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议员揭秘加密政策

本文为吴说 Colin Wu 对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的专访,邱议员深入阐述了其对 Web3 和加密货币行业的理解与推动逻辑,并回顾了个人从科技风投到支持区块链发展的历程。他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并解释了香港从 “宽容实验” 到制定明确监管政策的演变过程,并认为稳健发展的监管策略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避免短期炒作伤害香港金融品牌。同时,邱议员也谈到香港与新加坡、日本等地区的比较优势,认为香港应聚焦发力国际市场、打造金融产品创新中心。他指出稳定币、合规交易所和链上金融基础设施是香港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并强调香港在国际定位上应保持开放,发挥与内地的互补关系,而非竞争。最后他强调,香港推动 Web3 并非出于短期经济考虑,而是从制度基础上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回顾个人从风投到参与立法的经历,最早接触加密货币的时间点

Colin: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议员,他是香港最支持 Web3 的议员之一,也发表了很多相关观点。最近香港整体对 Web3 的支持力度,以及社会舆论氛围都非常高涨。我们今天带着一些问题,来请教邱议员,讨论一下香港当下的情况和未来应如何发展。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加密货币?第一次买比特币又是什么时候?

邱达根:我是第七届香港立法会议员,代表科技创新界。在进入立法会之前,我一直在做科技风投,可以说过去二十多年,我通过家族企业以及后来成立的基金一直从事投资业务。到 2021 年,我开始参与立法会,担任第七届议员。

如果说我最早接触加密货币,大概是在 2014、2015 年左右。那时候我们做基金经常跑美国,美国当时比较早地开始探索这一领域。当时区块链技术刚兴起,以太坊、比特币等也刚刚开始受到关注。大概是 2015、2016 年,那时候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 ICO 热潮,美国当时有很多不同的代币项目在发行。

但因为我们当时是做比较传统的科技基金,尽管我们是风投背景,还是相对保守,所以并没有太多参与到这些代币项目中去。

只是我个人可能在那个阶段尝试简单买卖比特币,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操作流程。不能说是深度参与币圈,只是处于观察和关注的状态,看着这个领域是如何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期对加密货币的保守态度与技术关注

Colin:这么多年来,您最早接触到或者开始观察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时候,您的感想或者思考是什么?一开始您就持比较正面的态度吗?还是会觉得这个行业比较混乱,存在一些问题?

邱达根:说实在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当然是要了解的,包括一些很早期的创始团队等,我们都会去了解。做风投嘛,什么项目都要去了解它背后的逻辑。但是确实,在我们刚接触的时候,那个时期是比较疯狂的,ICO 项目不断涌现,各种不同的代币在发行,Crypto 项目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作为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整体上还是倾向于保守。当时的 ICO 浪潮我个人基本没有参与。我们认为,如果是在技术层面,比如区块链底层技术,我们会考虑投资,但对于币本位的参与,我们还是参与得非常少。

可以说我在那个阶段的态度是偏保守的。

Colin:您从 2017 年到现在也经历了七八年时间,您的想法是否发生了一些转变?因为我看您现在在舆论和媒体上对香港加密货币政策也有很多积极的看法,希望推动相关发展。

邱达根: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区块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大概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在关注区块链技术,并且投资了一些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的企业。所以这项技术本身我们是非常看重的,就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当时我们就很关注整个区块链的发展。

只是到了“发币”这个层面,我的看法是:那个时候缺乏规范和规则,也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你可以随便写个白皮书就开始发币,我个人对这种做法是不同意的,所以我没有参与当时的 ICO 热潮。当然,那个时候也有人赚到钱,也有人亏了钱。但在我看来,如果只是凭一个白皮书就可以创造流动性,这种方式我是保留意见的,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随着区块链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新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并非只有少数人在用,而是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社区在推动。也正因为如此,现在越来越多人认为,走向合规是可行的方向。大家也在逐步形成共识,包括产品发行的条件、基础设施等。

所以我认为这正是我们态度转变的原因。这个世界上之所以很多资产有价值,是因为人类赋予它们价值。现在参与这些新资产类别交易的人也越来越多,市场的共识逐渐建立。

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更规范的管理机制,产品如何发行、如何交易、如何被监管等,这些都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参与、如何推动。

而且这并不仅仅是香港一个地区的事,这是一个全球的共识。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在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所以我们并不是为了抢占一个机会,而是希望香港能够为这个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个产业要想进入主流,必须依靠像香港这样有法律基础、金融基础、专业人才和规范标准的地方给予它支撑。否则它永远只是一个社区内部的产物,无法真正走向大众市场。

所以我认为这是互利的。并不是说香港是看中了 Web3 才想来分一杯羹,而是通过我们的制度和法律基础,把整个产业带到一个新的台阶上。

香港监管路径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考量

Colin:接下来想请您谈谈香港在加密领域中的定位。其实外界对香港监管政策的演进并不太了解。传统印象中,香港似乎最初是比较“无为而治”的状态。很多国际大公司都曾在香港起步,比如泰达最早就在香港,之前火爆一时的 FTX 其实最初也设在香港。那香港是为什么会从早期的放任发展,逐渐过渡到现在出台各种更明晰的监管法规?中间的立法和监管层的考量是怎样的?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邱达根:其实我不代表港府,但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我并不觉得这种转变奇怪,因为香港一直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我们很多法律只要没有明文禁止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尝试的。过去对科技行业也是这样,鼓励百花齐放,大家可以尝试不同的发明、发展各种新产品。

所以我们的一贯做法是,愿意创新的人可以自由去尝试。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某些东西可能需要更明确的管理时,我们就会开始讨论立法、政府介入等问题。

同样地,香港一开始也不能说是完全“无为而治”,更准确说法是我们让行业自然发展。但是当行业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时,大家必须要反思:这些问题会不会再次发生?它们会不会对市民、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再者,这个产业是不是具备持续存在的技术基础?

我认为我们已经共识到,这个产业不会消失,只会继续发展,甚至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因此就必须思考如何管理它,为它制定更清晰的规则与发展路径。这是当初推动监管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

而且如我之前所说,香港其实有能力为这个产业带来积极推动作用。早在 2022 年,香港就发布了第一份关于虚拟资产发展的官方声明,当时引起了很大关注。这个声明的意义在于明确表达了香港的立场:既然这个行业会持续存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它更好发展。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两年多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香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法律层面上,政府给了很多创业者和从业者清晰的指引。整个行业也从一个完全 Crypto Native 的圈子,逐渐与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和融合。

往后看,我依然保持这样的看法:无论是加密的新产品,还是传统金融的老产品,只要它们是金融产品,最终都将会上链。这意味着它们都会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被记录、被保护,这将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而“Web3”这个名称在 2022 年开始广泛使用,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它并不局限于 Crypto,而是包含了更广阔的政策构想。很多国家还只是从加密支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行业,而香港选择的是用 Web3 来定义这个赛道,体现了我们政策上的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思路。

这不仅仅是推动 Crypto 买卖,而是通过区块链来改革整个金融市场,这是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也非常适合由香港来承担推动的角色。

对“政策过紧”的社会质疑与稳健发展的理由

Colin:过去两年香港出台了很多政策,整体氛围还不错。但社会上也有一种讨论认为,虽然政府各个层面对 Web3 公司表现出非常欢迎的态度,但在具体政策执行上却显得进展缓慢或偏紧。尤其和其他一些地区相比,有人觉得香港的政策太严了。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好的一方面和大家抱怨的方面该如何权衡?

邱达根: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抱怨肯定是会有的,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想法。但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要走得稳,才能走得远。这也是我们的基本立场。并不是说你走得越快,市场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我个人认为我们目前的节奏属于“稳中求进”。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可以支撑十年、十五年的长远规划。如果一下子全面放开,任由大家随便在这里发各种产品,很可能会带来一些混乱,甚至出现负面案例。

当然,从业者现在确实面临很多发展机会,也都很积极,但全球有很多不同地区提供了各种选择。问题在于,香港是否应该去争抢这种发展机会?我们必须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角色。

香港能有今天的金融体系,有这么多金融产品、这么高的股市估值和交易量,是因为大家对香港有信心。你做投资市场,首要条件就是投资者对你有信心,愿意把钱交给你。要让这个行业长期可持续,成为一个新的金融结构,就必须稳步推进。

如果你贸然放开,三五年内任由市场疯狂炒作、割韭菜,最终结果可能是整个市场崩掉,不仅对香港无益,还可能牵连传统金融体系,对香港金融品牌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内部的审视和协调工作。例如某些已经在其他市场上运作多年、比较成熟且与金融挂钩的产品,如果香港还不去认真思考是否开放,这就显得不合理了。这就是为什么立法会的角色很重要,我们要不断对现行政策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从 Web3 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也有责任确保香港是走得稳的。不能让政策毫无红线,什么都可以做。毕竟这个市场聪明人太多,有能力快速套利的人很多,如果缺乏监管,一两年可能会得到外界称赞,但三五年后整个生态就可能崩塌,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既然香港决定要发展这个行业,我个人是支持政府采用一个“稳”字当头的方向。当然,正如你提到的,稳会不会变成太慢、太保守?这就需要我们定期检视市场的反馈。

我认为现在的监管机构其实反应也很快,比如前年初大家讨论 AETF 产品时,他们很快理解,三个月内就批准多个项目。只要是他们熟悉、理解的产品,审批速度非常快。

当然,香港过去没做过的一些创新型产品,审批上就会慢一些。但我们也在不断尝试,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能在香港落地,但这里面也必须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

香港合规交易所盈利难题与国际化定位

Colin:关于香港在整个加密市场中的定位,我们觉得香港和新加坡比较像,不像美国或韩国那样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美国、韩国的合规交易所仅依靠本土市场就能维持运营并获得可观利润。但目前有一些报道指出,香港的合规交易所在当前监管框架下几乎不盈利,甚至长期亏损。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如果合规机构一直亏钱,这套监管模式该如何维持下去?

邱达根:这个行业一定是要经历一个投资的过程。我们对任何行业的投资,目标都是为了长期发展,也希望能在产品端提供更多机会,让市场壮大。

目前真正开始营运的只有两三家交易所,虽然香港已经发出了 10 个、11 个牌照。我最近常去日本,他们发了四十几个牌照,但真正赚钱的也没几个。你再看美国,早期也有很多不同形态的交易所,有 onshore 的、offshore 的、无牌照的,当时也都没有盈利。直到后来进行整顿,才出现一些盈利良好的大型交易所。

所以这本质上是一个竞争过程。香港目前刚刚开放,这种早期的亏损是可以预期的。而且我们这里的产品跟其他地区也不一样,如何分类、如何定位,大家还在摸索。

拿日本来举例,他们现在还剩下 30 多家交易所,但多数只是提供代币买卖,主要面向零售市场。而我对香港的期望不仅仅是做现有产品的买卖,更希望本地交易所未来能推出一些新的、尚未面世的产品。我认为这应该成为交易所新的收入来源之一。

我们要思考如何开拓新的业务,开发新的“红海”市场,而不是在旧有的市场框架中内卷。香港定位是一个国际市场,没有人是为了 700 万人口的本地生意而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本地产品推向更大的外部市场。

我觉得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尽快要做的事情 — — 如何把香港的交易所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大家应该可以在香港发产品,这些产品的受众是全球,而不仅仅是本地。

新加坡虽然比我们走得早一些,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保守的。它的方向跟香港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对零售端有很多限制,但对机构市场是开放的。他们政府还有很多项目支持。

所以我觉得香港也可以和新加坡多做互动、互相学习。最终,大家的目标都是推动整个盘子更大,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不是只局限于本地人口的生意。

散户可交易代币数量过少问题的看法

Colin:日本在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其实相对保守,比如上线每一个代币都需要审批,到现在也没有批准稳定币。但即便如此,日本仍然允许散户交易大量的代币,不同交易所上架的代币从几十个到上百个不等。而香港自从推出牌照以来,允许散户交易的代币只有 4 个,这在全球范围内其实被很多人觉得有点“搞笑”。虽然我们承认很多代币质量不高,但如果说质量好的代币也只允许 4 个,那是不是有点过于保守了?

邱达根:这个其实刚才也提到过。说实话,如果你只是为了香港 700 万人的市场来发币,那真的不见得能赚到钱。

Colin:对,但大家还是觉得目前的数量太少了,多少有点难以理解。

邱达根:对散户的保护,这一点我觉得香港跟新加坡其实是类似的。你说有人专门来香港发币,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个 700 万人的市场,那这个方向本身就不是很吸引人。真正关键的,还是要看如何在香港发产品,同时能够触及其他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比如说专业投资者(PI),香港可能是亚洲最多 family office 和专业投资者聚集的地方。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 PI 和家族办公室的,那监管相对会放松一些。

但如果你要面向散户,那确实得考虑这个市场是否值得投入。对散户的监管我们必须谨慎,所以这肯定是要一步一步推进的,不可能一口气放开全部。

与新加坡的比较与 Web3 市场“做大蛋糕”的思路

Colin:新加坡最近的政策确实变得更为严格,这可能与其反洗钱要求有关。他们也在“驱赶”一些加密领域的机构。您怎么看这个情况?这会不会是香港的一个机会?我们也确实听说有不少机构从新加坡搬回了香港。

邱达根:我认为香港的机会,并不在于其他国家政策上的变化,而是整个 Web3 市场本身的扩大。关键是如何把这个蛋糕做大,如何有更多的产品出现,以及如何通过香港的合规推动,让更多人愿意来这里尝试、探索、发行不同类型的产品。

比如我们最近刚刚通过了关于稳定币的相关条例,这让很多已经做得比较大的稳定币项目可以在香港寻求合规的路径。市场上已经有些成功的稳定币了,但我们也需要一些由政府认可、在法律框架下运行的稳定币。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在于探索那些市场上尚未出现、或具有新变种可能性的产品。

香港只要能推出有吸引力的好产品,就会吸引资金。从前我们的股票市场很多资金都是来自海外的,包括家族办公室、专业投资者等。这些一直是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度所在。

所以关键是新产品的适配问题。你有新的产品,就能吸引更多“专业的钱”来香港投资,吸引更多专业投资者来参与这个生态,这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至于新加坡目前的政策措施,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在完全放弃这个领域。他们其实也有在积极推动一些项目,比如他们自己的 CBDC,以及银行、金融机构的合规准入也做得比我们更深入。

许多国际机构若要在新加坡持有加密资产,确实会比在香港更便利,这些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认为新加坡现在的政策收紧可能只是短期调整,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终究会走向合规发展。

未来很多国家都会推动加密产业的合规与发展,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

稳定币的市场机会与港元稳定币的优势分析

Colin:您刚才也提到今年的热点是稳定币。最近内地政府似乎也在大力推动,包括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而香港可能会成为整个大中华区稳定币的中心或出口。您怎么看这件事?现在也有一些声音质疑这是否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像 USDT、USDC 这些美元稳定币已经非常成熟,品牌效应强,使用者众多。那么不管是港元稳定币、美元稳定币,还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香港在哪些方面有机会?又是否具备竞争力?

