他们的身份证照片,据 Okach 回忆,这样做的目的是确认他「不是……机器人」。Worldcoin 表示,他们从未要求用户提供国家身份证明文件,只要求球体运营商提供。

当我们与受访者分享这些回应时,他们并不认同。Mtembei 强调,个人信息从来都不是可选项,如果没有电子邮件和电话,就无法在他的球体上注册。「他在撒谎,」他说。

Mohammad Ahmed Abdalbagee 是 Worldcoin 在苏丹雇佣的 4 名球体运营人员之一,他补充说,正是他的团队的努力说服了 Worldcoin 添加电话号码作为首选登录方式。「他们在苏丹运营之前,使用电子邮箱作为主要标识符,但我们告诉他们这在苏丹行不通。许多大学生甚至没有电子邮箱,他们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他说。

隐性殖民主义

一些专门研究科技行业与南半球国家关系的学者对 Worldcoin 的行为感到担忧,但并不惊讶。

数字人类学家、 《下一个十亿用户:超越西方的数字生活(The Next Billion Users: Digital Life Beyond the West)》一书作者 Payal Arora 表示:「这是一场看谁在这场 AI 驱动的经济中获得最多数据的竞赛。」 她说,欧洲和美国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意味着,这些地区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无法从本国民众那里获得所需的训练数据,因此他们必须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根据 Worldcoin 发布的博客文章,由于监管限制,Worldcoin 在美国和中国均无法使用。而彭博社报道称,出于类似原因,该公司还停止了包括土耳其和苏丹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现场测试。然而,Worldcoin 已经在加密货币会议上举行的演示中注册了许多美国用户,尽管该公司并不认为其在美国的活动是一种现场测试。

「在资金匮乏、法律保护薄弱的地方开展这种数据收集行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

Pete Howson,诺森比亚大学研究加密货币国际发展的高级讲师,他将 Worldcoin 的行为归类为一种加密殖民主义,其中「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实验被强加于弱势社区,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人无法反击,」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 MIT 科技评论。

Howson 解释说,与其他形式的数字殖民主义相比,加密殖民主义更具危害性,因为区块链的核心原则——去中心化使得「当出现问题时……责任非常有限」。「你会经常听到 DYOR 这个词,因为这些人不太关心规则和规定。」

但是,信息和互联网接入方面的不平等使得「DYOR」精神对于发展中地区的许多人来说几乎不切实际。同样,巨大的经济差距也意味着,比如说,在肯尼亚,不到半美元的许诺就能让人们放弃生物识别数据,而在挪威或美国,这样的许诺不会有太大效果。

简而言之,在资金匮乏、法律保护薄弱的地方开展这种数据收集行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

数据失误和政策漏洞

尽管 Worldcoin 的大部分现场测试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但该公司强调,它在发达国家也很活跃,包括欧洲的几个国家。该公司告诉我们:「Worldcoin 一直试图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现场测试。」

这代表了其自身的挑战。在收集、控制和处理欧盟定义的「数据主体」(即欧盟境内的任何人,包括被收集数据的公民、居民和潜在访客)的个人数据时,Worldcoin 受欧盟 GDPR 的约束。

GDPR 于 2018 年颁布,要求数据主体要被充分告知为何收集他们的数据、数据将如何使用、谁将处理这些数据、数据将传输到哪里、如何删除数据以及如何停止数据处理。未能充分保护数据可能会导致高达全球收入 4% 的或 2,000 万欧元的罚款,具体取决于违规的严重程度。

此外,如果欧洲以外的公司收集或处理欧洲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也适用于 GDPR。因此,像 Worldcoin 这样在德拉威尔州注册、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不一定能得到豁免。

然而,这正是 Worldcoin 在其数据同意条款中所提到的,在 MIT 技术评论提交问题清单之前,该公司要求用户接受以下声明:

「我们 [Worldcoin] 自愿遵守 GDPR 政策」

「我们尚未采用董事会批准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政策,来描述我们计划保护您的数据以满足 GDPR 中普遍标准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的政策和程序可能不足以满足 GDPR 要求」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定,在美国法庭上维护您的隐私权可能会更加困难」

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国际政策主任、欧洲议会前议员 Marietje Schaake 审阅了这份文件,她表示,这项政策试图创造「例外」。但根据 GDPR,是没有例外的。而且,Worldcoin 拥有一家德国子公司这一事实已经使其受到 GDPR 的约束。

「作为欧盟公民,你有权对其提出质疑,」Schaake 说,他指的是任何潜在的违规行为。这些质疑将由欧洲数据保护机构进行审查,并最终在欧洲法院而不是像 Worldcoin 所说的在美国法院进行辩论。

Worldcoin 表示,它完全遵守 GDPR,并已在巴伐利亚数据保护局注册。他们雇佣了一名数据保护官,并且已经进行了数据隐私影响评估,尽管他们拒绝将数据保护官或评估结果公之于众。Worldcoin 补充说,他们的同意条款中的声明「之前包含了大量的警告……它们不再出现在我们最新版本的数据同意条款中。」 然而,截至文章发布时,该表述仍然保留在网上。