邱达根:首先我同意,现在稳定币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也就这几年的时间。目前市场的发行量大概在 2500 到 2600 亿美元左右。很多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可能会达到 1.1 万亿甚至 2.1 万亿。我不敢断言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产品的可用性、成本、交易效率等角度来看,稳定币都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因此我相信它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在讨论稳定币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一个方向:不是去抢现有的 2500 亿美元市场份额,而是去拓展那些尚未被覆盖的新用户群体。

在国际贸易场景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央企或上市公司,目前是无法接受不合规的稳定币的。他们无法收取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某些稳定币,这就意味着存在一个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第二点是关于港元稳定币的潜力。港元本身就是一个有美元作为支撑的货币,与美元是 1:1 挂钩的,所以港元稳定币的结构和美元稳定币在原理上是类似的。如果未来真的出现美元信用危机,港元除了有美元作为支撑外,还有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作为额外背书。

我不敢说港元的稳定性一定优于美元,但至少我们具备双重支撑:美元和香港政府的储备。如果单从资产背靠的角度来看,港元稳定币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当然,最终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还要看用户是否接受、是否愿意使用。

但正如刚才说的,尚未使用稳定币的用户还有很多,目前无法使用现有美元稳定币的机构也有不少。光这一块新增的增量市场就已经不小了。

至于香港应该发行多少,这还是要由金融管理局最终决定。但我认为,一旦发行,只要产品合规且有需求,还是会有不少使用者的。

香港是否会排斥无牌项目与 DeFi 的监管前景

Colin:现在行业内有人担心香港未来是否也会像新加坡一样,开始清退所有未持牌的加密货币从业者?因为很多从业者虽然 base 在香港,但其实不对本地提供服务,他们服务的对象是香港以外的地区。新加坡的情况也类似,尤其对 DeFi 的管理趋严。您怎么看?香港未来会不会也要求所有无牌项目撤出?

邱达根:首先,我们还是坚持“走得稳”这个政策节奏,这是香港监管的首要原则。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香港开展业务的机构都持牌。如果你在香港运营业务,并且对本地用户推广、销售服务,那你就必须持有牌照。

如果你的业务虽然设在香港,但不面向本地市场,而是服务于海外,那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只要你在本地市场向本地市民提供服务,那就必须持牌,这是明确的方向。

Colin:那关于 DeFi 呢?毕竟 DeFi 是一个无许可的体系,香港未来会不会不欢迎 DeFi?甚至可能要求这些项目离开?

邱达根:目前没有讨论要禁止 DeFi,也没有这样的政策方向。老实说,现在在香港真正从事 DeFi 的人并不多。

我们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果未来市场对 DeFi 有明确需求,政府当然会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监管,比如登记、发牌等措施。这要依据市场调查的数据来决定。

我们一直都有做市场调研,比如问从业者在香港开展了什么业务,认为有哪些业务适合通过持牌方式进行发展。这种反馈我们都有持续收集。

接下来我们也会推出更多类型的牌照,包括托管牌照、dealing(交易)类牌照等。相关法律也正在修订中,以适应新型产品交易和托管模式的需要。

至于 DeFi,目前国际上也没有明确的监管方向,像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也一样,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整个市场怎么发展,未来的方向会如何演变,再决定应对策略。

“前店后厂”模式下的香港角色与技术人才布局

Colin:现在中美格局之下,很多人希望香港能成为大中华区 Web3 的一个出口。目前也有不少公司采用“前店后厂”模式,高管、老板或核心团队设在香港,但技术团队或后台运营则放在深圳、内地、杭州等地。您怎么看这种 Web3 模式?香港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邱达根:这个模式其实已经成型了。目前从区块链到加密货币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参与者,尤其是在做硬技术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我接触到的开发者和技术团队,大多来自华人圈,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华人的话语权是非常强的。

而技术开发本身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在这方面,香港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金融圈,有很多优秀的专业人士。所以如何将金融与科技两方面的人才结合起来,是我认为香港发展 Web3 最大的潜力所在。

另外,你刚才提到日韩,它们更像是独立市场。而香港和新加坡的定位则更接近,是整个亚洲的金融枢纽之一。相较之下,新加坡虽然动作快,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量规模不及香港,香港有更庞大的资金池和产品体系。

中东地区虽然在 Web3 上起步早,也较愿意冒风险,但无论是产品管理水平还是在国际市场的信誉方面,仍与香港存在明显差距。

所以从整个 Web3 的发展角度来看,我认为只要香港既能保持发展速度,又能稳扎稳打,就能在亚洲维持重要地位。

美国 Web3 巨头对香港态度保守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Colin:确实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观察到,美国顶级的 Web3 公司,比如 Coinbase 和 Circle,他们的亚太总部都设在新加坡。而他们似乎对香港还比较谨慎,存在一些顾虑。您怎么看这件事?香港是否应该更积极地吸引这些美国头部公司?还是继续专注于服务大中华区?

邱达根: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很多层面,特别是一些外部因素。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有些则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只能在可控范围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对海外不同国家的公司,我们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并不限于哪个国家。我可以明确地说,香港目前仍然有来自全球各国的企业在这里运营,也有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在这里生活,包括欧美的企业和人才都很多。

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目前的局势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点。十年前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十年后又会是什么样,我们也无法预测。因此,我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国际关系变化而去做战略调整。

我认为香港必须坚守对国际市场的友好和开放,这是我们过去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特别是在 Web3 这一块,我们只能聚焦于把自己的基础打牢。

比如我们的立法制度,有什么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会跟相关监管机构讨论;能推动的就积极推动,推动不了的那也接受现实。同时,也要关注未来有什么产品可以在香港落地创新,如何让这些产品在合规的框架下发展,这些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Web3 未来怎么发展很难预测。就像人工智能一样,不断推动科技突破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整个 Web3 的格局。

所以,五年后市场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人能说得准。我认为香港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保持我们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这包括对国际市场的自由开放、对国际资本进入香港的门槛几乎为零。

这些始终是香港立足全球金融科技舞台的重要资本。至于外围的、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那就只能顺其自然,香港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

香港在股票代币化方面的潜力与法律障碍

Colin:关于股票的代币化,最近这个话题非常火,尤其是很多美股的代币化项目陆续推出。也有一些内地学者提出,是否可以将港股或内地的股票也代币化,让更多全球投资者参与。不过我昨天跟朋友讨论时,有人提到,香港的法律似乎规定只有港交所可以进行股票买卖,这是否等于在法律上就封死了这条路?您怎么看?有没有可能在这方面有一些创新产品?

邱达根: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需要互动的过程,也要看整个市场的走向。确实,香港本地也有从业者提出代币化方向的建议。

关于法律的问题,我认为目前的一些条例是过去的产物。当时的法律框架并未考虑今天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没有预见到会出现用代币或区块链技术来买卖股票等股权产品的方式。

因此,未来是否可以推动代币化,还要看整个市场的发展。我的个人看法是,我希望在 10 年或 15 年之后,不仅是股票,所有包括债券、硬资产等传统资产都能够实现上链交易。这样可以省去大量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金融市场结构。

这正是区块链所具备的潜力,但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时间,也要看科技的发展。如果中途科技出现某些问题,比如黑客攻击、安全漏洞等,这些也可能对整个市场信心构成打击。

科技会不断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让用户有信心。只有当大家信任这项技术,所有金融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上链。如果科技走了回头路,那整个代币化愿景也可能会被迫放缓。

所以,我认为这一进程需要一步一步来,持续观察市场需求和技术能力,然后推动相应的创新和监管调整。

Colin:就最近还是处于讨论阶段,还没有进入到能够实际推动的层面。

邱达根:我觉得确实是有人提出相关议题,但目前还是在初步阶段。

香港发展 Web3 的战略意义与与内地的互补关系定位

Colin:最后再问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美国现在已经把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放在同一个战略层级,它的“科技沙皇”也是负责这两个领域。但香港如果发展 AI,显然会面临内地如杭州、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在人才方面的激烈竞争。香港在这方面可能不具备明显优势。但 Web3 领域却是香港的得天独厚优势,尤其考虑到内地的监管限制,香港可以承接整个大中华区在 Web3 上的需求和人才。那么香港政府、立法者或者高层到底是如何看待 Web3 的?它是否被视为香港未来复兴的重要支柱?还是只是普通行业发展的一部分?

邱达根:我必须再次明确表态,我个人一直强调,香港不可能、也不应该与内地竞争。我们从来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从过去的“三来一补”模式,到后来帮助内地企业在香港募资、上市,再到现在我们希望帮助内地科技企业“出海”,通过香港设立标准,与国际社会对接,这一直都是合作的路径。

香港应成为内地科技的窗口,通过我们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树立可信赖的标准,包括人工智能如何处理数据、如何构建安全的语言模型(LM)等,这些都离不开香港的桥梁作用。

就如你所说,开发一款 AI 引擎可能需要上千、上万名科技人才,而香港目前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人力基础,我们自然不会以竞争思维看待这个问题。香港要做的是如何赋能内地企业,与内地形成协作关系,尤其像与深圳的联动,我从不认为有任何“竞争”,而是共同推进发展。

如果大家还停留在“香港要和内地竞争”这样的旧思维,那确实是受了一些舆论或媒体的误导。外界有时候爱用“废墟”等夸张词汇,但我们不需要在意这些声音。重要的是,认准方向就埋头去做。遇到法律、市场准入、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合理,我们就推动改革。

香港过去一直是这样成功的 — — 做得好时,大家夸你;遇到风浪,外界唱衰你。太在意这些外部评价反而浪费精力。

我觉得这一届政府在立法上其实非常高效,不管是 Web3、网络安全,还是数据保护相关立法,进展都很快。AI 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数据,而数据治理必须符合国际标准。香港正好可以在这方面为国家发展人工智能提供支持。

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所谓的“竞争”。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在国家科技战略图谱中的定位,看清我们可以在哪些部分参与、在哪些部分为国家发展加持,专注把这一块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吴说区块链

三大加密法案通过利好加密市场

2025年7月,美国国会迎来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加密立法周”,从避如蛇蝎到重新正名再到连国会都召开以加密为主题的议程,加密世界的这十年,走得不算稳,但绝对算快。

随着一波三折的加密法案悉数通过,备受瞩目的稳定币天才法案被特朗普正式签署,加密产业,无疑迎来了新的征程。

01

里程碑事件!三大加密法案通过

时间拉回到上周一,7月14日,美国众议院高调宣布该周为“加密立法周”,引来市场瞩目。立法周的核心是现有关于加密的三大法案,分别为《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方案》(CLARITY 法案)、《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以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或天才法案)。

这三大法案中,GENIUS法案与CLARITY法案均是在今年度所提出,发CBDC监控国家法案历史最为悠久,最早于2022提出。尽管同为加密法案,但三者的核心各有侧重,其中,GENIUS法案聚焦于稳定币发行,认知度最为广泛,法案以支付型稳定币为核心,施行州际与联邦并行的双规管理制度,规定,所有稳定币必须以1:1比例锚定美元优质低风险流动资产,具体包括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已投保银行存款或实体美元现钞(含美联储票据),并要求稳定币发行商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该法案从2月提出,截至目前已被特朗普签署,立法进程在三大法案中名列首位,可见立法机构以及高层对其的重视。

相比天才法案,CLARITY法案对圈外人士而言,要陌生得多。该方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阿肯色州共和党众议员J. French Hill于2025年5月29日首次提交,并在多轮听证和审议后形成了最新版本。顾名思义,“清晰”一词,就体现出了法案最重要的关注点——监管权问题。由于加密货币的属性难以界定,证券论与商品论的争端从加密货币创始之初就从未停歇,加之加密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为丰厚的罚没资本,SEC和CFTC两者对其管辖权的竞争十分激烈。在特朗普上台前,SEC是著名的“加密警官”,时不时出警各类项目,频繁的威尔斯通知一度让行业风声鹤唳,USDT、USDC、ETH、SOL均被涵盖其中。

CLARITY法案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该法案为数字资产建立明确分类标准,将其细分为数字商品、投资合约资产以及非商品收藏品,厘清了加密货币的属性争议,构建了双机构分工的监管格局,即数字商品现货市场由CFTC负责,证券发行和反欺诈执法由SEC负责。

《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直接把内容写在了名称上,关键内容即禁止美联储在未经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发行面向零售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众所周知,在拜登执政期间,其对CBDC与数字美元保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在22年还曾签署过行政令指示政府机构研究创建CBDC。但在美国政坛,朝令夕改司空见惯。2025年1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所有零售CBDC研发,理由是其可能被用作政府监控工具。此后,这部22年就提出的《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迅速抬上立法议程,在今年4月3日被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成为了加密立法周的一项议题。

从最新审批情况来看,CLARITY法案与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均已通过众议院表决,双双走向参议会议程,而走得最快的GENIUS法案在被特朗普签署后,已然成为了正式法律,将在特朗普签署后18个月生效,或者在“主要联邦支付稳定币监管机构”(包括财政部和美联储)发布实施法案的最终规定后120天生效,这是美国第一部加密货币法律,无疑是加密立法的重大突破。而若仔细观察法案内容,三大法案能一并纳入加密周也并非偶然,三者实则互为表里,稳定币作为行业压舱石持续拓宽美元边界、吸引机构入局,CLARITY明确监管清晰度,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扩大,而反CBDC法案则直接把加密货币的最大对手数字美元扼杀在摇篮中,稳定加密基本盘,确立意识形态。可以认为,三者共同作用将实现加密价值最大化,在最大程度上通过加密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实现美元价值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重构。

02

并非一帆风顺,三大法案背后的利益博弈

但既有利益,那自然就有博弈。看似非常顺利的审批,期间也并非一帆风顺,立法背后的利益博弈堪称精彩。在GENIUS法案审批前夕,特朗普放话给党派支持者,明确表示全员应立刻放行同意,按照今年选举220:212的两党席位差,再加上本就有部分民主党支持者的背景下,法案的过关应是板上钉钉的结果。结果在7月15日,众议院却以196-223的票数否决了GENIUS法案,自家人反悔是关键,12名众议院共和党人现场表演了反水。

原因就是在当时,针对GENIUS法案是否该纳入《反CBDC监控州法案》,两党争论不休,共和党认为若不加入反CBDC条款,或许会为后续美国CBDC的发行留出隐患。一环连一环,围绕《CLARITY法案》与《反CBDC监控州法案》整合打包,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以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等行业巨头为代表的捆绑派认为应该一步到位,一揽子完成所有加密货币的立法,而以Defi为核心的社区务实派更为主张小步快跑,先通过《GENIUS法案》,再谈其他。诉求也很能理解,行业巨头多已然在合规方向积累颇多,有先发优势,若加密货币立法完成,其可获取最多的市场红利,同时巨头尾大难调,更倾向于确定性更强的一揽子立法也情有可原。而Defi始终游离监管灰色地带,对于社区而言,任何一个立法都有促进作用,显然是效率越快越好。

反水表演完,特朗普被打脸,显然心有愤愤。到了当天晚上,特朗普马上采取雷霆手段,将投反对票的12位成员领到办公室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从7月18日的第二次投票的结果来看,胳膊最终还是拧不过大腿。在经历了近十小时的拉锯战,被称为史上最长时间的立法投票终于顺利通过,美国众议院以308 票赞成、12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GENIUS法案》。

整体来看,三大立法虽在过程中有波折,但在总统的强力支持下,通过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再加上特朗普内阁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持有加密货币这一现实,通过时间也预计将会大大缩小。据业界分析,清晰法案通过难度相对更高,原因是涉及权属转移,对市场影响力更大,民主党对其阻力也随之更大,而《反CBDC法案》有较大可能在今年年末前正式生效。

03

三大法案对市场有何影响?

三大法案对市场的影响肉眼可见,币股两端同时为这一事件喝彩。比特币连续突破新高,三次突破12万,最高涨至12.3万美元,现回落至11.9万美元,而ETH板块轮动也正式开启,ETH飙升至3790美元,SOL来到189美元,BNB再次突破760美元。在市值前100的加密币种,有52个都呈现出涨势。而在稳定币法案的受益下,稳定币第一股Circle涨超1.45%,与之相关的Coinbase也上涨来到400美元区间,现报419.78美元。

在价格之外,行业的变化也在悄然到来。首先,《CLARITY法案》列出七个客观、可衡量的标准以判定数字资产的属性,极大的降低了证券风险,尤其是对于深受证券之害的DeFi 项目,可豁免 DeFi 系统受联邦中介规则约束,虽二级监管模式有推高监管成本的嫌疑,但为行业提供了监管保障。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CTFC将从原来的边缘性执法逐渐获取执法主权,过渡成为加密货币更为重要的监管机构,其中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受益将最多,可合理开辟新的机构赛道,而DeFi与其他应用项目要么加入至体系内获取确定型红利,要么只能面临边缘化的下场。

与此同时,稳定币将是影响最深的领域。此前曾提及到,天才法案的划时代影响是开辟出了一条私人可发币的新法则,反CBDC法案进一步强化了此点。至此,私人铸币税时代将开启。传统公司、金融机构、甚至符合要求的科技公司都可进入这一赛道,以美国银行与摩根大通为例,两者都积极表明要参与稳定币建设,赛道将很快呈现拥挤的状态。但根据律动预测,新入局者将面临100-300万美元的初始设置成本和每年200-1000万美元的持续合规费用,可看出仅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可脱颖而出。

仅对于现有稳定币赛道而言,行业格局有望被重塑。一是龙头将面临合规与竞争的双重挑战,离岸发行人Tether不仅面临抵押品的合规问题(其有约85%由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支持,并非100%),还需直面来自广泛竞争对手的冲击。去中心化稳定币则更为棘手,无论是储备比例还是治理结构,都要迎来监管大考,若在两年过渡期内无法合规,将被明确禁止发行。

此外,针对现有法规下稳定币是否付息的问题,讨论也颇多。为抑制稳定币对现有系统冲击,天才法案明确规定支付型稳定币无法向持有者支付利息,用户需要寻找其他DeFi协议获取收益。但此间也存在可操作空间,例如转至收益型稳定币,或是以支付型稳定币购买美债通证,迂回的实现生息这一属性。

无论生息与否,竞争如何激烈,最大的赢家必然是美元体系。通过一层层立法嵌套,美元以稳定币为抓手的长臂机制被进一步强化,在稳定币核心资产锚定的影响下,稳定币内核实则为美元资产,而稳定币客观上作为加密市场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在此背景下,美国将加密收拢至监管侧,不仅不耗费一兵一卒收割现有的加密成果,还成功促使美元霸权在加密领域重塑,并推动美元随着加密规模的扩大不断延伸在数字时代的影响力,进一步与全球CBDC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强制帮顶下,稳定币的发展将促进美债的市场需求,缓解美国现有的债务危机,形成资金回流机制。

立法的敲定,宣告着机构时代的正式来临。加密终成美元附属,市场百感交集,却最终还是以涨收尾。或许对众人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加密登上了牌桌,而位置,永远比能力要更为重要。

作者:陀螺财经

比特币会成为美国战略储备吗

“比特币战略储备”这件事实际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就有相关提议和讨论,参议员Cynthia Lummis早在2024年7月31号就提出了《美国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BITCOIN Act of 2024),法案提出每年购入 20万个比特币,五年内达到 100万个。

随后,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参加加密行业的比特币大会演讲中承诺将成为“加密货币总统”,业界希望他兑现承诺,透过行政命令创建比特币库存,确保该行业能够获得银行服务,并创建加密货币委员会。

2024 年 12 月 17 日,比特币政策研究所(Bitcoin Policy Institute, BPI) (注意,非官方组织,而是专注于比特币政策研究的非营利组织,不过它仍然是决策者在比特币相关议题上重要的智库之一)近日公开了一份行政命令草案,试图为特朗普的“比特币战略储备”行政命令框架提供参考意见。这份草案明确提出:建议将国债资产中的1%-5%用于购买比特币,以形成长期储备。由财政部主导,美联储协作,逐步建立储备等。2024年12月1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预计特朗普上任后能继续履职完成任期)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谨慎的观点,鲍威尔称美联储无意参与政府囤积比特币的任何计划,这类问题属于国会的职责范围,而美联储并未寻求改变现有法律以允许持有比特币。从最新的情况看来,尽管美联储主席持保守意见,但在特朗普提名的加密友好型美国财政部长以及上任后迅速出台的“总统行政命令”等有利条件下,这些都不会影响特朗普团队继续推动将比特币纳入美国战略储备的计划。

 02 最快落地时间

鉴于”比特币战略储备”不是一个小议题,不是美国总统一个人脑袋一热就能马上执行的事情,因此我们不会立刻看到它的落地,从目前该国的行政命令或者立法流程来看,特朗普若要落实比特币战略储备事宜,上任后即刻让加密货币委员会进行政策研究和可行性评估,完成后正式提出方案,随后可通过两个路径进行:

路径一:总统行政命令(最快2025下半年)

特朗普上任后直接颁布行政命令是最快捷的一个路径,因为它可以绕过来自美联储和国会等保守和反对的阻力,也是参考“比特币政策研究所”提供的草案,指示美国财政部动用外汇稳定基金(ESF)直接配置比特币。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快捷方便,但也有副作用,财政部的外汇稳定基金虽然可以不需要国会批准但可以被国会调查和立法限制。行政命令也可以被下一任总统推翻和修改,因此它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并没有立法来得好。

路径二:国会立法(最快2026年下半年)

若通过更稳定的立法路径,则需要走更长的流程,经过加密货币委员会进行政策研究和可行性评估之后的法案需要先提交国会并交由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审议,然后再经过参议院、众议院以及总统签署通过,最后才能正式完成立法。

这个流程可能经历各种反复拉扯并且相对复杂,毕竟不少保守派议员肯定会提出反对和进行阻挠,因此通过这种路径尽管可以获得一个持久、稳定的法案,但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在2026年下半年到2027年才有可能落地。

近日消息,加密行业正在推动特朗普的团队在他下个月上任第一天就发布行政命令,启动他承诺的加密货币政策改革,帮助推动加密主流化等事项,那么如果通过行政命令,最快或许2025年中旬过后就能看到比特币战略储备的落地了。

 03 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在比特币战略储备的相关行政命令或者法案“走流程”期间,下列几个时间节点可能给市场带来显著的影响:

1)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职典礼前后

特朗普将在这一天正式就职,这个时间开始,特朗普将可以正式开始“发号施令”。这一时间节点将标志着新总统施政的开端,相关政策动向可能逐步浮出水面。市场会高度关注就职演说及其早期行政命令的发布。本次就职典礼特朗普邀请了好多嘉宾预计会相当热闹,金融市场也会给予高度关注。

2)2025年年中,完成政策研究阶段

根据时间推算,加密委员会的政策研究最快在2025年上半年到年中完成并提出关于比特币储备的可行性报告和草案。随后特朗普可以签署行政命令。标志着“比特币战略储备”的正式出台。

3)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初,实施细则和潜在的国会拉扯

签署相关行政命令、相关框架确定,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相关部门就要开始着手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包括比特币采购方式、储备比例、资产管理规则等,随后开始正式实施。

在此期间,应该不会太过顺畅,国会反对议员会加入阻挠行列反复拉扯。

最后,如果一切顺利,且比特币储备战略带来客观的“效益”,未来可能进一步推动立法,这将对加密市场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比特币战略储备”道路看似充满曲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落地的事情,最快也要半年以后的事了,但不论怎么说,特朗普的“美国比特币战略储备”带来了良好的预期的同时,也“打好了样版”带动各国央行及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对比特币储备可行性的研究和探索。虽然政策细节和最终实施时间仍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需要跟进和关注关键时间节点,随时做出应对调整。

美国八个州率先领跑

随着地方立法会议的推进,美国各州并未等待唐纳德·特朗普是否履行其关于建立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的承诺,而是纷纷自行采取行动。目前,已有八个州提出了建立加密货币储备的法案。尽管这一举措在长期加密货币倡导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但这种呼声可能并不比单纯的喧嚣更有意义。在联邦层面批准“战略性”比特币储备之后,各州正在自行探索相关立法。

  德克萨斯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兰迪·埃尔本(Randy Erben)指出:“区块链人士的观点完全错误。这根本不是两党领导层或州长的优先事项之一。他们可能对此感兴趣,但这不是一项必须通过的法案,因为法案金额很低。”

  德克萨斯州区块链委员会主席李·布拉彻(Lee Bratcher)表示,过去三年来,德克萨斯州一直在制定相关立法。2024年12月,德克萨斯州众议员乔瓦尼·卡普里格里奥内(Giovanni Capriglione)提交了《战略比特币储备法案》,该法案将允许该州接受德克萨斯州居民和美国公司的比特币捐赠,以建立其储备。马萨诸塞州、怀俄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等州也纷纷效仿。据一位说客透露,至少有13个州准备提出类似的立法。

  布拉彻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在特朗普总统建立国家比特币储备之前通过我们的法案。我们希望确保美国是下一次数字革命的核心管辖区,但我们希望德克萨斯州能引领潮流。这是一种友好的竞争。”

  此外,埃尔本指出,德克萨斯州等州在通过战略储备立法时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许多地方政府不接受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他解释称:“州银行部门不认为虚拟货币是货币,因此不对其进行监管。唯一被认定为德克萨斯州资金转移的虚拟货币是第三方交易所或稳定币。”

  尽管如此,佛罗里达州等加密货币友好州也在即将召开的立法会议上重新调整了优先事项,将创建比特币战略储备列为首要议程。佛罗里达州区块链商业协会主席塞缪尔·阿姆斯(Samuel Armes)表示:“如果卡玛拉·哈里斯获胜,我们将采取防御姿态,确保加密货币不会从美国流出。但现在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向前看,看看如何让州政府加倍投入并开始投资这些资产。”

  美国比特币战略储备倡议遇立法难题

  2024年7月,特朗普总统和怀俄明州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首次提出了建立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的想法。卢米斯提出的法案要求美国购买100万枚比特币,而特朗普的提议则要求政府保留美国在资产扣押后已经拥有的约20万枚代币的所有权。这一倡议是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做出的一系列承诺的一部分,旨在使美国成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

图1图1

  埃尔本补充称,州立法机构的会议时间有限,且会议频率较低。例如,德克萨斯州的立法机构每两年才召开一次会议,这意味着立法机构已经不得不等待更长的时间来处理诸如学校资金和未来五个月内修复电网等问题。他指出:“立法者不喜欢投票表决新事物。他们很乐意让联邦政府对虚拟货币采取行动,但希望先看到它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然后再考虑是否接受它。”