Aida Ponce del Castillo,欧盟贸易研究所研究员,负责研究新兴技术的法规,同时担任其组织数据保护官员一职,对她来说,缺乏透明度是不合理的。「DPIA 不是机密商业信息,」她告诉 MIT 科技评论——虽然发布不是强制性的,但她指出欧盟委员会建议企业「考虑至少发布部分内容,例如摘要或结论」。

巴伐利亚数据保护局尚未回应 MIT 技术评论就确认该公司注册请求的采访。

「这是操纵」

除了道德问题,还存在更实际的问题,例如:Worldcoin 实际运行情况如何?

对于一些测试用户和球体现场运营人员来说,答案是, 一点也不好。

有时,这是由球体的问题造成的。在苏丹,当地的虹膜识别器操作员 Abdalbargee 表示,虹膜识别器需要多达 6 次尝试才能识别一个人的面部。「实际上,我的朋友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设备才识别出他的虹膜,」他补充道。

球体还容易出故障,从而减慢招募进程,而维修需要在德国进行。当 Buzzfeed News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类似的球体故障时,Worldcoin 使用了它向我们重复过的表述:将一个特别严重的案例称为「孤立的异常现象」。

与此同时,从网络钱包向 App 钱包的升级过程中,一些用户丢失了他们的整个帐户或所有代币。对于其他人来说,该应用程序已被证明存在缺陷,会耗尽电池寿命或导致他们陷入加载和重新加载的恶性循环。

Rodriguez,前文提到的智利地铁保安,在被扫描后不久就一直在努力解决他的钱包问题。在 2 月份注册后,App 要求他输入他的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并使用二维码,但该 App 给他的手机带来了性能问题,因此他彻底卸载了 App。当他尝试重新下载 App 时,发现他的用户名已不存在了。

当地的球体运营人员告诉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找到球体并重新扫描生物识别数据。但如果 Worldcoin 真如其声称的那样,重新扫描只会将他的虹膜与已有的虹膜哈希进行匹配。换句话说,一旦账户丢失,就无法恢复,Worldcoin 随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身份欺骗的情况是球体无法检测到的。2021 年年中,印度尼西亚的一名商人能够注册和访问 200 多名已经完成扫描和身份验证的用户的钱包,并转出当时以比特币形式保存的资产。Worldcoin 表示,这种情况发生在早期通过 Web 端而不是 App 访问钱包的情况下,并且「自升级以来……我们尚未发现类似的欺诈行为。」

与此同时,那些担心整件事可能是一场骗局的人们想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50 KS 还不足以吸引眼球,」内罗毕的大学生 Okach 说,他花了一个周末招募其他人加入 Worldcoin。「这是操纵,在没有明确说明他们在做什么或想要什么的情况下把学生利用了。」

忘记早期用户

当我们开始报道这个故事时,我们注意到最初被引用为成功现场测试案例研究的 5 个国家中的 3 个——印度尼西亚、苏丹和肯尼亚——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权力和经济差异似乎在伦理上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开始挖掘。

我们想知道:作为这个全球加密实验的早期用户,是什么感觉?对于加密货币、Worldcoin 以及放弃生物识别数据的后果,参与者实际上了解吗?或者他们被告知了什么?他们是否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在这种情况下,知情同意又是什么意思?最后,我们的许多受访者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虹膜扫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左到右:Ruswandi 的邻居 Sadili、Solihin(社区领袖)和 Eli 均在接受扫描的 170 名村民之列。

最后,正是 Blania 在 3 月初接受采访时顺便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开始了解了 Worldcoin。

他在回答 2021 年秋季有关隐私的强烈质疑时表示:「在实际大规模部署系统之前,我们会让隐私专家一遍又一遍地拆解系统。」

Blania 刚刚分享了他的公司如何让 450,000 人加入 Worldcoin,这意味着它的球体扫描了 450,000 组眼睛、面部和身体,存储所有数据来训练其神经网络。该公司认识到这种数据收集存在问题,并打算停止这样做。然而他们并没有为这些早期用户提供同样的隐私保护。

我们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感到困惑:是我们缺乏远见和大局观吗?毕竟,与该公司宣称的 10 亿注册用户的目标相比,45 万或许还很小。

但这 45 万人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希望、生活和权利,但这一切都与硅谷初创公司的野心无关。

与 Blania 的交谈澄清了我们一直难以理解的事情:一家公司怎么会如此热衷于谈论其隐私保护协议,同时又明显侵犯了如此多的人的隐私?