  总部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非营利性比特币倡导组织Satoshi Action Fund的创始人丹尼斯·波特(Dennis Porter)表示,他是推动其他几个州出台战略性比特币储备立法的主要推动者。该组织成立于2022年,波特告诉彭博新闻社,自11月大选以来,他的组织通过与当地立法者合作提出战略储备法案,“大大扩大了各州购买比特币的工作范围”。

图2图2

  然而,宾夕法尼亚州区块链协会创始人多米尼克·福利诺(Dominic Folino)表示,宣传立法并不等同于通过立法。去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迈克·卡贝尔(Mike Cabell)在Satoshi Action Fund的帮助下提出了一项法案,计划将宾夕法尼亚州国库储备的10%分配给比特币——但只有在他输掉下一届选举后才会实施。

  福利诺指出,外部组织的存在阻碍了该州推动可操作的加密立法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个历史上对加密并不友好的州。他强调:“如果宾夕法尼亚州人自己制定策略是一回事,但如果俄勒冈州的人跑来说‘这是一份很棒的法案,你应该这么做’,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仅仅因为有人提出了某项立法,并不意味着它会通过。”

无论比特币能不能成为美国联邦储备,它都已经成为权贵们不可或缺的资产,作为普通人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慧与胆识分一杯羹实属幸运,在屯币炒币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作者:白话区块链

BTC国家战略储备哪家强

在众多猜测当中,「特朗普是否将推动美国建立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一事成为关注焦点。Odaily 星球日报对目前持有比特币的主要国家进行了整理,帮助读者抢先了解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计划目前的基本态势。

比特币国家储备排行榜:四大梯队,总持仓量超 51 万枚 BTC

国家 BTC 储备数据一览

第一梯队:美中两国遥遥领先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持仓大户」——美国目前持有 198, 109 枚 BTC,价值 201.71 亿美元,持仓数量占 BTC 总量比例约为 0.94% ;中国则持有 19 万枚 BTC,价值 193.45 亿美元,持仓占比约为 BTC 总量的 0.91% 。

值得一提的是,据BitcoinTreasuries 网站信息,美国政府的 BTC 持仓全部来自于此前丝路网站的罚没收入,而特朗普此前曾承诺将在上任之后释放丝路创始人 Rose,此事或许也将成为一大炒作热点;而根据该网站信源猜测,中国政府的 BTC 持仓或主要来源于此前发生于 2020 年的 PlusToken 黑客事件,当时罚没的 BTC 数量约为 19.4 万枚,有观点认为其 BTC 持仓或许远超这一数字。

第二梯队:英国、乌克兰紧随其后

相较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英国和乌克兰的 BTC 持仓数量下降了一个量级。

前者拥有 61245 枚 BTC,价值约 62.4 亿美元,根据信源反馈,这一批 BTC 主要来源同样是罚没资金,而且这笔资金同样来自中国。

2024 年 1 月,据英媒 Skynews 报道,一名之前在中餐厅当外卖员的女士在试图购买一座价值 2, 350 万英镑的汉普斯特德豪宅后遭到调查,随后警方缴获了价值超过 14 亿英镑的比特币。据了解, 42 岁的文女士充当「幌子人物」,帮助洗钱者钱志敏处理在 2014 年至 2017 年期间在中国实施的高达 50 亿英镑投资诈骗案中的部分利润。当时,英国警方查获 61000 枚 BTC。随后,据Arkham 平台链上数据监测,英国政府于 2024 年 9 月以 59376 美元的均价买入 245 枚 BTC,自此持仓量增长到 61245 枚 BTC。

后者则拥有 46351 枚 BTC,价值约 47.2 亿美元。关于乌克兰 BTC 持仓的具体来源,目前并没有准确消息,而是根据多个渠道统计的结果,其于 2022 年 9 月 14 日开始持有 BTC,当时 BTC 价格仅为 20185 美元,相较于目前 10 万美元上方的价格来说,涨幅已经高达 400% 以上。结合于 2022 年年初爆发的俄乌战争来说,我们有理由猜测,该笔持仓或许部分来源于加密捐赠。

第三梯队: 不丹、萨尔瓦多成坚定 HOLDER

第三梯队的不丹和萨尔瓦多则更像是「国家级持仓选手」。

前者的 BTC 持仓主要来源于不丹王室的挖矿收入,目前持有超 1.1 万枚 BTC,价值 11.9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不丹王室并非从一而终的「钻石手」,其曾多次卖出少量 BTC,去年 12 月时还曾分别以 98000 美元左右的价格卖出 420 枚 BTC、以 97000 美元左右的价格卖出 103 枚 BTC。

相较于不丹,萨尔瓦多更像是一位「坚定持仓的信仰者」——该国不仅率先实践了 BTC 国家战略储备计划,一直都在贯彻执行「每日购入一枚 BTC」的计划;而且还有额外的增持。最新链上数据显示,萨尔瓦多的 BTC 持仓数量已增长至 6010 枚左右,价值 6.12 亿美元。

第四梯队:委内瑞拉、芬兰、格鲁吉亚少量持有

属于第四梯队的国家 BTC 持仓量级则陡然下降至数百枚乃至几十枚。

委内瑞拉作为拉丁美洲国家一直饱受通货膨胀问题的困扰,此前曾发生过委内瑞拉总统利用加密货币规避美国制裁、委内瑞拉油企加速拥抱 USDT 稳定币、委内瑞拉当局扣押超 11000 台比特币矿机并切断多处矿场电力连接等事件。去年 9 月,委内瑞拉反对党领袖 María Corina Machado 还曾提议将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目前其持仓量信源为《Forbes》杂志。

芬兰当局的 BTC 持仓此前曾一度高达 1, 981 枚,价值接近 7500 万欧元,该笔资金主要来源于芬兰海关在 2018 年之前的缉毒突袭活动中缴获的资产。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当局出售了 1891 枚 BTC,当时价值 4735 万美元,售出均价仅为 23000 美元左右。

格鲁吉亚的 BTC 持仓则尚未找到具体的信源,根据BitcoinTreasuries 网站信息,我们只知道这 66 枚 BTC 是 2022 年 9 月以 20185 美元的均价买入的,具体信息仍然是迷。

其他国家:「卖飞永赚」的保加利亚和德国

除了以上国家,值得单独说说的是保加利亚和德国。

据媒体披露,前者曾从犯罪分子手中收缴了超 20 万枚 BTC,据了解,由包括保加利亚在内的 12 个成员国组成的区域组织东南欧执法中心 (SELEC) 发布通知称当月共缴获 213, 519 枚比特币,此次行动逮捕了 23 名保加利亚国民,逮捕和随后的资产扣押是在对一起涉嫌海关欺诈案进行调查后进行的。当时 BTC 价格约为 15524 美元,总价值约为 33 亿美元。根据 2022 年的一份媒体报道消息,该笔资金最终被保加利亚政府秘密出售给了亚洲投资者和主权财富基金,均价约为 16900 美元,总价值约 36 亿美元,而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为保加利亚军队组建新的飞机中队。现在来看,保加利亚政府相当于「卖飞」了 170 亿美元左右,堪称「史上最昂贵的一笔代价」。

而德国政府则是另一个「卖飞永赚」的范例,而且相较于「历史悠久」的保加利亚政府卖飞行为,无疑是「更为新鲜的案例」。

2024 年 6 月,德国政府将从盗版电影网站 Movie 2 k 查获的 5 万枚 BTC 全部抛售,卖出均价约为 6 万美元左右,彼时曾一度导致 BTC 价格大幅下跌约 15% 左右,引发市场一片恐慌。而在 BTC 于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下届总统后一步步突破新高至 108000 美元左右后,某种层面上来说,在加密行业人士的眼中,德国政府无疑成为了「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小丑」——其卖飞资金超 25 亿美元,而时间仅仅相差不到 6 个月。

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哪怕是一个国家实体,面对「天降横财」也不一定能把握得住,真可谓时也命也。

小结: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的开启尚需一定时间

最新消息显示,倡导建立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的 Satoshi Action Fund 联合创始人 Dennis Porter 发文表示,美国第 14 个州现在准备引入「战略比特币储备」立法。与此同时,「效仿 MicroStrategy 购入 BTC 储备而迎来股价大涨」的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首席执行官 Simon Gerovich此前表示,如果特朗普采用比特币战略储备,或有其他亚洲国家效仿。

另外,据美国知名预测平台 Kalshi 下注信息显示,预测到 2026 年 1 月特朗普将推动建立比特币储备的发生概率目前暂报 53% ,相较高点时的 67.6% 已有不小回落。

目前来看,特朗普能够履行自己之前在纳什维尔比特币大会上的承诺,还需要经历不少考验。但无论如何,BTC 现货 ETF 资金的持续流入已成定局,加密货币主流化进程也已逐步加快, 2025 年必将是加密货币渗透率再度提高的重要一年。

美国的 BTC 持仓能否进一步增长?美国 BTC 战略储备能否早日建立?具体操作模式又会是如何?

唯有时间告诉我们最终答案。

作者:星球日报

币圈冥灯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即将辞职,开启加密货币利好时代

11 月 22 日凌晨,亚洲时区夜深人静之际,美国媒体爆出多条利好加密行业的重磅消息,推动本就火热的市场行情进一步走强 —— SOL 价格逼近历史高点,比特币也开始冲击 10 万美元关口。

利好消息具体有哪些?影响是否可持续?请往下看。

特朗普发起的加密咨询委员会可能会建立承诺的比特币国家储备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的「加密咨询委员会」预计将设立承诺的比特币储备。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加密货币委员会可能隶属于负责协调和实施总统经济政策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或是一个单独的白宫机构。Ripple、Kraken、a16z、Paradigm 和其他加密货币公司的领导人正在争夺理事会席位。

除了加密货币咨询委员会之外,特朗普的过渡团队还提出了一个名为「加密货币沙皇」的新白宫角色,这可能是白宫有史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加密货币的角色。

建立比特币国家储备的提案承诺在数年内购买总数超百万枚的比特币,且若美国率先采取行动,必然会引起他国争先模仿。所以若真的能够落实,比特币的价格恐将迎来指数级的上升。

特朗普暗示支持加密货币议程,美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将辞职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一份声明,该机构的主席 Gary Gensler 计划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离职。 Gensler 表示,与 SEC 同事一起工作是「一生的荣幸」。

在针对 Coinbase、Binance 和 Kraken 等大型行业参与者采取执法行动后,Gensler 已成为加密行业中的「公敌」。

Gensler 宣布离职是在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承诺如果当选将解雇他之后。特朗普总统任期将于 1 月 20 日开始。

目前 SEC 主席的潜在人选都对加密货币持支持态度,这意味着行业的监管环境将在之后得到大幅改善。

福克斯:美 CFTC 前主席 Chris Giancarlo 是白宫「加密沙皇」的顶级竞争者

据福克斯商业报道, 因对行业的开放态度而经常被称为「加密货币之父」的 Chris Giancarlo 是在白宫担任专门负责加密货币政策的职位的领跑者。

如果 Giancarlo 获得这一职位,他将成为第一位「加密货币沙皇」。「沙皇」一个政治术语,用来描述监督特定政策举措的高级官员。彭博社在周三的报道中称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团队正在考虑设立该职位,这也将是白宫首次设立这样的职位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4 月,Giancarlo 领导美国商品期货和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监督首个比特币期货产品的推出。后来他出版了一本关于比特币衍生品的书,《CryptoDad:为货币的未来而战》。这位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还共同创立了数字美元项目,一个探索包括美国央行数字货币在内数字创新的论坛,5 月,他加入了 Paxos (稳定币公司)董事会。

让一个帮助比特币期货产品推出、现在正在行业内知名稳定币公司董事会任职的加密友好官员主管白宫加密?还能有什么理由能否定行业会迎来政策面最友好的四年?

特朗普的媒体公司为加密支付服务「TruthFi」提交商标申请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选总统特朗普拥有 53% 股份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提交了「Truthfi」商标申请,该平台将用于交易数字资产和其他支付处理服务。该文件还提到了「可下载的计算机软件用作数字钱包」的服务。

该申请提交的同一天,有报道称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正在就收购 Bakkt 进行「高级谈判」,Bakkt 是一个提供经许可和监管的数字资产托管和交易的加密货币平台。

特朗普今年将自己定位为支持加密货币的候选人,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的股票(股票代码 DJT)因周四的消息而上涨了 4%。今年迄今,该公司股价上涨了 78%,市值接近 70 亿美元。

美国总统亲自下场开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推出加密支付服务?若实现,行业将进一步「登堂入室」,遍地开花。

SEC 正和 Solana ETF 申请人「交涉」

福克斯新闻记者 Eleanor Terrett 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称,SOL ETF 正在取得进展,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参与」S-1 申请。一位 ETF 发行方的消息人士向媒体证实,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开始就此事与他们接触。

SEC 主动示好的行为无疑验证了上文「政策基本面」改观的看法。

Terrett 表示,这些发行方近期表示「工作人员的参与,以及即将上任的支持加密货币的白宫政府,重新燃起了人们对 2025 年 Solana ETF 可能获得批准的乐观情绪。」在特朗普上任后的 2025 年里,还会不会迎来狗狗币 ETF、SUI ETF … 等等?