通过采访我们看到,对于 Worldcoin 来说, 这些大量的测试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用户。相反,他们的眼睛、身体和生活模式只是 Worldcoin 神经网络的原材料。与此同时,他们只需要支付那些较低级别的球体运营人员少量的钱,来给他们的算法喂料,而这些运营人员私下里却经常需要与自己的道德疑虑作斗争。讽刺的是,对那些为教会 Worldcoin 的 AI 识别谁或什么是人类而付出努力的人,这个项目是如此的没有人性。

当我们把长达 7 页的报告调查结果和问题提交给 Worldcoin 时,该公司的回应是,我们发现的几乎所有负面问题都只是「孤立事件」,最终都无关紧要,因为下一次(公开)迭代会更好。该公司写道:「我们相信隐私权和匿名权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每个注册 Worldcoin 的人都将能够在不与我们分享任何生物识别数据的情况下这样做。」 近 50 万人已经接受了检测,这似乎并不重要。

而真正重要的是结果:Worldcoin 将拥有可观的用户数量,以支持其作为 Web3 首选身份解决方案的销售宣传。而当真正的、可货币化的产品——无论是球体、Web3 护照、货币本身,还是以上所有——向其目标用户推出时,一切都会准备就绪,不会有任何混乱的人工迹象或背后的人体器官。

作者:碳链价值

Web3高薪工作有哪些

文科生在Web3行业有希望吗?除了成为开发人员之外,Web3还有其他高薪工作。

Web3可能是现代就业市场中跨学科最多的领域,换句话说,它由许多个在不同领域中具有不同程度专业知识的人组成。

这是因为区块链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密码学、应用数学、经济学、资本市场等等。而且,Crypto项目也需要非技术性的岗位来推动项目的实施。

这些非技术岗位包括市场营销、社区管理、人力资源、作家等。要使Web3成为一个运行良好的整体,需要很多种工作。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有着同样的需求。因此,某些职位提供了更多的薪酬和有竞争力的福利。

如果你想通过除了持有数字资产之外的其他方式增加你的收入,那么就看看目前Web3行业最高薪酬的13种工作吧。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组织内负责管理和协调员工各方面事务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招聘、雇佣、培训、员工福利、绩效评估、薪酬和员工关系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组织拥有合适的人才,并确保他们得到有效管理,以便为公司整体做出贡献。

文案编辑员

文案编辑员是为不同的营销和广告材料撰写书面内容(也称为文案)的人。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信息,以便成功地推广商品和服务、传达所需的信息,并说服目标受众采取特定行动。

此外,文案编辑员的职责还可能包括编辑和校对内容,确保内容的一致性和符合品牌调性、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与营销团队合作、开发创意概念,以及撰写标题、标语和正文。

销售

销售是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服务以产生收入并达到业务目标的过程。销售是公司内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因为它直接和公司的盈利挂钩

基本上,销售团队的目标是产生收入并实现组织设定的销售目标或指标。

有效的销售实践包括了解客户需求、建立关系以及提供卓越的体验,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一些销售岗位提供无限/无上限的佣金,使其成为收入最高的Web3工作之一

智能合约开发者

智能合约开发者专门从事智能合约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他们的职责包括智能合约工程、测试和调试以及安全审计。

此外,他们将项目从最初的概念和设计阶段带到生产阶段,与工程领导者以及产品团队密切合作,制定可行的、明确的路线图。

而且,因为精通区块链架构和编程,所以这些智能合约开发者即使是在入门级职位上也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社交媒体经理

在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提升Crypto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方面,社交媒体经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针对机构和零售客户实施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策略。

此外,他们还参与执行旨在实现更高转化率的营销计划。他们还可能承担额外的任务,比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趋势或制作高质量的社交媒体内容。

技术作家

就Web3工作而言,写作是一个广泛的类别,但技术作家和一般的写作职位不大相同。技术作家专门从事创建清晰、简洁和用户友好的文档,以及与技术主题相关的内容(例如白皮书或文档)。

因此,技术作家在弥合复杂技术信息与非技术用户或受众之间的差距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材料。

前端开发者

前端开发者专门负责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基于区块链的Web应用程序用户界面 (UI)和用户体验(UX)组件。

此外,前端开发者还将区块链技术集成到用户界面中,使用户能够与去中心化网络和智能合约进行交互。有时,这涉及连接到区块链节点,从区块链中检索数据,并以用户友好的方式显示数据。

法律合规

Web3和区块链公司必须遵循监管环境,确保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这包括了解并遵守金融法规、数据保护和隐私法、反洗钱法规、证券法以及其他与所在司法管辖区相关的特定法律要求。

此外,Web3和区块链公司还必须解决与其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例如专利、许可、商标和版权。

电路工程师

电路工程师专门从事零知识电路的设计和实现,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构建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零知识证明的电路。

这涉及对密码学基元、数学概念和计算复杂性的深入理解。此外,工程师还与研究人员、密码学家和软件开发人员合作,将理论协议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管理人员