作者:陀螺科技

特朗普胜选后哪些人会跟着发财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的胜利不仅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也在商界掀起了新的波澜。不少商业巨头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成为了赢家,他们的财富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由于特朗普对加密世界的亲近表态,这场政治博弈的背后显然给加密世界带来了风光无限的时刻。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比特币不断突破新高,在 11 月 12 日早间到 8.9 万美元的高点,各类主流币和 MEME 币集体上涨,整个加密行业似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狂欢时刻。在大选过去一周之际,PANews 从市场公开的财富增值的角度盘点了因特朗普胜选的十大赢家,数据截至 11 月 12 日。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除特朗普本人之外,埃隆·马斯克或许是本次大选最大的赢家之一。但马斯克并非一开始就押注特朗普,早在 2016 年,特朗普首次当选总统后,马斯克作为经济顾问团队,就已参与政策讨论。后因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马斯克宣布退出顾问团队。直到 2022 年,在收购推特前马斯克曾说“我认为拥有一个包容性强、值得大家信赖的数字化公共空间很重要。”他又补充到,“否则我们怎么帮特朗普在 2024 年当选总统?”随后,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第一时间解封了特朗普的推特账号。

2024 年大选临近之际,马斯克通过成立的政治行动委员会(America PAC)向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大额捐款, 7 月宣布捐款 7500 万美元, 10 月再次追加 4700 万美元。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的 Super PAC 花了大约 2 亿美元帮助特朗普竞选。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多次站台为特朗普宣传,可谓是 ALL IN 特朗普。

显然,特朗普胜选之后,马斯克的回报也是最大的。仅过去一周的财富表现来看,最近一个月内,特斯拉股价上涨 60% ,市值重回 1.1 万亿美元。马斯克的身价也在一周内飙升 700 亿美元,达到 335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3 万亿元。当然,相信这并不是马斯克押注特朗普的最终胜利果实,随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后的政策推出,预计会有更多有回报。不过,仅从一周的时间来看,马斯克从投资 1.22 亿美元,换来 700 亿美元的身价提升。短期的收益也达到了 573 倍,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不愧为当代美国“吕不韦”。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公司(Oracle)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一直以来,拉里·埃里森是硅谷少数公开支持特朗普的科技领袖。早在 2020 年,埃里森曾为特朗普举办过筹款活动。在这一轮竞选当中,埃里森早在 2022 年给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PAC)捐款 2000 万美元以支持共和党,占到 PAC 当时募集资金的 78% 。虽然拉里·埃里森并不像马斯克一样站在台前支持特朗普,但这种背后盟友般的关系似乎没有被市场遗忘。

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拉里·埃里森财富激增近 180 亿美元,净资产跃升至 204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4 万亿元。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作为亚马逊创始人和《华盛顿邮报》所有者,其政治立场备受关注。2016 年和 2020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华盛顿邮报》公开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并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提出批评。然而,在 2024 年总统选举前夕,《华盛顿邮报》宣布不再为任何候选人背书,此举被认为是向特朗普示好或者避免在特朗普当选后引发对立。

单从效果来看,在特朗普当选之后,随着科技股大涨,贝索斯的净资产也增加了 115 亿美元,达到 2235 亿美元。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是 Coinbase 的首席执行官,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并未公开表达对特定候选人的支持。或许是出于 Coinbase 的利益出发,他曾表示,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府都将对加密货币持友好态度。 在大选结束后,布赖恩·阿姆斯特朗表示,将特朗普的胜利视为加密货币选举的胜利,强调了对数字资产的政治支持有所增加。

无论布赖恩·阿姆斯特朗的真实政治立场如何,Coinbase 都成为这一次大选的赢家之一。近一个月内,Coinbase 股价上涨 83.8%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本人的身价在一周内也上涨 56 亿美元,达到 140 亿美元。从增长幅度来说,布赖恩·阿姆斯特朗无疑是这些超级富豪中的最大赢家之一。

微策略(MicroStrategy)

微策略作为比特币最大的持有者之一,在本年度来成为股价表现最好的美股之一。年内价格上涨 573.4% ,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得益于比特币突破 8.9 万美元,再创新高。微策略的股价也突破 340 美元,创造历史新高。近一个月内,微策略股价上涨约 59.9% 。

11 月 11 日晚间,MicroStrategy 发公告称,其于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0 日期间购入 27, 200 枚比特币,耗资约 20.3 亿美元,平均购买价格为每枚约 74, 463 美元。本次购买资金来自公司通过 ATM 股票销售活动筹集。目前,MicroStrategy 总持仓达到 279, 420 枚比特币,总购入成本约 119 亿美元,平均买入价格为每枚约 42, 692 美元。按照比特币 8.9 万美元的价格估算,MicroStrategy 比特币持仓浮盈约 129 亿美元。

法国交易员 Théo

作为美国大选预测市场 Polymarket 上的最大赢家,人们对法国交易员 Théo 的故事津津乐道。通过独家的邻居调查法和大幅押注,Théo 在这轮大选中获得超过 4850 万美元的收入。与其他的富豪身价上涨不同,Théo 的收益是实打实的现金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或许能称得上是最大赢家。(相关阅读:Polymarket 上神秘巨鲸赢得 5000 万美元,他如何正确预测大选结果

不过,Polymarket 上的赢家总是少数。据 OKG Research 统计,仅有 3 个账户获利超 1000 万美元,约 12% 的账户实现正盈利。

X 代币持有者

X Empire 是一款以马斯克为主题的点击小游戏。自 2024 年 7 月创建以来,X Empire 的价格曲线一直不温不火,还长期呈现出下跌态势。但随着特朗普赢得大选,马斯克作为最直接的受益人,其相关的热点也成为加密市场追捧的对象。X Empire 的价格从 11 月 4 日至 11 月 10 日最高上涨约 17 倍。而一些交易员也顺势在其中完成人生逆袭,名为 Bit 浪浪的交易员据称通过交易 X 代币,完成了个人万倍收益的里程碑。

$PNUT 持有者

在 MEME 赛道上,有着不少的美国大选相关代币。但从大选当天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特朗普系还是哈里斯系代币似乎变现都不佳。这个以被执法部门迫害的松鼠网红为内核的 MEME 币在大选期间被马斯克大力推动,引发了市场追捧。随着大选尘埃落定,Pnut 作为一次成功的对民主党打击的 MEME 实验也被市场认可。11 月 11 日,币安宣布将上线$PNUT 代币。此消息一出,$PNUT 价格再次上涨 2 倍左右,市值达到 4.5 亿美元。

Cardano

Cardano 创始人查尔斯·霍斯金森 (Charles Hoskinson) 曾在不同场合表达对特朗普在加密货币政策上的支持,这种低成本的押注无疑给 Cardano 巨大的回报。2024 年 9 月的新加坡 TOKEN 2049 会议期间,霍斯金森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从加密货币的角度来看,在哈里斯和特朗普之间,特朗普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候选人。”

11 月 10 日,霍斯金森再次表态提出愿意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合作,帮助制定加密货币立法,目标是为加密货币行业创建明确的监管框架。受这些消息影响,Cardano 治理代币 ADA 的价格从 11 月 5 日开始到 11 月 10 日大幅上涨 106% ,几乎成为主流代币当中涨幅最大的代币。ADA 的市值也一度逼近 300 亿美元市值,一周内市值增加 150 亿美元。

整体加密市场

得益于特朗普此前曾多次提出上任后会推出利好加密货币市场的表态,全球加密市场也整体受益。从市值的角度来看,从竞选进入最后阶段以来,整体加密市场的市值节节攀升。从 11 月 5 日的 2.19 万亿至 11 月 12 日涨至最高 3.1 万亿,创下历史新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密市场才是特朗普获选后的最大赢家。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整个加密市场受大选的利好刺激似乎仍在继续。

作者:Frank

币圈2024的观察与真心话

犹太赵主任:周期、黎明及流动性无能

1.从来没见过欧美项目方这么努力过。

2.以往老白男们动动嘴皮子打打视频,亚洲市场就 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赶到今年居然需要办一场场声势浩大的 Side Event,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甚至直接下场招揽业务。上次见他们这么努力的还是 2019 年爆炸头来北京融资。

3.欧美和亚洲的信息差还是无比的大:

3.1 欧美项目方还觉得亚洲还有钱,以此想通过不断地拆分盘新资产继续盘剥,可惜亚洲市场真的没钱了,一滴都不剩了;

3.2 至于钱都去哪了,亚洲交易所的合约产品延续了优良传统,吃掉了大部分流动性,BTC 生态(铭文符文 Layer2)也通过比特币亚洲叙事成功在欧美垄断的资产发行业务强行为亚太区复活出一条新赛道,两者拿走了大部分的亚洲流动性;

4.亚洲市场的流动性无能也让今年中文区小作文如此难写,甚至在繁忙的一周之后,参会者说不出任何的感受,因为不管是资方、项目方、KOL 还是散户,基本子弹都打光了,导致今年参会就像是太监逛窑子,心如止水甚至有一些瞬间,竟然佛系到没有很想赚钱了。

5.毕竟,谁想赚钱,谁就是韭菜,最好赚钱的就是去赚想赚钱那个人的钱。

6.SOL 的 Breakpoint 是今年 Side Event 最亮的仔,至于以太坊,不管是 foundation 还是 Layer 2,都没有一场稍微像样的活动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

6.1. 如果说四月份 V 神还是“Web3 汉献帝”,那么 9 月份卖币恋爱的小 V 就只能是”以太坊周幽王“了;

6.2. 台上唱歌的样子活脱是完成女主人褒姒 public shame 的任务;

6.3. 脑子不清楚的叫嚣“取缔一些不达标的 Layer 2”,真像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昏君手难缚鸡还硬要削藩的样子;

6.4. 真的也想看看 Web3 是怎么“清君侧”的;

7.至于周期,今年这波上涨不是新的牛市,而是 21-22 年周期的余音,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行情无限趋近于 2019 年,要是不信,你看看你的持仓的山寨币,是不是大多数还是 2021 年发出来的。2019 年距离 2020 年 8 月的 DeFi Summer 开启新的周期就不远了,当然,距离 312 也更近一点。

8.一级市场充满了自我抚摸的悲壮感,而悲壮感是很危险的信号,毕竟不投等死,投了找死。

9.市场会在震荡中磨去大多数人的耐心,新的方向也会在沉默中悄然生长,实名看好的方向包括:

9.1Consumer Electronics的 DePIN 项目;

9.2 CeDeFi RWA 作为底层质押发行稳定币项目(BlackRock Buidl+USDM);

9.3 所有的链上交易+所有增加链上杠杆的工具(Perp Dex);

10.新的周期已经不远,但黎明到来前的黑暗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也是最考验心力的时间,传统金融和 Crypto 的结合在未来不久将超出预期的结合起来,币圈鸡犬升天也好,接受招安也罢,面对的都是诸位未曾体验过的无限的星辰大海。

11.在黎明前你不能倒下,我们每个人作为行业的最后防线都不能倒下,因为我们背后空无一人。

12.一句话与诸君共勉:从暴风雨中走出来的人,从来不是靠伞。

Ruby (Incuba Alpha) :行业洗牌进行时

  1. 行业在洗牌,中小 VC 在出清,好多 dpi 都做不到 1。相反头部 VC 持续成长,5 个月内迅速 close 新 round。只投早期有品味的 incubator 或者专注生态的垂直 VC 可以 leverage 超高赔率/垂直竞争优势找到生存空间。
  2. 监管是房间内的大象,但美国人对美国监管比中国乐观,相比恐惧风险,准确评估风险,了解自己在面对的风险更重要。
  3. mm 还是最核心的 player,新出来好多 mm,创始团队选择和 pua mm 的能力也成为核心能力之一,判断熊市牛市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 mm deal structure。
  4. 讨论最多的 Application 赛道是 Socialfi 和 AI Crypto,AI 落地有硬 barrier,需要等技术 Breakthrough 的拐点时刻。pumpfun 是最成功的 SocialFi,真正适合 Web3 的 socialfi 不是 Web3 Twitter,而是社交化的赌场。
  5. 量化收益进一步被压缩,好多离开 A 股的量化团队在进入 Crypto。
  6. BTC,稳定币/支付,赌场是行业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 biz model。稳定币在一级成为新的卷王赛道,但没人能讲清楚如何打破 Tethe 的网络效应。所有人都要准备好如果未来没有新创新,所有增量都只买 btc,我们该怎么办。
  7. 生态角度:Solana breakpoint 比主会场热闹,开发者看好 firedance 更新打破 Solana“停机链”魔咒。“pay now buy never” 试图把 Ponzi 加入支付赛道。
  8. Ton 生态流量效应开始发酵,生态狂卷小应用,几个专注游戏的 VC 带着一把 Web2 游戏团队入驻,目前看不出是要撕下虚假流量的遮羞布,还是带着 VC 和 GameFi Ponzi 补贴把 TG羊毛党转化成有效留存用户。
  9. AI 生态有点尴尬,decentralized AI 和 Agentfi 阶段性证伪之后,拿了大钱的 AI 项目开始把自己卷成新的 Alt layer 1。
  10. Listing 别迷信权威和代理,交易所看的就是项目能带来多少新用户。做好产品,品牌和传播比啥都强。

0xLouisT(L1D 合伙人) :ALT L1 复苏,GameFi 已被遗忘

  1. 碎片化与注意力争夺

Token 2049 的一大亮点是 Side Event 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超过 600 场),反映了当前该领域的分散性。

VC 资助的项目显然在争夺注意力,力争在活动、晚宴和营销方面超越对方。我感觉到私募市场已经饱和,资金过剩。

  1. SOL与 ETH

毫无疑问,Solana 主导了讨论。Breakpoint 展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强大 Solana 社区。

与此同时,ETH 仍在努力应对其身份危机。我注意到一些 ETH 投资者缺乏贝叶斯思维,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数据点,但他们仍在努力更新自己的论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情绪低落,但大部分人 ETH 的持仓几乎没有变化。我认识的大多数持币者都没有显著调整他们的 ETH 分配。然而,裂缝开始显现,因为有些人开始用 ETH 换取 SOL。

  1. AltL1 复苏?

显然,Solana 的成功和 ETH 哲学争论前所未有地重新点燃了新 L1 论题。一些人声称 SOL 将成为 ETH 杀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他 L1 可能是 SOL 杀手。

Monad 和 Berachain 备受关注,但当我问人们为什么看好它时,主要论点归结为一件事:它们的 TPS 高于竞争对手,Sui 也经常被提及。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区块空间吗?

  1. L1/L2 转向B2B技术提供商失败

我注意到,过去一年来,一些一级 L1/L2 一直在努力吸引关注和使用,现在它们正转向成为 Rollup 和应用链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些战略转变通常侧重于 B2B 交易,而这些交易不会为代币创造有意义的价值。这种趋势对代币持有者来说似乎是利空的,但对股权持有者来说可能是利多的。

  1. 什么是基本面?

人们重新开始关注加密货币的基本面,但市场参与者似乎并不同意这些基本面是什么:盈利能力、现金流、有机收益与无机收益、交易量、交易、TVL、TPS?

虽然加密货币逐渐向基本面靠拢是有道理的,但我注意到,对基本面和现金流的高度关注往往与市场触底相吻合。正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说,当市场处于最低点时,对基本面分析的呼声最为强烈,因为恐惧驱使投资者转向优质资产。

  1. Aave=DeFi

DeFi 复兴的论点正在逐渐成型,然而除了 Aave(目前已相当普遍)之外,大多数投资者仍然不相信其他 DeFi 的投资……我可以建议看看 Pendle 吗?

  1. VC与 Liquid

在 Token 2049 上,我与许多一级项目进行了交谈,他们将重点从风险投资转向流动性基金,目标是:

  • 流动性投资者:由于缺乏二级买家。
  • 流动性提供者:随着对资本和关注的竞争加剧。

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意识到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推出流动性基金。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流动,目前这些基金很难筹集资金。原因很简单:过去一年,大多数二级基金的表现都不如比特币。我仍然相信,二级基金在本轮周期中的表现将远远超过风险投资公司。

  1. 基础设施与应用程序

人们开始慢慢但肯定地承认,我们已经迷失在了底层象牙塔中。加密需要更多的应用程序和切实的用例。DeFi 和 DePIN 是新应用开发最受看好的两个领域。不过,我还没有听到人们对具体应用感到兴奋的共识。

  1. 使用产品

我从没想过我还会这么说,但使用这些产品确实会让你获得优势。许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甚至不使用他们所分析的内容就撰写了长达 20 页的报告,这太疯狂了。

经过无数次的交谈,我估计至少有 75% 的投资者没有积极参与他们投资的产品。

  1. Hyperliquid:Perp DEX Chad

Hyperliquid 正在一骑绝尘。流畅的用户体验,迅速成为许多人的首选交易所。人们对它的看法不一,有人喜欢它,有人讨厌它。

交易员们相当透明:有些人坐拥大量积分,在代币发行上押下重注。很难预测它最初的表现如何,但值得密切关注

  1. Memecoin 仍未得到充分分配

如何解读这一点取决于你自己,但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机构基金和鲸鱼对任何 memecoin 的敞口均为 0%——甚至连 DOGE 或 PEPE 都没有。

  1. GameFi 已被遗忘

我几乎听不到有人提到 Web3 游戏或表达对其的兴奋之情。我认为这种冷漠标志着情绪触底。

我相信我们会看到 web3 游戏的复苏,目前有几个项目以其估值提供极具吸引力的 R/R —— 但这是另一天的话题……

Zolo(TechFlow 联创):行业永远是由乐观者推动的

从WebX,KBW到TOKEN2049,每个活动都是历届参会人数的ATH。

又一年大会,今年大家都在卷什么?

1-卷dresscode,被berachain掀起来的风,终归还是卷到了所有人,带个头套属于基操勿6,最顶的是可以直接不穿衣服上去分享,目的都一样,希望有传播度;

2-卷DJ,看DJ百大排名,看DJ身材,甚至看DJ有没有头发;

3-卷颁奖,今年很多活动都要颁个奖,大部分颁的其实不是奖,颁的只是人情世故。

不过说到颁奖,今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颁奖还是来自Breakpoint,这也是最近我参加过的最棒的大会之一。

Breakpoint2024,今年最棒的大会之一

主要特点:

1-大部分Speaker只有5分钟,分享必须抓重点;

2-增加辩论形式,而不是纯乏味的pannel;

3-另类的颁奖环节,社区vibe拉满。

走进Solana展厅,你感觉他很像一个Supermarket,而不仅仅是在逛展。

项目角度,Jupiter,Pyth,Wormhole,Birdeye等等几十个项目都发布了自己的新品,全程无尿点。

会议是分了两个stage,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我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个来回,就为了不要错过一些重要环节。

第一天会议从早上10:30到下午6:00,得益于紧凑的环节和几乎没有广告的议程安排,几乎场场分享都是座无虚席。

在听分享的过程中,不管是对“Firedancer”的全场掌声,还是对“DeGods”喊出“GO!”,你会发现现在的Solana社区,在大方向上都有极其一致的共识。

都知道 Solana 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都知道 Solana 生态中哪些项目才是真正loyal member;

都知道 Solana 生态中哪些是只有自己人才能听懂的梗。

Solana 是这轮周期里的 Beta 应该是很多人的共识,非共识存在于:很多朋友觉得,比如Pyth, Jupiter, Wormhole, Drift 等大项目上线后,Solana生态貌似已经没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alpha项目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

比如Backpack,Cube,Flashtrade,Sonic, Solayer,ComputeLabs等等等等,Solana 上前赴后继的开发者正在涌入,他们正在创造着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我记得在右侧偏技术的舞台,主持人开场问现场有多少人是第一次来 Breakpoint ,几乎有一半的人在举手,新鲜血液的占比竟然到了50%!

从低谷爬起来的Solana,社区变得更加的坚韧。感谢 Solar ,让我参与了这样一次活动。

Solana 拥有你们这样的社区真是太好了。

Move系,Solana之外的另一个alpha

在 TOKEN 2049 期间,Sui 的暴涨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Sui Builder House 也是 TOKEN 2049 前最热门的活动之一。

其实我在今年4月左右,就开始就跟人cx SUI,逻辑主要是:

1-Solana 流量外溢,对于认为 Solana 上生态饱和的开发者/投机客来讲,他们会寻找下一个Alpha,上个周期有 polygon,avalanche等,这个周期应该就是SUI、Ton这些;

2-Move语言与RUST的相关性,都知道从RUST转Move并不难,所以Solana的项目不管是被挤出来,还是想做side project发新项目,Move系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 solend 去SUI做了 Suilend等。这点对 SUI、Aptos、Movement都适用;

3-技术朋友的认可,目前 Sui,Aptos 都发币上了主网,在咨询了一些技术朋友之后,很多人觉得 Sui 的技术和文档写的更好。

当时还没有所谓的灰度信托,和Sui上的 Native USDC,有了这两者的加持,相信 Sui 也会发展的更好。

当然整体上,我对 Sui,Aptos 和 Movement 都是充满期待的,在写这篇内容时,$APTOS 也涨了 14%。

不过 Sui 的问题还在于可炒作资产确实太少了,虽然推出了 SuiPlay,在韩国 KBW 做了最大的游戏展位,但目前明星项目还是之前的 Cetus,Turbos,Navi,Scallop,算上Meme,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希望之前 Cetus 和 Sui 搞得孵化计划多出来点东西。

Aptos 的问题貌似在于用户/社区对于其基金会想往哪个方向发力,还有点摸不着头脑。Movement 是目前唯一还没发币的 Move 系项目,保持关注,希望能早点看到些明星Case。

有降息预期之后,大家都乐观了不少

从日本,韩国到新加坡,由于我是个交易白痴,所以只能抓住一切机会向朋友们咨询他们对于后市的看法,普遍上大家貌似更乐观了一些。

两三个月前,大部分朋友还觉得周期结束了,或者牛市顶多到今年Q4,明年Q1。

现在来看,牛市到明年 Q1 反而是比较保守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可以到明年Q3。

原因主要在于降息周期开启,50个点只是开始,放水需要时间,同时美股/BTC的资产外流还没启动。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11月的大选。

虽然之前有人说大家都是来找退出流动性的,甚至有些老人还表示对行业非常失望,看不到任何创新等等。

但我的建议是,Let it Go。

不要只看到悲观的一面,他们失望就让他们离开好了。

其实行业内仍然有不少努力的Founder,努力的项目。不错是有人在积极找退出流动性,有人在积极发Meme,搞盘子;但也有不少人始终在探索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在试错找PMF,也有代币排名很靠前的Founder仍然在各个会场穿梭当劳模。

比如Jambo,从上个周期的“非洲手机”到现在卖出超过50万台,覆盖120多个国家,前两天也推出JamboPhonev2。每次和他们 Founder 见面,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项目的激情。

比如Solv,从之前不好找PMF,到现在拥抱BTC生态,坚韧的团队,让他们目前已经拥有了130亿美元的solvBTC;

比如Sonic,从最开始为游戏项目做 Marketplace,到现在建设 SVM 名声大噪;

比如Matr1x,从启动、到上币、到测试,顶着各种质疑,如今正式上线不删档打金测试。

每个周期都会有看衰行业的人,正如每个项目都会经历不同的Fud。

看衰也好,Fud也罢,

行业永远是由乐观者推动的,没有Fud,就没有真正的Community。

让我们向美好的事物全力以赴!

杰克船长:一级市场信仰崩塌,但不要下桌

  1. 大部分panel嘉宾对市场预期偏悲观,甚至担心,如果明年5月,还没有新创新,新增长,市场生态可能整体洗牌重塑;
  2. 创新缺失,存量向头部集中,用户数和市值加权排top15的币,如doge、shib从最高点跌70-80%,其它更惨。(根据自己看到的数据,我猜交易所交易量可能从今年搞点减少80%);
  3. 去中心稳定币、支付应用,两项基础设施建设,是明显的增量赛道;
  4. 一级市场信仰崩塌,最近2年投一级市场项目,少部分赚钱;
  5. 一级不好赚钱,专业金融机构卷二级,李林掏出5亿美元玩2级量化母基金,量化进入市场;
  6. 目前我们感觉有稳定二级量化能力的机构,不会超过10家;
  7. 韭菜对抗量化,策略是top5大币买入和持有不动,减少交易,死熬;
  8. 韭菜,buy&hold,交易所交易量会减少, AUM也减少,交易所难受;
  9. 二线交易所开始猛砸营销,参加了Bitget、 XT活动,跟Gate朋友一起出海,看到BingX, Weex营销…….So,交易所营销成本将增加;
  10. Ton生态上所,Solana生态,好像有些结构性交易性机会;
  11. 作为2003年入行互联网的老兵,虽然看到问题,但相比2000年互联网,从业人员数量技能,基础设施,应用户数,行业总量&细分领域增长空间,还会有很大。So,不要下桌。

小乌鸦(加密城市主编):丰富的展会、活动,但仍缺乏创新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这次 TOKEN2049 总共有超过 400 场演讲、700 场 Side Event,多达 20 万人次参与。加上这次活动后面还接着有 F1 车赛和 Solana Breakpoint 等活动,也导致新加坡住宿费激增,排队人潮超多,甚至金沙附近还有塞车的问题。 而本次活动其实评价非常两极:

单纯以观摩的角度的话,应该会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充实,也能够遇到很多待在台湾认识不到的人。

但是在产业创新方面,老实说非常令人失望,因为大部分的叙事内容几乎跟过去几年差不多,也因此蛮多开发者跟我说,他们觉得蛮无聊的。

从摊位来看,主轴主要放在加密支付、AI、DePIN 上面。 这次其实也是有几间专精在运动赛道、粉丝经济和 RWA 的厂商,还有不少专注在合规方面的厂商来参展。 甚至有些项目是这几个月才成立的,就直接来 TOKEN2049 对外进行火力输出。

逛了一圈后,同事也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台湾活动的 TON 大张旗鼓,但是 TOKEN2049 几乎没看到 TON 生态的项目和宣传(比较明显的应该只有 Catizen) 。

我的猜测很简单:TON 会在亚洲区,甚至台湾大张旗鼓宣传,大部分都是媒体渲染的结果,加上项目方跟 KOL 绑矩阵体系,所以才会有很多人都在玩 TON 生态的感受。 后续我在 Side Event 问了一些国外参与者关于他们对 TON 的看法,蛮多人都是再观察或是不在意,甚至有一位激进的外国人直接回我:「I Don’t Fucking Care about TON!」,这也印证了我的猜想。

回到 TOKEN2049 的价格,本来当初这样定价,就不是为了吸引散户进场,所以主会场里面,大部分都是产业人士,大致上分为这几类:资本、交易所、VC、项目方、KOL (有规模的)、媒体。 加上因为过去一年的行情和流动性非常差,所以大多数人在主会场,都是要谈生意的,所以一般用户进来就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为什么这次会有这么多 Side Event?其实也很容易理解,项目方不办活动,基本上很难吸引到资金、用户,甚至是更多合作机会,所以很多项目方是硬着头皮也要办下去,只为了有更多的「成交」机会。

Theo (3rdStCapital 创始人):基础设施估值仍然很高

1.每个人都看好 AI x 加密货币,并寻找优秀的团队进行投资;

2.许多团队正在致力于下一个 pump.fun;

3.我遇到的大多数链上参与者都厌倦了 meme,而更注重实用性;

4.团队对 MemeFi 感兴趣,但不想损害其品牌。因此,大多数团队并不打算建立自己的;

5.目前没有太多好的项目可以投资,许多团队正在开发相同的东西或已经上市的东西的迭代版本;

6.项目推出的周边商品也受到严格评判,人们开玩笑说,由于周边商品质量低下,团队的境况可能会很糟糕,团队应该在这些活动中真正关注细节;

7.许多团队没有资格举办活动,他们活动内容很空;

8.有很多 Side Event,与会者会根据这些活动对你做出评价。有些团队在活动中表现不佳,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里就不点名了,因为其中一些项目是朋友投资的等等;

8.基础设施层面的估值仍然很高,生态系统层面的估值则较低;

9.创业团队现在很难筹集资金,VC 们兴趣不大。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惊讶我们仍然在积极投资;

10.极度看涨 Solana,SUI 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聚会,ETH 的价格走势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安。

Degentrading (KOL ):大多数项目无聊,只是都在烧VC的钱

  1. 我把 99% 的时间花在了一对一交流上,这比任何活动都更有成效;
  2. 在所有活动中,bittensor asia meetup 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我在$TAO 上看到了真正的建设者,这增强了我的信念,这就是本周期的 AI 币;
  3. 大多数项目都很无聊/无趣/只是在烧 VC 的钱,如果我们没有资金流入…创始人就会离开,代币可能会消亡….如果我们确实得到了资金流入,我想他们会好一段时间吧?我不知道,反正不会买这些币;
  4. 除了那些也能交易加密货币相关股票的基金外,大多数流动性基金的表现都不如比特币;
  5. 许多 VC 确实是智障;
  6. 尽管有些项目拥有巨额的营销预算,但人们的情绪却很低落 ,这实际上让我想起了一些传销计划;
  7. 关于$SOL(Solana):不得不说,对 Solana 生态系统我是真心佩服。虽然我不确定它能否超越以太坊,但我觉得现在 Solana 有很大机会在 FTX 清算带来的代币解锁压力下存活下来… 以太坊的意见领袖们似乎已经脱离群众了(可能是因为太有钱了?谁知道呢,反正这样不太好)。Solana 的进展速度比以太坊快了多少?五倍?
  8. 关于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最近真是备受冷落,我觉得等 Hyperliquid 上线后,它们会重新火起来;
  9. 关于$LDO(Lido):可能已经到了情绪最低谷了,都没人讨厌它了…大家不在乎。作为一个看多的人,我觉得这其实挺好,总不能更糟了吧?