最高管理层是组织中担任高级领导职位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运营。

他们通常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或股东进行汇报,并在决策、制定目标和推动公司整体正常运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每位高管通常都有特定的职责和专业知识领域,专注于公司运营的不同方面,例如: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等。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负责规划、组织和监督组织内项目的成功执行。他们在管理资源、时间表、预算和利益相关者以实现项目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项目经理制定全面的计划,概述任务、时间表、资源分配等。他们还通过定义项目范围和目标、寻找和分析风险以及更新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来提高内部工作流程的生产力。

元宇宙内的各种角色

元宇宙是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环境,用户可以在其中与其他用户和虚拟对象实时交互。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技术不断地发展下,这一概念最近引起了很多关注。

在元宇宙中,各个行业都有许多潜在工作机会,这些工作包括社区经理、平面设计师或者编程员。

DAO

DAO,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一种通过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来运作的组织。

它被设计为自治的,也就是说,它的运作是由预先编程的规则来管理的,决策是通过其成员或通证持有者的共识来做出的

由于DAO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并且经常涉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Crypto项目,所以工作机会主要围绕这些领域展开。

在Web3领域,不仅有很多职业道路,而且还有很多高薪工作。你越往上爬,就越能得到更有竞争力的交易

换句话说,高薪只是开始。除了赚更多的钱,从事Web3工作通常还会带来奖金、更多的带薪休假时间、远程工作等。

如果你是Web3新手,可以考虑一下以上所说的这些高薪酬的Web3工作是否适合你。

作者:区块链骑士

在香港搞加密货币需要什么牌照

香港加密世界,最近出现了一张张重要的新面孔——因香港加密新政应运而生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 CEO。他们开始「掌管」香港新制度下的第一批加密货币交易所,并全力负责申请香港的加密货币牌照。

Foresight News 独家获悉,目前 Colin Zhong( HashKey Pro )、Lennix Lai( OKX )、Patrick Pan( BitgetX )、Hugh Madden( OSL )、 Kevin ( Gate )等多家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 CEO 和负责人已上任,并开始活跃在香港的各大加密活动中,而火币、 Bybit 、 BitMEX 、 BitMart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香港 CEO 目前还未传出有确定人选,有的在内部进行选调,有的正在进行外部招聘,它们最迟将在今年年底前确认好 CEO 的人选。

在采访完多名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和当前实际负责人后,Foresight News 发现,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大型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经验,有很高的金融素养,以及多年投资加密货币的经验。比如 Gate 香港 CEO Kevin 和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 都有十多年的传统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和多年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管理经验,而 BitgetX CEO Patrick Pan 此前也是某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 COO,之前他是港股上市公司宝宝树的 CEO,历任贝壳找房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高级总监、 360 集团的副总裁。

6 月 1 日香港新发牌制度,使得他们应运而生,成为香港乃至中国第一批在监管环境下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掌舵者。在东升西落的大环境下,全球加密货币的重心正逐渐向香港转移,而部分香港加密交易所的新 CEO 或将因此走向加密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活跃在香港的新 CEO 们

见到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是在 4 月 OKX 举办的一场酒会上,他说着一口香港普通话,招呼着来客,酒会的地点是在铜锣湾的登龙街,许多大型加密货币机构都愿意来此举办活动,这条街上挂着大约三米长的比特币巨幅海报,而在街道拐角处的商铺,摆放着几个加密货币柜台机,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的将比特币兑换成港币。

香港知名的「Crypto 一条街」|Foresight News 摄

而遇见 Patrick Pan,则是在 6 月 20 日的一个下午,香港大学的数码港校区,他作为 BitgetX 的 CEO 为港大的师生们做了一场演讲,和他一同到来的是香港数码港董事孔剑平与美图创始人蔡文胜。在香港的许多大学,比如港大、港科大、港中文,都有这样的 Web3 氛围,学生们可以较为轻松的接触到 Web3 领域的一些大咖和企业高管,并和他们进行互动。在回答港大师生提问的时候, Patrick 说到:「在电脑与智能手机普及之时,互联网才真正普惠大众,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仍在早期阶段,我们等待它的智能手机时刻。」

大学课堂、酒会、会议中心、数码港……和其他大多数华人 Web3 创业者一样,新晋 CEO 们积极活跃在香港这座新的加密货币中心。

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是,从 2022 年 10 月至今,Foresight News 多次前往香港,这八个月来,香港加密货币的热潮一波又一波的向从业者袭来,没有停过。当历时八个多月的 Web3 热浪持续不断的冲刷香港这片土地之后,终于留下了一片全新的细沙与热土。

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诞生和它们掌舵者的出现,便是这次变化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结果和开始。这群新的 CEO 走向香港加密世界的台前,成为了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世界的关键角色,而他们所在的机构正在香港组成一个受政府监管的、全新的行业。

Foresight News 统计,目前已经有至少 10 家机构宣布申请香港 VASP 牌照,这一牌照也是香港目前推出的最具含量也最全面的加密货币牌照,他们中既有加密机构,比如 HashKey、OKX、火币、 Bitget 、BitMart、Bybit、BitMEX、OSL 和 Gate,也有传统金融机构,比如意博金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老虎证券等互联网券商以及绿地集团也对香港的加密牌照十分关注,据悉,老虎证券、富途证券已经在美国、新加坡等地申请当地的加密货币相关牌照。