作者:深潮

加密行业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加密行业如何站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前有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发文反对“因总统候选人支持加密行业而投票”,呼吁回归入圈初心,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多位加密项目创始人相继发声;后有 Messari 首席执行官 Ryan Selkis 发文“无脑”站台特朗普的煽动言论,引发争议,最终辞职“谢罪”。

Odaily星球日报就近期针对美国大选站队的言论进行整理,并分析其背后真正的影响。

多方言论汇聚,谁是真正为加密行业的未来而思考?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 18 日发文表示,其反对根据“是否支持加密”来做出政治投票选择,支持一个政客应该是因为他们的整个平台和观点,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支持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领域越来越活跃于政治上,并且几乎完全根据政党和候选人是否愿意对加密货币宽容和友好来支持他们。但以这种方式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违背最初将你带入加密领域的价值观。在加密领域,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度关注金钱的中心地位,以及持有和消费金钱(也可以是代币)的自由。比特币被视为自由主义精神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延伸。”

Vitalik 希望加密选民回归初心,不要因候选人的偏好而投票。他提醒称,候选人现在对加密货币友好,并不意味着五年后仍会对加密货币友好。

Cardano 创始人 Charles Hoskinson 驳斥 Vitalik 言论,并表示:“我的首要目标一直是尽可能让政府完全远离加密货币,但在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剩下的选择就非常明确了。如果他们会继续过度监管,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投票给他们……投票给拜登就是为美国加密货币行业的消亡投票,出于这点考虑,我们应该把票投给支持加密货币的候选人。”

Cardano 创始人 Charles Hoskinson 显然是从实际出发,将目前加密行业的当下发展放在首位——与其投票给不支持加密行业的候选人,不如着眼于当下,将选票投给支持加密货币的候选人。

Ava Lab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Emin Gün Sirer 发文表示支持 Vitalik 言论。“我同意 Vitalik 的观点:我们的选择必须基于与候选人个人自由立场相关的原则性理由。为了赢得选举,表面上的支持立场持续变动,但政客们迟早会回归真实的内心自我。除了个人自由与威权主义,原则还有更多的维度。”

也有知名人士表达希望两党统一对加密行业的看法。

Ripple 首席执行官 Brad Garlinghouse 质疑旨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创新为何会被政治化,他还谴责了加密创新中的党派分歧,特别是针对参议员 Elizabeth Warren 将加密货币描述为非法活动工具的说法。Garlinghouse 呼吁两党合作,以充分发挥加密货币的优势。

Bitcoin Magazine CEO David Bailey 发文表示:“媒体试图通过加密行业对特朗普的捐款来贬低特朗普对比特币的支持。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加密行业正在向世人证明 —— 如果与加密行业合作,我们将大力支持你;反之,我们就将结束你的职业生涯。这次选举之后,比特币将出于政治需要而受到美国两党的共同支持。”

上述言论无论是聚焦当下现实,还是着眼于以后的问题,双方出发点不同,都有各自的考量。相比于这些理性讨论,也有加密 OG 对于大选表现得过分狂热。

Messari 创始人 Ryan Selkis 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量“支持特朗普”的过激言论。例如,“所有在这个时候投票反对特朗普的人都可能死于火海”、“这个国家的内战今天打响了,如果你反对特朗普,你就是在反对那些愿意战斗的人”等。

Mask Network 创始人 Suji Yan 对 Ryan 的行为发表看法:“这太愚蠢了。我们将停止与 Messari 的所有潜在交易,并停止参加他们的所有活动。我们还会建议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投资组合公司在与他们合作时三思而行。”

受到舆论影响,Ryan 已将大部分相关言论设为私密状态,Messari 领导层已就该情况与其洽谈,最终以 Ryan 辞职收场。

哈里斯也不甘示弱

比特币不需要政客,但政客需要比特币。

随着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不再竞选连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成为民主党提名的最有力竞争者。虽然此前我们了解到哈里斯对加密货币并不熟悉,但最近的动向表明,她似乎正在迅速学习这一领域。

加密已是政客们的「必修课」

在今天之前,哈里斯唯一与加密货币有关系的事迹是,曾聘请世界上第一支接受比特币的运动队前首席技术官,担任她的日程安排和推进总监。财务披露也显示,哈里斯和她的丈夫从未涉足加密货币领域,而是更倾向于投资国债和新兴市场。

然而,在宣布竞选总统后的不到 48 小时内,哈里斯已经开始「补课」加密。

据 Decrypt 消息,哈里斯的顾问团队已经开始向比特币爱好者、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咨询加密货币政策。

库班表示,哈里斯团队向他提出了多个关于加密货币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这一领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库班还提到,虽然哈里斯尚未公开发表过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但作为曾经的旧金山政治家,她被认为比拜登更接近硅谷和科技行业的利益。

事实上,在哈里斯团队咨询库班之前,加密货币游说团体「数字商务商会」就致信敦促哈里斯拥抱加密货币,并建议其选择一个强烈支持加密货币的竞选搭档。

该游说团体表示:「公众认为民主党对数字资产持负面观点,这主要是由于拜登/哈里斯政府对这些变革性技术持谨慎甚至敌对态度。您的总统竞选为改变这一观念提供了机会。」这似乎对哈里斯团队起到了作用。

随着加密货币游说活动的升温,哈里斯公开支持比特币可能是有意义的。毕竟,加密行业已经投入了数百万美元来影响华盛顿的政治,并且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加密货币的政策。

比特币大会,或是特朗普与哈里斯的第一战场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为了继续保持他对加密货币的支持立场,将在即将到来的比特币会议上发表演讲。

而目前,有消息称哈里斯也将在比特币会议上发表讲话。截至目前,BlockBeats 尚未确认卡马拉·哈里斯是否会在会议上发言,但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毕竟,Bitcoin Magazine 兼比特币大会 CEO David Bailey 确实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正在与哈里斯竞选团队商谈,让她在会议上发言。「如果她能重新定位民主党在全国增长最快的选民群体中的位置,那将是非常明智的。他们今天正在下定决心。」

哈里斯也要去比特币大会?加密货币成了政客们的「必修课」

这也意味着,比特币大会可能将成为哈里斯在确定竞选总统后,与特朗普第一次面对面对抗的战场。而比特币,将会是这两位激烈的竞争对手的主要着眼点。

哈里斯也盯上了加密的选票

如今,加密货币已经不再是小众话题,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独立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和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都公开支持比特币,这迫使民主党采取行动。

民主党面临两个选择:继续反对比特币,或者改变路线,支持比特币并将其作为自由的象征。

而民主党这边,随着拜登的退出,哈里斯在加密货币预测市场 Polymarket 上的提名几率一度飙升至 82% 。但并不排除其他潜在候选人将会成为黑马。

更重要的是,作为民主党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也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没有公开表示支持哈里斯接替拜登。除了奥巴马,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也没有立即表态支持哈里斯。上周有美媒消息称,两人都赞成通过「开放的」程序来选出接替拜登的人选。

哈里斯也要去比特币大会?加密货币成了政客们的「必修课」

站在哈里斯的角度来看,对外有亲加密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强势对抗;对内,民主党也有充足的时间选出另一位总统候选人。

在面对公众和镜头前爱笑的哈里斯,事实上面临着内外交织的多重压力,她和她的团队必须迅速做出选择。如果哈里斯能够重新定位,民主党在加密领域这一全国增长最快的选民群体中的位置,这将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当然她也可能可以奉行与拜登相同的政策,并对加密货币持冷落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将出席 2024 年比特币大会并发表演讲,与会嘉宾将可以与特朗普对话互动并参与圆桌会议,该特殊活动将在 2024 年 7 月 27 日星期六,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比特币会议上举行。收费标准为:
每人 844,600 美元,包括 VIP 接待、圆桌会议及与特朗普的合影;
每人 60,000 美元或每两人 100,000 美元,包括 VIP 接待及与特朗普的合影。付款方式同时也将支持加密货币。

总结

从上文加密行业的 OG 言论来看,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提到了政治化问题,尤其是 Vitalik 的文章中,希望大家回归加入加密行业的本心,而不是因短期候选人的政治偏向而支持。

美国大选只是将加密行业政治化的问题突显出来。近些年,加密行业已逐渐成为政客获取权力的角斗场之一,政客们看到加密行业所产生的财富以及加密选民的日益增多,此前不屑一顾甚至抨击的政客纷纷拥抱加密行业,以获得选票和财力上的支持。当然,部分加密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希望参与选出为加密行业着想的政客,来保证加密行业当下的发展。

回到加密货币的诞生之日,中本聪可能也未曾想到对抗中心化集权的比特币,反而成为政客夺取权力的重要帮手。

作者:星球日报

什么是影响加密货币进程的FIT21法案

本文主要解读在 FIT21 提出的监管框架中如何定义数字资产,以及划分商品和证券的边界。2024.05.22(🍕),FIT21 法案以 279 票对 136 票在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建立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并可能成为目前对 Crypto 影响最深远的法案之一。

FIT21,全名为 – 21 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该法案的关键之处在于恰逢 ETH 现货 ETF 申请(19b-4 表格)批准之际,规范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为未来更多加密资产申请现货 ETF,以及合规化道路做出了指引,几乎可以宣布 Crypto 诞生以来长达十多年的灰色时代已经结束,正式进入新世界。 1/9 · 注册和监管责任

数字资产有两种定义方向,分别是数字商品和证券。法案规定,根据定义方向不同,数字资产的监管由两个主要机构共同负责: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监管 数字商品 交易和相关的市场参与者。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那些被视为 证券 的数字资产及其交易平台。 2/9 · 数字资产的定义

法案中定义「数字资产」为一种可交换的数字表征形式,可以在不依赖中介的情况下由个人到个人转移,并且在密码学保护的公共分布式账本上进行记录。这种定义包含了广泛的数字形态,从加密货币到代币化的实体资产。 3/9 · 商品或证券(数字资产的分类)

法案提出了几个关键要素用于区分数字资产是否属于证券或商品:

投资合同(The Howey Test):如果一个数字资产的购买被视为投资,且投资者期待通过企业家或第三方努力获得利润,该资产通常被视为证券。这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 SEC v. W.J. Howey Co.案中制定的标准,通常称为 Howey 测试。

使用与消费:如果数字资产主要被用作消费品或服务的媒介,如代币可用于购买特定服务或产品,它可能不会被归类为证券,而是作为一种商品或其他非证券资产。

去中心化程度:法案特别强调了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如果某个数字资产背后的网络高度去中心化,没有中心权威控制网络或资产的功能,这种资产可能更倾向于被视为商品。

功能与技术特性:数字资产的技术构建和功能实现方式也是分类的依据。

市场活动:资产如何在市场上推广和销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资产主要通过投资的预期回报进行市场营销,它可能会被视为证券。

这里的内容极其重要,因为它的意义在于规范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并且会影响到下一个可能通过现货 ETF 的数字资产是什么。 4/9 · 标准 1:使用与消费,而非作为投资来期待资本增值

从目前这个角度来说,公链、PoW 代币、功能性代币更加符合标准。(注意这仅是从使用与消费角度去举例,定义证券 / 商品需要从多维度考虑,并不代表这类资产完全符合标准)

这些数字资产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主要被用作交易媒介或支付方法,而不是作为投资来期待资本增值。虽然在实际市场中,这些资产也可能被投机性购买和持有,但从设计和主要用途的角度来看,它们更倾向于被视为商品。 5/9 · 标准 2:去中心化程度的界定

控制权和影响力: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个人或实体具有单方面的权力,直接或通过合约、安排或其他方式,来控制或实质性改变区块链系统的功能或运作。

所有权分布: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与数字资产发行者相关的个人或实体,在合计中拥有超过 20% 的数字资产发行总量。

投票权和治理: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与数字资产发行者相关的个人或实体能够单方面指导或影响超过 20% 的数字资产或相关去中心化治理系统的投票权。

代码贡献和修改:在过去 3 个月内,数字资产发行者或相关人员没有对区块链系统的源代码进行过实质性的、单方面的修改,除非这些修改是为了解决安全漏洞、维护常规、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或其他技术改进。