而这十家机构中,目前已经出现了 5 位活跃在香港加密舞台的 CEO 和负责人:HashKey Pro CEO Colin Zhong、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BitgetX CEO Patrick Pan、OSL CEO Hugh Madden 以及 Gate 香港 CEO Kevin。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人,大多有超过 10 年以上的传统金融机构管理经验,也都是 RO (香港要求的牌照负责人和执行人)。

根据新发牌制度的要求,这些加密交易所无一例外需要寻找到两名 RO。一位香港加密货币平台的从业者表示:「每一个金融牌照类别都需要匹配一个有资质的 RO 才能经营。」目前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也都是 RO 的持有者。

「 RO 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资本可以解决的,RO 需要有交易经验和金融领域管理经验,需要满足证监会的要求,还需要有年限要求。」 BitMart 香港负责人 Darin 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在过去 6 年内有至少 3 年的行业经验,这一经验可以是运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直接经验,或是持有 1 号牌或 7 号 RO 牌照的虚拟资产相关经验。」而符合这样要求的 RO 很稀缺。

RO 的紧缺,是许多香港拿牌机构们头疼的事儿。这也导致了 RO 以及香港交易所 CEO 的年薪水涨船高。一位不愿具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相关人士向 Foresight News 透露,RO 目前的年薪是 200 万港元左右,另一家不具名的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人士则表示 300 万港元向上。

Foresight News 了解到,目前各家交易所在 RO 方面的进度各不相同,比如 OSL 有 5 名 RO ;OKX 拥有两名以上的 RO; BitgetX 目前有两名 RO:Patrick Pan( CEO )和 Daniel Lai ( CLO ),该交易所还将分别招募一名持有 1 号和 7 号牌的 RO。而更多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则是没有 RO 或者只有 1 名 RO,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来招揽符合要求的 RO。据悉,目前香港符合资质的 RO 数量总共才 100 出头。

虽然 RO 紧缺,但是第一批香港加密市场的 RO 和 CEO 们已经准备就绪,他们正在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世界的关键人物。香港已经做出行动,SFC(香港证监会)已经正式对加密货币行业进行监管,并且发牌。「这意味着在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基金公司、信贷公司一样,也属于金融业了。」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Mart 的香港负责人 Darin 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BitMart 是一家综合型加密货币交易所,目前有大概六七人常驻在香港,未来他们将继续在香港进行人员扩招。

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 Gate 香港负责人 Kevin 则指出在香港持牌经营所带来的潜在的金融机遇:「 700 多万的香港本地用户是一方面,而通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庞大的合规资本与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搭建一座资金流通的桥梁也是此次拿牌的意义所在。」「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不仅仅只针对香港的用户,依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可以吸引到全球的合规资本。」 Kevin 向 Foresight News 补充说到。

香港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给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释放出了重要的信号:此前因为不受政府监管而未能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资本将可以通过香港这一金融中心进入加密市场;此前不能与加密货币机构进行业务合作的传统金融机构将可以与加密货币机构展开合作。目前中银国际、太平洋保险等国资背景下的香港子公司已经开始展开了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探索,而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而一些国家的合规加密货币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早已有合作的先例,比如 Visa 加密货币借记卡、比特币基金、股票代币化、以加密货币计价的理财产品等等。

而 Lennix Lai、Kevin、Colin Zhong 等拥有国际传统金融机构经验与加密货币经验的香港加密交易所 CEO 们,天生扮演了将加密货币引入合规,将加密货币引入传统金融市场的角色,他们即将在香港这一金融中心成为更加积极的角色。

1 个亿,拿下 VASP 牌照

对于新牌照制度下的香港加密交易所 CEO 而言,拿下 VASP 牌照,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部分资管公司和银行,为了申请一张香港 VASP 牌照,准备了 1 亿港元~ 2 亿港元。」一位业内人士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这是传统金融机构进军加密货币的「门票」,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此前未有相关布局,在产品、团队等各个方面都从 0 到 1 ,所以成本显得十分高昂。然而即使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加密货币机构,拿下牌照的成本也并不低廉。

香港政府设立了诸多门槛以达到筛选优质加密交易所的目标。比如需要在港成立实体办公室、需要至少两名拥有多年传统金融机构管理经验且有多年虚拟货币交易经验的 RO(持牌加密机构负责人)、需要在 6 月 1 日之前有一定的加密货币用户数和交易量、需要拿下 TCSP 牌照以及 1 号牌和 7 号牌、需要正式营业一年并且获得监管的认可后才能拿到正式的牌照……这对想要拿牌的机构的财力、经验和时间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意在申请 VASP 牌照的加密机构,如今基本已经有一定的用户数和加密货币交易量,不过大部分机构并未透露具体数据。作为在香港最早布局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OKX 向 Foresight News 透露了最新数据,截止 2023 年 6 月 27 日,OKX 香港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8800 人,加密货币总交易量达到 1.5 亿美金。