市场营销和推广:在过去 3 个月内,数字资产发行者及其关联人没有将数字资产作为一种投资来向公众市场营销。

在这些界定标准中,比较硬性的标准是,所有权分布和治理权,20% 的边界线对于数字资产定义为证券或商品意义重大,同时因为受益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个界定标准的量化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和公平。 6/9 · 标准 3:功能与技术特性

法案中对数字资产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它们与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连接起来,是决定这些资产如何被监管的基础。数字资产的定义我们在上面已经阐述过,这里具体说一下,在符合数字资产定义的范畴内,它们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联系是如何决定监管方向的,这种联系通常包括资产如何被创建、发行、交易和管理:

资产发行:许多数字资产是通过区块链的程序化机制发行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创建和分配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规则,而不是人工干预。

交易验证:数字资产的交易需要通过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机制来验证和记录,确保每一笔交易的正确性和不可篡改性。

去中心化治理:部分数字资产项目实现了去中心化治理,持有特定代币的用户可以参与到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比如对项目未来发展方向的投票。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资产如何被监管。具体来说:

如果数字资产主要是通过区块链的自动化程序提供经济回报或允许投票参与治理,它们可能被视为证券,因为这表明投资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获得利益。

如果数字资产的功能主要是作为交换媒介或直接用于商品或服务的获取,则可能更倾向于被分类为商品。 7/9 · 重点问题 1:资产的程序化发行特性倾向于定义为商品

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界定某些通过区块链技术,特别是通过智能合约或去中心化应用(DApp)发行的数字资产是否构成证券的重要指导。

在传统意义上,证券通常涉及投资者投资资金,期望通过企业或第三方的努力获取利益。然而,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世界中,很多资产是通过自动化的程序或算法发行和管理的,这些资产的特性和目的可能与传统的证券不同。

根据法案的说明,即使一个数字资产是按照某种投资合同的条款被出售或转让,如果这些资产是通过程序化的区块链系统自动发行的,它们本身并不因此自动成为证券。这是因为:

程序化操作:区块链技术允许资产的发行和管理通过代码自动执行,而不依赖于传统的企业结构或外部管理者的干预。这种自动化降低了个人或团体对资产运作的直接控制。

去中心化特性:很多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发行利用了去中心化的特性,如智能合约和 DApp。这些工具确保资产的操作和管理遵循预设的规则,而非单个管理实体的决策。

编程透明性:通过智能合约等方式发行的资产,其规则和逻辑通常是公开和透明的,投资者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规则,并基于这些程序化的逻辑作出投资决策。 8/9 · 重点问题 2:如何处理具有治理和投票功能的数字资产

法案中提到,如果数字资产或与之相关的去中心化治理系统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可能表明资产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但是在数字资产与区块链系统的关系中,又有提到如果数字资产主要是通过区块链的自动化程序提供经济回报或允许投票参与治理,它们可能被视为证券,因为这表明投资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获得利益。

这里出现了矛盾点,如果一项数字资产具有投票权,且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项资产更加可能被定义为商品还是证券?

它触及了数字资产监管中的一个复杂领域,即如何处理具有治理和投票功能的资产。理解这一点需要分清楚两个关键概念:资产的去中心化程度和资产提供给投资者的控制或经济利益期望。

(1) 去中心化与投票权

法案提到,如果在过去 12 个月内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单独拥有或通过相关人员控制超过 20% 的投票权,这表明该数字资产具有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这通常意味着没有单个实体或小集团可以控制资产的运作或决策。从这个角度看,高度的去中心化是推动资产被视为商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降低了单个实体对资产价值和运作的控制,符合商品的特征,即主要用作交换或使用,而非为了投资回报。

(2) 投票权与证券属性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资产允许持有者通过投票权参与治理,尤其是对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治理,这可能使得资产被视为证券。这是因为投票权和治理参与通常意味着持有者在期待通过管理或企业的努力(包括其他持有者的努力)来获得利益,这符合证券的基本定义。

(3) 理解矛盾

这里的潜在矛盾在于,一方面资产的高度去中心化通常与商品属性相符,另一方面资产的治理和投票权功能又可能使其被视为证券。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评估:

投票权的实质影响:投票是否对资产的价值和运作有实质性的直接影响?如果投票主要影响的是技术设置或非核心经济决策,资产可能仍趋向于商品。

经济回报期望:持有者持有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例如,通过资产增值或分红),还是为了使用资产在平台或网络上进行交易和其他活动?

在 ETH 现货 ETF 申请(19b-4 表格)被批准的背景下,对于 ETH 的定义则是更加倾向于功能性的使用,其存在的质押和治理性质更多是维护网络运行而非经济回报,所以未来与 ETH 情况类似的数字资产,在满足去中心化程度等前置条件的情况下,理论上都可以依靠本次的批准为范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 DAO 治理的 DeFi 协议,在治理方向上如果更趋近于获取经济回报或分红,则其定位更有可能被定义为证券,如果治理方向上趋于功能性、技术升级等方面,则被定义为商品的概率更大。 9/9 · 技术和创新支持

法案提议固化和扩展 SEC 的创新和金融科技战略中心(FinHub)以及 CFTC 的实验室(LabCFTC)。其任务是促进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政策制定,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关于新兴技术的指导和资源。

建立一个 CFTC 与 SEC 的联合咨询委员会,专门聚焦于数字资产的问题。这个委员会的目标是促进两大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研究去中心化金融(DeFi):要求 SEC 和 CFTC 研究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评估其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潜在的监管策略。

非同质化代币(NFTs)的研究:探索 NFTs 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监管需求。

在这部分内容中,基本奠定了将 Crypto 合规化的态度,比较明确的方向就是 DeFi 和 NFTs 的研究,意味着 DeFi 和 NFTs 在未来也可能迎来逐步明确的监管策略。

作者:区块新视野

加密世界的五个阶级

加密货币的运作是分层的,它就像一个经典的金字塔。你所处的层级越高,收益就越丰厚。你,或是散户,位于金字塔的底部。以下是它的运作方式。

加密金字塔及其层级一览

第一层:你,即散户

天真且容易信任他人,散户经常被滥用和剥削。他们被 100 倍回报的承诺所吸引来参与游戏。很少有人真的实现这一点,而那些真正做到的人,很快就因为新发现的贪婪,在加密赌局中失去了一切。

这是加密货币的基础层。它养活并维持了所有更高一层的人。当风投在其中一个投资上赚取 1000 倍回报时,那些钱就来自于散户。每当通过 TGE(代币生成事件)、IDO(初始 Dex 发行)或其他方法发布一个代币时,就是所有位于你之上的层级获得利润的时候。这包括 KOL、媒体合作伙伴、开发团队、交易所和风投。

谁在购买并被炒作?是你。

这就是更高一层的人的目的,让你相信这一叙事。如果一个大 KOL 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那一定是真的,对吧?

错。

他们只是想要你的钱。就这么简单。

在金字塔上层的人在 TGE/IDO 之前以大幅折扣购买代币,或者开发团队简单地用几行代码就能凭空生成它们。

你的买入正在给那个代币赋值,或者说你将价值转移到上层。这是你在金字塔中的关键功能,被利用并为凭空创造的东西提供价值。

第二层:KOL 与媒体

加密领域的 KOL 和媒体公司为上层服务。他们说并做任何被告知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为此付费的。他们从上层获取食物,然后将散户想听的任何内容(例如,将会 100 倍增值的新代币)传递给它。

大多数 KOL 的人不能被散户信任,因为利益不一致,影响力越大的人你越应该怀疑。

为什么?

他们可能受到金字塔上层任何一方的赞助,推广一些可能不符合你利益的叙事。那个新代币很可能只是上一个周期的复制粘贴项目,换了个新名字。别上当,始终做好你自己的研究。大多数 meme 就是这样。

媒体公司也可能与一个或一群 KOL 合作,作为一个整体,围绕代币或话题创造「自发」的参与,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加密协议和风投有营销预算,他们会利用这一点。

你是他们的目标,这一层的角色就是将其卖给散户。

每当你看到 KOL 在帖子中列出一系列带有新的加密项目时,这些项目大多是混合了真实代币的推广作品,让不知情的读者认为这是一篇合法的研究文章。其实他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好的项目,他们只是被付费去做这件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能够分辨出谁是真的谁不是,但如果你是加密领域的新手,假设每个人都在盯着你的钱,然后倒推,只信任比特币,因为它是最去中心化的且难以被控制的。

第三层:加密协议与开发团队

最诚实的开发者是中本聪。在他之后的一切都被扭曲了。这就是为什么在 2024 年有超过 13,000 种山寨币。其中 99% 都是无耻的敛财行为,没有技术或创新,大多数都是为了从散户手中赚钱而炒作。

每当一个开发团队发布一个新的加密协议或区块链及其相关的代币或硬币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未注册的证券发行。

这在美国大多是非法的,但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未受监管。这是赚钱最快最简单的方式。那个新协议或网络的优点不重要。像 DeFi、RWA、DePIN、SocialFI 或 GameFI 这样的术语是用来迷惑你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掩盖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读到一个新项目的文档时,最突出的部分与他们的代币或无用代币的功能有关。注意,有些团队每个周期都会用一个新的名字或品牌做这些事情,并且从以前的周期中他们获得了大量资金,可以支付给比他们低一级的 KOL,让 KOL 为他们效力。

如果开发商可以仅凭一项承诺筹集资金,那么他们就已经成功了。履行那个承诺并不是重点。他们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为自己和更高层赚钱。赞助这些团队的风投期望在他们的投资上获得利润,而不是创新。

这就是大多数山寨币的主要目的。它们不是来帮助你或解决任何问题的。它们在这里快速赚钱,因为牛市是短暂的,牛市就像雨后的森林,到处都是新的蘑菇或山寨币。但要注意——有些是有毒的!

很少有协议真的在这里建立一些长期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更关注那些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真正有实际用途的代币。最好是至少经历过两个加密周期的。

只考虑那些真正创新的新项目,其他的都是由 KOL 推广的炒作。加密领域中的 AI 叙事就是最新的例子,99% 是炒作,只有 1% 是真实用例。

加密货币由贪婪驱动,部分责任也要归咎于散户一直梦想着那 100 倍的回报,而金字塔上层乐于配合,并创造各种让散户破灭梦想的加密项目。

第四层:风险投资者

这些是加密领域的大亨,他们有钱有势,掌控一切。他们可以推高或打压市场、交易所甚至扼杀代币。他们还通过投资各种加密开发商提出的新项目,来推动加密货币赌场的发展。

毫无疑问,风投在这里是为了赚钱。当散户梦想着 100 倍时,风投实际上在加密牛市期间赚取了 1000 倍的利润。他们以几分钱的价格买进,以数百美元的价格卖给散户。

他们是推动牛市开始的人,也是市场创新高时卖出的人,因为他们在这些 1000 倍的投资上获利(即聪明钱)。一旦炒作消失,他们就会停止游戏,进入我们所说的熊市。

这场游戏中,风投如果站错了队,就会被击垮,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游戏。在上一个周期中,由于 Terra Luna 和 FTX 的崩盘,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风投从上层获得资金,但如果他们的投资成功,他们也可以坐拥一大笔自己的利润。看一眼 Solana 的价格就知道一些风投赚了一大笔。Vitalik Buterin 在开发以太坊的早期就被风投包围。他们现在都富有了。

风投用这些钱赞助新的加密项目开发。他们促进了空间的发展,这是好事,但他们也能造成巨大的破坏。风投和散户一样贪婪,只是他们的贪婪要加几个零。尽管如此,他们在加密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时开发团队讨厌风投,拒绝与他们合作或接受他们的贿赂,因为这样他们会失去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风投说了算,有时散户会受到伤害,有些开发团队关心这一点,有些则不在乎。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有着出色项目的优秀开发团队从未成功,他们不在风投俱乐部的圈子里。如果你与风投俱乐部的成员一起出没,那么低于他们的所有层级都会支持你的项目,包括准备接受上层喂给他们任何东西的散户(即愚钱)。

第五层:贝莱德与美联储

贝莱德最近通过他们的比特币 ETF 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加入了加密领域。私下里,他们已经通过风投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他们拥有传统金融,加密货币是他们的最新扩张。美联储的角色相当简单,他们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印制美元,他们决定市场何时繁荣或崩溃。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他们自然不会忽视正在引起轰动的最新资产——比特币。今年他们以比特币 ETF 批准的公开方式加入了比特币列车,在金字塔底层的人十多年来一直试图让比特币获得现货 ETF 批准,但直到贝莱德决定加入时才真正得以批准,我们称之为权力。

多年来,贝莱德一直在私下(且大多是秘密地)利用其比特币私人信托基金积累比特币,他们上市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知道比特币的走向,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美联储在加密领域的角色很简单,他们决定何时让流动性涌入市场,就像在传统市场一样。加密货币也不能幸免。当美联储凭空印制美元时,加密市场就会繁荣。当他们停止时,市场就会崩溃。

他们有效地控制着所有层级中每个人的生活,剩下的事情由贝莱德完成。贝莱德或美联储并不在乎 1000 倍的回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印制他们需要的尽可能多的钱,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掌握低层的权力。他们通过货币政策和其他工具维持这种控制。我们是他们决策的受害者,没有权利影响或阻止那些决策,他们作为金字塔的国王随心所欲地行事。

* 免责声明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加密金字塔的工作方式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提到的实体并非专有或详尽无遗,还有很多未说的内容。

有一些合法的参与者在这个空间中努力推动由中本聪设定的愿景,但他们是少数,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加密金字塔中的玩家。

最后,任何伤害上层的人都会迅速受到惩罚,像币安的 CZ 那样将因此入狱。这就是为什么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未知。他更了解,并正确评估了他的创造对上层的影响。

作者:深潮