BitMart 则透露其香港的最新用户在 300 左右,目前该机构的全球站上有 11000 个香港用户,还未迁移到香港平台。「但香港的新用户,只能在新平台申请。」Darin 表示。

在香港大学,BitgetX CEO Patrick Pan 在讲述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格局|Foresight News 摄

诸如 OKX 和 Gate,因为布局较早,在香港市场已经占领了很大先机。「OKX 的香港团队有 500 人,专门负责牌照的有 60 人左右。」 OKX 全球首席商务官 Lennix Lai 表示。

而且这类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因为国际化布局较早,在成本上也有相当优势。「产品、风控、技术都是全平台通用的,所以这 500 人中大部分实际上仍是 OKX 全球的员工。」 Lennix Lai 说到。「OKX 的产品,会自动适配到香港、新加坡等不同的合规主体。」据 Foresight News 了解,目前 Gate、BitMart 等平台也是如此,这也将大大降低它们的成本。

不过即使如此,加密货币交易所想要申请一张 VASP 牌照,也需要付出不低的成本。

BitMart 的香港负责人 Darin 对此有过粗略计算:「在有 BitMart 全球站的基础上,申请一张 VASP 牌照也需要 2000 万港元 -5000 万港元。」而据 Cobo COO Lily 向界面新闻的透露:「每年的营运成本可能在 2000 万港币左右,初期成本可能在 3000 万至 4000 万港币。」而对于此前没有加密货币相关业务的机构而言, 1 个亿港元的基本投入并不算夸张。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 CEO 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完成拿下香港 VASP 牌照的目标。

1 年、 1 张牌、 1 个新的行业

一个新行业的诞生,需要多长时间?香港希望这个期限是一年。

2023 年 6 月 1 日— 2024 年 6 月 1 日,便是这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香港证监会将会考察加密货币交易所们是否符合其要求,将有预计 5-10 家公司拿到 VASP 牌照,成为第一批受到香港证监会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个新的行业——香港加密货币行业初步建成。

OKX、Gate、BitMart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香港负责人向 Foresight News 表示:「预计在 2024 年年初将有第一批公司拿到 VASP 牌照,成为香港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而对于第一批公司的具体数量,Lennix Lai 预测能满足证监会要求的公司在 10 家以内。

当然这只是开始,更关键的是,除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之外,这个行业生态中将出现更多成员:稳定币公司、NFT 创业公司、加密货币专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加密货币部门……而香港也已经明确表示在 2024 年下半年将对稳定币进行监管,这个新的行业不仅仅是加密货币交易所。加密货币交易所只是一个开始。香港,希望形成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加密货币生态。

而香港加密货币生态是否能建好,第一个关键的点便是香港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选择以及监管是否得当。无论哪个地区,只要发生一次 FTX 事件,整个当地加密生态圈都会受到极大打击,美国如此,新加坡亦如此。

为此,在这一年里,香港为加密货币交易所们设置了多个时间点、以及诸多门槛。Darin 将如何申请一张 VASP 牌照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23 年 6 月 1 日之前,有意向申请牌照的交易所在香港须有实质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业务运营。在这个时间点,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们需要找到靠谱的咨询律所,并且搭建好平台,有一定量的用户数与加密货币交易额。Darin 表示:「 4 月中旬的时候,BitMart 开始测试了,比如 KYC、AML, 5 月下旬就允许用户开始使用平台了。」而对于找咨询律所,Darin 的建议是找此前有 SFC 背景的律所。

在这个阶段,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们也基本找到了办公室。比如 BitgetX 的办公室在尖沙咀中心,BitMart 则分别在荃湾、数码港、K 11 这三个地方设立了办公室。Foresight News 了解到,设立不同地点的办公室,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数码港设立办公室,因为数码港离市区较为偏远,更多的作用是为了连接政府与行业资源。

港大数码港分校,美图创始人蔡文胜在授课|Foresight News 摄

第二阶段是 2023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1 日,这是拿下 VASP 牌照的关键时间。此期间公司两名 RO 以及实际掌舵者或者 CEO 也基本要确定。

这一时期,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拿下香港 TCSP 牌照,并且成立好信托公司,拿到 1 号牌和 7 号牌。

对于 TCSP 牌照,有些机构准备较早,比如新火科技(原火币科技)旗下的火币信托已于 2022 年 1 月获得香港 TCSP 牌照,而 Gate 也是在 2022 年 2 月便获得了 TCSP 牌照。拥有 TCSP 牌照,并且成立百分百控股的信托子公司,如此一来,用户的加密货币资产便可以放在信托公司中,而这样有便于监管机构进行资金审查,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加密货币行业常常发生的挪用客户资金的事情发生。

此前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挪用客户资金,最终倒闭,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加密货币市场展开严厉打击,一年整个美国加密市场一片惨淡。而新加坡也因为 FTX 事件,无奈放缓其积极拥抱加密的进程。

而另一方面,加密货币公司还需要联系第三方审计公司对自己的用户数据、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并且由他们递交给 SFC 这一监管机构。 Foresight News 了解到,目前 OKX 已经在这一步,他们的相关财务数据由德勤进行审计。

而第三阶段则是 2024 年 3 月 至 2024 年 6 月,第一批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或将诞生。

「 2024 年的 3 月份之前,审计公司基本将相关数据要进行以 SFC 标准和要求进行审计,所有愿意在香港本地去持牌运营的交易所要提交申请表,申请表里面包含办公室的成立时间、香港站的运营情况、员工情况、内部的合规风控的情况等,还包括一些安全措施,比如投资者资金安全保护的措施等,提交之后,SFC 会有一个评估和审查的需求,它考察完之后,大概在 2024 年的 5 月底公布一批可以获得牌照的交易所。」 Darin 说到。

在这个过程中,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根据 SFC 的要求对相应需要调整的地方进行调整,第一批如果不成功,下次拿牌可能就是几年之后。

「先拿到 deemed license,然后再拿到正式的 formal license,SFC 等监管机构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完善交易所管理的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Darin 说。

在这一年时间里,加密货币交易所想要拿下 VASP 牌照,需要与多类机构展开合作,包括律所、第三方财务审计机构、技术审核公司、RO 的招聘机构以及 SFC 等,而这些都是此次拿牌的所需要经历的步骤。

写在最后

香港金融业,终于迎来了新成员——持牌( VASP 牌照)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它的新晋 CEO 们,也迎来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新行业——加密货币行业。

持有 VASP 牌照,不仅意味着机构可以完全合法的在香港本地为居民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还意味着加密公司与其他被香港证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一样,正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一部分,这代表了此前不敢想象的可能。

加密货币依然是一个极具高风险的行业,如黑暗森林般处处暗藏危机,门头沟、Luna、FTX、 Three Arrows Capital 等事件的发生恍如昨日,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破坏性事件必然还将继续发生。然而技术趋势或金融趋势一旦成型,便如拥有生命一般,难以被扼杀,这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选择只有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两种,而香港无疑成为了后者。

这一次,全球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香港,投向了这个正在努力成为加密货币中心的城市,这个城市所形成的全新行业,将成为未来全球金融市场学习或者借鉴的重要案例。

作者:周舟

揭秘马云的蓝池资本

近年来国内的家族办公室生意(或家族基金),有雨后春笋般崛起之势。

对人类社会来说,家族的兴旺与财富的传承是永恒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先富起来的一批商人,财富积累到达了一定程度,他们开始着手寻找管理手中资产的方式。因此,近年来国内的家族办公室生意(或家族基金),有雨后春笋般崛起之势。

这种兴起于西方的财富管理模式,正在帮助这批“富一代”将手中的巨量财富稳妥有序地进行资产配置、保全、传承……

蓝池资本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由阿里巴巴主要创办人马云、蔡崇信提供资金的私人投资机构,它的一举一动受到市场关注。自去年入局新颖的NFT引发外界讨论后,蓝池资本最新为这两位富豪购买了一间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顶层豪宅,交易对价高达1.88亿美元。

解密蓝池资本

来自福布斯公布的数据,马云目前个人财富达到约475亿美元,他的亲密搭档蔡崇信则拥有115亿美元。据了解,蓝池资本负责管理马云的部分财富和蔡崇信的大部分财富。

资料显示,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成立于2004年。而另一版本故事则称它是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之后,马云和蔡崇信为打理IPO后激增的财富而设立。

其主要致力于在亚洲除日本之外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股权投资,投资的兴趣则集中在对冲基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房地产等领域,据称目前管理规模在数十亿美元。据彭博早年报道,Blue Pool Capital的目标是“产生长期稳定的回报”。

除蔡崇信以代表身份进驻蓝池资本外,该公司亦由Alexander West、Oliver Weisberg及Matt Starick等多位投资界经验丰富的人物操持。

Alexander West是蔡崇信的旧友,他目前是蓝池资本的管理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和CIO。

Oliver Weisberg则是蓝池资本的另一管理合伙人,他负责全球经济和市场分析的工作。Oliver Weisberg曾任职于高盛并常驻中国平安和阿里巴巴,加入蓝池资本前,其在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Kenneth Griffin创立的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身居高位。

尽管蓝池资本成立的时间说法不一,但最早被记录的投资事件发生在2014年。

这年开始,蓝池资本出资数亿美元先后投资了对冲基金PinyinCapital Management、Torq CapitalManagement。

2016年蓝池资本将700万美元投向了马云朋友、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编辑Arianna Huffington创办的新媒体咨询公司Thrive Global。

翌年,蓝池资本领投美国硅谷VR技术公司Lytro.Inc的6000万美元D轮融资,并介绍华谊兄弟入股。不久,蓝池资本还参与了生物制药公司LifeMine Therapeutics Inc.总额5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8年3-5月,蓝池资本密集投资了美国租衣平台Rent the Runway、生物科技公司腾盛博药(Brii Biosciences)和生物技术公司FogPharma、Grail,总部位于上海的华领医药,其中为Rent the Runway提供了2000万美元融资。

2020年10月,美国电竞联赛公司PlayVS获得来自蓝池资本的105万美元。

2021年蓝池资本的投资活动更加活跃,年内向6家企业付款,包括对FogPharma、LifeMine Therapeutics进行了复投,以及对篮球训练软件HomeCourt的250万美元等。

这一年,蓝池资本最引起轰动的莫过于其对NFT(非同质代币)和元宇宙等新概念的关注。当时元宇宙概念掀起全球热潮,而NFT因其独特的加密性在全球艺术品交易界大放异彩。

其中,7月份区块链游戏The Sandbox和NFT开发商Animoca Brands获得了一笔5000万美元的融资,蓝池资本是参投方。一个季度后,蓝池资本就伙同Animoca Brands联合领投了移动端社交NFT交易平台 Artemis。

回到前述最新的这笔投资,蓝池资本斥资1.88亿美元向Och-Ziff资本管理公司创办人Daniel Och买下其位于纽约最贵豪宅220 Central Park South大楼73楼的顶楼单位。

据悉,不久前蔡崇信刚买下同一栋大楼另外两楼层公寓,并为之花费1.58亿美元。

什么是家族办公室

家族办公室设立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实现家族财富保值增值,或希望实现从富到贵,从Rich到Wealth的转变。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在纽约曼哈顿购买豪宅。

资料显示,如果简单将家族办公室视为家族基金,它是指资金主要来源于一个超级家族一个或多个成员的基金。其形式多样,不管是以信托、离岸公司,还是单一户头或银行账户存在,都可以被称为家族办公室。但目前,亦存在同时服务多个家族的联合家族办公室。

通过一个独立于家族企业、具体家族成员或不同家族的专业机构,家族财富以一种相对合理和理性的方式长期流动和传承。

但通常而言,家族办公室亦向投资者提供除资产配置外一些更个性化的服务,从税务计划、承继安排,到政治与社会风险管理,甚至旅行、宠物、艺术品收藏、慈善活动等方方面面。

十九世纪,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创立了全球首批家族办公室,并陆续被不少知名家族仿效。据了解,蔡崇信与蓝池资本合伙人Alexander West两人就是在为瑞典瓦伦堡家族旗下的投资机构Investor AB工作时相识。

相关数据展示,截至2019年全球共存在约73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估计管理资产超过5.9万亿美元。

尽管诞生并成熟于西方,但家族办公室目前最兴旺的市场是亚洲地区。

据悉,香港和新加坡是家族办公室在亚洲的两大中心城市。尤其是香港,作为大中华地区金融枢纽城市,内地富豪赴港设立家族办公室成为了新常态。

例如龙湖集团吴亚军及其前夫蔡奎,就分别在内地和香港成立了各自的家族办公室双湖资本、佳辰资本。据悉,双湖资本是国内最早一批家族办公室之一。

香港近年来希望加强自身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因此对家族办公室业务在港开展提供了不少支持。

“私募股本公司及家族办公室是任何领先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两个主要基石。”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Mr Ashley Alder在2020年曾表示。

这年,香港首个独立的家族办公室组织——香港家族办公室协会(Hong Kong Family Offices Association)宣布成立。

关于蓝池资本的其他消息

ChainCatcher 消息,据 CNBC 援引 FTX 破产法庭最新公布的文件报道,FTX 的投资者名单中披露了此前未公开的 Blue Pool(蓝池资本)。据悉,Blue Pool 是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的家族办公室,曾参投 FTX 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的 4.2 亿美元 B-1 轮融资。

ChainCatcher 昨日报道,法庭文件披露 FTX 股东名单包含 PayPal 联创 Peter Thiel 等知名人士。

蓝池资本在2018年初首次披露其持有的美国股票总量。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持有34家公司的股票,价值2.115亿美元。到2021年3月底时,该公司仍持有30多家公司的股份。不久之后,随着投资巨头猫头鹰岩资本集团(Owl Rock Capital)和Dyal Capital Partners合并,使得资产管理公司Blue Owl成为该家族办公室在美国的最大上市资产。

自2021年起,蓝池资本已经清仓了30多家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大多数是科技公司,包括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推特等。截至2022年6月底,蓝池资本唯一持有的美股是资产管理公司Blue Owl Capital,但持股比例已从去年12月的14%降至9.8%。与此同时,蓝池资本自2021年初以来已经在全球投资了10多家未上市的创业公司,涵盖体育、区块链以及医疗保健。蓝池资本今后几年在加密货币行业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